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管理范例

医用耗材管理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1

伴随着医院医用耗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品种的不断增多,医用耗材在医院成本管理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通过加强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审计监督,加强对耗材采购全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审查,有助于规范医用耗材管理,有效防范医院财务风险,进而促进医院廉政建设,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

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内容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的内部审计除了对采购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之外,必须审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耗材采购的相关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如采购流程、验收制度等等,明确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审批手续,做到采购和付款过程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采购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采购预算的审批与执行、请购与审批等。

(二)采购全过程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的内部审计不同于常规财务审计模式,在耗材采购之前就应介入审查,审计的重点应从科室申请、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到验收入库及付款整个采购全过程中的行为是否规范进行。

1.采购前的审计。

在医院具有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医用耗材在采购前都应由需求科室填写耗材采购申请表,并逐级经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批后,最终提交至医院设立的专门统一负责采购的部门进行采购。审计人员则应重点对是否按要求办理请购手续、采购申请是否按医院规定经权限人审批、是否超出部门预算等进行审计。

2.采购招标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招议标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提请使用部门、审计、监察、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招议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参与人员应对每个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整个过程应有完整、清晰的书面记录,中标结果需全部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内部审计应重点对采购部门是否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招议标、相关部门是否都参与、投标公司提供的资质文件是否符合要求、最终价格是否不超过政府采购中标价等进行审计。

3.合同签订审计。

根据中标结果,采购部门负责签订合同(协议)。在合同审计中,首先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齐全、内容完整,切实可行并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有无损害医院利益的条款;其次是合同签约方以及耗材名称、规格、价格等是否与中标结果一致,注册名、规格是否与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致;此外对方提供的资质是否齐全,如:医疗器械注册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许可证、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等,若签约公司是商,还需提供上级、厂家对签约方的授权书及上述证照,并通过对资质的审查确认合同主体经营资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对经营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审查。耗材采购可以分为临时采购和长期采购。临时采购特别是一些时间紧迫的,应重点审查采购申请的规范性以及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对于长期采购,经上述步骤签订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采购部门每周根据临床、仓库库存需求填制申购表,经相应权限人审批后,进行批量常规采购。在这后续采购中审计的重点还应包括审查采购部门采购业务环节记录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4.验收入库审计。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验收方式,由专门的验收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人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验收入库审计的重点是审查产品的入库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内容与实物、发票、合同是否一致,验收程序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办理退货,验收后是否及时准确入库等。

5.付款审计。

财务部门需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该环节审计的重点是审查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有效,发票上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与入库单、合同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进行付款等。

三、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议

医用耗材采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涉及的范围广、品种类别多,且由于目前内审人员大都为财务专业,缺乏对医用耗材相关知识的掌握,这也就对医院及内审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一)医院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建良好的审计环境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采购活动会计系统控制;加强耗材采购供应管理,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采购业务的可追溯性。

(二)内部审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某一家公司供应的所有耗材,或是选取某月采购的所有耗材,亦或是对某类耗材比如高值耗材的专项审计等方式来进行审计,加强对耗材采购的全方位审计监督,维护医院经济秩序。

(三)内审人员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自身缺乏的医疗知识等都需不断加强学习并掌握,并主动在实践中增加业务能力,从而促使医院内审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四、结束语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2

医用耗材安全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对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方式进行探讨,以求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严格审核资质,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品质佳的产品,从而有效规避、控制其中的风险,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

医用耗材;安全;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院升级为三级乙等医院,医院的诊疗技术快速发展,开展的新项目逐渐增加,需要的医用耗材种类和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原有的采购部门采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医用发展的需要,遵循合理分工、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分离和责任到人等原则来管理医用耗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1]。

1以制度规范医疗耗材准入

鉴于医用耗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新增耗材需由多部门协同审核、领导审批、论证讨论后方可入院。在尊重临床意见的同时,需要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查,具体措施如下:(1)在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时,相关临床科室需要根据临床业务填写《新增耗材审批表》,包括使用理由、使用范围、名称、规格、收费价格、品牌、厂家、医保代码等基本信息。(2)各职能科室根据各自分工进行审核,如设备科审核供应商资质,财务科审核物价,医保办审核医保信息,医务科审核是否准予项目开展。对于未能通过审核的产品,不予准入,职能科室需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并说明原因。(3)在基本信息全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再由院部领导对新增耗材进行审批。(4)通知供应商进行询价并邀请相关科室和耗材询价组进行讨论,经过集中询价讨论后确定是否准予入院和采购价。如护理科室使用的敷料就由护理部参与集中讨论,了解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同类比价,避免各科室“各自为政”,不同科室使用不同品牌。如果经过询价仍不能达到预期价格,再对此类产品进行公开招标。此举可有效防止因个别腐败问题而导致的耗材成本增高,从而堵住廉洁漏洞,规范新增耗材准入程序。

2植入物追溯系统保证医疗耗材的质量安全

我院2009年引入上海红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编写的医疗器械实时监管医院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数据通过红会平台供货给医院,由医院审核后下载,术后手术室工作人员扫描条形码生成产品信息并打印植入物登记表。登记表详细列明了使用部门、患者姓名、手术时间、主刀医师、产品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等,设备科每月定期上传手术数据至红会官方平台。通过植入物实时监管系统,上可追溯到生产厂家,下可追溯到患者个体,避免不合格和不合法耗材的使用,保障医院和患者的根本利益[2]。植入物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保存在病史中,另一份随发票和申请单一起保存,既可以确保植入物可追溯性,又便于与供应商之间的账目核对,做到账账相符。

3医用耗材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医疗耗材不良事件时,应及时上报设备科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设备科立即通知其他该产品相关科室停止使用,供应商及厂家到现场调查问题,经调查确认发生不良事件,报告医务科和分管院长。

4加强医用耗材使用培训

完整的医用耗材安全管理涉及生产企业、供应商、医院采购人员、库房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调查发现不少医用耗材不良事件均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尤其是在运用新技术材料时,所有新增耗材使用前要对临床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待其掌握操作和注意事项后,予以考核,考核合格后,再运用于临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患者造成伤害事件,减少医患纠纷。

