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电子化范例

信息电子化

信息电子化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会计档案

2013年末,财政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这一规范中首次提到了会计资料的无纸化概念,极大地突破了我国的传统会计理念。2015年12月11日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通过本次的修订,会计档案被定义为“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了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从此电子会计档案的合法性、合规性得到制度层面的保障,弥补了相关管理制度的空白。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工作流程与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不再仅仅拘泥于传统纸质的办公状态,通过不断地探索,正在尝试使用无纸化办公方式,推广电子化的管理模式。会计档案包括了会计凭证、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几个部分,详细且准确地记录了一切经济活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记录价值。电子会计档案使档案的生成模式发生改变,通过相关流程将生产中的电子文件直接形成档案来进行保管利用。

一、电子会计档案与传统纸质会计档案的区别

(一)档案的传递方式不同。传统的会计档案一般使用纸质材料,部分还需要通过邮递的方式进行人为传送,传输过程较为复杂,耗费时间较长,邮递成本高。而电子会计档案通过网络进行系统传输,仅需几秒钟的时间即可完成传送,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避免邮递过程中的遗失、损毁、泄露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归档的方式不同。传统会计档案的归档是按规定将所有核对正确的纸质会计档案分类别进行装订后统一保存,而电子会计档案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系统传输的会计档案统一保存。此外,传统会计档案在归档期间可能会出现部分错误或纸张破损等问题,需要与原开票人取得联系重新开具,重新邮寄,待取得正确凭证后再归档,浪费了时间,也使效率降低。而使用电子会计档案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些缺点,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关技术更改,操作十分方便快捷,也不会出现纸张上的问题,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会计电子档案被更改却不被发现的隐患。

(三)保管的方式不同。在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保管模式下,需要专门建立一个保管室用来保管装订好的会计档案,查找相关档案时需要人为在大量档案中搜寻,而电子会计档案是将分好类的电子档案统一储存在系统里面,非常方便快捷,搜寻相关档案时只需搜索关键词就可以快速查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需要安全性高的保管系统。

二、使用电子会计档案的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存储成本。使用电子会计档案大大减少了纸张的使用,不但为企业节约了管理成本,也可以降低企业的存储成本。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纳税申报表、银行对账单等保存10年,原始凭据、记账凭证等保存30年,还有需要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企业需要极为严格的存储条件来保管如此长时间跨度的会计档案,不仅需要足够大的存储空间,而且还需要防腐、防潮、防盗、防火。而会计档案电子化依托信息技术,将档案信息存储在专业设备中,节省了空间,节约了纸张,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二)有利于数据共享,提高利用率。在纸质会计档案保管模式下,财务部门若要与外界共享财务信息,需要经过繁琐的交管程序,人工查找档案、搬运档案,事后归还档案,一切依靠手工操作的方式,花费的时间长,降低使用效率,使会计档案的使用价值极为有限,难以真正发挥档案的经济价值。而电子会计档案不受地域性、时效性的限制,借助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直接从计算机读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科室之间的共享,提高会计信息的经济价值,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促进会计改革。在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和档案保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纳、归档,但由于后期查阅借阅过程复杂,使用率较低,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通过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电子文件可以自动归档,节约人力,将财务人员从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实施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利用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指标,财务人员更多的从事财务预算、财务决算、绩效评价、财务报表分析等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促使企业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失误。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能提高管理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如果档案资料在管理中出现问题,便有可能给公司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在大规模的经济管理中,人工操作的失误率更高,纸质档案的保管安全性较差,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或遗漏的问题,对于公司重要文档的保管极为不利。而电子会计档案通过云数据进行电子化的管理,加快数据传输速度,节约时间,电子化管理能够及时保存数据,实时提取数据,通过加密功能保障信息安全,还有利于信息共享。电子会计档案以其独有的优势,将人工失误降到最低,提高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五)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绿色环保。在传统的会计档案保管过程中,每次的分析整理和计算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长期积累下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给环境造成污染。而电子会计档案可以直接传输电子信息,不必要浪费纸张,能够给公司带来清楚、快速的归纳结果,如果需要更改数据,可以直接通过电子信息进行更改,不需要浪费纸张,实现绿色办公。

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难点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水平低。电子会计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受限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虽然在目前得到了普及与快速发展,逐步代替手工记账的方式成为会计核算的主流方式,但受限于技术、观念、费用等,企业只注重将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而在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软件读取的平台及磁存储介质存储的备份及归档保存应用不足,即纸质的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性介质档案之间没有实现同步的归档,对会计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整合性造成影响。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大背景下会计改革的必然结果,虽然实施会计改革,建设会计信息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但会计档案电子化作为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仍处于初始阶段,而且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这对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造成影响,影响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的建设进程。

(二)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标准不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管理电子会计档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电子会计档案的相关宣传和应用仍然没有得到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的重视,关于电子会计档案相应的管理制度、归档程序等规范及技术标准在大多数的单位中仍然十分不健全。所以电子会计档案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分类错误、缺少备份、查找不到等问题容易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会计档案的使用。

(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隐患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和存储器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来说缺一不可,而这些也极易带来安全问题,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保存环境如果不达标,比如出现受潮、消磁、高温、灰尘等现象,就可能会造成数据受损,从而使电子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一旦被修改在网络环境下具有隐蔽性,如果网络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信息就存在被改动或泄露的风险。许多单位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意识,网络的安全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还亟需完善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保密环境。

(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低,缺乏相关的培训。胜任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网络安全软件和硬件维护等专业技能。传统的纸质档案大部分依靠保管人员的手工整理,需要计算机操作的部分很少,因此在电子会计档案的保管过程中现有的保管人员很难达到要求。但是,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子化档案保管人员非常少,许多单位都缺少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人才来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且电子化会计档案还没有受到一些单位的重视,他们不能定期对相关保管人员进行培训,导致保管人员的水平提高十分有限,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还不能满足。

