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专题训练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范文1

目前,石油工程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储层改造工程设计等四个专题。石油工程设计是大学生在石油工程领域的第一次“实战”演习。其中,油藏工程设计中包括:井网布置和注采井组动态分析。钻井工程设计包括: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设计、钻柱设计、钻井参数设计、固井设计、井控设计和钻机选择等。采油工程包括:有杆泵采油系统工程设计、连续气举设计和电潜泵采油系统设计等。储层改造工程设计包括:水力压裂和酸化设计。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石油工程设计通常用4周~6周时间,时间比较紧凑。一般要求学生在这个时段内分别进行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储层改造工程设计等。这四个专题的设计内容根据不同油田的生产数据、钻井数据、地质资料等进行,也即只做以一口井或一个井组为对象的单项工程设计。四个设计之间,没有共同的设计基础数据,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设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单项工程设计教学的优点

1.成熟的教学内容降低指导难度

在石油工程设计中,各个单项设计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更新。以钻井工程设计部分为例,在钻井工程设计阶段,通常选用某油田的真实《钻井设计》作为主要参考资料。由于钻井工程设计内容较多,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每小组3人,分别进行水力参数设计、固井参数设计、钻柱及下部钻具组合设计等,再将三部分内容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钻井工程设计。在进行各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材或专业书籍、工具手册上给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先有结果,之后要求学生根据现有专业知识进行结果复核。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对每口井的钻井设计计算结果出现的各种问题较为了解,教学指导过程难度较小。

2.较短学时内保证各单项设计的完整性

由于石油工程设计的内容较多,而教学学时较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各个单项设计过程的训练,同时也为了保证每个单项设计的相对完整性,对每个部分的设计内容都进行了适当的简化,便于学生抓住重点,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较短时间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模块化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效率

石油工程设计在分成四个单项进行教学时,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比较集中,都有相对独立性。指导教师根据设计内容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确主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并进行初步模仿和试做。学生在进行各部分设计时,根据事先拟定的已知数据和资料,采用教材上给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针对具体设计内容快速完成该部分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完成各分项工程设计的效率。

三、单项工程设计教学的不足

1.单项工程设计内容更新速度慢

石油工程设计各个单项设计内容的前提条件和已知条件更新速度较慢。如,钻井工程设计部分参考的原始设计还有20年前的,这与当前的钻井技术发展速度不匹配。很多陈旧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还没有得到及时的改进,很多新的技术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和融入,甚至有些设备工具早已淘汰,但却在目前的设计中出现。这对实践类教学是不利的。

2.各单项工程设计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学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各个专题的训练几乎是孤立的,没有共同的数据基础,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一名合格的石油工程师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因此,只有将各个专题通盘考虑,设计出的内容才能真正服务于实际生产,才能与目前提倡的“卓越工程”素质培养相符。目前,从各单项各自的训练内容上看,确实能够使学生在各单项上得到好的锻炼。但是在进行各单项设计时,学生却不能从油田开发过程的全局出发。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很少加入个人观点,也会相应的缺少全局意识和观念。因此,在工程设计训练中,应增强工程设计综合训练力度,使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资料,理顺各个专题设计中的前后逻辑关系和衔接次序,优化以培养具有“综合业务素质”工程师为特色的教学内容。近几年,学校参加全国石油工程设计竞赛的作品数量较少,设计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优秀,而是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不知如何从全局考虑,做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的石油工程设计。这也说明以往孤立式、分专题开展石油工程设计教学存在不足。

3.学生缺少获取和加工原始数据方法的训练

石油工程设计各个专项设计内容的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基本上都已给出,缺少训练学生如何获取和加工原始数据的思路和方法。经常出现学生采用教材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已知数据相差很大,使学生产生困惑和不解。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和工程施工情况缺少了解。如果能够训练学生从某一油田开发初期的原始资料开始进行编辑整理,并作为学生将要进行石油工程设计的原始参考资料,依次进行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层改造工程等四个专题模块的设计,学生既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从全局出发进行石油工程设计。

4.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未能得到充分训练

在进行石油工程设计时,为了让每名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的工作,只能降低设计难度,减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环节,更多地强调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发现和分析问题的环节往往是更难的,是更需要训练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人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此,在进行石油工程设计实践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其组织形式也应模仿现场工程师的工作方式——团队协作。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石油工程设计的真实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团队协作的工作方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体验在团队协作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学生毕业工作后,能感受到在学校所进行的石油工程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单项工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

1.强化小组讨论机制

在石油工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四个专题的综合训练。在四个专题设计之初,要求小组成员必须针对各自的专题设计要求提出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研究,撰写公共部分内容,形成小组讨论机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小组内各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虽然小组内各成员主要负责其中一个专题的设计工作,但是每名成员必须根据自己对基础数据的理解和四个专题的共同需求,提炼出共同使用的公共数据资料,从而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全局意识。

2.延长教学时间

单项工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在大四阶段,强化和细化这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越来越有必要。因此,适当延长单项工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本校以往安排在大四阶段的专业课程多数都提前到大三阶段,目的是给考研的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专心备考。这样一来,大四阶段的教学时间较为充裕,使延长单项工程设计的教学时间成为可能。

