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论文范例

园艺论文

园艺论文范文1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园艺论文范文2

一、医学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学生层面上讲,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艺术与医学的关系认识不足,一部分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主要偏重于艺术课程的娱乐性。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首先,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公选课备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加上一些美术专业教师对公共选修课地位认识不到位,认为个人价值在公共美术教学中难以实现,因而不愿意上选修课。其他的大中专医学院校均不开设艺术课程,也没有配备艺术教师。这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相比,一些医学院校还有差距。除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外,此外,教师队伍的专业背景不能支持学校艺术类课程体系。公共艺术课程涉及面广泛,而且医学院校艺术类课程还应该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要求教师掌握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但目前医学院校艺术师资综合素质与实际需要还存在较大距离。

3.教学条件不完善

艺术类课程教学没有专门的教室和场馆,限制了艺术类课程教学的生动开展。有些学校艺术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被安排在一般的合堂教室,合堂教室有固定的桌椅,不利于教师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堂活动。配置一般的投影及音响设备,影响影音及图像资料的欣赏效果。教师也没有条件给学生演示各类乐器和各种绘画材料的不同艺术特色,学生更没有条件亲手尝试、亲身体验。此外,技法课教室条件差,教具也不齐备,没有为学生配备画架、画板等必备品,学生上美术技法课必须自己买画架,这给学生选课造成压力。虽然新疆一些医学院校艺术教育资源不足,但是还有一些院校存在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现象。在师资方面,艺术选修课教学由艺术教研室承担,归教务处管理,由于选修课只能安排在周一和周三晚上,所以艺术教研室的教学任务一般是每周最多只能上10节课,相对比较宽松,甚至教师在定档时因教学工作量不足而达不到高档。而校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单位在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和比赛时,常常缺乏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或者需要从外单位聘请。学生艺术社团指导教师也常常是挂个虚名,没有专业教师定期指导。从教学资源上来说,艺术教研室和团委等部门均有部分乐器,但使用时数量和种类都不够丰富,团委和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学生在训练和演出时因没有乐器而四处奔走求助,而艺术教研室的乐器除了上课时被使用,其他时间都闲置。

4.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医学生往往比较注重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人文艺术类课程不够重视,选课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相当一部分学生上选修课只是为了学分,并根据获得学分的难易程度来选课。由于一些高校实行业绩量化制度,选课学生人数可以通过校内相关规定化为课程系数,与课时津贴挂钩,所以部分教师为提高自己的选课率而迎合学生,放宽或降低考试标准,学生听不听课、认不认真学习都可以轻松通过。有些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一些教师为了自身利益,给学生的分数越打越高,学生的期末论文无论水平如何,都可以得到非常理想的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既不能如实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助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造成恶性循环。

二、改革措施

1.加强对艺术课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首先,加强对艺术选修课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增开更多的艺术类课程,使其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较好体现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丰富的课型和合理的学科结构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还没有开设艺术类课程的大中专院校应该尽快开设。其次,加强医学院校特色艺术教育建设。音乐、美术与医学之间具有明显交叉融合的特征,艺术教育要从不同层面促进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重视对医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使其能用形象的方式认识和表现抽象的医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绘画技能训练还可以提高医学生脑、眼、手的协调性,间接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医学教育家李赋京教授在讲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时,能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生动逼真的形态图而使学生为之折服。医生在手术设计、临床示教时如果能用线条表述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必会使人一目了然。其二,重视对医学与艺术交叉课程的开发。如医学美学、医用绘图技法等,让学生感受到医学与艺术融合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医学、艺术交叉领域进行探索,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轻松应对。其三,艺术教育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在艺术教育中注入能激活学生生命热情的内在精神动力,激活潜藏于学生内心的“爱”,使它升华成一种博大宽厚的人文关怀,进而使学生产生对生命最淳朴的关爱。另外,针对学生选课存在的盲目性,学校应加大对公选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并通过完善课程简介,利用网络平台和讲座等进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对所选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有较全面的了解,避免选修课安排与其他课程冲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美术理论课程作为全校性公选课程,学生来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比专业课更难以把握。教师除了要具备精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因此,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严把教师的进入关,根据课程需要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以优厚的政策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美术教师参与公共美术理论教学;积极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及进修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也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3.加强艺术教育设施建设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集中财力建设艺术教学、活动场馆,设置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艺术专用教学场所。这些专用场所应该包括展演厅、艺术陈列室、艺术理论教室、艺术实践教室等,并引入足够丰富的教学用具、教学资料,配备相应水平的多媒体设备,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此感受高雅的艺术气氛,并能接触到各种乐器、各种绘画材料等,获得新奇、生动的艺术体验,缩小学生对于艺术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加强校团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艺术社团等部门、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提高艺术教学场馆及教具的使用率,除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学生社团定期培训、开展各类校园艺术活动都可以使用该场馆和教学设备、用具。如,艺术系、艺术教研室教师除担任艺术类选修课教学外,还应承担学校各类艺术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以及学生社团的艺术指导工作,并从中培养、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才,参加校内外的各类艺术展演。对于艺术教师承担的此类课外工作折合相应的工作量。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各单位艺术活动专业指导人力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艺术教研室教师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4.改革任意选修课考核方式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考核方式:一是强化考核制度建设,解决如何考、考什么、什么时间考、如何使考核真正落到实处等问题;二是加强考核监督。教学管理部门加强监管,适当加大考核难度,对于学生的试卷进行抽查,严把质量关,使考核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又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如果只是个别教师针对个别课程进行改革,实施起来将会非常困难。

作者:刘春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二)

一、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

1、在传承基础上求创新

公共艺术教育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所谓公共艺术教育,旨在通过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文学美、艺术美等手段和形式,引导和帮助受教者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艺术活动。不同时期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其核心教育理念的传承亦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艺术素质教育发展有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保证艺术素质教育的理念精神从一而终,保证艺术素质教育的传承性。创造性是艺术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实行理工科大学艺术素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方式,革新教育内容,鼓励受教育者大胆探索和创新,为充分开发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天赋和潜能创造良好的环境。

2、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艺术素质教育具有统一性,以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作为统一的教育宗旨,把以人为本作为统一的本质特征,将“面向全体大学生,突出主体精神,关注终身发展”作为统一的教育理念等。另外,艺术素质教育又具有灵活性。艺术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教育,必须具备灵活性的特征。构建的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主要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实践精神。这一模式反对标准化但需要一定的标准,反对模式化但需要一定的模式。所以,最恰当的方法就是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理工科高校艺术的创新模式及运行

