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篇)

茶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3篇)

第一篇:茶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探讨

摘要: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涵盖了茶叶选择、茶具使用、敬茶礼仪、斟茶方法等,还渗透着历史、哲学、文学等内容,它在几千年的洗礼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的一些饮品涌入中国,这对于茶文化无疑是一种冲击。高校是进行文化学习与传播的的主阵地,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将研究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

1茶文化与音乐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是,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起源时间观点不一,目前主要有四种说法:第一种是,茶起源于神农时期,其佐证为“茶圣”陆羽所写的《茶经》中的文字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第二种是,茶起源于西周时期,其佐证为《华阳国志•巴志》中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密……皆纳贡之。”第三种是,茶起源于秦汉时期。其证据是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古时候,把“茶”称之为“荼”。第四种说法为,茶起源于唐朝时期。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荼”变成了“茶”。虽然关于茶的起源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对“茶树起源于中国”这一说法却是毋庸置疑,而茶学界也普遍认同茶在唐朝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查阅古代典籍,我们也会发现茶文化与音乐的渊源十分久远。南宋诗人陆游曾说:“茂草满庭喧鼓吹,嫩汤出鼎试旗枪”,其中“旗枪”就是绿茶的一种。梅尧臣曾说“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古籍中类似的诗文有很多,从中可以看出茶文化与音乐的结合古已有之。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在歌舞艺术形式上也有所体现,如采茶歌、采茶舞和采茶戏,特别是采茶戏,已经被纳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艺术形式多源于茶农们在田间地头的采茶活动,其内容大多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如《十二月采茶》、《开荒点茶》、《执茶》《摘茶》《炒茶》、《卖茶》、《九龙山采茶》等。每一首采茶的歌舞作品都蕴含着淳朴而丰富的茶文化。除此之外,作为茶文化与音乐结合典范的茶艺,也颇受人们的喜爱。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而在营造环境的过程中,音乐的伴随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造诣较高的茶艺师通常会根据茶的种类、特性、饮茶的环境等,配以不同的音乐,如冲泡绿茶时,根据绿茶清鲜爽口、香气清幽的特点,配以《流水》等清新淡雅的音乐。在冲泡红茶时,根据红茶甜香醇厚、馥郁持久的特点,配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温婉柔美的音乐,音乐的介入使得茶文化的内涵获得了充分的表达。

2茶文化与音乐的共通性

2.1茶文化与音乐都具有时间性

茶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茶为载体,渗透在茶的制作、冲泡、品饮的各个环节,而这些程序无一不体现着时间的概念,茶文化正是在这些程序和时间中形成的。以乌龙茶为例,其制作工序通常要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环节,其冲泡的时间也很有讲究,通常情况下,第一次冲泡时间是1分钟,第二次是1分15秒,第三次是1分40秒,第四次是2分15秒。品饮的过程更是一个凸显时间性的活动,茶文化正是在这些以时间为基础的程序中表现出来的。音乐也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特点的艺术形式。音乐的展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有着明显的时间长度。任何的音乐表演都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展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时间就是音乐存在的场所,脱离了时间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2.2茶文化与音乐都具有文化性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几千年的传承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性既体现在茶的物质文化层面上,如茶的制作、茶具的使用、水的品第、饮茶风俗、茶的加工与煮饮技术、以茶入药等,也体现在茶的精神文化层面上,如人们在茶叶应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音乐的文化性也十分鲜明。一方面,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创作和表演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背景,不能脱离民族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作为音乐欣赏者的观众,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均离不开个人的文化及时代背景。

3茶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

3.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传递茶文化

音乐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也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也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领会歌曲中传递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茶文化,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音乐进行欣赏教学。从古至今,与茶有关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主要包括茶乐、茶歌、茶舞、采茶戏等。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曲调流畅、茶文化内涵丰富的乐曲进行欣赏。例如:钢琴曲《采茶扑蝶》。该作品为带变奏的复三部曲式结构,c小调,乐曲旋律流畅、主题鲜明,描绘了一幅劳动人民在茶园中辛苦并快乐的采茶场景。另外,葫芦丝曲《茶歌》、巴乌曲《茶歌》、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采茶戏《十二月采茶》等也较为适合进行音乐赏析。针对于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茶的流行音乐进行赏析。例如:周杰伦的《爷爷泡的茶》、巴图的《聚茶歌》等。教师也可以根据茶文化中蕴藏的茶道精神为主体,来选择音乐欣赏的作品。中国的茶道精神在于清、静、雅。因此,可以选择诸如《高山流水》、《广陵散》、《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等流畅清雅的作品。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关于茶的图片,播放相关视频,也可通过呈现图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关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况、音乐的文化内涵等内容,以便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作品中传递的茶文化。