四、加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的重视,提高企业的电子会计档案意识。企业加快建设电子会计档案的关键是得到领导的重视,而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活动,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受到领导的重视。同时,企业的领导也应该与时俱进,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电子会计档案的重要价值,加快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提升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大相关的技术研发,提供研发经费,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企业还应该积极宣传电子会计档案的优势,设置相关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管理人员,积极共享财务数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氛围,提升工作效率,让会计信息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服务。

(二)健全和完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电子会计档案的内控制度对于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十分重要。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管理要求,单位的相关账簿、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都属于会计档案,需要打印出来并立卷归档,若有的电子会计信息没有纸质的档案,则需要副本备份。各个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制度,选择高质量存储介质并进行备份,分类编号便于查找,选择合适的环境做好保管措施。同时,编制检索工具和目录,便于后期检索,确保调档不会出错。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可以使用验证码、指纹等安全认证技术。设立电子会计档案专门岗位,由专人操作,避免越权。健全借阅制度,完善借阅手续,防止档案被丢失或损毁,做好备份安排,定期检查维护备份档案。建立健全电子档案接收制度,在接收前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要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此外,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要有专人负责签字、监督,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三)构建电子会计档案多维度风险防控体系。电子会计档案虽然给日常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也存在多种风险,企业应该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可以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电子数据管理、个人行为规范等多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消除安全隐患。使用过程中分别给予不同的使用人员不同的使用权限,禁止越权使用,确保每个环节的数据安全。维护人员设置软件安全参数,设置多种模式,比如在电子档案形成、保存、传输中,可设置可读、禁止拷贝等模式,避免数据和参数被修改、被泄露。数据传输加密管理,完善系统,防止档案重复归档。同时,建立人员分离制度,确保一名工作人员无法完成对数据的操作和修改,不同程序由专人负责。各个单位还应该配备高质量的计算机系统,安装杀毒软件、高级防火墙、安全预警系统等,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杀毒、检测、维护,防止受到黑客的攻击。此外,定期对管理人员实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最后,选择利于硬盘、U盘、光盘等保存的环境,选择高质量的存储介质进行电子会计档案保存,对往期的电子会计档案不定期和定期检查,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四)优化电子会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各个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宣传措施宣传电子会计档案的价值,增强全体员工对会计电子档案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和优势。拨付充足的资金,提高硬件设施质量,比如内存空间较大的高端服务器,对相关工作的开展给予充分保障。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水平,增强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内部力量。还要注重电子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可以有效分析数据,充分运用数据,发挥电子会计档案的价值。电子会计档案作为新兴事物,虽然已经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国家也有一定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企业加强管理,国家完善政策法规,真正使电子会计档案的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进行改革后的电子会计档案,迎合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使会计档案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果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对于电子会计档案当前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加强安全保障、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与操作水平,为信息化时代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奠定基础,发挥会计信息的价值,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解云霞.浅析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机制[J].当代会计,2016(09).

[2]张洪俊.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探索和实践[J].财经界,2019(03).

[3]李顺凤.财务共享模式下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240-241.

[4]渠丽丽.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财务档案管理研究[J].财讯,2018,(14):36-37.

信息电子化范文2

关键词:铁路司机报单;电子化;数据采集

1机务作业点乘务员自助终端子系统

机务作业点乘务员自助终端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LKJ/EOAS文件转储及分析。通过乘务员自助终端读卡器,自动转储机车及动车组乘务员IC卡/转储卡内的LKJ/EOAS运行记录文件。二是确报信息绑定。通过乘务员自助终端二维码扫描设备,读取编组单上的二维码,实现确报与列车编组的绑定,自动补全集、特、行信息及详细列车组成信息。三是出入段信息采集。通过分析全程记录信息,提取机车出入段信息,同时通过共享接口读取总公司ATIS系统中的出入段信息,实现机车出入段信息的自动采集。四是出退勤信息采集。根据IC卡中读取的乘务员工号信息,通过共享接口读取总公司数据库中乘务员的出退勤信息,实现乘务员出退勤信息的自动采集。五是电子报单数据合成。通过对LKJ/EOAS列车运行信息、列车编组信息、人工补录信息进行逻辑处理,合并生成完整的电子报单信息,提供电子报单完整的页面展示。六是电子报单信息上传。完成电子司机报单合成及乘务员审核后需要上传到总公司的电子报单服务器。

