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论文范例

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1

分析了到2009年9月为止符合条件的35篇中文和21篇英文文献,结果是大多数的研究报告(80%)显示针灸有显著的疗效,该系统回顾的结论是“随机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对中风的康复是有效的”。但是在2010年第8期的《中风》杂志上发表了英国半岛医学院补充医学部的EdzardErnst博士写给编辑的信[8],这样评论吴的综述:“由于这些(来自中国的针灸)研究反复一再的表明几乎都没有阴性的结果,这让人怀疑其可靠性”(…Chinesestudies.Thesehaverepeatedlybeenshowntovirtuallyneverproducenegativeresults,whichcastsdoubtontheirreliability)。结合自己的综述其结论是:在中风的康复治疗中,针灸是没有依据的(acupunctureisnotanevidence-basedtreatmentduringstrokerehabilitation)。但是在同一期的《STROKE》也发表了WU博士对Ernst博士质疑的回复[9],其中也对此进行了回应,认为系统回顾应该包括来自中文和西方的所有文献。这样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科学界对中国针灸临床科研的怀疑态度。因此,在西方的针灸综述性的文章很少引用来自中国的论文,即使这些论文是用英文发表的。有些学者也对这样的现象进行了分析[10~11],认为不将来自中文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是不公平的。

西方针灸临床科研基本方法和现状

按照西方科学界公认的标准,高质量的针灸临床科研设计方法必须包括双盲或单盲、随机、对照等。但是在针灸如何盲法、如何对照这些问题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意见甚至争论。目前比较常用的盲法和对照是采用安慰针灸(placeboacupuncture)或者假针灸(shamacupuncture)。现代西方针灸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设计大约有以下几种[12]:临床观察和个案研究、等候病人对照(wait-inglist)、安慰针灸(placeboacupuncture)、假针灸(shamacupuncture)对照、与常规治疗对照、针灸加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等。一般认为,只有被称为金标准的双盲、随机、对照实验(double-blind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才能够提供最为严格的科学依据。双盲是指接受治疗的病人和施行治疗的医生或者治疗师都不知道哪个病人是真治疗、哪个是假治疗或者安慰治疗,最近甚至有人提出了需要三盲,即评价疗效的人员也需要盲。但是这样的标准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针灸的治疗需要个性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而且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也是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最为困难的是如何盲针灸治疗师,就是个非常难于实现的目标。目前西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主要就是安慰针灸和假针灸。

安慰对照是研究筛选药物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用糖或者面粉代替治疗性的药物,以排除心里安慰的作用。安慰针灸(placeboacupuncture)就是参照了这样的研究方法,用特制的针具,扎在穴位的表皮上,但不刺入皮肤,让没有针灸经验的病人以为自己接受了针灸的治疗。这样特制的针具最著名的是1998年发表在《TheLancet》(柳叶刀)杂志上的那个专用针具[13]。也包括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即在同样的针灸穴位上施以电极的电刺激。许多这样的安慰对照研究结果是,真的针灸与这些安慰针灸的疗效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受到了来自中国学者以及部分西方学者的挑战,认为这样的皮肤刺激虽然没有刺入皮肤,但是也已经通过皮部络脉产生一定的经络作用了。

假针灸对照是在真正的传统穴位旁边一定的距离不是传统穴位的地方进针,以此来研究和判断针灸尤其是传统针灸穴位是否有特殊性。多数的研究结论是,传统针灸穴位与假穴位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14~15]。也有把非穴位设计在离传统穴位完全不同的位置,比如肩痛的只针小腿上非穴位的位置,其结果是传统针灸优于非穴位对照组[16]。自然的,这样的对照也受到了质疑:距离多远才不是穴位,1cm、1寸、还是1m。而且不是传统穴位的位置上,针灸是否也可能通过其他经络系统对这个经络和穴位产生作用。最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对照研究方法。比如针同样一个穴位,比较不使用手法或者不用电刺激与常规针灸同样是否有效。

思考与对策

从数量上来说,中文发表的与针灸有关的论文应该是世界上最多的;如果将以英文形式发表的包括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针灸论文也计算在内的话,数量更是可观。但是,总体而言,中文针灸论文的引用率还很低[1],这除了因为中文文字不被西方广泛熟悉认可外,更加主要的还是在于对中国针灸临床研究设计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因此产生的临床疗效等的怀疑。结合自己在国内临床研究的经历和国外针灸临床科研的观察,特提出以下几点初步设想供国内的同行们参考:①作为针灸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在目前大多是锦上添花式的临床研究同时,开展一些雪中送炭式的针灸临床研究,解决一些针灸的基本问题。因为目前国际上对针灸的认可和研究还停留在针灸是否有效、是否安全、是否卫生经济这些基本问题上[17]。②有条件的单位在临床科研设计时尽可能的按照随机对照盲法(RCT)的临床研究标准,其中的随机对照相对比较容易达到,而且现在国内很多的研究也是这样做的,问题只是集中在如何设计对照组也就是与谁对照上。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2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统一教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中医药学天生就有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日本汉方医学更多地选择、体现了中医药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明治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主要以开业医师与药剂师为支撑,受“废医存药”思想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理论重视不够,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轻视“辨证”。与此同时,汉方教育也存在只偏重汉方药与针灸的学习,相当于中国中医药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的“东洋医学概论”经常被很多学校学生轻视。从明治国际医疗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针灸方面。宫崎大学则只开设了“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的研究”。

