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培训总结范例

应急培训总结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1

一、问题剖析

1-功夫停留纸上 效果脱离实际

当前,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对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建设完善都十分重视。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应对一次又一次重特大突发事件中,预案的作用为什么无从发挥?究其本质,形式主义“重说功,轻做功”是原因之一。反映出在应急准备态度上存在不端正问题。甚至有人言:预案是“被查”的,没有这个“摆设”不行,至于“用”的问题则不是大家所关切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预案看起来站位很高,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却是另外一套。始终在“写”和“说”上做文章,把写了说了当做了,始终未将如何发挥作用当做头等大事。形式主义盛行,预案编制中的问题始终不被关注。预案编制以谁为核心问题没有定论。预案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还是以管理为核心,此问题在实际中无争议。看似是以突发事件为核心,以四大突发事件构建预案体系,但在实际预案中只表明针对“事件”的大概念。实质上,所谓的专项预案体系都是以管理部门为对象划分的,不强调“事件” 是什么,而强调的是哪个部门管。而在预案中则以指挥体系参加部门为重点,看似明确了参加部门的责任,但具体到事件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却都是空的。削弱了采取措施的部门意义。预案的结构存在问题。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方案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在是由一个模板形成的,“左右一般齐,上下一般粗”形成了全国一样的格局。每个专项预案都形成了比总体预案低一个层级的指挥结构。如此一来,总体预案确立的最高指挥结构还有存在价值吗?总体预案与专项预案在结构上功能作用不清的前提下,形成了所谓分层次的总体与专项预案是没有价值的。预案未有判定突发事件启动响应的适用条件问题。由于预案所涉及的事件是抽象的,并未涉及具体情景下发生的事件,更未涉及突发事件响应的适用条件。因此,解决问题的响应措施也无法启动。“预授权”本是预案中必须存在的,但在我们的预案中却是无“立足之处”。

2-培训止步理论 实践难以突破

应急培训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培养应急管理、应急处置人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在应急状态下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但目前应急培训始终在认知培训的圈圈中打转转,未越出理论教学的模式。应用的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也与实践脱离,得到的是“听起来热闹、未听过新鲜”的评价。现在培训基本做法是“问题问题再问题,重要重要再重要”的再强调。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是:一是应急管理理论和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研究不充分。在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未能很好结合,理论还发挥不了为实践提供指导的作用。同时,应急管理培训理论的应用也没有突破,停留在“认知”的学习上,对于能力训练的“迁移”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二是培训方法老化。现代培训方式虽然在使用,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未真正解决。现代培训方式运用起来也是认知教育的内容,培训方式的变革只是形式上的,并未带来实质教育模式的转化,应急能力形成的训练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三是学员组织创新不强。现发达国家普遍适用的应急管理的整体培训始终做不到,没有形成应急管理、指挥、救援团队的整体学习。

3-演练变成“演戏” “本我”意义缺失

演练本是在平时积极为战时做准备的一种最佳方式,可以起到查找问题、训练能力、磨合机制的功能,但在实际中演练的成效未能发挥。湖北武汉在军运会前的2019年9月30日上午曾组织了“一场输入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可这场演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不禁让人打个问号。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信息,2019年10月,美国多个机构联合展开了一次代号为“事件201”的全球流行病演习,模型假设为一种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能迅速传播并引发全球大流行。演习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牵头举办,相关场景模拟了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的暴发。现在看来,这场推演对美国疫情处置似乎也没有发挥出太大作用。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一是演练是什么?举行演练为了什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演练与预案共生的,演练是通过模拟预案准备中面临的事件情景,将预案设计的处置过程真实的进行模拟处置或者推演。查找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预案中涉及的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的能力,磨合指挥、救援、保障等团队的协同机制运行状况,从而达到预案准备的目的。在应急管理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推演还没有开展,一种是教学中演练,另一种是应急准备工作中的演练。由于现在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演练也只是形式,成为案例教学的一种方式,达不到演练的目的。工作中的演练由于预案与实际的脱节,演练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演练组织形式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是实足的“演戏”。演练的组织者一般是预案的制定者和应急事件处置的组织者,而在实施演练中领导观摩检查又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演练组织的周密、演练过程的顺畅、救援队伍演示的标准等成为所追求的目的。在组织单位自编、自导、自演下,演练成为十足的“演戏”,甚至在演练中“电视导演”已登场,不是指挥人员在指挥救援行动,而是“导演”在指挥救援行动表演,可视性成为演练追求的主要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演练必须具有制度性的保证。三是演练效果评估没有建立。演练效果评估也是“演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导演”设计的一项内容,评估成为装饰门面的遮羞布。演练必须由独立资格的专家队伍保障,评估专家不是演练组织者邀请的,而必须是演练管理单位,也就是应急准备的管理机构聘请的。通过一个有效的专家机制产生的,必须去除人为的因素。只有这样演练评估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推动演练回归“本我”,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四是法律和预案中要求进行演练,缺乏保证落实的措施。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各专项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中,都将演练作为预案实施准备和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能力提升的方式加以规定。有的还规定在一个时间段必须进行演练,但是这些规定缺乏保障性措施。演练是否进行,没有考核的规定,演练的结果也与应急管理组织和队伍的生存没有关系。现在,有的地方将组织应急培训演练做为绩效考核的部分,但考核结果也仅仅停留在做与没做上,效果与考核无关。一次简单的“演戏”,对于获得绩效考核的结果,比一次认真的演练效果更佳。五是演练设施的建设是个短板。从硬件上保证演练更是一个大的问题,缺乏甚至没有应急演练的硬件设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急训练缺乏训练设施,特别是缺乏综合性、情景式的设施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此次调配医务人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紧急救治时要求,各地要选派整体的重症治疗团队。团队要能够熟练使用重症监护、救治设备,在医治过程中具备整体协调、配合能力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而此种能力的获得,跟团队的整体训练、团队基于情景的整体演练密切相关。

