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管理论文范例

协调管理论文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八个病区的临床护士共68人,年龄在20~46岁,其中,近两年新进护士8人,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学历11人,身心均健康,自愿积极配合医院及科室的工作管理。医院结合临床加强护理管理,护理部采取“协调式教育法”,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两年间通过这种教育和管理模式,本院的护理工作成效显著。

1.2结果

实施“协调式教育法”后:(1)2012年本院患者的满意度测评平均93.2%,2013年上升为98.6%。(2)2012年~2013年全院无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各项护理指标均达标,全年护理质量取得了平均得分>99.5分的好成绩。

2协调式教育的方法和过程

2.1岗前培训重思想素质教育,核心制度的学习,强化个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岗前培训是新护士成长的良好开端,是培养新护士实际工作能力、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重要过程。对本院的新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重视护士的爱岗敬业教育,使他们了解医院的发展经历,树立主人翁意识,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礼仪、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使新护士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我们给予专题岗前培训讲座,具体课程安排共6天:第1天医院概况、医院护理管理现状(教授2学时);第2天护理法律法规、护理核心制度(教授2学时);第3天护患沟通技巧和护士礼仪培训、护理安全及医院感染培训(教授2学时);第4天护理文书的书写标准和要求、抗肿瘤药物知识、肿瘤健康宣教(教授3学时);第5天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应急预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教授3学时);第6天护士职业暴露、化疗防护常识(教授2学时),授课均采用放映幻灯片的方式进行专题讲解。

2.2改变传统观念,连续教育,树立职业形象

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注重培养医护人员自身技术水平,而忽略了职业素质修养、人文素质和礼仪规范的教育,造成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接触的亲和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向心理、社会领域转变,医护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对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新护士进入工作科室,要尽快熟悉所在科室的环境、设施和布置,物品及药品的放置,逐渐认识并熟悉同事,成为科室中的一员,与他们和睦相处,团结友善,工作上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延续岗前培训的学习内容,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周到的职业礼仪,因人而异地做好患者身心护理,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护患纠纷的发生。良好的护士形象,可以提升服务对象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拉近护患距离,便于在临床上有效地护理各种类型的肿瘤患者,促进临床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2.3方便临床护理管理,掌握科室护理制度,给予协调教育,落实护理标准

为了方便管理,教育护士熟悉肿瘤科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日程序、周计划、月目标”制度的内容,护士各班次的职责等,给临床工作提供指引和目标,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便于护士长的管理。护士长根据相应的制度每天进行巡查,发现哪项工作有纰漏或失误,及时找当事人,给予弥补或更正;每天对各班次的工作进行核查,每周组织全科进行医嘱单、护理单、体温单、特护单、床头牌等的核对,发现问题给予客观真实的记录,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护士长根据各项护理标准,总结工作中出现不足的原因,查找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对护士进行协调式教育,并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和记忆,每月对近期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知识点,科内新开展的工作内容,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记录在科内个人技术档案内,作为年终个人评先树优的依据。

2.4夯实护理技能,加强医护患合作,因患者而异,采用科学的沟通技巧和护理,实行人性化服务等教育方式,规避风险

2.4.1沟通技巧的教育

肿瘤科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有:①内向型:不善于表达,对医护人员工作不满意,会寻找机会表达意见,比如:患者满意度测评时,得分较低,使工作人员难预测,比较难沟通;②外向型:脾气暴躁易怒,不容易控制情绪,偶尔对医护人员不满,会反应强烈,影响护患关系,甚至造成纠纷。所以,护理肿瘤患者难度较大,需要护士使用良好的沟通技能,包括:语言沟通、肢体沟通、表情沟通、文字沟通等,加强人文关怀,如:使用患者接受的称谓;患者疼痛时给予抚摸分散注意力;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或提供爱好的书籍,诱导其潜意识的转移,忘却疼痛。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地实施护理。

2.4.2强化肿瘤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

肿瘤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的、肥胖而外周静脉不明显的、接受过多次化疗或长期输液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的、伴有心脑血管及免疫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静脉化疗风险。作为肿瘤科护士要提高静脉穿刺技术,苦练基本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在穿刺前仔细选择要注射的静脉,确保穿刺成功率,要考虑先从远端静脉开始,保护静脉的合理使用,便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还要考虑输液顺畅,输液期间不会发生化疗药物局部渗漏;规避化疗风险,减轻患者痛苦;熟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输液过程中仔细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在化疗前使用巧妙的沟通和告知,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告知方法,如:文化层次高,性格开明,知道病情的患者,可以告知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化疗期间的配合方法和主要事项;对于性格内向,恐惧癌症,不知道病情的患者,可对其隐瞒化疗药物的作用,简单告知化疗期间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化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如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和医生联系,发现患者病情有什么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给予妥善处理,日常工作中加强医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团结与协作,将一些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经过练习后,护理部对护士进行肿瘤专科技能考核,平均成绩由以前的86.2分上升至现在的91分以上。