2.汉方医药在日本属于补充、替代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很多院校采取先西后中的“高起点”教育,重视汉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运用,且与理论知识相比,更多地采用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强东、西方医学的比较,体现了汉方实用性,但很容易使汉医学被当做是西方医学的替代与补充。纵观日本各医学类院校汉方教育模式,发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临床见习与实习时间过短等问题。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3

1.1研究生作者需要编辑耐心细致,点对点地指导修改论文

在高等院校开设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有学者进行充分研究和探讨[6-7],研究提示,高等院校应依托自身优势,全面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然而,根据笔者自身经历以及对周边在读研究生的调研,在高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要么没有专门的科研论文写作课;要么科研论文写作是选修课,并非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习;要么该课程开设的时段偏早,研究生尚无写作需要故而没有切身感受;要么课程内容枯燥,授课形式古板。实践发现,很多研究生作者缺乏基本的科研写作素养和经验,写作基本功较差。具体体现在,研究生对生物医学类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不了解、缺乏总结科研结果的能力、量和单位表达不合规则、图表设计不适宜、语言表达不规范、文献著录规则不合要求等方面。从整体到细节,从论文框架到每一个字词,加上研究生作者个性化的研究领域、写作习惯等,编辑难以统一通过投稿须知等方式一一告知作者,只能依靠一条条审稿意见,一个个批注修订来表达,有时还需要电话沟通,或请研究生作者到编辑部由编辑当面指导。尽管可以请研究生作者参考样稿或范文撰写,但是很多研究生作者还是不知道写作应该关注什么,也没有真正理解编辑想要传达的意思。因此,对于作者,特别是研究生作者,编辑字斟句酌的修稿指导十分必要。在实际修稿中,大到文章框架,小到标点符号,编辑只有一步步引导着研究生作者,研究生作者才能在若干遍的修稿中,汲取营养,获得知识和经验,创作合格的规范的文章。因此,编辑字斟句酌的指导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效果最好的。

1.2研究生作者需要了解领域内期刊特点、编辑处理稿件的流程,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

对研究生来说,做科学研究和寻找合适的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是两件不同的事。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和收录范围,如果研究生不了解自身领域科技期刊的特点,不仅会盲目投稿,也会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一般而言,特定学科领域内的期刊种类和数目是有限的,如果编辑能够提纲挈领地从宏观层面给予研究生作者指导,将大大有助于研究生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并提高投稿命中率。以针灸学科的两本顶级期刊《中国针灸》和《针刺研究》为例[8],《中国针灸》旨在全面收录针灸学科领域的科研进展,重视临床研究类型论文,而《针刺研究》是我国唯一集中收录针灸作用机制相关文章的期刊,重在集中报道针灸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由此,对于临床研究论文而言,投前者更为合适,对于动物实验论文而言,投后者则拥有更高的命中率。对于大多数研究生作者来说,编辑部处理稿件的过程就是一个“黑箱”,不清楚稿件所处的环节意味着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投稿后,往往只能被动地等待编辑部的处理结果。如果处理结果是退稿,也不知如何获得审稿意见或如何转投文章,整个过程较为盲目。此外,一些研究生作者对出版伦理这个概念[9]并不十分清楚。有些研究生作者认为,只要科学严谨地做研究,详实有逻辑地写文章即可,至于文章如何署名、基金项目如何标注、如何投稿等则是“微不足道”的。对出版伦理认知的缺失,可能会造成赠予文章署名、随意标注课题基金,甚至一稿多投等问题。因此,研究生作者应在学习阶段就了解出版伦理的相关知识,明确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也有助于研究生作者从源头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端正治学态度,从而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10]。

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的实践

鉴于研究生作者普遍存在的“两个需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身体力行,组织了“针灸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精品班”,集中宣讲的方式,为研究生作者讲解针灸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邀请研究生作者深入编辑部,观摩编辑如何使用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如何审稿,如何编辑加工,如何校对,让研究生作者切身感受并了解期刊出版的整个过程。写作培训精品班的学员均由编辑部根据调查问卷作答情况选择,课程设计为两天。第一天集中授课,杂志副主编、执行主编、资深编辑从实例出发,系统讲授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体例和规范,一字一句地带领学员们发现文章的具体问题。第二天实际操作,每3名学员为一组,每组由1名资深编辑负责。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稿件的实际处理流程,看到编辑们如何不辞辛苦地对每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反复、逐字逐句地修改。此外,学员们带来的论文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次写作培训精品班充分考虑到研究生作者存在的“两个需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培训课程设置巧妙。集中授课的授课者将满满的干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员,从编辑出版的视角为学员讲授如何解决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通俗易懂,又有实用性。实际操作则邀请学员深入编辑部,与编辑们一同进行实际的论文处理分析演练。写作培训精品班学练结合,授课老师水平一流,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总结的科研论文写作经验倾囊托出;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课程安排充实,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也有扎实细致的写作、投稿方法,还有个性化写作指导。这是学员们第一次系统学习和了解论文构思、写作、加工、投稿整个过程,实地接触了针灸科研论文编辑出版的实际工作。学员们收获颇丰,编辑们也在写作培训精品班中受到启发,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3科技期刊编辑的“两个应该”

