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育体制的构建

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育体制的构建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访谈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共抽取60名访谈对象。其中市卫生局管理人员5人、区县卫生局管理人员10人、市级医疗机构医务科科长9人,镇级医院管理人员10人,服务于一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卫生室医生26人,就人才结构状况、基层医生岗位的基本情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等问题进行访谈。调研由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完成,教师经过统一培训,熟悉调研目的和内容。采用开放性访谈形式,在访谈前列出访谈提纲,全程采用笔录形式,时间控制在50~60min。其后,对访谈记录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结果。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我校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进行培训,以学生暑期社区实践方式开展调研,学生到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答当场回收。总共调查了全国350名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16份。

1.3统计学分析

建立专题数据库,利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层卫生机构及医生的人力资源现状

2.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共892337个,农村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32。

2.1.2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学历、技术职务构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技术职务偏低,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技术职务以初级为主。

2.2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对服务于城市社区及乡镇农村基层一线的医生进行问卷调研,发现他们的工作内容都非常广泛,除了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外,他们还从事很多其它方面的工作。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全科医生比例最大的前3项工作内容依次是日常体检(49%),健康教育与咨询(43.3%)和预防保健(41.2%)。

2.3基层医生就业岗位及准入条件

通过访谈和调研得出,基层医生的就业,主要岗位任务是从事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六方面的相关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工作1年后有资格考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3讨论

3.1人才需求与专业定位

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巨大,而农村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32,离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1.88差距甚远,基层卫生人员的主体仍然以专科层次及以下和初级技术职称为主,所以基层医疗机构对专科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庞大。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短、岗位针对性强,是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具有不可替代性。为满足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各环节的作用,尤其是建立健全集“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专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应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基层卫生机构的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3.2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导向及课程体系改革

在调研中发现,传统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目前基层医生岗位不适应,专科的临床医学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确立面向基层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坚持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必须根据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的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了考虑基层医生的卫生服务与管理能力外,还需兼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标准,确定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持续发展能力,以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六大”工作任务构建核心课程,校院共同开发《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妇产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学》、《急救实用技术》、《中医实用技术》、《诊断学》及《预防医学》等八门核心课程。

3.3教学内容改革的重心

教学内容主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组织和选取教学内容,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将《老年病学》、《传染病学》与《内科学》整合为《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增设《遗传与优生优育》、《康复治疗技术》和《常用护理技术》,强化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以基层医生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情景设计教学内容。

3.4人才培养目标路径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的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通过3次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全面了解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职业面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基层医生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结合行业专家建议,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职业要求,据此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途径。

4结论

4.1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层医生岗位基本素质,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融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层卫生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用性高素质医学人才。

4.2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4.2.1知识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城乡基层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地方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掌握改善疾患残障及康复的有关知识;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筛查的原则。

4.2.2能力

具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临床(适宜)技术对城乡基层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地方病的诊断、治疗的能力;具备对城乡基层重大传染病及时识别、早期处理的能力;具备处理城乡基层常见急危重症初步处理、组织抢救与转送病人的能力;具备对常见致残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及管理的能力;具备开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能力;具备胜任城乡基层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工作的能力;具备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独立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等途径,自我发展、继续提高的能力;具备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具有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具有与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及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4.2.3职业素养

具备医务工作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不过度医疗;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能关心和救助老、弱、病、残及困难群体;乐业爱岗,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及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的意识;具有扎根城乡基层,有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及促进城乡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奋斗精神。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专科临床医学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面向基层和社区,在今后一段时间还有很大的发展;探索专科临床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将为促进医学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杨友谊 黄振元 杨敬博 陈建勇 邹伟敏 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荆州市荆州区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