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教案范例

心理课教案

心理课教案范文1

新课改要求传统案例教学推陈出新。新型案例教学法是有效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手段。本文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角度出发,对新型案例教学法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效运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新课改;新型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教学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并逐步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外学者对案例教学法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舒尔曼从探究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出发,将案例教学法概括为“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的方法与教学案例的联合应用”[1]。科瓦尔斯基从分析其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效果的角度出发,指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推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舒尔曼和科瓦尔斯基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共鸣,也是我们研究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出发点之一。国外学者理论层面分析全面,但对我国一线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近年来,国内学者结合我国教学特点和学生学情对案例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做出了多种阐释。郑琼梅从案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出发,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3]。崔丽华从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教学要求三个方面综合对案例教学法做出了研究,注重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4]国内学者更注重课堂及案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对改进传统教学环节有重要借鉴意义。近年来,新课改要求我们创新案例教学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应当借助与教材主题相联系、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贴近的典型案例,从案例教学事前分析、事中引导、事后反思三个环节入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落实新课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下面以思想品德课为例,研究新型案例教学法。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案例教学困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而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关注学生人文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因而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领域。目前,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传统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倡案例使用的开放性、探索性,较好地实现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案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学资源利用困境

(1)对教材资源缺乏有效利用无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只是开展教学的一种形式,而教学的最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对教材理论的分析和阐述。随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和不断实践,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选择各种丰富多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出现了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找故事”上,把课程核心放在“讲故事”上的现象,而没有关注到他们选取的案例和教材理论内容的联系。[5](2)教材案例形式过于单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首要资源,也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虽然结构清晰,主线明确,配合着“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这三大教学版块来编写,但是教材中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漫画低幼化、形象和名字固化、画风单一等,无法吸引学生。此外,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材料过于简单,缺少设疑,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无法实现相关教学目标和课程理论。(3)既有的案例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探究性不足,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提不起学习兴趣,使案例失去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案例本身缺乏理论知识支撑,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2.师生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困境

理论上,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以及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论证的过程。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自说自话、课堂氛围沉闷等现象。教师一人主导课堂、“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参与度比较低、状态沉闷、缺少学习的热情,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不能跟着老师给出的思路去认真思考问题,不能及时地和老师进行互动。

3.知行合一实践困境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对课程的实践性提出了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引导和情感态度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讲授案例式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和记忆,而忽视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新型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施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使用开放性、探索性的案例教学法。合理地选择案例,不仅能使教学内容开展灵活有效、教学环节衔接流畅自然,还能为教学目标服务。但案例教学本身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新型案例教学法”要求我们始终把握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的,并在案例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有效落实这一目的。综合借鉴学者的学术观点和在教学中的研究,本文认为新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主动落实新课改要求。

1.案例教学质量关键——事前分析

案例教学法不是为了说案例而选案例,案例教学针对的应该是课程标准,分析的应该是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完善的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案例呈现的方式至关重要。(1)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新课改推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新课标也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案例式教学课前分析应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体、更形象,方便学生直接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来,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2)选取典型,启迪思维案例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在选取时要考量其典型性,这关系教师是否能够透过案例联系理论,是否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教学目标。所谓典型性,就是要求所选取的案例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既能够体现事物和规律的共性,又能体现不同原理的个性和特征,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法巧妙阐释教学理论、有效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3)寓教于乐,推陈出新一个新颖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将课内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经济社会的新鲜元素和热点问题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联系,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取新颖的教学案例,那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落实要义——事中引导

(1)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案例辅助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素材,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破课堂的沉闷,改变教师主导的现象,在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出轻松愉快并相对开放的课堂氛围。(2)化难为易,学生为本教学案例的突出优势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理论形象化,把深奥原理浅显化。案例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应尽可能生动,使学生们直观地理解知识原理,从而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认识自我”与“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两部分的案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学生易懂,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这部分涉及各种法律知识就比较抽象,有些法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不易理解,学生们缺乏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对概念的直观体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更应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降低教学难度。(3)理论系统,学以致用碎片化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大忌,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一定时刻把握理论脉络和课标要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导入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而服务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学的媒介与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与案例中获得的启迪运用于实践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3.案例教学生命力所在——事后反思

(1)系统考核,案例反思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性质的定义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好的案例教学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不应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而应不断考核案例教学效果,反思改进空间。(2)师生互动,推陈出新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往往给人枯燥难懂的感觉,灌输式教学会让学生在复杂的知识面前束手无策、倍感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新颖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讨论问题,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兴趣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新型案例教学法的交叉运用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学生获得社会热点案例的方式更加方便和多元。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专属教学模式,对其他学科教学一定程度上也有着普适性,同时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

1.借力互联网平台

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非常紧密,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互联网时代,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学生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的多元、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种网络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也为案例教学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资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平台,挖掘其中有价值的、对教学有指导性意义的案例。

