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医院接收的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的语言性沟通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采用语言性沟通的基础上再加上非语言性沟通,对比两组儿童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护理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工作;应用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选取100例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医院接收的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进行研究之前,还要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儿童患者。其中,对照组有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该组儿童患者的年龄在1岁-8岁之间,平均年龄(3.94±1.2)岁,住院时间在4-1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32±1.64)天。观察组有2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该组儿童患者的年龄在1岁-8岁之间,平均年龄(4.05±1.3)岁,住院时间在4-1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26±1.58)天。两组儿童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的语言性沟通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采用语言性沟通的基础上再加上非语言性沟通。表情沟通:微笑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微笑的表情,给患者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愿意主动接受护理工作[1]。身体沟通:身体姿态的运用能够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护理和与患者家属交流的过程中,都可以适当的使用身体动作来拉近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距离。比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可以通过点头来表示对患者家属的尊重[2]。眼神沟通: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患者在向护理人员表达感受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眼神来回应患者,让患者继续表达。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眼神给患者鼓励,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充足的信任。抚摸沟通:在对儿童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者进行抚摸时,能够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抚摸还能够帮助儿童患者快速入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法[3]。

1.3评价指标

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在70分以上即为满意。护理工作的有效率按照显效、有效、无效来判定。将两组儿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有效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统计数据用(±s)来进行表示,用t来对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则通过c2,得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8例显效,21例有效,1例无效,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一些年龄较小的患者来说,沟通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非语言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指通过肢体交流来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感情,帮助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了非语言性护理。采用表情沟通、眼神沟通、抚摸沟通以及身体沟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够看出,采用非语言性沟通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的有效率都要明显优于只采用语言性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因此,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邹惠祥.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4:3183-3184.

[2]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3:186-187.

[3]滕丽.非语言性沟通用于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9:243-244.

作者:邱巧梅 陈雪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