2机务段级子系统

机务段级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总公司反馈的支配机车电子报单数据及本段配属机车外段支配电子报单数据,同时接收本段乘务员出退勤信息、机车出入段信息及本段LKJ/EOAS地面全程记录文件,作为基础数据与接收到的电子报单数据进行核对,对缺失的电子报单数据进行自动补充并上报到总公司级应用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支配机车电子报单接收。由于乘务员退勤时不一定都在本机务段管辖范围内,乘务员通过自助终端上报的电子司机报单能统一上报到总公司级应用系统。机务段级子系统注册到铁路局级子系统,铁路局子系统注册到总公司级子系统,当总公司级应用系统接收到上报的电子司机报单时,同时将电子报单反馈到对应的支配局子系统,支配局子系统同时将电子报单反馈到对应的支配段子系统,当机务段级应用系统正确接收到报单后存储到本地电子报单库。二是配属机车电子报单接收。机务段不仅需要掌握本段支配机车司机报单的情况,对于运用和检修部门还需要掌握本段配属机车司机报单的情况。机务段级子系统注册到铁路局级子系统,铁路局级子系统注册到总公司级子系统,当总公司级应用系统接收到上报的电子司机报单时,同时将电子报单反馈到对应的配属局子系统,配属局子系统同时将电子报单反馈到对应的配属段子系统,当机务段级应用系统正确接收到报单后存储到本地电子报单库。三是电子报单数据审核。电子报单数据审核包括数据质量审核和完整性审核。其中数据质量审核是指机务段子系统通过设置本段交路情况、重补区段、乘务员出退勤情况和本段个性化的逻辑卡控条件,对接收到的本段支配机车司机电子报单进行逻辑校验,对于出现逻辑检验错误的电子报单数据返回铁路子系统局再由铁路局系统反馈到总公司子系统,最终又反馈到乘务员自助终端系统,乘务员可以按错误提示对电子报单中的错误进行修正;完整性审核是指确保电子司机报单的完整性,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乘务员出退勤信息、机车出入段信息,判断机车每班乘务员出退勤是否有对应的电子机车报单,同时核对机车出入段情况及机车交路的连续性,判断电子司机报单数据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提示可能缺少的电子司机报单概况。四是乘务员出退勤信息接收。乘务员出退勤信息来源于机务段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系统提供机务段级乘务员出勤信息接口,将乘务员出退勤信息统一接收到系统中,然后将每班乘务信息组织到一起。此信息作为司机报单完整性审核的基本信息。五是机车出入段信息接收。机车出入段信息来源于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或机车整备系统,系统提供机务段级机车出入段信息接口,将机车出入段信息统一接收到系统中,存储机车号、地点、出段或入段、时间。六是LKJ/EOAS全程记录数据处理。对于有条件安装乘务员自助终端设备的机务段、折返段和车站,LKJ/EOAS全程记录数据在乘务员退勤时通过自助终端进行转储处理生成电子司机报单。但是对于没有条件安装乘务员自助终端设备的或是乘务员没时间转储文件的,这时电子司机报单则无法及时生成,系统通过采集LKJ/EOAS地面数据,存储机车全程记录信息。七是电子报单信息补充。系统分析机务段级系统采集全程记录信息,对电子报单数据审核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全的部分进行补充,对于由于乘务员没有条件在自助终端上转储文件形成电子报单的,由机务段级系统结合乘务员出退勤信息、机车出入段信息自动形成电子报单数据上传到铁路局子系统后由铁路局子系统上传总公司子系统。八是电子报单信息上传。提供机务段级应用系统报单的上传功能,机务段级系统对修改过的和自动合成补充的电子司机报单通过此功能进行上传。九是字典信息维护及基础字典同步。机务段级子系统提供机车编码、司机编码、车站编码、线路信息及机车交路等字典信息维护功能,对机车编码、司机编码、车站编码基础字典信息提供同步功能。十是电子报单应用。实现司机电子报单查询/导出/打印、劳时趟数统计、机车运用效率指标统计、机车占用统计等各项统计分析功能及机务段定制功能。

3铁路局级子系统

铁路局子系统为机务段子系统提供电子报单数据转发功能,同时对本局接收的电子报单进行统计分析,为各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支配机车、配属机车和辖区线路内外局支配机车司机报单实时接收。二是机车运用效率分析,根据上报的电子司机报单数据生成本局支配的各种机车运用效率指标。三是分线别机车工作量统计分析。根据上报的电子司机报单数据分机型、运种、线路等方式生成机车总重吨公里、载重吨公里等指标。四是乘务员上线率统计。根据全局乘务员总数与上传电子司机报单中的乘务员信息,计算乘务员上线率、各乘务员的出乘率,为合理安排乘务员出乘提供数据支持。

4效益分析

信息电子化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创新与发展

1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1.1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介绍

电工电子技术主要是想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对机械设备的应用是基于电力设备运作自动化的情况下,它主要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实施的一种技术。但是,我国的生产技术在不断的深入,电工电子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1.2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特征

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在这些特征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精细化。精细化就是基于充分的电量使传统模式下没办法完成的工作,可以通过自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特点决定了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的工作效率,它可以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对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是关键性的。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也相当突出,那就是可控性。电工电子技术在和相关软件结合时,会让电工电子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控制都变得非常灵活,这样看来,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就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现状剖析

2.1电工电子技术自动化水平太低

自动化已经可以应用到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我国的电工电子技术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具有很大的差距。不过,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在不断的突破创新,对于自动化的整体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自动化所涉及的所有技术当中,电工电子化技术还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如果再不对电工电子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我国该项技术发展比较低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2.2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成本高

要想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电工电子技术,那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运转,这项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对科技的含金量要求也很严格,所以需要大笔资金。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发展研究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都要量身定做,这就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一部分成本。

2.3电工电子技术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电工电子技术研发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功能都是需要人来操作,这个时候就可以体现出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电工电子技术的含金量毕竟还是非常大,所以对于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可能有些研发人员是在人员不够时,当做替补人员上来的,所以学历会比其他研发人员低,这时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跟上其他人的脚步,才能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站稳脚跟。

3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建立健全自动化系统

要想解决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那就要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深入完善,从而确立一个真实有效、切实可行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先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网络沟通的平台,通过网络开始交谈电工电子技术的相关内容。然后在具体分析电工电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研究出解决方案。再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要定时检查和维护,保证电工电子技术在运行时的质量问题。此外,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还能使电工电子技术价格低廉,并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能够发挥出自动化最强的优势作用,给企业创造最大的财政收益。所以,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必须提高,以促进电工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

3.2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信息化时代下的电工电子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效果,不过面对其他国家对于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就对电工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选用技术和设备时,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可能会有小型企业想要加入研发工作,但却无奈资金链不够只能放弃。所以,要选择相对物美价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电工电子技术无论是对政府还是企业,都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3.3对技术人员实行从学校到企业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因此对于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有了很大的考验。不论是电工电子技术的研发人员还是机械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其技术水平都要有所保证。所以,在学校方面要加强对有意向的技术人员多加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以后电工电子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对有意向的学生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练习实际操作技能等方法进行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还可以在企业中加强对技术人员相关的培训,让技术比较精通的人员带一带技术一般的人员,通过帮扶的培训活动让技术人员重拾自信心。还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让工作人员了解到自己所在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从而增加团队凝聚力。

4结语

本文主要从建立健全自动化系统、技术和产品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及对技术人员实行从学校到企业的培养三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要充分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以及人才的培养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张淑霞.基于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模式探讨[J].科技风,2017,(18):14-15.