1、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整合多元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教育“功利化”现象仍然较强,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中,特别是理工科高校,仍未得到较强重视,也未其与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融为一体。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统筹规划、学校领导缺乏重视等。部分高校更是违背普及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教学目标,热衷于拔高学生的技能训练,参加竞赛或比赛,将获取名次和奖励看作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扭曲了艺术教育的初衷。在课程管理方面仍然缺少科学的体系,课程内容方面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一方面,由于目标不明确,不少高校缺乏总体的课程设计,在管理上不是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标准,而是以学校的师资状况与选课人数为转移,因人设课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单一,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并没有认真选取契合普通高校而非艺术院校的综合教材,实用性较差;虽然有的高校教师虽自主开发教材,但也存在内容滞后性、水平不高、缺乏特色等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和管理效果。加强高校艺术素质教育需整合多元教学内容,结合理工科高校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合理设置艺术素质教育课的门类和学分;要结合区域特色和学生实际,开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的课程,使艺术素质教育更加贴近现实,增强艺术素质教育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加强艺术素质教材建设,突出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高校学生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寄托于教师的教导,而一些院校的管理者往往专注于一些硬件指标发展,而对大学的文化使命、大学文化的总体状况和发展态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也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艺术建设措施转化为学生内在素质。同时,由于近年连续扩招,导致目前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为了完成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忽视学生艺术教育的现象也难以避免。在稳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基础上,要提升教师的质量意识,建立一支知识广、业务精、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一方面,要强化教师自身的学习意识和终身教育观念。新知识和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加之大学生生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的改变,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教师对此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弥补以前缺失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哲学、政治学、文学、美学、建筑学、人类学、教育学等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已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高校要创造机会和条件,积极开展影视、书法、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师资训和教育活动。为此,要按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派教师以参观、访学的途径学习同类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教育技巧,或是聘请资深教育工作者进行指导。

3、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艺术教育的沃土,营造积极向上,求真尚美的校园文化,才能创造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通过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引进高雅艺术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双向发展与互促共赢。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是专业艺术教育,而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也需要融人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比如:组建各种艺术代表队,参加校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成果展演,展示学校艺术素质教育水平;坚持开放思想,组织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高校也可以请一些艺术名家或团体来校开展艺术活动,以提高艺术素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构建有效的公共艺术教育平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以满足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要把公共艺术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和构建教育平台紧密结合起来,拓展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渠道。让师生在社会宽广的天地中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汲取源源不断的艺术文化与艺术营养,孕育和创造出更多的蕴含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弘扬时代精神,高奏发展的主旋律,搭建和开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新的发展平台。

作者:王辉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三)

一、跨学科联动,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想象,逐步深入美术课后,《春雨的色彩》的教学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学生纷纷发表对春雨的感受“:春雨是没有颜色的,但是春雨给花和草带来了颜色,让大地更漂亮”“,春雨是最美丽的”“,没有春雨,植物就没办法生长”“,春雨很温柔,轻轻地下在大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二、运用绘画元素,揭示课文艺术内涵

语文与美术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语言文字与绘画是对孪生姐妹。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把绘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感受丰富的形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中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一句,是个比较抽象的句子,教学时先用课件展示冬天下大雪后的场面,再放一些动物在雪地里戏耍的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感受动物脚印在雪地里的画面,从而对课文句子进一步理解。再让孩子辨认各种动物脚印,并用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动物脚印,使他们形象地理解了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画”的道理。

(二)美图欣赏与理解课文的相互依傍

小语教材,是语文教学与绘画相结合的一大杰作,我们要善用插图、巧用插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时,巧用插图、以说促读,很快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情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读书和理解课文当作了自己的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说话教学与想象画互相促进

人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口语训练《找春天》,可以先让学生想想春天来了后,会有哪些景物,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学生除了可画出戏水鸭、刚发芽的柳树、盛开的迎春花等物外,还画出其他能体现初春时节特点的景物。以这种方式训练口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能动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既愉悦了学生性情,又表现了学生的个性,达到了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的目的。

三、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

美术和语文的相互结合,不但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艺术之美。

(一)诗文绘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曾搞过古诗文配画比赛,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古诗的理解,创作出与古诗意匹配的想象画。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大量的美术元素,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编抄报学校曾要求学生按照节日主题办出有新意的手抄报。活动显示,学生们的美术天赋不可小看。手抄报除了有大量的文字设计,内容丰富,还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关键是这些图片都是学生们一笔一笔画出来的,充满童趣,形式活泼。

(三)日记配画为了使为学生们对活动感兴趣,我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在同学的日记本里画上与日记内容相符的插图,这些插图可以自己去画,也可以聘请同学画。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的日记本让你眼花缭乱,那些精美的图片里显示出的不光是日记内容,更是学生们在美术方面的创作能力。

四、音乐激趣,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

在教《二泉映月》一课时,为了渲染气氛,提高大家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这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补充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和阿炳的身世,并让学生读了课文中描写曲子的第五自然段,然后从头放音乐,大部分学生有所感悟,慢慢听了进去。我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回味,把课文描绘的画面与音乐展现的意境有机地结合,理解起来就深刻得多了。随着《二泉映月》的音乐,学生再次感受后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乐曲的段落,不一会儿就背了下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了审美素养。

五、运用情景剧表演,构建具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课文最后有一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树重要还是鸟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我巧妙地安排了一次课文情景剧表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兴趣很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有记录语言的,有指导表演的,准备了有十分钟,被推荐的学生开始上台表演,他们以儿歌加动作表演的形式,活泼生动的表现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边表演边辩论,从而悟出了“树、鸟、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六、引入摄影、录像、书法,给学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洗礼

教学《桂林山水》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课上,有些去过桂林的学生拿来了拍下的照片,有些学生拿来拍下的DV,这些同学像小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桂林的美景,没去过的同学仿佛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课堂增色许多。写字是一个重要环节,美观大方的板书,能使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感受美的教育。教学中要以严谨的态度书写每一个生字,力求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语感,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们喜闻乐见。

作者:魏应斌 单位:德阳市旌阳区东街小学

(四)

一、美术教师教育专业融入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基础美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基础美术教育的对象为青少年,这类人群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渐走向社会,渴望认识社会却又具有盲目性,可塑性极强却又极易受暗示,是媒体文化受众中最活跃、最主动,同时也是亟需引导的一个群体。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新媒体艺术现象时,学校美术教育的对象———青少年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辨其美丑、断其价值,具有一定的对视觉文化的解读能力,从本质上讲新媒体艺术课程的价值正在于此。在我国目前社会美术教育和家庭美术教育极其薄弱的情形下,这些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学校美术教育才能实现。因此世界各国目前已意识到问题的迫切性并将之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1)课程内容

强调艺术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已成为当今的主流观点。历史证明,美术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给学校美术教育带来不容回避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增强美术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在了前面。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纷纷介入新媒体艺术。仅加拿大高中美术课程的七个单元中,就有电影与录像这样一个单元,而且仅这一单元就有50个学时。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分别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之一就是现代媒体艺术,而在9个模块的设置中,进一步把现代媒体艺术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摄影和摄像,一是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这无疑反映了美术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回应世界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艺术潮流,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2)相关研究

自基础美术教育增设新媒体艺术课程以来,与此相关的研究相继出现。其中有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段鹏的毕业论文《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王志强的《以现代媒体艺术提升高中生视觉素养研究》等,有关新媒体(数字美术)在中小学中的教学探讨也相继展开,2012年7月6日,全国中小学数字美术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举行,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美术教研员和美术教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的主题是“数字美术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定位及实施策略”。2011年底,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数字美术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机构。大家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出了对基础教育阶段新媒体艺术教学的关注,而有关美术教师教育中新媒体艺术的探讨还鲜见出现。

