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的探讨

素质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的探讨

摘要:

审视学校教育的得失,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系统教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在道德、学习、生活、思维等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习惯的学生数量不多,占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道德、学习、生活、思维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是参差不齐的,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妨碍了学生的人生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素质教育;养成教育

习惯:顾名思义就是经过长时期反复训练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等为之。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个前瞻性决策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为科教兴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知识基础。素质教育,就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求学生既要学知识学科学更要学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提高综合素质。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还没有更简捷的途径可供选择时,学习效果仍是评价学校品位和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准,从而使得学校不得不把相当的精力集中在学生获取知识上面,不得不将学生按学习的好次分班,进行“分槽饲养”,为“品位”和“形象”冲刺。从而淡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说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方面下功夫还不够,可操作性还不强。好班学生的习惯相对来说是良好的,教学难度不大,花的精力不多,而且效果又好,能教好班的算是学校的信任也算是老师有运气;拿到后进班级得到几个调皮的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就够你操心几年了,教学效果不好是一回事,精力却是成倍的付出,大有“油去灯不亮”之忧。更令人不好理解的是那种既不讲实际又得不到肯定和认可还受得到某种暗示和挑剔的情形,大大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团结,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教师的教育教学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弊大于利的宝塔式的为少数人服务的教育,也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起了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审视学校教育的得失,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系统教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从时下的中小学教育来看,由于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零敲碎打随心所欲不系统不坚持,甚至是非不分良莠不明,与道德伦理要求相悖,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相悖,给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带来了困难。可以说在道德、学习、生活、思维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习惯的学生数量不多,占一定比例的学生在道德、学习、生活、思维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是参差不齐的,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妨碍了学生的人生成长。再则,孩子在幼儿园时是几个老师带一个班,基本上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饭前便后洗手、学习思考、观察事物、不拿别人的东西、做错事要道歉、和同学友好相处等等,一些良好习惯已经雏形。可孩子一回到家就大不一样了,不爱洗手、吃饭还得父母撵着喂、像做游戏一样,玩具玩完后随地乱扔,不会主动收拾,或是叫着提醒了也不会去收拾;进了小学,衣冠不整、学习拖沓、上课不专心不动脑不努力不刻苦、作业马虎、乱扔废物,不守时不遵守纪律等不良习惯开始显露;进了中学,粗言秽语、打架骂人、抽烟酗酒、逃学厌学、排队“加塞”插队、随地吐痰、好逸恶劳、互相攀比、谈情说爱、讲究吃穿、生活无序、东西乱放、遇到问题疏于思考等不良习惯就会逐渐养成。一句话,良好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不管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习惯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特别是良好习惯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养成。那么良好习惯究竟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又如何去培养呢?

一、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

一是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展示自我实力,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一个品行端正、道德修养好、言行举止得体、懂得关爱和感恩、勤奋好学的学生人见人爱,会得到别人的赞誉和赏识,成长的氛围也自然而然地好了,在成人成才的路上自然就会顺畅,弯路也就少了。古代七步成韵、倚马可待、语惊神鬼的奇伟之才无不是来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废寝忘食、闻鸡起舞等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才得到学问充实、功底深厚、精神丰富的。反之,一个在语言、行为、卫生、学习、思维诸方面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人见人烦,避而原之,在他成人成才的路上自然就不会那么顺畅,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就会受到比常人更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仅就语言习惯而言,若是成天粗言秽语(如:“X都落”、“他妈X,(‘X他妈X,……”等成了口头禅),牢骚怪话,不管在异性、老人、小辈面前,不讲环境不看对象张口就是鄙俗语言,这样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也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蔑视和鄙夷,自然就会妨碍他的成人成才了。二是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幸福。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讲礼貌和悦待人,孩子就知道如何尊重人如何团结人;父母讲节俭少攀比,孩子就会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解难:父母对社会对国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孩子就会爱国爱家少抱怨多付出少索取;父母辛勤劳作,孩子也少有偷懒少有酗酒、……等不良嗜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一个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他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三是可以体现社会和谐进步,促进社会文明,有利于国家安定团结。“少年若天性,习惯自然成”。行为习惯如何,不仅涉及到个人的修养、人际关系的调节,还涉及到对社会的作用,标志着国家的文明与进步。比如,你对人有礼有节,不打架骂人,语言不粗俗,乐善好施,讲诚信,真心待人,人们就喜欢你,愿意与你交朋友打交道,从而增进了与他人的团结,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又如,你痰吐在指定的地方,果皮纸屑等杂物自觉地放进垃圾桶,在国内就可以看出你做人的品位,在国外就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体现的是国家的文明程度。这就是说,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生活井然有序,还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地位。综上所述,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家庭生活井然和睦幸福,有助于社会和谐安定进步,有利于提高国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明确目的