信息电子化范文4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电子信息技术;技术发展;技术应用

一、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关系

电力系统需要监控每个环节都运行安全、高效运转,只有每个环节都运转正常才能保证用户获得高质量的电能。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已经成为电力企业重要的效益保障。传统的电力系统使用复杂,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为了更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不仅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而且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提升电力系统供电的经济性。现代化的电网建设不断完善,大电网互联、特高压建设和电网改造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都要求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稳定。所以,加强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比重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安装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在保持安全的条件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信息技术的电子化逐渐提升,同时可以提高人员应用的有效性。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特点

(一)具备较高的生产质量

在现如今,国家经济发展的潮流催生了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在这当中,不断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的方式和水平是发展的应有之义。原有的电力系统发展较为缓慢,使用效率很低,已经逐渐跟不上时展的需求,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优越性,例如可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时间和成本要素,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试完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正常,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尤其重要。检修过程中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证通风、清洁、线路稳定等各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延长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同时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作业规范。所以在电力系统中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主要趋势。

(二)操作系统稳定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能够提高系统和设备的安全、高效、稳定。首先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的性能较为优越,和别的系统相比能够提供较高的效率,减少设备的运行时间,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发电质量和输电速度。其次,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减少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操作难度,提升操作的敏捷性。这是因为电力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求设备的自动化,同时也需要人员的效率化,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证用户用电安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的同时,加强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预防工作,加强对系统的调试和维护必不可少。

(三)劳动模式先进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本质要求是为发电、输电等环节提供自动化操作,这就要求人员能够做到高效率作业,同时可以迅速学会和适应各种操作系统,减少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日常的工作当中,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用电安全意义重大,电力系统一旦事故会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所以,更应该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平稳安全。这种安装与调试不仅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保证非科班毕业的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手册或者基础的机械维修知识对系统进行运行和维护,这就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浪费。

三、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系统自动化

在当今社会,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速度较快,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在未来,想要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比率,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就要增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在可预见的将来,在电子信息技术下生产的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程度更强,也会跟随时展。电子信息技术的类型较多,为电力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加细化。如何更好满足电力系统的发展的要求,是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高效自动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度和水平,匹配不同电力系统对于自动化的要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降低设备的使用门槛,让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凭借工作手册或者传帮带的指导,迅速了解系统操作的要领。在系统故障的时候可以迅速应对,处理和解决故障,这样能够提升系统的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电子信息技术下的电力自动化系统需要数控设备的参与,这就要求提升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加强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朝着高精度方向前进是必然要求。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电网的发展和拓宽可以解决电能的分配难题。在实际电网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地方电力较强而一些地方电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调度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发电厂及变电器终端等部分进行电网调配,构成组建的结构较为复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从根本上解决电网调度的安全困境,这样不仅能够将电能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合理分布,同时可以通过后台算法,了解用电高峰时段和高峰区域,为后续的电网布置和建设提供参考素材。通过对于电网运行状态和用电量的实时监控,能够让工作人员迅速掌握运行当中的问题,减少故障出现的频率,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派出维修队尽早解决,这样能够保障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一直在发展当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高性能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适用。

四、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和设备处在不停变革当中,在这之中,互联网、远程通信、电力设备的发展能够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持。尤其在近年来,包括智能变电站和微电网技术的充分应用,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操作当中的问题,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力系统的设备兼容问题、新型技术和设备如何迅速应用在系统当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倒逼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分类更加细化。如何更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是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应当思考的问题。需要不断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用更安全、高效的电子信息技术,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发展逐渐加快,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升。在该系统当中包括各种设备类型,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时候需要更智能化、现代化的设备保证运转。这样的设备才能具备更强的功能性,容纳更多的信息,提升对于电力系统监控范围的广度。

五、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在刚开始发展阶段也会遇上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进一步推广,未来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的重要性会得到进一步重视,所以需要进一步增加电子信息技术的种类,增强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的应用比例,为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俞炜.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2):119-120.

[2]阳丹君.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J].电脑迷,2018(12):141.

[3]周成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自动化应用,2018(10):153-154.

[4]梁晶.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15.

信息电子化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应用

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下,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满足人们对供电方面的需求,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合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极其必要。电子技术能对所有环节监控,明确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参数,并可在发现异常时及时排出故障,严格控制电力企业的管理成本,有效减少人力及物力的资源消耗,为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电子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间关系分析

电力系统可对不同环节监控,确保不同环节、电力系统稳定运转,如此一来,利于将有效电能输送于电力用户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能。近年来,为有效维护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使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使用传统电力系统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操作复杂需投入较多时间、精力,因此,建议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安装电力自动化系统时应考虑到安全问题,以便为提高信息技术电子化程度奠定基础。

2电子技术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优势研究

2.1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能顺应时展要求和需求,且调试时间较短,能够严格控制作业成本,因此,应持续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促进电力自动化整体发展。

2.2利于改善劳动模式

改进劳动模式能简化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并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提出明确要求,如工作人员需合理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投入资金。若为非电力专业工作人员在安装电子自动化系统时,面对较大的挑战性,这时,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可简化操作,联系操作手册内容了解机械维护相关知识,从而避免发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利于确保操作系统的稳定

