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完善变革

商业银行管理完善变革

 

近年来,世界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各经济体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使整个世界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的挑战。   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银行业审慎监管显著加强等经营环境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空前大变革的时代。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国银行业都得强迫自己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道路,迎接商业银行管理的革命性变革。   1跌宕起伏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给银企带来新挑战   对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似乎整个世界还都没准备好。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毫不留情地冲击着世界经济。无形的挑战,令国际社会应接不暇。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必须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经济环境,继续迈出自己前进的步伐。而作为国家经济金融支柱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必须直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变,检视自己、修正自己、变革自己,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项挑战。   1.1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不平衡、不稳定的挑战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使全球经济步入快速复苏阶段。但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彼此和相互间都在发展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汇率纷争、贸易保护主义、粮食价格暴涨等因素增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而美国推行的总量高达6000亿美元的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热钱”泛滥,进入中国。不论集中在楼市、股市还是大宗商品市场,美国量化宽松的钱,往往把资源能源等价格炒高,对于资源外向性程度很高的中国企业来讲,成本压力就上升了,企业的利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进而,加剧了我国的通胀压力,导致金融市场价格紊乱,诱发新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以上因素必然会对中国经济的支柱,大型商业银行的管理与经营构成挑战。   1.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挑战   “十二五”规划实施、战略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提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可能达到9%左右,这对银行而言是一个相对有利因素。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持续的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过度依赖进出口、投资拉动的高投入、低产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能源、市场需求等方面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风险积聚,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困扰着以保增长的我国经济。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1.3国内经济金融政策变化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我国先是投入四万亿刺激经济,放开了继续投资热的闸门;而后又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胀压力,收紧币货政策,控制信贷增速。进一步强化对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节能减排、政府融资平台、房价泡沫等方面的政策调控。这经济金融调控政策的一放一收,商业银行的效益和规模增长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又一个严峻的挑战。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变革   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管理层次多、业务流程繁琐、信息传导缓慢、资源重复配置、营销成本高、分支行专业职能部门职责和专业作用界定不清、各行之间无序竞争等问题,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低下。这一切,反映了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过去,中国银行业总是固守“传统”守旧的经营模式,没有创新的动力,难有创新。然而,创新是发展的灵魂。特别地,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当代时代巨变呼唤银行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之时,中国飞速发展的金融与经济形势呼唤当代银行人确立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只有创新理念,银行管理的创新才能实现。确立科学全面的新型理念,应该是我国现代金融改革和国内银行管理革命性变革实施的最核心保障。   3我国银行经营必须从战略上转型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监管制度的重大变革,银行的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管理压力空前提高。国内银行必须主动的进行战略性转型,逐渐走向理性经营的时代。   3.1正本清源,强化资本约束理念   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银行经营中很多本源性的东西必须重新得到确认。   其中,强化自身经营发展中的资本约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实际上,资本约束应是银行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但在经济高速增长、货币和市场宽松的情况下,资本的稀缺性显现不出来。随着市场秩序的重建,严肃资本监管纪律,银行从新认识了资本的有限性。资本消耗、贷款质量和资本对风险的有效覆盖,开始受到格外关注。过去过度依赖贷款快速增长的简单、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商业银行必须回归稳健经营,并步入内涵式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3.2战略转型深化业务结构调整   业务结构调整是实现银行战略转型的根本途径。构建资本节约、高效产出的模式。从被动服务客户向主动开掘客户转变;逐步完成对公和对私业务协调发展的业务结构的转变;从主要依赖大型公司客户逐步向优质大中小客户协调发展转变;从利息收入为主的赢利结构,向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并重的赢利方式转变;进一步向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并重转变,最终建立起稳定的多元化赢利模式。   3.3精细化管理支撑战略转型实施   国外先进银行在很多年前就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定量管理工具,建立起了依托先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平台。市场的细分、客户的经营、产品的创新、内部管理与决策支持,都是建立在科学精准的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而国内商业银行这些方面刚刚起步,要加快战略转型,必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首先搭建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加强计财管理的精细化。二是加强风险管理的科学化。逐渐建立零售评级系统、公司债项评级系统、公司客户评级系统。三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性。四是加强在管理、考核、财务、人力等各项业务条线管理的高效化。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保障了银行战略转型的稳步实施。   4商业银行管理要抓住的几项重要变革   为应对时代巨变,加快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保证经营战略调整顺利实施以及银企盈利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对银行管理进行革命性变革。   4.1全面合规管理   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标准为目标,以增强合规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独立性为准则,以健全组织架构为起点,以完善制度机制为核心,努力构建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   4.2全面风险管理将按照全面性、独立性、专业性和制衡性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4.3全面预算管理   按照“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全范围参与、条块结合、利润导向”的原则,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推进经营战略调整,促进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   4.4全面服务管理   着重于观察客户需求的变化,并在注重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服务的细分化、专业化及标准化,并以客户为中心,构建服务提供、服务支持、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4.5全面战略管理   不断推出新形势下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力争中间业务发展领先同业并占有较高的收入比重。另外,不断研究未来的发展思路与策略,充实与丰富战略规划体系。   最后,必须指出: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同时还必须要坚决进行划银行监管改革。应该说,对银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银行监管的划时代变革。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巴塞尔协议III》、欧洲金融监管改革相继出台,对银行监管“更广了、更严了”。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各国监管当局,都对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风险监管要求则更高。对利率、声誉、资产证券化等风险都提出了资本覆盖要求。就连如今银行经营发展主题的创新业务,也必须包含风险元素。这自然要求国内银行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严肃加强银行监管,确保银行管理改革卓有成效,走出中国商业银行新时代新的发展道路。   人的稳定增长来评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工作机制上,要从单纯依靠上级党组织发指示、“出题目”的被动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实际的“白选动作”,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在内容和方法上,要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积极探索职工群众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渠道,善于运用多种载体,认真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等,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不像经营管理那样具体、直观,容易给人一种“虚”的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虚功实做。要树立群众观点,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把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抓好,让职工得到实际利益。要心里装着职工,一切为了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了解职工的意见、要求,多做送温暖、得人心、增感情的事情。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行政、技术干部为基础,广大党团员、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大政工”网络队伍。要强化行政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发挥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耍保证有一支精干、稳定的专职政工干部队伍。同时,要提高政工干部素质,加强对政工干部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努力早就一支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中国石油百万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则可以汇成一股巨大力量,从而推动中国石油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而创造性地、扎实有效的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切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就必然会机打的调到广大石油职工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无疑会让中国石油事业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加辉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