3.1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帮助研究生作者充分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科技期刊编辑了解作者在写作的实际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清楚作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能够指导作者在科研和写作中如何进行缜密的思考。科技期刊编辑应对研究生作者进行点对点指导,诚恳耐心,注重细节,使研究生作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帮助研究作者以高标准将科研成果呈现给世人。笔者在日常审稿、修稿中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在修稿中要求把计量单位“l”(升)改成“L”,我们不仅要求研究生作者修正,更会明确修改原因,即“L”不需要小写,是为了和阿拉伯数字“1”做区别。这样研究生作者更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不再认为我们“吹毛求疵”,而且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多有关出版方面的规范要求。再如,随机对照试验类型论文的讨论部分,很多研究生作者不知道从何去写,往往重点不突出,深度不够。编辑不是仅宏观评论讨论部分写作不合格,需要重新梳理或重写,而是会在文章批注中告诉研究生作者,讨论部分需要对研究结果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需要包含研究结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与其他同类型的研究结果相比如何,是否有无局限性,对今后的研究是否有启发。根据文章内容而具体化的批注,不仅有助于研究生作者明确如何修改完善,也有助于他们掌握相关类型文章写作应注意的要点。

3.2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帮助研究生作者了解编辑出版的流程

学术论文的编辑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每个编辑部的审稿出版流程不尽相同,但是从投稿到发表,基本环节和指导思想是相似的。研究生作者对期刊的审稿制度不甚了解,对外审、退修、校对、授权书等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让研究生作者了解基本的编辑出版流程是十分必要的。科技期刊编辑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研究生作者了解出版的整个环节。除了常用的投稿须知、官网说明等方式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可采用面对面交流[11]、微信公众号发文、微视频、微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给研究生作者普及编辑出版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也会让研究生作者深刻认知期刊个性化的细节要求。“针灸科研论文写作培训精品班”的学员与编辑面对面交流时表示,培训班的学习,让他们看到了科技期刊编辑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认真的工作精神,这些都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科研产生长远的影响,培训班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规范撰稿,也让他们重新思考做研究、写论文的初心和意义,同时也更加尊重期刊、尊重编辑的工作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4

排除标准①器质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并发症引起的腹泻;②动物试验;③综述、机制研究;④个案报道、专家经验报道;⑤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⑥针灸作为辅助疗法及不同针灸手法、不同选穴组方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选择标准根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手检指南,检索符合要求的相关RCT和CCT文章[3]:①在一个或多个病人中进行的一种研究;②同期比较的两种或多种干预措施;③RCT:将受试者分入不同处理组时采用随机分配法(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排序、抽签、抛硬币等随机方法)的临床治疗试验;④CCT:将受试者分入不同处理组时采用半随机分配法(根据入院顺序、住院号、出生日期、星期几等交替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或不能确定随机分配方法的临床治疗试验。

疗效指标①总有效率;②功能性腹泻治疗后的止泻时间;③功能性腹泻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评定。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国际协作组织提供的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尺度指标,合并效应量选用加权均数差值(WMD),95%可信区间;根据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分别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以P值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evMan4.2统计软件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性偏倚的检测。

检出文献情况通过计算机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中、英文文献共276篇,其中中文文献272篇,英文文献4篇。通过阅读摘要、全文共253篇文献因为以下原因被排除:①重复发表;②不是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③不是临床试验;④样本量小于10;⑤对照组是不同穴位针灸组;⑥文献是药物性腹泻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⑦研究内容和本研究关系不密切。共有19篇文献纳入研究,用于本次研究评估。

样本来源及样本含量纳入研究的19篇文献中所选的患者1888例,有8篇[4,8,11,15,19-22]全部来自门诊患者,4篇[5,13,17-18]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2篇[6,14]取自住院患者,5篇[7,9-10,12,16]未标明。基线情况纳入研究的19篇文献中,17篇[4-15,17-21]文献提起了基线水平均有可比性,2篇未提及[16,22]。

纳入、排除和诊断标准纳入的19篇文献中3篇[5,9,21]文献含有纳入标准,5篇[5,9,13,19,21]文献含有排除标准,其余文章均缺乏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文献中参照《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的5篇[4,6-7,16-17],采用《中医病证诊断标准》4篇[5,14,18,22],采用《罗马国际胃肠大会》标准的4篇[10,15,19,21],采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为诊断标准的2篇[13,20],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9]、《儿科诊断治疗学》[11]、《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指导原则》[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会会议纪要标准》[12]各1篇。

随机化、盲法的运用符合RCT随机标准的文章有3篇[6,9,13],符合CCT随机标准的文章有16篇[4-5,7-8,10-12,14-22];盲法的应用中只有1篇[5]使用了单盲法,可见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盲法设计应用过少,是相关研究质量不高、结果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

治疗选穴及治疗方法纳入的19篇文献中,共选用了17个穴位,主要以天枢、足三里、中脘、三阴交、长强、四缝穴为主。其中,足三里穴被14篇文献引用,天枢穴被12篇文献引用,三阴交穴被5篇文献引用,中脘穴被4篇文献引用,长强穴被3篇文献引用,四缝穴被3篇文献引用。采用针刺为主治疗腹泻的文献有7篇[4-5,8-9,16-17,22],以灸法为主的有3篇[12-14],针灸合用为主的有7篇[6,10-11,15,18-20],电针的有1篇[21],穴位注射的有1篇[7]。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的有6篇[4,6,12-13,16,20],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参考的有5篇[5,14,17,21-2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为参考的有2篇[8,18],参考《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的有1篇[10],参考1986年长沙《全国第二届小儿腹泻防治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的有1篇[7],参考扬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标准的有1篇[11],参考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的有1篇[15],参考Bardhan法的有1篇[9],参考罗马标准的有1篇[19]。