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能确保系统的稳定,与其他系统进行比较,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使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性能更加稳定,严格控制设备实际运行时间,加快输电的速度并确保发电质量。而为改善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环境,建议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为该系统检修提供支持,如此能在确保电力自动化系统保持清洁、延长电力自动化系统使用时间的同时,确保线路的稳定性,从而有效规范电力企业作业状况。此外,有效运用电力自动化系统,在保证用户用电安全方面的作用较强。

3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情况探析

3.1配网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状况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可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配网自动化技术中常用电子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将变压器、电缆及架空线等联系起来,使电力系统保持稳定。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可合理配置电力系统,改善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以往多使用人工配电方法处理,尽管可获得一定效果但整体工作质量、管理效果并不显著,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需求,有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利于提高配电网系统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因此,建议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运用。

3.2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状况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情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所以应合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以此在细化服务、加强运行程度方面进行完善,尽可能遵循电力系统相关标准作业。除此之外,应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电力系统强度,联系具体需求加大电子信息技术资金支持,对工作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使其在最短时间明确系统操作要点,并对系统故障问题分析、处理,从而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达标。采集电力系统数据、分析电力系统数据、发送电力系统数据等,均利于达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减轻人工劳动的压力,在发生事故时,减少相应处理事故时间,使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安全。

3.3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运用状况

电力系统中,电网调度自动化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较多优势,比如,使电力系统保持稳定、协调电能分配。因此,电网运行过程如果发生电力不均衡现象,建议通过调度发电厂、变电器方式调配电网。使用计算机技术对设备进行监控,能客观评估系统安全、系统稳定、装备运行等情况,然后,对系统承受负荷量进行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对不同区域电能实行分配处理,主要表现在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后台算法明确用电高峰区域、用电高峰时间段、用电高峰用电量等相关数据信息,合理分配电力能源分配状况,并加速电网建设进程。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用电情况,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维修处理问题,从而确保电网的安全和运行效果。

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运用状况

为降低电能消耗,企业方面多会选择高压方式传输电能,部分企业还会使用超高压方式传输电能,变电站作用下利于对电力企业传输的高压电能、超高压电能,作以分级降压处理后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电。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电量输送要求越来越多,以往变电站会投入较多人工完成日常工作,而合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于电力系统中可取代人工操作,这时,变电站监控能力、管理能力得以提高。变电站自动化中有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能确保在线监控系统保持完整,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经使用电子数据系统检测方法,明确系统运行相关数据信息,作以相应的分析、处理工作,客观判定设备运行是否安全、有无存在异常情况。针对无法准确检出数据来讲,应以自动化在线监控系统方式分析,严格控制处理的时间,同时,做好相应数据信息的记录工作。如:电力企业方面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储存变电站设备运行期间产生的数据,然后,进行有效的控制。该项技术的应用逐渐取代了操控屏,有利于减少变电站接线数量,确保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安全。

3.5高效自动化技术运用状况

为确保供电系统达到智能化程度及自动化程度要求,应重视系统自动化设计工作,考虑人工操作系统情况。通过联合使用电子信息、通信,以及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等技术,使电力设备能被有效应用,在最短时间使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若是进行系统监控时间段发生故障问题,能立即准确地检出故障问题,不会对电力系统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4电力自动化系统日后发展情况探析

随着全球智能化技术研究的加深,电力设备在硬件结构、产品安全、稳定等方面均得以改善。以后发展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为主流趋势,可为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指明方向,如:较多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不兼容,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处理可使新型技术、供电设备相匹配;受到电磁因素影响致使一些电力系统数据丢失、设备卡顿/死机,这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及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如若通过以往人工监控方法处理,必然无法很好的处理相关问题。因此,需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以便简化各项操作,通过微机、电子器件、远程通讯等方式控制电力系统。与此同时,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图像自动化识别,做好电力系统监控工作,进而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加强电力设备功能、提高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奠定良好基础。

5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电力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所以,电力企业方面需正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然后,有效运用该项技术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比如,配电网、电网调度,以及变电站、系统和高效等自动化技术,进而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效率及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邓蕾.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2):132-132.

[2]崔献军,何飞跃.Lua在电力自动化系统计算公式中的应用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9(5):54-58.

[3]苟吉伟,敖榜.解析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挖掘技术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6):154-155.

[4]李学军,魏军,杨浩.针对ITIL的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体系分析[J].通讯世界,2019(6):156-157.

[5]张英杰.电子信息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7):122-123.

[6]王飞(文),张巴特尔(文),华锋(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110-110.

信息电子化范文6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产品的保证,更是口碑的保证。2016年7月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提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成文信息作为组织运行产生的信息以及结果实现的工具,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成文信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逐渐从以纸介质为主向以磁、光介质等为主转变,与普通文件不同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文信息需要经受过程监视测量、管理评审以及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活动所带来的更频繁的利用,其凭证性使用属性更为凸显。

一、从档案视角理解电子化成文信息

(一)术语定义

成文信息是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专用术语,替代了以往的“文件”“记录”,是两者的统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其定义是指组织需要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载体,可以是任何形式和载体的存在。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电子化成文信息实质是电子文件,结合《电子档案基本术语》对电子文件的定义,通过引申,电子化成文信息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办理、传输和存储的数字格式的各种信息记录。当前,企业电子化成文信息主要在OA系统、ERP系统、PDM系统中运转,是项目、产品运行的重要验证载体。