4-风险治理孤立 评估机制不全

治理体系中的风险治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却大行其道,阻隔了风险管理在重大风险事件中的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风险辨识和评估的结合问题。风险辨识和评估从未结合,我们的风险管理只是在排查风险、认知风险上进行了一些工作,但将风险认知落实在全过程中、落实于风险处置和准备上,仍是“两张皮”。只有辨识没有评估还不能将自身的处置力量和方法与辨识的问题相结合,未能真正形成风险评估的机制。二是风险辨识未能与风险处置、风险准备有机结合。将风险辨识的问题转换为风险准备预案的“事件”都未实现,在管理中还处于各管各状态。三是风险管理只是处于号召阶段,还未能将风险管理融入全过程之中。当前,各级领导对风险管理高度重视,但风险管理进入应急管理全过程的问题还远未解决,从应急管理的机关领导干部,到社会承担高风险工作的人群,再到全社会对此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在风险管理知识和意识的教育中,还是将其做为“高大上”的理论,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不联接,最后“一公里”还未能打通。

5-处置缺乏担当 错失应急先机

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应急事件。据笔者分析,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都有一个特征——早期阶段的“早”均被错过。在发现问题的第一现场采取措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一是报告阶段。虽然“报告”被提升到重要地位,但第一时间来自一线的“直报”始终未实现过。不管事件如何紧急,对上级的报告都是在向主管领导报告后有了明确意见才报。例如:花重金打造的传染病直报系统,从未有过真正意义的直报。二是预警阶段。对于应急值守系统而言,现在接受的预警信息不是少,而是多。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都站在自己的视角,将自身认为有影响的信息都报给政府的应急值守系统,而目前值守系统又无能力做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比如:2021年雨季,郑州特大暴雨预警迟迟发不出来。据笔者分析,问题的原因是,事件的专业处置与社会公共影响的关系没有作为预警的考量指标,专业信息判断权在专业部门,但决定权则在政府。政府需要的是专业信息与公共信息的综合分析,但专业部门又完成不了,单纯的值守系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三是处置阶段。预案中“预授权”问题没有解决,处置阶段的先期响应也只停留在承担社会救援职能的消防、公安、医疗等领域。

6-处理只追责任 忽视根源问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查明突发事件的发生经过和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在实践中,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事后的调查报告也成为社会热点。一出事,就抓人,事故发生与追责成为标配。其实,根据行政程序方面的规定,基于程序不当做出的决定,可以再行做出处理决定。上述问题的存在对于寻找“事件的根源性“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没有帮助的。

7-系统重建设 成果不达期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在应急领域,更是加快了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步伐。但是,据笔者判断,每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投入巨资建设的信息化系统却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021年郑州暴雨事件更说明此点。现在使用的是依赖于传输技术飞速发展保障的通讯。建设多年的技术支撑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辅助系统等效果不尽如人意,成为摆设。究其根源是:一是缺乏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支撑。应急管理的研究、应急管理信息的研究、应急管理信息分析判断的研究都是分立的,难以放在一个平台进行综合,一综合就成为难以融合的大问题,资源分散始终没有解决。二是政府工作部门的问题。前边所言是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连接不上,在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部门内的机构也是各说各的。三是信息化软件制造部门不具备应急管理专业的支撑。形象地说,“出版部门出版一本书,不是找写书的,而是找了印书的”。现在各家公司是万能的,当没有接到任务时,拼命寻找任务,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接到任务,就简单地将其推给软件的编成人员,有的人连信息系统需连接的关系都没有明白,就已经开始写代码了,拿出来的成果无法使用。

二、对策建议

1-学成熟经验 优化促提升

欧州部分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的做法是在应急管理机关建立研究、培训、演练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实现研究与管理的融合、管理与培训的融合、风险管理与预案建设的融合、培训与演练的融合、演练与实战的融合。做法是:应急培训学院是应急管理机关的内设机构,承担研究、预案、演练和培训的职能。同时,建立一个培训学院,全面承担管理机构的任务,人员是可以互换的。学院既是应急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培训机构,还承担应急指挥系统的备用功能。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培训学院用于演练的培训设施也是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备用系统。不仅演练教室是实战的设施,学员宿舍也可用于特殊备用设施启用的后勤保障。二是培训及演练设施做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备用平台,可以迅速实现“平时”与“战时”的结合和转换。三是培训学院的教师团队是全国性演练的设计者,承担每四年一次全国演练的设计和组织,并承担“战时”备用指挥的服务保障工作。四是教师不仅是培训师,还是研究者、管理者、战时的指挥员,多角色的融合。同时,应急管理中的工作人员与教师有调换的机制。

2-建培训机制 明各项职能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2

2危化品从业单位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应急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的建设,装备、物资的准备等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危机意识不够,对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做得好,不需要进行应急管理,对应急管理缺少主动性,重视不够,对应急管理需要的人力、装备、资金,不愿意投入,把应急管理仅看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认为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还有部分企业将应急管理等同于事故后管理,忽视了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这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难度。