3.工程设计代替毕业设计

专题训练范文2

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原则分年级制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比如初一阶段的学生可以加强写作手法中记叙、描写表达方式的训练,初二阶段的学生应加强抒情、说明等表达手法的训练,初三阶段的学生应以议论表达为主,并综合训练学生各项表达手法及文体的应用,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写作手法与本领。

二、分专题进行集中式训练

1.加题专题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根据制定的作文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明确的作文分步教学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关于议论文教学,就可以细化为论点、论据、论证、论述过程等四步教学过程,由此构成了作文训练的专题教学内容。

2.专题教学三步走:

(1)理论详解。

教师应根据每课时的专题教学目标精心备课,把系统的作文教学知识进行分解到具体的教学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与掌握。教师应注意在理论讲授中要结合一定的作文实例,一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二是学生在实例示范中学会理论技巧的应用。只有讲清了作文理论知识,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才能有理可循;只有提供了足够的实例示范,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才能有例可循。

(2)多主体、全方位的作文批阅。

传统的作文批阅主体是教师,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容易使作文评价过于狭隘、流于形式。作文评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又一途径,教师可通过设置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等,让学生把自己所学习的写作理论用于作文批阅中,一方面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检查别人的错误中警醒自己。最后再由教师批阅。教师批阅应该变传统的单方面批阅,及作文后面点评的模式,而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作文总结写作中的优缺点,和学生当面讨论、指点,使学生能有提问与质疑进而获得答疑的机会。

(3)对学生作品讲评后进行再练。

在批阅阶段后,要把原文章发给学生,使学生能根据教师讲评及时修正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作文错误进行二次修改,不仅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出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起到激励示范作用。

三、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作文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是再好的作文,也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写作强调学生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不能生编硬造。因而作文教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比如通过日记、周记等的方式,让学生能定期总结自己的生活所看、所思、所想;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环节,根据作文教学专题有意识地创造教学与实践情境,从而弥补学生在一些方面的生活经验的空白。比如学生写一些见闻类的作品,教师可提供学生实际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创作。此外,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环境,因材施教地进行作文教学,尽量用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对写作文体也不应过于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环境中抒发感情。

四、结语

专题训练范文3

一是俄语专业课程改革为俄语口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随着中俄两国交流的密切联系,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各大院校调整了专业设置,设立了俄语口译课程;二是科学设计口语课程是改善俄语口译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俄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教学质量,以口译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将口译作为笔译的附属,因此高校不会专门开展口译课程教学,因此为了完善教学,必须要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三是课程设计理论为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实施课程设计可以强化学者对俄语口译课程的研究力度,这样就会为俄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例如目前我国俄语口译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课程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因此通过科学设计可以为课程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现状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俄语口译课程设计,以“俄语口译课程”为关键词,以2000年至2015年为时间段,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搜索,结果搜到的相关文章的数量还不足50篇,由此可见关于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是局限在对俄语口译教学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单一方面的阐述,为此本文综合教学经验,初步了解到我国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标准不明确。

俄语口译课程的设置应该仅仅围绕培养学生的俄语应用综合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003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对俄语口译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掌握胜任生活口译和一般性专业会议的翻译工作。并且要掌握熟练的口译能力,对报刊上的重要新闻能口译出大致内容等。”但是由于该规定只是简单的基础性规定,使得高校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程度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一是学校不能准确把握相关规定的要求。由于俄语口译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因此高校对俄语口译教学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尤其是对近两年才开设的俄语专业,因为目前的相关并没有部门作出明确的规定,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迷茫;二是俄语口译课程的目标不明确。一些高校往往会将口译教学与笔译教学混为一谈,没有专门设置口译教学,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口译教学工作,但是其将该课程列为选修课,因此其地位得不到稳定;三是口译课程的双重性导致俄语口译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俄语口译教学往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听写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开展对学生的入门培训。

(二)教学内容的设定存在随意性。

高校俄语口译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口译理论和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教师会形成以题材为主线,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并且按照专题要求对学生进行口译能力的锻炼,此种教学多应用于经贸谈判、外交文化等。有时教师也会按照培养技能训练为主线,按照口译类别进行训练。当然根据需要也会将这两种模式进行结合。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会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此种模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也存在着忽视口译达意的基本主张和常用技能的拓展。一般时候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他们不会专门训练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是将其作为课外作业。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导致教师在把握口译材料时存在把握不准的问题。

(三)缺乏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教材。

目前高校应用的俄语口译课程教材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的口译教材的体例还不够丰富,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一是忽视对俄语文化背景的研究。目前教材更多地强调俄语、汉语之间的对应与转换,而忽视了对两国文化背景的介绍,导致口译的内容缺乏对实际交际环境的考虑;二是部分教材缺乏配套的影音材料,使得口译教材的实践性不强;三是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材,很多高校的口译教材是根据教学内容,随机选取的交流题材。

