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例6篇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1

技术纺织物的开发必定会增加无纺的需求。根据美国大观研究咨询公司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全球无纺市场在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421亿美元。而这一加速增长态势将与亚洲巨人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对全球技术纺织物工业,特别是无纺业的支撑是非常明显的。

全球技术纺织物的消费呈上升趋势。东亚消耗的技术纺织物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美国占全球技术纺织物的23%,西欧占22%,中国达到13%。根据中国无纺与技术纺织物协会统计,2015年年底,中国国内消费将达到465亿美元,技术纺织物的进出口将分别为42亿美元和232亿美元。而中国的技术纺织工业主要依赖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塑料涂层织物、无纺品、工业玻璃纤维、医疗健康纺织物等等。

中国的技术纺织物出口主要在工业过滤与分离产品方面,年均增长率为13%;其次是工程、交通、医疗和卫生方面的技术纺织物,年均增长为12%,中国的结构改良型技术纺织物年均增长为11%。

中国人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老人所需的卫生产品增长潜力巨大;其次,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松动,尿布之类的卫生用品也将拉动技术纺织物领域的市场;而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将带动土工技术织物的巨大增长。

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迅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对气囊的需求与日俱增。2013年,国内安全气囊织物市场为2894万平米。随着汽车安全的法律要求提高,预计到2018年汽车安全气囊织物的市场需求可望达到4386万平米的水平。

由此可见,中国在技术纺织物领域的成功具有客观性,现有市场的需求也远超产能。而供求鸿沟也已从市场体现出来。在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国内的技术纺织物进口一直在增加。

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这给中国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首先是,由于中国产技术纺织物价格不断抬高,其国际市场份额不断被印度蚕食。中国前几年因劳动力价格上涨而使印度逐渐获得市场优势,其份额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

中国正在密切注视着新的商业投资机会,但绝不是盲目扩展,企业投资都十分谨慎且理性。中国的无纺工业吸引了大量外资。当然,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与技术纺织物配套的设施投入,消除不合国际标准的次级标准,即升级换代。中国的中小企业今天已意识到,打价格战不是明智之举,而提升产品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才是出路。而开发新品、拓展商业已成为中国技术纺织物工业的当务之急。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2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非织造布的产量236.4万吨,同比增长23.31%;其中帘子布产量75.1万吨,同比增长10.16%。浙江、山东和江苏是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前3的省份,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一半,其增速分别为16.26%、24.58%和39.84%。非织造布是产业用纺织品重要的原材料,其产量的大幅增加,将带动终端制品行业的快速增长。

从经济效益来看,2012年1~11月行业内1598家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897.2亿元,同比增长15.14%;实现利润95.8亿元,同比增长16.22%,行业利润率5.04%。行业的资产负债率52.44%,应收帐款、产成品存货的增速分别为9.84%和6.02%,在纺织全行业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运行比较稳健。

分产品看,非织造布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平稳,保持了较高的增速;线、绳、缆带产品的盈利能力最强,利润率达到5.73%;而篷帆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缓慢,但是利润率依然保持了增长。

受各方因素的影响,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遇到了需求放缓的情况,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部分企业面临发展危机。未来企业应该转变增长方式,依靠技术、研发、品牌和管理等综合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投资趋向谨慎

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投资情况比较清淡。从数据来看,行业2012年全年投资348.8亿元,其中非织造布投资146.6亿元,仅同比增长0.59%,新开工项目数下降了37%;绳缆带和帘子布产品的投资额、在建项目数、新开工项目数则全面下降。

投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投资增速较快,积累了大量的新增产能,这些产能陆续投产,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产能。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对于一些单纯扩张产能的项目,行业内的投资趋谨慎。尽管新增投资放缓,但是随着已有产能的充分释放,依然能够保证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出口微降 主要产品涨跌互现

根据国家海关数据,1~11月产业用纺织品共出口162.4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了0.05%。塑料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制品、包装袋、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玻纤制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业用纺织品,合计金额127.6亿美元,占总额的78.6%。