2.选用真实生活素材

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涉及情感、品格、道德、心理、社会与法律等方面。中学生群体是一个身心发展很快的特殊群体,因而要面临成长中的诸多困惑和问题。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悉心观察和了解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并运用到教学中。比如,七年级的《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把学生身边的真实经历作为案例来运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面对挫折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就能够让学生正确地去认识成长中的自我,学会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再比如,八年级上册的《同侪携手共进》一课,如果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生活里面对的交友困惑为案例的原型,来设计课程思路,引导他们掌握交友的原则,掌握与朋友交往的正确方式,从而学会更好地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3.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之后推行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唯一的选择。比如传统的讲授法,它可以被看作所有教学方法的基础,知识的传递始终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作为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讲授法让教学更加严谨、规范和高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还有一种情景分析法,通过具体情景的设置,给学生呈现问题发生的真实环境,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思考来开展教学,使学生产生切身实际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如果能够巧妙地将这些有益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辅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能够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俗话说得好“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思想品德课程会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成效。案例式教学方法作为新课改之后推行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敏 贾蕊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北京鲁迅中学

参考文献:

[1]朱迪思•H.舒尔曼.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郅庭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西奥多J•科瓦尔斯基.教育管理案例研究[M].庄细荣,译.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郑琼梅.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26-28.

心理课教案范文2

高中地理新课改向传统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大范围适用于新课程的教授,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更好地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新课程教学可以重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意义,还有两条具体的应用方法:它们是“情景演练”、一般教学方式相结合和实地勘察、虚拟场景相配套。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部对学校教育的愈加重视,中央和地方相继开展了教育改革,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改革也是其改革的一个内容,其中案例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很多弊端,同时又能拓宽新的学习思路。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也要求了其在具体的应用中也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寓教于乐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以学生为主,学生有着更大的自主性[1]。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属于“情境教学”的范畴,老师们在课堂上演示具体的教学内容,将书本上干瘪的文字和图片转换成现实可控的“情境游戏”,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将会带着更大的兴趣和爱好去接受,原本枯燥而又理论化的知识变成了现实里可视、可听甚至能触摸到的实体,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猎奇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老师讲授知识便也不再乏味,因为“真相就在手中”,当学生有了主动探究的兴趣之后,老师的积极性自然也能被调动起来,所以整个课堂的气氛自然也呈现出一种高涨的态势,老师和学生能在传授和接受中得到教学之外的快乐,也就是真正实现了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二)注重归纳,体现创造性的意义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依赖课本,按照课本上死板教条的理论来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而是有针对性地、灵活地运用课本上的理论。通过对课本理论的“情景式教学”,让同学们自己去寻找去归纳“这个情景”所传达的道理和意义,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式教学”相比,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理论的存在,而且不会遗忘,这和物理中先辈们发现“大世界”的过程很相仿,例如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的这一情景来推理出“自由落体定律”,所以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是复归到了一切理论的源头,即实践。这类实践使同学们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中发现地理的“秘密”,所以他们会感到一种创造的力量正在喷薄,这是他们发现的,他们便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三)师生共进步,打破体制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常会造成一种缺陷,那就是学生比较被动,老师授课进度太缓慢,师生互动欠缺,久而久之,老师授课也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甚至不再愿意重备教案,不再转换自己的思路。这种情况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性跟不上,另一方面老师授业的主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疲态,所以整个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所以最终导致体制僵化、难以进步。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局限性,案例教学就必须使学生和老师产生频繁的互动,学生不再表现出一贯的被动,而是开始转向老师的情景演练,而老师也不能在以前的模式中僵持,他们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运用生动活泼的案例来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所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有利于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甚至可能推动新的体制的改革。

二.案例教学具体策略及应用

(一)“情景演练”和一般教学方式相结合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需要采取生动形象、便于记忆的方式,这就要求情景真实再现,同时又不能失了理论的科学性。所以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演练”和一般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同时应用有利于使同学们在得到课堂中探索发现的乐趣中又能够接受到系统、科学的知识[2]。而一般教学方式还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可以使学生记住那些理论性专业性的知识,毕竟地理知识是科学而又严谨的。

(二)实地勘察和虚拟场景相配套

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的奥秘,可以进行一些实地的勘察,如在探究地质地貌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实地勘察,采集样本,整理数据,从而得出结论[3]。这样的案例教学方式是最直观的,但可能和书本中的有误差,因为书本偏理论化、理想化。另外这种方式成本大、时间长、难以实行。所以这就需要虚拟场景的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制作或者播放一些虚拟影响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印象。仍以地质地貌为例子,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不同地区的地貌状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成本小,便于实行。将这两种方式配套使用,能够达到最优的效果。

结语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案例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大范围地适用于新课改的要求,应用并推广案例教学对教育发展的意义重大,能够使师生共同进步、打破僵化的体制。在具体地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时,要注意使用策略:“情景演练”、一般教学方式相结合和实地勘察、虚拟场景相配合的措施,才能更好得将高中地理新课改案例教学应用并得到推广。

作者:李相武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贾遂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2.

