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例6篇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文1

电视主持人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有以下数种:

1.距离

这里所说的距离,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和现场观众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存在私人空间的概念。主持人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和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情况要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和被访问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2.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只是一种礼节性的表示,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电视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时候,要注意:

2.1应该先伸手

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首先表示欢迎对方。因此,在工作情况下都应该先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2.2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

主持人在与对方握手时,应平和、谦虚,这样才有利于开展传播活动。

3.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最清楚、最直接的讯号。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和轻轻的一瞥。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应该介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微严肃些,这与距离有一定的关系。

4.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刺激,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手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手上,但脸上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会立刻露出笑容。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应当都是微笑。

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愉快、亲切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一种严肃或冷漠的感觉。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

比如说每年元旦、春节等节假日,主持人都要向观众表示问候和祝贺,一般这些话都很短,但主持人必须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祝愿,这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才能是一张热情、欢快、充满希望和信心的面孔,而故作热情只能使观众感到虚假、倒胃口。应该指出,并不是屏幕上的主持人笑得越厉害就越亲切,为笑而笑只能令观众莫名其妙,产生反感。试想,如果让中央电视台的李瑞英、海霞微笑着播新闻,而让月亮姐姐板起面孔主持《大风车》,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5.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一个能力较强的主持人,不但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出其参与的程度,随着做出相应的调整。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文2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

儿科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信息沟通。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交流中,患儿及家属的非语言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它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及家属的真实的感觉和需要。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病群体:患儿和家属对非语言流是十分敏感的,护士应对患儿及家属的非语言流给予关注,因为患儿和家属的面部表情、姿势等非语言往往是观察和评估患儿状况的手段之一。人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符号,能传递一定的信息,非语言沟通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个信息的效果言词+音调+面部表情,其中言词7%,音调38%,面部表情50%,而等式中音调和面部表情均属于非语言行为。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语言表达才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语言修养和擅长非语言沟通,从而在加强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安全感、信任感及提高护理质量方面起着更重要作用。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及应用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仪态服饰、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

仪态服饰:在人际交往中,仪态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工作中,护士应着装整洁大方,衣帽整齐,头发不过肩,穿软底平跟鞋,面部宜淡妆,手指甲要勤修剪,应精神饱满地面对患儿及家属,给患儿及家属以健康、稳重值得信赖的印象。在儿科,尤其是着一身粉色的工作服,更能拉近与患儿的距离。

动作与姿势:姿势包括手势及其他的身体姿势,它体现了一个人交流时特定的态度及当时所包含的特定意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始终保持优美的体态。在交流中,注意手势大方、得体,避免一些失礼的表现,如指手划脚、拉拉扯扯等,会令人觉得不得体和反感。另外,更不要频繁改变姿势,以免患儿及家属觉得护士不耐烦,从而伤及自尊心。

距离:当初次与患儿交流时,护士所处的位置应与患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突然接近患儿,否则会使患儿感到害怕。护士可站在床边,不可身体扭曲,不可随意坐或靠在床上,以免给患儿造成压力,给患儿及家属留下不好的印象。当与患儿熟悉后再次交流时,无论病儿年龄或体格大小,均要平等对待,与之沟通时要保持近距离,采取与患儿视线平行的位置,如蹲位,这样可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面部表情:在人际沟通中,来自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所观察和理解,它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状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如护士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有关惊慌、紧张、厌恶、害怕接触的表情,以避免患儿及家属误将此表情与患儿病情恶化情况相联系。同样,护士也应注意患儿及家属的表情变化,从而获得信息。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能使患儿及家属消除陌生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亲切和蔼的面部表情在非语言沟通中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婴儿,若看到护士表情严肃地面对自己也会很紧张,甚至啼哭。因此,护士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应戴口罩,以便患儿能经常看到护士的微笑,缩短双方感情上的距离。以微笑面对患儿,在微笑中为患儿创造出一种愉快、安全和可信赖的氛围。但是,当患儿病危时、疼痛时、患儿家属伤心着急时,护士还是面带微笑,则会使患儿及家属反感,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应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同时也要观察患儿及家属的面部表情变化,由此了解她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目光接触:护士与患儿及其家属的目光接触可以产生许多积极地效应。如护士镇定的目光,可以使恐慌的患儿及家属有安全感;护士热情的目光,可以使患儿及家属感到温暖;护士专注的目光,可以使患儿及家属感到被尊重。护士可以从短暂的目光接触中判断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护理。但需要强调一点,当初次接触患儿时,目光接触应非常短暂或尽量避免目光接触,否则会使患儿感到紧张、害怕、恐惧,从而影响沟通效果。

