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栽培技术探讨

玉米产量栽培技术探讨

1黑龙江省玉米产量限制因素

1.1热量不足,尤其春季低温,限制玉米出苗和生长

黑龙江属于高寒地区,全年积温与其他省份比相对较低,种植玉米品种都为中早熟类型。有些人为了追求高产,越区种植晚熟品种,成熟度差,籽粒不饱满,水分大、品质差、产量低。黑龙江尤其北部地区,早春气温低,土壤类型多为壤土、粘土,土质粘重、板结,通透性差,春季地温回升慢,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十分缓慢,易产生粉籽儿、出苗不齐、除草剂药害、病虫害以及缺素症等现象。

1.2雨花同期,光照不足,易造成授粉不良

玉米抽雄杨花授粉期也正是黑龙江的雨季,此期常常因阴雨连绵,光照不足,造成玉米花粉活力差,花粉量不足,导致授粉不良,影响产量,也容易因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好造成病害大发生。

1.3区域间、年际间降水量差异大,旱涝不匀

黑龙江为雨养农业,农业最大限制因素为降水。作物生长对水分需求不能按需供给,不能及时满足,人为可控制差,旱涝灾害多发生,同时常常引发病虫害大发生。

1.4施肥不均衡,重前轻后,前期易徒长,后期易脱肥

黑龙江玉米施肥一般只分基肥和追肥施两次肥,甚至有的只施一次基肥(一炮烘),这种施肥方法,若遇干旱年份,肥料利用率很低,有时秋季挖开土壤还可见到未溶解的化肥;若遇雨水充足年份,前期肥料利用率高,玉米长势繁茂,通风透光不良,容易造成徒长倒伏,受粉不良,空秆、穗小、病害重,后期脱肥,生殖生长不利,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只有遇到前期稍干旱、后期雨水充足的年份,对玉米产量十分有利。

1.5受施肥方法和气候条件限制,肥料利用率低

黑龙江玉米施肥只分基肥和追肥两次施肥,施肥次数少,一次性施用数量多,时间长,肥料淋溶、流失、挥发等损失大。施用固体肥料,受温度和降水限制,肥料溶解利用率低。

2黑龙江玉米生产有利因素

2.1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强

黑龙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垦区大都秸秆还田,用养结合,培肥地力,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好,肥效持久稳定。

2.2地域广阔,人匀占有耕地相对较多

黑龙江省地域广阔,人口相对南方地域相对较少,因此可用耕地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多。尤其垦区种植连片,便于机械化作业管理。但由于连片面积大,也容易造成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大发生。

2.3机械化水平高

尤其垦区,以及当前地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得大马力新型现代农机具加速推广。

2.4技术先进

黑龙江尤其垦区农业推广机构完备,人员力量较为充沛,大田粮食生产农业栽培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黑龙江省玉米栽培技术措施探讨

黑龙江省玉米创高产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做到如何增温、保墒,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土壤养分和化肥的分解和溶解,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变前期氮肥施量过多,解决肥效后移,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改变施肥方法,保证全生育期养分平衡供给。做到各种营养元素合理搭配,用地养地相结合,防病治病与营养健身相结合,提高作物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合理密植,个体植株长势与群体结构相协调,充分发挥群体增产潜力,创造更高产量。

3.1如何克服热量不足问题

精细整地,为种子创造一个温暖舒适、水肥充足的“家”。采用平翻、深松、耙茬等方式整地,打破犁底层,整平耙细,减少土壤冷凉、板结,使土壤达到暄、热的状态,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抗旱抗涝能力,土壤松软、透气性好,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分解,提高肥料利用率。整地质量好胜过多施化肥。在整地方式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当地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选择一种整地方式为主,与其他方式隔年交替进行。(1)山坡地易冲失;沙石地渗漏严重等适宜免耕原垅卡。(2)耙茬深松或浅翻深松广泛适应各种土壤和地区。但深松深度(一般30~35cm)不是越深越好,要根据土壤耕层厚度、土壤质地和类型、保肥保水性能确定深松深度。(3)冷凉地区、低湿冷凉、新开垦、草甸地,土壤粘重、有机质含量高,速效养分低,前茬病虫草害严重,可采用平翻,有利于提高地温,活化土壤,控制病虫草害。翻地深度(一般15~25cm)应视土壤耕层厚度而定。