5医用耗材供应使用评价制度

每年定期对医用产品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产品质量、诚信等级、响应时间、是否定期回访等。综合评价为差或连续2年为中的约谈供应商,可替代的产品用其他同类品牌代替。如发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伪造资质证明文件的情况,应直接将其加入医疗器械黑名单,并立刻终止合作关系。

6小结

医用耗材的安全管理是医院、临床、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带来严重伤害,对医院带来不良影响。把好新增耗材的关,定期对医用耗材进行评价,植入物全程追溯,可确保医疗耗材安全、有效地使用,为临床科室解决后顾之忧。

作者:蔡芸芸 单位: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设备科

[参考文献]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3

〔关键词〕医用耗材;采购风险管理;医院管理

当前,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用耗材临床适用带来了广阔空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相继颁布、实施,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1]。然而,国内医用耗材的采购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行业管理方面,国内医用耗材的分类目录、编码仍未统一,医院间的采购风险管理“各自为政”,信息数据无法统计比对;在采购实务方面,医院耗材采购对专家专业性要求高,评审标准不统一,评价依据不充分;在面对设备与配套耗材需同时采购等情况时,难以区分报价主体,成本核算困难。我院自2018年1月独设立采购部,针对院内医用耗材采购建立了对应风险防控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本研究对医用耗材采购风险管理进行论述。

1医院采购供应链的设置

我院为原国家卫生部署医院,于2018年开设新院区,在双院区并轨运行下,医用耗材采购量大大提升。作为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首批国家三甲专科医院,我院医用耗材采购的风险管理模式对省内、外同类医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院医用耗材采购供应链的变革经历了3个阶段:2018年前,医用耗材采购由医学设备科内设采购组负责,未实现管采分离;2018年至今,设立采购部,独立行使采购职能,实现医用耗材管采分离;2019年搭建医院运营管理系统,逐步推进采购管理流程信息化。在管采分离模式下,我院构建了以管理部门前期调研结果为依据,明确耗材功能需求和潜在供应商,由采购部组织评标选定准入耗材、签署合同,最后由管理部门执行合同的医用耗材供应链条。该链条使采购与管理职权分离,采购职能进一步得到集中,风险管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管采部门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从机制上减少了耗材采购的权力运行风险。

2医院耗材采购的风险防控

2.1制度风险防控

由于国内医用耗材长期缺少指导性管理文件,各医院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只能参照国家现有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等实施行文,因此制度建设缺乏权威支撑,内容存在隐患;同时,部分医院在耗材采购制度内容上只做了原则性界定,操作层面细化、量化不足,难以有效指导实际工作,导致制度建设流于形式。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我院将采购实务与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党政廉洁要求进行衔接,以业务指导和风险防范为立足点,制定了医院医疗物资与服务采购制度,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及方法见表1;同时,根据自身耗材供应链条,明确了评审专家与潜在供应商管理体系与方法,进一步完善了耗材风险管理权限和权责设置。在制度执行方面,医院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将采购流程、中标结果及时公开,确保公众对制度落实情况的充分知情权;积极发挥医院相关科室监督作用,审计、财务、工会、纪委等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把制度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部门、个人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外,我院结合医用耗材采购实务中的非常见性风险,对耗材合同签署、续购续签等事项做进一步完善与补充,建立制度动态管理机制。

2.2资质评估与充分竞争的风险防控

在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中,资质证件的审核及有效期管理的工作量大、责任重、变化快,给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2]。我院医用耗材资质审核由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完成,资质有效期由负责耗材验收入库的管理部门负责。部分医院医用耗材在首次购入时各项证件齐全,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证件已过了有效期,使医院处于被动。由此可见,对医用耗材的资质证件进行动态管理非常重要[3]。在医用耗材资质评估实务中,我院管理部门在前期调研阶段对项目拟投标供应商进行资质预审,进一步明确技术参数和临床需求,并在验收入库后通过系统平台对医用耗材资质有效期保持实时监控,设置预警时间、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采购部于报名阶段从资质管理细节入手,通过核查资质分类要求、资质效期、产品适用范围等对报名供应商进行复审,实施评标前审核“双保险”。技术参数是我院对医用耗材品质的直观要求,也是对医用耗材评价的重要参照指标。耗材品质要求和项目有效竞争度呈库兹涅茨曲线分布(图1)。医用耗材招标参数设置水平过低,医院难以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筛选,存在恶意低价、低水平产品中标风险,进而导致供应商违约和产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用耗材招标参数设置水平过高,则易出现歧视排他性条款,导致充分竞争失败,存在成本与廉政风险。因此,在参数设置方面,我院采用通用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原则,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充分保障耗材采购的市场竞争。通过研究临床需求和耗材性能,对前期调研的各竞争产品响应情况进行比对,明确需求与要求之间的逻辑关系,设立符合临床需求(质量)和成本控制(有效竞争)两方面要求的技术参数,并积极推进参数量化。

2.3评标方法的风险防控

在具体可采用的评标方法方面,《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29条规定: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4]。综合国内医用耗材评标方法主要有综合评估法、最低投标价法。根据《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35条规定,综合评估法以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为目标选取中标供应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引入权值概念,协同发挥评标专家和量化指标作用,评标科学性高,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别医用耗材的招标工作,是目前国内医院在医用耗材采购中使用最多的评标方法。该方法的缺点在于评分要素和权值比重难以合理界定、专家权力大可能导致“人情标”。最低投标价法以满足招标文件实质要求为前提,选取经评审最低投标价者为中标供应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评标过程简明高效,且能够节约医院资金,大幅减少投标人串标、专家徇私舞弊风险。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容易引发医用耗材供应商之间恶意低价竞争,医用耗材功能与品质难以得到充分考量,不利于满足医院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在“低价为王”这一准绳下,供应商为了中标,往往倾向于提供低价医用耗材,优质耗材引进困难,进而出现格雷欣效应,同时,低价格下的低质量也容易损害医院与患者的利益。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无特别技术性能或功能要求的招标项目。我院在耗材采购评标中采用综合评估方法。为规避专家徇私舞弊风险,医院根据耗材种类和使用特点分别建立了医用耗材评标专家库,于招标前1d在库中随机抽取专家,评标前供应商信息对专家保密。在评分体系构建方面,结合耗材采购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评分体系,评价总分由技术参数分值与价格分值两部分组成,通过科学设置评分标准明确各部分评分细则,降低医用耗材评审风险。从长期运营角度出发,医用耗材投入成本远高于设备,在价格评分标准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针对单一种类医用耗材采购,技术参数评分由功能响应、临床效果和供应商服务能力等指标按权重产生,价格评分参考最低投标价法原则,选取经评审最低投标价为基准价,其他报价对比最低有效报价按比例得分。针对需要同时采购医疗设备及其配套医用耗材情况,医院根据耗材年使用金额与设备年折旧金额比值,赋予不同权重。针对非单一规格耗材,我院引入评标价格分层计算方法。

