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创新范例

小学科技创新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1

一、小学科技教育现状剖析

由于我们对科技教育的认识尚未上升到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高度,导致科技教育探索力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因考试和人才选拔机制尚未发生根本转变,学生评价很难有机对接科技创新素养,导致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要内涵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往往隔靴搔痒,难有实质突破与建树。不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只以考试加分和提升学校形象为原动力,平时挤占科学课,考前集中训练学生参加科创大赛,不仅违背了科学精神和教育规律,更扭曲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与个性潜能。

二、科技教育的实践策略

历年来,顺南街小学培植了丰沃的科技创新土壤。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有多件作品在全国科技“三小”比赛中获奖,并小有名气,但是随着兄弟学校科创教育意识觉醒和理念更新,仅靠屈指可数的学生获奖,难以撑起科技教育的特色与丰碑。于是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基于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基础课程到拓展课程,从校园科技节到校外实践活动,从学生明星科技队到教师创新工作室,从要素保障到考核评价,全方位建构起学校科创教育体系,探索出一条“课程全覆盖、活动重体验、拓展科技+家校总动员”的小学科技教育新路。

(一)课程全覆盖

课程是确保全员参与、人人成长的主渠道,我们根据科创教育的特点,设置了科创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社团课程。一是基础课程,即国家《科学》课程,各年级配备专职科学教师,除按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外,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发两个以上科学课程资源,进入学校科学资源库。二是拓展课程,学校购买校外服务,特聘遂宁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专业辅导员开设科技小实验课程,以拓宽学生科学视野,增强探究意识,提升动手动脑及创新创造能力;运行校外科教基地课程,我们挖掘身边资源,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走进民航飞行学院,参观雷达站、气象站、畅游流动科技馆等,将科技课堂无限拓展开来。三是根据学生个性成长需要设置的社团课程,包括“三模”社团、创客社团、科学影像社团、科技发明社团和研学旅行社团等,学生经常性展开训练、开展活动、参加比赛。三个维度的课程设置,既确保全体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又为有科创激情、潜力和梦想的学生提供了科技教育的选择空间和发展可能。

(二)活动重体验

小学科技教育固然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普及,但是学生科技创新素养培养绝不能靠单向讲授和灌输,根本途径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实践体验活动。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尽量设计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悟、动手动脑、乐在其中,在不经意间激发探究热情,提升创新、思辨和实践能力。如我校科技节活动以“我探索、我创新、我收获、我快乐”为宗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力四射。在我校六年,每个孩子都6次亲历见证科技节日的狂欢,体验20余个科技项目,既丰盈了人生底色,更激扬了个性潜能和科技创新精神。

(三)拓展“科技+”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有限,小学科技教育不适宜加载过高的科技含量,否则师生会望而生畏。我们把学科性科技拓展到生命成长、生活实践等广阔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创新潜能,发展科学素养。科技+生命。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命,它们同生共长、相互依存,长期蜗居城市环境的学生难有深切体会。我校开辟了科技种植园,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加种植实验,亲身经历开垦播种、锄草施肥、采摘收获、现场加工、成果分享的过程,既把生命情感扑入大地,更从中获得历练、灵性与劳动创造价值的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生长,以及创新潜能的自然喷发。科技+生态。遂宁以绿色经济、生态宜居久负盛名,身处其中的小学生往往并不知其背后的奥秘。我们组织学生登上圣莲岛、席吴二洲,寻找观音湖畔的湿地,认识“地球之肾”与气候生态的关系;深入海绵城市建设现场,调查缓解热岛效应的原理,增强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自觉性,坚定用实际行动捍卫地球家园的意愿。科技+生活。科技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校带领学生开展“绿色骑行低碳生活”体验,感受共享单车运行管理的“互联网+”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调查城市道路树木的利弊,探究城市路灯喷雾降尘的奥秘,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习惯,以及从小敢于寻求改变的胆识与勇气。