不良反应、脱落、远期疗效和随访的报道本研究1篇[7]提到不良反应情况,2篇[5,21]提到了远期疗效和随访情况,但关于病例脱落均未提到。

Meta分析与发表偏倚性分析相关文献效应值合并的结果如图1至图4所示。腹泻患者针灸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参考19篇[4-22]文献,治疗后止泻时间的比较参考2篇文献[7,13],治疗后症状积分的比较参考2篇文献[18,19],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Meta分析图1描述了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本次研究采用计数资料二分法,将临床报道中治愈、显效、有效均划为有效率,无效的为治疗无效率。对19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Q统计量检验法,结果χ2=23.99,P=0.16,表明研究间效应量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后RR=1.21,其95%可信区间为[1.17,1.26],经Z检验,Z=10.19,P<0.0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森林图中菱形位于垂直线的右侧,表明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图2描述了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后观察止泻时间的Meta分析森林图。异质性检验结果χ2=25.52,P<0.00001,表明异质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WMD=-27.45,其95%可信区间为[-33.22,-21.67],经Z检验,Z=9.32,P<0.00001,表明针灸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在止泻时间方面,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图3描述了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后症状积分的Meta分析森林图。异质性检验结果χ2=0.6,P=0.44,表明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效应量WMD=-3.19,其95%可信区间为(-3.84,-2.54),经Z检验,Z=9.58,P<0.00001,表明针灸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在症状积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5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针灸推拿专业;校园文化建设

1前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针灸推拿专业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加深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必须实现校园文化环境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同时根据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精神引导。

2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师傅带徒弟”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且区别于传统起源于手工业的制度化学徒制,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已经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推广。而且现代学徒制已经获得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障,在政府引导下,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以多种方式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成效,让职业技能人才从学生到学徒、从准员工到员工,逐步实现职业成长目标。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专业院校,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内涵。在其交融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包括求新求异、成人成才、强调实践、强化研究能力等。这些新的理念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方向,只有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时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成果。

3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的针灸推拿专业校园文化建设需求研究

3.1人文素养培养需求

对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主要为中医药临床工作,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首先要具备崇高的医德,以看病救人为己任,传承优秀的中医精神。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找准职业发展定位,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中医工作人员。但是在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产生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没有认真学习底蕴丰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导致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缺失。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突出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丰富文化底蕴,对学生的精神层面发展做出有效引导。

3.2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针灸推拿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将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强调实践,为学生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供条件。这与上述提到的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并没有本质的冲突,相反,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也有助于实践能力的提升。针灸推拿专业集医疗、康复、保健等功能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学科。其主要课程包括经络腧穴、推拿手法、针灸治疗、人体解剖学等,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不断追求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后,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造福病患者。在此方面,需要更多发挥企业文化精神的感染力,让学生务实求新,不断寻求突破,并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动力。

3.3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

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指示文件,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时发挥学校与企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针对以往针灸推拿专业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则应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计划安排过程中,适当增加企业实习的频次和时间。同时,通过在校园内建设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工作环境。在模拟实际的操作项目中,边学边练,完成理论知识的内化过程。

3.4专业与职业衔接需求

针灸推拿专业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需要满足专业与职业的衔接需求。在校园实训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企业对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知识技能要求,并以此来要求自己,学会自律,主动自我完善。只有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毕业后顺利走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帮助学生搭建与企业沟通的平台,多了解企业的信息,从而让职业规划更加合理。

4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的针灸推拿专业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策略

4.1改善校园基础设施环境,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继续改善校园基础设施,满足学生参与学习研究、实训活动的基本需求,从而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根据针灸推拿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需求,从实验教学、临床技能培训、见习实习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出发,完善校园内部设施,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适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训基地。首先应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满足学生开展临床实验研究的需要,提供足够的针推器材。实验平台应对学生开放,增加实验教学的自选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升某方面的操作技能。其次,应积极创办校内学术刊物平台,择优发表学生撰写的论文,提高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兴趣,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在完善校园基础设施环境的过程中,也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引进企业项目和技能讲师,为学生的实训提供更好的指导。在多元化的实训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营造自由自主的专业学习氛围。

4.2融入实践创新精神,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载体

在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具备科学和职业素养,还有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较强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目前国家已经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虽然具体的指导文件还未覆盖到各个专业,但是职业教育改革应具备一定的超前性。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只有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发展,甚至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针灸推拿专业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融入创新创业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和载体,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过程中,应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精神培养融入课程体系中。目前针灸推拿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创业基础”等,都属于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除此之外,在试验针灸学等课程内容创新过程中,也应实现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注重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利用不同载体渗透创新创业理念,让其固化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产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行动。