3管理成效

3.1风险管理对耗材采购效率的影响

我院通过构建医用耗材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范了耗材采购流程,业务操作上实现标准化作业。通过对比2018、2019年医用耗材采购平均用时与项目完成数量发现,我院医用耗材采购效率有较大提升。在实施管采分离前,我院医用耗材采购平均用时较长,为16.5个工作日,该年度完成耗材采购67项。2018年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相关业务规范措施开始实施,采购效率提升初步取得成果,该年项目平均用时缩短为8.4个工作日,完成数量上升为134项。2019年,相关业务规范措施和操作流程进一步完善,采购平均用时缩短为4.6个工作日,项目完成数量上升为241项。

3.2风险管理对耗材使用科室满意度的影响

我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采购相关部门与使用科室的沟通效果,降低了信息传递误差,节约了沟通成本。在耗材筛选方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大大提高了准入耗材品质。在使用新评价体系后,科室对耗材品质满意度由2017年的72.9%上升为2019年的98.8%。自2018年开始,我院采购相关部门结合过往经验,改良调研与沟通方式,注重对沟通结果的量化,耗材使用科室对沟通效果满意度从2017年的65.1%上升为2019年的96.2%。

3.3风险管理对项目审计意见的影响

我院耗材采购合同签订前,由医院审计部门对项目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审核查验,针对存在问题应给出采购项目审计意见书。因此,项目审计意见发生率可以反映我院耗材采购风险管理效果。通过对比发现,该管理体系推行后,审计意见发生率呈现递减趋势。4小结相比医疗设备与服务,医用耗材采购具有特殊性:一是作为消耗品采购周期长,需要持续性购买;二是使用难以量化,只能手术后统计[5];三是技术性强,对评价者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四是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形式与功能多样,难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医用耗材采购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科学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在供应商投标资质合格的前提下保障充分竞争,最终通过高效合规的采购流程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合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准入耗材品质,保障患者利益,促进医院良性发展。2019年6月18日,国家卫健委了《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医用耗材多年以来缺乏规范和指导意见的尴尬局面被打破。2019年9月19日,我院制定并印发了《医用耗材管理办法》,结合《办法》要求,建立耗材供应动态目录,设立新型耗材引入流程,加强医用耗材临时采购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院内医用耗材遴选与采购机制。我院的一系列措施规避了医用耗材采购的风险,提高了评审的质量与效率,获得了院内外各方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永法,黄晓娟.国外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9):47-51.

[2]盛红彬,马延斌.医用耗材管理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7):688-690.

[3]赵宁志,张玉琴,曾宏逵,等.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9):863-863.

[4]崔春,李佩乾.评标方法对比及其适用情形分析[J]招标与投标,2019,7(5):28-30.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医用耗材管理;主要对策

医用耗材就是指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资,包括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医用棉球、缝合线等普通耗材,以及介入支架、起搏器、人工晶体、骨科材料等植入类耗材。医用器械包括止血钳、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等等。通常来说医用耗材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始终,是现代医学护理和治疗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在新时期由于新医改方案的全面推行,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必须要按照“账物相符、去向明确、实时控制”等相关的原则来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进行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减少科室的医用耗材成本投入,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总体质量,促进医院的耗材管理更加精细化,降低耗材成本,保障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1新时期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

1.1促进医疗改革的快速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能够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必须要进行医疗改革,在当下我国政府对医疗改革明确要求要加强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与制约,保障医院的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于看病价格的管理,保障医院的服务质量,所以必须要保证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制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平公正的定价系统。

1.2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全成本核算能够有效针对医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并且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尤其是作为公立医院这样非营利性的社会主体来说,必须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社会利益放在主体位置,积极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自身的整体收益,必须要进行全成本核算与制约,切实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医用耗材管理的主要问题

2.1医用耗材重复收费的问题严重

在很多公立医院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很多的医院领导都属于医疗人才,所以他们缺乏对于医院管理的认识,往往存在重发展,重服务轻管理的思想,认为只要医院的医疗质量过硬就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所以没有认识到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这样也会导致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够积极。一直以来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到位或者其他现实问题,导致全成本核算工作的推广不理想,尤其是很多的医院职工认为全成本核算属于管理者的范畴,这样就导致全成本核算的开展,效果不理想。在医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药品、试剂和器材等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就导致全成本核算不够精细。在开展医用耗材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医院通过将医用耗材的收入纳入到科室内部进行核算,这样就导致医院存在乱收费或者过度医疗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而且也会导致医用耗材的消耗严重。例如很多的医用耗材,已经包括在检查治疗等手术费用中,不能够单独收费,但很多的科室为了增加部门的收入,往往会采取重复收费的方式严重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另外很多的患者由于自身对医用耗材认识不到位,认为价格高的、档次好的就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但实际上来看,盲目追求高价格的医用耗材不仅会导致自身的就医成本增加,而且久而久之会导致整个医疗成本不断增长。例如很多的科室为了个人的利益,误导患者使用高档次的医疗耗材,这样就造成医疗成本的增长,远远超出了医疗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2.2缺乏对医用耗材领用环节的管理

