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思考

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思考

 

一、安全生产管理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是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人权的最有力体现。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即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运用“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当前,我国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还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二是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三是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四是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等。因此,要抓好安全生产,除提高人的认识外,还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以及制度保证。   (一)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水平,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从基地、教材、教师队伍三项建设入手,加强企业宣教培训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法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要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主题内容之一,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布局。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对安全文化建设做出安排部署,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向员工宣传先进的安全理念,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灌输科学的安全知识,唱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个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旋律,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和现场安全检查,严格按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一是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领导干部坚持值班,及时处理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强化安全管理。严格巡查制度,尤其要加强夜班的管理,夜班不得空班漏检。   三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   四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采取随机抽查的检查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检查问题一律落实到人,落实整改时间,抓苗头、抓典型。   五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凡是符合追究范围规定的一律严格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按规定严格落实处罚,该是什么责任就是什么责任,绝不姑息迁就。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   二、危机管理   虽然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生产经营单位对危险场所和部位也加强了管理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操作、物料、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或由于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认识的局限性,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时还比较高。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一)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要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对所有被认定的重大危险源,要事先进行重大事故后果定量预测,即对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进行预测。依据预测,提前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使应急救援行动必须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所谓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召集所需的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所谓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所谓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它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性与否,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二)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p#分页标题#e#   二是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继续扩展。   三是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监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及时清理废墟和恢复基本设施,将事故现场恢复至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   四是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以及责任,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