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会议纪要范例6篇

协调会议纪要

协调会议纪要范文1

一、加强沟通服务好客户

市场部与财务部要加强沟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公司利益出发,服务好客户,既扩大销售业务,又及时收回货款,促进公司业务发展,获取良好经济效益。

二、积极完成追收货款任务

市场部与财务部在公司内部要加强沟通与配合,提高服务意识,互相支持,积极配合业务部门追收货款,共同完成追收货款任务,切实维护公司利益。

三、市场部做好工作问题

市场部要努力扩大销售,增加销售额,在做好营销工作的同时做好费用回收的工作,保证公司的费用回收率。财务或商务提出的无人认领的已到账费用,市场部业务人员应在两个工作日内提供付款凭证及核销信息。对于以个人名义提货的客户,如没有货物在运途中,不能在费用没有收到的情况下放行;如果有在运途中的货物,业务员可以出保函担保先行放货,担保金额仅限约等于人民币5000元。

四、财务部做好工作问题

财务部树立服务意识,以良好的态度接待客户及业务员,认真办好业务工作。

对商务或业务提交核销的费用应尽快核销,尽可能避免出现日后再次催收的情况;我公司供应商能接受汇票,财务部可以按公司规定接受汇票并用于支付供应商相关的费用。

五、关于内贸出口放货问题

内贸出口操作人员根据商务部门提供的放货记录单进行放货,放货记录单上必须同时有市场部经理的放行意见及财务部的签字确认方可放行。具体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对有信用期的货物,市场部经理及财务部根据前期付款情况给予签字放行。二是对于无信用期的以个人名义订舱的货物或者是仅有零星业务的,如有货物在运途中,业务员可以出具保函,在费用没有收到的情况下放行;否则,严格执行见款放单原则。三是商务收到客户或市场部提供的付款通知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向财务部查证是否进账,查证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放货记录单送市场部及财务部签单放行并通知出口操作主管。四是费用到账后,由商务向财务提供费用核销单。上述要求从2014年月日起实行。

协调会议纪要范文2

一、适用范围

(一)列入县重点工程、实事工程、重点前期项目年度计划的项目;

(二)审批权限属国家、省和市的基本建设项目。

二、协调机制与程序

(一)凡本制度适用范围内重大项目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业主单位向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提出申请,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对需协调的问题提出本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由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召开协调会议进行协商解决,并出具会议纪要,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贯彻落实。

(二)对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确实难以协调的问题,由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向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汇报并提出协调申请。申请协调的报告应包括项目情况、要求协调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对问题的意见、解决的建议等。

(三)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在接到协调申请后,应及时召开协调会议,会后印发协调会议纪要。参加会议的人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根据议题需要确定。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四)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认为需提请由县长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做好相应的基础性工作后,及时报请县长协调。

(五)县长对申请协调的事项,及时进行研究决策,召开协调会议,并印发协调会议纪要。参加会议的人员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根据议题需要确定。各有关部门应根据会议纪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三、督查机制

建立由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发展计划局(重点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单位参加的督查联席会议制度。

(一)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协调会议议定的意见和要求。县政府办公室和县监察局要及时跟踪监督各级协调会议的落实情况,重点督查由县长、常务副县长和项目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组织召开的协调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按要求向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发展计划局及有关县领导书面反馈协调会议的落实情况。

(三)对未按协调会议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其限期完成;对通报批评后仍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要追究该部门的领导责任直至纪律处分。

协调会议纪要范文3

各镇、乡、街道党委、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党内外监督机制,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根据《浙江省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纪检员、监察员的民主监督工作,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是实行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有效办法;是不断改进监督机制,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各地、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完善民主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从制度上保证民主监督的形式到位、内容到位、人员到位,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纪检员、监察员提供多种监督渠道。

1、咨询会议和情况通报制度。区纪委监察局会同区人大、区政协每年召开一次由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纪检员、监察员参加的咨询座谈会,征求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区纪委监察局每年安排二次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纪检员、监察员参加的情况通报会,主要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和重大案件的查处情况。

2、特定问题调查和个案质询监督制度。对涉及面较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区纪委监察局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选择1—2件群众反映强烈、具有代表性的个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组织特邀纪检员、监察员开展专项调研,并对区属有关单位存在的问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指出个案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3、视察评议和执法检查活动制度。区纪委监察局会同区人大、区政协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组织特邀纪检员、监察员,每年进行一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重点工程项目、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方面的专项视察评议和执法检查活动。