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医用耗材采购,验收保管等环节,而并没有对医用耗材的领用和具体的使用方式进行判断与监管,最终导致医疗材料浪费的情况,例如很多的医院尽管按照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试行规定通知,对药品及库存物资进行了明确的管理与控制,并且严格监督采购验收保管等环节,但是却没有对医用材料的领用和具体的使用进行监管,而且在医用药品领用完成之后,也没有进行记录在案,导致医用耗材最终去向不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3医用耗材管理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现代医用耗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统筹规划,所以就导致彼此之间的信息交互水平比较低,对医用耗材的管理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医用耗材领用之后,也没有能够得到控制和监督,各个部门之间也缺乏沟通,最终导致医疗成本不断增长。

3医院成本核算视角下对医用耗材管理的主要措施

随着医用耗材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必须要对医用耗材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对医用耗材进行细致的划分来明确管理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医用耗材分为特殊耗材与不允许收费的耗材两大类,通过对这些耗材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能够保证医用耗材的管理效果。

3.1加强对科室收入以及成本核算的口径创新

为了能够增强对于全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必须要对医院管理者的思想进行转变,作为医院的直接领导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全成本核算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医院对于全成本核算的普及与推广。另外也要加强医院基层员工的认识。加强对于全成本核算的宣传,保证全成本核算能够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强对于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成本计量的整体效果。由于当前医院的医用耗材作为易耗品,经常会与其他的收费项目混为一谈,这样就导致医用耗材重复收费的情况,增加了就医成本。为此必须要转变医疗科室收入以及成本核算的口径,严格根据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规定判断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而对不允许收费的耗材,则不能够进行重复收费,另外医用耗材的收入也不应该进入到科室收入中进行核算,保证科室成本的科学合理支出。

3.2加强医用耗材的领用以及使用监管

对允许收费的特殊耗材来说,必须要保证科室内部周转和使用安全,在保证急诊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下,要严格根据特殊耗材的使用去向进行记录,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收住科室、收费代码等详细的信息,而且还应该及时对耗材的使用数量与领用数量进行比对,避免出现冒领多领的情况,要及时通知物资管理部门办理领用手续。如果领用不允许收费的消耗性材料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根据历史资料来判断消耗性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科室的月均服务项目数量,以及服务项目所需要耗材的种类来判断消耗额。例如对血液透析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复用机消耗消毒液可以根据消毒液的月平均消耗数量进行分析,并且为后续的材料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3.3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对医用耗材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设置专用的医用耗材台账,并且指派专人负责登记,根据医用耗材的领用情况使用去向等信息进行及时的跟踪记录,并且要与期末库房的数量进行对比,避免出现耗材流失的问题,另外还应该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各个部门的信息统计,保证后台管理系统的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医用耗材的使用全过程进行及时的记录与分析,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耗材流失浪费的情况。

4结论

在新时期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与推行能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并且通过加强对医用耗材的管理,也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医院的成本投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医院成本核算视角下的医用耗材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对医用耗材的整体管理,促进医用耗材的科学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奥.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下对医用耗材管理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55-56.

[2]彭雪莲.新医改形势下医用耗材成本控制管理[J].财经界,2018,(08):119-120.

[3]潘佳芸.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198-199.

[4]李哲,张洁英,王刚.基于成本核算下公立医院对医用耗材管理的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1):287-288.

[5]蒋秉梁,玉素甫•吐迪.医院成本控制中的医用耗材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1):126-129.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5

关键词:医院;医用耗材;流程;管理

一、医用耗材管理流程

医用耗材流程主要分为采购、存储、临床使用三部分。采购是指医疗机构确定产品(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等)、供应商(含生产企业、各级经销商、配送企业等)和采购价格的过程。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包括遴选、准入、日常采购、入库、使用评价等环节,按照2019年新《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在采购管理从始至终的每一个部分,医院必须始终坚持合法、安全、有效、适宜、经济的原则。从广义上讲,库存指一个组织或机构所存储的一切物品或资源,在医院则指医疗活动中储存的医用耗材。医疗机构在医务活动中有必要对相当部分的医用耗材进行存储、备货,一些类别的医用耗材甚至需要建立从医用耗材管理部门到集中管理科室再到实际使用科室的多级耗材库。存储是把双刃剑,它能缓冲耗材供应与医疗使用需求,确保在供货不完全稳定的情况下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持续进行,却也为单位带来了成本和风险,如订购成本、储存损耗折旧等损失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管理,是指对医院进行各类诊疗活动使用医用耗材的全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临床使用是医用耗材的最终目的,医用耗材是临床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临床使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出台的《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对耗材临床使用的规范性做出明确规定,促使临床合理使用医用耗材。如在诊疗活动中按三类实施分级分类管理,I类医用耗材由卫生技术人员使用,II类医用耗材由具有相关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后使用,或尚未取得资格的人员在有相关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而III类医用耗材,由卫生技术人员取得有关技术操作资格后按规定使用。而对于新的医用耗材,临床应用前有时需要试用,耗材试用的流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规范化,做到有据可依。

二、医院耗材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供应及采购流程存在的问题。一是医用耗材准入管理不完善,多数医院的准入都是根据中标目录由科室提出申请,再由上级管理部门和院领导批准即可入院使用,缺乏进一步具体、量化的医用耗材准入管理方案和措施。此外,同类耗材在中标目录里可以有不同厂家和品牌选择,但具体选择时多凭临床主任、护士长的使用习惯和个人偏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二是信息化管理程度不足,采购时没有利用信息化系统收集使用科室的实际用量和需求,也没有对历史采购行为进行事前、事后分析,库存紧张或过剩情况也没有进行总结,耗材采购负责人员根据耗材平时使用情况和医院目前的患者情况凭经验进行采购,采购耗材的种类和数量主观性较强。三是物资采购管理没有经过充分事前、事后论证,自主性、随意性强,需求预测不准确,库存积压或缺货断货情况时有发生,资金占用较多。四是缺乏新供应商遴选、准入机制,相对于其他物资,医用耗材专业性强,对于供应商经营范围、品牌或厂家授权等资质的要求高,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高值耗材,是由生产厂家或进口产品的国内总指定对于某家医院,或某区域内的医院的本产品的经销商,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双向选择的态势,更增加了供应商遴选的难度。