三、优化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对策

(一)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目标。

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前提就是明确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目标,口译课程的定位是口译课程发展的关键,结合当前的各种文件,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为基础,因此需要对课程目标定位进行需求分析:一是学生对口译课程存在很大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口译课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表达能力,因此俄语口译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强调口译技能的培养;二是教师的需求定位分析。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定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根据学生的需求对课时进行调整,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俄语口译课程教学课时的安排就作出了系列的调整,将专题综合技能训练所占的课时比例增加,并且将开课时间提前。另一方面,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口译知识基础。

(二)优化口译课程教学内容。

俄语专业课程的定位既要把握培养俄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也要兼顾外语专业教学与翻译专业翻译教学的特点,注重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的训练,基于此目标定位要求我们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一是处理好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的关系。口译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改变技能训练依附于专题训练的现状,合理处理口译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要改革教学课时安排,即第一学期应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侧重口译技巧的介绍和练习;第二学期应以专题训练为中心,用不同题材的现实语篇巩固口译技能的习得,同时查漏补缺,继续强化技能;二是强调功能语体的特点及其对口译过程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要求,将教学划分为若干的小单元,以此强调训练的目的性与连贯性;三是培养学生化解文化冲突的意识。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俄语口译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文化冲突的问题,而口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掌握即时化解文化冲突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俄国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异同纳入到教学体系中,让学生掌握两国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从而提高口译的准确性。

(三)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

构建系统的口译课程教材是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与前提,基于高校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需要,编撰者在构建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内容编排的合理性,实际性。一是科学选择教材内容。俄语口译课程主要由技能训练和专题理论学习知识构成,但是要强调技能训练,因此将技能训练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整体中,实现教学实践的系统性、技能本身的滚动性。具体地说,教材的出发点应落在对记忆、笔记、数字转换、注意力、预测力、理解力、识别力、应急战术和译前准备等的详尽介绍和实例讲解上面,并配以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而在专题训练阶段,则需将上述内容与实际的语言素材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习者自觉运用所学技能的意识;二是练习设计的合理性。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练习,因此教材的练习板块要符合合理性,保证练习能够与口译能力的拓展相符合,比如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模块。以专项训练为例,可以依托语篇进行练习,比如针对数字的练习,可以先从简单的个体数字开始,然后过渡到房间号、电话号以及实际数列等;三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材建设中。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为完善口译教材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借助电脑设备和相关软件,通过对文字、声音和影像进行集控处理的方式,就可以编写出具有情景交融性的立体化口译教材。

(四)提高俄语口译教师专业水平,改革教学方法。

要成功地进行俄语口译教学,就要求教师具备坚实俄语口译理论基础和丰富俄语口译经验。为了提高俄语口译教师的全面素质,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到高一级的外语院校进行进修,接受专业培训;另一方面应该适当地参加口译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根据俄语口译的特点设计课堂学习情境。

四、结语

专题训练范文4

(一)用心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点,培养其兴趣里的职业意识

兴趣爱好对职业生涯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往往隐藏着高远的职业理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并不确定的兴趣点,我们要保护好它们,培养兴趣里的职业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这样两个很好的例子。必修五“科学之光”里有一篇《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的文章,完整地介绍了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建筑设计感兴趣,但也并不排除个别同学对其情有独钟。学习了该文,有同学上交了一份作业———《半月亭的设计与说明》,是一张为学校西南角空地设计一座亭子的设计图及其说明。我们不清楚他的设计图是否符合建造要求,但我们无疑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建筑设计的喜爱。这就是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很可能对其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而设计出最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极有可能成为他的职业理想。《永不消逝的声音》是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一篇文章,它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个节目的文字稿。班里有个有“才女”之称的瘦小女生读过这篇文字后,就专门从网上找来当年节目的录音,反复听了多遍。她觉得播音主持这个职业有着其他主持比如电视主持等不具备的独特魅力,于是立志要做一名播音节目主持人。经过努力,她成了学校广播站“歌声嘹亮”节目的播音员。

(二)利用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性格里的职业意识

性格禀赋对职业生涯教育选择具有限制作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人物往往性格十分鲜明,这些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烛之武、蔺相如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所以他们成了出色的说客;廉颇骁勇善战、知错必改,所以他成了一代名将;史铁生成为著名作家,跟他沉静善感、敏锐执着不无关系;格斯拉兄弟成为最好的鞋匠,和他们朴实憨厚、坚韧善良密切相关。这类资源在教科书里俯拾即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起来培养学生性格里的职业意识:自己属于什么性格,大致适合做哪一类职业。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职业生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匹配理论”,把人的性格分为六种:对人敏感的社会型(友好、热情、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对物敏感的实际型(喜欢工具、机械、动植物),对过程敏感的艺术型(创造性、情绪化、非传统),对结果敏感的企业型(善辩、独断、机警、自信乐观),对信息敏感的探索型(为人好奇、喜欢钻研、独立性强),对规矩敏感的常规型(耐心、踏实、责任心强、有依赖性)。不同类型的性格适合从事的职业(人业匹配)不尽相同,甚至大异其趣。如果以这个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很显然,烛之武、蔺相如之类说客属于企业型的人,史铁生则是典型的艺术型的人,而格斯拉兄弟肯定属于常规型和实际型兼具的人。因此,以课文中人物性格为比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性格类型,对其形成稳定的职业倾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常识的储备