二、美术教师教育专业中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缺失与偏离

美术教师教育作为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母机,其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看其能否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就新媒体艺术而言,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虽身处其中,但未必能对新媒体艺术做出价值判断,能创作新媒体艺术者更是寥寥无几。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新媒体艺术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缺失和偏离。人才培养脱离基础教育需求,很难适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可以设想,学生在职前没有新媒体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与学习,今后从事美术教师职业,如何胜任现代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里明确提出“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在高中开设新媒体艺术选修模块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高中美术课只开设美术鉴赏,其他几个模块的开设率非常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资匮乏。由此,课程标准内容设置的选择性78郝亚丽等论美术教师教育中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缺失与偏离就成了一纸空文,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1、课程内容和师资欠缺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全新的学科,它具有多学科性、跨专业性、交叉复合性的特点,这也是传统艺术教育中没有的。笔者对三所美术教师教育院校的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术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过多关注精英艺术,课程设置往往还停留于以写实为主的素描、色彩、国画三大块上。笔者在一次调查中了解到,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知道何为新媒体艺术的不足5%,了解新媒体艺术的仅占1%。就目前一些学院的课程内容来看,显然无法跟上美术学科的发展与变化,美术教育的任务是观察、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是视觉形象,就应该是美术教育关注的。在三所院校中,有两所学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9〕6号,以下简称《纲要》的课程设置),为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开设了有关新媒体艺术的课程,即摄影、二维动态网页制作和动态图像和新媒体艺术鉴赏三门课程,但因种种原因,其教学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近期在扬州举办的美术教师教育美术学专业课程项目改革会议上,专家对美术学专业开设课程的解释是《纲要》中所列课程可依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不做硬性要求,这样很多学校就把师资最为薄弱的新媒体艺术课程删除,导致了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师资方面,目前美术教师教育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多是动画专业,而当前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积累尚不够深厚,学科的发展尚缺体系,学术的梳理尚不够清晰。多数教师对基础美术教育了解甚少,很难把握课程教学的难度和广度,另外不注重教学教法的研究,学生缺少实践表达的机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课时相对较短、设备不足

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密切,其本身的发生发展就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撑。笔者对某师范院校调查发现,摄影表现的课时为18课时,二维动态网页制作和动态图像为36课时、新媒体艺术鉴赏为20课时,可见,这些课程开设的时间之短。在设备上,以摄影教学为例,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摄影设备非常有限,往往是十几个学生合用一部相机,短短的18课时的学习时间,几乎没有几次摄影实践的机会。动态图像的教学在课时短、设备不足等情况制约下,教学效果就更差。例如,一个时长为一分钟的动画,需要大概十五个镜头,一个掌握熟练技术的人也要2-3天才能完成,这其中还不包括分镜头的设计和后期合成,所以让大部分没有任何软件基础的学生仅仅通过三十多个课时的学习,很难完成一分钟的动画创作。这其中还涉及几个软件的交互使用,学校的软件课都是以单独开设的形式出现,所以如何实现课程的统整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教育观摩和实践机会缺少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明确提出教师教育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体验、感受、感知教育,领会、领悟教育的真谛。有学者已经认识到,进入21世纪,我国发达城市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始出现新媒体艺术的教学内容,但却遇到不少阻力,推进速度缓慢。其中,美术教师自身缺乏有关新媒体艺术的知识和技能是这一方面的教学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教育链条中的恶性循环,学生在教育见习中观摩到的教学现场和录像教学,一般都以传统的绘画、设计制作、欣赏类课程为主,观摩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机会少之又少。教育实习中,由于缺少课程学习和见习观摩,导致学生很难胜任高中新媒体艺术中的摄影摄像、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等模块的教学,在入职之后更多的教师选择的是自学。

4、文化与审美内涵的偏离

在新媒体艺术专业教育中许多研究者提出,当今我国新媒体艺术教育过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忽视艺术层面上的艺术创作,学生的创作作品只是一种单纯的工具层面的延伸,艺术观念苍白。而反观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就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技术和艺术全面缺失的尴尬境地。新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其本身的发生发展就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撑。而学生大多缺乏操作平面图像处理软件和立体图像处理软件的技术基础,教师只有在短短的十几个课时的学习时间中,主要培养学生操作各种软件的技术能力。在此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无暇顾及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层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课程往往缺乏后续的延续和拓展学习,学生在结束了一门课程的学习后,往往就不再进行练习和操作,使本来就不精通的软件操作技能很快就遗忘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囿于技术层面的掌握,从某种程度上说,意识形态的培养和提高视觉素养(这种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得、识别,视觉对象的理解、分析、鉴赏,思维的应用,视觉交流、学习以及视觉形象的解析)显得更为重要。在注重技术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也要防止被技术控制,防止被技术牵着走,防止被新媒体艺术光鲜的表象所迷惑,应把技术视为一种创作介质。

三、提升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新媒体艺术教学的途径

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不同于校外自发的艺术创作,也有别于新媒体专业教育,探寻美术教师教育中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之路应在体现专业特色上多下工夫。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1、完善课程结构、加强师资建设

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应顺应时代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实现与中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应在保证教师人数的情况下,积极督促和鼓励教师关注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课程间的融通。将新媒体介质和传统技法教学相结合,例如利用数字合成技术制作创作草稿、进行微格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最大效率地完成新媒体艺术教学。

2、增加课时、补充设备

众所周知,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涉及的课程较多,仅美术技法类课程就包含了素描、水粉、水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民间美术等,几乎涵盖所有画种,另外还有设计类课程、工艺类课程、美术理论课程和教育基础课程,所以新媒体艺术课程想要增加课时似乎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尝试探索实施“小学期制”。在假期设置小学期,集中安排新媒体艺术课程,可以通过技能培训、主题式教学的方式引进校外优秀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增加课时。另外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等活动拓展和延续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新媒体艺术竞赛,例如微电影大赛、摄影比赛、现代媒体艺术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做到“以赛促学、赛学结合”。鉴于新媒体艺术课程必须有设备支持的特殊性,学校要加大对设备投入的资金投入,只有设备到位了,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3、增加教育观摩和实践机会

针对学生缺乏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观摩和实践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美术教育考察课程,带学生走出去,到美术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现场感受和体验中学是如何开展新媒体艺术课程的,了解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的特点,把握课程的广度和难度。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及开展远程网络教学的方式,增加学生观摩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的机会。在教育实习中,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增设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模块,由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基地教师和新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共同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新媒体艺术教学能力。

4、丰富文化与审美内涵

培养学生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学习新媒体艺术,加强其对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价值判断。新媒体艺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媒介材质的创新,它的发生发展是在一个丰富的社会人文背景中进行的,因而对学生的教育也应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追求其文化性和审美性。具体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作品艺术语言及语言内涵之间的关联,领悟作品深层次的美学品质、时代特征及创作理念,挖掘作品内含的意蕴,探寻其文化价值,逐步走出教师教育专业新媒体艺术教育“少技术乏文化”的尴尬境地。

作者:郝亚丽 万竹青单位: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系

(五)

一、活动化拓展

在逐步完善的学校课程建设的推动下,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我们坚持综合与专项相结合,定期与应景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在提高艺术欣赏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

1、艺术节汇演

与东方艺术中心合作,每年举行一次演出,节目由学生自己策划、自己选拔、自己主持。学校给每个演职人员印制一张工作照,邀请所有演职人员的家长观看,并赠送摄录全程演出的一张光盘以示感谢。

2、臻美讲座

这是一个由学生自己管理的讲座,学生自行确定主题,聘请主讲人,以普及为主。如去东方艺术中心看演出前,学生就如何欣赏、应具备怎样的礼仪开展一次讲座。

3、作品展示

结合学校大修,重新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将学生和老师的作品放在专门的橱窗里陈列展示。同时,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摆放两架钢琴,供师生课余弹奏。

