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教学实践对策

图书馆信息教学实践对策

本文作者:邓烨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收藏很多书和各种资讯的地方,人们可在其中自由阅读、浏览、学习,所以关于图书馆的定义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2]”然而,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下,传统的“重藏轻用”模式的图书馆逐步向着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化和馆员队伍专家化的现代图书馆方向迈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本身就是促使图书馆功能转型的强大外源性因素,大学图书馆唯有适应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的发展,才能使自身之存在与延续成为可能并获得实践支撑。

现代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图书馆现代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可以有很多因素决定,然而无论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多么出色,如果没得到读者的认同、理解和真正利用的话,其服务说到底也是虚的。现今很多高校图书馆已向读者提供很多信息化、个性化的服务种类,如个人网上图书馆、专题信息服务、联机检索、馆际互借等,然而很多大学生对此是一无所知,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能如此获得利用信息,信息素养低下,这就造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的大量浪费,许多基于现念设置的服务种类无法真正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也呈相应发展态势。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一方面使其自身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享受图书馆服务方面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另一方面,也能使大学图书馆自身的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读者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并有较强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将对信息化的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与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现是相互关联和促进的,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并承担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责任。高校图书馆由于自身并不是一线教学单位,因而在承担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责任方面有其特殊性。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这是由高校图书馆自身特点与服务功能的现代转型所决定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彻底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时应当坚持主动教育的原则,通过有效整合利用自身资源,主动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需要,开展信息素养宣传和组织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使图书馆的服务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作为最具公共性的文化信息机构,其资源及活动是向所有师生开放的,应把每个人都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来,通过运用最新信息技术架构起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全开放,充分满足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交互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尽管信息素养包括了知识意识、观念情感、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但它本身主要还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实践能力层面。配备了硬件设施,建立了教学资源库,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条件和结果之间还必须有“潜件”这一实现机制。这里的“潜件”指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要用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这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体会和练就。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坚持实践性的教育原则。高校图书馆应当结合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以及社会生活实践的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和发现信息技术发展对其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促进其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

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很多,而且信息素养本身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应该体现差异性。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素养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兴趣取向,采取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教学内容“分层”或“分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当前信息素养的水平有恰当的定位。要注意培养学生信息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中心,在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具有信息资源、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三大优势。图书馆应该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订购采集相关专业的书籍、报刊和有关视听资料。要在传统的图书文献采访基础上,加强数据库、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的建设,也要集中力量开发具有本馆特色的信息数据,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资源,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同时,必须加大图书馆资金的投入,添置供信息服务与开发的各种设备,加快图书馆信息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文献检索》课是当前我国大学里较普遍开设由图书馆老师承担主讲的介绍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公共课程,它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最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当前的《文献检索》课程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上都与现实的图书馆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一些高校不够重视该课程的教学,课时量一减再减;派出上课的老师也不够专业,讲授只停留在一般检索方法介绍,忽视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和熏陶;该课程也往往是只对新生开课,一些二、三年级的学生需要更专业、更深入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培养却无法满足。因此,必须改革《文献检索》的课程内容,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

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网站既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产物,也是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养培育与提升的绝佳方式。国外许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如美国鲁根特大学利用Blackboard提供在线信息素养课程;我国香港的科技大学和浸会大学采用webCT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深受学生的欢迎,且效果显著[3]。在线教学平台一般包括:教学者子系统、学习者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成绩评价子系统等,它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与多功能的教与学的网络化学习环境,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运用,及时架构师生互动平台等,极大提升教学效果。而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素养教学网站,能够提供交互性的操作练习、在线测验、即时反馈、在线帮助、多途径导航和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使大学生通过体验、练习和咨询等方式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p#分页标题#e#

建立信息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信息素养能力评估标准,二是建立信息素养教学的评估体系。关于信息素养能力评估标准,现在世界各国大多采用美国高校图书馆界(ACRL)制订使用的标准。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能够有效地检索所需信息;能够正确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并把所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评价系统之中;作为个人或群体中的一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了解与信息利用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与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4]。关于信息素养教学评估体系,尚在探索阶段,但基本的共识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兼顾教学方式方法等。

并享受信息化生活的乐趣图书馆需要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向同学们发放宣传资料、在网站设立专门栏目等形式,告知读者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项目。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宣扬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起信息意识,激发其对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渴望。同时,图书馆应当利用自身各种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提供超前于社会上一般信息生活方式体验,让大学生在图书馆里能够享受到最先进的信息化生活乐趣,感悟信息给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