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论文范例

政治生活论文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1

1.1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决定

中职教育的主体即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其大多数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缺少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无法到达目的,往往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中职中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生活学科的思想政治课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到课堂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又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无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1.2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墨守成规式的新课程老教法,教师只以教完课时为目的,不以好教为出发点。较少关注学生对课程的消化量和反馈效果,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第二,课本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本,大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题,缺少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刻板、机械,从而缺少兴趣。

2实现中职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语言生活化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传统上的教师“授”和学生“受”,而是师生间共同交流、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应转向创造公正、平等课堂学习环境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时期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中来,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给学生提出否定意见的权利,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课堂是展现自我、与人沟通的舞台。总之,就是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就像生活一样。良好的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工具,也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中职政治课本来思想性、政策性、理论性等就较强,教师再一味用空虚高大理论教学就会使学生相当反感。因此,在职专的政治课教学中除了用条理性、科学性、逻辑性语言之外,还应逐步增强趣味性、灵活性、生活性的语言使用频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源于日程生活的名人名言、歇后语、民谣俗语、网络时尚语等来授课,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语言,不仅会使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同时还会活跃课堂气氛。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课本的内容和事例。联系到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这些资源可以涵盖时事政治、网络、音像、人力等范畴,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有足够吸引力,又能起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例如给学生讲解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的时候,教师跳出教材中的框架理论,在网上搜集相关面试视频,剪辑成短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完每个面试案例之后都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分析、总结出短片主人公的表现如何?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再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结合教材理论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实案例中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2.3创作生活化情境

中职生活化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现代课堂教学,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教育情境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最后触景生情,让知识融合于体验之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歌曲活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例如讲理论联系实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组成两组进行辩论。“不下水怎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辩论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再如在讲公民文明礼仪时,单纯的讲怎么做是正确的是很难增加学生印象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分成两组,模拟乱扔乱弃的情境,和几个环卫工人打扫的情境。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就会自己总结出不爱护环境卫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和没素质的行为。至此,模拟情境的效果自然达到了。类似情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中多一份感悟,提高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少了些枯燥的说教,多了些有吸引力的真实。

3结束语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2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知识的发展动力和最终目的,也是检验知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现实生活与高中政治有着内在联系,并为政治教学提供了生活依据。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应该和社会生活及学生的思想有地结合,而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正在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要求高中政治教学回归生活际,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易于学生的理解,才能使政治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才能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社会和生活的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特点着眼,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和周围的事物,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方式只能是死记硬背,这对于高中政治的学科价值和功能的发挥非常不利。而政治教学生活化为实际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搭建了平台,使学生在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政治知识的价值。

二、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观念

要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把生活化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生活化和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主动思考,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增强生活和政治教学内容的联系,促进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不断发展。

(二)精选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政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理论知识寓于社会生活中,实现生活现象和理论知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完美结合。高中政治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体验过程,是对教材、各种环境的整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教材,应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在生活中触及到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现象,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贯穿于政治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和活动式教学等。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式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需要,以开展课堂活动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课本知识。

(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陶冶他们情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面向生活、立足课本,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引入课堂,用生活情境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

(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于注重知识性教学和纸质测试方式,不利于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促使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更好地得到贯彻。

三、总结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对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把生活引入到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武佐玲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

第二篇

一、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存在疑惑,要及时反馈出来,得到教师的引导,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不会让疑问阻碍探究的进行。在课堂上,教师要对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他继续探究的动力,同时激励其他学生要勇敢地提出疑问。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对问题不断深入,抓住问题的本质,激发创新思维。