(四)家校社总动员

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全时空开放的学习生活场域,需要家校社一体化的支持环境。我们通过理念认同、评价考核、家校共育、校企合作等途径,确保科技教育全面开花。学校首先让全体教师读懂校史,认同办学理念,正视严峻挑战,看到发展前景,达成共识———把“科技践真知”作为学校第一育人特色。其次,通过综合评价,激励师生、班级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如科技节以参与率和优秀率确定团体总分,学生在科技节、科创赛、科学实验、科技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既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影响班级荣誉。教师绩效考核、成果奖励、晋级评优等加大科创成果的分值权重,激励教师踊跃加入科技创新工作室,成为科创活动的组织者、辅导者与参赛者。家长卷入科技教育,予以情感和智力支持,是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不可或缺的力量。我校全面动员家长支持孩子科技学习与实践创新,如课堂未完成科学小实验,学生可将器材带回家,与家长共同探究完成;学生报名参加某项科技社团或科技实践活动,家长须写出认识和理解,递交申请书,提供相关时间、物质和智力支持。社会层面。一是争取各级政府、教育局、科协、科技局、科技活动中心等机构支持,校内增设科学小实验、儿童创客教育等校本特色课程。二是挖掘科创教育资源,广泛开发科普实验基地,让学生尽可能多走出校园,在社会大课堂里增强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科技教育的启迪反思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2

一、校本课程研究目的

创新制作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操作创新、探究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接受科学新信息。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做到理论实践相融,动脑动手相融,做人融于做事,在理论与实践间建立零距离接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

二、校本课程研究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从学生兴趣和关注点、教师个人专长、所在区域社会特征三个方面,整合校本教材内容,使之成为创新实践活动资源素材。重点围绕“本县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活动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学校特色资源实践”“学校个案研究”“课程资源包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

三、校本课程特色板块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了六个别具特色板块:探究观察模块、创新创意模块、探究思维模块、创新实验模块、实践制作模块、创新视野模块等,做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创新活动课互促互补,整体优化。各个模块各具特点,其中以创新探究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为主,延伸拓展我校创新校本课程资源。

(一)开发生活与科技创新内容多样化

创新来源于生活而又改变生活,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并确立解决问题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创新,使得学生能够设计很多创新作品。我们进而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途径与策略。例如我们在探究《泗州粉丝制作》活动中,就不单单是科技制作,而是引入“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研究泗州粉丝的历史、分类、特点等,把粉丝的制作方法、过程以及如何提高粉丝品质等引入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创新探究活动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使创新校本课程向深层拓展。

(二)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开发形式活动多样化

为了满足中职学生兴趣和需要,我们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内容作为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小创意、创新小制作、创新小发明和创新小论文活动。创新小创意: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从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思考,注重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强调自己解决问题多元化。例如:高一年级刘同学研究新能源后经过观察设想写出创意作品———《太阳能斑马线设计与探究》,荣获市一等奖。作品创意设计旨在提高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给行人和机动车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本作品设计解决了以下三方面问题:(1)设立直行斑马线激光安全墙,可有效减少行人过斑马线因闯红灯而引起的交通事故。(2)在斑马线地表嵌入LED红绿灯,可有效降低因低头玩手机过马路引起的交通事故。(3)大货车拐弯月牙死亡地带设计压电自供能主动发光LED安全防护红绿灯,提醒行人远离危险区。创新小制作:有了好的想法就应该将想法变成现实,在实践中不断内化自己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插座电源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随着家庭使用电器的增加,插座的需求变多,常用插座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学生变插头传统方形为倾斜立体拓展式设计,采用了30度角设计,可以使用电源适配器的插头都向一个方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整理大小不同的电源插座了。就算是安排大量插头或是适配器,也不会重叠。同时还具有无极充电功能、遥控功能等,克服了现在插座的不足,扩展了插座转换器功能。《无极遥控电源转换插座》作品荣获市一等奖。创新小制作要求学生自己选题,独立与小组合作完成小制作,教师给予辅导与帮助。创新小发明:创新小发明是利用科学方法去设计创造出一个全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创新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制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构思设计、创造出新物品或新方法。作品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和真实性。例如王同学结合行李箱、滑板、推车、滑板车等功能,设计一款滑板车行李箱,人可双脚分别站立在该滑板箱包的两个滑板上,把手扶拉杆上,两腿并拢—推开—并拢—推开,这一简单的动作就可以使滑板带动人和箱包一起前进,同时箱包内部可设包式小凳。小凳下部可形成单独的容纳物品的空间。《滑板车行李箱》作品荣获市一等奖。创新小发明能挖掘学生潜能,展现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小论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所想所思所做进行阐述说明,形成科学理论与观点。如针对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和发生故障现象,我校学生进行创意与构想,设计独立供电电梯应急预防系统,增设消防迫降停梯功能,相当于汽车“安全气囊”装置。这篇《电梯安全应急系统的探究与设计》小论文荣获市一等奖。