2.5科学的管理流程,及时沟通教育

本院每年组织全院的中层领导到上级优秀的知名医院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方法、先进技术,开拓思想、拓宽思路,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的精髓,把学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本院还每年派技术骨干到北京、上海、济南等专业对口医院进修,进修回来人员,不仅个人的专业技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还在本院举行的每周业务讲座时,介绍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前端的治疗、护理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全院整体专业技术水平的作用。在医务科、护理部的督导下,科护士长利用交接班时,观察各班次的工作职责是否履行到位,包括:病房的整洁性,各班次治疗、护理是否完善、危重患者的观察治疗及护理是否到位,医护的协调性工作是否严密;对于做得不到位者,晨会时给予指出,或采用问答的方式强化管理,使当事人明白错误,加强记忆,预防其他人员再犯同样的错误;利用晨间护理,加强病房管理,使房间内整齐化一,与患者交流,方便进一步观察病情,了解其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及时地给予解决,并与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工作改进;护理部每周组织全院护士长,了解各病区出现的普遍问题,包括:护理管理、心理护理、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临床护理缺陷和护理隐患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护理部每月到各病区进行护理业务查房,改进工作思路,提高护理技能、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患者的护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病区护士长,进一步加强工作改进,对于问题护士,进行批评教育;护理部根据各病区临床护理中出现的薄弱问题,肿瘤治疗护理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需要,每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业务讲座两次,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进行讲座知识考试,专业技术操作考核各一次,总结成绩,改正不足,督促学习。形成“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工作督导-协调教育-学习-改进工作方法”的科学管理流程。

3小结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2

1.行政协调机制的作用。

应对公共危机,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至关重要。行政协调是调整行政系统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实现行政目标。对于我国而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构建行政协调机制,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应对工作,提高处理危机的效率。一方面,政府要依靠其被赋予的权力协调好行政部门内部的关系,包括横向协调和纵向协调;另一方面,政府要协调好和其他参与主体的关系,既要确保自身地位不动摇,又要充分发挥其他参与者的作用,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危机。

2.基于我国当前的需要。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也悄然而生。我国的社会环境复杂,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更加广泛。因此构建行政协调机制迫在眉睫,这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公民权益的保障,更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下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较晚,且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又增加了应对公共危机的难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国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多是借鉴国外经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为国情不同,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缝隙和空白,导致我国的行政协调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1.内部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公共危机预防意识。

对于公共危机的处理,既包括危机发生时的积极应对,也包括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危机的避免与预防。但政府部门往往缺少这种认识,认为只有发生的危机才是危机。甚至有的官员认为预防危机不能显示自己的能力,而能够处理危机才是获得政绩的机会。可见,缺乏公共危机预防意识是内部行政协调机制运行的一大阻碍。

1.2层级间信息沟通失真。

公共危机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初始阶段的信息常常不完全且具有不确定性。其实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决策者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做出应对,可怕的是层级间信息失真导致二次危机的发生。非典的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政府部门的隐瞒,由于不能准确掌握消息,领导者无法做出判断,最终致使非典愈演愈烈。

2.外部行政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外部行政协调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协调与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当前我国在应对危机时,主要是政府一枝独秀,掌握一切大权,其他参与者的权责不明确,在实际的危机处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明确各个参与者的权力和职责,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是处理公共危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3.缺少内外部行政协调机制的互动。

当前我国内部行政协调机制和外部行政协调机制都是各自运行,缺少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延误危机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下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

1.政府内部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构建行政协调机制来应对公共危机。政府内部层级复杂,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存在缺陷:从纵向来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息获取不对等,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信息缺失或失真。从横向来看,相关部门职责界定不规范、不清晰,在应对危机时存在重叠和推诿,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危害的发生。因此,需要构建行政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信息传达。

我国近些年危机事件较多,一是因为信息部门工作能力不强,未能及时察觉问题;二是信息搜集方法不科学,缺乏有效的搜集、分析方法;三是信息传达失真,为了推脱责任欺上瞒下的情况多有发生。因此,行政协调机制首先要确保信息的及时、真实,且这一环节贯穿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不容许半点虚假。

1.2危机响应。

危机响应指的是在危机发生时的及时反应,这个环节的出现说明两点,一是危机已经发生;二是已经做好准备应对危机。

1.3危机决策。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会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先制定多套方案来预防。当危机发生时,实际的复杂会使事先制定的方案存有利弊,而决策者在此时需要协调多种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1.4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是整个行政协调机制的核心,这是将决策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环节。危机处理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这不仅会影响到许多正常工作和业务流程,还要进行及时的信息通报和资源调拨。这项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或机构可以胜任的,因此需要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行政协调机制来应对。在危机发生时,政府部门需要运用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职责来确保以上四个环节的有效进行,通过协调部门之间、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将危机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尽最大努力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2.政府外部行政协调机制的构建。

2.1政府与其他参与者的协调。

政府虽然是应对公共危机最主要的力量,但必须认识到政府不能凭借权力而一意孤行。因为政府同样存在缺陷,在许多问题上缺乏客观的认识,因此要认真听取其他参与者的帮助和建议,协调好与参与者的关系,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2.2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协调。

处理公共危机仅靠政府部门是不够的,只有各种力量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高效地降低危害,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企业、第三部门、媒体和公民作为参与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公共危机发生时,需要各自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显现出成效。如企业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第三部门能够集结国内外力量。所以协调好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对处理公共危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内外部行政协调机制互动平台的构建。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3

1.1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简介

中铁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担负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长线(TWE)C1686项目和C1687项目两个标段的施工。项目位于新加坡西海岸PIONEERRD和TUASWESTRD、TUASWESTDRIVE附近,工程涵盖铁路和公路高架桥、铁路车站、交通道改、公路修复、建筑物拆迁及大型临时设施等主要内容。项目主要采用英国标准,工艺和设计严格按照LTA设计标准及材料和工艺规范(M&W)。