2.仓储及领用流程存在的问题。很多医院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如仓库较小、人员配置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条件对所有种类的医用耗材由医学装备科耗材仓库进行统一库存管理,仅针对低值耗材进行统一库存管理,而对于使用科室较少的非通用型耗材,通常由供应商在耗材仓库办理验货、入库手续后,自行送货至使用科室。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通过系统只能对耗材出、入库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而对于效益分析、成本核算、定额管理、决策信息提供等功能模块还没有得到应用。还有些医院没有实现所有种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发放,仅有低值耗材和部分高值耗材实现了集中发放,大部分的高值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仍然是由经销商送货员在仓库办理验收入库后送货至使用科室,这样的流程很容易产生廉政风险,浪费单位资产。

3.耗材采购管理不规范。采购环节管理不规范是滋生行业不正之风、资源效能不能最大化利用、影响医疗安全和诊疗效果、损害患者权益等诸多隐患的根源。首先,医用耗材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编码,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先后制订了医用耗材分类和代码标准,至今却没有一个通用的、完善的编码方案。其次,遴选、议价能力不强,有些单位对医用耗材的遴选、议价不规范,使用情况和价格不透明,缺乏实际、有效的监管,没有信息化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缺乏对医疗机构和使用科室合理选择医用耗材品种的监督机制,医用耗材缺乏通用、合理、完善并结合实际的定价标准和竞争方式,临床实际使用效果参差不齐。最后,采购相关人员缺乏培训、不专业,采购效率低,大多医疗机构没有成立专门的耗材采购负责科室,或成立的时间不长,采购人员非医学专业,对医疗技术不了解,对采购管理的经验也较少,对质量把握和价格控制意识不强,风险责任意识不强,采购效率大打折扣。

三、医用耗材各环节管理改进措施

1.供应与采购阶段的改进措施。主要分为完善医用耗材准入工作,完善耗材采购的事前论证、事后反馈制度,建立科学的新供应商遴选、准入机制四个方面。准入是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中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产生风险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需要临床经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方面很多,需要各相关职能科室协作完成。构建医用耗材准入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独立性的原则,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全面关注并考虑各种因素,如需求指标、供应指标、质量指标以及经济指标。完善耗材采购的事前论证、事后反馈制度,提高医用耗材采购和临床科室规划的合理性、减少医用耗材不必要支出,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在采购时还要注意建立科学的新供应商遴选、准入机制,必要时对供应商进行详实的调查和准确的评估,如考察供应商信用、供货能力、资质以及在为医院耗材使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条件,便于遴选一批优质的供应商。

2.仓储与领用阶段的改进措施。分为推进信息化应用、对所有的医用耗材由医学装备科集中发放、建立供应商供应行为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不管是在当下还是以后,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需要注意的是对耗材要进行集中发放,扩大耗材仓库的储存范围,对所有种类的医用耗材,验收后进行分类存放,同时,促进医学装备科与临床使用科室更密切地交流医用耗材的有关信息,对耗材使用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除此还要建立供应商供应行为评价体系,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周期性和优胜劣汰性,以此来约束供应商,使其积极按需求供货并提供服务,为医院赢得最大效益。除了评价体系外,还要对供应商制定具体评价指标、提供供应商评价的管控方案和激励机制,如在评价体系中对参与响应公共卫生事件、抢险救灾、对口支援等公益性工作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

3.构建医用耗材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主要是建立从生产厂商到经销商再到医院,从使用科室申报医用耗材使用需求,到采购、入库、出库、配送、临床使用、追溯等环节全流程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全面信息化、可追溯,主要建立内外网互通的医用耗材管理系统,对供应商自动推送信息,减少人工操作的人力成本和差错,保证耗材供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实现采购、入库、存储、出库、使用、评价各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落实全电子化工作的同时实现每一件医用耗材的全流程可追溯。

4.实行医耗分离制度,向临床科室配送耗材套包。仓库配置专职配送员,根据科室耗材柜的库存情况和耗材领用申请,按固定周期进行耗材配送,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时只需扫码即可领取,扫码后由财务科向使用科室核算成本,如此如此可以有效地实现医耗分离,医护人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医务活动中,减少非必要的医疗以外的工作量。而向临床科室配送耗材套包也是同样的道理,减少在耗材管理的推送与使用环节临床使用科室管理和使用耗材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

5.耗材流程管理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用耗材流程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要求“实现每一件医用耗材的全生命周期可溯源。”为达到这样的要求,医院就需要建立完善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登记制度,同时使医用耗材信息、使用耗材的患者信息以及医疗活动信息互联互通,保障医用耗材在任何环节向前可溯源、向后可追踪。医疗机构中,无论是信息系统还是质量控制体系,都应该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避免出现一个个“孤岛”,形成一个整体。结束语医院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管理能合理预期耗材使用需求,避免过量采购或库存不足,提升管理水平,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顺应新时代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的发展趋势。各医院应依托信息化平台,在低值耗材流程环节、供应及采购环节,仓储及领用环节,推送及使用环节进行全过程科学管理,全面提高科室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兰青,余进.高值医用耗材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03).

[2]谷玮,刘同柱,童贵显.基于流程优化与信息协同的医用耗材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9年09期.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国卫体改发[2015]第89号),提出了一系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措施。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确定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表达了国家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控制的导向。医用耗材是医院开展医疗业务活动的物资保障,种类繁多、规格型号复杂、临床使用量大、专业性强,其应用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范医用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控制医疗费用过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国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等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势必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也进一步促使医院更加注重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玉溪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国第三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中的唯一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在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公立医院耗材管理的模式框架。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医院耗材管理委员会,建立管理机构、多部门联动各行其职

医院发文成立了耗材管理委员会,院长任耗材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分管医务及耗材管理部门的副院长任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分别由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价格科、医保科、采购办、医学工程科、纪检审计科、财务科以及大内科、大外科、医技科室主任构成。文件明确了各机构主要职责:委员会主要负责医用耗材申报、招标、采购、使用管理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研究及制定;对耗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每年定期召开医用耗材管理工作会议,阶段性分析耗材管理情况,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年度耗材预算计划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医务科、医学工程科、采购办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医用耗材管理日常工作,并对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管理,不定期向耗材管理委员会进行通报。