养成教育直观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因为一个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分清善恶、真假与好坏,才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能对自己负责能自我约束的行为人,做人的基本素质也就提高了。可以说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仅仅是手段,实现人生价值提高人才品位才是根本的目的。

(二)把握要求

明确了习惯养成的目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就要知道对学生人生有益的习惯有哪些?我想对学生人生有影响的习惯主要有:①道德习惯:道德习惯养成是成人的基础。道德习惯的良莠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道德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语言文明,谦恭礼让,行为端庄,热情真诚,团结协作,听从教导,服从管理,是非分明,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学生勤奋好学,顽强拼博,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意志。孔子的学问来源于他“每事问”的习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②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了知识水平的高低。学习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预习、自习、书写、日记的习惯等。的“哲学思想”来源于良好的“读书”、“思考”和“实践”习惯。③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好坏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修养。生活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正常作息,饮食适宜,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生活节俭,独立自理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如:晨起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饮食,按时进餐、进餐定量,清淡少盐……。④思维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思维习惯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概括、逻辑推理和理解运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如爱因斯坦的成功来源于他“遇事喜欢刨根问底”的习惯;鲁班锯子的发明来自于他“细心观察”的习惯。⑤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去观察事物去研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比如说记忆: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知识,没有思考也就无所谓创新。小学时的课文《飞夺泸定桥》、《桃子该由谁摘》,时背诵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至今仍有较深的印象;但是现在的教学却淡化了记忆,该记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性质、优美词汇、重点文段,名人名言不那么强调背诵了,从而出现了“小学生的答案在计算器里、高中生的知识在网络里、大学的学问在辞典里”的悲哀;像学生在记忆知识时,如果像和尚念经一样只重念的形式,不去理解不去品味效果就不会好,如果通过观察用直观易记的方法去帮助记忆,我想采用这种务实而又比较科学的做法,所取得的效果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持之以恒

习惯养成教育应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会取得良好效果。一是计划要着眼远见。“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成就人生,受益无穷。”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必须要有预见性和计划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如古人所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江苏洋思中学培养学生吃饭轮流、排队、不大声喧哗,不浪费,可以说计划之周密,用心之良苦,收效非常好,给我们留难以忘记的印象。又如,有所学校为了让学生在起步时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新生进校的第一周就专门进行规范书写训练,并把书写工整清洁作为操行考核的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这个学校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有眼光的,因为一个学生的书写工整与否也基本上反映出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精神面貌。习惯的培养需要耐心持久有效有时也需要强制。再好的计划,如果不认真去落实,那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落实时只是零敲碎打那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作了简明的阐述:“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在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雷锋精神作为美国西点军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雷锋塑像在美国西点军校落了脚,可以说美国西点军校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理念是超前的,也因独具特色而享誉世界。

(四)家校配合家

校配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必要途径之一。国家提出“诚信教育”,始终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却与某些糊涂家长的教育方法相悖,他们只想到养孩子,没有注意教育孩子,在他们眼里,教育孩子都是学校的事,似乎与他们无关,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妥,总想把责任推向他人。比如,小孩摔倒,不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却是指责“凳子”挡路“地板”太滑。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却成了读书怕口燥,背诵怕头痛,操作怕手困,不孝父母不尊重他人“啃老族”。家长有责任—-孩子上学要送还不算,还要帮扛行李、挂蚊帐、叠被子、买饭票;学校有责任该记的该背的都淡化了。这样下去文化会萎缩、能力会降低的,势必会出现“麦苗当韭菜”的笑话,献身四化报效祖国岂不是一句空话。美国西点军校“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只能说‘是’或‘不是’,把‘学生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为学校教育理念”的做法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思考,并认真落实在行动上,我想其效果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有如农民把握好施肥、浇水、拔草、除虫各个关键环节才有可能盼望到好收成一样,并非一日之功。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规范行为,科学操作,学生就能养成感恩、勤奋、观察、思考、创新、卫生、文明及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就能在成人成才的路上不断增强素质,展示实力,体现人生价值。就会应验“哪有毛铁烧不红”这个简明的道理。

作者:谭书芳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草镇歧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