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例6篇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对17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调查分析。结果 对留观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留观天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对留观病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急诊 留观病人 健康教育 对策 护理

急诊留观病人具有病情复杂多样且流动性快的特点,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对急诊留观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实施健康教育的176例留观病人,神志清楚,存在沟通能力,能独立完成或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问卷。其中内科病人69例,外科手术病人107例;年龄18~71岁,平均(38.62±15.54)岁;留观时间1~9天,平均(3.69±1.75)天。

1.2 实施方法 留观期间,由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在病人出院时发放并填写健康教育效果评估表和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审核,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程度评价效果统计情况 见表1。

表1 176例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分析表(n)

2.2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因素 认为规章制度不健全19人;护理人员重视不够37人;护理专业技能低31人;缺乏教育培训22人;健康教育内容乏味28;人员不足,工作压力39。

3 讨论

在本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探讨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现状的主要因素。

3.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急诊病人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个别护士认为健康教育对疾病的康复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3.2 缺乏健康教育能力,本院低年资护士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各专科知识、心理学、营养学、康复学等知识掌握不够。对一些问题不能深入浅出地宣教讲解。

3.3 健康宣教不到位,时机掌握不准确,极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3.4 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单一,缺乏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的针对性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多采用口头教育并且,互动成分较少。

3.5 患者及家属接受知识受限,文化程度较高者具备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及中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运用平时的宣教方式,患者不够明白,健康教育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4 对策

4.1 加强学习,端正健康宣教态度 我们通过讲述具体事例加深印象,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端正态度。

4.2 确保健康教育有效性 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我们要先做好评估工作,了解他所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和行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并对其错误的观念及行为提出指导和纠正。

4.3 丰富内容,方法形式多样化。

4.4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 正确把握健康教育时机,结合护理操作实施宣教。学会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4.5 完善健康教育实施制度 急诊护士从病人留观入院、留观期间、出院指导等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施目标。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随机抽查宣教效果,发现不足及时有效地整改,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制度。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量高、效益高的保健措施,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1]。通过分析急诊留观健康教育的特点,总结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整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性的健康宣教,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促使健康宣教工作在急诊留观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订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2010年8月~2011年4月,我们运用自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路径表,对AMI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4月首次入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45~79岁,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按照病人入院登记的先后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制定 CNP以医疗路径为基础、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2]。参照这一方法制定临床路径, 由日期、时间、内容组成, 内容包括检查、治疗、药物、饮食、活动、卫生宣教、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并将健康教育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制定成病友篇发放给病人。

1.3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时间性的随意性教育。对进入CNP组的病人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根据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结合医生治疗计划,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并在路径上对病人需要的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对路径进行修改与完善。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于出院前了解AMI患者掌握AMI相关知识、应对技能和遵医行为,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改变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须每天评估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这样,健康教育就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在护理工作中,很多年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不知做什么、怎么做。采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变得有章可循,增加了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3.2 满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病人满意度 临床路径表格实际上也是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进行,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连贯性,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将病友篇发放给病人,满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所以路径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3.3 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应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从而自觉加强了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更快地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消耗,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有利于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人员可以对照路径表格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和全程控制,将各项措施具体落实,不断分析总结,有利于护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使得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方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病人易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的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3]。但病人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所增减,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有所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不断总结与改进,已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 耿俊梅. 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2003 ,17 (12B) :1445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健康教育;医患和谐;医学急救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无时无刻不面对着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压力,心理承受力虽然与之前相比会有所提高,但对于健康这一方面依旧脆弱。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接受健康教育,一方面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疾病的了解,还有利于我们心理抗压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医学急救活动的开展以及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那么何为健康教育呢?在医学急救之中又有怎样的必要性呢?在医学急救之中又有怎样的应用呢?

1.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的定义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健康教育的核心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2.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患病的几率。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市民的健康理念,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传染而造成的伤害。

(2)健康教育可以为医学急救争取充足的急救时间,同时还可以缓解现如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同时还有利于医学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医学技术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造福患者以及全社会人民的福祉。

(3)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的情绪,一些患者因其发病急,病情重,生命受到威胁,他们的内心十分复杂,因此在这个时候对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进行合理指导,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悲伤、沮丧放弃治疗等情绪,稳定患者的不安、恐惧等心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还有利于医学急救的开展与进行。

(4)合理的健康教育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全世界的卫生保健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WHO也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护理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通过良好的言语、规范的态度举止,通过耐心询问,悉心照料,使患者在最危难之时感到人间的温暖,护士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讲解及卫生宣传,帮助他们对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有一个积极及自我防范的措施,也就是说急诊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促使人们帮助人们增加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护理活动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综合的、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才能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防病治病中起到主要能动作用。