1.2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主要工作内容

机电工程(E&M,ElectricalandMechanical)所涉及的工作是为建筑物达到实用和能够投入使用的目的,同时为项目的运行增值奠定基础。机电工程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新加坡项目机电工程涵盖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车旅信息系统等多达18个系统。其中给排水系统、接地网系统、接地电压保护系统由总包方负责设计、施工、测试,由总包方的机电部负责执行,其他专业由业主的13个不同分包商也即系统集成商(SWC,SystemWideContractor)分别负责设计、采购、安装、测试和试运行。除了三个专业的设计施工测试任务外,机电部还负责机电施工图设计及竣工图、与业主及各SWC协调接口事宜、主导协调各个SWC和建筑与机电施工的安装计划(CIP,CoordinatedInstallationProgramme、监督检查现场工作、提交各类报告等。可按不同阶段细分如下:设计阶段最主要工作内容是绘制综合服务图(CSD,CombinedSer-viceDrawing)和机电结构图(SEM,StructuralElectrical&MechanicalDrawing)。CSD反映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布置、电缆及管道路由,SEM反映结构上的预留孔洞、预埋管件。设计方提供的结构图、建筑图、CSD/SEM以及其他各类图纸,需要机电部负责仔细审核设计图纸,重新优化绘制CSD/SEM。施工阶段按里程碑时间BSC(BasicStruc-turalCompletion)分为BSC前和BSC后两阶段(车站的BSC与铁路高架的BSC有所不同,机电安装主要集中在车站,本文以车站的机电安装为例)。BSC前机电部主要工作是制作安装各类预留孔预埋件,土壤电阻、管道漏水测试、拉通测试等,并邀请各SWC和业主进行现场检查,SWC和业主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浇筑或装饰作业。施工照片和检查签字表等资料需保管好。此外,为保证各个SWC和总包方的建筑、机电部门在BSC之后施工任务有序开展,顺利进行,需在BSC三个月之前协调好CIP。BSC之后各SWC可以进场正式施工,此时机电部的工作重心转向监督现场SWC的施工,同时组织所属范围的专业工程施工,记录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的差异,为竣工图做准备。动用前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交各类测试报告,提交CSD/SEM竣工图及所属专业竣工图。

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大部分机电任务分包给各SWC来实施,由总承包方负责总体协调。因此总承包方的协调任务相当艰巨,在协调中占主导地位。

2.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

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图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图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政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图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

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图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

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

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2.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主要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图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图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3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

3.1人员与组织因素

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图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

3.2设计因素

国内的图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图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图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图建筑图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图建筑图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

3.3环境因素

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4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4.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4.3加强图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图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图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图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图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5典型工作流程

经过实践检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较为有效的机电与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6

6结语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分析

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资产保险,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意识。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首先分析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的管理策略,希望对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资产范围较广,资产规模较大,所以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风险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大于一般企业,很多电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往往十分巨大,不仅影响企业的资产效益,同时对社会经济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电网运行往往处于满负荷高负荷的状态,如果电力企业运行出现风险问题,就会导致电力供应和社会发展出现影响,而且电力企业风险往往较大,风险带来的危害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力企业进行资产保险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出现风险进行资产保险,所获得的保险赔付款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进行全面恢复重建,有效缓解财产风险对电力企业运行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为了有效规避和减少风险危害,必须要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资产保险,确保企业长足健康发展。

二、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

(一)保险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财产进行保险,企业的资产保险费并不是一种额外支出,而是企业在正常经营发展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预防未来潜在风险的一种投入,当前形势下部分企业仍然将保险费当做一种额外支出,企业管理者的资产保险意识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保险意识和企业管理责任心,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资产管理协调难度大,进而加大财产保险管理工作难度

一般来说,电力企业的资产往往涉及到多个方面,在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企业资产管理难度较大,一些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规模较大,另外一方面企业资产管理往往与多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组织调度难度较大,这种资产管理和财产保险的限制,影响了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很容易导致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最终会影响资产管理和资产投保的数据真实性,导致后续的资产理赔和管理范围存在出入。

(三)缺乏有效的财产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形势下,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和资产保险涉及到的方面较广,企业的资产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往往千差万别,部分企业在进行资产投保和索赔等具体保险业务依然采用的是手工收集数据,这种工作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资产管理和保险的效果。所以企业加强财产保险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部分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往往难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工作开展受到较大限制。在加上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性较高,部分企业内部并不具备这种专业性技术团队,影响了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分析

(一)选择适合企业的财产投保方式

电力企业资产涉及规模较大,电力管网和电力设施以及电力企业固定资产都属于企业资产范围,所以在进行资产投保过程中,要选择数家保险实力强的保险公司共同承保,这样可以保证当企业出现资产风险时,可以有效减少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另外在进行投保过程汇总要保证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实力的保险公司进行共保,更好的缓解和转移风险。一般来说,财产保险机构和公司众多,在选择投保方式中要积极对各个投保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考量,通过对保险公司的服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择优选择,更好的控制资产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可以确保保险费率的合理性,让电力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获得更大的效益,实现更大的财产保障。

(二)正确分析企业风险,确保保险条

款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电力企业进行资产保险要结合企业经营实际,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正确和系统分析,针对电力企业的技术和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电力企业经营资产,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保险条款,从而有效为后续的资产保险打好基础,同时在资产保险中要包含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比如电力运行险和机损险以及机损险和供电责任险,制定这些覆盖面广的保险条款,可以确保企业资产保险投保更加契合自身电力企业发展需要。

