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运用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科学教师应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优势,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究与实践。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十分重要的指标。教育信息化也随着社会信息化汹涌的浪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全球正在掀起教育信息化一波又一波巨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理当勇敢地站在浪尖上“弄潮”。

一、信息技术给科学实验提供有效的补充

小学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然而,科学课时常要求学生学习一些超距离、超时空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无法组织学生通过真实的实验进行探究,也无法组织学生亲临现场进行感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及技术正成为科学课堂上师生重要的认知工具,它可以创设虚拟的情境,模拟科学实验,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第1节《漂移的大陆》一课就是超距离、超时空的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大陆漂移说的理论,我播放了从网络上查找到的科普动画片《大陆漂移》,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大陆漂移的过程,也了解了河流、山脉、海沟等的形成原因。再比如,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挺进南极》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了《中国南极记忆》电视纪录片,通过观看影片,学生知道了南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色、生物种类等等;而后,我又组织学生写观看笔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南极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书写观察笔记的好习惯,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所必备的。

二、信息技术拓展了广阔的科学学习空间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鉴于某些科学知识的特殊性,时常需要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取与共享信息的功能,自主地进行网络搜索获取科学证据的学习过程。既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活动的便利、快捷、高效,也有利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太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亲身体验,感受到了太阳对我们的重大意义: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对于太阳的温度、大小、年龄与寿命、到地球的距离、太阳能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既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又是学生非常渴求的。为了给学生自主寻找科学证据的机会,把班级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组分工,组织他们在指定时间内分别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亲自去寻找这些重要的证据材料,并做好调查笔记。在指定时间结束前,去计算机网络教室找证据的同学提前回来了,他们不仅找到了上面问题的答案,还另外获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去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同学用光了老师给的全部时间才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了,勉强完成了任务。

三、信息技术为学习科学搭建了自由民主的平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的差异,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当前非常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继续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完成科学实践活动。2017年6月份,学校分给我们班太空豇豆种子进行种植实验。为了让全班同学实现种植实验梦,我要求科技创新小组的5位同学把每次去实验活动的过程(包括种植前的准备,种植后的除草、施肥、浇水、搭架子、测量苗高、测量豆角形状长度等等)拍成图片或者录制成小视频,连同科技创新小组的观察日记定期到班级QQ群里,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由科技创新小组组长牵头,组织全班同学就太空豇豆种植实验的每个环节在群里进行交流研讨,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由组长和科学老师共同形成统一的结论或者方案,再由科技创新小组付诸具体的实践活动……。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主题探究——小组协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围绕同一个主题,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里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协作精神,有利于锻炼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信息化给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机遇;飞速发展的教育信息技术又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究活动,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光和热!

作者:闫其安 单位:定远县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