3.健康教育在医学急救中的应用

3.1措施

3.1.1部门协调 社会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倡导健康的公共政策,要充分发挥爱卫、教育、宣传、新闻、农业、扶贫办等部门的主导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定期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其中,不仅要对市民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对医护人员以及宣传人员进行更加高层次的健康教育,以保证健康知识与时俱进和保证传达市民的健康知识具有专业性与全面性、与时俱进的特点。

3.1.2能力建设 规范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作需要的设备,发挥其业务技术指导的作用。以保证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的人员以及机构组织具有专业性。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卫生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与水平。将人员培训纳入单位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考评。

3.1.3宣传全面 方式多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定期进行,同时还要保证健康教育知识全面,覆盖面广。而且,宣传方式以讲座、海报、发宣传册、开展大型健康知识竞猜活动的交织进行,以提高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3.2实际应用

3.2.1生活中

城市居民委员会以及农村居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为居民、村提供了健康检查的机会还答疑了他们对于一些疾病的疑惑,从而使他们对于疾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坚定了信心,而且也为医学急救奠定了基层基础。同时还定期张贴健康教育的海报、散发宣传册,更全面的对市民进行了健康教育。

3.2.2就诊中

病患在医院就诊之中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恐惧的心理为医学急救带来了不少麻烦,所以各个医院为了使得医学急救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就要求医护人员对病患以及病患家属进行全面而又简单的健康教育,是他们对于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减轻身心的负担,积极配合医生的就诊活动,从而争取早日康复。同时还对于医生与病患之间有一个良好的相处模式。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市 200137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及分析,继而总结出符合两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47 例中风患者,并通过自制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需求进行调查,调查需求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用药治疗、预防方法、康复训练、急救常识以及病中护理等。结果: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本文所选取的47 例中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其中想了解中风危险因素的有42 例、想了解用药治疗知识的有38 例、想懂得预防方法的有34例、想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和方法的有45 例、想了解中风急救常识的有43 例、向了解患者病中护理技巧的有31 例。结论: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当前我国的中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普遍落后,本文通过对中风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

总结出了相应的中风健康知识教育体会。

关键词 中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教育体会

脑中风(Stroke)学名脑瘁中,在我国中医学领域中其实对人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因其发病突然、病情多变等特性与自然界风的特性雷同,故将其命名为中风。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作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临床发病特点为突然昏迷、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以及语言障碍等[1]。在我临床医学中,由于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大、死亡率高以及复发率大和并发症多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与心脏病、癌症并列的能够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三疾病之一。对脑中风知识进行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提防脑中风发生的有效做法,故本文选取了2013 年2 月~2014 年3 月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47 例脑中风患者,并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提高今后的中风患者健康教育水平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3 月在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47 例脑中风患者,并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在所选取的47 例脑中风患者中,男性患者26 人,占总人数的55.3%;女性患者21 人,占总人数的44.7%;总体年龄在24~6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2.7 岁。在所选取的47 例脑中风患者家属中,男性家属16 人;女性家属31 人;总体年龄在32~6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3.3 岁。与患者的关系为:配偶关系29 例、兄妹关系4 例、子女关系14 例。患者家属学历为:大专以上7 人、中专以上14、初中以下19人、文盲7 人。所选取的47 例脑中风患者均有清醒的意识并能进行清楚的交流,其家属均自愿参与调查。

1.2 方法

对所选取的47 例脑中风患者及家属采取自制的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均由患者及其家属本人进行填写。调查需求问卷内容包括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对中风危险因素、用药治疗、预防方法、康复训练、急救常识以及病中护理等的需求。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由专业的问卷调查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讲解,并在患者及其家属理解后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共正式发放47 份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4 份,整个调查过程中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调查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本次的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所填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在本文所选取的47 例中风患者及其家属中,想了解中风危险因素的有42 例(89.7%)、想了解用药治疗知识的有38例(80.9%)、想懂得预防方法的有34 例(72.3%)、想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和方法的有45 例(95.7%)、想了解中风急救常识的有43 例(91.5)、想了解患者病中护理技巧的有31 例(65.9%)。

47 例患者家属的调查报告中还显示,有92.8% 患者家属认为中风类健康知识教育应在患者发病入院的初期进行宣讲;4.5%的患者家属认为中风类健康知识教育应在患者入院治疗的中期进行宣讲;只有2.7%的患者家属认为中风类健康知识教育应在患者出院是时进行宣讲。

