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从赏识教育开始

汉语学习从赏识教育开始

一.师爱的滋养:缩短师生心灵距离

笔者在教学“你好”这个知识点时,学生Julio将这个词语与“您好”以及“你们好”相互混淆起来了,笔者通过对该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观察,进行及时纠正,观之入微,传之以情。其次,汉语教师要具备同情心的关怀,时常站在印尼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反思教学,创造出一套真正适合其学习的汉语教学方法体系,并将倾听作为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反应最为有效的途径,以便采取最契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如笔者在PadmajayaSchool二年级教学时,学生对于汉语的语序关系认知时常有所混淆,如经常将××街写成街××等。但换位思考一下,可以发现这是由于学生将印尼语的语序套用在汉语学习上。

二.教法的适用,简化汉语学习范式

汉语被世界公认为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沉淀,而且深深地烙上了显著的地域性烙印。而印尼是一个信仰宗教的国家,教育教学无法摆脱宗教的身影,本土所萌生的印尼语学习范式更是与汉语的学习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如果汉语教师片面地将国内的汉语教法搬到印尼汉语课堂中去,将会处处碰壁,所以,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支教者,最为重要的是能因地制宜分析学情,因地制宜,让得当的教法简化复杂生硬的汉语学习范式。另外,印尼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汉语教师应当加强多元方法的整合,强化汉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如活动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竞赛情境等,为印尼小学生提供更为鲜明、更为直观的汉语学习材料和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内涵。

例如,学习“中国美食———水饺”,在进入课题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赏一段有关中国水饺文化的视频,再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水饺”的由来、制作过程以及它的口感等;之后再以实践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亲身的“包水饺”体验,最后再让学生分组调查自己对“水饺”最喜欢了解的部分,让单调的“水饺”学习变成了学生亲历的活动体验过程。

三.激励的驱动,焕发学生无限动力

任何物种都有渴望积极成长的自然本性,而人作为万物灵长,更是将快乐、成功、鼓励、赏识等积极性的心理因素上升为一种生命的追诉。因此,要转变印尼小学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不足的不良现象,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并不断为学生学习汉语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和空间。首先,要发散激励光芒,增强印尼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品质。鼓励、奖赏和强化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此来刺激和调动学习行为失范学生。

如,笔者在PadmajayaSchoo三年级的一个班级教学“认识家庭成员”时,笔者画出了一棵枝干结合的树来辅助教学,当大部分学生都跟着笔者进行学习时,学生Lisenda竟然也模仿笔者画树,而且在课堂中“奔走相告”,扰乱课堂秩序。这时,笔者便对跟Lisenda关系较好的同伴Aditya的良好课堂表现进行一番奖励,即“这节课Aditya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和爸爸妈妈就喜欢表现好的学生……”,以对比来引起Lisenda的注意和重视。

其次,面对不同国别的学生,师生间的信任关系最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要立足学生动机点,善用奖励合约,不可乱开“空头支票”,并指引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燃起印尼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奋发熊火。

作者:曹驰 单位:江西省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