二、实施主体性参与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政治创新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首先要让他们有参与的热情,才能让他们运用积极地思维来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政治的知识点详细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运用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进行师生之间的积极沟通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知识和能力重要,学习知识和能力的方法更重要。因为,其一,任何知识和创新能力都不是天赋的,要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努力学习,主动参与探索,而且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才能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探究能力进一步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比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其二,学习书本知识本身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造。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再多,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使他们掌握了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即使走出校门,离开教师的指导,也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则将终身受益。其三,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政治知识获得和提高的场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他们课堂主体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同时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促使他们的思维向多元化发展,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1.“小老师”授课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推荐出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小老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以大纲的形式告诉他们,让“小老师”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收集教学用的资料,并设计出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当“小老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能让其他学生有疑惑时敢于提出问题。在“小老师”的组织和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学习效果也很好。

2.小组竞赛活动。教师给出开放性的题目,让班级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比赛哪个小组给出的建议最好。在小组竞赛活动中,小组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例如,讲市场经济时,我让学生为一个曾濒临倒闭的小企业出谋献策。把全部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看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的“拯救方案”最切合实际。要求四组学生思考它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预防性方案”,以谋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比赛看那一组的方案最具有科学性与操作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热情中认真思考市场经济中的有关问题,从而对市场经济具有激发企业经济活力的功能等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加强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1.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开放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同时深入探究知识。在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开展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例如,开展社会调查、开主题班会、进行专题报告等。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积极碳素,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开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在自用的环境中进行积极探索,运用创新思维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收集材料过程中看清问题的本质,通过共同交流来获得更深的理解。研究性的学习中,学生不用让教师强制安排任务,探索中获得的成就感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当中。学习地位的变化,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宽,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作用下对问题进行解决,使他们获得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的同时,还要和优秀的教师交流成功经验,使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作者:邢国华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四中学

第三篇

一、提高学生的体验以及感悟能力

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的主体社会思想以及文化价值观念,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升华,继而凝固,逐渐形成的,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学习人类历史文化的好习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准确把握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通过对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调整,重新组合,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将政治教学中的一些较为理性化的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后,运用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人文精神中的理想、态度、信念等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接受社会文化价值。只有坚持以上三点,学生才能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确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大方向

高中政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的日常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点,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先进的理论。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将其发扬光大。基于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学会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判断社会上的热点事件。

三、改进和健全考核机制

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做出综合性评价,而不是单纯注重学生的分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内容上看,要包含许多方面,学生综合素质就是考核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将人文性渗透在政治试题中,如可以在试卷中设计一些主观性题目,体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评价主体上看,教师评价要与学生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四、有效地统一实践与理论

高中政治学科有自身的特殊性,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时绝对不能脱离当前的时事热点,必须以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并紧紧围绕国内外时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形势,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机遇与挑战,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而且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也能提高道德修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认识,丰富了人文知识。

五、总结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具有复杂性、综合性,致使许多学生难以全面掌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将政治生活模块教学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有思路的政治知识网络。

一、高中政治采用模块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模块教学,有利于课程结构多元化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学习方式的主体化。同时,对教师成长大有裨益。

(一)有利于课程结构多元化的提升

生活化模块教学的开展目的在于要求教师对各种活动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其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校本课程以及校本课程。通过生活化模块教学的应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使单一、被动的教学向主动、积极教学发展。

(二)对教师成长大有裨益

在传统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缺乏创造性与个性,对教师素质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生活化模块教学,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如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发展方向来选择教学模块,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提升

生活化模块教学的运用,还可促进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基于新课程理论下,衡量一个学校实力标准不再单单只看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素质占据着重要比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应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断发展自身特色,根据学校设备、教师素质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与此同时还应利用学校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来提高学校自身竞争力水平。总地来说,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模块教学对于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优化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相对弱化、教学形式化严峻、教学内容整合问题。

(一)教学目标相对弱化

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可使传统教学局面得到转变,使学生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从政治教学中更好地感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进行树立,确保政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然而,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生活化教学,导致教学目标计划无法深入贯彻,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十分不利。据此,教师在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本,确保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形式化严重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形式化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对高效率教学模式的精髓未理解,尽管教师在政治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未触及生活化教学的核心。举个例子:教师在政治生活化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模式,但未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便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心浮气躁的学习态度,对生活化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影响。