4.3打破专业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

在针灸推拿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现代学徒制为基本框架,利用好课内课外、学期假期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开展相关实训教学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将学习知识、提升技能转化为一种内在需求,从而确保现代学徒制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对于针灸推拿专业而言,合作企业主要是指地方医疗机构,包括各级人民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和康复科等,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让学生到生源地合作医院进行实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渗透“早临床、多临床”的理念,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更积极地参与到各实训活动中。此外,还要通过设置技能考核制度,保证临床实习效果,同时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在激励和约束条件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实践过程中。

4.4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校企联合服务平台

在针灸推拿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通过文化氛围的感染、文化内容的渗透,促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念上发生转变。这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迎接新的思想潮流,并在学生接受新思想的过程中,对其作出有效引导。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应围绕学生的成长服务,通过搭建校企联合服务平台,构建平等的沟通对话交流机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为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由专业骨干教师、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由企业技能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医务科负责人等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指导。多方主体在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下,更加广泛地开展交流合作,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这能够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范围的延伸,让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无论学生在校内学习还是校外实习,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推广实施的背景,对针灸推拿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多方面需求。把握好这些客观需求,可以营造适合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创造条件。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为相关专业院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冬冬,华金双,范家英.“一带一路”战略下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浅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5):36-37.

[2]余常,余曙光.针灸推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针灸,2018,38(8):901-906.

[3]王志明,赵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教梦”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2):43-46.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医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建议

中医药期刊是我国乃至国际上中医药学术交流的载体,向人们传播中医药学术情报、学科研究进展与临床研究成果、诊疗经验等,从而促进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很多纸质期刊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发展,中医药期刊也是如此。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公众号主体和用户通过实时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与交流。中医药期刊中,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占比仍然不大,笔者统计了目前该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情况和运营现状,根据统计结果总结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截至2018年11月5日,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出中医药期刊共计120本,包括中医类期刊101本,中西医结合类期刊19本。其中有3本中医类期刊已停刊。

1.2微信公众号检索方法

进入微信“添加朋友”模块,输入“中医”“针灸”“中西医结合”“康复”“杂志”“学报”等关键词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模糊搜索,筛选出微信公众号,再将没有筛选出来的期刊输入全名进行搜索,如亚太传统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等,关注能搜索出来的期刊公众号,获取公众号的基本属性、功能菜单、历史消息等数据。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WPSExcel软件进行统计。

2统计结果

2.1公众号开通情况

最终搜索出41个中医药期刊微信公众号,开通率35.04%。

2.2基本属性

微信公众号基本属性包括微信名、微信号、头像、功能介绍、账号主体、是否接受文章推送、客服电话等,详实有效地展示了期刊的基本信息,可以让用户便捷、直观地了解该公众号的功能。

2.2.1微信名

41个微信公众号中,使用期刊名作为微信名的有39个,有2个是在刊名基础上加上“杂志社”命名。笔者认为,以刊名作为微信名,更便于用户搜索出公众号。

2.2.2微信号

41个微信公众号中,以刊名的汉语拼音全拼、汉语拼音首字母、英文刊名首字母作为微信号者居多,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公众号其微信号是随机码。

2.2.3头像

41个微信公众号中,以期刊商标作为头像的占大多数,其次是刊名图片、期刊封面等。相较之下,笔者认为,以期刊商标作为头像,样式较多,形状、颜色各异,较为个性化,在众多公众号中容易辨识;以期刊封面截图作为头像,虽样式较为传统,但可与纸质期刊在形象上保持一致性,也可相应提高用户对公众号信息的认可度。

2.2.4实名认证

实名认证是微信公众平台为了确保公众账号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申请实名认证需要提交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微信公众平台认证公函、授权书、期刊出版许可证与核准续展注册证明等资料。一方面在强化微信主体单位责任的同时保护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认证后,将获得更丰富的高级接口,并能够向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对微信公众号的认可度和关注度。因此,申请实名认证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在41个微信公众号中,有36个通过了实名认证,认证率为87.5%。有34个在2017年完成认证,有2个在2018年完成认证。有3个没有认证,有2个以个人名义注册。

2.2.5类型

目前,微信公众号有企业号、服务号和订阅号3种类型,而中医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以服务号和订阅号为主。服务号是提供功能服务的,开放出了较多的高级功能,主要适用于不需要过多推送内容、以服务为主的账号,每月最多能够推送4次消息。订阅号开放的功能相对有限,主要用于传播信息,构建与读者之间更好的沟通和管理模式,可每天推送1次消息。在41个微信公众号中,订阅号25个,服务号16个。

2.3信息推送频率

16个服务号中,推送规律的有7个,情况较好的是每月有1~4篇推文;23个订阅号中,较为规律推文的有10个,情况较好的是隔天推送,或每隔3~9天推送1次。其余公众号存在无推文、不规律推文或者只推文到一定日期后则再无推文的情况。推送频率是衡量一个微信公众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考虑到服务号每月最多只能推送4次消息,以4次为界,将每月消息推送频次少于4次的定义为低活跃度账号,≥4次则定义为高活跃度账号。经统计,16个服务号中只有3个为高活跃度账号。而对于订阅号,将每周均消息定义为高活跃度账号,那么,25个订阅号中只有8个为高活跃度账号。41个微信公众号中,高活跃度占26.83%。统计结果表明,中医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较低,七成为低活跃度账号。