(二)电子化成文信息产生的实践背景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特点是以成文信息为证据验证产品的有效性。因此,在产品的策划阶段、合同签订阶段、产品的重要节点、产品出库等诸多环节均需要保持成文信息,从而保证产品研制过程的可追溯性。电子化成文信息产生的实践背景来自于办公自动化的推广应用,以OA系统、PDM系统、ERP系统等为代表的应用系统成为企业核心业务流程运转的通道,这就促使原先以纸介质为主的质量成文信息转化为在线的、电子形式的电子化成文信息。由于大部分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以质量管理体系运转为例,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作为电子化成文信息的主要生成者,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表单或文件通过网络“单轨制”运行是更为高效的方式;从信息化部门的角度来看,作为应用系统的维护者,确保各类应用系统可用、有效即可;从质量管理体系归口管理部门来看,电子化成文信息在过程监视测量、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等环节中可获取,支撑产品、服务实现的过程验证即可;档案管理部门由于处于业务流程的末端,导致对电子化成文信息的认识存在滞后性,对于电子化成文信息怎么存、存了之后能不能用存在认知障碍。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各个阶段处于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各类管理者角色立足自身工作需要或利益角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这就使得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电子化成文信息归档辨析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6)明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标准所要求的成文信息以及组织所确定的、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成文信息”,第7.5.3.2条要求“对所保留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成文信息应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总结即是,成文信息需要保留,并且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从实践过程来看,电子化成文信息是产品实现重要节点控制的凭证,但由于其内容以策划、计划、审批为主,因此电子化成文信息具有一定的归档价值,但长期保存价值较低。根据《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13号)规定“满足第五章规定且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其他重要价值的电子文件,以及无法转换为纸质文件或缩微胶片的电子文件可以仅以电子形式进行归档。”电子化成文信息作为产品实现的辅助性证据,大多属于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其他重要价值的归档材料,理论上是允许“单套制”归档的,但对于电子化成文信息单套制管理及归档的方法,企业往往举棋不定、难下决心。

二、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化成文信息的系统依赖性问题

从纸质文件到电子文件是人类记录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其深刻在于记录符号第一次转向人工不可识读,[1]必须依靠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设施设备方能阅读。因此,电子化成文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有所依托。系统依赖性决定了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及认证等质量活动中需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方能查阅相关的电子化成文信息。以往检查的实证材料主要是纸质版的,随着电子化成文信息的应用,实证查阅将由纸质版转为电子版,而且为了确保电子化成文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检查人员通过OA、PDM等系统查阅电子化成文信息是可行的做法,但目前有些做法是打印电子化成文信息后提供检查,这种脱机输出成文信息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

(二)电子化成文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在技术层面,目前OA系统、PDM、ERP等系统具备固化的业务流程、严格的日志审计、定期的数据备份等功能,部分企业还引入了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数据丢失、未授权修改、非预期修改等问题。但由于电子文件管理缺乏全生命周期的管控,还难以确保电子化成文信息的真实有效。在制度层面,国家已经逐步认可电子文件以及电子档案的证据作用。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2016年颁布的《关于电子数据收集提取判断的规定》,对电子数据是否真实,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审查:一是是否移送原始记录存储介质;二是电子数据是否具有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特殊标识;三是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过程是否可以重现;四是电子数据如有增加、删除、修改等情形的,是否附有说明;五是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是否可以保证。综上所述,电子化成文信息作为证据是具备条件的,但是仍需在技术、法律等层面上进一步扎紧藩篱。

(三)电子化成文信息的长期可获取性问题

电子化成文信息具有表单多、发起点多等特点,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过程控制,因此,电子化成文信息很大一部分是审批记录,但是审批表单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元数据混乱,同一个文本值,其元数据元素各不相同。再有,审批记录与发起人相关联,随着人员账户的注销,其账户上的记录也会跟着注销,因此,人员的调动、退休、离职等因素都可能使电子化成文信息的长期可获取存在难点。综上,由于元数据混乱、流程类型多,导致电子化成文信息自动化归档成为一大难题。抛开归档的问题,假如电子化成文信息一直存在于OA等应用系统中,那么其长期可获取问题是否可以解决?答案是否定的。随着软件和硬件性能的提升,OA等软件产品升级或另选其他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可以通过数据迁移,或继续维持系统运行,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成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高。

三、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对策

(一)以文件连续体理论作为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

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指文件往复运动于从生成到处置的连续体的一个过程。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文件生命周期在电子文件时代的拓展和延伸。传统纸质载体从生成、利用到归档保存或销毁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运动过程,从表现形式来看,文件生命周期是一个线性的运动过程,而文件连续体理论则强调电子文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鉴于电子文件载体的独特性,电子文件频繁地处于生成、利用到归档保存或销毁的过程,每一次利用都是对电子文件生命的重新激活。Upward曾强调连续体理论所描绘的是普世性的文件保存原则,无涉具体体制或表面现象。[2]基于此,电子化成文信息符合文件连续体理论的特点,只有认识到电子化成文信息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才能准确地抓住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关键点和切入点。电子化成文信息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而产生,又因为要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需要频繁地通过利用电子化成文信息来追溯、确认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合法性。可以说,直到产品或服务终止,电子化成文信息始终需要处于备查的状态,这种表现形态与文件连续体理论不谋而合。

(二)基于OAIS参考模型提高电子化成文信息质量

探讨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实质是要解决电子化成文信息可信、可用以及可获取的问题,而电子化成文信息的生成始于应用系统,全过程也是依附于各个应用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对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来看,系统建设仍以外购为主,呈现“万国牌”现象,再加之企业自身缺少顶层规划以及配套标准支撑,导致元数据标准缺乏、数据接口标准欠缺等等,严重影响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的共享性。系统引进和建设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但构建系统间数据共享的生态才是决定企业信息化可以走得多远的关键。综上,借鉴现有的管理模型或管理思路是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突破口,OAIS参考模型就是破解困局的钥匙之一。