3.2在民族歌曲演唱中体会茶文化

民族歌曲是一种经过人民群众口头传唱、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起源于劳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较容易为人们所理解。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些与茶有关的民族歌曲进行教学,其中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传统茶歌,其内容主要以采茶、饮茶时的状况及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主。其来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诗文作为歌词蓝本而谱写的茶歌。第二种是以民间歌谣为歌词,谱写乐曲的茶歌。第三种是茶农在采茶过程中即兴创编的茶歌。另一类是与茶有关的民歌,是现代作曲家根据采茶活动创作的歌曲。教师可选择一些结构鲜明、特色突出、音域合理、艺术价值高的民歌作品进行歌唱教学。例如:《又唱请茶歌》。该作品为带再现的单三段曲式,其结构较为清晰,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该曲为b小调,在刚开始接触这首歌曲时,可以把调式定在g小调或#f小调上。歌曲由“啊,呀,嘿”引出,这样的衬词在茶歌中经常出现,突显了茶歌特色。歌曲还有一个插入的部分,该部分是以rap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江西名茶,这拓宽了学生对于茶的品种的了解。另外,适合进行教学的民歌作品还有《古丈茶歌》、《锄茶歌》(男女对唱)、《采茶歌》、《请茶歌》、《茶山小调》、《凤山茶歌》、《畲山茶歌》等,它们旋律性强,歌词朗朗上口,音域适中,较容易为学生所掌握。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民歌的演唱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应对歌词中方言和衬词的演唱方法给予重视,可以通过范唱和放录音等方式让学生有所了解并进行模仿。由于与茶有关的民歌作品中经常出现一字多音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在咬字吐字的清晰和气息的连贯性方面的训练。

3.3在音乐游戏中强化茶文化

音乐游戏是指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游戏,主要的游戏类型有歌舞游戏、情节角色游戏、创造反应游戏、综合游戏等。在传统的视角里,说到音乐游戏教学,人们本能的会将教学对象指向幼儿,但事实上,包括大学生在内人的成人对于音乐游戏的喜爱也是非常普遍的。实践证明,在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合理运用音乐游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茶乐和茶歌中的某个典型元素来设计音乐游戏,将茶文化特色融入到音乐游戏中来。例如:在学习《锄茶歌》时,教师可以创编歌舞游戏。将男女分别加上采茶的动作,在歌曲的过渡环节,也可以加上几句具有当地特色的衬词。在欣赏《采茶扑蝶》的时候,可以创编情节角色游戏。教师根据乐曲的内容,通过故事的方式创设采茶的情境,根据乐曲情绪设置不同采茶的角色,根据乐曲的结构设计不同采茶角色的表演时间和介入的时机等。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茶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茶乐、茶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最终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愿意学习茶文化。

4结语

我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最初将茶作为药物,称为“荼”,秦汉时期才成为饮料,唐朝时蔚然成风。国人将饮茶活动不仅看作一种生活习惯,更看成一种文化传承。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就是传播具有审美特点的音乐和文化,而作为民族瑰宝的茶文化是“中国美”的具体体现,其必然成为传承的对象。高校教师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音乐游戏等音乐教育手段传播茶文化,能够较好的实现茶文化的传承,最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兰.中国文化一本全[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韩晶 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对策

摘要:

茶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凝结着儒释道哲学思想文化的精髓,囊括了丰富多彩的地域风俗文化,形成了以重德、尚和、崇俭、贵真为核心精神内涵,并与文学、音乐、戏曲等艺术相融合,共同构筑了民族文化的华丽篇章。而在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之下,茶文化与音乐具有内在的共性,本文以茶文化与音乐作为研究对象,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在分析茶文化与音乐共性以及两者结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策略方法。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融合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古代先民们将儒释道文化精髓融入饮茶之中,构筑了博大精深、内涵深厚的茶文化,并借助文学、音乐、美术、茶艺等多种文化形式表现其丰富内涵,茶文化也为不同文化形式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感、精神表达的载体。因此,音乐与茶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在精神、情感等内在意蕴表达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共性特征。近些年,国家、地方政府已经组织学者、研究人员整理、挖掘茶音乐、茶舞蹈艺术,广西、福建等地方高校也设置相关专业,为茶文化与音乐的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以茶文化与音乐作为研究对象,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在分析茶文化与音乐共性以及两者结合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策略方法。