(二)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全周期管理制度,规范医用耗材遴选和采购目录确定流程,完善耗材字典库信息,控制临时采购

医院制订并下发了《医用耗材管理规定》《规范医用耗材采购与使用管理规定》《医用耗材付款管理规定》等配套管理制度,完善医用耗材采购管控流程:包括按照合法、安全、有效、适宜、经济的原则,遴选出医院需要的医用耗材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名单,报耗材管理委员会批准,形成供应目录字典库。建立新材料准入论证、招标过程及供应商资质及有效期审核流程。将采购计划与审批管理相结合,实行耗材年初预算与月计划结合的申购审批制。将耗材分为专科专用耗材、试剂类耗材、常规通用耗材,由使用科室每月做出下月申购计划,由管理耗材的职能部门结合年初预算,按不超过月计划金额,按不同权限审批采购。严格控制合同目录外耗材采购,若确实需要采购的材料必须按审批流程办理,分别由医务、价格、医保以及耗材管理部门提出意见进行审批后方可进行合同外采购或组织招标采购。同时,规范耗材付款流程:要求供应商先对账后提交发票付款,规范发票传送及对账流程,并将付款作为管控点,将系统自动生成的付款审签单与物流系统入库单无缝对接,做到入库单与付款单一一对应。

(三)设立两级库房管理体系、强化库房及科室二级库管理员职责

医院建立医用耗材验收制度,由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同时设立两级库房管理体系,一级库房为医学工程科材料总库,仓库管理员负责医用耗材的收货、验收、入库、保管、防护、发货等物资管理工作。医学工程科每月对一级仓库耗材进行一次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领用、送货、账物核对制度,由于仓库保管原因导致物资过期、损坏、变质,按医院资产管理规定处理。同时,在临床使用耗材的科室设立二级库房,二级库的管理是医院成本核算、库存管理的重点环节。二级库管理员一般为各临床医技科室护士长,负责库存医用耗材的完整安全,对患者使用的可收费材料按照医嘱进行及时、正确核销。对采血管等可收费材料出现“抽废”损失的数量进行登记、及时递交医学工程科查核、确认。对科室不可收费材料进行定量领用,医院核定的库存量为两周用量。医院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医学工程科、财务、价格、审计部门对科室二级库进行盘点,针对盘点盈亏要求相关科室做出分析与整改。

(四)加强医用耗材信息化建设、实现可收费材料按医嘱“实时核销”的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卫生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实现HERP信息管理平台与HIS系统的高度集成,首先规范了医用耗材编码字典及条码的信息一致性。依托HERP物流管理系统,规定了医用耗材统一的名称、分类和格式化段,实现了耗材编码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唯一性。通过HERP物流管理系统与HIS医嘱、收费系统数据接口的无缝对接,在科室使用耗材后就对使用的耗材进行实时核销,因此可实时查询科室计费、耗材实际使用患者信息、实际收取费用项目是否准确等信息,实现了耗材从供应商采购到库房再到临床消耗整个流转过程的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医用耗材管理的每个步骤都可查询、可追踪、可统计,做到时时可追溯,件件可管理的完整流程。

(五)对不可收费材料加强盘点控制,细化财务支出核算

不可收费材料因无医嘱下账较难管理,医院针对使用量大、检占比指标影响较大的检验科、核医学科等科室从一级库领用的检验材料使用进行跟踪摸底分析,于月末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对各科库存材料进行实地盘点,会计人员按盘点结果将每月领用的材料做假退料和冲减已领用材料成本处理。经过两年的实践,已能做到每次盘点金额在可预计范围。同时,医院也在积极探索不可收费材料定额管理模式,通过历史盘点数据倒推试剂耗用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限额控制不可收费材料的成本,细化了财务支出核算。

(六)健全对医用耗材使用的监督、考核机制

医院建立了一个超常规使用医用耗材动态监控及超常预警系统,定期对耗材使用量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对重点监控术种耗材平均消耗情况进行评估、排序、公示,对超常规使用的耗材给予限制使用或停止采购。同时,根据国家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关于“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简称“耗占比”)不超过20元的考核要求,及时修订医院绩效管理考核方案,加大耗材考核指标的考核力度,实施精准考核,促进耗材的合理使用。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相应消耗的卫生材料在科室耗占比考核,并对一年期满后的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及其相应的卫生材料进行区别考核。结合科室月使用量对“耗占比”分级次进行考核,并与当月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

(七)加强科室医用耗材成本控制,引入“成本费用率”考核指标

医院制定下发了《科室成本管理办法》,在坚持体现成本管理可控原则的基础上,将“成本费用率(科室核算支出/科室核算收入×100%)”指标引入科室成本考核。科室支出核算口径在科室全成本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以科室责任(可控)耗材成本为重点考核内容。为体现公平性对管理费用以及临床科室从医技科室、手术室的分摊的成本等间接成本不纳入考核范围。成本费用率指标按上一年各科室实际完成值为基数,以目标值合理确定浮动范围,按季度及年度进行考核。通过引入成本费用率科室成本指标,促进了临床医技科室加强成本管理,合理有效控制成本消耗,降低患者费用水平。

(八)完善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制度中使用记录的保存年限

通过HERP系统健全医用耗材目录字典库、供应商字典库等耗材使用前期档案管理,同时完善了医用耗材使用后的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在档案管理规定中明确了耗材使用记录保存年限:已使用的医用耗材应当保存至使用终止后2年;未使用的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应当保存至规定使用期限结束后2年;植入性医用耗材进货查验记录应当永久保存。购入的高值医用耗材的原始资料应当妥善保存,确保信息可追溯。耗材档案管理制度中对使用记录保存年限的确定,倒逼医务人员加强对耗材使用记录填写质量的提高、增强安全使用耗材的责任心。

二、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得到有效控制

医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推行一系列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措施,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医疗费用控制成效明显。2018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比、药占比下降4.5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下降5元、每出院人均费用下降171元。医院运行效率提高,疑难危重病人平均住院日为7.83天,较上年减少0.4天。通过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医院的发展潜力、满足当前医院改革和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化,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建立了内控管理体系