(三)教学内容整合问题

在高中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未对教学内容的统筹性、整体性进行规划,致使各个教学模块无法实现有效联系,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基于政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未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致使学生缺乏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局面下学生的政治素质难以真正提升。如若上述问题不及时解决,便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在高中政治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笔者对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确保政治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将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应用其中,加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理解,构建一个高效的政治学习课堂。

(一)充分发掘生活资源

“教育即生活”。社会的发展为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据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顺应新课程标准理念,将生活中问题、理论及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使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素质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政治学科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举个例子:在对学习价值与价值选择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先进事迹进行搜集,如在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进行学习时,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标4.14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将生活资源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政治学习与实际生活并不遥远。

(二)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高中政治教学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并发挥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为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其中包括文字资源、视频资源以及视频资源,教师将教学资源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为学生传递更多生活信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内容应呈现实际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将各模块基本概念及方法运用其中,并将其融入到生活题材中。”据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应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实际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政治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四)紧扣政治教育主题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对各模块主题加以了解,在事例选择时应围绕该模块的主题,通过这一手段避免因过于生活化而导致主题迷失,举个例子: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文化生活三个模块教学中,其主题在于如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构建,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不同内容整合起来,将其融入到主题目标中,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形散意不散。

(五)构建真实教学课堂

在传统政治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过于重视书本世界、科学世界,未对学生的心理世界、生活直接给予重视,这一现状对政治教学的开展十分不利。据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可将理论张力建构在生活世界当中,帮助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构建真实的教学课堂。

(六)加强对政治教师的培训管理

政治学科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据此,政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在课堂教学中将我党方针运用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与此同时政治教师还应具备政治思想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用智慧来启发学生,确保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管理时应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同时还应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对教学术语进行规范,确保政治教学更好地实施;其次,还应加强对教师解决问题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高中政治采用模块教学的意义以及政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据此,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将政治生活模块教学技巧运用其中;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教学内容应呈现实际生活,紧扣政治教育主题,确保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赵晓艺.论高中《政治生活》模块教学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李琛琛.时事政治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4

初中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以后会面临着许多不适应,如学习时间更长了,学习压力更大了,学习内容更多、更难了。有些学生心理上出现不适应,甚至出现了畏缩、自闭心理,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政治学科应当充分承担起对学生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的功能,要结合学生的角色转变进行有效引导,让他们顺利完成向中学生的角色转变,融入到初中学习生活之中。例如在《我是中学生了》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作息时间、学习科目、学习难度以及初中阶段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白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存在着哪些差别,让学生在思想上将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划出明显的界限。明白跨过这一道门槛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新的目标任务、新的起点要求,也有更多的规则制度,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自己所要完成的角色转变,消除一些思想上的消极因素,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开展教育引导

初中生心理发展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各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心理状态开展教育疏导,政治学科应当更好地发挥对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激情、积极的状态。笔者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重点对学生强化了自信心的教育,有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因为自身学习的滞后产生了自卑心理,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对此,笔者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疏导,有意识地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点评,如有些学生文化学习非常优秀,有些学生在与人相处方面人缘很好,有的学生有一些美术、音乐方面的特长等等,通过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提高自信心,也让其他同学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优势,消除成绩滞后而出现的自卑心理。另外,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虽然文化学习并不理想,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三、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开展教育引导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而是生活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之中,初中生也同样如此。校园的围墙隔断不了学生与生活的千丝万缕联系,各种消极的理念也掺杂在思想洪流之中对学生发生着影响,如盲目讲义气、争强好斗等等,这些让初中生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增强好斗这一消极的理念,对初中生的影响最为明显,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青少年斗殴事件都源于这种消极思想的作祟。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性开展了教育疏导。如《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选取了正反案例对学生进行了教育疏导,一方面选取了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包容而和睦相处的案例,另一方面选取了某校两名初中生因为吃饭排队发生口角,最终斗殴致人重伤的负面典型,引导学生对正反两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以及更深地感悟宽容、理解在与人交往相处中的作用,让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笔者还乘势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自己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有应当怎样改进改正、怎样更好地与人相处?这样的教育讨论活动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对学生良好品格、正确心态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帮助。