4、效能监察制度。区纪委监察局根据实际情况,会同区人大、区政协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组织特邀纪检员、监察员对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资源配置、运转状态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办事质量等方面进行效能监察,并对有关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实施等过程开展监督检查。

5、来信来访专办制度。纪检部门要按照工作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建立和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纪检员、监察员来信来访的专办及督办制度,及时反馈来信来访办理情况,对重要的来信来访,由区纪委监察局会同区人大、区政协共同协商,专项办理。

三、区纪委监察局要按照区委确定的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会同区人大、区政协在年初制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纪检员、监察员民主监督工作计划、目标、任务,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协调会议纪要范文4

会议指出,2014年,党中央根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分析判断,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取得新的成效,赢得党心民心。实践证明,反腐败是兴党兴国之举,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态度坚决、行动有力,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坚持不懈抓作风,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抓得实、抓得准;加大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纪律检查机关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强自我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很好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会议强调,当前“”问题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全党要冷静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部署上来,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定不移抓好明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常抓的韧劲和长抓的耐心,常抓抓出习惯来,耐心抓抓出长效来。对顶风违纪搞“”的,既要查处本人,又要追究领导责任,决不让“”反弹、死灰复燃。要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坚决把腐败现象蔓延势头遏制住。要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用好巡视这把利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任务,敢于负责、敢于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忠诚、担当、干净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会议同意2015年1月12日至14日召开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听群言、集民智、增共识、聚合力、促和谐,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会议强调,加强协商民主建设,要继续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基层协商、人民团体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要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推进协商民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把住大方向,稳扎稳打,有组织地开展,有步骤地实施,有计划地进行。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确保协商民主建设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真正取得实效。

会议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广泛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协调会议纪要范文5

文秘岗位职责一

1 、 协助总裁处理公司各项日常事务;

2 、 协调、安排总裁工作计划和日程,根据日程做好预约、接待、会见等;并对周、月计划,并做到及时提醒;

3 、 秘书行政事务性工作处理,参与相关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整理编写会议纪要,经审阅下发; 4 、 对总裁会议决议事项或重点任务指示事项进行跟进督办;

5 、 协助总裁处理各类信件,起草信函、演讲稿、报告、文件等各类综合性文件;

6 、 配合公司领导做好相关对外联络公关和重要接待工作;

7 、 与各分公司、各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协助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8 、 领导安排的其他事务。

文秘岗位职责二

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

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3. 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清洁卫生。

4. 做好会议纪要。

5. 负责公司公文、信件、邮件、报刊杂志的分送。

6. 负责传真件的收发工作。

7. 负责办公室仓库的保管工作,做好物品出入库的登记。

8. 做好公司宣传专栏的组稿。

9. 按照公司印信管理规定,保管使用公章,并对其负责。

文秘岗位职责三

1、负责策划和组织公司重要的对外公关、形象宣传;负责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各种会议的管理,组织并协调公司各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2、负责公司人员招聘、培训和人事管理工作;协助总经理建章立制,加强基础管理,进行指标的分解下达,并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开展工作;负责考核、督办、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负责各部门绩效考核数据的复核、考评工作;负责各部门的费用审批、报销和管理工作;

4、负责起草综合性文件材料;筹办各类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及纪要的编写,督促会议决定的贯彻执行,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

5、负责公司各类文件、文书的管理,保证公司信息传递通畅,负责文件收发、传递、归档、整理、保管公司的各类档案资料;

6、负责与其他公司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联系,协调内外部关系,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负责协调公司各部门关系,为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7、负责公司综合性事务、种类接待安排;

协调会议纪要范文6

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成的广场协议为中心的国际协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纠正当时呈扩大趋势的主要国家间的国际收支不均衡。根据广场协议,美国特别强烈要求日本通过日元升值和扩大内需来缩小本国的经常收支顺差。在这样的要求下,日本实施了以金融扩张为中心的内需扩大政策,并基本认可了日元的升值。这样的政策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后期得到了维持,而转向金融紧缩政策则是在1989年以后。

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经历了不动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上升,也就是所谓的资产泡沫现象。而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后,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内,日本的金融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本文以最小篇幅记述资产泡沫破灭给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金融、经济所带来的严峻的通货紧缩现象,以及广场协议等国际协调给此后的国际货币制度运行所带来的影响。