4、合作共建

我校和上海文化广场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共建协议,让学生有机会观看世界一流团队的演出,进而提高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至今巳组织了100余名学生观看音乐剧《怪物史瑞克》。平台五:学生才艺秀。每周一个中午,由学生自管会组织,学生自主报名,向全校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自管会认可的节目可以直通艺术节表演。

二、项目化提升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较多的本地生源。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浦东方言和“浦东说书”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浦东说书”成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学生学唱热情高涨,家长积极支持配合,于是,我们因势利导,拨出专门经费打造这一项目,以扩大它的社会影响,提升它的社会知名度。我们一方面改造、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与北蔡文广中心合作编撰《浦东说书》教材,聘请“浦东说书”传人朱国桢、康毅、陈建玮等来校授课,指导排练,使“浦东说书”这个项目的品质不断提升。2013年4月6曰东方艺术中心邀请我校“浦东说书”社团向广大市民展示了一堂集“浦东说书”历史、社团课程、作品表演为一体的精品课。项目的打造,不仅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提升了社会知名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节目排练,表演的实践,我们学生的品质和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学到了做人、为学的道理,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正在逐渐形成。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责任心、进取心、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这也为深化以“树魂立根”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努力与贡献。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同和支持。由于我们适时地把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成就感迁移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显著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学校的办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肯定和支持。

作者:赵之浩 单位:上海市北蔡中学

(六)

一、公共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减压教育

公共艺术课面向高校非艺术类专业的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课程的大众化普及教育的属性,课程开设的宗旨应当是满足他们最基本的艺术素养需求。每一位大学生都曾背负过高考这个沉重的包袱,进入高校后又将面临较为繁重的学业负担和未来就业的压力,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一方面要向他们传授简单的艺术入门知识,另一方面更要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艺术、享受优秀文化,使公共艺术课程成为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重要渠道,这对或多或少经受过高考挫折的高职学生来说意义更大。每个艺术门类有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也有相应的抽象理论,后者显然不在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之内,因此我们要避免专业化、理论化的错位教学,避免将公共艺术教育成为学生新增的学业负担。《方案》将8门艺术限定性课设定为选修,既为学生打开了艺术殿堂的多扇大门,但又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主选择。8门课中除“艺术导论”外其余7门虽按不同艺术门类划分,但均为“鉴赏”性课程,我们应当理解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应当以“赏”为主、以“赏”推“鉴”、以“鉴”助“赏”。“赏”的前提是接受和喜爱,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艺术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多安排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他们去感受、体验艺术作品的优美,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好奇、兴趣和向往。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到“鉴”的层面,让他们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其对形式美的简单体验上升到思维性的欣赏,在艺术的享受中得到精神的放松、情操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

二、公共艺术教育是可拓展的兴趣教育

艺术是丰富多彩、门类众多的大学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公共艺术需求,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宽的选择面去涉猎艺术领域,《方案》在要求各高校创造条件、开齐开足8门限定性选修课之外,还提出可结合各校的学科特色、地域文化、艺术研究等优质资源开设如作品赏析、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类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讲座。从限定性到任意性,课程的开设更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取向。对艺术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理论性较强的艺术史论、艺术批评类课程并非他们中绝大多数的首选,同时,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艺术教学资源也相对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开设艺术实践类任意选修课在高职院校较为合适,其可拓展的空间也比较大。从被动的听、看、赏提升到亲自去唱一唱、画一画、做一做,这完全符合年轻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心理诉求。同时,高职教育强调动手实践,艺术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不仅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为高职学生的参与意识、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知行结合的特殊通道。无论高雅或通俗、经典或现代,艺术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扎根于生活,这为艺术实践类任意选修课的教学带来了丰富而宽阔的拓展空间。因此,艺术实践类任意选修课不必局限于教室教学单一形式,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区公益演出、参观当地特色文化等开展艺术实践。

作为公共艺术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大致划分成三个层次:从基础、参与到个性提高,由内向外逐步拓展。其中的基础层虽然也有参与互动,但主要是安排“鉴赏”类的限定性选修课教学,在保证取得毕业学分的同时让学生打下一定的艺术基础并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有意愿、有方向地进入参与和个性提高的拓展层面,自主选择在学校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的情趣体验得到参与的快乐和艺术的享受,使其文艺素养、人文素质在公共艺术教育平台上得到不断提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在提高,这是知识习得的通用模式。虽然《方案》将艺术实践类列在任意选修课中,但并不意味着限定选修课不可以包含实践环节,即使是“鉴赏”类课程,通过参观、参与等接触式、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当贯穿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始终,而不能人为地规定在哪种课程类型中。与专业课程不同,公共艺术课的实践教学不是某一门课程的单一安排,而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统筹安排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嵌入式活动,是与艺术理论基础的有机融合与补充。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要在《方案》的框架下、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研究学生的艺术基础和兴趣取向,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例如,结合地方艺术资源参观博物馆、非物质遗产,组织高雅文化进校园讲座等,设计多种艺术体验情境,组织和加强艺术社团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激情,使他们在接触、体验、感受和参与艺术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情操陶冶,尤其是要让他们在接受公共艺术教育后养成在困难和挫折中调节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博大的胸怀面向充满挑战而又美好的未来。

三、结束语

李岚清同志说过,“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这就给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公共艺术是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的大众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同时更要避免公共艺术课程技能化倾向。

作者:唐劲松 单位:江苏南通职业大学公共艺术教研室

(七)

一、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天然联系

公共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发展,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体现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层面;反过来公共艺术教育通过校园文化这个媒介,通过系列互动向社会文化进行信息反馈,并传播新兴文化现象.如果不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必然会导致校园文化的缺失和不完整,两者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性使之互为依托和阐释、互为配合与激励,协调促进.

1、育人目标的共同性

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公共艺术课程培养和熏陶大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品格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人是两者的共同育人目标.

2、育人媒介的共同性

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都是以美的对象为媒介.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引领学生欣赏、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达到身心愉悦、健全人格的塑造.校园文化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规章制度、社团活动、校园环境等,是自然和社会的缩影,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就是最普及的美育媒介.

3、育人措施的共同性

公共艺术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展开,以知识的传递来实现教育目标.校园文化是以美好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感情,把艺术知识熏陶、教育思想启迪和审美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让人的精神状态在自由放松状态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育人效果的共同性

拓展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分析大众化高校的结构与层次变化,探索研究具有可行性的应对措施,积极推动大学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发展等培养效果角度来观察,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二、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1、协同育人原则构建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育人原则.协同育人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宗旨,强调以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坚持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高效性,关注个体,尊重个性.公共艺术教育是一项普及的、大众的、平等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别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不是部分艺术特长生的训练基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共享艺术教育成果.

2、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内部制度与外部资源有机联接,创造新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激励机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构成独立学院文化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和谐运作平台的关键部分,深化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效果.

(1)协同创新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管理体制.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正常启动的先决条件就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学院决策层.通过协同育人管理机制,打破了原有的体制分割,以学院主管部门、教学单位、学习主客体的新型组织结构体系.

(2)协同创新公共艺术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运作机制.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是创新运作机制.运作机制创新有赖于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协同育人中心以及学生社团等相关部门的协调.

(3)创新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积极采用新措施、新方案、新手段,完善新的评奖办法,形成规范、科学的奖励条例是激励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的重要举措,对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增加协同育人教育成果有重要作用.