1茶文化与音乐———精神世界共生性

1.1茶文化与音乐

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之后,茶叶的药用价值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魏晋时期崇尚老庄无为、朴素之思想,茶叶与生俱来的清淡、虚静之特质深受文人雅士喜爱,逐渐将文化引入饮茶之中,并将饮茶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初步确立了茶文化的基本范式。唐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直接刺激茶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茶文化内涵的完善;这一时期诗词艺术繁盛,文人骚客借助诗歌、音乐等形式表达饮茶心情与感受,白居易的《琴茶》、苏轼《行香子•茶词》、吴文英《望江南•茶》等等千古名句,在古琴、二胡、琵琶等传统音乐演奏中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饮茶之心得感悟。正如白居易的《琴茶》所言:音乐有助于品茗者品味茶道、悟茶性,启发思考。[1]茶文化与音乐的结合帮助饮茶者品味茶之气味,体会人生百味进而达到修身养性之境界。元明清时期,饮茶风尚日益兴盛,饮茶方式也更加讲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茶社、茶馆,更加促进了茶文化与音乐的结合;而且民间茶园越来越多,加之戏曲艺术的繁荣,当时福建、广西、江苏等地出现了采茶戏、采茶歌、采茶舞等民间艺术,更加促进茶文化与音乐的交融。[2]

1.2精神世界共生性

我国传统音乐与茶文化一样也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性,也是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饮茶者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修身养性重要途径,在茶艺表演中,更是离不开音乐的陪衬来获得美的享受与优雅的熏陶。因此,笔者认为茶文化与音乐在精神世界的净化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如前所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促进饮茶与文化的交融,文人雅士在饮茶中抒发喜怒哀乐,茶也帮助人们启迪心智,感悟生命,进而获得精神世界的和谐、通融,因此,很多文人将茶与个人秉性、情操联系在一起,如陆羽:“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和杨万里的“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等等诗句都赞美茶纯净、高雅,从而彰显自己与茶之品行相同进而获得品茗之乐趣,获得精神世界的平和。在众多艺术门类之中,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也是最感性、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艺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通过音乐来表达幸福、悲伤、无奈、思念、惆怅等之情感,传递男女之间爱情。白居易《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岳飞《小重山》诉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等等表达出诗人强烈的情感与精神意境[3]。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发展促进各地采茶歌、采茶戏的兴盛,如博白桂南采茶戏著名曲子《打杯舞》、《十二月采茶歌》、《梁山伯与祝英台》;赣南采茶戏《卖花钱》、《补皮鞋》等等音乐唱腔极具民族性、地域性特色,一直流传至今。当代随着多元文化发展,西方器乐、演唱方式等传入以及民族音乐当展,促进新时期采茶音乐的发展,如《前门情思大碗茶》、《采茶舞曲》等通俗音乐深厚大众的喜爱。可见,茶文化与音乐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两者在情感表达、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共生性,为高校音乐课程融入茶文化提供了可能性。

2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

除了专业高校以及音乐、舞蹈相关专业必须学习音乐课程之外,学前教育、茶艺展示等专业及部分综合性高校也有开设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等课程,其初衷不是为培养音乐专才,而是为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形成以重德、尚和、崇俭、贵真为核心精神内涵滋养了千千万万人之心灵,其意义就在于帮助人们养成健全的人格,以天地自然为大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人们文明礼貌、互敬互爱、勤俭节约、和谐团结等等良好的道德品行。可以说,茶文化不仅仅在于满足于身体之需求,更重要的在于对饮茶者精神世界的净化,这与当前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目的、大学生人格培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而且,音乐与茶文化两者具有内在精神的共性,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中融入茶文化,首先有助于实现音乐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通过感性的音乐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学习、感受、领悟茶文化丰富内涵与深厚的底蕴。

3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教育的策略方法

“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已成为茶文化与音乐关系最好诠释,那么,如何发挥茶文化与音乐净化精神世界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将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教育之中。