2.2应急预案实用性不强

一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对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不规范,甚至有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没有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也没有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只是简单套用其他单位的预案来应付检查,很多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合;部分企业由于预案编制过程短,人力资源有限,编制人员水平不一,虽然应急预案编写大的原则很齐全,但预案体系不完善,预案和实际工作脱节,具体的细节流程不够明确,没有落实应急指挥权属和部门间的衔接问题,现场处置措施缺少实效性;还有一些企业预案编制完之后往档案柜里一放,没有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内部或外部变化、演练结果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或者没有下发到各车间及相关人员,也没有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培训,仅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了解应急预案。这些做法会降低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影响应急处理的效率。

2.3应急演练效果不佳

进行应急演练有时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区域较广,费用较大,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只演不练,或只对响应级别较低的项目进行演练,对一些后果严重、响应级别较高的关键环节反而不进行演练,使演练趋向形式化;甚至有时怕麻烦而不进行演练。还有一些企业不了解演练的作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演练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演练后不进行总结和评价,达不到演练的目的。

3加强应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重视

全员参与的应急管理培训是保证应急预案贯彻实施和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环节。培训可以针对不同人员分层次进行:一是对领导层加强意识培训,争取领导对应急管理的重视,保障在应急管理中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的投入,更好地在技术、设备、能源、环保、物资供应等部门协调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这是推动应急措施有效落实和应急工作全面展开的前提。二是对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预案内容的培训,提高其事故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这是防止事故扩大化的保证。三要对岗位操作人员普及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基本的危险识别技术,使他们掌握岗位事故防范措施和现场应急控制操作。通过全员培训,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可以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应急管理过程中[4],提高对应急管理的重视和贯彻力度。

3.2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

危化品从业单位在生产、储存或输转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可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而且其生产工艺控制可能会采用高温、高压等参数,这会增加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危化品从业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尤为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延伸到日常管理工作就是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和建档,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实时的监控与及时的预测预警等。

3.3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应针对现有应急预案中对一些细节不够明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根据故障的大小制订相应(大、中、小)应急预案细方案,确定“3W+2H”原则[5],即由哪一级领导指挥(Who),人员在哪里集中(Where),各级人员做什么(What),由多少人参加(HowMuch),怎么做(HowDo),都应具体明确,所有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就知道自己的岗位在哪里,该如何做,按照事先设定的方案进行各类应急故障的处理。编制、修订预案时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中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应形成有系统、分层次、上下衔接、职责明确的应急预案体系。

(2)预案编写人员要对本企业的风险隐患特点、重大危险源状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应急预案。

(3)应急预案的内容要全面,尤其要包括在事故或隐患发现的早期,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控制、预防和消除的手段、方法,监控危险的措施及联系汇报制度;确定事故发生后的急救机构和相关职责、预案启动程序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对内对外报告、联系及协调制度,明确施行现场救援或急救的措施、要点,制定出防止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损失的方针和措施。

(4)编制预案人员根据企业的技术、人员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组织专家评审应急预案,加强对企业编制预案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充实完善应急预案。

3.4进一步提高演练的实效性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3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安委会办公室研究确定,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就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急演练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是考验企业和职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锻炼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手段。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和配合响应,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节点应急救援资源,健全完善统一领导、反应迅速、科学决策、处置有序的应急系统,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二、进一步做好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完善和应急救援器材的配备。一是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对现有预案通过演练认真修改加以完善,预案要注重针对性、实战性和实用性;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当明确危险化学品事故初起时岗位操作人员的应急报告内容和程序,企业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等相关内容。要对具有爆炸、泄漏、火灾等危险的重点单元装置和储存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论,明确相应控制手段,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做好与当地政府和周边企业、住户、单位等的衔接,减少事故对周边的影响,要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情况向周边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告知,并提供基本的紧急疏散、个体防护和自救互救方法和知识。三是要配齐配足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应急处置物资和相应品种、数量的急救药品,明确维护保养责任。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期间的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全市化工企业都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特别是氯碱、炼化以及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要针对火灾、爆炸、剧毒化学品泄露等恶性事件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活动。在应急演练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科学计划、结合实际、周密组织、讲究实效,保证演练参与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安监局拟确定1-2家典型企业,组织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应急演练活动,取长补短,改进提高。各企业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要加强对应急演练的评估、点评和总结工作,将应急演练的详细文字记录、现场照片存档备查,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视频档案。各镇街区安监所要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考核制度,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安全生产月”活动结束后,请各镇街区安监所将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演练情况于7月5日前报送市安监局危险化学品监管科。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航空公司;应急演练;管理

一、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概述

应急演练是指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航空公司突发应急演练管理是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所开展的主要应急准备活动之一,旨在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财产和人身所造成的损失。航空公司加强突发应急演练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二,有助于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第三,有助于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第四,有助于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第五,有助于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能力。

二、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现状

1.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航空公司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预案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应急演练的质量。目前,许多航空公司都编制了自身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演练主要是用于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2.应急演练管理体制

在实施应急演练时,航空公司会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形成以公司领导为总指挥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体制。航空公司通过组建应急演练组织机构,科学规范实施各种各样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可提高自身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3.应急演练机制

在应急预案演练中,通过编制演练工作方案、准备与实施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演练等,可落实应急演练实施流程,以检验预案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人员处置情况、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以及提出对完善预案、应急准备、应急机制、应急措施等方面改进工作的建议。