触摸:触摸是含义深刻的一种沟通方式,对于婴儿尤其如此。护士可通过抚摸、搂抱同患儿传递“爱”的信息,患儿也可从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根据临床观察,皮肤接触可治疗和预防婴儿某些疾患,特别是怀抱婴儿,这种特殊需要是不能仅用食物满足来代替的。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时应经常抱抱患儿、抚摸其背、头、肢体等部位。触摸可以产生关怀、同情、安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如当患儿和家属经受痛苦时,护士轻轻抚摸患儿的手或拍拍患儿家属的肩部以表示关心;当患儿发热时,摸摸他的额部,以表示关注。但不当的触摸会造成消极效应,因此,使用触摸技巧时应注意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场合、部位、强度、持续时间等。

护士应该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注意提高观察患儿非语言行为的能力,加强对非语言技巧的培养,增强沟通能力,从而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为患儿提供服务,促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文3

非语言性沟通表达的信息是通过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目光,利用空间、声音和触觉等方式产生的,他可以伴随着言语性沟通而发生。在沟通信息的总效果中,语词占7%,音调占38%,而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动作占55%[1],后两者都是非语词性沟通方式。在护患交流中如能准确理解、认识并运用自如,对促进护患沟通有重要价值。非言语性沟通常用技巧有:

1目光接触

眼神既可表达与传递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也可显示个性特征并能影响他人的行为。一般而言,目光接触次数多少、时间长短及目光转移等,都能反映双方对会谈的兴趣、关系、情绪等许多方面的问题[3]。对护士来说,一方面要善于发现目光接触中所提示的信息,感觉到病人的反馈信息,并能予以正确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要善于运用目光接触反作用于病人,使其受到鼓励和支持,促进良好交往与双方的关系。目光接触还可以帮助谈话双方的话语同步,使双方思路保持一致[4]。在临床上,护士和病人交谈时,则要用短促的目光接触以检验是否被病人所接受,并从对方的回避视线、瞬间的目光接触等来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无论护士交际时的心情如何、就诊患者的身份如何,目光语所体现的内涵都应当是庄重、友善和亲和的,情绪化了的目光语,如烦躁、抑郁、生气以及鄙视、奉承的眼神都是应当避免的[3]。所以充分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目光接触,是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的基本功。

2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性外在表露[5],一般是随意的,但又可以受自我意识调节控制。面部表情可表示多种多样的情感的变化,如恐惧、痛苦、厌恶、愤怒、安详等等。

面部表情的变化是护士获得病情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病人了解医生内心活动的镜子。护士在会谈中不但要善于识别与解读病人的面部表情,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表情是以职业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当然也与个人性格与表达习惯有关[6]。护理人员应当善于应用与病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来传达对病人的关爱,更要细心体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3距离与方向

人际距离是交往双方之间的距离。有人将人际距离分为4种[5]:亲密距离,约0.5m以内,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甚至体温;朋友距离,0.5~1.2m;社交距离,1.2~3.5m;公众距离,即群众集会场合,约3.5~7m。护患会谈的距离应根据双方的关系和具体情况来掌握。护理人员对病人表示安慰、安抚时,距离可近些。正常护患之间的会谈,双方要有适当的距离(约一个手臂的长度),以避免面对面的直视,这种位置使病人和护士的目光可以自由的接触和分离,而不致尴尬和有压迫感。此外,护士和病人的年龄、身份和受教育状况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距离和方式。护患关系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心理交流的境界,也不妨并肩齐坐,或肩并肩的行走,这样交谈与劝导,双方都会感到亲密。