3、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构建

协同育人最终落脚点为人才的培养,任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会落实到课程教学改革,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是协同育人取得成效的重要步骤.通过立足独立学院现有条件,依托现代教育科技,坚持探讨实施开放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开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人格的全面塑造.

(1)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协同育人教学空间

现代教学空间分为显性空间和隐性空间,显性空间主要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室、多功训练能场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多媒体技术等,隐性空间的组成主要有思维、观念、兴趣、情感、意志等.为了保证各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及校园艺术活动充分开展,在学院决策层联合多个主管部门重视显性空间打造.隐性空间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教师、学生可以共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系统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自身规划有选择性地拓展研究方向提供良好的现代化网络环境.

(2)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增加特色课程开设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指导,可以在所在地域开设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独立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加强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整合社会资源,其中包括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等各类社会设施场所,选择与社会团体、公司、政府等单位合作举办晚会、展览等,通过实践活动汲取新的经验养分,检验协同育人教育成果.

(3)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开放互动教学过程

开放、互动是建立在学习者对学习的强烈内在需求基础上的,通过学科交叉、课程综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重新审视实施,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求知欲.树立新的师生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共同参与研究学习、配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相互间属于平等关系.具体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有利于学生还原关联知识、组织散乱知识,使课程的知识本身形成一个开放体系.

(4)优化多元化教育手段,丰富育人形式

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公共艺术教育也应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学院优秀特色社团开展设置公共艺术课程,组织部分优秀相关专业优秀教师,有针对性制订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艺术优势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计划.社团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一方面,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中亮丽风景线;另一方面,树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牌,展示学院特色.我院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与社团联合开设课程、用艺术活动辐射全校学生、普及各类艺术的项目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院艺术团总有团员200多名,其中90%以上学生有参加公共艺术课程学习,通过课程学习与参与艺术团实践活动,积累了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技能,艺术团在2012年夺得舞蹈啦啦队花球规定高校A组冠军和街舞大学四级难度组亚军,并获得参加2012年美国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入场券,独立学院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高水平体育赛事,尚属首次.

(5)创新考核方式,开放评价方式和标准

评价标准与方式对教学起着导向、激励和调控等多种作用.在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探索中,建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多元化,既关注评价结果,更关注评价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积极向上、分工协作等意识形成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开放化包括过程中的能力体现和最终成果的表达,在评价开放化的尝试和探索中,恰当评价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中所产生的变化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技能和影响.如: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全局的把握和细节的控制等能力的恰当评价.多元化评价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试卷答题评分方式,可采用市场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课程作业、承担社会项目等多元评价方式,例如,通过举办教学成果展的形式,小组评价优秀的作品等形式.分数的构成可以包含平时考勤分、学生相互评分、教师评分等,寻求定性和定量的科学组合.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评价人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和校外的设计师,而且要配以公开、规范的评价制度.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协同育人模式越走越宽的必然选择.

(6)做好信息反馈、检验协同育人成效

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探讨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调整、再实践,通过信息反馈检验协同育人成效.在协同育人实施中,及时有效通过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动态变化,但也要注意其中一些问题:一是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途径狭窄,缺乏资源共享;二是合作意识不强,缺乏相互交流,在部分团队项目中分工不明、互相推诿,影响协同育人项目整体进程与水平;三是在开放评价方法上,因个人原因顾虑过多而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和公正.因此,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实际过程要不断通过信息反馈调整.

三、结语

园艺论文范文3

庭院果树园艺设计主要有两种:路旁设计和综合种植。所谓的路边设计就是把果树种植在道路的两边,对于路旁果树品种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是高大或者藤蔓类的果树,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不仅可以乘凉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靠近门窗的地方避免种植这类果树,主要是考虑让充足的光进入室内。所谓的综合种植提倡的是综合利用,对于庭院的设计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不同的种植。由于庭院果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在改善其实用性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大提高庭院土地的利用率。在设计庭院的时候,无论院子是什么样的风格,要想获得全新的户外体验就必须要强化季节性的装扮。对于室内的布置要遵循室外的布置技巧,目前最流行的庭院设计理念就是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2庭院果树园艺栽培技术

2.1种植

种植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对庭院果树进行定植的时候要一次性进行改土操作。坑需要具有较大的宽度和深度,一般意义上长、宽、高的范围分别是:1~1.5米,1~1.5米,0.8~1米。在果树种植之前要进行有机肥的施加,每棵树的施肥量在30~40公斤之间。选择树苗的时候要对它的高度、茎粗、年龄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可以提高果树的成活率,并保证结果的时间。在种植树苗的时候,上枝叶要展开向下,先期填土要求是湿土,然后再继续填埋。要是树苗过大,种植的第一年要绑好支架,防止果树歪斜。

2.2治理

所谓的植后治理,主要就是管理肥料和水分。其一就是基肥的施加,可以提供树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大幅度提高产量。每年的秋天即9~10月份施加有机肥,树龄的大小决定施肥的多少。小树一般施用20~40公斤的肥料,成年树施加80~100公斤的肥料,施肥的时候要挖成条状或者环状的施肥沟。接着就是追肥,不仅可以给树苗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肥料,还可以促进其花芽的分化。对于追肥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量少多施的办法,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施肥,在2~3月进行开花期追肥,5~6月份追加的肥料有多种选择:腐熟有机肥、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施肥过后还要注意浇水。在庭院加水比较方便,但是注意水的碱性不能太高,不宜用肥皂水、洗锅水等。同时还要注意在雨季的时候排水。

2.3修剪

一年四季对于庭院里的果树都需要修剪。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修剪的量以及技巧是不一样的。出于果实产量和果实形状的考虑,对果树进行整形的时候,要让其保持适度的密度,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季进行修整,同时修整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果树的实际情况,如环境、树龄、生长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休整过程中让树木失去的能量力争最小,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损伤。在树枝较大的地方,注意分枝,把粗壮头枝留下,让树冠进一步舒展,这样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树上的细小枝干,要有选择的进行修剪,使其生长减缓,避免和粗枝干叶争夺养分。

2.4管理

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花期要进行人工授粉,使用各种方法保花保果。坐果率较高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疏花疏果,每个花序留1~2个。在疏花期之后的15天便可以进行疏果。要是果实较大的果类,如苹果、梨建议留一个果实,对于小型的果类如樱桃、葡萄进行整串的疏果。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不仅可以防治菌类的侵入,还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主要方式,在果实成熟前20天即可把套袋去除,目的是增加光照、增加果实的成色,在傍晚时分进行喷水操作,可以让果实的光合作用不断提高,让果实的糖分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果实成色的增加。

3结语

园艺论文范文4

在巨大困难挑战面前,全国高职院校坚持把好“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改革为动力、创新图发展”的战略观,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始终采取一方面借鉴普通高校成熟的教学及管理办法,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吸纳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紧紧围绕就业市场开展以提高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力求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在项目任务教学过程中训练,严把技能考核关,着力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十年磨一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2011年底为止,全国已批准建成两个100所部级“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以鲜明的高职特色和产学优势引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朝着更加广阔的未来挺进,职教的明天更辉煌。

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高职院校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切实做到专业开设依据市场需求、教学实践贴近岗位要求,严格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狠抓各教学实践环节,确保广大毕业学生的“知识、文化、技能”充分满足就业岗位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办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出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每次教学改革实践都抓住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实质,顺应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行业、企业肯定,学生、家长满意,社会反映良好,高职教育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兴旺。教学改革助推高职教育向前发展,纵观贵州省的部级“示范校”(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骨干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几所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的高职院校,他们无一不是“教改有方略、办学有特点”。