4.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为了强化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管理,政府先后出台了应急法律法规,同时也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民航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管理情宏观经济研究况出台了应急演练管理制度,以此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应急演练管理水平。

三、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把应急演练当“演戏”

应急演练就是一种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实战”演习,但一些企业和单位对应急演练时认识不到位,为了演练而演练,存在依托于脚本实施演练的现象。在开展预案演练时,只以书面形式考察员工对预案内容的掌握;在实际演练过程中,让大家严格按照预案内容和程序执行,造成演练过程中规中矩,如同表演有“台词”的剧本,按照预设的动作亦步亦趋,使得整个演练过程中“演”的成分多于“练”的成分;有的预案的内容中虽然将职责明确到人,看似分工到位,职责清楚,但突发事件现场复杂多变,如果人员发生变化,那预案将成一纸空文;有的预案内容把现场救援行动布置得太具体,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情况,重“演”而轻“练”,不能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目的。

2.应急预案编制不科学

在制定和修订预案过程中,应深入研究分析突发事件的机理、影响范围和发展规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制定科学化、有实效性的应对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要结合实际,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但目前一些单位,实际预案编制和演练组织人员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培训,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支撑,应急预案编制不科学。

3.应急演练中,因应急演练设计不科学,难以呈现有价值的演练成果,演练组织单位未能通过演练成果对演练参与单位及人员实施考核,后续不能有效促进应急演练效果的提升。

四、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的原则与对策

1.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原则

一是结合实际,合理定位,要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通常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或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设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

二是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订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严密设计演练方案,尤其针对现场处置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加强安全措施,注重对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以确保参演人员安全。

三是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跨单位的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能。通过综合应急演练,实施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2.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的对策

一是构建完善的应急演练管理组织机构。应急演练要成立演练领导小组,下设策划组、执行组、保障组、评估组等专业工作组。根据演练规模大小,其组织机构可进行调整。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和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具体负责审定演练工作方案、演练工作经费、演练评估总结以及其他需要决定的重要事项等。策划组负责编制演练工作方案、演练脚本、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宣传报道材料、工作总结和改进计划等。执行组负责演练活动筹备及实施过程中与相关单位、工作组的联络和协调、事件情景布置、参演人员调度和演练进程控制等。保障组负责演练活动工作经费和后勤服务保障,落实演练场所布置工作,确保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落实到位。评估组:负责审定演练安全保障方案或应急预案,编制演练评估方案并实施,在演练过程中实施导调,进行演练现场点评和总结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

二是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制度。为了提高航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水平,航空公司需要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制度,明确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宣传教育、完善准备的目的;综合分析演练适用形式,对演练频度与各部门职责分工予以明确,如分别明确航空安全类、航空运行类、航空服务类演练组织牵头部门。优化应急演练计划及需要编制的工作文件,通常应急演练计划应包括演练目的、类型(形式)、时间、地点,演练主要内容、参加单位和经费预算等。演练工作方案主要应包括应急演练目的及要求、情景设计、规模及时间、参演单位和人员任务及职责、筹备工作内容、主要步骤、技术支撑及保障条件、评估与总结等,并根据演练的科目进行场景设置,融入机组空中处置与协同分工要点、地面技术支援的要点、机场应急资源协同要点、信息报送要点等内容,以机组、签派员、空管指挥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驱动事件进程,强化信息核实确认、空中机组协同处置、地面技术支援、机场应急资源获取、信息报告等专业岗位核心胜任力。

三是细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准备与实施。根据需要,各参演单位和人员须熟悉各自应急预案,熟悉应急处置的关键要点,并按照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演练准备工作,熟悉演练任务。演练组织单位或策划人员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以及参演人员到位。根据演练要求,布置演练场所,安排现场道具。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可行,所有设备、设施完好。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携带应急处置检查单,按照评估组导调的演练情景,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演练总指挥可决定终止演练。演练实施过程中,安全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或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涉及到的各相关部门或外部单位均有参与,或者指派相关人员参与,签到表上有记录。演练评估人员根据演练情景设计以及具体分工,在演练现场实施过程中展开演练评估工作,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5

1.1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严格考核奖惩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陆浑水库管理局每年对安全生产进行目标化管理,做到与水库管理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考核,管理局同科室、科室同班组、班组同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了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年终按照目标管理办法进行认真全面地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1.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局党委一直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始终把水利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水利工程安全作为水利项目建设、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前提,全程监管。按照职责分工,陆浑水库管理局成立了水利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4个二级管理单位负责人和工程科负责人任成员,具体工作有工程科负责组织协调,并按规定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3强化措施,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监督管理是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经常有组长、副组长带队,对各单位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生产部署及相关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和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预案的制定及演练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一是部署专项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了春季在建工程安全检查、汛前水利安全生产检查、汛前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大检查、防汛大检查等专项检查;结合每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坍塌滑坡、高空作业放坠落、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依据制定的活动方案,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突出以在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河道、水闸和水库等重要水利设施安全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全面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狠抓整改落实,确保不留隐患。三是提前安排部署重要时段和重大活动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汛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陆浑水库管理局都提前下发有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开展安全自查,局对二级单位进行抽查,确保安全生产。