心理课教案范文3

【关键词】CDIO;案例法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1引言

与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实际结合得更密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基础分析工具,在许多交叉学科和研究中起着桥梁作用。然而,其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课堂上的概念、定理、例题满堂灌和课后布置习题作业的模式,教师做为主动的施教者,仅仅强调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实际学习效果,最终导致整个课堂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学生被动填鸭式学习的氛围。整个课程讲授下来,学生的普遍感受是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公式烦琐,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应用脱节,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大多是针对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进行分析,而对应用型院校的研究还不多。论文结合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教学经验,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的该课程教学,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课程案例法教学模式,并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实践,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1]。

2CDIO教育理念的简介

CDIO是近年来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创建的先进教育模式。它包括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四个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做中学”的教育理念。2005年,该教育理念模式被引入我国,2008年召开的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CDIO教育理念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学院院系层面,更可以应用到专业甚至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当中。CDIO教育理念模式系统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测评检验的标准,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和课程之间按照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改革措施

基于CDIO教育理念,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法教学模式,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3.1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编纂适合的习题册

传统教学大纲比较倾向于概率论部分内容的学习,数理统计部分的课时明显不足。而且即使是概率论部分的学习,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知识,对其应用性基本没有要求。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课程知识点的特点以及福建江夏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对课时进行了重新分配。并在新大纲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实用性强的题目,编写、整理成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习题册。

3.2选好案例,精心设计,推行案例法教学模式

引入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法教学就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结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构建理论中所蕴含的抽象化数学模型,进而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所有章节都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显然不现实。因此,可在每一章选择一到两节内容,精心设计,进行案例法教学。比如,在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用“三门问题”“狼来了”等内容进行引入,这样不仅保证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而兴趣的前提是参与。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显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轮流负责作业的批改,并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评,如果讲评不清楚或者错误时,教师随时进行补充与更正,讲评完之后,再将作业全部上交教师。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学习交流的QQ群,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在群里提问,会的同学都可以回答,无人回答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及时回答或者更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教学相长”,而且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楚学生的困惑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3.4引进行程性考核机制

传统考试一般都是一张期末试卷,试卷的卷面成绩将作为学科期末的最终成绩,这样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虽然可能侥幸通过,甚至考得高分,但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更没有学习乐趣可言,对认真学习的同学来说也不公平。而行程性考核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将全书的学习内容分为三组,每一组学完之后,进行一次考试,取三次考试的平均分作为期末的最终成绩。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保持了适当的紧张感,让学习有始有终。

3.5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闭卷考试。事实上,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死记硬背定理、公式是一件痛苦而无功的事。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想知道任何知识点几乎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查阅。学会应用知识比记住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与其花很多精力在死记硬背上,不如多一些时间来理解和应用。因此,完全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虽然开卷考试的形式在高校中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数学类课程中进行开卷考试较为罕见。在人们的定性思维中,数学是严谨的学科,每一道题的答案都是没有商量的余地,数学就是要记公式、背定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开卷考试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3.6合理分配平时成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几乎所有的大学课程都包括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只是占比不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也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平时成绩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体现。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与课堂表现三方面。考勤与作业不必说,就课堂表现而言,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大二,此时大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已经慢慢丧失,很多同学即便会也不会回应教师,更不会主动到黑板上板演练习,即使被教师点名后,学生没有回答的意愿和热情。因此,课堂表现这一部分的分数很难拿到。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可以把课堂表现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学生在QQ学习群中回答问题,截图发给学委进行登记,就可以拿到一定的课堂表现分数。为了观察教学效果,论文选取了四个数学基础相近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其中两个班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另外两个班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最终的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班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综合成绩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对照班。而且两个实验班自身的三次考试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高,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案例法教学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4结语

案例法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耗时耗力,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条件下,只能筛选个别章节进行案例化教学,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应用性较为广泛的课程,如果可以引入更多的应用实例,比如布置课程大作业,或者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心理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沟通;NLP;教练技术

引言

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融入翻转课堂、采用案例教学等手段,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目前教育部要求打造慕课、金课的基本要求。刘刚等(2010)将案例教学应用到信息管理学类课堂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1]。李寒梅等(2016)重点提到授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重要性,如何运用案例提高教学质量[2]。李太平(2017)指出现今案例教学的困境及问题所在,提倡多角度多方位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3]。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案例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师生合力沟通交流投入到课程上来,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NLP教练技术(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Coaching)能够有效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在医学、法学、管理培训等各领域结合案例分析已取得明显成果。李凡等(2017)对NLP技术应用于沟通能力的提高略有介绍[4],计春阳等(2016)将NLP教练技术、师徒制应用到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管理类、医学课程实践中且成效明显[5—7]。