4用超语词性提示沟通

言语表达信息,而超语词性提示则可以辅以生动而又深刻的含义。超语词性提示就是我们说话时所用的语调、声音的强度、说话的速度、流畅以及抑扬顿挫等,又称为副语言[1],他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例如同样一句"你来了"用不同的音调说出,可以表示"久等的你终于来了",或者"你怎么又来了"等多种含义。护理人员应留意判断,并重视这些信息在沟通中的意义。不论是语词性沟通还是非语词性沟通,他们在护患交流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

5接触

接触是指身体的接触,是一种身体语言,据国外心理学家研究[7],杰出的动作有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为呕吐病人轻轻拍背,为动作不便者轻轻翻身变换,搀扶病人下床活动,双手久握出院病人的手,以示祝贺,这些都是有益的接触沟通。心理学家认为[8]:婴儿期得到的触摸越多,成年后适应力越强。触摸需要贯穿人的一生。特别是病人更需要触摸。在中国,由于社会传统道德规范的限制,人们的触摸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触摸的方式常用的有握手、拥抱、接吻、拍肩等[9]。根据不同的文化类型,还有特殊的触摸方式。触摸的方式又可分为[10]:社交/礼貌型、功能/职业型、友谊/温暖型。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触摸属功能/职业型,社区护士的触摸不仅具有职业功能的需要,而且还涉及到友谊/温暖的范畴。在今天的中国[10],只限和儿童接触较为随便。对患儿的搂抱、抚摸可使其感到倍加亲切。对成年病人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慎重使用。

参考文献

[1]姜学林,赵世鸿.医患沟通艺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5. 

[2]丁凡.沟通的真理[M].北京:九洲出版社,2009.4. 

[3]刘鸣勋.实用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

[4]姚斌.现代人的心理保健--走出心理困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 

[5]丘祥兴.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6]窦肇华.医学课程德育功能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6.

[7]JOHN L.COULEHANMARIAN R. BLOCK,The Medical Interview[M]Philadelphia:F A.Davis Company,2007. 

[8]MARK H. SWARTZ,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M]philadephia:W.B.Saunders Company,2004.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文4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非语言性沟通;沟通技巧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仅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我国计划生育要想达到理想化的工作效果,必须要保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增加双方之间的感情,让双方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情况下,顺利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而非语言沟通作为双方一种重要的沟通途径和方式,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 非语言性沟通

所谓非语言沟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实现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方式不需要使用任何语言,仅仅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如借助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工作人员或服务对象表达心中的感情、兴趣和观点以及目标等方式。非语言沟通属于一种比较柔软且有效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人们的心情和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而正是由于这些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能迅速递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沟通技巧,正确运用这些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全面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搞好技术服务工作。

2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2.1 仪容仪表的作用发挥技巧

仪容仪表是第一印象,仪表的干净、整洁是交流和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给人舒服和干净的感觉,服务对象才会感到自己得到基本的尊重。仪容仪表在非语言沟通中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给服务对象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首先,工作人员要从衣着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衣着要得体,行为举止要端庄,整体要整洁和大方,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的感觉,让服务对象能对自己产生一种好感,进而才会愿意将自己完全放心的交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人员的手中。仪容仪表展现一个人的姿态和风度,工作人员规范自身行为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加分,使得服务对象能安心和放心。同时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还要注意服务对象的仪表,要留心观察对象的仪容仪表,进而能初步了解一个对象,通过细节观察能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对对象的观察能判断对象当前的心情、思想状态等,使得自己能快速找到切入点,搞好服务工作。

2.2 服务环境的创设技巧

一个人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放松心情,因此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也要注重营造一种舒适和干净的环境,环境能影响对象的心理变化情况。如果对象对环境比较满意,服务对象心中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就会降低,并且能积极主动咨询相关问题。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悄悄话室应该设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位置,让服务对象能真正感觉到一种神秘感,愿意主动和毫无顾忌的将心中的话说出来,进而能达到很理想的技术服务效果。不经如此,环境的创设还需要室内装饰颜色和装饰材料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比如在悄悄话室中一般可以将墙体颜色装饰成比较温馨的色彩,让服务对象有一种很亲密的感觉,最好能为其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并且门窗最好的紧闭的,在墙上悬挂一些避孕节育以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挂图,室内桌椅最好摆设得有条有序,让服务对象能快速感觉到品质生活。通过环境营造能立刻放松服务对象的心情,让服务对象放松警惕,能够主动和积极的接受技术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宣传,迅速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2.3 肢体动作的应用技巧