3.1.1选用早熟品种,不要越区种植

种植早熟品种,可以早成熟,早上市,卖价高,效益好,减少贮藏晾晒的用工和风险。并且早收获可以秋季及早整地,形成良性循环。种植晚熟品种籽粒成熟度不好,色泽、品质差,水分大,卖粮难。籽粒水分大,糖分含量高,易发生穗腐、穗发芽现象,贮藏期间易产生发热、霉变、捂粮、生芽现象。

3.1.2选择优质种子,提高抗逆性

种子要选用芽率高生命力强的优质健康种子,选用防病虫效果好,抗低温粉籽儿能力强的良好的种衣剂,选用具有缓解药害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药剂以及各种营养元素进行种子育肥,选用拱土能力强,幼苗长势健壮,早发性好的品种,出苗后及时深松放寒,提高地温,提早喷施叶面肥,以促进幼苗生长,减少各种灾害影响,培育一个健康无病的玉米植株“婴幼儿”。

3.1.3适时早播(4月20日~5月15日)

玉米早播的好处:(1)早春温度低,有利于土壤保墒,出苗好;(2)低温蹲苗,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吸肥吸水能力,前控后促,促早不促衰;延长生长期,增加生育日数,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积累,提高产量;(3)提早成熟,提高籽粒饱满度,色泽好,水分低。(4)坏处:早霜冻害、低温粉籽、土传病害、僵苗、药害加重。具体播种时间根据当时当地土壤湿度和温度而定。

3.1.4选择适当耕作模式

垅作(大垅、小垅)与平作。垅作主要目的为提高地温、防涝;平作主要目的是保墒抗旱、促进根系生长,抗倒伏。要根据当地主要限制因素,解决主要矛盾进行选择。高寒地区、低洼冷凉地、新开荒地、土壤粘重板结地、春涝年份等适宜垅作。干旱少雨、温度高地区适宜平作。大垅增温、防涝和保墒抗旱功能介于小垅与平作之间。高寒地区采用大垅模式东西垅向时,南北两行苗大小不一致,南侧行明显出苗率高,苗长势旺盛。大垅在高寒地区应用,可在播种时垅体中间用小犁铲浅钩一条小沟,促进苗期地温快速增高,以利种子快速出苗和生长。

3.1.5避免因除草剂药害造成生育期延迟

上茬土壤药剂残留以及当年除草剂使用不当都可以造成玉米药害,增加缓苗过程,使得生育期延迟,影响成熟度和产量。上茬大豆有残留药害地块种植玉米,应选择垅作适当晚播,以提高温度,促进玉米快速出苗生长,加快代谢,缓解药害。

3.2如何提高授粉率,减少空秆问题

玉米产生空秆的原因:(1)养供应不良:肥水差、病害、虫害、干旱、涝灾、密度大、倒伏。(2)授粉不良: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花期不遇;小苗(生育期延迟);干旱;暴雨;花期多雨、阴天无风。

3.2.1努力做到出苗整齐一致,减少三类苗

三类苗产生空秆、小穗的原因包括:(1)营养不足:种子活力不一致、播种深浅不一致、出苗不一致,株距不均匀、施肥不匀、药害、肥害等造成大小苗不一致,大苗欺小苗,小苗根系弱吸收能力差;小苗株高矮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有机养分合成不足;小苗光照弱,生长素分泌量多,努力向上长,造成徒长,杆非常细,孕穗时间短,穗小,或根本无生殖能力,不甩棒;(2)花期不遇:出苗晚生育期拖后,吐丝晚,授不上粉,有棒不结粒或结粒很少。为减少玉米出现大小苗,首先种子要选择精品,选择高芽率生命力强的种子,播前进行挑选、晒种,以利出苗整齐一致;其次整地要精细,无坷垃,施肥均匀一致,播深一致,播后及时镇压,有利出苗一致;再次,密度合理,不要过高,株距均匀,减少大小苗,防止徒长,降低空秆。

3.2.2防倒伏,增加通风透光度,减少空秆

玉米倒伏后易产生枪秆的原因:(1)田间植株底部湿度大、光照少,病害重,如炭疽型茎腐病直接导致空秆。(2)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制造养分少,营养供应不良,造成空秆。(3)倒伏后植株努力向上生长,养分消耗方向主要为茎秆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养分供应不足。为防止倒伏,应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喷施化控剂,降低田间郁密度。玉米喷施化控剂的原则是“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绿不喷黄”。(1)黄金使用时期:玉米展开叶6~8叶(可见叶10~12叶)喷施。每亩用量20~25mL;(2)密高使用时期:在展叶11~13叶(可见叶14~16叶)喷施;每亩使用量200~250mL。

