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视角下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分析

伦理学视角下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分析

[摘要]护理人员是关乎医疗质量与全民健康的关键角色。护理人员的流失对患者个人康复及健康中国建设皆为不利。关注护理人员流失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伦理意义。为重塑伦理意识,防止人员流失,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维护护理人员形象,提升护理人员社会认可;二是加强护士自身修养,提升护理职业道德水平;三是善用护患沟通技巧,积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四是规范护理人员待遇,保障护理人员合理需求。

[关键词]护理人员流失;伦理审视;人力资源

所谓伦理,即人与人在交往中日积月累继而约定俗成,并被社会大众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及人文关怀。伦理关注个体和社会整体的福祉,与秉承呵护生命、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交融。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保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代生活中,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呵护健康,护理人员的身影广泛存在于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家庭护理等多种场景,护理人员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关键角色。然而,护理行业人才却长期存在流失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护理专业,原本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选择另谋出路,严重影响护理工作的完成及护理质量的保证。根据中华护理学会的统计数字,我国护理人员存在数百万的缺口[1]。养老护理员缺口更是高达500万[2]。据2011年卫生部公布的一项对全国696所三级医院护士流失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当时护理人员的平均流失率为5.8%,而最严重的地区则高达12%[3]。

1护理人员流失现状的伦理致因

1.1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难以维持

主要表现为工作量大、疲乏倦怠;工作风险高、失眠、焦虑等。现代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中,每日接待患者数以百千计,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始终处于高负荷状态。有报道称,女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态远远低于普通女性[4]。同理,高负荷也存在于男护士群体中。中国医师协会称,81.4%的护士认为自己的劳动负荷过高、过强[5]。“人命至重”,护理人员自从业之初就被期望兼备优良的护理技术和高尚的个人品德。然而繁重的工作量,加上工作的高要求和高风险,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

1.2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主要表现为工作待遇低、夜班频繁、公休难等。我国传统的医疗模式淡化护理人员的角色。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方面,虽然医院的医务工作是由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完成的,但实践中无论是薪资水平还是奖励休假,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都远远赶不上医师。另一方面,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严格苛刻,加班、夜班频繁,福利待遇与工作强度严重不对等。

1.3护理职业社会认同较弱

主要指社会大众没有对护理人员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通常表现为护理人员不被患者及其家属尊重;护患关系难处理、护理人员无辜被诟病等。受重医轻护观念和一些媒体片面宣传的影响,患者及家属往往在接受治疗期间不重视护理工作。具体表现为,言语谈吐中不尊重护理人员、行为上消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忠告等。而当医治效果不佳时,又往往迁怒于护理人员,并时有护理人员在医疗纠纷中受到人身侵害的事件发生。

1.4护理职业安全感缺乏

通常表现为觉得事业无前途。这种安全感的缺乏来自两个方面,工作不稳定和工作风险高。国内各级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中,聘用制护士占较大部分,而聘用制护士较之编制护理人员易被解聘且福利待遇较差,因此极易流失。同时,护理人员还担负着相当大的职业风险。一是责任风险。观察病情、生活护理、临床抢救存在的潜在护患纠纷;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护理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疾病风险。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直接接触最频繁的临床一线服务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6]。

2关注护理人员流失现状的伦理意义

2.1重申职业道德重树职业理想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兼具“医乃仁术”的医学品性和服务奉献的护理精神,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正因为如此,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要远远高于一般行业,而职业道德认识的缺失也正是护理职业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关注护理人员流失现象,为护理人员寻求工作旨趣,就不可避免需要重申护理职业道德,重树职业理想,将护理工作作为实现工作抱负和人生价值的途径。

2.2维护行业形象提升职业地位

护理工作内含高标准的行业形象。历史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以其人道、慈善之心为交战双方的伤员服务,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现代,在抗击非典时,叶欣、陈静秋、刘永佳,一名名白衣战士被劳累与疾病击倒,又有千万的白衣战士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护理人力资源的保障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护理行业崇高形象的基本要求。同时,崇高的行业形象将无形地提高护理职业地位,吸引更多护理人员立志扎根于此。

2.3保障护理质量关爱患者健康

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是护理人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目标。一方面,护理人员常是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工作人员(如在注射、检验、住院等部门),而在养老机构、家庭护理中更是独当一面的医护人员,发挥着决定性的医护作用。这时,护理人员的流失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保障。另一方面,护理从业情况不稳定,也造成护理从业人员的心理浮躁,无法真正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危害患者的利益。因此,关注护理人员流失可谓关爱患者的重要体现。