3 讨论

在我国临床医学中所提到的健康教育指的是一种临床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医院通过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以及系统化的教育方式,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宣讲了,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患者病情的起因、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继而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其所引起的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2]。在临床医学考核中,健康知识教育及宣讲已经成为衡量医院在临床治疗中的整体护理效果以及评价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47 例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中,有44 名(92.8%)患者家属认为中风类健康知识教育应在患者发病入院的初期进行宣讲;2 名(4.5%)的患者家属认为中风类健康知识教育应在患者入院治疗的中期进行宣讲;只有1 名(2.7%)的患者家属认为中风类健康知识教育应在患者出院是时进行宣讲。由此可见,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故应在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对其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宣讲。在临床医学治疗过程中,对脑中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可以有效缓解中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相关的卫生及护理知识有所了解,继而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与医生及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配合,提前病愈出院时间[3]。

参考文献

[1] 向超群, 陈静, 荣志宏. 中风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教育体会[J]. 河南医学研究,2010,01(11):93-95.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界定与构建

1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界定

本文试从体适能理论和系统结构的研究入手,结合现代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避险的行为特点,提出与应急避险相关体适能的概念。所谓应急避险体适能即人们应对突发事件和避险逃生时所应具备的适应能力。

2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的构建

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避险逃生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与健康相关的适应,具体表现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脂肪含量五个指标,也就是人体的形态和身体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其次是一般运动能力的适应,表现为人体的灵敏、协调、平衡、速度、反应、爆发等要素的适应,也可以称作行动能力的适应;最后是避险培训,主要内容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及在应急状态下有效的自救、互救、逃生能力等,表现为避险技能的适应。

从结构关系来看,健康体适能处于整个系统的最基础层次,同时也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一般运动体适能是建立在健康体适能的基础上,它直接影响着避险逃生的效率;避险培训是建立在两者之上的,它直接影响个体应对突发事件和避险逃生的能力(如图1)。简言之,避险体适能的核心是避险培训,基础是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避险能力通过避险培训实现,避险培训是避险能力的外在尺度,避险能力是避险培训的内在尺度,避险体适能是避险培训与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表现。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至少包含健康、运动能力、避险培训三方面的指标,对初拟指标所分解出来的因素,必须进行归类合并和筛选,以达到少而精的要求。筛选指标,一般采用经验法、专家咨询法、统计法。经验法是凭设计者的学识修养和工作经验进行筛选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专家咨询法就是将初选指标制成问卷,请专家依据个人知识经验,选出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性指标。

具体思路:第一步,应急避险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组成,先确定一级指标,然后确定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第二步,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指标权重。第三步,各级指标分值及总分的计算步骤与方法(见表1)。O代表总分;Ln代表一级指标得分;Pn代表二级指标得分;Tn代表三级指标得分,Ai为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Bi为各二级指标权重系数;Cn为各三级指标权重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绝大部分受访者并没有相关经历和实际经验,因此应急避险体适能评价指标的筛选是通过支持避险逃生活动的身体素质、知识和技能等因素设计的间接经验的指标。如:避险培训是通过参与课时和频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因素的量化来反映学生的避险逃生能力。

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教育的实现

应急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部分,不仅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进一步阐述,而且影响着中学的基础教育。但是目前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中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的应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受年龄的限制,中学生仍然没有更好的应急性。如何更好地在体育和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明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而且是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的模式。我们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的能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群体在面临突发事件中应该将合理的疏散作为自身的必要课程。

2.加大对于师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的重视力度

中学校方要明白生命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老师必须思想上有着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正确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性,增强中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意识,真正做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明白生而为人真正的价值。善于利用合法的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质量。要在体育课程中明确运动的危险性,让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练习。

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1)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导学生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如人工呼吸和紧急外伤的处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办法并不是中学体育课的考试内容,关于逃生技巧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不重视,没有认真听。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诸如火灾、水灾、地震、食物中毒等危险,遇到这些危险时应该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接着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比单纯老师说理要更深刻。关于自救互救的方法,不能光让老师示范给学生看,教师必须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自救互救的办法,当危险来临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应对。(2)要善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展开生存技巧的训练。生存技巧训练包括生存训练和逃生拓展训练,经过之前的理论学习,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各种生存训练和拓展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与选择或把学生的错误做法与选择记录下来,训练结束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经验。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在灾难中得以生存并且提高生存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相信这些求生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3)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力。面临突发状况的时候,心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求生,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属于弱势群体,但是如果过于慌乱,就会降低应急避险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练习中注意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沉着、冷静,并且积极施救,从而降低这个突发灾难对于自身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险情,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4.教师教学过程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

体育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要组织中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且让中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心里做到真正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味地突飞猛进,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拒绝毫无意义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生命安全教育的真正含义。最后,体育老师要排除器械的不确定的故障,经历从根本上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并且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5.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近年来,由于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由此而来的相关民事诉讼大大增加。强化学校体育法制观念的目的在于增强老师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真心实意地关心中学生,老师要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时候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不难发现,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迫切的。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构建,还要有丰富的技能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仅仅做到纸上谈兵。正是基于此点,在新课改中完善生命安全教育是中国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并且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周明 单位:钦州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