篷帆类制品的出口数量下降近30%,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数量均下降30%左右。虽然出口数量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价格上涨因素,出口额只下降了8.83%。塑料涂层织物的情况则不同,出口数量保持小幅上升,但由于出口价格下跌,导致出口额降低了7.04%。塑料涂层织物和篷帆类制品出口额的下降,使得全行业的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医疗卫生纺织品、非织造布和玻纤制品的出口继续保持了量价齐增的状态。

从出口目的地看,美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国,1~11月对美出口25.2亿美元,增长了1.8%,但是对日本、印度、韩国、越南等国的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额前10 的国家和地区共出口79.3亿美元,占总额的49%。

亚洲、欧盟和北美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主要的出口地区,除了对北美出口保持了1.16%的低速增长外,对亚洲和欧盟的出口均5%左右的下降,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小幅下降0.51%。对非洲、欧洲其他地区的出口额不大,只占全部出口额的12.1%,但是增速均超过了10%;对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6%,这些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和上海是我国主要的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地,1~11月共出口132.2亿美元,占总额的82%。江苏和福建的出口额分别增长3.11%,其余地区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山东的降幅接近8%。

2012年我国进口产业用纺织品33.7亿美元,增长0.83%。塑料涂层织物、非织造布、产业用玻纤制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造纸用纺织品是我国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和德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地区,占总额的70%。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与出口产品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价格差。

2013继续保持“双数增长”

2013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这些将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全球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以5%~10%的速度增长,我国的医卫用纺织品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人民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和国家环保投入的加大,过滤用纺织品的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公路、铁路和水利等基础实施投资逐步恢复,土工用纺织品市场也将迎来恢复性增长;随着复合材料成本的降低,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将得到拓展,对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的需求也会大幅增长。军警、冶金、消防等特殊人群对于个体防护装备具有硬性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人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这些都将会带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增长。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3

一、基本特点

(一)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1—8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1—7月降低0.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增速1.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8.4%。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分别增长11.7%、10.9%、14.6%、9.4%;与1—7月相比,轻工、纺织和烟草增速分别放缓0.1、0.2和0.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增速略快0.1个百分点。

(二)内销市场运行平稳

1—8月,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比1—7月略增0.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8.9%、12.5%、21.0%、14.3%,与1—7月相比,轻工和医药行业分别上升0.1和0.3个百分点,纺织和烟草行业分别下降0.1和0.6个百分点。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比1—7月略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达5864亿元,同比增长17.5%,比1—7月略高0.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音响器材3680亿元,同比增长5.1%,比1—7月略高1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零售总额达7681亿元,同比增长17.1%,与1—7月持平;中西药品零售总额达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比1—7月略低0.5个百分点。

(三)出口小幅增长

1—8月,消费品工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6.0%,比1—7月略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出货值0.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和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8.0%、1.2%、5.4%、15.8%,轻工与1—7月持平,纺织和医药分别放慢0.1和0.4个百分点,烟草加快3.1个百分点。

(四)利润增幅行业不同

1—7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8248.5亿元,同比增长14.3%,比1—6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的利润增长分别为16.6%、-1.0%、18.4%、26.3%;轻工行业与1—6月持平;纺织行业利润仍是负增长,但增速与1—6月相比回升0.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比1—6月略高0.6个百分点;烟草行业比1—6月略低0.7个百分点。

二、突出问题

(一)出口环境更为严峻

我国消费品工业产品出口受到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和贸易保护等三重制约,外贸形势更加严峻。根据海关快报数据,1—8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620亿美元,同比下降0.7%,增速远低于同期全国商品累计出口增速(7.1%)7.8个百分点,较1—7月(海关快报数据)下滑0.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均下降0.7%。与此同时,受我国综合要素成本上升、周边国家纺织竞争力提升等影响,国际市场部分采购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