一、信息管理类课程教学现状和面临挑战

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涉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非常多,传统教学方法仅侧重于灌输式,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性较差,效果不理想,而采用案例教学则是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1.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性不强,忽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是遇到部分枯燥的理论时可能会让学生厌倦而失去学习热情,教师讲学生听或没听、听懂多少都不确定。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预习理解,然后查阅各类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学生随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答案,这也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2.案例教学应用的挑战

案例教学重视双向交流,将学生带入某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体验和分析,由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重视知识转变为重视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深化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能极大地加强学生探讨问题的沟通交流能力。案例学习的重点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案例学习要求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案例的学习过程,仔细阅读案例,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并主动置身于案例事主的处境,在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决策的方法和技巧,这都需要任课教师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学习的状态。(2)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案例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可以利用集体中每个人的思想,群策群力,对复杂管理问题的各侧面进行全面考察。每一节课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让尽量多的同学发言,需授课教师控制课堂,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春风化雨,最后水到渠成;需任课教师有效处理学生的情绪,化解矛盾,处理敏感恐惧,协调人际关系的培养,从而轻松应对课堂案例沟通和交流。(3)致力于提出正确的问题,而不是试图寻找正确答案。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讨论方案的优缺点,通过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学习特定情况下如何分析处理不同的决策选择。任课教师要通过多种场景来模拟如何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融入场景,组织好案例教学的授课进程。

二、NLP教练技术的特点

沟通的步骤:充分准备—建立亲和感—了解需求—表述—处理异议—达成共识。

1.NLP教练技术

NLP关注人的信念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相信人具有不断实现的潜能、无限追求的热情。沟通过程中关键是如何有效提问,具备强制对方思考的力量。教师运用NLP提问技术,帮助学生寻找内化的理想和价值观,达成共识,帮助学生导向未来,增强信心和力量。

2.NLP发问机制

为了沟通的顺利进行,引入NLP教练技术中的发问机制,应用5W1H技巧,即Why(原因)、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员)、What(对象)和How(方法),可以有效构建平等尊重的沟通平台,充分挖掘谈话的潜在内涵和外延,让对话双方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案例教学中的问话技巧,增强教学活力,加强学生参与度,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互动性,这也是大学生的强烈需求及步入社会前希望得到的训练。

三、NLP教练发问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课前教师进行案例选择准备阶段、课中师生共同进行交流探讨阶段、课后综合测评阶段。每堂课前,教师根据所授知识点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课堂内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课后综合测评包含学生互评打分和教师评价学生两个环节,主要由教师把关。要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最为重要的是课堂师生交流,将学生极大的热情发动起来,让其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分析、探讨交流中去,成为案例教学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

1.课前准备教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应用转型改革教学实践中,信息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首当其冲采用案例教学,根据教学知识点的不同设置,设计选择对应的经典案例,主要体现在线性规划、对偶理论、运输问题、指派问题、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等几个主要专题。课前授课教师选择好相关主题和对应案例,提前发资料给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先了解讨论问题的背景,准备一定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具体实施需要得到保证:首先根据班级人数,由学生自由组成人数均等的5—6个队,并确定小组团队负责人。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和及时督促进展,原则上是每组要分配一名以上班干部,且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然后各队负责人对成员进行分工合作,督促资料查找、汇总整理、讨论、汇报、书写报告等工作的进行。

2.课堂内利用NLP教练发问技术加强沟通能力培养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和教练。运用教练技术中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四大技巧帮助和引导对方,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生引导领悟问题的实质。进入案例教学课堂后,依次由每队指派一名学生以PPT形式讲解和展示本队学习成果,同时进行教师提问、其他小组学生提问、本队现场解答、小组间辩论、教师引导或总结等多种方式交互学习,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沟通交流能力。NLP提问的具体实施步骤是5W1H。例如“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当时你是怎么考虑的”“你现在遇到了什么困难”“要解答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从哪里着手呢”等问题,用一种好奇的、谦卑的、充满兴趣的开放式提问引导对方分享事情经过,引发对方积极正向的想象。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切忌不能有例如“你怎么还没做完”“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的劣质提问,这会极大降低对方的自我价值感。好的问题会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逐渐内化,进而提高积极探索、积极思考来战胜困难的能力。

3.课后综合评价

课后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测评是保证案例教学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根据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和个人学习成果,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价给出学习等级。