四、校本课程实践成果

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能促进师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理论体系,丰富和完善我校教学资源。我们依照创新素材特征对校本教材进行规范化的设计,形成目标鲜明、层次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源文本,纳入我校创新实践活动的资源库。在大量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的活动案例、创新探究课例、特色个案案例等资源素材。我校创新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调动了教师创造性,为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提供了创新实践通道。今后我们应把学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研发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运作模式,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出发,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不断研究探索、创新,促使我校校本课程更加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隶莲,戚林.中职助产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13).

[2]易浩民.中职单片机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J].才智,2015(13).

[3]郑德煌.中职特色德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7(8).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3

[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创新教学研究

图形设计课程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位研究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以达到使其具备一定的图形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为了培养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图形设计课程中的创新思维、创意思维、创造思维,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将图形设计课程设置为平面设计课程中重要的一门主课程,目的是通过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多功能人才,使其能将自己的工科专业知识有机融入为市场需求所设计的各种造型的图形之中。

一、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个。第一,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一些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师很少参与新工科专业内容的研究和实验教学,导致具有深厚新工科专业背景又有图形设计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加之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验动手能力的教学分量太少,一些图形设计课程的实训与新工科专业的结合较少,工科特色不突出,缺乏工科课程与美术设计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缺少把图形设计的课程知识整合应用于工科工程实际设计系统的教学环节。这样就使得学生的新工科专业的图形设计能力不足、思维固化。第二,课程考核没有体现与新工科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要求。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考核大多是以美术设计为主的图形设计课程的考核,没有针对学生将以美术为技能基础的图形设计与新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思维的考核内容,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图形设计技能在工业造型设计等方面应用能力的考核内容。这样就较难达到全面、客观对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业造型设计的潜能、胜任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第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落后。当今社会需求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仍然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的状况,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教师没有做到对学生进行有个性、有特色、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图形设计思维表达方式的培育,没有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成功的工业设计作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二、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教学改革思考

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将该课程改造成基于新工科专业的、实践导向的图形设计学习课程,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图形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以有效支撑新工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重视基础课程学习

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图形创意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重点在图形设计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该课程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图形设计与符号语言、现代艺术、设计传达相结合,以大量的图例和注解对理论内容加以佐证并系统有序地进行总结。对于工科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该课程既要求他们掌握图形设计理论,同时还要求他们会应用这些理论于实践创作之中。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应有效地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快速、准确表达的能力,要有效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图形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通过图形设计方面的动手实践过程提升他们创新思维的悟性,将通过图形设计实训所获得的技能和产生的新思维应用于市场所需要的图形设计中。

(二)加大工业造型设计等技能的培养力度

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是新工科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图形设计技能是新工科工业造型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必备的基础性技能,故而要加大图形设计课程与新工科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尤其是要解决从新工科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图形设计教学的问题。因此,进行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必须要将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从偏重知识传授、人文美术培养转变为偏重工业造型等设计能力的培养上来。

(三)加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度

优秀的图形设计应当是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紧密相关的。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改变不科学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实现创新型思维,应当是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也只有这样工科高职院校学生才能提交充满创意的图形设计。要使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贯穿于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应当分别从思维的横向宽度、纵向深度和创新思维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采取多种手段和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创意。

(四)改革并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使学生获得与社会接轨的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教师应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图形设计课程的实践。应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互动讨论、项目实训等,达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要充分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分析与对比,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组合,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创新能力;将信息化引入教学,充分利用海量的教学软件、视频、录像引导学生拓展设计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都应当是想方设法地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图形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

