培训舞蹈人才的基本要点概述

培训舞蹈人才的基本要点概述

一、舞理之明

舞蹈教育发展是全面性的,艺术之所以可以成为精神文化的层面,是以文化作为载体。舞蹈艺术的欣赏者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层面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舞蹈表现内容,同理,在舞蹈教育中,文化素养的部分不容忽视,不能因此失彼,过度重视舞蹈专业肢体能力而不及时补充舞蹈专业学习的知识层面,学生对文化传统学习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是不能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去进行创新,即便创新的肢体动作在没有任何文化底蕴涵义,毫无情感表达,那只能是动作技法上的发挥,不能成为大众所接受的舞蹈艺术品。对舞蹈的认识不应该停留简单的动作临摹,充分深化对舞蹈艺术之美的本质认识,提高个人艺术追求。学习中缺乏理论,任何时间方法都缺乏方向;没有方向和方法,任何理论都是空谈。例如: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中,强调“形、神、劲、律”在动作路线中的贯穿应用。学生通常注重于古典舞“形”的模仿,在看似外在形态完成的同时,却普遍缺少古典舞精神层面的“神”的掌握,这样一个对动作复制的过程,阻碍了学生对自我情绪的内心传递,周而复始只将会使学生盲目并且麻木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对这门艺术真实意义的情感释放。通过加强理论深度认识,动作意识得到强化,便可协助舞蹈训练提升一个高度。靠意识带动动作,丰富动作内涵意义,引发动作表现性内在潜力。对于中国舞蹈创作一定要关注中国文化根源,舞蹈不仅是竞技技术体系,更是文化的体现。

二、舞情之现

纵古观今,舞蹈本就源于一种身体本能抒发内心渴求或心境的表现形式。情到浓时,言不能达,于是乎手舞足蹈释放一种力量寄以流露在外。情感因素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一味调味剂。如果缺乏内心独白,就会导致表现内容的不清晰,感染力不足。舞蹈的创新是“惊奇”与“品质”的综合再现,“惊奇”是舞蹈创新的必备特色,编创舞蹈的构思表演呈现带给艺术受众全新的视觉高度。“品质”是指舞蹈艺术作品呈现的质量保障,舞蹈肢体的张力质感,表演水平的高超是大众眼里追求的美的享受。连接两者之间的纽带是“情感”,唯有带着情感才能将高质量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完成的惟妙惟肖。苏珊•朗格:“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①舞蹈艺术作品失去情感的支撑,还能谈其为艺术作品吗?培养学生想象情感表现,育演于教,改善肢体学习中所容易陷入的误区,阐释舞蹈学习不是纯对动作的复制模仿。舞蹈正是透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去宣泄内心情感的,一切技艺能力训练也正是为了表达情感而服务的。

三、关于舞蹈教育思考

舞蹈是一种动态艺术,动态造型是极具情感符号意义,又被称为“流动中的雕塑”。欧阳予倩先生在《一得余抄》中写道:“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达感情的,舞蹈与雕塑有极为近似之点:雕塑贵能抓住人物一刹那间留下来的形象,表现一个感情的顶点。舞蹈可以说是活动的雕塑,它所表现的是感情的高度集中。”培养优质舞蹈表演人才,教育体系在借鉴传统教学与历史经验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具备创新能力。务必加强力度宣扬文化意识,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艺术文化修养。没有文化知识作为底蕴,很难从肢体解放出来进入一个新高度,更别谈表现力度的问题,大脑意识的空乏不是一两天的强迫填充,而是长期孜孜不倦学习积累而成。肢体能力与主意识结合起来,发挥情感外化,知其所表现,敢于其表现,才是对艺术文化的一步推进。舞蹈基本能力的训练是枯燥无味的,调制教育方式,实现“育演于教,文理并行”,升华教室就是舞台,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刺激学生的想象性表演与表现欲望。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在科学有效的规范学习中找到自我追求目标,渐渐从基层模仿动作褪变到自我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可见,舞蹈教学中涵盖着丰富层次的学习,舞蹈者需掌握“技艺、文化、情感表现”等基本要素,一个作品的展现不仅透露着演员的文化艺术感知能力、高超技艺的稳定、情感的外化,也深化舞蹈演员对艺术之美的本质认识和更进一步的艺术内涵的阐释。

四、结语

艺术教育的宽面性除了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升之外,对教育者也是一个考验。无论演与教,总是在不同的层面上继而对艺术展开追求的形式,为艺术奋斗的宗旨没有不同。宣扬艺术本质,带着情感起舞,接受文化意识的熏陶,释放肢体与灵魂的天性,使感知与理性的结合统一。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者切不以轻视现状,以松怠对待求学之心。以培养优秀综合型舞蹈人才为目标,无时无刻进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深度研究,继续进行深化改革教学方式。

作者:何晓茜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