(一)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积累一些职业规范的基本常识

任何职业生涯教育都有其规范,也就是该职业最低限度的要求。人力车夫也是一种职业,在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的《老王》里,有这么一句话:“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都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可能在杨绛先生看来,“老实”就是车夫的基本职业规范,不能讹人,这是底线。既有“最老实”,就有“较老实”或“不老实”。那么,“不老实”也就是估摸着你不熟悉路,时常会拉着你瞎逛游以讹你钱财,这就不符合车夫的基本职业规范。在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中,格斯拉兄弟是最好的鞋匠,他们坚守自己的制鞋理想:手工制作,合脚耐穿,美观大方。这也许也是他们认为鞋匠理所当然的职业规范;他们为人朴实憨厚,忠诚善良,为了坚守这种规范(其实就是理想),至死不渝。但从事职业有它最基本的目的,那就是求生存,没有生存的保障,理想也将很快随之破灭。因此,从职业规范的角度来说,有些“大公司”做广告,大规模地生产,与同行竞争,只要不做虚假宣传,不偷工减料,不搞假冒伪劣,也就可以算是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是符合职业规范的。回到教育上,同样也是这样的。

(二)利用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探究,使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

事实上,在《品质》里,作者不一定有揭露并鞭挞“大公司”的意思,他或许有对现代大工业对传统手工业冲击的担忧,但他对于格斯拉兄弟的高尚人格品质及其高贵的职业操守肯定持赞赏态度。实际上,在格斯拉兄弟的职业道德词典里只有四个字:敬业、乐业。他们敬畏他们的职业,并以此为乐。梁启超先生有篇著名的文章《敬业与乐业》,讲的就是职业和事业的关系问题,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乐业则是较高尚的职业境界。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里师陀在《说书人》中说:“我”在“志愿书”“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许的撒谎家”。“我”不做“英雄”,不做“将军”,不做“学者”,不做“大僚”,只愿做个说书人。“我”对说书人这个职业的喜爱,主要是受了文中那个说书人的影响。是他说的“故事”影响了“我”?是他说故事的“本事”折服了“我”?还是他带病、至死都要坚持说书的执着、坚韧和忠诚感动了“我”?或许是其中的某一种,也或许是兼而有之。但说书人敬业与乐业的职业操守深深地影响了“我”,则是不可否认的。从事任何职业,除遵守最基本的职业规范外,坚守较高的职业道德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整合教科书注释等材料,让学生了解一些职业取向的基本类别

除了课文中相关内容可以用来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外,课文下的注释也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比如在注释里,我们可以发现名目繁多的职业身份:诗人、作家、作曲家、音乐家、家庭教师、画家、学者、生态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雕塑家、建筑师、政治家、雄辩家、记者、数理逻辑学家、小说家、教育家、建筑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科学家、社会学家、演说家、剧作家、词人、节目主持人、博物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分类学家、经济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散文家、戏曲作家、书法家,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这里是按教科书的顺序罗列的,类属比较复杂,种种身份存在交叉现象,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窥见职业种类的繁多。在课堂内外,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作适当的介绍,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查询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职业类别,形成初步的职业倾向,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肯定还会咨询一些注释里未曾提及,而自己又很想了解的各种职业,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与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职业取向及其特征,为其未来可能的职业选择储备职业类别方面的基本常识。

三、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一)加强听、说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沟通交往能力

必修四有一个“走进语言现场”的专题,从演讲(说)、倾听(听)、讨论(听、说、辩)等角度全面地展示了语言活动与语言运用的过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口语里,听与说在交际中的工具作用体现得尤为突出。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只影响日常生活,而职场里的言语交往则影响职业化的程度,也就是取得职业成就的程度。根据教材的安排,我们可以以职业沟通能力为导向,训练学生命题演讲与即兴演讲的能力;以听录音或现场听朗读并复述其内容等方法,训练学生听话的能力;可以组织讨论会或辩论赛,训练学生陈述、论证、辩驳等语言组织与应变能力。比如建立课前三分钟演讲制度,通过这个固定的语言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演说者。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职场情景,像产品推销、景点介绍、模拟课堂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职业角色的同时,也训练了职业语言能力。还可以组织校园新闻会、时政要闻辩论会等比较大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训练自己的听、说、辩等语言和思维能力。

(二)通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和训练,培养学生职业阅读分析能力

职业阅读有别于审美阅读,审美阅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阅读者主要是喜欢文学或研究文学的人。职业阅读的价值取向一般都在信息的获取及其分析判断上,这与我们阅读教学里的实用类文章十分接近,实用类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集中安排了6篇实用类文章,包括侧重整体介绍的《物种起源绪论》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带有文学味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侧重过程描述的《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提取关键词、概括主要信息、对文中观点初步判断归纳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在职场上阅读调查报告、审阅协议合同等文件时所需要的。除了这些实用类文本,像新闻报道类、图片图表类文本也是我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文本类型。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里朱启平的新闻通讯《落日》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两组图片”,就是很好的阅读范本。都说现代社会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各种图像,包括电影电视、照片漫画、广告图标等,五彩缤纷。因此,学会读懂这些“图”里的信息,获取并分析判断它们,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且任务繁重。从“两组图片”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读“图”,我们可以训练学生一些基本的读图技巧,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