(三)建立健全财产保险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进行资产投保要结合企业自身资产建立健全资产保险管理制度,尤其要对企业子公司和各个组织职能部门的资产进行归档管理,将企业资产保险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协管部门。企业进行资产保险要结合专业职能进行明确职责主体,不断完善企业资产保险制度基础,结合企业具体经营业务规范企业经营业务流程,有效从自身出发,强化企业的资产风险防御能力。同时还设定大面积灾害保险服务应急预案,从自身出发规避和缓解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灾害影响。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企业资产保险工作要结合企业资产规模和资产状态不断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有效利用企业资产信息数据库资源,对企业资产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索赔,重点跟进企业索赔,有效缩短资产风险索赔时间。对此企业要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召开相关的企业资产理赔协调组织会议,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资产风险理赔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发现资产风险理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研讨解决方案,积极跟进风险理赔情况,尤其要加强与承保公司之间的联系,在各个索赔阶段进行跟进,确保把企业资产风险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抓好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检查工作

企业进行资产投保,要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情况对企业资产投保规模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邀请专业的电力专家和承保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进行防灾防损检查,对企业资产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要对各个风险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专业详实的风险防灾止损报告书,从而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参考,也能够帮助企业从自身出发减少企业资产风险。总体来说,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资产保险,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意识。在把握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础上,针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问题,积极采取选择适合企业的财产投保方式和正确分析企业风险,确保保险条款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建立健全财产保险管理制度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抓好财产保险的防灾防损检查工作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宏.我国企业保险体系的若干问题探析[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997(02).

[2]沈钦松.浅谈发电企业财产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02).

[3]王伟.企业财产保险行为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3(07).

[4]王伟.试论企业财产商业保险管理———胜利石油管理局商业保险管理剖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02).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5

1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计算机信息技术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大大增加,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推进了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人事档案就是为人事工作服务的,通过对软件的开发应用,可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人事档案资源集成模式,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完全满足了当今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符合社会发展,服务了经济建设。

2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的配备不完善

有的地区不能完全实现电子管理,有的地区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却不能联网,不同的差异造成我国档案信息还不够健全,有的地方或单位,在现代信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传统的人工管理,对现代管理科学持怀疑态度,不重视电子信息管理,对基础设施配备不全,特别是基础设施的计算机、扫描仪、网络等缺失。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的发展和有效传输。

2.2缺乏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有的单位因为不想公开信息,没有把人才信息公布出来,或者只通过局域网进行内部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科学,实现信息管理的前提是标准和依据,只有标准完善了,才能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质量,实现作用功能。现实是,有些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造成档案信息网络不够通畅,无法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使现代档案管理不能充分展示其强大的功能。

2.3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档案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决定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我国还没有人事档案管理高素质专业人才,许多管理人员都是临时的,或者不够专业,整体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内,在现代信息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远远无法满足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有些管理人员粗心大意,档案输入信息,为人事档案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带来较大的风险。

3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策

3.1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

要想很好的进行科学管理,就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的快速更新,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硬件设备,是信息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档案信息传输和共享的主要方式。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向现代化发展。

3.2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目前,我国各级人事档案管理不完全是电子化的,还有纸质材料,这是我国现行体制决定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同时对两者进行收集并形成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维护将原始档案信息和档案资料录入微机,最终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

3.3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安全是共存的,二者相互协调统一。只有不断强化档案信息安全,才能保证信息不泄漏。在档案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需要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网络权限建设,加大安全保护措施,对违法泄漏使用信息的情况,要做到严格执法,加大打击层面,保证网络安全可靠。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随意泄漏相关人员的信息,为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提供多重保障。

3.4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通过不同载体实现数字存储,形成远程传输和交流,满足人们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各种需求,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不断开发创新各项环节流程,使人事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4结语

计算机技术普及到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已经完全实现了由传统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管理的转化,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熟练程度,提升素质,加强安全管理,提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使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能够在社会和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李锐 单位:吉林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下的档案管理论文

一、广播电视大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就当前的情况分析,虽然大多数人已开始认识到广播电视大学档案管理是学校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且其均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而是片面地把工作重心偏向于学校教学管理及经济效益上。加上许多的档案工作者均不是专业人士,因此思想上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还不够,导致对档案工作的细心不足,使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开展。

2.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缺乏

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起始阶段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形成信息化的管理环境,然而许多大学却过分地强调科研建设等方面,且科研方面的经费比重偏高。而在基础设施方面均使用一些严重老化或濒临淘汰的设备,严重阻碍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的相互协调发展,进而使得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得到实质性进展。

3.建设制度规范化不足

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大多来源于学校各个学院和管理部门,然而当前各部门的档案管理缺乏规范化,没有一套完整且适用于信息化发展的采集、整理、储存及借阅制度。此外,学校收集档案的过程也缺乏系统性,没有实现较高水平的现代数字化管理,因而无法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导致最终严重影响学校档案管理的成效。

4.建设标准化薄弱

由于学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态度不够端正,致使管理工作分散性和随意性明显,严重缺乏必要的统筹性和协调性,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下降,从而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此外,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的低下以及技术保障的缺乏,同样是广播电视大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广播电视大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决定行为,广播电视大学需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方面,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应转变其传统观念,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一同纳入学校的未来建设发展规划中,且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应该认真听取相关工作人员对当前的工作汇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物力、人力的投入,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档案管理者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而档案管理者不仅需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应加大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可号召师生共同加入建设队伍,并向其详细讲解档案及相关法规,从而提高师生对档案的认知度,使其充分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1]。