四、结合学生思想诱惑开展教育引导

当今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五花八门并充满诱惑的社会,社会上许多的不良诱惑对初中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些涉世未深、人生理念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一旦被这些诱惑所吸引,极容易误入歧途,他们的人生将会因此而改变。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警示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以及提高思想抵制的敏感性。例如在《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不良的诱惑?列举出各种娱乐场所、黄赌毒等方面,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的思想、管好自己的身体,一定要以中学生德行操守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以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决不能放纵自己,更不能参与到一些不应该参与的行为和活动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些诱惑进行深刻反思,以班级的名义向全校学生发出“抵制诱惑,从我做起”宣言签名活动,每人都签名参加宣言,并在校内进行流传,这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五、结合学生生活感知开展教育引导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进行主旋律的思想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伟大,让他们从小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以他们的生活感知为基础进行教育引导,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回家搜集老照片,向父母长辈了解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家庭的生活状况、周围的发展状况,和现在的生活条件、发展状况进行对比。通过查找老照片增强直观感知的方式,让学生深切领悟到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与社会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等等,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中,学生增强了对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赞美之情,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六、结语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5

所谓“生活化课堂教学”,其本质含义就是指在高中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并且依据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将政治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高中政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源于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政治性的教学因素,因而在生活中探索政治教学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将政治教育思想最终服务于平日的生活,这样才能体现出政治教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分析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日常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入一些具有生活化的事例进行教材讲解的教学方式,这些事例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而来,经过教师的加工运用到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政治教学也更加灵活自由,使政治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源于生活实践的真理”。

2“.现实生活学生化”的课堂教学。

“现实生活学生化”相较于“日常生活化”不仅是基于实际生活来提出事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生活中比较关注的事情以及活动,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关注关心的事件来进行政治知识的讲解,在政治课堂中体现学生的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学生课下的现实生活,也包括课内的现实生活。

3“.可能生活学生化”的课堂教学。

陶行知对“教育生活”的解释是“在生活中赋予教育意义,让教育为生活而存在,以生活向前向上为发展目标”,因而“可能生活学生化”就是指政治课堂教学是基于实际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而体现未来可能生存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来源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但是又超越学生现实生活。

三、探析实施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1.注重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改革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将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知识与实际能力联系的结构网络,发展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政治的情感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引用在教学活动中,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

2.扩充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改革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的教材内容,还应该将课本加上更多的“联系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可以增加与政治知识有关的社会或者历史等资料,使高中政治教学是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彻底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3.改进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就是将原来教学中不适应教学要求的东西去除掉,保留较好的教学方式,增加新的教学手段的过程。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还是要保留像“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其实也就是将传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的政治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万万不可只重“生活化课堂形式,不重质量”。

4.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扩充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还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简单来说就是高中政治教师要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感想,教师要把自己替学生分析举例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做,这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四、结语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6

1.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到政治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生活视点和社会知识作为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将生活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政治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促进学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统筹考虑,将政治理论视点同现实生活的主题做到紧密结合”,是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因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重要措施,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过程中体验生活,为学生未来发展特别是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普遍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而将生活化思维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能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主题来增强初中政治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进而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1.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启发性”。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升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初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大事例引入到课堂,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能够思考。