(三)重视应用型文章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写作表达能力

专题训练范文5

【关键词】创造教育;全脑开发;创造思维;创造能力

我校自2018年开展“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课题实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由于领导重视,加强了对这一科研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全面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

(一)领导带头,成立课题实验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世界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时代,国际、国内的各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使我们的国力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处于不败之地,就要转变观念,探索教育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教育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创造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创造教育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难度的课题,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是一个创举。为使科研课题能够顺利地开展实验,我校把这项研究纳入学校的3年发展规划。对于实验小组的活动给予时间的保证,提供书籍和资料,每学期都要开展课题组的专题研究课活动,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领导的重视,时间和物质上的保证,也大大地激励了老师们搞好专题实验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

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科研课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从未接触过创造教育及脑科学的研究。创造学是一门新学科,而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创造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教学重点与传统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把这一课题的实验搞好,首先要学习。1.领导带头学习领导在一切工作中是起决策性的指挥系统。搞专题研究,领导首先要明确地认识到此项科研的重大意义,用创造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想领导大家搞好专题研究,领导,特别是主抓此项专题实验的领导,要带领大家学习,要引导老师们学习。我们重点学习了《创造教育概论》,通读了刘文明教授的《中小学生创造智慧超常增长训练》,仔细地研究了我市的创造教育实验方案,和老师们一起参加培训,阅读报纸、刊物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创造教育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剪接下来,提供给老师们共同学习和参考。2.组织教师学习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我培训,实验方案人手一份,脑分工图每人一张,书两本,即《中小学生创造智慧超常增长训练》《中小学生怎样开发创造智慧》,组织老师们集体学习《创造教育概论》。安排好时间,让每个课题组的老师参加各学科的辅导,并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向课题组的老师们请教,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和提高。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参加兄弟学校的研讨会、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解,明确了创造教育的原则和实验方法。

(三)制定课题实验工作计划

“全脑开发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科研课题,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科研专题的研究,就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有计划,有目的实施。一年来我校按不同学期的不同教学内容,确定实验目标。详细安排专题研究课活动。备课要求双目标备课,即教学目标和专题实验目标。课题组的老师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撰写论文,每学期交流一次论文。每位老师要根据学校专题研究计划,制定出个人实验计划,计划要求具体详细,切实可行。学校除去总的计划外还有月安排、月检查、月总结、周安排,因为计划详细,具体,所以一年来的专题研究能够按计划一一得到落实。

二、寓创造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实施创造教育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途径还是要立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创造教育的思想、方法,并融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创造教育的目的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因此我们把主阵地放在课堂教学上。同时,因为专题的引入,老师们会从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方法上精心考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特色的形成。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方法有许多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志向,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给学生从小学会创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二)抓备课环节

既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灵魂。实验课题组的老师备课要认真思考,确立好教学双目标,即实验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实验目标要开发学生的全脑,加强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及想象力的培养,激发和启动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年会特征,创设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备课,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去获取知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改进教法

活动左肢,活化右脑。通过学习,老师们对左右脑的分工有了一些了解,大家开始注意有意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多活动左手,以促进右脑活化。左手举手,双手打数,双手学画图形,双手敲打乐器,左右两边做游戏。双手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地老师们到我校听课时,学生们灵活的双手打数、运动式的手指操、思维的流畅、洪亮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引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课题组的老师们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我校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很好的评价。道德课是说教课,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会上得很乏味。但我校的老师不怕辛苦,不断地深入钻研教材,反复设计教案,并多次请教专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道德课上的很有特色。特别是这学期的专题汇报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行为矫正,明理导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特别是青年教师生动活泼的表情、和蔼的语气,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造性的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而获得开发和发展的,所以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摆权威,正确地评价学生,注意和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励他们的成就感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一年来,我校课题组的老师能够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品质有明显提高。我们今年从教学的难点入手,四位三年级语文老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课堂上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机会,那怕是智商最差的学生只要能说上一两句就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和表扬。老师们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谁能按图说出完整的故事就给录下音来,这一激励手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本来难度较大的看图说话课,上得生动活泼。

(五)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为了使实验尽快融于学科教学中,我们请语文、数学、英语三位老师做引路典型,在专家的具体帮助和辅导下,每节课都体现了全脑开发的意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摸索到了实验课的基本模式。也使我们认识到,决策指挥系统的创造意识,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创造意识。指挥系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要创造性地备课、设计教案,才有可能激发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三、实验取得了初步成绩

(一)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年来的全脑开发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我校得到了专家们的帮助,他们和老师们一起备课钻研教材,听老师们试讲。同时创造教育的专题研究,使实验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化了,为数学课优化课堂结构、语文课的学法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选题方向正确,深化了教育改革,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课题的引入丰富了教研内容,开阔了老师的思维,也促进了我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组的老师们的论文,在各教研组都受到了好评。全脑开发专题研究也调动了老师们教学的积极性,参加课题组研究的各科课堂教学质量均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三)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水平明显提高

一年来,对各班级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明显高于往年,如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测查、正确率都达到了98%以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提高。全脑开发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专题实验,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却尝到了甜头,不但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而且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深化了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树立了创造志向,增长了创造才干,成为了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5.