(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

国内市场受到物价高位震荡、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除农副食品价格、食品制造、酿酒、软饮料等需求刚性的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外,家电、造纸、五金等轻工行业产值增幅相对较小,1—8月累计总产值同比增长8.4%(比1—6月下降1.3个百分点)、11.5%(比1—6月下降1.6个百分点)和13.8%(与1—6月持平)。纺织行业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内销产值29157.8亿元,同比累计增长12.5%,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4

全市纺织鞋服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20年,全市23户规模以上纺织鞋服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0.4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利税2.2亿元,同比持平。

2021年1-5,全市28户规模以上纺织鞋服产业企业实现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33.3%,实现利税1亿元,同比增长25%,拉动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2%。

二、纺织鞋服产业企业发展的优劣势

(一)发展优势

1.政策叠加优势凸显。近年来,行政审批、医药卫生、城乡一体、金融、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等改革和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从简政放权、行政体制、产业发展机制、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市委、市政府扎实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干部作风得到根本转变。提出建设“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必将加速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投资环境更加美好,这些政策利好必将促进纺织鞋服产业加快发展。

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是唯一同时连接“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距天府国际机场仅18公里。西靠,东接,北邻、南连,属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铁路、高铁和、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8号线段即将开工建设,蓉昆、蓉京高铁将经过,正加快构建“7高9轨16快”交通体系,努力建设中部现代物流港,为我市发展纺织鞋服产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3.人力资源优势突出

有户籍人口366.01万,常年外出劳动力将近10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能有效解决纺织鞋服产业用工不足或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为纺织鞋服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特别是在外地经营制鞋的企业家超过1500人,各类人才超过17.5万人,这些优势都是发展制鞋产业的资本和基础,也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4.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市签约鞋企495家,其中465家企业完成注册,90家企业建成投产,聚集了鸿星尔克、卡美多、大东鞋业、派中派、美丽点5个中国驰名商标,代工了安踏、SKECHERS(斯凯奇)、CK(CaivinKlein卡尔文克莱恩)、POLO(保罗)、ALDO(奥尔多)、EASTLAND(伊斯特兰)、TOMS(汤姆布鞋)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2020年产值达40亿元,解决就业10000余人。目前这个规模在、甚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新兴鞋业承接地都是首屈一指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发展短板

1.园区配套不齐。园区配套功能极不完善,垃圾处理、公交、路灯照明、供水、供气、员工子女就学、就医,包括三产方面的餐饮、住宿等问题都未很好解决。特别是对于承接鞋业等劳动密集性产业,涉及生活配套、人才引进、招工用工、子女入学、就医等整体配套不足。导致企业招工困难,留不住人才。

2.人工成本高。纺织鞋服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的上升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被调查企业反映,为留住生产技术工人,在为职工购买工伤、生育、养老等保险和改善生产环境的基础上,不得不提高职工收入,从而导致人工成本上升。如联友公司反映,职工每年月工资近年来连续比上年增加100元,仅工资一项一年将增加企业成本近80万元。

3.龙头引领不强。承接的鞋企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整体规模与集群优势。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太少,且已入驻的像鸿星尔克公司目前的产能尚未形成真正的“龙头”,还未发挥出龙头引领作用。

4.产业链条不全。全市纺织企业基本上是纺纱、织布为主,缺少配套企业,辅料、饰品等几乎全部外采,床单、棉袜等高档家纺棉织品较弱,成衣等行业较少。鞋企亦是如此,大量配件还需供应,尽管有补贴,但物流成本仍然偏高,鞋材市场须尽快建成。

5.金融支持不足。在扶持力度层面,尚没有把纺织鞋服产业作为全市最有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来发展。不少企业虽有订单、有销路、有钱赚,但苦于资金短缺,加上遭遇银行抽贷压贷严重,生存发展艰难。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但由于纺织鞋服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竞争的行业,加之受贸易摩擦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有限,要从金融机构融到所需设备技改升级资金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更是困难。如,顺琪纺织有限公司反映,目前企业融资特别难,银行收贷,流动资金十分紧张;乾源棉纺织有限公司反映,目前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朗特鞋业有限公司反映,目前流动资金紧张。