3.1情境教学方式在音乐教育中运用

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在现行高考制度之下,无法真正彻底地改变应试教育的方式,导致大学教育方式也未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桎梏,依旧采用重知识轻技能培养的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课程中,很多高校将其设置为集体的大课,一味地跟着老师学唱腔、曲谱,这一模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音乐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学习者着重于实践练习,重音乐情感体验与表达,如我国茶诗歌音乐,无论是三五好友的畅谈,还是一人独饮抒发胸中之意气,都有特定的气韵贯穿其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根据诗词意境布置教室,创造教学情境。这样在老师讲解诗词音乐背景、茶文化内涵以及其时代形成过程之中,在进行茶诗歌吟唱的学习,并在反复吟唱之中,才能深刻地体会诗词背后的文化意境与人文内涵,才能设身处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进而在点点滴滴积累中提升自己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与茶诗词这样的雅文化不同,采茶戏、采茶歌可以算是一种俗文化,其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种茶、采茶等劳动之中形成的民间艺术形式,这就决定采茶戏具有大众性、群体性、娱乐性、地域性的特征,因此,采茶戏、采茶歌只有至少有两人一起表演。老师可以根据所选择曲目,分组进行演唱、表演,老师在同学表演之中贯穿每一句歌词、每个动作的含义及表达情感,如采茶舞蹈矮子步源自于人们上山腿蹲、挑担肩压使形体变矮等日常劳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基本舞步;如单袖筒融合了民间灯彩歌舞、民间戏曲的艺术精髓而形成了采茶舞基本动作。[4]采茶戏唱腔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如南昌采茶戏唱腔风格委婉、优雅、细腻,这一风格形成得益于方言、民俗、民谣以及民间审美文化,老师可以现场让不同的学生演唱不同地区的采茶戏进行对比,进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其不同之处。

3.2邀请茶文化艺人、茶音乐表演者研究者走进高校音乐课程

高校音乐老师知识以及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邀请茶文化艺人、茶音乐表演者等走进高校课堂,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可以邀请茶艺表演专家现场教学、示范茶艺,了解茶叶冲泡技艺过程中礼仪、服装、音乐、茶道精神等等内涵,尤其讲解不同的茶类选择不同的音乐,如饮用西湖龙井茶时应该选用江南丝竹的音乐,丝竹之声重抒情,具有秀雅、委婉、圆润、舒缓之平和德性,[5]古有:“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之说,即是说丝竹音乐具有陶冶德行特性,其与龙井茶之“翠而绿、香而清、淡而远、醇而长”之特点相契合。又如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禅茶,应该选用佛教音乐,“禅茶一味”即是在茶与心的相通相融之中,感悟“正、清、和、雅”佛教文化。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邀请不同的校外茶文化与音乐方面的专家前来学校授课、开设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茶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改革中有意义的尝试,本文从分析茶文化与音乐两者共生性的基础上,分析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尝试提出融合的对策,准确地讲应该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将茶文化真正融入高校音乐课堂之前,老师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底蕴,学习、了解茶文化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文佳.如何在音乐课堂上渗透我国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38(6):226-227.

[2]龚永新,黄亮,张耀武.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考古,2015(2):12-16.

[3]袁永杰.茶文化与传统音乐的共同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7):346-347.

[4]胡蜀.赣南客家舞蹈中“单袖筒”的形态与文化传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23.

[5]刘承华.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诠释[J].中国音乐,2005(4):61-63.

作者:王春云 宋晨霞 单位: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茶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摘要: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茶德、茶道和茶艺。本文在介绍茶文化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对茶文化与音乐教育关系、音乐教育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茶文化精神下高校音乐教育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茶文化;核心精神;音乐教育;文化价值取向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涉及众多文化要素。同时茶文化的传承中音乐充当了重要载体,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也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1茶文化核心精神

茶起源于我国,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在我国普遍流行,茶是我国的国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仅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更是认识到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一系列思想。茶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精神是茶德、茶道和茶艺。

1.1茶德

所谓茶德就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关于茶德具有不同的表述,但概括起来可以用“理、敬、清、融”来体现。“理”就是指通过品茶,保持理智和气。实际中,两个人通过饮茶,以茶为媒介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在经济活动中通过饮茶可以增强商谈氛围;双方有了矛盾,可以通过饮茶促进和解;通过饮茶可以益智醒脑,激发思维。“敬”是指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古往今来,用茶待客是基本的礼仪,日常中以茶会友更显得格调高雅。“清”是指廉洁清白,清心健身;清的另一方面是指通茶清心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融”就是指祥和融洽,和睦友好。

1.2茶道

所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是一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感受。茶道其实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和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的基础是茶性,而茶性最主要是净、静、敬。通过品茶,感悟人生的道理,从茶推及到人。茶道主要是“心净、心静、心敬”。“心静”就是要心地纯净,心无杂念,要坚持做人的操守,加强自身修养。“心静”就是指内心平和理智。茶水与其它饮料的最大区别,就是茶可以让人清醒,因此茶也被佛、道家作为去除浮躁,静心修炼的常用饮品。“心敬”就是要存感恩之心,真诚待人,公平处事,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1.3茶艺