2.4推送内容

本研究所统计的微信公众号中,历史推送的内容有期刊的目次、刊登过的文章、会议通知与报道、养生保健知识等,以期刊当期目次、刊登的文章为多,鲜有学科动态、学科人文知识等内容。形式上主要以图文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微信可以推送音频、视频的特点,丰富消息形式,内容与形式均较为单一。

2.5广告

有3个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最后附有广告。

2.6功能菜单

本研究所统计的微信公众号中,功能菜单会有过刊目录、稿件查询、论文检索、官网链接等选项,便于作者在公众号中找到正确的投稿网站,完成在线投稿、查询稿件相关信息、查阅目录、下载文章等流程。41个微信公众号中,25个有过刊目录查询功能,18个有稿件查询功能,12个有论文检索功能,9个可以在线投稿,6个有下载文章功能,有2个需要登录中国知网后方可下载文章。19个公众号开通了微支付功能,提供在线订购期刊、在线缴纳审稿费等服务。

3分析不足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目前中医药期刊公众号的发展虽呈现较好的趋势,但仍存在如下不足:1)微信公众号开通率低;2)活跃度低,推送不规律,有的公众号甚至停止推送信息;3)大部分期刊没有专业设计和经营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人员,使得推送的内容多采用大段专业文字,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更新缓慢,订阅用户少;4)没有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

4建议

4.1提高微信公众号用户的黏性

1)重点凸显内容优势。推送消息不应拘泥于传统纸质期刊的目次索引以及杂志约稿等形式,而是要丰富推文内容,策划更多专题,开设精品栏目与固定栏目。比如,业内人士的介绍、中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国际上与中医相关的新发现或者首发病例、精彩医案等。另外,除了专业的中医内容外,更需要将中医学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订阅户传播与科普中医基础知识。如《中国中药杂志》每周推出的《首席医官》小说连载,以小说的形式,将中医知识融入其中。2)推送形式多样化。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消息应尽量避免大篇幅地照搬期刊上的原有内容,需要将内容重新编辑,字体大小和颜色均要符合用户手机阅读的需求。可以采用错落有致、幽默风趣的语言,或充满古韵的文言文,或平实叙述的语言等,并附上风格各异但符合文章内容的图片,或将推文内容转化为语音、视频模式,提高推文的趣味性。首页应用的图片、大标题和二级标题都要吸引人,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3)保持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有研究者建议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阅读量来确定消息的推送频次,稳定的消息推送量能够让用户养成阅读习惯,并增强用户与公众号之间的黏性。低推送量、低推送频率的公众号,容易造成阅读信息量偏少,不利于读者对公众号的长期关注,易造成读者流失[1]。反之,太过频繁的推送容易造成推文质量的下降,甚至造成对关注者的信息骚扰,导致用户取消关注。同时,高频次地推送消息对期刊来说也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和较多的精力,因此,稳定、适度的消息推送频率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良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新中医》的微信公众号为例,在2017年12月以前,每天增加2~5个用户。自12月起,每月保持4篇推文的频率,平均每天增加2~10个用户,取消关注的人数比例逐渐下降,目前统计是每周至少增加100个用户,关注率呈稳定上升趋势。笔者认为,消息推送频率以每周1~2次为宜。因此,建议微信公众号形成有序的推送规律,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人员还需定期更新平台的自动回复内容,为订阅用户提供更为及时与优质的服务。

4.2增加微信公众号和用户的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设计者越来越重视信息接收者的体验和参与。微信的出现,使期刊在传统阅读功能的基础上扩展了互动交流功能。如果微信公众号没有较高的互动性,只注重单方面地传播信息,是不利于公众号长久发展的。因此,可以使用多种手段调动用户的提问欲与求知欲,给订阅用户一种主角感。如果用户关注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并超出其原有的期待值,将有效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从而更为关注该公众号。与此同时,部分用户会对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对公众号的建议,公众号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解读用户的反馈,根据反馈改进并优化推送内容和服务功能。《新中医》微信公众号管理人员根据系统后台的回复与提问,获息用户们较为关注的疾病种类,推送盗汗、偏头痛、痛风性关节炎、脱发等常见病的专家经验与医案,文章浏览量较多,《朱良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周内的浏览量达到1271次,《从营卫论治脱发验案3则》1周内的浏览量达1143次,《0~6岁儿童常见中医体质辨识》1周内的浏览量达1076次,短期内每天增加10个用户,取消关注的用户也相应减少;而肺癌、糖尿病等程度较为严重且难治疾病的推文,即使是名医经验,浏览量亦不多,且取消关注的人在短期内也会较多。可见推送的内容与用户的增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推送的内容读者多不感兴趣,会取消关注以减少信息骚扰;若内容多为大众感兴趣或可读性较强的,用户则会相应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的所有消息,都要标明信息来源和具体的使用范围等。