6.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受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美国的纺织服装商品加征10%关税提高到加征25%关税的影响,出口美国的纺织服装企业的商品订单量、出口量均下降,使生产棉布、坯布的上游企业也受到波及。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今年1-6月的订单量均比2018年同期减少,产品价格均出现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影响,亏损有所加大。其中,联友公司今年1-6月生产棉布1943万米,实现销售收入9485万元,与贸易摩擦前的2017年1-6月同比减亏158%。顺琪公司今年1-6月生产坯布513万米,实现销售收入2983万元,与贸易摩擦前的2017年1-6月同比减亏99.5%。

(三)发展机遇

1.从消费趋势看,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未来受益于体育运动参与及人均消费提升,消费者对服装鞋业的需求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成为发展主流,服装鞋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2.从发展趋势看,功能疏解势在必行。由于东部沿海、大城市服装鞋业劳动力成本、环境承载能力等优势逐渐丧失,纺织鞋服产业转移,正由沿海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内陆地区,由等大城市转向周边半径80—150公里的中小城市。

3.从生产方式看,智能制造也是一种趋势。随着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差异化和定制化的制造需求是未来纺织鞋服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开展柔性化生产将成为未来纺织鞋服产业变革的主要模式。

4.从县域经济看,统筹城乡富民增收。纺织鞋服产业是人“吃穿用度”的刚需产业、时尚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发挥县域比较优势,促进城乡一体、富民增收意义重大。

(四)面临挑战

1.区域性制鞋产业竞争。除了外等地区的县(市)均推出了相关的服装制鞋产业政策,对地区而言形成了区域性竞争。

2.产业转型迅速。当前纺织鞋服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局限于规模化、低价值产品的生产,而逐步转向以用户体验型,个性化型,小批量、多品类型,线上线下型的发展模式,因此对纺织鞋服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需要提前布局相关前沿产业,从而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3.高端人才引进难。园区配套不完善、整体消费层级较低是招引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短板,政策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小,与周边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加大了人才引进的难度,甚至出现了现有人才流失的情况。

4.政商环境有待提高。产业发展中还存在部分干部职工主动担当意识不够,深入企业次数少,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不紧密,服务意识不强。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不细,招商引资政策落实不好。园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园区未设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或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仅为接件处,仍需到园区外办理日常行政事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到位,个别干部与企业打交道不多,与企业家的关系不亲。

5.城市功能要素配套问题急需解决。工业园区普遍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不够、工业产业发展超前于城镇功能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园区周边学校、医院、研发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普遍滞后。

6.企业品牌建设缺乏战略思维。一部份中小微企业(家庭作坊主)品牌意识低下,个别规模稍大的企业也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认为企业现有基础差,创品夺牌是很遥远的事,缺乏推进品牌战略的动力、基本思路和发展规划,促使企业没有得到创新和发展。

7.行业进入新常态。纺织鞋服产业企业产量呈现下降趋缓,服装制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和转移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由于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和服装制鞋业制造商、批发商及零售商对利润最大化的最求,必定要考虑上述方面的重要因素,使得全球服装制鞋业的重心在不断转移。