三、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理解

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悄然兴起,我们认为它必将会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改方向,理由如下。

1.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与以前的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不产生矛盾和冲突,严格意义上来说“职业人”导向教改就是前两轮教改的延续和升华,“职业人”教改更加体现出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育。

2.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更全面、更准确、更符合时代要求,它不仅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强调对学生以后就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及养成教育。

3.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它突出高职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作为职教人责无旁贷。

4.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紧扣时代节律和市场经济要求,能落实高职院校“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能最大程度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能使学生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腾飞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5.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强调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客观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量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具备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四、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2014年6月,我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以“园艺专业基于职业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为项目名称获得院级课题立项。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讨论,最终提炼出园艺技术专业基于“职业人”导向教改的核心要素。

1.有理论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满足应岗需求。

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是专业理论基础够用,技术技能稳定娴熟。本次调研受访行业专家都提出:高职毕业生应适应区域优势和农业发展需要,牢固掌握园艺植物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技能,而专业理论能满足一线工作需求即可。例如麻江精品蓝莓生产管理能力;雷山、丹寨、黎平生态绿茶种植管理能力;凯里、榕江、三穗有机蔬菜培植管理能力;台江外销魔芋深加工能力;从江、锦屏优质椪柑高产栽培能力。

2.有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完成新技术引进。

闽孝镇“鱼粮农业公园”是铜仁江口县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公园”位于著名风景名胜区“梵净山”脚下,是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它以旅游观光为目标实施种养结合立体式农业发展模式。纽泰克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率先落户于其中,是全公园科技含量最高最具亮点的地方。公司建造玻璃温室,引进以色列技术从事高端水果型番茄、小黄瓜、上海青叶菜的水培生产,温室内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控制光、热、水、肥以满足种植蔬菜生长结果需求,按照该公司的话来说这是透明植物生产;又如凯里舟溪镇云谷田园农业示范区引进台湾菌肥生产有机蔬菜、瓜果,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和采摘消费,其经济效益可观。以上两个公司的负责人亲口告诉我们:对学生必须加强知识自我更新的养成教育,方能适应现代高科技农业发展需要,也才能满足咱们企业发展的需求。

3.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当今社会人们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形体穿着无疑不在影响公司的社会形象,凡职工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做事不认真、言行举止不雅者,均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声誉褪色。项目调研发放回收到的176份问卷中,100%都填写“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4.有农业品牌和商品竞争意识———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内炼功夫,增强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高职毕业生在企业既是一线的生产者,又是商品质量得以保证的中坚力量,凡没有做农业大品牌的思想、工作敷衍了事、经营上有以次充好行为的都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品牌意识、商品意识教育是所有企业老总的共同心声。

5.有农村经纪人素质———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毕节威宁位于贵州西部,海拔2000多米,那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可满足冷凉型大白菜、结球甘蓝、白萝卜常年生长需要。威宁是贵州乃至西南片区夏秋季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品可供应全省和远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贵州省农业推广核心专家、农业推广应用研究员、威宁县农业局疏果站站长董恩省同志在座谈中说道:威宁非常适合大白菜、结球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亩产1~1.5万公斤,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优产量高,盛夏季节各种蔬菜供应充足。可是缘于信息不灵、销路不广,威宁蔬菜价格低迷、年年滞销,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建议园艺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经纪人素质,能初次应岗、多岗位迁移,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6.有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

在这年轻的年代,大学毕业生要有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创业精神。一直以来国家在农业上都有许多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毕业生可带领群众创办微型生产、加工或销售企业。黔东南职院2010级园艺技术专业刚毕业不久的李丛波同学去年11月在贵阳金阳新区创办了“醉花轩”鲜花店,花店解决了他本人及另一名青年就业。按照李丛波同学的规划他打算明年接收1~2名师弟师妹到花店工作。

7.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生态条件好,各县市形成了许多园艺作物特色产品,如丹寨澄江西瓜、凯里晚熟水晶葡萄、麻江兔眼蓝莓、从江椪柑、雷山线椒、三穗榕江坝区蔬菜等,在州内外享有盛誉,十分畅销,州委州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民族高职院要立足黔东南农业经济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后备人才,只有在加强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职业素质培养,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五、对“职业人”导向教改的展望

园艺论文范文5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讨论

2.1结果分析

2.1.1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来看,专科教育对于护理科研的内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虽然有开设护理科研课程,但由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量,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会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及实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级医院中尚无硕士学历人员,本次调查中本科、大专学历的护士是在中专起点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学历,没有高考起点的全日制本科生。绝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足

根据荆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10%,其目的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要求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但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数量并没有完成,且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护理人员写作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医院也只是依赖于这小部份人来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并未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

2.1.3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护士疲于应付工作,缺乏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以上7所医院虽然有3所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1∶0.4的床护比,但这3所医院均是为即将迁址到新医院前所做的护士人力资源储备,如搬新院后随着床位的扩张,仍达不到1∶0.4的最低标准配备,且都是刚入职的新护士,不具备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疲于去完成日常工作,无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科研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工作的被动与人员的压力,护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种状况不但挫伤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疲溃感。

2.1.4缺少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院中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很少,此次调查的7所医院均没有达到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要求高级以上人员达5%的最低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医院更低。此次调查中,县级医院正高级护理人员只有1名。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科研原动力较差,普遍存在为了晋升才进行护理科研的现象。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基层医院职称晋升由于受指标限制非常难,这样导致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没有希望,也就丧失了科研与撰写论文的动力。同时,由于护理岗位管理、层级管理还未真正实施,不论学历和技术高低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较高学历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没有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带动护理队伍的科研。

2.2对策

2.2.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护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只有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配备、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实施目标管理,将护理论文撰写数量与质量作为院科两级考核指标之一,对中级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时,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在评先表优、外出进修学习时给予政策倾斜,笔者所在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通过该方式,使护理论文及科研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显示,护理教育能增加护士的科研知识,提高护士评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医院要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对护理科研写作方面知识的内容。同时,将科研骨干送出去学习与深造,回归后成立院内科研小组,由其负责组织有科研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护士,请相关专家讲授科研知识,定期召开学术小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开展从易到难、从小选题到大选题的护理科研,以点带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2.2.3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各级医院要认真落实

园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政工师;自身修养;重要性;培养;措施

医院政工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医院政工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1]。在当前新形势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不同思想观念,增加了医院政工师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所以医院政工师必须注重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从政治、创新、道德、能力多个方面使自身有更高的修养水平,这样才能切实做好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医院思想政治水平[2]。医院在针对政工师队伍的建立以及完善中,除了要注重培养政工师的工作技能水平,还应该加强对政工师自身修养的培养与提升,使政工师在业务水平上以及思想高度上都能够得到提升,确保新形势下的医院政工师能够满足新的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要求。

1医院政工师新形势下自身修养提升的重要性

1.1是满足时代的需要

在当前的形式下,医院政工师在自身修养提升中必须强调时代性以及创新性,我国党中央召开的多次会议都提及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快速发展的推进方法,并根据当前社会实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统筹推进医疗保障等[3]。这些被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要求医院的政工师在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积极配合我国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政策以及方针,要求医院政工师成为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者。并且,因为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逐渐发展与进步,对医院政工师也有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包括要求医院政工师必须确保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规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完全理解与掌握,要求医院政工师在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与改革趋势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在日常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技巧,通过工作技巧的逐渐提升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