[2]李世海.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5.

[3]苏才,韩宏宇.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优秀成果选编[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专题训练范文6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技能培养,动画专业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点,不能只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专业技术方面的训练。现在,我就这几年动画专业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对三维动画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程设置

三维动画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计划的编写上不能照搬其他专业的一些课程设置,应该根据本专业的专业特性来编写。素描是一门三维动画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今后学习电脑动画,了解三维动画制作中的结构方式,方便建模和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培养手绘制图、设计的基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有草图的意思。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也是画家创作的准备阶段和记录手段。该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事物结构和动态的基本规律,达到稳、准、快速捕捉对象的能力。通过对素描、色彩、速写和三大构成基础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形体的塑造能力、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专项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为将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画,是一门运动的艺术,它的所有内容都表现在屏幕播放的即时声画运动当中。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研究是每一个动画创作者的必备修养。该课程通过对各类常见的运动规律的讲解,通过对这些运动规律的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原理,然后总结出运动规律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同时在创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总结新的规律以便适应创作的需要。原动画设计作为动画专业的重要课程,该课程通过表现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活动规律,研究并揭示表象与内部的潜在要素,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这种视觉语言应用于设计思维和创作中。

三维动画专业比较强调软件技术的学习,特别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因此,对一些三维软件课程的开设宁早勿迟。在这个无纸动画的时代里,三维动画学生的软件技术就相当于绘画专业学生手中的画笔,掌握相应的软件技术是学生设计作品的前提。建议软件课程的比重稍大一些,对软件课程的学习可以以教授和专题训练为主,前期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技术,后期的专题训练课程时间适当长一点,可以开设2~3个专题设计,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分工,在校期间就培养好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几个专题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同时将前面所学的专业课程融会贯通,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材的选用

三维动画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其教学的体系还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虽然现在市面上动画专业的教材很多,但是没有被普遍公认的经典教材,特别是一些软件课程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因此,在教材选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方向的教材,如果没有特别适合的教材,建议有实力的院校组织本校动画专业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由于三维动画专业与社会时代关系紧密,一般大型主流软件的版本更新较快,对一些软件课程的教材可以让专业教师与动画公司的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编写。这样一来,动画公司的技术人员可以将市场上最新的动态、最新的资讯、最新的要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经验结合起来,编写出最适合高职三维动画专业的教材。

三、师资力量的建设

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说是对学校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个学校没有好的师资力量就不用谈搞好教学质量了。但是,三维动画作为全新的专业,其重要师资来源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甚至本科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高职三维动画专业的师资力量还相当的薄弱,一般是由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美术专业教师转入担任,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成为了显著的问题。所以,师资力量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专业教师送到高校和企业中去培养、深造。这样既可以让教师在高校的学习中得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强化,又可以在企业的实践中将市场上最新的动态、最新的资讯、最新的要求带到课堂。另一方面,对于人才的引进可以不拘一格,像动画企业的技术精英,专业性较强,适合补充师资队伍,强化教学实力;还可以与其他院校交流合作,聘请其他院校教师兼任客座教师;以讲座等形式请业内专家。

四、专题训练课程的教学方式

1.项目角色模拟: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课程和项目实训过程中,使用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和工具。模拟项目组中各种角色职能,协同完成项目和任务,体验和掌握项目中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2.任务分解:在对整个实际项目的概念和知识环节的掌握上,将整个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再分析每个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并将相应的要求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设立为学生的学习内容。

3.六步教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自学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按照以下6个步骤来组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般规律和知识技能、扩展知识技能、解决更高级的类似问题。

4.项目经验:通过对企业实际项目场景的模拟和项目实战的训练,积累实际的项目经验,熟悉CG项目过程中常见的技术、流程、人员协作问题,并掌握相关的解决方法。

专题训练范文7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项目开发;分析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虽然有着较高的实验条件,但是所开设的实训项目融合了理论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实训与单列专业实训项目,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岗位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职业技能素养。因此,需要创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重点,进而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1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原则

首先为系统性。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训项目的设计不可仅依赖于单一的课程体系,需要全面且系统分析,教育体系需要体现出物流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同时将各个模块课程与知识进行连接。其次为生产性。生产性是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的基本内容,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现有的生产设备与工艺进行生产。另外,借助实训教师与生产车间的融合以及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让学生们可以体现熟悉和掌握产品的制作步骤,进而体现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生产属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操作技能。最后为实操性。实验实训项目设计可以在实训室进行操作。通过实训室的设备与软件以及场地来营造出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构建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实现学生没有走出校门就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使得工作与学习可以有效融合,进而提升学生们参与到实践环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体验实训教学的乐趣所在。