2.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设备是最重要的基础因素。首先,广播电视大学需投入一定的资金以配备性能良好、质量可靠的硬件设施,从而防止受到辐射、电磁干扰等影响;其次,还可设计开发或者采购通用型的档案管理软件,使办公自动化的系统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融会贯通;最后,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管理者还应加强安全警惕,严格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采用防火墙、身份认证、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进行防护,时刻做好防范黑客攻击的杀毒防毒工作,以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从而维护档案安全[2]。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在硬件保护工作和数据备份的工作方面加大力度,以便发生故障时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与恢复工作。但是在资金的使用方面需科学规划,学校可将科研、教学等信息化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集成综合优势,使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用,进而实现学校的全方面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共同进步与发展。

3.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需科学制定统一标准,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据可循和有序发展;其次,有效构建广播大学档案信息体系,使档案更加完整有序,而且更方便进行查阅工作;最后是改变“轻利用,重保存”的传统思想观念,通过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档案信息服务不断延伸至知识服务及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不仅给学生和学校的教职员工提供档案利用的服务,而且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平台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具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服务,使广播电视大学的档案信息管理可和社会的各个部门及各个方面间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同分享的开放局面。

4.建立规范标准体系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学校应全面推进标准规范化的制定与执行,加强相关的法制法规建设,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可资源共享的目标。就广播电视大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建设而言,需从内部协调与宏观调控两大方面着手。内部协调针对的是广播电视大学本身,对学校自身而言,档案管理部门需积极配合并参与电子校务建设,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进行有效协调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电子校务间的关系,使其不冲突且可有效衔接,这不仅很大程度地减少了收集电子档案信息的繁杂程序,而且可通过网络共享这一有利平台为学校其他部门提供高效服务。宏观调控则是在现有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各大院校的指导与监督,从而确保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利进行。与此同时,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已越来越多采用光盘或磁盘将文件资料进行归档,传统的分类方法、档案整理及记录标准均无法完全适应,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广播电视大学根据新的标准制定出系统的规范化体系,并切实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广播电视大学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广播电视大学应正确认识其自身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进而逐步加快广播电视大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作者:白玫 单位: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下人事档案管理论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人事档案管理本身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档案知识与技能,虽然现今人才吸纳步伐加快,但是在更新换代方面仍旧压力巨大,受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影响,在管理工作方面心力不足,造成诸多问题。人事档案工作目前管理由老中青三代共同努力,虽然一定程度上改革了管理现状,但是很多部分人才断层、专业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现状并非一天可改,由此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完善的长久性与必然性。

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增强管理意识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管理意识,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将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作为管理目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将其管理纳入到单位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中,作为战略性工作来进行,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方案,加以规划与建设。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各个组织人员的职责,精心设计组织任务,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若有突发事件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摄像监控技术,及时知会,根据单位的用人守法诚信记录实施分类监管。

(二)实现信息化建设

首先,高清扫描。购买先进专业扫描仪、高倍数码相机,实现两者联合应用,重要是处理单位内部扫描仪不能够处理的文件,可采用高倍数码相机起到补充作用。根据档案管理实际情况,选择对色彩要求较高的扫描仪,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按照文件的正确顺序,结合色彩的不同给予区别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按照黑白二值文件、灰度文件、全色文件来进行处理。其次,图像处理与储存。当完成人事档案的扫描工作后,进行图像处理,将其储存在档案数据库中。应做好人事档案图像的筛选工作,将有问题的档案挑选出来,并利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对有问题的图像加以修改,做好标记,后重新扫描,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对于人事档案的裁边一般采用色彩模式,将多余的白边去除掉,缩小图像文件内的容量,进而减少电子档案的存储空间。再次,建立数据库。当人事档案转换为图像后,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而提供网络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由专业人员来建立,并予以完善。最后,还应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工作及信息备份工作,在文件格式的选择上建议使用PDF格式,避免数据内容的随意删改;做好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治病毒侵犯。

(三)探索档案资源利用价值

在档案管理中,应用档案服务其他部门工作提供切实支持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与包括公安、司法、工商、民政、银行、税收等部门在内的有关单位做好信息链接,发挥信息共享的优势,完善档案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另外,还要加强补充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尤其是干部人事档案方面,要加强对其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绩效、道德品质等方面资料的收集,确保及时反映个人状况,为干部人事管理服务。

(四)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树立“爱岗敬业、服务群众、严格管理”的观念,并严格遵守档案的法律法规,确保档案内容正确性,不得擅自利用权力查阅档案或泄露档案内容。另一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人事档案管理,或派遣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到附近单位学习,进而将外单位的先进档案管理方法引入到本单位中。同时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网络化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化管理技术与手段,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以上途径,最终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使人事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事档案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在人事派遣上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信息网络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当前档案管理趋势。因此,本文通过转变档案管理意识、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资源利用价值、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几方面加以分析,旨在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作者:朱庆华 单位:中共抚松县委干部档案馆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下档案管理论文

1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重要因素

1.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因素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对档案信息管理的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部门没有一套完整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对档案信息建设的认识及管理严重不到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只对档案信息进行了收集,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利用,没有发挥出档案应有的价值,严重的浪费档案的存在价值。