图形作为一种相对于文字的视觉语言,有着更为鲜明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直观性,能够将事物的质感、材料、颜色和形态等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图形设计课程是以基础课程的角度出现在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进程中的,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观点的培育和对艺术元素的挖掘与弘扬,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对学生的审美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图形设计作品才能呈现出更美好的因素,从而才能被社会和市场所接受。图形展示是设计者思想的可视化过程。一个图形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好坏与否,是直接与其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紧密相关的,是能否从心灵上与该图形设计应用者产生共鸣紧密相关的。因此,图形设计应当立足于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而教师则应当从培养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角度出发,对图形设计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要采用各种形式熏陶学生去追求图形设计作品的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形设计的审美特点,让他们意识到所设计的图形应当在给社会带来应用价值的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通过视觉美感传达真善美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

(六)要围绕新工科专业生产实践项目的设计需要

工科高职院校图形设计教学改革要围绕新工科专业生产实践项目的设计需要,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分析解决新工科专业的图形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达到专业毕业要求提供支撑。为此,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小组为团队,采用开放式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方案的比较、分析与设计,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开放式、进程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资料整理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通过组织项目验收、答辩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检验学习成果。总之,要把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融合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以整合性新工科专业的设计项目为抓手,将工科高职院校设计课程改造成基于整合性工程项目图形设计的、实践导向的学习课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人才创造未来创新引领世界[N].光明日报,2010-06-10.

[2]梁云.工业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4(24):137.

[3]黄穆菡.探析图形创意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5-6.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4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教学

创客教育是当前教育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它旨在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创客教育主要是把创客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使用信息化工具培养青少年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本文提出的“创客教育视角”指的是运用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来改进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使创客教育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落地生长。

一、科学研判,了解创客教育视角下的教学现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二十余年来,一直是围绕画图、打字、办公软件、程序设计等开展教学。翻阅全国各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我们会发现很多教材选用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XP。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课程如果还留在“旧时代”,必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创客教育迎面而来的今天,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要有对新技术和新思想的高度敏感意识,努力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才能立足时代的前沿,立足教育的前沿,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一)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信息技术教材的更新步伐缓慢,因此教师要主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要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尤其是要及时补充与丰富教学资源。例如,“机器人技术”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模块,在本册教材的整体构架中,属于知识应用的环节,因此,本模块注重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模块教材的编写遵循任务难度层层递进的原则,通过机器人基本实践,逐渐加深学生对机器人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在知识的结构上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学校在配套实验器材上普遍不足,因此本模块的设计多采用综合实践的方式进行,以期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扭转学科“弱势”地位

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看,部分学校在专任教师配备、硬件设施更新上明显不到位,尤其是在面广量大的农村地区,用于更新添置信息技术装备的资金相对缺乏。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有少部分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更让人忧心的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未接受过完整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培训,只是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使得这门必修课往往成了娱乐游戏课、网络答题课。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的输出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提升教师素质进而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是目前很多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深度学习,掌握创客教育视角下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创客教育视角下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就需要运用创客思维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加强实践研究和案例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断认识、发现新问题,并勇于挑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启发创意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着力创设好富有吸引力、生命力、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鼓舞他们不断萌发创意。例如在执教苏科版三年级“下载网上信息”时,许多教师都会选择在网上下载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图片,通过图片展示来导入新课,这也是很多新授课的“套路”。然而审美是有疲劳感的,如果总是按这样的“套路”设计教学活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原动力,笔者曾作过以下尝试,基于本镇美丽乡村的科技种田特色搜寻网络图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了解物联网种植的情况,采用多种有吸引力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出如何获取网络图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尝试,在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兴趣点的距离,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

(二)动手动脑表达创意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很神奇的创意,然而创意总是稍纵即逝,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萌发创意时,及时组织开展动手动脑实践训练,就能使一个个创意转化为一份份作品。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四年级“制作主题小报”时,由于该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所以教师提前准备了各类素材,学生也可以自主收集一些图文资源。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在欣赏、交流中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对于个人运用好各类与校园生活、班级活动相关的图文资源也大有裨益。教师要适时提出版面设计要求,帮助学生把情境化、生活化的创意作为“校园生活”主题的核心要素,在动手动脑中传达创意。