肢体主要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在实际工作中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要适当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和对象沟通,这样的方式比语言要有效很多。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一句话由于语气和语调的不同,会表达出一种不是很理想的效果,反而让服务对象心中产生一种隔阂和不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个手势、或点头等方式,来完成基本沟通工作,让患者能快速明确并且主动接受工作人员的安排。例如在为服务对象做相关检查时,工作人员可以提前收集病史资料,在收集资料阶段可以通过点头或手势与对象沟通,不至于将对象冷落在一旁。通过这些方式能起到一种鼓励和激励的效果,让对象也更加自信,认为工作人员能够耐心听自己倾诉,并且通过听对象讲话,能有助于了解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情况,更好地搞好服务工作。

2.4 表情的应用技巧

表情是最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一个微笑给人的感觉就有千万种,但是永远能让对象感觉到舒服。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要注重自己的表情,尤其是微笑的表情,让对象感觉到十分亲切和温暖,进而能耐心和放心接受一些节育技术服务。总之,技术服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懂得利用这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进而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提升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其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直接的良好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来维系,进而才能让双方达成共识,服务对象才能更加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进而能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而非语言沟通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技巧,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技术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非语言性沟通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4) .

[2]马茹君,丁宏,宋阿娟.安徽省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力资源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09).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69-01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它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帮助不仅单靠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因素在治疗护理中的地位[1]。良好的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非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两个层面,据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80%为非技术因素所致,其中大多数与护患交流不足或交流不当,告知不充分有关[2]。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和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现将笔者多年来对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1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1 护患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逐步建立起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1.2 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可改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1.3 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护患之间的良好配合能增强护理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疏通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陈何芳[3]报道,治疗性沟通前后患者心理负担发生率分别为99.14%和21.57%,7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通过护患沟通患者的心理得到了疏导,缓解了郁闷情绪,提高了满意度。

1.4 护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途径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操作规程,特别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而落实告知制度是医患、护患沟通的基本措施。因此做好各项护理告知,加强护患沟通也是减少护理差错、规范护理行为的有效途径。

2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2.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劳动强度大 护士每日除常规的执行医嘱中的各项处置外,还要进行医嘱录入、护理收费、办理出入院等非护理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护士大量的时间,使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减少,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时间减少。

2.2 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临床中年轻的护士相对较多,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临床经验积累的不够丰富,在校期间仅侧重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信心不足。

2.3 专业术语过多 由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状态、年龄等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也有所不同。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2.4 护患之间不能换位思考 病人在住院期间对用药、治疗、预后、以及主管医生、护士的等信息一般都有迫切的需求,而护士每天忙于各种护理操作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各种信息不能及时告知,病人不能理解护士,而护士由于大量的护理工作不能从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2.5 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质量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有关医疗方面的书籍杂志等资料也逐渐增多,有的患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存有疑问,甚至有抵触心理,影响护患之间沟通。

2.6 非语言沟通的因素 如护患交流环境、患者、病室的温湿度;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面部表情、眼神与目光、体语等也影响护患沟通。

3 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 掌握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护患沟通的过程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完成的。

3.1 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即语言沟通。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护士不能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话。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注意语言柔和清晰,语速、语调适中,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给予安慰,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以便针对性地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交谈,同时可多用解释性语言。

3.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言,它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音色、音调、音量)、手势、抚摸、眼神交流和空间等。护士应格外注意自已非语言的影响。