1.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观念因素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只将档案信息收集、保管就没有任何任务了。但是,随着城市人民群众对信息资料的不断提升,对存储的档案信息利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学会如何利用档案的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仍然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难以达到要求。

2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2.1数字化、网络化不等于信息化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非常广,其中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信息数据库及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及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所以,档案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不单单只是信息的建设,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2立足现实,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信息技术处理,既有地域上的差异性,又有业务上的共同性。目前,各地档案馆普遍单独进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无论是经济性、通用性都不利于协调统一。当务之急是加强档案馆之间的横向联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把计算机应用及适合共性特点的软件开发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要力求软件功能设计既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强的应用性,争取在最大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以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3注重质量,加强特色建设

信息化不应流于表面和形式,而是要注重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是否适合用户需求,是否实现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全面拓展和最大优化。如果传输的档案信息及相关的数据不被利用或者接受,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就起不到原有的作用。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与社会广泛联系,了解社会需求,掌握信息利用规律,深入挖掘馆藏潜力,注重特色建设,在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充分体现吸引用户的魅力。

2.4着重用户的实际与需求

不同方面的用户是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用者,但由于受计算机知识等因素的制约,使档案信息化与一些用户还有一定距离。重要的是要建设一种便捷的、更加适应用户需求的新型档案信息服务关系,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5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广泛使用电子设备,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着力培养一支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至关重要。首先,要重视对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大家创造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的机会。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聘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招聘信息化专业人才要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实行用人制度上的社会化运作。通过实行培养现有人员和引进专业人员的办法,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保证在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时得心应手。

3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

3.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在档案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上也应该进行改革与创新,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为了与时代同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及岗位技能,只有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3.2制定信息化发展目标,并严格执行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必须从全局出发,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坚持一定的原则,既适用性、实用性、科学性。在档案管理工作制定长远目标时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使制定的目标得以实现,为全局统一发展而努力,充分的考虑档案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的需求,留下兼容、扩充剩余空间,避免有效的资源浪费。在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近期目标,档案管理工作近期目标的重点在于其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需要对现有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这项工作必须仔细、认真、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和差错,档案资料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整理档案资料时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并且按照标准执行。在对档案馆进行整理时,首先要对重要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没有价值的资料进行销毁,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这是对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3.3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系统软件与硬件设备统一管理

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统一管理,各个部门所采取的信息化手段及设备都不相同,严重影响档案信息数据之间的兼容性,严重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设备得到统一,并使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性,进而实现设备的文字识别功能,以及自动的转化、编目、检索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自动标引、上载以及辅助立卷、全文存储等功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使计算机设备的规格及型号得到统一,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的基础。

4结束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的促使档案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资源,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赵辛 单位: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五篇: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1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对于医院档案管理而言,实现其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望对后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1转变思想观念

电子计算机能否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部门主管是否能够积极的参与。若是没有知识型的领导主管人物,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全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由专门的领导人员来管理现代化的医院档案。医院方面也需要不断加强医院领导部门的知识结构建设,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2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办公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医院电子文件形式包括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多媒体文件以及影像文件等。文本文件主要是一些计算机处理的文字文件以及表格等,影像文件则主要是一些视频设备经过计算及处理后的文件。电子文件资源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来源资料,需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整理、编辑,档案需要一式三份,一份查阅,一份异地保存,一份封存保管。

1.3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医院在发展建设中不仅存在大量的电子文件,还有很多的纸质档案文件,对纸质档案文件进行数字化管理主要是通过翻拍以及扫描的方式。翻拍即使用数字成像仪直接将装订的纸质档案拍摄为数字图像,扫描即采用扫描仪将档案扫描成数字图像,需要注意的是扫描仪无法扫描装订的病案,因此在扫描完后还需要重新装订。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需要制作的档案数量很大,因此可采取外包公司制作。

1.4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医院档案管理系统为一个信息资源子系统,此系统的利用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综合信息,因此医院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在规划中纳入标准化和现代化。档案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开发大利用方面,在医院档案信息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医院人员的工作需求,设计出高效、简便以及实用的产品。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各部门之间也需要相互合作,医院信息及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由信息科和综合档案室两部分组成。在平常的工作中,两个部门往往出现重复工作的情况,产生极大的浪费,因此两部门之间需要进行合作,更高效的整合档案资源,避免重复性建设。

1.5加强管理人才的培训

医院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本身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知识不太了解,不利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医院需要对现有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结构,也需要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目标,争取医院的大力支持,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人才,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系统的全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

2结束语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6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医疗从业人员在执业中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也会随之受到冲击,进而产生医疗腐败等损害患者利益的不良现象。基于此点,本文对如何持续建设医院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院管理;廉政文化;保障机制

一、持续建设医院廉政文化的必要性

在我们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成果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医院在改革发展中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一切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有转化成商品的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就可能诱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对医疗从业人员在执业中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冲击,使医务人员易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进而淡化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最终不惜损坏患者的利益,以权谋私。近年来,医疗腐败案例层出不穷,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的惊人案例。医疗卫生事业出现的这些新形势,单单靠医院行政管理难以解决问题的根本,聚焦精神层面,持续建设医院廉政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医院廉政文化的概念

医院廉政文化是医院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洁理论为引导,以先进的廉洁思想为核心,是为医院职工所接受、所认同的医院内部的观念形态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医务人员价值取向和是是非非的主要判定标准,是医务人员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是做天使,还是成魔鬼的一道无形而又有形的红线。