四、课程改革教学效果分析

心理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信息安全案例;教学模式;学科交叉

一、概述

《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6)》反映了当前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网络安全基础技能不足;网络应用状况堪忧;个人信息保护存在隐患;法律知识薄弱、缺乏事件处理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技能提升渠道匮乏。特别是青少年网络安全基础技能、网络应用安全等意识亟待加强,老年人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和法律法规了解程度急需提升。信息化建设方便日常生活的同时,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为教育行业,更是肩负重担,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并不是凭空而生,实则老生常谈。本文将针对信息安全课堂教学中,安全案例相关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在信息安全的学术讨论中,存在着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即百分之三十的技术支持,再加百分之七十的管理。技术支持,是源自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深入培养,以及技术人员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而剩余的一部分,就源自职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而这些管理的策略中,就包括了管理人员面对普适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整个内部的防范和规管。据统计,其中超过70%的信息安全事故,如果事先加强管理,都是可以避免的。关于信息安全的教育需要从应用角度进行改进,应对不同的需求,做出的改进也各不相同。尤其针对诸如在职硕士类型的信息安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实践,使他们掌握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分析,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2.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差异性。以软件工程硕士生为例,有些学生可能原就读于计算机专业,因而对信息安全问题并不陌生;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全面。学生学科背景的差异性给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带来很多的问题,因而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被改进的问题之一。(2)教学内容设定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学科背景的差异性问题,一蹴而就的教学内容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不同背景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模式既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更不能高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教学模式需要加以改进再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3)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之前,教师在对课堂讨论的案例分析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选择的案例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否难度适宜?案例和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是否相贴切?教师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案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案例的难度是否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案例不能仅仅是陈年旧话,是否结合了现下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讨论的。

三、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信息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课堂教学层次、安全技术的特点两个方面重点关注。案例分析是在对基础概念清楚明确的前提下开展,因此,在选择特定的案例的过程中,应该需要注意到内容层次的问题,就课程内容设置而言,由简到繁,也推动了整个课程的向前发展,从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到能有效结合实际,有效地提升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2.案例与课堂实践结合。案例分析课不同于理论教学的部分就是在于,不拘泥于课本上、理论中那些固有的知识模块,更多的是基于现实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单纯的案例分析不应脱离了实际的操作,应加入更多的思维扩展过程,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针对部分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操作的案例模拟,例如使用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后,在工作终端上需要安装哪些软件,或者进行何种设置。3.案例分析中的创新。学科交叉在信息安全的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实践和发展。引导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在自己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参考分析过的安全案例,顺应这样的思路,提出整改和优化的方案及具体设计实现,达到研究信息安全的案例的目的。

四、教学模式的改进分析

1.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应该围绕信息安全的以下重心,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是信息安全的基础概念,根据学生们的基础背景将学生进行分组。将有计算机专业背景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保证每个组有相对认知水平高一点的学生可以为基础知识较匮乏的同学普及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在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的能力。在简短的基础讨论之后,教师汇总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再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是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的。其次,课堂讨论的案例来源是来自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一些经典案例,在课堂上展开分析和讨论,给每个小组固定的讨论时间,对教师临时给出的各类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在小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加入每个小组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方便了解到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在之后总结中给大家给出意见。还有一部分案例分析可以来自学生们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准备一个信息安全的相关案例,自主在组内完成学习,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幻灯片等方式为全班同学展现出来。然后,学生在结束小组讨论的研究之后,每组总结发言。要求学生能准确精炼地提取出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不遗漏重要信息,不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拖沓;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案;提供解决思路,重在思路的方向,不必具体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步骤。最后,对类似的解决策略,教师可以指出异同让大家去比较,拓宽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不同的解决策略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学生就能逐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创新的方式方法。2.课外的教学延续性。教师在课前准备案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案例的难易复杂程度应该有递进的过程,以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做出相应的回应,不会因为案例过难或是过易而丧失兴趣。其次,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些结合当下现实的、学生普遍关注的案例,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是有迹可循的。还可通过网络交流来延续学习和讨论,选择1到2个比较鲜明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间沟通的同时,也能丰富课堂形式,讨论学生普遍关注的案例还能有效地提高大家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五、方案分析与评估

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关于信息安全的教学,有实际的操作过程至关重要,做一些简单的演示也是可行的,但是,具体需要演示什么样的实践过程,如何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析相结合,就是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了。其中,需要明确表示的是,课堂展示不同于直接的实际操作,时间安排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仔细考量。案例的多样性是方案中反复提到的,针对学生的多样性,在教改方案中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能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给予一些指导,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或者是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使得整体设计更加完善。

六、总结

本文分析了现在信息安全课程教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教改方案,从教师学生等多元化的视角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案。在分析研究中也有新的发现,学生不统一的学科背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只是一种思维逻辑的方式方法,在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也应该对教学方案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彭国军,张焕国,刘丹.实验教学与信息安全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7,(22):142-144.

[2]张焕国,黄传河,刘玉珍,等.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2):16-20.

[3]周世杰,秦志光,程红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11):154-156.

[4]赵春蕾,贾春福.信息安全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2):104-105.

[5]李红,靳华中,贺章擎.基于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0):29-31.