1.4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经费

陆浑水库管理局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陆浑水库管理局一向注重安全生产投入,将安全生产工作经费纳入局财务预算,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安全生产资金足额满足,并在年初编制年度安全生产经费使用计划,建立了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资金使用包括大坝工程维修养护、启闭机维修养护、管理辖区内安全警示标识牌等、添置更新了消防器材,特殊作业人员配备了绝缘鞋、安全帽等劳保用品,有利的保障了国家财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1.5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保障,近年来,陆浑水库管理局根据自身情况,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包括《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生产责任制》《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例会制度》《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检查制度》《陆浑水库管理局隐患排查制度》《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为应对安全生产中的突发事件,陆浑水库管理局还制定了《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事件应急预案》《陆浑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陆浑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陆浑水库管理局水行政执法应急预案》《陆浑水库管理局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有安全生产档案专柜,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有关文件、记录经常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档案资料规范化。

1.6扎实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陆浑水库管理局每年都印发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征求意见,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落实科室对征求意见的合理建议,完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台账工作。管理局非常重视职工的安全培训,尤其是对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单位统一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科室按照科室特点重点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根据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全面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等三级安全教育培训,采用以老带新、现场实际操作等手段,尽快熟悉和掌握岗位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安全风险降到零。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努力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技术水平,实时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月总结。

1.7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强化日常作业安全

陆浑水库管理局于2012年成立了应急处理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及协调小组、应急救援小组、善后处理小组等应急管理机构,为妥善、及时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安全突发性事故提供了保障。结合本单位实际,陆浑水库管理局又制定了《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同时,修订了《陆浑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陆浑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备案。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加强陆浑水库管理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陆浑水库管理局制定了《陆浑水库管理局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事故处理的原则: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同时,对事故的处理程序、报告制度、调查处理、善后处置、总结报告的编写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日常工作中,明确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运行管理,作业场所规范整洁,安全标志齐全醒目,安全操作规程齐全并明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且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并相应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确保现场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

2结语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水库;安全监督;管理

1工程概况

阿合塔斯水库位于新疆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南东距阿热勒托别镇25km左右,东距青河县城20km,地理坐标:东经90°06'54″~90°07'52″,北纬46°39'45″~46°40'21″。坝型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工程的主要建筑物由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右岸导流兼泄洪涵洞等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33.5m,坝长130m,坝顶宽度7.0m,坝顶高程1424.0m。水库库容939万m3,兴利库容332万m3,调洪库容407万m3,死库容200万m3。正常蓄水位1421.00m,设计洪水位1422.36m,校核洪水位1423.34m。工程为Ⅳ等小⑴型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混凝土大坝、导流兼泄洪洞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施工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于2018年10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19年11月2日通过阿勒泰地区区水利局组织的截流阶段验收并实现截流,计划于2020年9月完工。工程自开工以来,面对严酷的气候、施工条件和繁重的建设任务,青河县水利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和各参建单位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书,按年度进行考核兑现;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工程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全面可控。现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综述如下:

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及责任制落实[2]

2.1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项目法人牵头,各参建单位参加组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立安委会和安委会办公室,明确分工职责,制定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各参建单位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组建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门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以施工单位为责任主体,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为保证,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运行。

2.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项目法人制定了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与各参建单位层层进行签订。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通过层层分解安全责任,使各级负责人及职工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和责任,为及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组织保证。

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1加大培训力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委会定期、不定期对参建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大力普及事故预防、事故避险、应急处置、自我救助等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常识,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一是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有关的宣传标语、警示牌等;二是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严格按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及培训,要求施工方对新进场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人能够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三是按时组织各参建单位学习安全管理知识,通过邀请专家讲课、观看安全警示视频、设立安全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参建人员安全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3.2按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安委会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要求各参建单位主要领导及安全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回顾、分析、交流、总结等流程全面总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3.3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根据上级要求,项目法人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各年度工程“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组织各参建单位观看《致命的有限空间》《责任》等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片;举办全国安全生产主题咨询日活动暨安全生产签名仪式活动;组织参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举办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设立安全教育宣传栏。通过举办以上活动,大大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和意识。

3.4加强维稳安保工作。各参建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维护稳定及常态化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总目标来展开、来谋划、来推进。为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在当地派出所指导下进行了反恐演练。认真执行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双人双岗值班,组建了护院巡逻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要求整改。凡是进入库区大门的外来人员、车辆必须登记、检查、核实有效证件。加强对务工人员及外来人员的管理,做到底数清、手续全,严格按照人防、物防、技防要求开展各项反恐维稳工作,在敏感时期、重大节日期间加大值班巡逻力度,保证工地安全稳定。

3.5落实安全生产大检查。为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地区安委会有关要求,项目法人制订了工程安全大检查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自查活动,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要求责任方限时整改。项目法人积极落实信息上报工作,于每周五下午按时将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统计表报至地区水利局安监办;每两周上报一次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进展落实情况。通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参建单位进行整改,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6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为提高参建单位突发安全事故处理能力,降低事故影响,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管理处编制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液氨泄露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预案》等各项应急预案,并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实施。工程每年按计划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液氨泄露事故应急演练、高边坡高空坠物应急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等,演练后及时进行评估、总结,提高参建单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7做好防洪度汛工作。为了切实抓好安全度汛工作,项目法人把建立健全各级各类防汛责任制、明确工程建设安全责任主体放到了首位。每年年初,项目法人及时编制工程度汛方案并上报地区防办批复,汛期严格按照批复的度汛方案进行实施。为保证各年度工程安全度汛,项目法人一是与施工单位签订防洪目标责任书,制定防洪度汛措施,编写超标洪水应急预案;二是对工地现场防汛工作全面检查,排除隐患;三是组建抗洪抢险队伍,准备抢险设备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和发电机等各类防洪物资;四是在上游河流大桥处设立监测断面,测报来水流量;五是加强与水文局、气象站联系,及时获取、通报水情信息,做好防汛预报;六是加强上下游水库调度管理,汛期对河道洪水进行联合调度调节;七是严格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各参建单位防洪度汛人员每天按照要求值班、巡逻,确保安全度汛;八是项目法人成立防汛督导小组,不定期对防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失职渎职人员进行追责[3,4]。