4.3增加服务功能与宣传,打造自身品牌

如果说传统纸质期刊提供的是有限的内容,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技术,传统期刊除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还能够给用户提供其他相关服务。一方面,尽可能地使用户能在公众号平台上查阅过刊、浏览论文、投稿、查稿、购买杂志等,做到线上线下服务紧密结合,实现公众号的功能最大化,便利作者、读者。这些服务能够增加传统期刊用户的黏性,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另一方面,这些服务本身具有可行的盈利模式,微信公众号需要加强自身的宣传,鼓励更多的用户订阅并关注公众号,进而延伸传统期刊的品牌价值。期刊可以通过纸质期刊、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等多种途径宣传微信公众号及其二维码,增加关注用户量;也可通过联合办会、刊登期刊获奖情况,增加用户对期刊的认可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如《上海针灸杂志》编辑部参与主办了2018年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并在公众号推送了会议内容;《中医杂志》公众号推送了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的消息。若要推送论文,最好是期刊原文的摘要,属于提纲挈领的内容,全文的内容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原文阅读功能,将微信信息转变为期刊网站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为期刊网站吸引到更多的关注,还可充分发挥微信的沟通价值,将订阅用户碎片化的阅读转变为有深度的阅读。与此同时,因为微信用户之间存在范围较广的社交关系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需要引导并鼓励订阅用户分享,可向订阅用户提示:“如果觉得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不错,就将它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另外,因为微信平台的互动性很强,所以可以将期刊举办的活动在微信公众号上推荐,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活动,如《中医杂志》参加中国最美期刊遴选活动,推文邀请用户为自己投票,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广告商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在浏览量多的网络、App等平台上。而品牌是无形的资产,如能结合期刊特点,打造自身品牌,呈现自身特色,结合纸媒宣传,增加用户或订阅户数量,则能一方面吸引广告的投放,增加收入,同时也有利于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稳定发展。注重内容、服务已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行业的重要发展原则,传统期刊充分挖掘自身品牌优势打造产业生态圈,已成为传统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发展之路。

4.4知识付费

近两年来,知识付费成为广大互联网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以专业知识见长的中医药期刊具有优质、专业内容生产的资源,具备知识付费的优势。期刊同时具有的品牌效应和读者用户积累,是良好的二次转化与变现的基础。目前,借助第三方知识付费平台进行知识变现的传统期刊已不在少数,中医药期刊亦可通过付费下载全文或阅览电子书等方式实现知识变现。

5结论

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让传统期刊行业的发展面临困境。但新技术的出现,同样能给期刊产业的变革带来新的能量。目前中医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增加与订阅用户的交流与互动、提高订阅用户的黏性、增加服务功能与宣传、打造期刊自身品牌等,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只有拥抱新技术,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才能更好地促进期刊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4种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24-531.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7

关键词:国家重点学科;中医推拿学;建设与发展

在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学科建设已经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学术水平直接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地位[1]。中医推拿学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但其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千年,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医学,围绕着重点学科建设,我院推拿学科开展了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术研究方向内涵与外延界定及相关文献研究,提出新观点,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理论体系,明确研究方向,加强学术创新,优化诊疗方案,加强管理,社会效益显著。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拿学科基地床位数居全国第二,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学科组织建设

1.1历史沿革

推拿学科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明清,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后发展壮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科门诊成立于1962年,全省第一个推拿病房成立于1992年,是省级重点专科,2012年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学科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科是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中医学科,先后招收针灸推拿专科、本科、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现已发展为5个推拿门诊,5个推拿病房,开放床位260张。

1.2学校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及科学建设办公室

学校建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及学科建设办公室,以校长为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功能,行使审议与决策权利,研究决定我校学科总体建设目标和任务,以及建设资金筹措、资金分配使用等政策问题;校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对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验收等。各学院设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领导、重点学科办公室主任、相关教研室主任、学科负责人组成。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院学科发展规划,支持、协助学科带头人搞好学科建设。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作为学科建设具体管理机构,负责有关学科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定和落实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1.3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办公室

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办公室,负责管理工作。重点学科建设采取学校、院(系)和学科三级管理模式,以学科的自我管理为基础,实行目标管理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管理机制,按照“边建设、边发展、边开放”的思路,实行开放型管理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

2学术创新的措施与方法

2.1加强学术创新

学校重点学科办公室相继出台了《重点学科建设激励办法》《学科梯队人才培养办法》《关于修订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的决定》等一系列推动学科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修订和完善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中医推拿学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医推拿学学科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分解,逐项落实。探索推拿学科新理论、新方法,发挥触诊在推拿学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独特的望、闻、问、切、触诊断体系,在经筋理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2]、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指导下,使推拿按摩学摆脱套路化、单一化,不断扩展推拿学科治疗优势病种的应用研究;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指导下合理使用中医推拿的诊疗和预防方案,并在重点学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提高推拿整复类手法在推拿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研究推拿手法复位术对人体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总结新方法,创新新技术,为目前在推拿整复类手法临床应用的合理、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证。

2.2制定诊疗方案

制定本学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其中包括项痹病(颈椎病)、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痹病(退行性膝关节炎)、漏肩风(肩周炎),并每年提出新的优化诊疗方案,使其成为黑龙江省中医推拿学界统一标准化诊疗方案。开展学科内涵与外延建设,积极开展相关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初步建立推拿学科文献研究数据库,收录大量的最新的文献,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资料。

2.3加强学术交流

选派学科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访问交流,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组织学习班及业务指导等方式将本学科的特色优势疗法推广到国际及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国际交流,为10余个国家来华留学生讲授课程,进行临床带教,向世界人民展示精湛的中医推拿技术。与省内从事中医推拿的社区和基层医生开展学术交流,通过这些学员将颈腰椎病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当地临床,福泽基层群众。