3.2.3做好病虫害防治,减少空秆

系统传导型除草剂药害;生长调节剂、矮化剂过量药害;系统性侵染病害,如丝黑穗、茎腐病等;传播病毒病的虫害,如春蟓等;侵食花粉、花丝的虫害,如双斑萤叶甲等,容易造成分蘖、多穗、香焦穗、瞎穗等现象,要做好防治工作。

3.2.4满足生育后期光照条件,减少空秆

玉米生育前期(营养生长阶段),光照一般可充分满足,水肥条件为主要限制因素;生育后期(生殖生长阶段),光照上升为主要矛盾。如何解决生育后期光照问题,是创造高产的关键所在。为满足后期光照,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大;控制施肥量,改变施肥方法,使肥效后移,避免徒长;可改变种植模式,变等行距为宽窄行。

3.2.5选择适当种植模式

等距(小垅)与(大垅)宽窄行。(1)品种特性。宽窄行种植,更适于密植型品种。主要解决在高密度条件下,玉米生长后期群体通风透光不良的问题,改善群体生长环境,使得群体产量增加。所以德美亚系列密植型品种一般在大垄宽窄行条件下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宽窄行不适于稀植品种,稀植型品种靠充分发挥个体植株生长,提高产量。稀植品种植株个体要求水肥和光照条件都比较高,在宽窄行种植模式下,降低个体植株光合效能,前期宽行利用光能不好,后期窄行利用光能不好。所以稀植品种在大垄双行条件下一般没有增产效果甚至出现负面作用。(2)机械配套。根据自有机械,选择便于作业的模式。宽窄行种植模式要求起垅、中耕、收获等各项作业机械相配套。

3.3如何解决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问题

3.3.1全生育期平衡施肥

玉米生育前期不需要过多的化肥(尤其是氮肥)。基肥用量过多或过早追肥玉米会产生徒长现象,通风透光不良,郁密度大,病害重,秆细,秆脆,抗风、抗倒伏能力弱,玉米长势快,孕穗时间短,空秆率高,有时会出现过早脱肥不利于后期生长。玉米生长后期需要大量氮肥,后期氮肥足,可保证玉米生长发育旺盛,老而不衰。目前大部分玉米品种都是活秆成熟品种,活秆成熟是高产的必要条件,若达不到活秆成熟,一是后期脱肥,二是病害防治不好,而植株过早枯死。为了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可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前期施肥量,减少基肥和种肥用量,尽量使肥效后移,以控制营养生长过旺。增加追肥用量,尽量延后追肥时期,结合最后一遍中耕进行追肥。(2)加大追肥与根系的距离(可垅沟追肥),通过深松、暄土、破板结、深施肥、远距离追肥,促进根系向纵深和水平方向伸展,以促进根系生长,加大根系生长量,提高吸收能力。(3)立体施肥,基肥深施,分层施肥,保证全生育期营养供给。上层8~10cm满足苗期需肥,下层15~20cm满足生育后期需求。(4)基肥或前期追肥采用长效缓释尿素,以延长肥效。(5)黑龙江因前期若施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而后期施肥又很困难,为全生育期平衡供肥,后期应增施叶面肥,或选择大雨来临前人工撒施尿素,或用追肥器人工追施液态肥,以利快速吸收,而又避免贪青晚熟。有灌溉或滴灌条件的地方,后期可随灌水或滴灌追施尿素。后期追肥的最佳时间是玉米刚出穗时,此时追肥宁可肥过盛,不可肥不足。

3.3.2各种营养元素平衡施肥

玉米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有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铜、锌、钼等。玉米全生育期吸收的养分以氮为多,钾次之,磷较少。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3.47kg、磷1.14kg、钾3.02kg,三要素的比例为3∶1∶2.7。玉米要想创造超高产,必须要用养生保健的观念,防病与栽培技术相结合,各种营养元素合理搭配,充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作物自身抗病能力和增产潜力。

3.3.3合理轮作,培肥地力

复种绿草,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化肥容易造成某种元素过多,产生肥害,也容易产生元素间拮抗作用,影响肥效发挥,产生不良效果。土壤长期不施用农家肥,有机质减少会引发一系列土壤问题,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壤严重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低下,营养失衡、中微量元素耗竭、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土传病害加剧等。土壤是植物的“家”,只有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作者:宁毅 安英辉 宋复鑫 单位: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