三、对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打造企业发展生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全方位优化纺织鞋服生态环境。一是切实抓好平台建设。加快园区水、电、气、路等硬件设施建设速度,提前布局园区周边学校、医院、研发中心、电商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做到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力争项目入驻和园区建设同步推进。二是尽快完善产业链条。加快鞋材交易市场建设速度,全力引进鞋材交易商、鞋机生产维修商、成品鞋包装商等,解决鞋企的后顾之忧,推动鞋产业全链发展。三是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纺织、服装、制鞋均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虽部分企业在工业4.0的推动下,积极推行智能制造、机器换人,使用工量显著下降,但总体来说,纺织鞋服产业企业用工量较大,因此,在科学布局纺织鞋服生产性企业的同时,同步谋划好产业工人的衣、食、住、行、医、娱等相关问题,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四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对接服务,“一对一”跟踪推进新签约项目落地,及时召开项目专题会,明确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加快推进渝成制鞋产业园二期、渝成国际社区、安踏体育生产基地、秀才街A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年内开工建设。强力推进俄罗斯Kari(中国区)鞋业生产基地、武城·锦绣府、沐阳制衣、鑫琪塑料、万万包装等项目建设,确保Kari一期建成投产,武城·锦绣府一期开盘销售。五是妥善解决招工难问题。认真贯彻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着力引进纺织鞋服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高层次人才;借力“春风行动”等平台,大力宣传纺织鞋服岗位优势,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5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这种“急变”在带给我们茫然、不适的同时,也送给了我们冷静和机遇。

综观全球工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每次变革到来、新格局形成之前,在每一次新产业、新转型、新增长出现或到来之际,都会伴随着一些行业衰落或被“误解”情况的出现。这些行业不是被不负责任地人为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就是会被舆论导向毫不留情地扔进“淘汰落后”的行列之中。

如同春夏秋冬自然轮回一样,某些工业行业随着时光的推进,会不断加入新的时尚和科技元素,并赋予它新的“灵魂和内核”,而这些行业也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曙光。

几十年来,中国纺织既经历过发展的高潮,也跋涉过发展的低谷。从最初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的转变,中国纺织经历了不少坎坎坷坷,起起落落,也曾多次被误解,即便是现在,中国纺织也仍然在许多方面被误解着。

误解1

夕阳产业、落后产业

曾几何时,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落后产业,远不如汽车电子等行业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有些地方还提出要限期淘汰一些纺织企业;国内各地的银行负责人大多也不看好纺织行业,认为纺织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不敢给纺织企业贷款。事实上,纺织业为我国的GDP做出了或仍在做着重要贡献。且不说建国初纺织行业在整个国家工业的领军地位。即便是当下,在全国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纺织行业的发展仍好于钢铁、水泥等行业。统计局数据表明,1~4月,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总额较2015年同期实现了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6.8%,好于6.5%的全国平均水平。

其实,关于纺织行业到底是不是夕阳产业的争论由来已久。那么,到底什么是夕阳产业?传统行业一定是夕阳产业吗?

目前,比较大众的定义是,所谓夕阳产业是指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夕阳产业跟产品生命周期有关,有些产品技术已经成熟,连续创新趋于枯竭,市场饱和,产品趋于同质性,竞争激烈,利润很低。根据这个定义,似乎纺织行业和夕阳产业的某些特征是吻合的。

但世界纺织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仍在继续前进,尽管中国纺织发展的历程经过不少起起伏伏,但无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劣,只要给一点儿阳光,就可以再次迎来生机,走向辉煌、灿烂。十几年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起步阶段的时候,经济学界包括企业自身测算的结果是,如果人民币升值5%,全行业就会亏损,纺织业就有面临倒闭的风险。但是我们人民币升值早就超过了这个比例,而我们并没有倒闭。当初加入WTO的时候,好多企业说,按照WTO规则,纺织行业会面临“”的风险,但结果是,我们非但没有“”,相反,发展更好了。

大家都知道,与夕阳产业相对的是朝阳产业。事实上,许多朝阳企业升起的时候,就进入了其步入夕阳产业倒计时的状态。一个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既不是由这个行业出现的先后时间而定;也不是由某些专家而定;更不是由产业的高低档次而定。它是由市场而定,只要有市场,有可持续的市场,它就是朝阳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夕阳产业,比如,胶卷行业虽然比纺织产业发展的要晚,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使用胶卷的人越来越少了,胶卷行业正在消失,应该说它是一个夕阳产业。再比如,几年前被人们称为高科技朝阳产业的多晶硅产业,忽然之间也变成了没落产业。而有着几百年发展历史的纺织行业不仅没有消亡,代表世界技术发展方向的美国,近年来还提出了重振美国纺织业的口号。