2.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特色性”。

要想使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将本地特色与政治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政治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留心将本地的人文特色、地理特色、发展特色与教材内容合理结合。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本地的传统文化来开展初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福建地区可南音、土楼等作为教学案例;北京地区可以将京剧脸谱作为案例进行教学;长三角地区可以围绕水乡古镇、江南园林等案例进行教学;东北地区可以通过二人转、大秧歌等表演艺术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而河北地区则可以将唐山皮影戏、评诚、河北梆子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之,通过将特色化的案例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当中,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3.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政治教材中,有不少“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提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动的事例来加强学生的印象。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将一些教学内容与趣味性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学,可以让学生搜集大量国内外标志性建筑,中国长城、法国埃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埃及金字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不同饮食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的饺子、美国的肯德基、日本的寿司等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也了解更多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7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要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将生活化教学与生活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实现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教学,而造成政治课堂教学成为生活现象与素材的堆砌。整个教学就是生活素材的不断叠加,生活气息浓厚,但是政治气息不浓。如此丰富的生活素材确实可以拉近学生与政治学科的距离,增强教学的可信度,激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但这往往只是形式的热闹,而并未真正体现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要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必须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认知,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并不等同于生活素材的简单选择,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生活素材,不仅要以熟悉的生活现象来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生活现象与活动来获取直观认知,由此上升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只有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生活化教学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深入落实与全面贯彻。

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经由教师所传递的教材上的知识条款,忽视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只能将学生塑造成背死书、死背书的机械学习者。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参与、主动构建这正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核心所在。政治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的探究中来学习书本知识,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充分交流,可以让学生将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正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依旧上演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以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思维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展开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还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与选择权,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交流与讨论,不要片面地认为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就是实现了生活化教学。教师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确立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不再是被动参与、机械接受,而是学生以主本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自主地构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不仅要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还要成为指导者与启发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思考与探究。

三、回归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从生活走进政治,从政治走向社会、走向应用”。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只是生活化教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所学到的只是间接的经验,只有将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去发现与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创造性运用。同时也才能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科学认识政治学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对政治学科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完“消费及其类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收入与消费情况来设计消费方案,并说明各种消费属于哪种类型。这样为学生的充分运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学生通过运用所学来解决家庭现实问题,更可以让学生体会政治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享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能自觉地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四、结语

政治生活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等教育视角;农村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对策

有效的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政专业选拔人才提供直接的知识、能力准备,而且能有效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有效的高中政治教学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也理应成为高校思政教师、学工干部研究的对象,并且从理论上看,高校思政教师、学工干部研究高中政治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和明显的优势。但因高中政治教学与高等院校思政专业教学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导致两者之间互联互通受阻。高等教育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成果非常少见,期刊网上从高校思政和管理的角度研究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论文仅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研究》1篇,可见从高等教育视角反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与价值、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政治教学问题审视

1.高中政治课统筹安排的整体性有待提高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编排、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目的和要求,甚至政治课程内部不同科目的课时安排等整体上出现了民族性、地方性和学科背景等差异,这些差异在我区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也同样存在,它虽然具有因材施教的优越性,但这种差异性明显加大了高校思政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难度,所以从高等教育视角审视高中政治教学统筹性的缺失,就必然要求全区政治课教学需在区教育厅统一指导下,不断调整和改善,以求全区高中生政治素养培养的统一性。20世纪90年代,高中政治课程安排顺序是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高三《政治常识》,在高三第二学期期末安排毕业会考,会考成绩直接决定是否顺利毕业。同时政治课成绩纳入高考总分,决定学生的升学。所以,此时的政治教师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内部均具有较高地位。但在21世纪初的新课改后,学业水平考试提前到高二期末、且理科高考生的政治分数不计入高考成绩,虽然全区大部分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教材内容、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目的和要求、政治课程内部不同科目的课时安排等均还是以区教育厅的相关规定为行动指南,但各校、各专业的师生对待政治课教学的态度则大不相同。如大部分普高以每周10节课为满工作量,而有些名校、集团化高中则因生源充足、引进或留用政治教师人数较少,所以要求每周12节、14节才满工作量,这种满工作量的规定就反映了各校管理者和各专业师生对待政治课的态度,从而给各校政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并且这种差异性随农村高中数量减少,高中城市化、集团化、名校化现象日趋普遍日益加剧,名校和集团化高中每周12节、14节才满工作量的规定日趋普遍,远远超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课时满工作量规定,使政治教师的收入相对减少,同时也加大了他们的身心压力,严重影响政治教师的身心健康。且各校的政治课课时数量及其排课行为还随学考结束时间进行动态调整,学考前后的课时安排差异性较大,在有学考和高考的学期,政治课课时是理工科每周3节,文科每周4节,在无学考和高考的学期,政治课课时是理工科每周2节,文科每周3节,使政治课教师授课班级具有不确定性,这可明显看出,各校理工科专业大多是以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的心理和行为去应付学考和高考,从而显示部分高中的理工科专业对政治课教学的轻视。笔者在学考命题期间,有部分名校的政治名师反映,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只要上两个班就可满工作量,因它们的课时安排一般是4—5节/班·周。由此看来,政治课在各高中学科中的地位明显具有附属性,学科间只存在培养目标不同,轻视学生的某门学科,就相当于忽视学生某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总之,全区各高中政治课课时安排、内容安排和教学目的任务均有很强的差异性,不仅有县市差异、学校差异,且有时间差异、学科差异,我们承认和鼓励这种差异,但仍希望全区政治课教学能走向整体规划,希望各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统一性。