(三)创建平台传播创意

在课堂上,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积极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作品的推广,并将此作为课程学习中的一环。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推广分享、互动交流,触发出新的学习热情,激发起进一步改进作品的动力。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人人参与、小组分享,通过展示汇报丰富多彩的作品,让全体学生在赏析的同时加深认识。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便捷、开放的平台进行作品展示与赏析,并将学生喜爱的点赞方式融入点评之中,在此基础上将精彩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大家赏析。

三、关注素养,强化创客教育视角下的教学拓展

随着创客教育逐渐深入人心以及对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教材拓展部分的内容正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目前热门的创客教育项目有3D建模、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深受学生的青睐。从学校的硬件配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笔者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拓展。

(一)趣味图形编程———Scratch

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为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简单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设置更新了Scratch内容,这属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内容,该内容更能强化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思维注重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它包括设置问题、数据分析、算法设计、方案选择、推广等步骤,对应在Scratch教学中即制定问题、角色分析、画流程图、搭建脚本、调试程序、分享与再创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师生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灵活拓展相关任务。笔者利用“科技元素”作为故事背景,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意义,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把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玩科技”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计算机编程思维和方法。

(二)智能机器人活动

智能机器人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但是在很多学校,教材中的这一内容却经常成了“鸡肋”,原因主要是条件不够。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由于多年来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在硬件方面加大了投入,相关机器人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较好地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程中这一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在机器人走迷宫活动中,组织学生用凳子在地面上组成一个迷宫,然后开展交流设计活动,学生既要围绕迷宫设计机器人行进的路线,分析搭建的场地是否科学合理,有没有优化方案能帮助机器人顺利完成任务目标,又要探究编程中有无创意设计,还要在反复的调试中对所有设想进行验证。一次次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思维的魅力,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三)物联网创新设计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5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时展的浪潮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科技发展领域,也体现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与信息技术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为了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得到真正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好针对教学形式的创新工作,保证教学方案制订得完善,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与创客教育模式的联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欢迎。在创客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文章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创客教育理念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

一、创客教育融合课程教育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信息探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创客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作用,合理应用教材是前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常规教学的融合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网络技术时刻在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不应局限在课本中。从个别角度来看,这也为学生信息探究活动的开展和信息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使他们能够使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自身信息应用能力的提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自身的角度讲,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就是需要学生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此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通过课堂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活动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比赛情况,并将学生的活动情况整合成电子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体现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通过教学观念转化实现自身综合素养提升

教师要想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合理引入创客教育,需要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指挥者。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进而持续反思课本的教学内容,从而发现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逐步实现自身教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2]。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针对教材内容的不足进行合理完善,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容,在教学此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提升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上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只有在教师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学生自身的信息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践联系理论,转化教学方向

教师在借助创客教育模式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正课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课堂教学时间会有剩余,这时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任务。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与开放性,学生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之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的模式,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小学生多数不喜欢刻板的教学内容,他们更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使自己学到的知识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这一学习需要,教师在转化自身教学方向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将课堂实践任务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创客工作室,大家通力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师生角色互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由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特征的科目,教师要想提升科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需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全面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实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遇到信息技术问题时能够真正做到自主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学习。这无论是对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来说,还是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价值。在创客空间,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可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但要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单纯采用讲解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实际的教学目标,要将自己看作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开展的辅助者,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自主实践的机会。针对一些比较新奇的信息技术演示项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设计,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有创意的产品,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发挥创客教育的基本精神。所有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建立在师生摆正自己位置的基础上。

五、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要求知识型人才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自己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让学生分小组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索,学生可以思考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本节课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应用创新。与此同时,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发散自己的思维,走出教材及课堂的限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较强实践作用的课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完成课题。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将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落到实处。

六、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加大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问题的关注程度,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完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尝试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首先,教师通过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能够有效突出教学模式综合化、一体化的特征,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切实得到拓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客素养。

七、借助编程软件提升学生创客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重点在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现阶段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很多小学生都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这也导致部分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小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的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尝试将编程的相关知识引入到教学中,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款软件是Scrach编程软件,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真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参与创客教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创客教育在理念上有高度一致性,教师可尝试将创客教育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实现小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他们后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昌全.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133.