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纺织行业既不是夕阳产业,也不是落后产业。这个行业正在凭借高科技与诸多领域实现融合。

误解2

科技含量、附加值低

在许多人的眼里,纺织行业一直是一个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人们心中,纺织品更多担负的还是蔽体御寒的作用。殊不知,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多学科科技的不断渗透和融合,纺织行业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

纺织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已经由来已久。且不说汉代金缕玉衣即使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也难以实现复制,更不论汉唐霓裳在如今技术条件下也难以实现超越。即使在当下的中国,纺织技术发展也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很大变革。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设备智能化、产品功能化、纺纱技术化等几个方面。

设备智能化

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首先表现在纺织机械的智能化方面。比如,山东华兴纺织集团已经建成的智能化纺纱生产线采用了全球首套无人编织袋包装输送系统,从络筒机取纱、输送、品种识别、机器人卸纱、堆垛、机械手拆垛、配重筛选,到自动套袋、编织袋自动成包、自动贴标、自动码垛、自动入库、自动出库,整个流程无任何人工直接参与,是真正的无人智能包装输送系统,生产效率提高了36%。

大生集团投资1.6亿元建设的部级“数字化纺纱车间”通过“E系统”,工作人员就可对生产中的设备运转、质量数据,乃至温湿度调节、自动照明实现实时监控、远程监测。据测算,大生“数字化纺纱车间”万锭用工只需要15人,与原先普通车间的40人标准相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为提高。

山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自动穿筘机每分钟可自动穿筘140根纱线,工作效率是人工的8.6倍,一台设备即可净节约30多人。公司与康平纳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出全国首台套年产10000吨全自动筒子、经轴、纱染色系统,实现了纱线经轴的中控染色、智能配送。

产品功能化

美国近两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高科技纺织品和服装。比如,美国马尔登纺织公司开发出一种可以通过微纤维和锂电池,自动产生热量的织物;Northface公司推出小型锂电池为能源的高科技外套,衣服温度可以用调节器调整;麻省理工大学军人纳米科技学院也计划于下月开始研制可以防弹、防毒气、自动疗伤、根据现场环境变换颜色的士兵制服。

法国北方-加莱海峡地区30多家纺织企业组成的“纺织俱乐部”推出的以光纤和传统织纱交织而成的“发光布”,可广泛应用于信号标志、安全警示和卡车后部的后蓬布。

日本富士纺织公司研制出一种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布料,可以帮助人们摄取每日所需维生素C。韩国服装企业推出超强漂浮纺织品,只要用300克这样的纺织品,体重130公斤的人就可以在水中轻松地漂浮起来。

纺纱技术化

2013年,广东溢达纺织公司的研发团队攻克了8个世界性技术难关,研制出700英支的纱线,比当时最细的纱线还要细212%,不仅创下了全球最细纱线的记录并保持至今,而且由于没有先例,如何鉴定700英支纱线还一度难倒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由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教授带领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和西安工程大学科研人员历时三年共同完成。该技术被称为“如意纺”,即想用什么样的纤维就用什么样的纤维纺,想纺多少纱支就纺多少纱支,可以任意组合。实现了纺纱理论、纺纱设备、纺纱技术、配套技术的4个突破,同时还实现了超高支、低支高纺、资源充分利用、多种原料组合、节能降耗5大创新。

误解3

市场空间消失、竞争力减弱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产品也已经渗透到各个工业领域。不论是国防军工、还是健康医疗;不论是交通、安全,还是体育、娱乐等方面都有了应用。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

纺粘熔喷医卫用非织造布可提高产品的“三抗”等性能;经编疝气修补网、软组织修补材料、针织结构人造血管等产品已进入应用或临床试验阶段。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