1.OAIS参考模型基本情况

作为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和利用的基本框架体系,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OpenArchivesInformationSystem,以下简称OAIS,ISO14721)在数字文件保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OAIS是由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制定的标准,2003年参考模型最终作为ISO的标准(IS014721:2003)颁发,其主要目的是为具有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和利用责任的档案机构和非档案机构提供数字信息长期保存和利用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信息模型、功能模型和指南,[3]与此同时,OAIS是在抽象层面上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并不定义任何实施这些概念的特殊方法,只是一个系统结构、一个总体框架,它是对于数字信息保存系统相关的环境、功能模块以及信息对象的概念化,是实际系统建立的起点,任何致力于数字信息长期保存活动的系统和组织都可以在其基础上构建自己的长期保存的系统框架。OAIS将模型中的数据归纳为三种类型,即SIP(提交信息包)、AIP(档案信息包)、DIP(分发信息包),对这几种核心数据包的管理是实现OAIS功能的必要条件。主要技术一是数据包检测技术,如对进入OAIS系统的SIP完整性、有效性检查和病毒检测技术;二是格式检查技术,检查AIP与其著录信息参照完整性等技术,数据包封装技术,OAIS模型并没有制定数据包的存在形式,因此对数据包的封装技术可以考虑采取XML、数据表、交换格式等方式进行;三是数据包接口和转换技术,包括OAIS与外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和转换技术,将归档信息包存放到数字化存储库的程序以及SIP、AIP、DIP三者内部的转换技术。[4]

2.OAIS参考模型管理理念的应用

无论电子化成文信息保管期限是4年、8年,还是10年,确保电子化成文信息有效保存、长期可获取是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立足点,而电子化成文信息又依附于应用系统,因此,提高应用系统的稳定性,避免或减少应用系统升级、换版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是当前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乐观来讲,虽然应用系统建设相对稳定,但依然难以避免技术带来的冲击、企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一个企业的电子化成文信息要保持稳定和长期可获取,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框架以及管理模型,并使之成为今后所有应用系统建设的标准。如是,凡是在企业建设的应用系统均是按照这一框架模型来构建,那么即使系统发生了更迭,但数据之间的迁移和转换仍是可持续的、可信的,并且保持持续可获取。OAIS参考模式一方面是一个成熟的系统管理构架,另一方面在系统建设、元数据管理、内部流程、规范、业务规则、人员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可考虑采用OAIS参考模型来推进应用系统建设,进而提高电子化成文信息的适用性和可用性。

3.建立元数据标准确保数据互融互通

OAIS信息模型能够为数字档案馆制定相关的元数据集合提供方案,尤其是长久保存的数字对象的元数据模型。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各个表单之间的元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例如标题项对应的元数据项可能是title、name、F1或者FN,各式各样的元数据导致无法正常归档,且今后数据迁移也是一个大麻烦。因此,需要统筹建立元数据标准,为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长期可获取奠定数据基础。

4.采用数字认证技术提高数据可信度

当前数字认证技术主要有数字签名技术和时间戳技术。数字签名是指利用特定算法对电子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用于验证电子数据来源和完整性的数据值。可信时间戳是由权威可信时间戳服务中心签发的一个能证明数据电文(电子文件)在一个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凭证,可信时间戳主要用于电子文件防篡改和防抵赖,确定电子文件产生的准确时间。数字签名技术和时间戳技术应用广泛,如浙江省直机关采用数字签名和时间戳技术,确保归档到浙江省档案馆的电子文件是可信的、可用的。采用上述技术,对内使电子化成文信息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对外使电子化成文信息同样具备法律效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巩固电子化成文信息的合法地位

电子化成文信息的运转过程的合法性需要以制度形式予以明确。即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规定什么样的电子化成文信息是可信的、可用的。对于成文信息而言,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凭证信息,确保产品和服务过程可追溯、有依据。以合同审批为例,依托ERP系统,合同审批有签字、有流程、有日志、有记录,但审批过程是否合法并没有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予以认可及明确。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应将电子化成文信息的审核要求和标准纳入有关规定。以往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中,查阅实证材料采用的是纸质形式,白纸黑字一清二楚,但随着电子化成文信息的出现,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查阅实证材料则必须在办公内网客户端进行,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电子环境下,所有实证材料均可在数据库端查阅,对部门、项目或个人的审查是否可以省略,因为只需要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电脑客户端即可查阅所有部门、项目及个人的所有电子化成文信息,这就带来了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意义的争议问题;二是当前电子化成文信息是依附于系统生成、流转以及提供利用和实证支撑的,一旦脱离了系统,将失去电子化成文信息的背景信息及可信痕迹,与此同时,电子化成文信息的打印稿是否可以作为实证材料、是否可信也需要从制度上予以确认。电子化成文信息与电子文件一样,均是一项新事物,新事物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对此,企业应该从源头出发、从整体出发,解决好主要矛盾,兼顾好次要矛盾。电子化成文信息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这就更需要企业精心统筹,从顶层规划出发,打桩筑基,如建立元数据标准、统一系统接口,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企业数据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冯惠玲.走向单轨制电子文件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9(1):91

[2]连志英.一种新范式:文件连续体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档案学研究,2018(1):20