广场协议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日本经济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虽然受到国际货币体系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元升值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但仍然实现了年均5%左右的增长。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后遗症,从1980年到1983年日本连续四年保持3%左右的低增长。另一方面,日元汇率一改之前的升值趋势而开始贬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贸易收支顺差急速扩大(从1980年的21亿美元升至1984年的440亿美元)。

这一阶段,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采取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措施。在金融方面,日本银行改变了为防止第二次石油危机可能带来通货膨胀而实行的紧缩政策,开始放松金融政策,多次调低官定利率(从1980年的9%降至1983年的5%)。在财政方面,虽然采取了公共事业追加措施,但因为继续坚持了缩小赤字的方针,日本政府的财政收支均衡状态得到了改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从1980年度的4.0%降至1984年度的1.8%,其中还包括社会保障费用)。

广场协议的国际背景

1985年9月,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了西方五个发达国家(美、日、德、英、法)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就各国的外汇政策及金融、财政政策运行等达成了协议,这就是广场协议。

谈论该协议的国际背景,首先必须提到美国的贸易收支逆差的扩大。美国贸易收支逆差是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即“尼克松冲击”)的导火索,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美元汇率的疲软,这种逆差一直保持缓慢增长态势。但是,进入80年代,美国高利率导致的美元汇率上升使逆差迅速扩大,到1984年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与此相反的是日本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同期顺差达到440亿美元)和德国贸易顺差的渐增(同期顺差达到220亿美元)。

对此,美国认为,这种对国际不平衡现象的放纵将严重影响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运营,也会助长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性贸易保护主义。当时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已经下降至年均2%左右,同期世界贸易额也下降了近一成。为此,美国强烈要求尽快实现在七国集团会晤中达成广场协议,即要求与会各国对美元汇率下跌进行联合干预、相互协调旨在促进增长的国内政策,而且在日美两国的双边协议中还强烈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在此期间,美国议会下议院和上议院分别通过了《1987年贸易及国际经济政策改革法案》和《1987年贸易、竞争力综合法案》,1988年更达成了包括超301条在内的综合通商法案。

广场协议的内容

七国集团整体的承诺

“主要国家的对外立场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美国存在着数额巨大且呈增长之势的经常收支逆差,而日本和德国却持有大量且不断增加的经常收支顺差。与会部长及行长就采取措施对此前产生的大规模且依然呈扩大趋势的对外经济不平衡进行纠正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部长及行长们都认为汇率应该在调整对外经济不平衡中发挥作用。为此,汇率必须在目前基础上更好地反映基本经济状况。期望那些主要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有序的上升,部长及行长们准备采取紧密协作促进这一目标实现。

各国的承诺

日本的承诺

金融政策:“在切实注意日元汇率的同时,实现金融政策的灵性调整。”

财政政策:“在削减国家财政赤字的框架中,如果地方团体打算在1985年度中增加投资的话,可以适当给予其所需要的许可。”

其他方面:应保持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畅通渠道、实现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日元的国际化、消费者金融和住宅金融市场的扩大、管制放松等。

德国的承诺

财政金融政策:“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德意志联邦银行的金融政策要继续确保能够实现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的稳定环境。”

其他:劳动市场规制和惯例的重新调整、向有效率的金融资本市场发展。

美国的承诺

财政政策:“为了缩小财政赤字,继续努力降低政府支出在GNP中所占的比重,有效实施1986会计年度的削减赤字计划(削减占GNP1%以上的预算赤字)。”

其他承诺包括促进储蓄、抵制保护主义等。

广场协议后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变化

美元在1985年9月广场协议前不久就出现了急剧的疲软,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了1986年秋天;但从以稳定汇率为目标的卢浮宫协议(1987年2月)前后开始到1989年,就一直在1美元兑换120~150日元左右中徘徊。如果从外汇储备余额和当时的文献来考察日本当局对汇率市场的干预,可以发现1985年以后日本当局依据广场协议同美国、德国当局实施了联合干预,采取了抛售美元的举措。这一举措受到了外汇市场的高度评价,正像前文所提到的,美元升值(日元贬值)趋势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减缓这一进程,日本当局从1986年开始扭转政策,大量买入美元,这一措施一直持续到了1988年。而在1989年美元出现升值反弹的时候又再次实施了美元抛售措施。综合汇率市场的变化和汇率干预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汇率市场次次都能非常敏感地反映包括日本金融扩张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协调行动。