2.4明确价值取向改善护患关系

护理工作强调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相互协作、精诚服务。广大医务人员之所以能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相互合作,正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医学道德原则和规范,以此来约束和制约不同个体的医疗行为,确保医疗集体的共同信誉,赢得患者的信任[7]。护患关系同样也正是这样一种协调一致的利益关系。加强针对护理人员流失的关注,有利于理清护理人员的价值需求,结合护患关系的特殊性,从而建立互利共赢的护理工作价值定位。在改善护理人员流失现状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维护护患伦理健康发展。

3重塑伦理意识防止人员流失

3.1加强护士自身修养提升护理职业道德水平

医务工作者想要在医务工作这个岗位上做出成绩,赢得患者的爱戴,就应该重视加强职业精神的塑造和修炼,争取做一名具有高度职业精神的医务工作者[8]。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升护理职业道德水平。一是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除了从职业教育、执业考核、岗位管理等多重角度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之外,应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要求与自我约束。一般情况下,被照护者(通常为患者或无自理能力的老人等)与护理人员之间,被照护者处于弱势地位,护理人员应时常换位思考,理解被照护者的身心需求与保护自我的心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学好用好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包括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等。二是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除了救死扶伤、精益求精、“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微笑服务等耳熟能详的职业道德要求之外,应给予护理人员同等尊重,让护理人员在感受到职业温暖后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此外,护理人员每日面临超高的职业压力,面对突发事件和复杂情境,从方法上应学会量体裁衣,从情感上应学会百折不挠,这对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3.2维护护理人员形象提升护理人员社会认可度

护理人员一直享有“白衣天使”的美誉,每年的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人们都会想起南丁格尔等护士天使们的感人事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有关事迹转发频频。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护理人员的形象需要护理人员自身、医院、社会公众的共同维护。护理工作是一项兼具专业高标准和道德高要求的工作,对于疾病的治疗、医疗工作的协助和患者身心维护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社会认可,护理人员应严格要求自我,并对本职工作保持自豪感,为自我树立良好的从业自信。国家、社会、机构皆应重视护理人员群体的形象维护,在各类传统及网络媒介中,加大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帮助提升护理人员社会认可度。社会公众在面对有关护理人员的事迹、言语时,应保持一份理性与公平的心态,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恶意中伤。

3.3善用护患沟通技巧积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接受专业培训的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发现书本和课堂学习的沟通技巧毫无用武之地。究其原因大致有:一是就医患者人数多,导致没有时间细心沟通;二是就医患者及家属因为病痛而产生急躁、不信任的情绪导致沟通无效;三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繁重的工作实践中渐渐淡忘护患之间积极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或对沟通失去信心等。为了积极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针对以上因素,护理人员和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一是医院将护理工作具体分配到每一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所对应的专属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按序就医,缓解护理工作因多而杂乱的情况;二是引导患者及家属理性对待病痛,使其认识到只有尊重护理人员配合护理工作,才能更及时有效地得到医治;三是护患沟通技能培训不能一蹴而就,医院应定期持续进行护理人员专业及沟通技巧培训、竞赛等,不断学习、时刻提醒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3.4规范护理人员待遇保障护理人员合理需求

儒家有言,“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你所做的事达到工作的要求,甚至超出一般的好,就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也就是“以利取义”。医师应该培养仁心仁术而不应该以牟利而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技艺高超的医师不应该通过精湛的医术获取高额回报[9]。这同样适用于服务于医疗卫生的护理人员,合理的福利待遇是对护理人员辛勤付出最好的伦理回报。首先,合理保障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而定,可参照该院同等资质医师的基本薪资,公平对待医、护人员的物质需求。其次,要规范建立护理人员的晋升机制。逐渐消除在编与应聘护理人员的差别待遇,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满足护理人员的职业需求。再次,有效建立护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公开的休假、请假制度。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需求,让常年处于精力疲惫、高度紧张工作状态之下的护理人员得到适当的休息。当代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已经成为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目标,需要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者“终身纯洁,忠贞职守”[10]。防止护理人员流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正面回应。

作者:李阳 常运立 郝建玲 杨放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