耗材精细化管理需要各种内外因的协力才能达到管控的目标。但最重要的环节是,耗材精细化管理体系立足于信息一体化,基于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工具、业务表单、管理方案等多维度进行设计,完善信息系统功能达到医院对卫生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化体系,实现对耗材的有效管理,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健全的卫生耗材运营、监督与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提升财务核算质量,加强预算管理的作用

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医院财务核算的细化,提升了核算质量及有关决策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率。同时,将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与预算管理平台对接,将医用耗材的使用数据进行实时监管,每月采购计划受到预算管理系统的监控,预算执行不合理或有偏差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分析解决,有效降低了库存积压,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医院预算管理的作用。

(四)强化绩效管理在业务管理中的“指挥棒”导向作用

医院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方案顶层设计,将“耗占比”“检占比”“药占比”等医改核心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并与其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挂钩,引导医院科室管理人员主动参与到“开源节流”的工作中,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深入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医改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让医院的医疗收入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科室不再是只关注患者数量与费用水平的增长,而是开始转向关注科室的病组结构和疑难系数等这些能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的业务上。

(五)提升医院成本管理能力,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当前公立医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医院管理者管理方式的改变,即从过去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管理向逐步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转变,以规则和流程来驱动医院的各项业务。医院在对耗材精细化管理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强化了全员的成本管理节支降耗的意识、积极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引入项目病种成本核算。同时,发挥医院各部门在改善流程环节之间的协作能力,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六)培养了一批从事耗材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医院对耗材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打破了仓管员的培养方法,不再只局限于对实物的收发操作培训,而是针对从事医用耗材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医学与管理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多维度知识培训,使之具备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及掌握相关技术技能。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式的培养后,最终熟练掌握了耗材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求,从验收到发出的收发操作,真实、完整、准确地登记收发记录,掌握库存医用耗材的定期养护与质量检查技能。同时,通过盘点工作,熟悉实物的物理形态,跟踪临床科室耗材使用情况,了解材料使用功能与业务的匹配性,确实掌握耗材管理与临床业务的关系。医院对耗材的精细化管理,为培养一批从事耗材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对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一)根据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的差异,进一步实施医用耗材分级分类管理

国家药监局印发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将医疗耗材管理级别明确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在诊疗活动中:Ⅰ级医用耗材,应当由卫生技术人员使用;Ⅱ级医用耗材,应当由有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后使用,尚未取得资格的,应当在有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Ⅲ级医用耗材,应当按照医疗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由具有有关技术操作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使用。医院如何根据医用耗材临床使用实施耗材分级分类管理对加强耗材合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及临床路径的管理思路,探索临床如何合理使用耗材的路径

医院应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对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的医用耗材的技术安全、风险、质量、疗效、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论证。按照治疗难度、手术级别和技术要求,在完善并严格掌握医用耗材临床使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临床合理使用耗材路径,有效控制耗材使用的差异性,在控制费用增长的同时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三)以业财一体化思维助力医用耗材管理的深度

转变财务人员思维方式,将医用耗材管理工作重心从核算转向管理,将管理工作从业务的末端推向业务前端。医用耗材管理是一个闭环式管理模式,财务人员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重点环节中,包括耗材预算、采购论证、入出库管理、领用消耗、成本效益分析、监控使用及绩效考核等环节,并将监督控制点融入业务工作,同时深化医用耗材流程管理,例如供应链环节的管理控制,管理会计如何发挥业财融合的作用、助力医用耗材管理深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祁馨仪,张琳,蒋秉梁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医用耗材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03).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7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的内部审计除了对采购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之外,必须审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耗材采购的相关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如采购流程、验收制度等等,明确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审批手续,做到采购和付款过程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采购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采购预算的审批与执行、请购与审批等。

(二)采购全过程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的内部审计不同于常规财务审计模式,在耗材采购之前就应介入审查,审计的重点应从科室申请、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到验收入库及付款整个采购全过程中的行为是否规范进行。

第一,采购前的审计。

在医院具有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医用耗材在采购前都应由需求科室填写耗材采购申请表,并逐级经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批后,最终提交至医院设立的专门统一负责采购的部门进行采购。审计人员则应重点对是否按要求办理请购手续、采购申请是否按医院规定经权限人审批、是否超出部门预算等进行审计。

第二,采购招标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招议标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提请使用部门、审计、监察、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招议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参与人员应对每个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整个过程应有完整、清晰的书面记录,中标结果需全部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内部审计应重点对采购部门是否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招议标、相关部门是否都参与、投标公司提供的资质文件是否符合要求、最终价格是否不超过政府采购中标价等进行审计。

第三,合同签订审计。

根据中标结果,采购部门负责签订合同(协议)。在合同审计中,首先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齐全、内容完整,切实可行并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有无损害医院利益的条款;其次是合同签约方以及耗材名称、规格、价格等是否与中标结果一致,注册名、规格是否与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致;此外对方提供的资质是否齐全,如:医疗器械注册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许可证、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等,若签约公司是商,还需提供上级、厂家对签约方的授权书及上述证照,并通过对资质的审查确认合同主体经营资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对经营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审查。耗材采购可以分为临时采购和长期采购。临时采购特别是一些时间紧迫的,应重点审查采购申请的规范性以及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对于长期采购,经上述步骤签订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采购部门每周根据临床、仓库库存需求填制申购表,经相应权限人审批后,进行批量常规采购。在这后续采购中审计的重点还应包括审查采购部门采购业务环节记录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验收入库审计。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验收方式,由专门的验收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人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验收入库审计的重点是审查产品的入库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内容与实物、发票、合同是否一致,验收程序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办理退货,验收后是否及时准确入库等。第五,付款审计。财务部门需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该环节审计的重点是审查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有效,发票上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与入库单、合同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进行付款等。

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议

医用耗材采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涉及的范围广、品种类别多,且由于目前内审人员大都为财务专业,缺乏对医用耗材相关知识的掌握,这也就对医院及内审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一)医院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建良好的审计环境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采购活动会计系统控制;加强耗材采购供应管理,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采购业务的可追溯性。