[2]蒋小春.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53.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6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途径;小学英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如何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将英语课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是新时代的老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途径。

一、营造宽松、平等和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自尊心强的“三强”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自身特点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强、探索性强的课堂情景和氛围,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将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一)课前,积极预设

教师的备课活动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预设,创设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

1.在预设基础上制作适合的课件

在科技日趋发达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具备基本的课件制作能力,达到最佳的预教育效果。教师制作课件时,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在讲授重点句型或单词时,可以着重将本部分课件做得有趣和好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堂展示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进行“Friends”的教学时,我第一张幻灯片就是放的自己的照片,当我按动按钮时,照片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行走起来,孩子们的学习情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于是大家都想在下面的活动———findthefriends中一试身手,既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学生的口语练习目标,学生自然积极参与英语课堂交际活动。

3.科技创新能力与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有多种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若能将这些种类繁多的教学形式与科学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chant教学中,结合肢体语言教学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1let?sspell教学中,chant是这样的:sister,sister,canyousee?AhungrytigerontheTV,tiger,tiger,canyousee?Dinnerforyou,dinnerforme.在教学中我用施礼表达sister,形象的老虎伸手的动作表达老虎,在表达see时,则把手放在眼睛上,TV则用上手画出一个方框来表达……四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能很快理解chant的含义,并且可以跟随录音表达出来。

(2)在Let?sdo活动中渗透会话教学,并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Let?sdo是Let?stalk的延伸或者拓展。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某一单元Let?sdo部分时,我叫部分同学到台前为大家放置文具在不同的位置,然后问大家“whereismy...?”由于其余同学是闭着眼睛的,当睁开后收到这样的任务,就会跃跃欲试,所以回答的热情就来了,很多的句型都得到了操练。还有适当的幽默会让同学们始终保持注意力,例如:putyourfeetonyourhead,让同学们明白过来时不仅捧腹大笑,缓解了个别同学上课不敢说,怕说错的心理障碍。

(3)合理利用教材资源,鼓励竞争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英语教材中配有两张光盘,其中一张为教学附带的各种游戏的操练光盘,学生们对其中的竞争性游戏很感兴趣,所以,在英语课堂中有效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利用好本身的教材。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被认为非常公平、民主且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大部分同学的创新意识。例如,我们在学习故事“pullthebigcarrot”时,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按照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的角色,即使是不太能够流利表达的同学,也积极选择伸开双手扮成一棵大树,积极参与到故事表演中,为能成为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体现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友好风尚。

三、积极利用现有的教材,培养孩子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考验孩子们的创新能力。

1.英语是我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我们应以教材为本,同时可以跳出教材,将英语应用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掌握各领域的相关术语,能够在各科之间游刃有余的教学,培养学生语用综合能力。

2.注意生成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到大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点,这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捕捉孩子的灵感,关倾听孩子的意见,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四、科技创新下的课堂评价机制

小学生是一个需要激励、鼓励和赞扬的群体,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能将这样的心理特点变化成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

1.评价要具体,不能只是“Good,Verygood.”

教师不宜长时间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学生容易产生“被赞扬式疲劳”。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具体。例如,某位同学的书写很好,可以写“Yourhandwritingisgreat.”,某位同学很有创新思维,可以表扬她“Youaresospecial.”等,总之,表扬要具体而生动,这样容易激励学生产生继续努力的愿望。

2.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能力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7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审美意识

近些年,教育体制不断发生变化,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立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其是一门具有艺术性与美观性的课程,对树立学生美观意识,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些小学生没有意识到美术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觉得美术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入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给予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学生更好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创新能力,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时展的脚步。社会是持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需要提高自身素养,便于给社会与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赋予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校设立美术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出优秀的画家,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和展现美。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对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学而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证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在许多中小学美术课堂中,仍采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在认真的教授,学生却没有努力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学生出现在座位上做小动作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切实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美术操作技能,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许多知识学生职能通过死记硬背强加记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地提高。

2.学习方式不够有效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为应试教育,学生会获得良好的美术基础技能,但是学生在应用环节中却呈现出问题,原因是学习方式不够有效,也就是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的迁移运用技巧,导致美术成绩通常在补习训练中获得,由此导致学生出现成绩高、应用效果差现象。