心理课教案范文6

1.1定制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通常具有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但档案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学校可为每位文秘专业教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文秘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教师职称的同时,必须取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三级证书,或者参加档案专业职称考评,取得档案专业职称,成为“双师型”教师。

1.2建立教师暑期实践制

学校可规定文秘专业的教师,特别是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师,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到学校档案室进行实践,和档案室档案员一起开展年度档案整理工作,以促进档案管理课程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结束后,专业教师要写出实践报告,由档案室主任撰写实践评语,交学校教师发展处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1.3档案员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

学校档案员可兼任档案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协助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如,在档案模拟实训室担任实训辅导、在校内档案室进行见习指导等等。档案员作为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辅导老师,每年必须参加档案继续教育培训、定期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不定期邀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赴校对档案员进行工作指导,使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业务实践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

2大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2.1建立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

建立模拟档案室实训室,对于档案课程实践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内模拟档案实训室应配置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档案实训所需的专门设施和设备。档案实训室可按学生数配置电脑,并安装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网络版,系统应具备收发文管理、档案著录、移交接收、整理、查询借阅、统计、检索、库房管理、数据备份等功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应使用本地区档案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软件,学校将此软件作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基础系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区就业。模拟档案实训室还应购置档案柜、各类档案装具,备有归档章、档号章、打码机、温湿度计、缝纫机、装订机、裁切刀、装订线以及各类文具,满足学生进行档案实训的基本需求。在模拟档案室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档案的分类、立卷(组件)、排列卷内文件、编页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卷内备考表、拟写案卷题名、填写案卷封面、装订、排列案卷、编制档号和案卷目录等工作,并对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分解操作,对档案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有初步了解和掌握;学生还应熟悉档案室的各种设备和用具,并具有实际运用经验。为配合档案模拟实践教学,专业教研组应依据档案管理课程要求修订教学计划,确保档案模拟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到50%,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训时间。

2.2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教研组应设计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环节的实验方案,编写档案实训校本教材,配套录制学校档案室开展档案工作的录像,并结合网络下载的档案教学影音资料,着重介绍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的整理方法。教材应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并符合档案工作最新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校本教材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档案工作的全程模拟操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将培养中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

2.3实施校内短期见习制

在三年制中职文秘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末,学生已完成了档案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模拟档案室的实训练习,并已通过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五级考试,具有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能力。在临近学期结束的二周内,为加强学生的档案实践能力,学校可为学生安排校内相关岗位的见习。学校有关教学、行政办公室在学期末都需开展科室内档案预立卷、归档工作,可安排学生3到5人一组到各科室见习,按照“任务到组,责任到人,自我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的原则,在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指导下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开展文书立卷工作或归档文件的整理,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见习工作结束时,兼职档案员要在学生的见习报告上出具见习鉴定意见。要确保见习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档案室须事先对各科室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并规范各科室档案工作流程。

2.4开放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

学校档案室作为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为学生提供经过整合的各项教学资源,如经验丰富的专职档案员、第一手档案材料、先进的档案工作设施和设备等。学校安排文秘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到学校档案室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实习,档案室的专职档案员作为辅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专职档案员具有丰富的档案实践工作经验并兼任模拟档案实训室的辅导老师,承担这项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能充分利用档案室的各类档案,如党政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配合专任教师开展档案实践教学,为学生详细讲解各种档案工作的具体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专职档案员应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学生可独立完成某些工作,也可以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总结工作经验;也可以由专职档案员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和趣味性。

2.5建立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

校外档案实训基地建设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与本地区档案馆、各机关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单位签订档案实践教学合作协议,建立起能够常年接收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开展档案实习的实训基地。文秘专业学生经过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已初步具备开展文秘档案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即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3到5个月的实习。由于档案馆的性质特殊,在档案馆开展档案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期间,学生可在该单位档案实习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接触并参与实际档案工作,初步熟悉档案工作的环节和程序,并能顶岗开展实践工作,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实习结束时,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作相应评价,学校据此确定学生实习考核成绩,该成绩应占学生实践总成绩的50%。

3结语

心理课教案范文7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不少高校的办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受毕业生升学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考核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作为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承担着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目标,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的现实要求