3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3.1人才培养

制定人才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加大中青年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满足于研究需求、结构合理、国内领先的推拿学科团队。明确重点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权利,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学科人才培养制度,努力建成梯队清楚、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方式[3]。采用师带徒的中医培养方式,积极参与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发展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种培养层次,深化全日制、委托、在职、留学等多种培养方式。通过出国学习、聘请知名专家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研资料,为学术发展创造条件[4]。

3.2教学改革

学科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规定,注重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培养[5]。注重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关学科理论与新技术在本学科中的应用,同时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启用以学生和问题为双重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将传统式课堂互动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师授业解惑的效率。

3.3基地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学科筹备支持本学科发展的针灸临床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黑龙江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教育厅)。我院中医推拿学科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颈肩腰腿痛省局级重点专科,省级针灸推拿学院(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人才培养基地。为加强基地条件建设,在原有3个推拿病房基础上,新建推拿病房2个,新增床位60余张。学科具备较强的经费筹措能力,依据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学科自筹资金每年投入科研、教学、临床医疗设备、实验室设备、办公材料达10万元以上,可基本满足本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4建设成效

我院推拿学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预期建设目标基本达成,内容完成程度较高。学科始终坚持保中医特色,同时彰显专科优势。先进的临床教学模式使我校推拿学科的发展一直处于良性循环中,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临床、科研、学术水平的优秀人才,保证了学科学术科研的平稳发展以及优质的临床技能人才储备,大批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引进使学科的高水平平台得以搭建,综合实力得以提高,在国内同学科建设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投入突出重点,收效显著,获得20余项科研立项、获奖,在相关核心期刊发表新技术、新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10余部。并将新技术、新方法大量应用于临床、科研,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极大地拓展了学科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叶慧,卢中秋,钱君.高等医学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19-121.

[2]井夫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伤科推拿的学术贡献[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6):76-77.

[3]姜拯坤.“筋骨并重,骨正筋柔”思想在推拿手法中的体现[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5):41-42.

[4]董有康,赵永康,王春林.PBL教学法在推拿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5-86.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8

中医学专业是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开的专业之一,对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学科建设的目标与措施,希望能为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中医学;学科构建;培育措施

学科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也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与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中医学专业是我校2016年新开的专业之一,属国控专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疾病的无毒、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为中医学拓宽了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进行中医学学科建设,是目前摆在我校特别是中医中药系面前的重要问题。

1建设目标

1.1中医学的学科特点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由于中医学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并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充分发挥中医学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学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学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2贵州省及毕节市的卫生资源现状

我国中医药人才资源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基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医学发展不平衡。以贵州省为例,据统计,2014年贵州省共有卫生机构2918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6.42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数19448张,每万人口床位数5.54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528人,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15人。以毕节市为例,2014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365个,床位31629张,卫生技术人员22407人,其中开设中医诊疗服务的卫生机构1073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645人。全市乡镇卫生院共240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104个,基本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45个。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23个。全市村卫生室3994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1199个。2015年9月,在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深化医改,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贵州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3.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人。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中医学服务能力,到2020年,80%的县级中医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诊疗区,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学服务能力。

1.3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黔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医学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综合考虑毕节市的区域特点,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突出中医学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毕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把中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有特色、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特色专业;为城镇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医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完成毕节市每个乡镇以上医院建设中医馆、开设中医门诊、设置中药房的战略任务。

2建设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55人,兼职教师17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8人。拥有专业课教师5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8人;专业教师中医学专业背景47人,专业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专业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有30人。近三年来,中医学专职教师在省内外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14部,现有师资能够满足中医学专业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专业开办后,学校将根据专业发展规模需求,合理规划专业师资结构。计划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引进高层次中医学专业人才,建设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2.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按照中医学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加强对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的教育教学研究,以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为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技能教学,使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构建“课证融合”双证书课程体系,将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以岗位任务为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中医诊断实训室、中药标本实训室和针灸推拿实训室等,能满足中医基础、中医诊断、针灸推拿以及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的教学需求,具备学生教学实训、教师培训、社会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并有与之配套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学校始终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实训实习课时占总学时数的58%,校内专业课程实训课开课率100%,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奠定了基础。校外实训主要有毕节市中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8所教学医院。教学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护人员业务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能力,可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能较好地保证教学和实习工作的开展。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加强实习管理、检查及指导,实习管理日趋完善。

3人才培养模式

3.1建立“校院合作,共建专业”机制

为使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相对接,成立由医院、行业专家和学校领导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由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团队,共同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制定保障校院共建专业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共育人才的机制。

3.2传承中医文化,以德为先,文化育人

积极创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所学、所得、所见、所闻和所悟中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医文化。把人文精神与中医学专业教学紧密对接。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精神以及“治未病”理念贯穿于中医学人才成长的全过程。

3.3以实践育人为主线

在院校合作建设发展过程中,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附属医院,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做”,实现医院教学化、教学医院化。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教、学、做高度一致的校外实训基地。

3.4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中医学专业岗位能力分析和中医执业准入为依据,以就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丰富教学资源

在中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中医学专业两门以上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建设突出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就业课程,包括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切入口,训练中医辨证思维和诊断治疗能力。

3.6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

学校结合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突出中医专业特色。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逐步推行学分制,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闭卷、开卷、机考、讨论、答辩、调查报告、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测试、课程论文及社会实践等考核形式计算学分。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逐步实现教考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