茶艺是指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目前,对于茶艺理解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把日常茶事活动中的过程和技巧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得日常的饮茶活动实现了艺术化,使饮茶境界提升,使茶更具灵性和美感。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与生活贴近,且富含生活情趣,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第三,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通过泡茶、品茶,感悟人生,净化心灵。第四,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融合了传统文化精华,也借鉴了国内外其它艺术形式,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2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茶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其传播中音乐是重要载体,许多茶文化内容都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传播和传承。在古代音乐伴奏是饮茶的一种风尚,茶文化与音乐密不可分。茶文化与音乐结合最著名的表现形式就是采茶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茶文化在世界的风靡,大量的现代采茶歌出现。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采茶歌,实现了对茶文化的诠释和发展。茶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融合具有坚实的基础。

2.1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超越了民族、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在心里产生共鸣。茶作为一种饮品,和音乐一样不受国家、民族和语言的限制,只要有心去品赏,都可以对茶有独特的理解。从信息传达和接受的角度,茶文化与音乐是有共性的,因而这两种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茶文化学习中融入音乐,更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音乐。

2.2韵律的内在共性

在茶文化中茶艺和茶歌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茶歌本身就是音乐,自然不必说。就茶艺表演,也都基本实现了与音乐的结合。将音乐运用于茶艺表演过程,提升了茶艺的表演效果,增强了茶艺的文化内涵。同时观众通过茶艺和音乐欣赏,实现了身心的双重愉悦。这种双重愉悦的之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因为茶文化与音乐在韵律上存在内在共性。正是由于这种共性的存在,使茶文化与音乐结合之后的意蕴更为深厚,使音乐艺术得到升华,使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2.3精神层面的共性

音乐和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情操都可以起到陶冶的作用。音乐是人情感的宣泄,茶文化是人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达。可以说,音乐和茶文化都是人的内心世界表达的媒介,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音乐教育使茶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而茶文化又使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将音乐教育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了相互的解读和提升,使音乐和茶文化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人才培养。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1音乐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娱乐功能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同时,孔子对哲学范围内的“仁”与音乐的关系就认为“仁”是本质,“乐”是形式,足可见音乐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把“礼、乐”放在了同等的地位,更强调了音乐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另外,对于人的素养方面,我国历来注重音乐素养,往往一个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的人容易被认定是健康和渊博的人才。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完善人格。

3.2音乐教育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道德规范作用

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规范,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使个人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并保持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音乐往往是民风民俗的传承,在社会道德规范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音乐对道德的规范作用在《乐记》中有大量的介绍。就是在当代,通过音乐去教化、规范人们的道德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在音乐对道德规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3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音乐对民族精神的振奋,民族凝聚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许多重要历史时期,大量优秀歌曲在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著名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一致抗日,最终挽救了民族的危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歌,这是音乐教育文化价值最集中的体现。

4基于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人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以茶文化精神为基础,高校的音乐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重德

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缺乏高尚品德的人,即使他的专业素养再强,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必然是受限的。高校音乐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在文化价值取向上重品德的养成。同时,从茶文化来说,不管是茶德、还是茶道,其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强调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的品德。这些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将,都是茶文化不变的主题。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把人的品德塑造作为基础,作为文化价值取向的精髓所在,这样也就使得高校的音乐教育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4.2尚和

茶德中的“理、敬、融”,茶道中的“心敬”,其实质就是和,可以说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心灵的净化,是大和谐。同时,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传承茶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尚和的文化价值取向。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用茶的温性和茶文化的和谐来感染和熏陶高校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选用与茶有关的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通过欣赏和借鉴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培养大学尚和的理念,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坚持尚和的文化价值取向,真正实现了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

4.3崇俭

崇尚节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本意,更是茶文化核心精神的体现。茶文化历来强调守操、养廉、励志,都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崇尚节俭的特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俭意识在淡化,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中尤为明显。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弘扬茶文化精神,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必须注重大学生节俭意识的培养。通过茶文化的讲解,茶音乐的欣赏,教育大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深化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4.4贵真

真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茶产于自然,服务于人类,是人与自然亲和的纽带。饮茶活动以平静清醒且非功利化的状态进行人际交往,是人最真诚的表现。贵真也是茶道“心敬”的体现,坚持贵真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借鉴茶文化思想,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贵真的文化价值取向,切实使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阎妍.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关系解读[J].福建茶叶,2016,38(6):292-293.

[2]陈文贞.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1):129-130.

[3]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2014(23):67-68.

[4]吴春岩.茶文化与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品德共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18-119.

作者:高蕊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