作为应用性强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其鲜明特点就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现代的“互动型”教学转变。但对于相关知识基础较弱且社会阅历较浅的大学生而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设想实非易事。对授课教师而言,想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安排学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思考。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加强其教学的直观性。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可感性的案例教学更受学生青睐。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整理和筛选的案例为载体,以案例中呈现出的真实问题为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辩驳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坚持以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以学生为整个教学的中心,通过一系列行为刺激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制定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与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等。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案例教学被用来辅助学生学习理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案例教学目标是缺乏高度的。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转变思考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除了这个主要目标外,还有关于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一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师生互动模式。2.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是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也是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首先是课前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取典型的案例,同时确定相应的学习要求和讨论主题。在挑选案例时,不仅要考虑案例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契合度,还要考虑案例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匹配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代表性。最好挑选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信息适中、篇幅适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突出教学目标的最新国内典型案例。同时老师在给学生预留准备时间的前提下将案例与相关主题和要求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需要自主研读案例,小组合作探讨,熟悉案例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是课中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步:教师导入案例、学生讨论汇报和教师总结。在上课时先由老师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以及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引出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案例组成小组讨论,再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调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和提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素养,积累实践性知识。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思维方式的创新。这仅仅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一个主动接受的态度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展示后,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看法做一个点评与总结。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探究中暴露出的错误观点要彻底纠正,同时还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上的启迪。最后是课后总结阶段,案例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不断修正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课后撰写学习报告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反思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但这个角色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走向,所以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的设计,并对优劣做出总结,最终改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3.教学策略。在创新创业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也算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后,还需要利用更多的教学策略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让学生更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来,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图片、声音、视频等,相较于传统的板书、纸质材料更形象生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案例的思考中来。在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中导入案例、案例呈现、学生发表对案例的见解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不仅增强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让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案例的课前准备、课中分析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案例准备、案例分析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分工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的想法产生碰撞从而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也是为了激励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目标、要求、评分标准等措施。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评分标准可以让学生不偏离主题,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增强对课程目标完成的控制能力。4.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既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后续改进的基础。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案例教学来说,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最终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需要通过强化平时成绩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可按照平时“成绩20%+案例分析40%+期末考试40%”的比例来进行。案例分析的评价一方面由老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表现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需要学生采用组间、组内互评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增强评价的真实性。

三、结语

创新创业课程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新型教学方式。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创新创业课程的需要。选择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后,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案例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不断修正完善教学设计,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案例教学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1-5.

心理课教案范文8

为在军校信息类本科课程中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文章归纳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参考标准,从多方面分析开展案例教学的实际条件,据此提出3项针对性举措以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最后结合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实施案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案例;适用定位;军校;本科

0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现实问题为牵引,以编写的案例为基础,通过学生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当下大学教学改革领域中,教师们正在不断努力寻求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及其方法,案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是否能像广为宣传的那样可以改变课堂的沉寂,赢回教学的欢声笑语?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又该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的一般概念与基本要求

1.1案例教学的一般概念

案例教学的本质在于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示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现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当前,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总体而言,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一种特殊的教学媒介——案例,也包括运用案例的特殊教学要求或技巧。在该教法中,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其在情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并总结规律,同时创造性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高级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某种教学原理,与获取理论知识的多种教学法之间有明显不同,其主要优点包括明确的目标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良好的实践性、突出的学为主体性等。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比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案例的编写与选择时间消耗很大,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高等[1]。

1.2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可以看出,该方法所指的教学目标和蕴含的教学期望与军校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般人才培养目标有许多契合点。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迅速地获得成功,又在医学院得以顺利移植,然纵观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却表现平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这种高级教学模式有着特殊的实施要求。要开展案例教学,可以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教师能力4个方面对其要求进行分析。

1.2.1教学对象要求

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案例教学经验告诉人们,案例教学的对象应当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如MBA。实践证明,学生实践经验的多少与课堂参与程度、案例教学收获通常成正比。因此,案例教学要尽量避免以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对象,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要尽量将有多元背景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为案例讨论中不同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

1.2.2教学目标要求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一般要达到多项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行为目标主要包括:能针对某一情境做出具体的决定,并能应用到其他相关情境中;展现较强思维能力,思维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清晰性和连贯一致性;能识别并确定那些与案例紧密相关的基本要素和问题;能利用可能的资料对问题情境作具体、深入的分析,并能够制定相当具体、深入的行动计划。过程目标包括:必须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必须切实做好课前准备,并且将自己当作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1.2.3教学组织要求

案例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着眼在教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相互之间互动的“学”上,而不是传统理论知识教学的“授”上,其过程目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需求和构成,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大量的分析、组织和辩论过程,以加深对于某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把握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合理衔接。

1.2.4教师教学能力要求

案例教学与一般基础理论课相比,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哈佛大学对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一名教师对案例教学从不熟悉到熟悉,至少要花2~3年的时间。案例教学的工夫在课堂之外。教师的教学虽有别于传统的直接授课,但要介绍分析框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某些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等,都要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在组织学生完成案例讨论时,更需要很强的能力素质。

2军校信息类本科开展案例教学的适用定位分析

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有:第一,有专门撰写的案例材料,并以此替代传统授课的教材;第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更多充当引导员的角色;第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尽管许多课程都宣称实施了案例教学,然而依据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对照,就会发现其中有误。在军校本科教学领域,是否适合开展案例教学?该如何开展?