[3]周丽霞,红.基于OAIS信息模型的数字档案馆元数据体系设计[J].档案学研究,2013(1):63

信息电子化范文7

【关键词】广播电视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纸质文件保存以及人工记录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势在必行。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既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广播电视档案的管理质量,也能及时修改档案中出现的错误,确保档案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加快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一、广播电视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广播电视档案指的是广播电视单位组织媒体活动或节目时,利用录像带、文字稿等方式记录具有保存意义及价值的文件档案。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方式管理广播电视档案具有重要作用:①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多是采用手工整理的方式,很难达到较高的管理标准,加上不同的工作人员对档案归类的水平及理解有所不同,导致档案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有所降低。而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促进工作质量的切实提高[1]。②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对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言,纸质保存和人工记录的方式无法达到高效管理的标准,难以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求。而在广播电视档案的检索、录入、存储、传递等环节采用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及时修改错误的数据,共享资源,还能提高广播电视管理系统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程度,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二、广播电视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路径

第一,树立档案信息意识。档案管理人员是建设档案信息化的主要力量,其能动性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所以广播电视单位需要大力引进专业化人才,对管理人才结构加以优化调整,从整体上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或者是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和部门,高度重视档案开发和编研队伍的建设。同时广播事业单位也可以构建系统完善的上岗、考评、培训机制,让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和学习来熟练掌握档案业务的管理方法及规范标准,统一规范操作,增强业务技能,为业务部门提供准确、必要、及时的咨询服务。第二,注重计算机的可靠运行。要想实现广播电视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广播电视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来监控管理软件,由专人操作设置管理系统的密码;或者是在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数据库与计算机,以免病毒入侵而造成信息数据的泄露,危及到档案的安全。第三,及时备份重要文件。通常计算机操作相对复杂,若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当,往往会导致重要文件或数据的损坏及丢失。为此,广播电视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时,必须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超前意识,及时备份重要的文件或数据,以便在某些文件被损坏或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利用备份来恢复原始的文件或数据,正常开展档案管理工作[3]。当然档案管理人员对备份方案加以制定时,应该从广播电视系统的具体情况出发,确保备份材料的有效性、实用性;同时某些文件或数据可能涉及机密,在备份时要做好加密处理,而不需加密的文件或数据应设为只读方式,以免人为恶意篡改。第四,完善管理的运维机制和服务体系。要想实现广播电视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完善电子信息化管理的运维机制,即:档案部门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积极与其他业务部门相互配合,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借助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及规范化发展,如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统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等,为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打好基础。另外,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业务性,涉及诸多环节,广播电视单位只有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服务体系,才能贯彻落实服务责任,确保信息资料移交的完整性、齐全性。第五,实施两种管理方法。电子档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环节出现故障时,往往会导致档案不完整,加上操作失误或病毒入侵,继而对档案资料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纸质档案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能长期保存,采用纸质保管的方式能避免上述问题带来的损失,所以将电子管理和纸质管理的方法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3]。现阶段,归档管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时,多是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即:同时归纳纸介质和磁介质,确保两套档案的内容相同,即便电子档案有所异常,利用纸质档案也可使其恢复正常。也需要做好纸质文件的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永久安全使用。

三、结束语

广播电视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属于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广播电视单位引导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档案信息意识,注重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及时备份重要文件,完善档案管理的运维机制和服务体系,恰当实施两种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红.广播电视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17):52.

[2]陈秋香.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究[J].城建档案,2017,(8):24-25.

信息电子化范文8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功能;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多学科专业结合综合运用的技术产物,包括机械控制方面的技术、自动化控制理论技术、信息采集与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专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技术的整体水平,提高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水平。本文就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与现有状况以及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设计与应用实践做简要分析。

一、当前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现状分析

1.1电子信息工程特点

电子信息工程,就是指将信息以电子的形式传递,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将这些电子化的信息加以分类储存与管理运用。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获取信息方便迅速、信息准确度高、信息的获取范围大等。如果电子信息工程使用硬件设计技术对目标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可对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批量化的处理,降低了信息数据整理分析的失误率;硬件设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处理复杂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也将更加快捷和更有效率,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1.2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现状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取得了许多的技术创新成果,电子信息工程也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较大的成果。电子信息工程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技术实际应用,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研究开发不断创新和提高,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已明显出现了约束工业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象,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乏核心技术支持。我国许多行业产业的发展因缺少其核心技术而受到制约,电子信息工程行业亦是如此,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采用来自于国外的核心技术,各方面的技术研究、使用和发展受到制约。电子信息工程自主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创新性,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对技术创新研发给予支持,过于依赖国外的技术。2、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如今,大部分企业都看到了电子信息工程对于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作用,并且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但由于企业的经济水平和自身情况的约束,没有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做出科学合理、有效应用的发展战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二、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2.1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即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包括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包含数据控制机床、技术加工重心和产品输送、计算机质量检查技术装置等。软件技术包含了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储存库、控制程序编辑等多方面的技术。对CAM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可有效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技术水平。CAM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应用,可使自动化技术运用于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及电路设计技术与分析。

2.2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中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应用在辅助设计的技术里,比如CAD技术软件(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软件)。有效利用CAD的设计辅助功能,可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智能技术的水平。将一些技术设计数据输入到相应的设计系统里,系统自行分析处理和给出设计运算的结果,技术设计的工作人员只须对一些细节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于改善,就可得到最终设计成果。

2.3辅助办公管理

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分为许多的技术设计环节,有着大量的设计数据、文件和技术要求,若单纯的使用人力工作分析处理这些数据与文件,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员精力和企业的财力物力,而且人工数据分析处理容易出现失误,并且难以检查出失误的环节和错误的地方,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数据、文件的分析处理,并且得出结果的准确性能得到保证,即使某些环节或数据有误也可迅速的检查更改,可大大降低了人事资源和财务资源的浪费,提高了企业经济收益。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都是我国工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技术支持因素,促进了工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控制。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都有其技术改进与创新的地方,两个技术单独作用的效果并不能使我国的工业生产得到质的飞跃,只有将两项技术结合应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尹坤任.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53-253.

[2]郑家林.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8):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