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善路径分析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善路径分析

一、问题的分析

(一)办学思路与社会需求脱节

经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前选择专业时就已经意识到专业教育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未来就业,专业就业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考虑的重中之重。一个专业如果不能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将会失去生源而无法继续发展。现在一些普通高校中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追求精英式的教育,过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它能力的培养,这与当今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是存在距离和误差的。声乐精英式的教育模式导致的最后结果仅仅只能使少部分学生学有所成,而真正学有所用的则更少,剩下的大部分学生在即没有专业上的优势也没有较好综合素质的情况下难以就业。因此,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每个声乐教育家们需进行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管理理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首先,经笔者多年观察和切身体验,大多地方高校对于声乐专业课程的开设和工作的指导方式并没有根据专业特点来制定,而是以普通专业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管理与教学严重脱节,让声乐专业课程难以适应学校管理同时,也让学校难以对声乐专业的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如,教学三表的填写、教案的书写、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式等,都体现了学校管理与专业特点严重不符的现象。这些相互矛盾现象的存在必定会阻碍声乐专业的发展进而阻碍学校大局的发展。其次,部分地方高校声乐课程仍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方式,对于并不推崇精英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授课方式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更难适应时展。因此,这样的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潮流,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取得实效的。第三,对于声乐专业学生开设相关课程方面,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在声乐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时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对学生而言,“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亦时常感到茫然无措,并进而容易消挫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由此往往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应付差事,并不看重实效,教学活动不自觉中往往流于形式。相应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倦怠,感到索然无味,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常常是学时费力、学完就忘,更罔论提升声乐综合素质。

(三)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知识体系难以建构

地方高校中的声乐专业学生与重点院校中的声乐专业学生相较而言,在综合素质方面往往稍逊一筹,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实际。同时,声乐艺术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良好完善的声乐素质的形成,客观上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注入和支撑作为基础保障,如文学、审美学、普通话等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学生音乐素养所具有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地方高校中的声乐专业学生在综合知识储备上往往有所不足。此外,声乐艺术又是一门抽象性学科,初入校门的学生,一般而言不可能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完备的社会科学常识,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下,想要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真正理解声乐艺术的真谛显然是不可能的,有限的课程学习对于声乐知识的掌握、理解、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亦并不足够。因此,纵横贯通、交错融汇的知识体系难以建构,客观上增加了学习难度,使得教学目的和效果难以于短期内凸显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往往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

扩招以来,现在大多数高校中的音乐教学设施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如琴房、钢琴、音响设备等设施配备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基本上是多人共用一间琴房,又由于琴房没有配备音响设备,平常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为学生提供音响或视频,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

二、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办学思路

办学思路的转变需建立在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度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普通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除了坚持自身专业特点、加强专业建设外,还应在专业教学改革、丰富专业知识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作积极的探索。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改善管理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管理理念的改变,主要依靠对专业的重视和了解,因此,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需提高对音乐专业的认同程度,对音乐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深刻的剖析,同时,开拓思路,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的管理理念,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正确的管理模式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不可或缺。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充分有效地提升学生声乐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着力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方面应格外用心。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扬长补短,力求通过系列声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声乐艺术有正确的认识并真正喜爱上声乐艺术。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泛泛而谈、坐而论道,只是因循守旧地灌输空洞的抽象理论,更不应让学生产生学了没用或学完了事的心理态势。在相应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为学生提供锻炼和运用的平台,力图能让学生把所学用诸实际。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勇于突破现状,多向外学习新的声乐演唱技巧与声乐教学方法,抛却陈旧的教学思维理念,及时调整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教学内容上能切合实际并不断创新。

(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地方高校中的音乐学专业中的声乐学习者而言,单纯依靠课堂学习来提高自身声乐演唱水平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学习虽然是学生获取声乐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有限的课时、单一的讲授时常会显得捉襟见肘。如前所述,学习声乐需要较好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而地方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学生又往往存在知识储备不够、知识面较窄等问题。因此,应促使学生扩大自身知识结构范围,除认真学习好自身专业知识以外,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各地方戏曲、学习心理学知识、练好普通话等。如此对于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积累和沉淀无疑亦会有所裨益。同时,声乐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声乐知识的熟稔掌握和运用需要将贯彻于实践中,并从实践中领会理论的真意所在。故,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声乐知识的,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更多的声乐比赛,让学生通过舞台这一平台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不断锻炼学生的实践和表演能力

(四)改善教学设施

高校中教学设施的改善对于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帮助自不待言。音乐专业学生课后练部分时间是在琴房里进行,声乐学生也不例外,如果象琴房这样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地方高校若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入诸如独立的音乐厅、排练厅等建设,对现有教学活动有所裨益之,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夯实基础。

本文作者:蒋平 单位:毕节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