2.1开展案例教学的条件分析

参考案例教学的4项基本要求,对照信息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可以得出3点初步结论。

1)教学对象的基本条件不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

其主要原因在于本科学生的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很少参与实际的复杂专业问题决策,难以提出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彼此互动不良。此外,值得重视的是,多数学生已习惯听课式的学习方法,不愿意接受高思维强度的案例教学法。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就变成了教师和少数学生的“谈话节目”。

2)教学资源与环境还难以有效满足案例教学的实施。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案例资源太少;二是教学保障条件与机制还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分组学习的开展。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根本条件,案例的编写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编写一个优秀的案例需要有较高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普通授课者更多的是选择恰当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而不是主动地编写案例。然而,当前在军校信息类本科专业课程范围内,公开的、成熟的案例资源凤毛麟角。此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相关的教学内容需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这无形增加了此类案例的编写难度。为学生开展案例准备和案例讨论提供时间、场地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保障是案例成功的另一方面。当前部分军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开放得还不够全面,学习小组难以自由地组织讨论。除了统一发放的案例材料,学生还需要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这需要便捷的上网条件,目前此方面也略显不足。

3)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明显不足。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更要通过长时间的培训以掌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在理论方面,案例教学法不是凭空诞生的全新教学法,一些著名的教学理论,与案例教学在理念上非常相近,对这些理论的掌握是理解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保证。比如,认知心理学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信息的提取;而人本主义注重教学在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在组织实施方面,没有充分的经验积累和大量的时间付出,实施案例教学将困难重重。经常遇到的现实是,教师要么仍然扮演主导权威的角色,要么对学生放任不管,缺乏引导。问题出现在课堂,原因却出在选择与分析案例资料、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等诸多方面。

2.2开展案例教学的合理定位

从教学模式或方法选择的基本理论依据来看,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师特长都是重要的因素,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就案例教学的条件而言,在运用案例教学的初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案例教学的成效。

1)合理裁剪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案例教学的行为和过程目标是一个近乎理想的综合性目标。目标决定动机和行为,在条件受限时,首先要对目标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裁剪。借用军事兵棋中的术语,初期不适合采用“严格式”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式”模式。比如,对学生须在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一目标,可以由教师给出较为清晰的分析目标和方法,并尽可能提供大部分的材料,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客观上也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其对案例教学的参与欲望。再如,学生应能对其他人的方案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这一目标,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观点,属于最高层次的评估目标,不能期望太高。

2)灵活采用案例教学的具体方式。

由于案例具有内容的真实性和内含矛盾的激烈冲突性,在教学中通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以某个决策者或决策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案例讨论与发言,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岗位工作实践,且不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根本无法融入其中。在讨论和发言时,学生往往只是重复案例材料中仅有的观点,无法结合角色(比如信息系统的需求方、联调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特点提出新的观点。为此,可以考虑采取教师扮演部分关键角色的方式(类似于电影中的旁白),以此来引导讨论。此外,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方式: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学生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鉴别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小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学生共同分析案例;智囊团法,聘请有经验的各界人士分析案例。

3)提高案例教学的学生认同感和教师指导力度。

学习动机是教学或学习成功的根本因素。如果学生不愿意接受高思维强度的案例教学法,首先应该花一定的时间让其认同案例教学,解决思想根源问题,才能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为此,一方面,需要在案例内容实施之前,尽早多次与学生沟通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与理解,使其真正认识到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并激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发挥自身才能,锤炼自身素养;另一方面,要将案例教学的准备时间放长,同时加强指导,让学生更充分地准备和调整,并在遇到困难或畏难时,得到教师及时的介入指导。同时,这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教学中的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学生那里得到更多的感性材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算是提前的教学反思。

3在信息类本科专业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合理选择课程和内容

案例教学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对课程的选择性。简单而言,在当前信息类本科学生不具备工程实践和岗位工作经验的条件下,必须更强调学生在解决复杂专业应用问题方面的理论基础。应尽量选择四年级的专业应用类课程,而对于一些偏重理论教学的课程或内容,不适宜也没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2]。

3.2坚持基本步骤,注重反思

在教学条件受限时,案例教学不能拘泥于形,要适度裁剪、灵活调整,但必须要保留其精髓,其中,能力原则、实践原则和参与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为此,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形(也就是相应的教学步骤)来达成这一目标,一般包括设计、实施、调查、反思4个依次循环迭代的过程[3]。初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案例实践之初,特别需要通过客观的评价与不断的反思,来校正甚至改变教学的内容或组织方式等。

3.3构建资源平台,降低教学负担

案例教学加重了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负担。教师要花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准备、熟悉教材和案例,主持案例讨论和引领案例研讨对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授课技巧更是一大挑战。学生同样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参与案例教学。如果说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自身教学素质不断完善的基本过程,那么在案例资源的建设方面,则应加大投入,建设一批实用的教学案例,并以此促进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同样,也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其主动开展案例学习并参与案例教学。

作者:姜峰 陈希亮 汤伟 彭伟 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