2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分析

2.1强化对校内实验实训项目的重视健全校内实验实训项目体系

物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校方较强对实验实训项目的重视程度,构建“校内动手学、综合实训做”的校内实验实训体系。在过程中对用时不长的专业技能内容作为课内专项技能实验实训项目,例如条形码的操作训练。另外,针对于用时较长的专业技能训练,可以借助教学计划单列专项实验实训项目来完成,例如物流仿真模拟训练。物理管理者专业课内专项技能实验实训项目与教学计划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都是培养学生们的岗位操作能力。还可以设计专题综合实验实训项项目来加强学生们的综合操作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专题综合实验实训项目的实施是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中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依照基础技能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以及综合职业能力三个层面来开展校内实验实训项目。

2.2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构建专题综合实训项目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专题综合实训项目就是在专项技能训练与教学计划专项实训的技术上,为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而开展的拓展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在专题综合实训项目开展之前,学生们已经完善了的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这时学生可以依照项目任务自主组建队伍,然后进行任务的分工与任务分析以及任务设计。然后由教师或者团队成员依照规范化的标准来进行分析与评价。物流管理专业还可以融合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归纳已有的实验实训项目,然后融合专业来开发专题综合实训项目,全面体现出知识与技能以及方式在工作中的融合作用。还可以定期开展物流技能大赛,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专题综合实验实训项目。

2.3重视实验实训项目操作竞争性的设计提升学生操作的主动性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还需要体现出较强的操作竞争性,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们为完成任务对问题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外,在实验实训项目教学中,还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以任务驱动与操作情景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价值,进而做好每一项实践操作。

2.4注重已有职业标准构建规范化的评价体系

物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开发需要融合行业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构建质量控制评价体系,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有理可依,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会更加合理化。这样在提高项目操作规范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操作的趣味竞争性,另外,需要重视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的双向评价。

3结束语

综合所述,当前物流转型发展需要拥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供给,进而对高职院校应用型物流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验实训项目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开展实验教学创新的着力点。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需要顺延“重视基础训练,结合专业、强化技能培养”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物流综合操作技能培养。另外物流管理专业还需要结合现代物流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与创新自身的实验实训项目方式,以此来满足物流升级到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艳丽.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项目开发的研究———以甘肃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管理观察,2017(9):93-94.

[2]徐龙闪,闫靖,毕国春.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开发———以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8.

[3]沈倩,林榕.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7):31-33.

专题训练范文8

私立大学在台湾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铭传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的考察分析,指出台湾私立大学的教育特色主要是注重国际交流,倡导“全人”教育,主张“学以致用”,打造数字环境,以及促进教师发展。

关键词:

台湾私立大学;“全人”教育;职业教育;多元教育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分为一般高等教育和技职教育,一般高等教育称之为“大学”,偏重学术研究;高等技职教育包括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偏重产学结合。根据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资料,截止2012年2月,台湾共有高校159所,其中公立60所,私立99所,私立高校数量占总体的62%。铭传大学创办于1957年,设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制,以商管类科系及设计类科系较为闻名,拥有台北市、桃园县及金门县三个校区。根据远见杂志及104人力银行的“2011年大学评鉴调查”,在“综合竞争力”评鉴中,铭传位居全台公私立大学综合评比第9名。万能科技大学位于桃园县,创立于1972年,有学士、硕士等学制,全校学生过万人,2009~2011年连续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全台湾公私立科大第一名。铭传大学属一般高等教育,万能科技大学属技职教育,这两所学校均由民间家族兴办,创立时间较长,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可作为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的代表。

一、注重国际交流,培养全球视野

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普遍注重国际交流,积极招收外籍学生,开设全英文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团队精神,成为具有国际观与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这一方面是适应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招生的现实需要,更是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有效举措。铭传大学国际学院至2009年已累计招收70余国的学生,国际生达578位,人数当时居全台湾之冠。国际学院全部以英文授课,学生除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须修习与大中华经济圈发展相关的特色课程。2010年11月,铭传大学经过数年努力,正式通过“美国中部高等教育评鉴”(MSCHE),成为亚洲第一所获美国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学。学校经常举办各项国际学术交流、参访与教育展览活动,建立多项有效交流及招收外籍学生的渠道,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铭传大学的教育得以与世界接轨,同时打造国际化学习环境,拓展师生的全球性视野。