1.2是满足业务的需要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医院政工师自我修养水平的高低。医院在运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医院政工师要想使医院有更长远的持续性发展,除了要保证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学习掌握更多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工作协调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必须培养自身的开拓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4]。所以,医院政工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水平,能够使医院各项业务需求得以满足,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1.3是满足自我的需要

医院政工师注重自我修养的提升实际上也是在不断满足自我需要,医院政工师具有相对特殊的工作性质,除了是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的引导者,还是医院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甚至需要承担医生或者护士的工作[5]。所以为了满足工作需求,医院政工师也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医院政工师必须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修养,提升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才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德带人,做到以才服人、以才带人。总的来说,医院政工师注重提升自身修养不仅是满足自我需要,而且也是加快提升医院全部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方法。

2医院政工师新形势下自身修养的培养措施

2.1注重提升文化水平

因为时代的不断变化,医院政工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都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医院政工师必须保证能够与时俱进,除了要保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有完全的把握,还必须对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信息等技术有熟悉的把握。医院政工师要学会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现代化科技知识,通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保证医院政工师都能够成为一专多能、一主多辅的全方位人才[6]。

2.2始终保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在重心上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管理中心从以往的“物”转变到了“人”,医院政工师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会遇到各种人员,不同脾气、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受教育水平。这要求医院政工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综合考虑不同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及水平、心理特征,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完成任务为标准,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坚决拥护医院职工正当权益方面[7]。在日常相处中,医院政工师必须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尊重,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帮助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医院政工师更能够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也能够调节医院的工作气氛,使医务人员能够更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2.3注重政治修养的不断提升

医院政工师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政治修养,才能够将工作积极性完全彻底地调动起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政治修养能够直接体现出医院政工师政治思想成熟程度,能够显现出他们的政治素养、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医院政工师必须自觉树立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及政治立场,始终保证遵守政治纪律,提升自己的政治觉察力,保证自己在遇到大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8]。保证对我国制订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充分理解与熟悉,始终保证以党及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工作上做到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2.4注重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医院政工师在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保证不局限于以往的工作模式,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理念、思想,适应新形势,注重自我业务水平的逐渐提升。首先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够将医院全部医务人员在工作上的积极性完全地调动起来,保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其次应该提升自我文字处理能力及表达水平,这样可以使政工师直接通过文理通畅、语言生动的文章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使医务人员能够更直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内容。同时应该注重培养高水平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医院政工师可以开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时发表的言论有理有据,可以向医务人员更明确、精准地表达自己内心观点。最后是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洞察力,这样医院政工师可以从职工意见中把握住医务人员的具体态度,并且在出现工作上的冲突时,政工师也能够更有效地解除冲突。

2.5注重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社会经济有了明显进步,如果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在金钱的诱惑下可能容易出现非法行为,这样不但会影响医院的形象,还会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医院政工师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引导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杜绝医院中出现非法行为。为了确保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医院政工师必须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在工作中保证秉公处理、宽以待人,严格对照工作标准定期完成自我评价,保证每项工作的开展都真正符合工作要求。医院政工师自身要做好榜样,做好其他医务人员的引导工作,始终牢记岗位职责,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道路。

2.6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推动时展的重要方法,当前是信息社会,所以医院政工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勇于创新,开拓思路,最大程度结合生活与工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符合当前新形势发展的具体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说服力。

3结语

医院政工师自我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健康性及长远性,医院政工师必须切实理解新形势下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意义,主动在工作中培养、提升政治修养、创新修养、道德修养、能力修养,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理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楼近阳.医院思想工作中政工师的作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207.

[2]张维夏,易钰娟.新时期政工师要怀实心干实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9):174-175.

[3]钱晓周.医院政工师在沟通与协调方面的作用浅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22-23.

[4]李敏.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政工师的自身修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4):63-64.

[5]杨思源.企业政工师如何提升自身修养与工作艺术[J].环球市场,2016(18):110.

[6]黄俊.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J].祖国,2017(18):110.

[7]周新.浅析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师的工作能力与自身修养[J].科技经济导刊,2016(6):208-209.

园艺论文范文7

1.1使命和愿景

(1)使命:

建立一支能够弥补专业之间界限的研究团队,并创新医疗技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培训转化实践和先进技术。

(2)愿景:

通过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实践来简化新发现进入临床的过程,以改善全球健康状况。

(3)价值观:

正直,仁慈,责任,尊重,卓越和执行明确的目标。

(4)战略重点:

转化研究和教育基础设施;注重多学科领先技术平台;通过科研合作网招聘精英和专业员工队伍;创建一种支持全球协作和转化新发现的文化和网络;以调动社区为使命,通过研究来改变医疗保健。

1.2研究空间和设施

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占地面积40877m2,大楼共12层,150个实验台;医院内部有额外9290m2的研究空间。其中转化研究大楼拥有能够容纳90名主要研究员的开放实验室,拥有增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设施,还拥有两个符合GMP认证的实验室,以制备临床级放射性药物、生物制剂和小分子研究的开展;拥有先进的手术模拟训练设施。该研究所拥有用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所需的最先进影像设备。主要包括:拥有最先进的商用级SPECT,大口径MRI和PET;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体内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场发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1台能建立放射性同位素的回旋加速器;在cGMP的放射化学实验室中有9个热室(铅盒化学实验室),用于生产放射性药物。研究所能提供20项核心尖端试验技术和数据分析平台,包括分子诊断学、蛋白质组学、流式细胞术、病理、生物医学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支持、芯片和血清/组织标本库。

1.3研究资金和项目

2013年,研究所有1450万美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资金和3700万美元校外资助资金,总年度研发投入达到1.2亿美元。2013年底,研究所拥有840个临床研究项目,形成了10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及表观遗传学、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科学、移植免疫学、基因组医学、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积累,在癌症研究上形成了领先优势,成立了3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多学科中心:创新癌症研究中心、德州纳米医学癌症中心和癌症发展系统化模拟中心;并形成了3个跨学科优势研究领域,包括纳米医学、系统医学与生物工程、转化影像。

1.4合作机构与人员

目前,研究所拥有270个成员和1400个具备资格的研究人员。美国国内合作伙伴主要有威尔康乃尔医学院、休斯顿大学等;国际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在内的多个国家有合作。

1.5培训与教育

研究所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与创新,使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和转化。目前拥有手术训练和虚拟医院设施、15个程序技能站、心胸手术室、3个研究手术室、无生命的技能实验室、视频编辑套件。负责监督500多名学员研究,具体项目包括:学术课程、本科生暑期学生计划、研究生2年培训实习、医疗研究项目、博士后培训计划、临床科学家与研究系列讲座、实习项目等。学员来自于美国全国各地合作大学以及国际合作伙伴。

1.6管理与运营

研究所实行董事会管理下的独立运营模式,执行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事务,下设交流与对外关系办公室、辐射安全办公室、科研经费结算管理办公室、治理与学部事务办公室、资助和合同管理办公室、中心实验室运营管理办公室、休斯敦卫理公会学院、研究受试者保护办公室、科研技术管理办公室、技术转让办公室、科研权益冲突管理办公室。研究所重点管理领域包括:

(1)成员及资格认证管理。

包括科研资格认证、研究所成员管理、成员入职培训等。

(2)资助和合同管理。

包括科研经费审核。

(3)技术转让。

支持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确定哪些专利、发明和其他知识产权可转化成商业产品和服务技术。