2.各校政治教师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理解与阐释参差不齐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使高中政治教材内容较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文化生活》,在学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毕业学考提前至高二。虽然理工科学生的政治分数不计入高考成绩,但必须通过学考。这些变化和要求促使高中政治教师紧张备课、规划教学进度,尤其是政治教材内容每年变化,更让他们在研究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吸纳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所以大多处于心力交瘁的境况。基于考试制度和政治教材内容的改革,政治教材体例也发生变化,这对高中政治教师正确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和体系、完成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政治教师将查阅资料、认真审阅教学参考书等备课行为与理解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认真审视和把握现时代学生身心素质和心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就政治课整体布局看,因高中新生的思维或多或少具有初中生的感性思维特征,所以大部分学校就把感性化最强的《经济生活》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使教师能做到内容生活化和生活内容化。《政治生活》的内容相对《经济生活》和从未有过政治活动体验的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教师上课仍能做到内容生活化和生活内容化,所以,《经济生活》之后紧随《政治生活》。因文化是哲学的符号化,所以《哲学与生活》课程安排在《文化生活》之后,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程的安排顺序反映了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感性化程度逐步降低、理性化程度逐步提高的基本特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但如此繁杂的教学内容要在两年时间内全部完成,势必造成教材内容编写与授课阐述深浅之间的矛盾,因教材内容编写必须遵从教育原则和学科基本任务,要想有效完成政治学科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就只能要求授课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按教材体系有选择、有主次授课,否则授课时间不够,就很容易导致城乡中学、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文科和理科政治教师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理解与阐释参差不齐的现象。如《哲学与生活》是高中政治课中最抽象、最难懂、最难教的部分,且因其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学考高考安排的时间关系,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特别短,所以大部分教师授课时不可能对其中的原理、方法论等进行有效讲解,很多普高或者农村高中基本是以照本宣科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学考、高考中《哲学与生活》得分最低。但在高考学考命题过程中,这部分题量和分数又是较高的内容。哲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教师在正确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再以符合目的和规律的阐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如阐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对“世界观”的特征和“哲学”的特征有一个正确、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再阐述这两个特征,但因不同教师对两个特征的把握、理解不同,导致这两部分的教学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如第二课强调“两个对子”的关系,主要在于教师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心理指向有深刻理解,否则教学会泾渭分明。在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章节中,要注意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的功能性差异,明白发展和变化的区别。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部分教师反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这一框内不合适,而大部分教师则没有这样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各校各专业的政治课教学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有待提升

