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公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医患关系研究一直是学术和实践关注的热点话题,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日益加深,医患关系不和谐已经成为维护公众健康权益和社会和谐的一大障碍[1]。本研究对山西省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分别分析了526名医务人员和530例患者或家属(儿科患者问卷由患者家属填写)对医患关系信任程度的评价及相关因素,在数据调查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山西省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分别分析了526名医务人员和530例患者或家属(儿科患者问卷由患者家属填写)对医患关系信任程度的评价及相关因素。医务人员调查对象中综合医院372人,占70.7%,专科医院154人,占29.3%。三级医院医务人员270人,占51.5%,二级医院256人,占48.5%。男性医务人员150人,占28.5%,女性医务人员376人,占71.5%。年龄分布以21~40岁年龄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353人,占67.1%,其次是41~60岁年龄组,共154人,占29.3%,20岁以下组和60岁以上组,共19人,占3.6%。工龄1~40年,平均(12±9)年。学历分布为专科或以下22.1%,本科63.3%,硕士14.1%,博士0.6%。职称分布初级占58.6%,中级28.5%,副高10.1%,正高2.9%。患者调查对象中综合医院就诊者363例,占68.5%,专科医院162例,占30.5%,其他机构5例,占1.0%。三级医院就诊者286例,占54.0%,二级医院233例,占44.0%,其他11例,占2.0%。男性272例,占51.3%,女性258例,占48.7%。年龄分布以21~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220例,占41.5%,其次是41~60岁年龄组,共180例,占34.1%,20岁以下组和60岁以上组各有35例(占6.7%)、95例(占17.7%)。学历构成中,专科或以下有396例,占75.6%,本科115例,占21.9%。职业构成中,农民(29.1%)和无业、自由职业者(24.6%)所占比例较大。患者的住所构成为,城市233例(占43.9%),城镇107例(占20.2%),农村190例(占35.9%)。收入构成中,1000元以下的占26.1%,1000~3000元的占42.7%,3000~5000元的占25%,5000~8000元占4.7%,8000元及以上的占1.5%。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构成中,自费59例(占11.1%),城镇职工150例占28.3%,城镇居民100例占18.9%,新农合214例占40.4%,商业保险7例占0.2%。

1.2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文献数据库对医患纠纷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学习国内外的有关医患纠纷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工作和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1.2.2现况调查法:根据立项依据,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与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阶段在统计描述基础上,应用了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患关系和谐与信任程度:526名医务人员中,96.4%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程度很重要(507/526),3.4%认为比较重要(18/526)。526名医务人员为医患关系和谐程度打分,平均(5.4±1.0)分。530例调查对象中,516例患者或家属对医患关系和谐程度打分,分值介于0~10分,平均(7.9±1.6)分。患者对医患关系和谐程度评价平均分高于医务人员的评价。

2.2医务人员医患关系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在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主要因素中,认为医患关系源于社会因素的人最多,占87.2%。仅有15人认为是医方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占2.9%。在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医方相关因素调查中,认为医患沟通不畅占73.8%,认为患者得不到尊重仅占8.6%(见表1)。在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患方相关因素调查中,认为患者相关知识欠缺(71.1%)和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人数最多,为71.9%(见表2)。在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社会相关因素调查中,认为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人数最多,占72.6%(见表3)。认为改善医患关系最有效的途径是改善医疗体制(78.1%)、政府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63.3%)

2.3患者医患关系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患者认为医患关系主要来自于社会因素(70.4%)。患者认为医患关系医方相关因素主要有医患沟通不畅(68.3%)、医疗费用过高(63.2%)(见表5)。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患方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相关知识欠缺(73.2%)、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52.1%)(见表6)。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社会相关因素主要有现有的医疗体制不健全(57.9%)、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42.8%)、政府对医院投入太少(39.1%)(见表7)。患者认为改善医患关系的途径主要是改善医疗体制(57.4%)、政府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44.3%)、医院内部加强监管(41.1%)。

2.4聚类分析:①医务人员认为的医患关系影响因素聚类分析:对医务人员认为的医患关系可能的21个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可聚类为以下4大类:政府政策支持和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医院内部监管、加强医患沟通、媒体舆论正确导向。②患方认为的医患关系影响因素聚类分析:对患方认为的医患关系可能的26个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可聚类为以下4大类: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合理诊疗、患者被理解和尊重、良好的医疗环境。

3讨论

目前的医患关系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医患信任的缺失问题仍比较严重和突出[2]。本研究显示,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都认为医患关系非常重要,在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评价方面,患者和家属高于医务人员。绝大部分患者对医务人员是信任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医患双方都应充满信心。此外,医患双方均认为社会因素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医患信任、尊重、有效沟通、医疗技术水平都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3,4]。调查显示,有73.3%的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关爱对医患关系有重要影响。Zenger等[5]提出医患关系更应体现医患之间的关怀,例如信任与帮助、情感融入等的理解。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医患沟通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理念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6]。信任作为医患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医患信任的缺失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7]。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精神培养,要把对医务人员人文思想教育贯穿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强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并应用于医患活动中。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要发自内心关爱患者、尊重患者,从同情理解患者、确定诊疗方案、知情同意、医疗费用、医疗服务等方面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爱是改善、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新的技术项目,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医学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是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期望值的基本前提,也是避免引发医疗纠纷关键。医疗机构应积极为患者创造温馨、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目前推进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分级诊疗正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进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媒体来普及公众健康知识,来宣传医务人员的医技、医德、医风,使公众从主观上信赖医务工作者,和谐医患关系。作为患方,也应正确理解现有医疗技术的有限性,理性看待疾病诊疗与转归,合理调整期望值。同时,应理解、信任医务人员,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能够遵循敬佑生命、无私奉献的宗旨,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的。从本次对患者及家属的调查中,也可看出,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务人员是信任的。当发生医疗争议时,应按照相关程序合理解决。

作者:李润森 白丽霞 岳文武 于雁玲 高建勋 梁春强 单位: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医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