3.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3.8.1施工期间监督管理措施。一是项目法人、监理单位认真审批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施工方案;二是组织人员不定期对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工人佩戴劳动防护用具及工人生活区域的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加强左右岸高边坡脚手架搭设及深基坑防护的施工安全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安全警示、防护网布设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四是加强对火工、塔吊等特种作业的监管,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专职安全员全程监督,确保特种作业安全;五是加强车辆、机械管理,车辆必须到当地交警部门挂牌审验,挖掘机、铲车等必须到当地农机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后方可使用[4]。施工时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六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要求施工方在道路转弯处、脚手架上、施工进口、高边坡、变压器设备附近等部位设置醒目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七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及应急救援管理,施工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现场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并制订相应控制措施。在易发生事故处设置醒目标志进行危险预警,对重大危险源由专职安全员监护;八是加强夜间施工管理,要求照明灯具齐全,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3.8.2冬休期间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冬休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对工地实行全封闭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工地;二是要做好消防器材的检查工作,对过期设备及时更换,加强工地巡查,特别是加强对大坝越冬保温材料的巡查;三是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定期检查供电线路、设备,对工地无人区进行断电处理;四是落实好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危险源安排专人负责看护;五是加强安全值班,每天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结语

通过几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我们认识到:建立可靠、管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严格、实用的制度是落实安全管理的有力抓手;落实安全生产资金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简单粗暴的安全警示教育是提高安全管理成效的最好方式;定期不定期的隐患排查是及时发现问题的直接途径;奖惩并举是落实工作整改的有效方式。总结出以上工作经验,供工程安全管理同行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海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94-195.

[2]黎长明.水力发电站安全生产目标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0(11):126-127.

[3]顾爱军.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分析[J].农家参谋,2020(08):171.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地铁;车站;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车辆数量急速增长,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渐严峻。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中城市纷纷上马地铁工程。基于进一步强化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本文以青岛地铁车站管理为例,就青岛地铁站的安全运营管理模式展开探讨。

2现状分析

青岛地铁自2015年运营以来,地铁车站管理层级分为部门层、车间层、车站层三层管理模式。其中,车站层级主要承担落实责任,车间层级主要承担检查和现场具体实施的细化及问题的收集,部门层级主要进行标准的制定、宣贯及修订工作。各层级的划分及人员组织架构明确,人员配备充足,为后续线路进行人员培养。同时,部门层级、车间层级技术人员充足,对车站现场安全的管理及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年进行标准的细化修订、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线路扩张后,有经验的人员摊薄,先期标准严格、管理严谨的情况下,怎样重新划分职责及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宽标准所带来的风险。

3体系建设

3.1安全管理基础制度。安全管理基础制度的建立,一是为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将公司标准中宽泛的条款,根据车站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要求。其中,安全管理基础包含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安全奖惩等内容,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车站安全管理所涉及的方面。3.1.1安全通用内容车站安全通用内容主要指各行业都须建立的安全架构,且无特殊要求,只需明确具体内容及责任层级即可。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安全管理目标、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会议、安全奖惩四项内容,通用内容均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标准的要求。因车站点多、面广,通用内容均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标准的最低要求执行,防止因标准过高无法执行或执行力度不足,带来严重后果或埋下安全隐患。3.1.2安全特殊内容车站安全特殊要求主要指根据地铁车站自身的运作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方法,达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主要涉及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双体系、劳保用品、治安保卫五项内容。其中,安全检查采取跟岗、现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且根据车站运作特点梳理安全生产检查的所有项点,明确车站、车间、部门各层级的检查频率及覆盖要求;安全教育除涵盖三级安全教育、转岗、复工、“五新”等法规要求的内容外,还包括下现场安全教育、委外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资料存档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2应急组织实施制度。应急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方向,行业内各家地铁公司均有各自的思路及成果。此次只从地铁车站的应急组织实施的四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是应急基础、应急组织、应急演练和一站一预案,较为全面地覆盖车站的应急管理。3.2.1应急基础管理。车站应急基础管理包含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联络及应急档案。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从建立、内容、更新方面进行明确。应急物资从配置、存放、保养、检查方面明确标准。应急联络主要从应急汇报、应急响应方面进行要求。应急档案从员工个人能力出发,根据岗位详细描述本岗位须掌握的实操技能、预案学习、演练参加情况及演练效果和问题,较为全面地体现员工的应急能力。3.2.2应急组织实施。应急组织为应急的根本目的,提高车站员工应急组织能力,能有效地降低事故事件的影响程度。除日常演练的方式外,清晰的组织及响应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事发站的第一时间处置、相邻站的支援响应、管理岗和技术岗的响应,全面保障各层级在事发后,能快速、有效地处置,明确人员到场后的职责,防止场面混乱,降低事件影响。3.2.3应急演练要求。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主要方式,必须严谨规定相关的要求,达到练兵的目的,防止演练造成的事故伤害。演练从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组织、演练总结几大方面进行明确。演练计划应根据演练内容的发生频率、事故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演练方案的编写要求、会议讨论、通过流程都须明确。演练组织须详细描述正式演练前的预演、设备检查、备品检查,正式演练由牵头部门负责签到、人员安排、演练开始前的确认沟通、演练收尾,使整个流程有序进行。演练总结须明确总结会的开展形式、时间、记录要求,总结报告的记录、上交要求及演练问题的跟进整改要求。3.2.4一站一预案。当前,地铁线路不断扩张,车站站点不断增加,而每个站在线网中的位置、车站的平面、站内设备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都是不同的。为做到因地制宜,每站编写本站的现场处置方案十分必要。主要明确编写车站现场处置方案的事件类型,更新、存档、培训要求,为车站现场处置提供有效的指导。