袋式除尘技术使细颗粒粉尘排放浓度小于10mg/m3,甚至达到超净排放标准,滤袋寿命达到4年以上;燃煤电厂袋式除尘技术应用比例由10%增长到25%,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应用比例达到100%;水过滤纺织材料及膜材料组件已大量应用于污水、废水和循环用水处理系统。

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

双向加糙防滑复合膜的开发,使南水北调工程提高了工程质量和速度;高强度丙纶土工布的研制,提高了土工材料在碱性土壤环境下的持久耐化学性能;宽幅聚酯长丝纺粘非织造胎基产品提高了防水材料的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并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阻燃高强经编聚酯格栅提高了煤矿支护系统效率和作业面的安全性;带有光纤传感器和监控系统的智能土工材料,可提供土壤加固、结构安全监控和预警等一体化功能解决方案。

交通工具用纺织品

国产芳纶蜂窝芯材批量应用于高速列车和大飞机项目;车用芳纶管路系统、安全气囊布、安全带等产品实现了国产化;高性能连续纤维和长、短丝增强热塑热固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非织造车用内饰材料替代了传统机织和针织内饰面料,具有更加良好的性价比;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于车内填充减震隔音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

新型消防服和抢险救援服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高性能军警战训服具备多重防护性能;复合结构生物防护面料可有效阻止病毒侵入且透湿排汗性能持久;国产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可满足核生化防护服技术要求;高层住宅应急逃生、矿山救援、海洋工程等高性能绳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结构增强用纺织品

半刚性电池帆板经编材料,为“天宫一号”卫星大幅减重;玻纤和碳纤复合材料减轻了风电叶片重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大直径高压软体输、储管罐已用于国防军工和应急抢险;大飞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实现批量化生产;碳纤维复合芯材导线在输电线路中得以广泛应用。

误解4

发展空间小、没有前途

当前,纺织行业的产能出现了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国内企业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少企业感觉经济运行情况并不能尽如人意:中国纺织的劳动力优势正在减弱;行业创新转型的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正在减弱,行业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正在受到各种因素的挤压。

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日前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在这十大领域中许多项目又是和纺织行业紧密相关的。

先进纺织材料

高端产业用纺织品

2020年实现可吸收缝合线、血液透析材料的自主产业化,部分替代国外进口产品;满足热、生化、静电、辐射等功能防护要求;高温过滤、水过滤产品性能满足各应用领域要求;土工材料满足复杂地质环境施工要求。

功能纺织新材料

2020年,阻燃极限氧指数32,无熔滴,滴水扩散时间1s,能耗降低20%。2025年高端产品基本实现自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2020年国产高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达到9级,实现在汽车、高技术轮船等领域的规模应用;力争在2025年前,结合国产大飞机的研发进程,航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分关键部件取得CAAC/FAA/EASA等适航认证。

高性能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2025年国产对位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成熟度达到9级。建立统一标准的高性能纤维材料技术体系,攻克系列化高性能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开展与国产高性能纤维相匹配的复合材料基体材料、设计技术、成型工艺、性能表征、应用验证及回收再利用等研究,确保重大装备需求。

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

再生医学产品

研制出5~10种应用于骨、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高端再生医学产品年产规模50亿元。

功能性植/介入产品

开发出5~10项应用于心血管、人工关节、种植牙、视觉恢复等临床治疗的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功能性植/介入产品年产规模30亿元。

医用原材料

实现重要原材料的国产化,支撑量大面广的医用耗材、渗透膜、可降解器械等产品,实现年产规模30亿元。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

可控超材料与装备

实现特定频段内电磁波从吸波与透波的可控转换,或者将特定频段内的吸波或透波转换为辐射电磁波。

仿生生物粘附调控与分离材料

实现长效抗海洋生物粘附(3年,低于5%),环境无毒害;实现高效的粘附调控富集分离99%以上;获得2~3种长效仿生抗海洋生物粘附的涂层材料及仿生高效分离技术与装备。