三、如何持续建设医院廉政文化

1.形成保障机制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科室和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医院党办、纪检监察这样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多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的手段,才能使廉政文化深入、渗透、普及到医院发展的各个领域,形成全院崇廉尚廉的氛围,取得净化行业风气、激励时代精神的效果。持续建设医院廉政文化的关键是要在保障机制上做好文章,要在制定建设规划、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具体量化考核、严格责任落实等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医院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协调,人事、宣传等部门具体参与,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密切合作,探索实践形成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调动各部门的力量,真正实现齐抓共管、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

2.推行分层建设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过程。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医院文化,其终极目标是培养职工廉洁执业的信仰和追求,使廉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果没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意义,缺乏生机和活力,仅仅依靠行政命令来推进,即使搞得轰轰烈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众基础是关键点。首先是紧扣领导干部这个建设的重点,以廉政文化进机关为抓手,强化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和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导向、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弘扬并践行廉政文化,促进良好机关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吸引全院职工的广泛参与,努力拓宽广大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渠道,为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再次是要抓好新生力量的培养,在做好规范化培训的同时,重视对新职工的廉政文化教育,使青年人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确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是非观。

3.搭建活动载体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手段。

搭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载体和活动平台,是创造医院廉政文化品牌,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水平的关键。一是要拓宽宣传渠道,借助医院OA系统、院讯、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媒介宣传,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载体,赋予廉政文化建设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要注重抓廉政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做好廉政文化宣传阵地的拓宽工作,每月定期开设网络廉政课堂,每季度组织职工观看廉政视频,每年度开展“一把手”领导讲廉政党课等,引领舆论导向。二是要搭建活动平台,充分利用廉政主题演讲、廉政知识竞赛、传唱红歌、书画比赛、征文比赛等传统活动载体;依托当地的人文历史,深挖廉政文化内涵及元素,组织职工走进名人故居,走进革命陈列馆等廉政教育基地,以活动平台促廉政文化建设。三是要扩大教育辐射面,通过辐射面广、群众性强的活动形式,使廉政文化的教育面从党员领导干部,延伸到党员职工和普通职工,渗透到医院每个科室、每个人,形成领导促廉、干部学廉、群众倡廉的氛围。

4.丰富建设内涵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体现。

首先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汲取其中的廉政文化养分,进行再创作,为今所用。其次要根据时展的变化,对廉政文化的内容、载体、传播方式等进行拓展和更新,让廉政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第三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新风尚。力求使廉政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第四要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主旋律,深入组织学习行业内外的先进事迹,彰显当代先进典型的影响力,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气息。廉政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并用来指导实践,才能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要注重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边实践边总结,才能赋予廉政文化建设新的内涵,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建设水平。廉政文化对医院干部职工以及医院发展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仅靠一两次活动不可能取得实效。我们要坚持长期性和持续性,搞好结合,注重渗透,贴近实际,使廉政文化与日常工作、周围环境、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持续建设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性的医院廉政文化,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循序渐进中受到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最终将这种精神养分转化为医院提升优质服务、医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作者:石莹 单位: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办

参考文献:

[1]程学亮.探讨纪检监察如何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汽车设备;管理检修;重要性;问题;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每家必备物品之一,而汽车生产商的兴建和改造也称为时展的趋势。在此现状中,高品质的汽车设备管理成为当前汽车生产商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准和设备检修的效率,才能真正在整体上提高汽车供应商的综合效益。由于当前汽车设备生产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检修范围也更加广泛,导致其技术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工作人员需以针对性更强的、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实际效果。

2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重要性

汽车设备的管理与检修工作在汽车生产方、销售方以及维修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协调作用,每个设备的生产安全和运行的质量情况都对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且,我国当前汽车市场逐渐呈现出生产商繁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厂家的出现使得设备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只有从合格的厂家购买相应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最为安全、科学、可靠的技术加工,才能减少设备的故障率。而做好以上内容都离不开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相关工作。一个正常运行的汽车市场一旦缺少优秀的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其汽车销售与服务工作必然受阻。对设备管理检修工作了解并重视,更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实施。

3当前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存在的问题

3.1检修技术薄弱,管理方式不当

当前我国的汽车检修市场主要包括4S店、专修店和一般汽车维修店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检修店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层次。4S和专修店对汽车设备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检修能力都相对较高,也比较专业,但价格相对昂贵。而一般汽车维修店数量更多,价格也相对便宜,受众面广,但由于缺少正规的资质管理,一般的检修店定价随意,检修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加之相关部门缺乏针对性强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与技术不挂钩,管理方式脱离了实际的检修情况,不利于更好地维护汽车设备市场运行。

3.2职业门槛较低,相关机制不健全

根据相关规定,汽车设备检修工作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规定认证的汽车修理工职业等级证书等相关证明方能从事汽车设备检修工作,而实际上一般的设备检修方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一要求。很多小地方的设备检修工作只是打工者和其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职业门槛较低,职业资格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制度没有实效性,无法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3.3存在安全隐患,服务体系不完善

汽车设备的管理与检修应当根据地区不同规模进行服务内容和流程的规范,而部分企业单位对此方面是极其缺乏约束力的。本身我国对于汽车服务维修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制定就缺乏统一的规范,更谈不上对相关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意识的提高了。此外,部分汽车检修商只是有一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识而没有实施真正的管理举措,另一部分企业则制定了相关规定和体系却没有标准和方式去督促员工执行。加之企业在设备安全管理这种对实际效益提升不明显的事情上投入极为不足,也缺少合理的预警体系,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应对,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4如何加强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效果