日本政策承诺的实施状况

本来,如果是对广场协议进行评价的话,还应该详细探讨美国、德国等的政策承诺的实施状况和成果,但考虑到本文的目的,则主要集中论述日本的相关内容。

金融扩张政策的进展

从1986年到1987年,日本当局连续五次下调官定利率(利率从5%下调至2.5%。其中,有两次是与美国等国进行联合下调,还有两次则是与日美藏相会议以及卢浮宫协议同时实施)。之后转向上调则是在一年半之后的1989年5月,原因在于清楚地认识到1987年10月纽约股票市场暴跌(黑色星期一)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这与美国和德国相比晚了近一年。这其中既有国际协调的考虑,也不能忽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国内产业界因日元升值而造成的日益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

财政政策

另一方面,日本当局虽然采取了公共事业扩大措施,但在财政收支方面还是坚持贯彻改善路线,1984年占当年GDP1.8%的财政赤字(包括社会保障费用),到1989年实现了2.1%的财政盈余。

日本实体经济的变化

在认可日元升值和金融扩张两大政策的共同作用之下,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升到了年均4.5%的水平(20世纪80年代前期为3.1%)。而且,在其构成因素中民间消费和设备投资成为了主导力量。另一方面,对外经济剩余(出口减去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转为负数。经常收支顺差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的3.7%缩小至1990年的1.5%。也就是说,仅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经济已经实现了向国际社会所期待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的转变。(但是,如果考虑到贸易收支一般都以美元来进行计算的话,日本的进口几乎都使用美元计算,而出口则用日元计算,所以以美元计算的顺差额的减少还需要不少时间,这一点是值得留意的。事实上,日本的贸易收支顺差从1985年的560亿美元激增至第二年的近千亿美元后就开始转向缓慢减少,到1990年时还不满700亿美元。)此外,上文所提到的民间设备投资激增,虽然和后面所要论述的资产泡沫在性质上有所区别,但还是造成了90年代初的设备过剩,导致了日本经济的不景气。

日本资产泡沫的表现和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资产泡沫的表现

土地价格暴涨

在日本,长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土地价格的上升率高于名义GDP增长率的倾向,进入80年代后期的地价上涨速度进一步加快,甚至扩展到了全国各地(1990年的城市地价指数示1985年的3.1倍)。

股价飙升

股价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良好经营业绩,也说明地价的上涨促成了企业所持用资产的升值。1986年,日本股价上涨的速度开始加快,达到顶峰的1989年年末时,日经平均股价达到了大约39000日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是1985年股价水平的3倍,股价收益率超过70%,即使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显著高水平的。

资产泡沫发生、扩大的原因

关于泡沫发生、扩大的原因和背景,众说纷纭,不可能归结到一点上。如果要强行对其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经济整体因素和金融层面因素。

实体经济因素

首先从实体经济因素来看,日本经济在过去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使其人均GDP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所谓“日本第一”的幸福感贯穿了整个80年代。在这种氛围下,在整个日本社会中,日本特别是东京的有限土地的价格因为外国企业的入驻将必然呈上升趋势的看法占据了支配地位。而且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转产海外不断增加,日本经济的未来发展被定位为着力于第三产业的内需依存性经济发展。这种想法本来并没有错,而且随着规制的缓和,日本经济结构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80年代末存在的问题在于在过短的时间里,过于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地开发等不动产投资。

金融层面因素

在促成以上潮流真正实现为具体投资的过程中,金融层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首先,随着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的大企业资金借入需求低下趋势的日益明朗化,银行开始致力于扩大对第三产业的融资和面向个人的住房贷款。其中,日本传统的银行融资基础即重视担保的融资手段,充分发挥了其通过不动产和股票等担保价值的上升而使贷款增加正当化的作用。而且,从80年代初就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特别是存款利率的自由化,使通过积累高利息存款积极推动融资成为可能。事实上,80年代的日本银行贷款以每年12%左右的高水平持续增加。仅仅都市银行的贷款,在泡沫时期就增加了约80万亿日元。结果导致这一余额占GDP之比大约上涨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48%。初步估算一下,这个增长率,可以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问题产生的原因即该国在过去十年内住房贷款和消费者贷款的合计总额占GDP比重的增加率(约为20%)相匹敌。

其次,股价的上涨,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使日本的骨干企业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某些场合下甚至是负成本)实现资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