(4)科研权益冲突政策。

确保科研设计、实施、报告和公布的研究不会因实际或可能发生的冲突而失之偏颇。

(5)卫理在线研究技术倡议。

允许以电子方式提交的所有行政审查和批准、IRB、IACUC、赠款和跟踪、合同意见书等。

(6)研究受试者保护。

负责监督涉及使用人类受试者、动物或限制材料研究的审批程序。有关使用人类受试者、动物或研究生物制剂,经过机构审查委员会、机构动物伦理委员会、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审核。

(7)技术攻关。

支持其研究人员自动执行管理流程,包括管理应用程序开发和实验室技术运作。

2对我国医院建立临床医学研究所的启示

2.1建立临床医学研究所是提升临床科研水平和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

(1)重视转化医学是建立临床医学研究所的根本。

转化医学是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间严重失衡的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其意义及价值已引起欧美国家高度重视,美国已在近40所大学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将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研究为重点,促进了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创新。对我国医学研究机构而言,从传统的基础研究向重视转化医学研究转型,或是建立以转化医学为重点的临床医学研究所意义重大。

(2)注重成果推广和培训是临床医学研究所的价值体现。

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有较为完整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丰富,培训设施先进,拥有手术训练和虚拟医院设施、15个程序技能站、心胸手术室、3个研究手术室、无生命的技能实验室。这一战略发展理念更加体现了临床科研为临床服务的思想,这些硬软件设施保证了临床科研成果更加迅捷地向临床应用转化,直接产生生产力,为提高社会健康水平服务。

2.2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研究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学科交叉融合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有意混合传统部门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和背景的科学家团队进行合作和创新研究,以解决人类多个关键领域的疾病。学科交叉融合和整合创新也是当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全基因检测技术等,与各传统医学学科融合,将面临共同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不同学科整合在一起,协同研究和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也是我国医院在设立临床医学研究所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也使得在大型综合医院设立综合性临床医学研究所变得意义重大。

(2)引进先进设备和建立综合技术

平台有利于提高研究所运营效率和发挥资源优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一流的技术平台是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取得的卓越科研成就的重大保障。如该研究所拥有国家最先进的影像设备、符合GMP认证的实验室设施、最先进的模拟手术设备等,都是国内研究机构在建设思路上不具备的。共有的设备和技术平台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对于高端、高成本的设备,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价值,这也是设立综合性医学研究所的意义所在。

2.3紧跟国际医学发展前沿和结合

各医院学科优势是临床医学研究所战略定位的关键

(1)临床医疗优势和研究所的品牌优势相辅相成。

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启示是从PI管理模式到形成研究所的品牌优势。该研究所面向全院乃至全国开发实验室平台,建立840个研究项目组和10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研究所的优势和品牌,逐步形成了系统医学、分子影像和生物工程、纳米医学3个领先研究领域,其研究和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医院在设立研究机构时,应充分借鉴这一管理理念和思路,开放实验室平台,实行灵活PI管理模式,结合医院当前各学科临床医疗优势,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所的领先研究领域和品牌。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医学研究所水平的必经之路。

园艺论文范文8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2)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愿望和职业信心带来的影响;(3)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4)医务人员是否因医患关系紧张而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5)对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6)用焦虑评分(SAS)对医务人员焦虑状况进行量化分析。

2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北京某三甲中医院的临床医务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获取调查样本,无特定医护人员比例。抽取来自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妇科、儿科、骨科、针灸科、放射科、多功能科等临床一线科室的医务人员,具体的研究对象覆盖高、中、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年龄跨度从18岁至59岁各个年龄段。具体资料:正式发放问卷536份,有效回收522份,回收率97.4%,参与调查的男性医务人员124人,女性398人;医生196人,护士326人;工龄3年以下职工190人,3~10年157人,11~20年101人,20~30年58人,30年以上16人。

3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百分率分析及χ2检验。总影响率=(非常严重影响+有很大影响+有一些影响)/该组总人数。

4调查结果

4.1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

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影响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有一些影响”,或是“有很大影响”,甚至是“非常严重”,总影响率医生达82.1%,护士达8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医务人员中,21~30年工龄组总影响率达87.3%,高于3个低工龄组,呈工龄越长压力越大的趋势。

4.2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工作愿望和职业信心带来的影响

因医患矛盾而影响职业信心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32.48%的医生和29.21%的护士表示“非常严重”;表示“有很大影响但能在帮助下坚持”的医生和护士分别占22.84%和29.84%,两项相加均超过50%;但医生与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医务人员中,11~20年组表示“非常严重”的比例(占44.1%);各工龄组医务人员表示“没有影响”的比例均极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没有工龄区别。

4.3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家庭生活带来的影响

因为医患关系紧张而影响家庭生活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有一些影响”,或“有很大影响”,甚至是“非常严重”,总影响率医生达77.05%,护士达7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医务人员中,认为“有很大影响”和“非常严重”的两项总和中,21-30年组占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工龄组影响大于低工龄组。

4.4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务人员消极工作态度的影响

对医务人员是否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工作态度消极的调查表明,医生和护士都有超过40%的人表示“有时有”消极态度,而“经常有”消极态度的医生占25.64%,护士占13.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医务人员中,11~20年组表示“经常有”消极态度的比例为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工龄>30年组外,工龄越大,影响越大。

4.5医患关系紧张对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焦虑情绪的影响

对医务人员焦虑情绪的调查表明,认为“极为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医生达21.64%,护士达27.45%,表示“没有”焦虑情绪的医生与护士只占3.09%和5.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医务人员中,认为焦虑症状“极为严重”或“非常严重”的以11~20工龄组的比例最高,两项之和达35.8%,4~10年组与3年以下组的两项之和也都超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6医务人员焦虑评分(SAS)情况

对医务人员焦虑评分(SAS)的调查表明,有轻度焦虑(50~59分)的医生与护士分别占21.05%和24.75%;有中度焦虑(60~69分)的医生与护士分别占2.92%和6.27%;有重度度焦虑(70~79分)的医生与护士分别占1.17%和2.64%;3项总和医生占25.41%,护士占33.6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医务人员中,11~20年组轻、中度焦虑的比例最高,达37.8%;4~10年组重度度焦虑的比例最高(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平素工作强度大、难度大、风险大,一线工作人员经常要参加倒班加班,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不但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应对患者和社会媒体的多方质疑,另外职称晋升和岗位竞争也经常困扰着医务人员,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医务人员倍感压力。当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就会逐步出现烦躁、失眠,紧张,经常不自主地发脾气等焦虑症状,严重的还会发展到情绪低落、抑郁悲观、不想做事、思维迟缓等抑郁症表现。韩立丽等对山东省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36.3%的被试者处于抑郁状态中,22.5%的被试者处于中度或重度抑郁状态。贺锋对深圳市医务人员抑郁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25.7%的医务人员患抑郁症,其中1.8%为重度抑郁,随着每周加班时间延长,上晚班频率的增加,患抑郁症的概率也随之升高。杨敏丽等对昆明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进行调查表明,医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依次表现为躯体化、恐惧、敌对、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阳性检出率医生为57.12%,护士为54.4%,医疗技术人员为42.4%;而35~45岁阶段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比其它年龄组差。封秀花等的研究表明,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10~20年工龄段护士的心理问题要普遍高于其它工龄段。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