二、倡导“全人”教育,强调术德兼修

台湾高等教育素来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特别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学生文明礼貌,环保意识强。“全人”教育被许多大学作为培养思想之一。铭传大学采用本土化的教育模式,秉承“人之儿女,己之儿女”的办学理念,强调术德兼修。学校实行“严管勤教”的教学辅导政策,坚持严谨的考试制度(俗称梅花座考试,全校考试时间统一,位置为乱数排列,每个相邻座位的学生应考不同科目),并通过严教带动严管,实施品格陶冶,培养兼具责任感与团队精神的人才,追求杰出的教学、研究与服务成效,使毕业生不论继续升学或就业,都具备优越的竞争力。万能科技大学开设“专题制作”课程,以2~5位同学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有所创新或改良的专题成品。学生先通过课程学习如何选择指导老师、选择专题制作的题目、如何分组与团队合作、计划书撰写、相关数据收集、软件硬件设计与制作、专题制作报告书撰写等技能。作品完成后,学校从研究动机、方法与过程、创新性、实用性、预期效益等方面对作品内容进行初审,再根据简报、表达、仪态、技巧、海报等方面进行复审,挑出优胜者参加年度“技专校院学生专题制作竞赛”,并对优秀专题制作成果给予奖励。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从事专题研究,发挥创新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视职业规划,主张“学以致用”

台湾私立大学通常强调“学以致用”,将教育内容建立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活学活用。同时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大力促进学术与业界交流。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证照”(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就业辅导及职业生涯规划。铭传大学设有专业、工具(四年英语课程、三年计算机课程等)与通识三大类课程,再通过“专题研究”“毕业论文”或“毕业制作”等深度教育与训练,力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务。对于教师,则重视专业经验与学术表现,要求授课内容与教学进度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以促进知识产业化和产业知识化。万能科技大学实施“双讲师”制度。“双讲师”指的是学校教师与业界教师共同授课的制度。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广泛邀请行业嘉宾来校担任“业界讲师”,定期举办专题演讲,增进学生对实务操作的了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并通过业师,加强与业界合作,安排学生至业界实习或训练。学校开设一系列创业学程,例如“e世代美学养生服务微型创业学程”,将专业训练课程设定在美容养生、经络按摩实务、养生餐饮和美容店面设计规划方面,以经络养生理论与养生餐饮课程为中心,配合专业技能训练,聘请专业人员与化妆品、餐饮和商业设计三系的师资联合授课,使学生学习到专业技术,毕业后能立即进入职场,提升就业率。在台湾地区,学生考取证照的数量列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升格学校的审查范围。因此,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技职教育,非常重视证照考试。台湾地区有专门机构掌管全台证照考试事务,教育主管部门资料库系统列出证照名称及代码,积极鼓励师生考取国际专业证照。万能科技大学对于学生实施“131”制,即“1”:学历证书;“3”:专业能力证照、计算机能力证照、英语能力证照;“1”:学生护照(自治干部经验+检定证照+才艺竞赛+研习+服务)。师生人手多张证照,成为证照“明星学校”。私立学校对于就业辅导及职业生涯规划高度重视。万能科技大学设立职业训练中心,接受青辅会、劳委会及教育主管部门等公民营机构开设的委托培训班,承办各项失业者职业训练,协助当地劳工获得高技术层级的工作或转移至劳动条件较佳的行业。学校拥有的评鉴合格的技能检定术科测验考场数量,为北台湾私立科大之首。学校在台湾地区首创校园“求职媒合系统”,协助厂商求才登录,校友求职,实时公告工读及就业信息;设置职涯信息暨咨询区,每日由专任教师进驻辅导;定期参访校外实习学生,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四、打造数字环境,提供多元教育

台湾私立大学一般具有完备的多媒体设备,拥有数字学习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多元教育及终身学习机会。教室全面E化,教学十分便利。课程大纲与教材储存于网络教学平台内,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师生也可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研讨,实现教学目的。铭传大学建有学生学习历程(e-portfolio)系统,包含个人资料、个人课表、体验护照、专业能力、多元专长、历年修课纪录及生涯目标等个人学习历程项目。教师亦有专业电子履历,用于管理个人教学、研究、辅导与服务等资料。万能科技大学的教室均联通网络,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时,教师只须输入密码,登陆课程平台,即可播放PPT课件,并可随时查询培养方案、教学进度及课程大纲,十分方便。学校设置“学生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及知识提升的场所,使学习通道不限于教室或老师已安排好的学习计划,而能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五、促进教师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虽然是私立大学,学校的管理者对于教师发展仍然非常重视。学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专门负责教师专业上的进步,推动再教育及教学水平提高,有具体的激励、培养措施。万能科技大学依托“教师资源中心”,设立教师成长网页,办理教师成长护照,举办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开发创新教材,进行教师教学成长训练,督导改进教学,规划中长期教学发展。建设“微型教室”,结合现代化的数字摄影设备,通过回顾影音数据和讨论等方式,结合教学理论及教育技术,在可控制的教学环境中,训练在职教师和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以改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台风、教学质量与水平。学校还为每一位教师配备独立的研究室,充分提升教师职业的自豪感,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为了鼓励教师进步,万能科技大学设立完善的教师奖励制度。进修博士学位及进修第二、三硕士学位,给予全额学杂费补助,并减免来校天数。研究,考取证照,教学、辅导、服务成绩突出,均可获得奖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民办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民办高校呈现飞跃式发展的态势。根据教育部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大陆地区共有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728所,在校生超过587万人。大陆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民办高校的定位大多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但是该如何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台湾私立大学的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作者:余子萍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