3.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地铁车站大部分为底下车站,因场地疏散条件的限制,火灾发生后,不及时控制,后果将尤为严重,所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到位十分必要,这也是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必然要求。3.3.1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职责须根据部门、车间、车站三个层级的管理范围及职能进行明确。各层级消防安全职责的明确,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须根据岗位设置及特点,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确保各组织机构及各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从整体到个人进行全面的覆盖。3.3.2消防装备器材。车站消防物资方面主要是装备器材的管理,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消防战斗服、消防斧等微型消防站须配备的装备器材,是由车站管理。而气体灭火系统、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消防设备设施主要由设备部门进行管理。但车站所有消防相关的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车站人员均须掌握操作方法、启动及响应要求,并明确培训频率及培训对象,确保车站员工对消防相关设备设施及装备器材的熟练掌握。3.3.3消防巡视、值班。消防值班室的值班要求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因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较为全面且完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设备特点,明确消防设备监控及操作要求,并进行消防控制室的制度上墙。消防巡视为车站工作中的重点,巡视到位既能在应急事件处置中取得有利的条件,又能有效地确保车站有序运作。因此,应根据消防重点部位的要求及乘客出入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巡视频率及巡视内容,并进行记录。3.3.4消防档案、资料。消防档案的建立既满足消防要求,又有利于车站的消防管理。消防档案的内容既要满足消防规定,同时,可以增加地铁车站的特点内容,建立后更有利于车站查阅和消防大队的检查。此外,要明确消防档案每章节的检查和更新要求,防止消防档案建立存档后无人查阅,关键时刻需要时,无借鉴功能。除消防档案外的其他消防资料、台账,要存档明确、统一管理,从而有利于日常的使用和管理。

3.4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涵盖的内容更加繁杂,因生产是整个车站的生产运作,既要管理细微之处,又要监控整个过程。将车站运作中通用的内容进行整合统一,防止各个业务模块各自为政,不便于车站的管理运作。统一的生产规范更加利于车站学习及落实,不至于流于表面。其中大致分为信息报送、事件分析、设备设施、施工管理四方面内容。3.4.1信息报送。生产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保障各层级响应的及时有效,又可以在车站处置中,给予指导。车站作为现场一线的信息收集处,将车站各类信息进行梳理,明确信息类别,须上报内容、对象及方式,达到快速反馈的目的。其中,信息汇报对象应根据公司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信息汇报方式为重要的信息应电话汇报,防止事件处置中处于被动状态。3.4.2事件分析。车站各类事件(主要为安全、服务类)时有发生,为更好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应明确事件分析会的流程、须召开分析会的级别及各类事件中有召开必要的事件类别。事件分析会召开前事件分析报告的模板应确定,确定事件的过程、影响、措施、处理结果、存在问题等,让车站快速通过模板梳理清楚,进行反馈,达到分析透彻的目的。3.4.3设备设施。车站设备设施种类繁多且专业化,为确保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转,明确车站属地可以进行简单维修的设备及处理步骤,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在车站无法处理时,进行报修。根的响应时间及修复时间,根据设备故障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考评,最终达到安全和服务质量标准。3.4.4施工管理。车站施工管理不当常常会影响车站的客运服务,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第二天的运营。施工管理应在公司的框架下,将施工计划提报、审批,临时动火作业审批的内容中,明确具体流程、时间节点及责任岗位,从开始就严把。同时,将车站各类别施工请销点作业的具体步骤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进行明确,将施工相关台账、资料的存档及填写明确。提高整个过程的详细程度更利于新员工的熟悉掌握。

4管理中的不足

本文主要对车站安全基础、消防安全、应急安全及生产安全进行简单的论述,究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缺少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行车安全也是车站安全的重要模块,行车发生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影响面也更广;第二,在青岛线路扩张迅速的时间段,将标准贯彻落实及监察力度相对欠缺;第三,对于严谨、详细的标准在何时进行简化、优化,标准简化的程度怎样与现场运作匹配仍有待研究。

5相应的整改措施

车站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将行车安全方面的内容在公司级规章中明确,翔实的行车组织和操作手册,可满足车站层面的需要。在标准落实方面,依靠监察往往不够,应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在人员引进前加入品德考察。在标准简化、优化的阶段,须逐步简化,分模块开展,顺序为从轻到重点模块,时机应在人员三年内相对稳定后开始优化。

6结语

应急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肺炎疫情暴发后,公立医院作为应急防控的一线战场,其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经受了严峻考验。公立医院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义务,应该如何有效开展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为例,介绍其2018年以来运用系统思维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医院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运行机制

医院应急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织架构不完善,职责不清晰,缺乏整体、系统的运行机制,医疗、护理、后勤各自为政,部门之间联动与协作不足,影响了医院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1.2未设应急办或应急办形同虚设