4.1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政府需要提高对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部门的工作的重视程度,带动相关院校对相关专业进行课程调整与改革,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大对管理人员检修专业的技术培训;其次,各个汽车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构,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工作任务分配,提高制度的落实率,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责任到人,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调整,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制度,才能更好地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充分利用每一次的设备采购机会接受设备机械厂家、商与企业进行专题培训的方法,提高地方区域服务水平和检修能力。

4.2学习和推广检修技术,强调安全管理理念

透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市场的价格、配件情况、技术水准等内容,从而更好地完善相关约束机制,加大惩处力度,规范行业环境,结合社会舆论的监督净化汽车行业市场,定期检查和曝光技术水平低的汽修店,确保整顿顺利。此外,还应不断加强对检修技术与管理运营内容的学习,通过定期培训以及交流实践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检修流程和服务内容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调整,优化系统策略,进而能够在避免出现故障错误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管理的工作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

4.3完善设备管理与检修体系,提升职业道德

多个企业、部门增强交流合作,协调好各自工作内容与管控方面,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传播渠道增强维修常识的普及,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以及综合检测交通汽修部门的不同作用,提高监督管理的综合力量。此外,还应当加强对汽车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实际案例的介入,让相关人员对违法案件及相关惩罚结果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积极主动的避免错误出现。同时提高不同类型汽车使用者的知识常识,减少上当受骗的次数,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切实促进健康的汽车市场的建成。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认识到了相关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以及相应的加强效果的方法。在实际的汽车设备管理与检修工作中,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更加严格、科学的进行设备管控与监督工作,确保其在安全、高效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斌.浅谈矿用汽车设备点检管理[J].矿用汽车•管理与效率,2012.

协调管理论文范文8

(一)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多为校、院、所,设校级科技管理处以及二级学院、所科研秘书。存在管理权力过度集中,管理层面大、头绪繁多等问题。同时,二级院、所科研秘书缺少管理权限,框在被动接受任务,存在没有自主权,主动性差等问题,仍是“办事员”“传达室”,因此就谈不上服务意识创新,也就不能发挥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共享平台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虽然现阶段有些数据库,但在使用的初级阶段也存在信息不全、数据库之间信息不共享、反复填写信息等情况。信息化程度不高不仅会加大管理人员对相关科研信息搜集统计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还会直接影响科研人员项目申报过程中对市场导向的判断,对相关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衡量以及科研课题的竞争性和中标率。

(三)科研管理环节松懈,缺乏保护意识

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响起,各高校的科研力量迅速膨大,出重拳在项目申请环节上,在项目申请过程中,科研人员又局限在专业领域、兴趣范围等,没有很好地结合市场导向,导致成果转化率低、产出投入比低,有些出现科研项目重复甚至是侵权。但由于无论科研管理部门还是科研人员,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管理人员本身的流动性导致全责不明或无暇监管,导致高校科研项目头重脚轻,拖期项目普遍存在却没有一定措施。不能达到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初衷,影响学校科研声誉及项目的资助力度。

(四)科研管理队伍素质不齐,缺乏培养重视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本科学历也有硕士学历,多为非管理专业人员,而且身兼数职。在校院两级多重管理的模式中,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地位稍显尴尬。“重使用,轻培养”,工作量和责任下放,开会交流、学习培训机会由校级管理人员参与。原本就没有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导致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说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质量。很多高校的院级科研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或为合同秘书,不稳定性很大,会因工资、福利等待遇问题而流动性大。

二、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学化管理体制,强化服务意识

要创新科研管理,建立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有限集权、适当放权,增强管理的灵活性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果。明确分工,确定好校级科研管理部门、院所主管领导、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科研项目负责人各自职责,责权明晰,工作方能有序开展。管理人员服务过程中,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结合国家政策、市场导向,在项目申报前做足功课,传达到位,《指南》解读准确,申报书规范填写的审核,提醒大家申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邀请本单位参加全国评审的专家介绍各类项目审定标准和要求等手段,这些有助于科研人员准确选题,提高项目资助率。

(二)建设基础数据库,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

建立有效的科研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实时有效的科研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丰富起来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向科研人员提供,并做到及时更新及信息的延续有效。现阶段各类别项目申报基本实现网络申报、评审、中期检查及验收。但仍需要在各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方面加大突破,这样,不仅能避免相类似项目重复申报,还能节约科技资源及资金。

(三)健全科研项目全程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审批、实施、评价、验收、报告成果、技术推广和编入档案的全过程监管。此外,还应加强经费核算,建立科研责任制,建立项目评价综合性指标体系,抓住项目进展中主要环节,确保项目保质按期顺利完成。科研管理的目的是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通过对众多关系的协调、服务、整合与制度化,积极创造一个适合科研活动开展的气候和舞台,促成科研精品的产出。为此目的,科研管理人员更要全方位多角度学习,转变观念,重视科研项目中后期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设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科研管理活动中,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对在职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比如强素质能力的培训,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服务沟通能力、管理手段等;多角度学习能力,包括国家政策的学习、学科发展现状、趋势、不同学科之间关系的学习等。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工作特点与规律,提出更好的对策。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目的,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资料,为科技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服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