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但高中教育仍具有应试性。为提高升学率有些学校在教学目标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1],且这一目标又存在文理科之别,文科追求“高考分”,而理科追求“学考分”,因高考和学考的升学意义和难易差别较大,导致不同分科的政治教师授课心态和教学组织的不同。理科生的政治教师以课堂教学求稳心态授课,其备课、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等行为目标均重在传授知识,学生也以学考过关为目的,所以理科学生的政治成绩评价对象也只限于学考分数,学考高分就是政治素养好,潜力较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个性发展均被忽视。而文科班的政治教师上课非常严肃认真,因其目标不仅在于追求高考高分,而且在于追求知识运用,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所以大部分文科生升入高校后,相较于理科生来说,其政治核心素养较高。“高校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在培养目标、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有很大的关联性。高中的政治课学习为学生升入大学后的政治理论课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大学政治理论课是在高中学习基础上对理论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2]所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足可以检验、反思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与不足。从笔者多年的高校思政教学经验和思政专业本科生培养经验看,部分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有待完善。例如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物质与物体、意识与认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基本概念,更谈不上用基本的学科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再如从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框架构建能力上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般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类,其中每一类又可分为理论型和社会调研型。思政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70%以上是探讨中学政治教学法,其原因在于他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判断这类选题比较容易完成任务,但实际上他们不甚了解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忽视了这类题目的调研性、实践性特点。15%左右的学生选择经济现状与对策分析,还有10%选择思政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选择哲学类的只占5%。从学生的论文框架看,基本都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范式,缺乏自己的思维特色,有些学生政治敏感度低,抓不住主要政治事件选题,这些足以说明中学政治课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化解之策

高中政治课教学问题是当前思政学科教育研究者十分关注的话题。有人提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部分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3]等问题,也有人提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4]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属于同质的课堂教学问题,只要依靠教师的职业能力就能够得到解决,并非新课改带来的、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基于学考命题经验、与名校政治教师交流所得以及参考现有文献,提出以下解决之策:

1.高中政治课程各科目的教学安排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内容基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对原教材进行修改,内容的增加要求教师不仅要改变考核评价体系,而且要仔细研读教材,探讨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等,以解决教材改革本身带来的“新教材每课的内容含量大,课时不够用;知识点讲授存在困惑;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探究活动的设计理想化,难以真正落实”等问题[5]。教材内容变化带来考试制度改革,会考变学考、文理科高考中政治计分原则不同,使教师在文理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多重角色,使政治课程内部各科目教学安排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基础较差的农村高中、普通高中可按教材的必修顺序排课,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城市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应自行调节各科目授课的先后顺序,如上完《经济生活》后,可直接开设《哲学与生活》,充分利用哲学对于人的心性和思维塑造作用,培养学生的抽象、理性思维,为学习《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打下思维和理论基础。对于理科生,上课时内容挖掘不必太深,但要严格注意教材体系的连贯性,以利于培养以逻辑思维见长的理科生的政治素养;而对文科生则需深挖知识点,可打破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并深刻分析其中的原理、方法论和价值观内容。

2.高等学校与各地市高中共同探讨教学法和培养目标

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任务包含哪些内容,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有人提出“在高中政治课的目标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被列为三维目标之首”[6]。笔者认为,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本身无首尾之别,三者的关系和地位应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由高等学校与各地市高中共同探讨决定。根据高校的性质,其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也应略有差异,对待高中政治课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和态度也应有所不同。高中理科生的政治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充分利用“名词点击”“综合探究”“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等活动板块,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分享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养成较高的政治素养;而对于文科生,除理科生应该具备的政治素养外,还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其政治核心素养和政治敏感力。基于此,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和高校思政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确定一个具有文理学科性质差别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例如,制定《经济生活》教学目标时,高校中的商科、经济管理类教师应同时参加高中文理科不同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教学目标时,应以高校文科教师为主,高校教师在帮助高中政治教师制定各科教学目标前,应积极听课、参与考试命题、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了解高中政治课程各科目不同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而高校也应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邀请高中政治教师兼职指导,通过学术、教研等活动检验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胡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J].传奇,2013(1):58.

[2]金梦兰,李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10(6):32.

[3]张淑清,丁才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4):148—149.

[4]郑晓东.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普遍性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7):148—149.

[5]翁文珠.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变化与不足[J].中国德育,200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