3.2.1 微笑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性沟通最丰富的源泉 英国的斯提德说过:“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许多价值”。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护士的微笑对病人的安抚作用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微笑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能看到护士的微笑,会感到温暖和一派生机,从而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2.2 眼神是人际沟通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眼神可以传递情感,也可以显示个性特征,影响他人的行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巧妙地运用眼神的表达,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和增进与患者感情的交流。

3.2.3 仪表 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护士高尚的情操、整洁大方的仪表、稳重的举止、亲切的语言、开朗无私性格,都能唤起病人的乐观情绪,赢得病人对护士信任感;相反,污皱的衣服、懒散的工作作风、生硬的语言、过分浓妆修饰等,会使病人反感而疏远。

3.2.4 手势 手势语言是通过手的动作、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同眼神一样,灵活多变,富有极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以手势配合口语,以提高表现力和感应性,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肢体语言。

3.2.5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非语言沟通交流的特殊形式,包括触摸、握手、依偎、搀扶等,触摸能增进人们的相互关系,它是用以补充语言沟通及向他人表示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3.2.6 合理选择沟通距离 个人距离是护患间沟通的最佳理想距离。个人距离为0.5m-1m,在个人距离下,护患双方都会感到更舒服一些。因为个人距离既可以提供在帮助关系中一定程度的亲近而又不会使人感到过分亲密。

4 体会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沟通、融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前题,也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融洽的沟通更从根本上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6.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范文6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患关系;护患交流

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双方对护理内容和康复内容进行交流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不但是语言方面交流,同时也是双方的思想、情感及愿望等方面的沟通。在急诊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而急诊护理人员面对的主要是危急重症患者,此类患者病情急、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有效救治。护理人员在对其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施救㈦。所以,在急诊科,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在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娴熟的急救护理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让患者有好的护理干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 .急诊科护理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娴熟的急诊护理技能是每个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有熟练的急诊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步伐稳健、操作时不慌不乱、动作要敏捷灵活、做到有条不紊。特别是在急救过程中应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操作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时,要力争做到基本要求,不但有利于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及合,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熟练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顺利实施,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 .在沟通中要有语言交流技巧

在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语言是最基本的应用工具,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技巧。当患者到急诊科就诊时,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语言或者体贴患者的话语去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护理接待及急救实施过程中亲切和温暖,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的效果。

2.1礼貌性语言的应用: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采用礼貌性语言有助于让患者感到亲切,让患者心情愉快,而护理人员对患者彬彬有礼,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使患者产生愉快的心理反应,这是护患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2.2应用安慰性语言: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采用安慰性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患者感觉温暖,护理人员及时有效安慰患者,从患者病痛角度出发体贴患者,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他带来的温暖,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缓解患者对医疗器械设备等恐惧感,有利于患者配合实施护理措施。

2.3应用解释性语言:在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掌握好解释性语言的应用,让患者对护理实施有信任感,而护理人员不能简单认为患者是接受治疗的仪器,患者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采用解释性语言让患者了解疾病情况,让患者了解治疗费用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所以在上述护理过程中,解释性语言能够使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利于患者康复。

3.非语言交流沟通技巧

在护理实施过程中,除了语言交流沟通,还存在着信息量丰富的非语言交流沟通技巧,而非语言沟通交流也起着重要作用。非语言沟通交流是在非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和患者进行目光、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等方面信息交流。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病情容易加重,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改变、动作姿势等非语言行为来了解及判断患者所需,特别是有情绪改变的患者,要及时有效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给予详细解释,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干预,在急救护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家属对护理行为不理解、不了解,难免对护理人员表现为语言或者肢体冲撞,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有宽容谅解的美德,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样有利于护患沟通交流,有利于患者康复 。

4 .小结

在急诊科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形象,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有利于改变护理人员以往的不良工作作风和不完善的工作做法。而有效的护患沟通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在护患沟通中,有利于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安全感,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时护理价值得到真实体现,能够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得到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好评。在急诊护理过程中,不仅仅是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是对患者尊重、关怀的过程,护理的每个环节及每个细节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韩翠,李继平.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对策Ⅲ.护理研究,2008.22(3A):585―586.

[2]刘莹莹,魏素芬,张元红,等.急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6O一61.

[3]朱锦莲.在护患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