医院普遍没有设立应急办,或者虽然设立了应急办,并明确了挂靠职能部门,但没有开展常态化应急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运转枢纽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医院应急工作仍会出现无秩序、无组织的慌乱状态。

1.3日常应急培训及演练开展不足

医院不够重视应急培训工作,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明确的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导致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比较薄弱,且缺乏相关的应急知识,掌握的应急技能也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能力不够。

1.4未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HazardVulnerabilityAnalysis,HVA)

医院未成立应急管理质量控制组织,缺乏对应急管理工具的使用,导致对突发事件的危害识别能力不够、危害估计不足,不能系统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和评估,无法为应对和控制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2.1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织

2.1.1日常管理组织架构。医院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决策医院应急工作;下设应急办,挂靠在党政综合办,是医院日常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联系协调各项应急工作,代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和指导;各科室负责本科室的应急管理工作。2.1.2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医院成立风险与危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风险事件的质量管理,监督应急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落实,每季度总结分析全院应急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并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党政办作为风险与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挂靠科室,负责其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各职能部门或者紧急事件小组承担本部门HVA评估和相关紧急事件管理任务。

2.2制定紧急事件管理制度

医院通过制定《紧急事件管理计划》《风险管理制度》《应急救援人员紧急调配制度》等制度,明确各部门、科室和职工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2.2.1规范医院紧急事件上报和沟通流程。发生紧急事件后,所在部门应第一时间按照流程上报:工作时间报告职能部门,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特别重大的事件可直接向分管院长或院长报告,必要时向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报告。2.2.2制定处置流程的标准规范。制定各类应急事件的标准处置流程,将流程图张贴到办公室场所等醒目的地方,让工作人员迅速了解和掌握工作步骤,使紧急事件处置更加流程化、标准化。2.2.3编制紧急事件代码。为避免引起犯罪嫌疑人警觉或其他人员的恐慌,对部分紧急事件进行内部编号,以迅速召集相关人员。发生其它紧急事件时,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无需进行事件编号管理。2.2.4建立全院广播系统。[2,3]医院在消控中心设有广播系统播报控制台,广播系统覆盖所有区域,定期测试,保证系统完好、播报通畅;设置播报的专线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规定紧急事件统一“地点+代码”广播5遍,相关人员听到后紧急赶往现场进行救助。2.2.5选定紧急疏散集合点。选择空旷、远离紧急事件发生地且相对安全、便于人员迅速集中和继续疏散的平地为医院紧急疏散集合点,并在醒目处设立标识牌。发生紧急事件时,将人员疏散到紧急疏散集合点,迅速开展救助、安抚和疏导工作。要求每位职工都要知晓自己所在楼宇的紧急疏散集合点。

2.3建立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2.3.1开展院科两级。HVA医院相关分支委员会和各科室充分展开头脑风暴,列出区域内发生频率最高、危害程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阻碍正常营运时间最久的风险项目,按照评估标准对风险项目进行评分,并从高到低对每一类别风险项目进行排序[4],经医院风险与危机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确定院级高风险事件(每年10项)、各科室高风险事件(每年3项)。同时,每年对风险项目进行再次评估,及时完善应急预案,调整应对策略。2.3.2实施应急预案全员演练。基于HVA评估报告,制定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节假日及夜间应急预案。多部门联合审核应急预案的完整性、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确保预案能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每年制定医院应急技能培训计划,通过现场、集中、软件平台等方式,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院科两级高风险事件每年至少演练一次,负责部门用图文结合形式详细记录演练的时间节点和操作步骤,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整改。医院根据演练和实践情况定期及时修订各项应急预案。2.3.3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医院制定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5,6],相关部门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科学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发生紧急事件时,要严格执行应急物资的审批程序,在院部领导下统一调度使用应急物资,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应急物资和设备使用时应及时登记,定期维护,每月自查并记录。应急办每季度对各个应急仓库进行督查,确保每个仓库达到同质化管理[7]。同时,医院与食品、水、电等供应商签订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协议,以保障紧急状态下能够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

2.4主管部门检查与监管

应急办定期对全院应急演练情况、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情况、职能部门督查情况进行督查,通过人员访谈、查看记录、检查仓库等形式,全面监管全院应急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则分系统进行督查,如医疗纠纷、院内紧急呼救、实验室安全等涉及医疗安全类事件由医务处负责督查;电力故障、供水故障、电梯故障、医用气体故障、自然灾害等后勤保障类事件由总务处负责督查。

2.5运用管理工具持续改进

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潜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等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指标管理,制订监测指标,如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完成率,设定目标值为100%,每月监控指标数据,每季度进行指标数据总结及异常指标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运用FMEA完善信息系统故障下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对医院心脏骤停患者5分钟急救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PDCA项目提高院内紧急呼救事件的5分钟内规范抢救率,规范医院危险品管理,提升发电机供电正常切换率。

3讨论与建议

3.1着眼整体,关注各要素对医院应急管理的影响

医院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应着眼整体,厘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规划,自上而下进行缜密的顶层设计,从多维度出发构建应急管理体系[8]。

3.2加强实践演练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9]。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应急管理工作逐渐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但医院要真正提高应急事件处置能力,还需加强全员应急实践演练。例如,样本医院每年的各项应急演练计划完成率都达到100%,仅全院急救紧急呼叫体系,2019年就演练了24场,院内应急复苏小组5分钟高级生命支持率达100%,医护人员应急意识大大提高,医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3.3健全医院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