三、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

1.创新理论基础知识教学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期间,学生应扩展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美术内容的感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活动过程中,应将美观意识与想象意识充分的美术课堂相融合,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之后,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加以训练,培养学生课后良好的复习习惯。如在学习人美版美术《艺术中的动物》时,教师需要普及学生动物的基本特点,使学生形成对动物的感知,加强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绘画出小猫,重点教授学生小猫眼睛、鼻子、耳朵等部位的绘画技巧,使学生掌握绘画动物的技巧,最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独立创作出小狗或者小象等动物,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新课外实践教学

美术教师应善于对课外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将美术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第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想象与创作,丰富学生自身情感与经验,同时给学生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美术课题,给予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副美妙的美术作品。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模仿。针对某一自然事物,引导学而生认真的分析事物的组成与特征峰,然后结合创新思维对事物进行艺术性的分解与排列,进而形成新颖的画面。最后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讲解,包括创作意图与创作思想。在此期间,美术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潜能发挥至极致,赋予美术作品新奇的特点。如在学习人美版美术《神秘的礼盒》时,教师可以由一个盒子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猜一猜盒子放的是什么物品,再将猜测种类相同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交流讨论物品的形状,并且在画纸上绘画出来,最后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注重盒子中物品的神秘特点,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设计出具有神秘特征的物品,丰富课外实践教学。

3.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自身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二,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第三,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产生许多先进教育技术,包括实时投影、电脑教学一体化等,美术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先进教育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人美版美术《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收集中国山水画图片与视频,将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对学生视觉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学生充满好奇心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主体,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山水画,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对中国山水画进行点评,树立学生美观意识。教师需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不敢发言,怕出错误,教师需要给予鼓励与支持,树立学生自我欣赏与评价的自信心;如果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发表自己想法与意见,教师需要给予肯定与认可,由此调动班级内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积极性,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自身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综上所述,开展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实施与设计研究课题对实现中小学美术高校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创新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又能够树立学生美观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基于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环节时,需要重点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基础知识教学、创新课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实现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全方面创新,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凸显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与时代,2017,(11):108.

[2]王孟.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实践[J].美与时代,2015,(05):61.

[3]齐春雨.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69.

[4]王娟.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03):54.

小学科技创新范文8

一、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客精神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各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信息并运用信息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却依然可以将创客所传递出的探索、创新、想象等精神渗透其中,让信息技术能够与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建立联系,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客精神,渗透创客教育理念。例如,“初识画图”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商场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绚丽精美的广告牌,广告牌中文字、图片穿插、衬托,既传递了广告信息,也带来了美妙的视觉体验,那么你知道这些广告牌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入门用电脑操作进行画图,并启发学生思考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添加文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进行学科拓宽,为学生呈现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与课文,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信息技术在教材编排中的作用,并根据语文教材的示范尝试添加文字,进而在学科融合中实现创新思考。

二、引导独立学习,促进自主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教学重难点,并在课后进行利用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巩固。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实践操作过程相分离,影响了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的独立思考。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应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操作中来,鼓励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与探索。例如,在“编辑演示文稿”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运用幻灯片演示,为学生营造情境,并设计“自我介绍”的任务,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插入新幻灯片”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展开互动,并针对学生当前幻灯片的情况提出问题:“你的幻灯片现在只有一张,这能把你的所有信息展示出来吗?如果想增加几张幻灯片该怎么办呢?”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之前所学知识摸索幻灯片添加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果进行检查,并对完成独立操作的学生提出表扬;最后,通过统一示范进行知识梳理与实践指导,让学生在独立参与中实现自主发展。

三、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从目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个人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在学习、生活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不承认他人的贡献等,导致其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创客教育理念,组建学习小组,利用任务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创新观点在交流中相互碰撞,最后在团队的努力下成为充满创意的作品。例如,在“学生机器人”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设计安排小组合作任务,即根据机器人套件,探究寻线传感器原理,并制作有创意的寻线机器人。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收集学生机器人的相关资料,并通过拆卸、检查机器人套件,了解寻线传感器的运作过程,并在计算机操作中设置数字变量,调整传感器的参数;根据不同参数下传感器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创意制作,最后共同完成机器人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分析,进一步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以实现对小学生创客团队的构建与指导。

四、推动作品分享,强化创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