(二)内部审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某一家公司供应的所有耗材,或是选取某月采购的所有耗材,亦或是对某类耗材比如高值耗材的专项审计等方式来进行审计,加强对耗材采购的全方位审计监督,维护医院经济秩序。

(三)内审人员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自身缺乏的医疗知识等都需不断加强学习并掌握,并主动在实践中增加业务能力,从而促使医院内审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结束语

医用耗材管理范文8

〔关键词〕成本控制;医院;医用耗材;管理

由于耗材种类繁杂、型号诸多且管理规则各不相同,导致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与难点。据有关研究指出,如今我国多数医院的医用耗材成本几乎占据了其20%的医疗成本[1]。因此,为降低诊疗成本,科学系统地管理医院医用耗材尤为重要,尤其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格外注意。成本控制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医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本文基于成本控制进一步探析更完善的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体系,目的是帮助患者缓解部分医用耗材的资金负担,并且帮助医院降低医用耗材的运营成本。

1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现状

医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主要分为7个环节,分别是科室申领、采购部门采购、库房入库、科室领用、耗材使用、库存盘点及再采购[2]。我国相关部门也曾颁布了针对上述7个环节中部分环节的具体内部控制规范。但如今仍有一些医院存在耗材管理不当的问题,主要问题大多体现在医用耗材的领用、使用及再采购3个环节[3-4]。

1.1医用耗材领用环节。一些科室不按规定步骤领用医用耗材,即不通过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系统申报领用,而是仅以手写领用单进行医用耗材的领用,从而造成库存数量与系统数量不符;即使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在收到手写领用单时及时进行网上信息补录,也容易出现人工录入错误等问题[5];一些科室或相关人员会以领取医用耗材的方式来替代支出,财务账面出现医用耗材使用量虚高,造成财务部门核算收支账目困难。

1.2医用耗材使用环节。医院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管理“死角”,导致各科室领用医用耗材时无法实时将需求同步到医用耗材管理部门,且管理部门也无法及时详细获取被领用医用耗材的具体使用状况,因此无法很好地控制医院各部门医用耗材的消耗及成本;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中对医用耗材使用存在浪费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体现最为严重的是部分医师缺少对无法进行收费医用耗材使用的医院医用耗材成本控制的意识,从而导致医院长期以来对这部分医用耗材成本的控制效果不显著[6]。

1.3医用耗材再采购环节。医院中负责采购的相关人员存在仅仅根据主观判断来决定医用耗材采购数量的情况,这样不仅不科学,而且往往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医疗中使用量较大的医用耗材,如果采购人员不是在对库存相关后进行再采购而仅凭个人主观性的判断,很容易因为估算误差导致出现某些医用耗材的库存在再采购前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或是对仍有过多剩余库存的耗材进行再采购的情况,前者会严重会影响科室的正常诊疗工作,后者则为医院运营管理造成负担[7]。

2基于成本控制的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方法

本文以我院为例阐述基于成本控制的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方法。为了提高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效率及成本控制效果,我院建立了适用于医用耗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OES”,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医院医用耗材的申领、入库和领用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管理,针对医院耗材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较多的医用耗材的领用、使用及采购环节做如下说明。

2.1医用耗材的系统化领用。我院要求科室必须通过医用耗材管理系统“OES”进行医用耗材的领用,且只有通过正规流程采购进入医院的医用耗材才能够在“OES”系统中进行申领,未通过正规流程进入医院的耗材,则无法通过该系统申报、领用。该管理要求可有效防止因科室领用流程、步骤不规范导致的账目错误问题;此外,管理要求对医用耗材领用单的录入应由两人负责,1人负责录入,1人负责审核,如此有效避免了由于人工录入错误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

2.2加强对医用耗材的使用管控。对需要收费医用耗材的使用:首先对相关科室及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并由专人负责核对住院收费系统中科室、患者以及使用耗材信息,保证无漏费现象,且耗材的真实使用情况与录入情况相符[8];每个月对医用耗材使用数据进行总结及横向对比,当发现当月科室使用某种医用耗材频率及数量较之前出现明显增长时,管理人员要及时与使用科室沟通并酌情进行限制,或设立每月标准领用量,从而使各科室、各医师重视对医用耗材的成本控制[9]。对不需要收费医用耗材的使用:需要严格追踪耗材的使用信息,保证两人负责,一人负责根据有科室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的使用凭证在系统中录入使用信息,包括科室名称、相关负责人姓名和使用耗材的信息;一人负责核对确保系统录入的信息无误,并留存科室的使用凭证;每月对各科室耗材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并与该科之前月份的使用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在医院管理例会上向各科室展示该比对结果,提醒结果显示当月耗材使用数量较之前明显增多的科室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同时,医院要加强宣传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杜绝浪费的管理理念,要求各科室医师规范使用医用耗材,重视成本核算[10-11];此外,医院可成立督察小组,对科室使用医用耗材的全过程及耗材的收费情况进行监察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当月绩效挂钩,从根本上解决医用耗材滥用的情况。

2.3加强对医用耗材采购量的把控。在医用耗材采购过程中,采购部门相关人员应进行全面的考量,对不同价位、档次的医用耗材均应进行相应的配置,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12],同时应该加强对采购量的控制,避免出现成本过高的状况。我院医用耗材管理人员需根据由“OES”系统统计的月度耗材发放量,配置各类耗材的采购量,并根据耗材供应商收到订单后的响应时间设置库存警戒线,如供应商响应时间为3d,则需要确保库房库存耗材可满足医院5~7d的使用,并要求各供应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送货时间时,应在医院库房库存充足的前提下提前告知所需时间;库房管理人员也需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库存,如在2020年疫情爆发时,由于医院门诊量、住院量的下降和患者诊疗量的增加,我院库房增加了各类防护物资(如医用口罩、手术衣等)的库存量并相应减少了对其他与诊疗无关耗材的备货量,如此,既满足了临床的使用要求也降低了库房库存过多所导致的浪费。

2.4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医院需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最新的国家相关政策,并邀请医用耗材厂商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管理人员对耗材合理化使用的认知,帮助管理人员更准确地确定采购量,避免在耗材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此外,医院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召开讨论会,就近期医院在医用耗材的采购及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对策。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