柔性智能材料与可穿戴设备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范文6

技术不断突破

记者从主办方处了解到,本届展会的规模将比上届增加50%,参展商的数量和参观的人数都将有所增加,同时将比上届增加更多的技术交流,还将在展场、上海周边地区结合集群、分会开设多场专业论坛、专业年会等相关活动,将与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协会进行商务会谈,并举办企业间对接会议。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陵申介绍,2005年以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直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主线,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基本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用纺织品的专用原料的开发有了较大的突破;新型的非织造布的加工技术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复合加工和后整理技术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过滤用纺织品、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任务进展顺利。

在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领域,在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工艺突破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后加工工艺,不但更加环保,而且充分模拟天然皮革的微观结构,不但具备了天然皮革的各种性能,而且弥补了天然皮革的缺点。

在过滤材料领域,我国目前已经形成PTFE滤料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克服了PTFE纤维易产生静电、摩擦系数低,梳理、成网困难的难题,已成功应用于高温腐蚀气体过滤,并对其制作工艺申请了专利。

在功能材料领域,企业使用自有技术,利用陶瓷纤维、超级棉纤维、高硅氧纤维及预氧化纤维等加工而成的节能保温和建筑防火系列产品,耐高温、导热系数小、隔热性能和节能效果好,可节能10%以上,这些产品正在向产业化规模扩大。在土工合成材料领域,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土工格栅、土工布、防水卷材等多功能复合材料,高端土工布材料都在扩大产业化。而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领域,SMMS一步法无纺布,抗菌及复合性非织造布等产业化项目正在建设中,包括键合型抗菌防霉SS非织造布、键合型抗菌防霉SMMS非织造布和高性能干法纸棉复合功能非织造布,可解决材料的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要求,用于制作医用口罩、手术衣、隔离服、纱布、湿巾纸、卫生巾等各类医疗卫生用品。用于高端妇女卫生巾、儿童纸尿布和成人失禁用品的特殊非织造产品、年产一亿米聚乙丙交酯可吸收缝合线、工业过滤和光学、电子精密器件擦拭布等项目都已经启动。

机遇大于挑战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是为相关行业提供应用材料,特别是新型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的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这种新材料产业在全球范围处于逐年上升趋势,金融危机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冲击较小,李陵申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产业用纺织品主要涉及生命安全、产业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属于刚性需求,市场较稳定。

其次,产业用纺织品主要以内销为主,相对来说出口市场受影响较小。同时,国家政策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到了正面促进作用,《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定位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经济刺激计划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工合成材料的用量不断加大,2009年土工合成材料产量达23.5万吨,同比增加了43.3%。另外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势头,2009年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由此带动了交通用纺织品的发展,2009年交通运输用纺织品产量达34.1万吨,同比增长了66.3%。另外,产业用纺织品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甲型流感以及汶川和玉树大地震,离不开口罩、防护服以及救灾帐篷的大量使用。

综合来说,金融危机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带来的机遇胜过挑战,其促进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并促使国家更加重视这个新兴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金融危机后产业用纺织品产量仍以两位数增长,2008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总产量仍达到606.5万吨,同比增长11.4%,2009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总产量达723.2万吨,同比增长19.2%。

未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仍将充当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色,并将在土工合成材料、过滤用纺织品、医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品等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差距依然存在

近几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虽然以两位数的增长速率增长,但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目前国内企业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投入不足,对市场信息反馈迟缓,而国际大公司经济实力强,研发投入大,并重视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其次,在市场控制力上,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能够控制市场和渠道的比例非常低,在10%以下:而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企业通过品牌运作,与经销商合作紧密,市场谈判力和控制力均较高:还有,在产业链配套及供应链管理能力方面,国内产业链呈现两端细、中间粗的情况,大部分企业从事中间环节的生产,同质化竞争严重,前道新型纤维的开发以及后道深加工企业未能匹配,供应链的管理还处于初步阶段;而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其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并具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服务和营销渠道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