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范例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范文1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表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加丰富多元,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也随之得到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表演艺术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创新发展。而舞蹈教育作为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展开分析,以期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舞蹈艺术概述

(一)舞蹈艺术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把人体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后,将其作为一种表现方式,利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等多种要素,构成直观、动态的舞蹈形象,舞蹈艺术也通过人体动作抒发了情感。舞蹈艺术的美通过人体动作来表现,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相较于其他的艺术类型,舞蹈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二)舞蹈艺术的特征

舞蹈艺术的主要特征包含律动性、动态性、抒情性、虚拟和象征性以及造型性。律动性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它可以使舞蹈表演者的美感、气质、情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出来,并能体现出表演者的舞蹈水准。动态性的表现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多样的动作造型和形态能够使人物的角色、表现的事物和情感直观地、优美地表现出来。抒情性是舞蹈表演过程中最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特征,同时让人们感到视觉上的震撼。从包容我国汉族古典舞蹈的戏曲来看,它的舞蹈动作如骑马、划船、坐轿、刺绣、扬鞭等等,都具有虚拟和象征性。造型性,舞蹈动作不是对自然形态的模拟,而是根据舞蹈艺术的准则对事物、形态的提炼、加工和美化的一种表现方式。正是这些特质,才使舞蹈艺术具有沁人心脾的功能和直击人心的震撼。

(三)舞蹈艺术要求

舞蹈艺术是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不只是对其他事物的传达和再现,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形式,它的呈现需要表演者的全身心投入,以达到真情流露的效果。在舞蹈教育中,要让学生感知、认识、体验他们面对的舞蹈作品,从而真正地展现自我。在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舞蹈表演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既要有舞蹈,更要有表演,表演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手段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以及作品主题思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舞蹈的具体含义,描绘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态,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要求

(一)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情感

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舞蹈表演又有了新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学生表演时情感的投入和调配。在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这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学习舞蹈需要突破的难点。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前提,或是不从舞蹈内容出发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为出发点,那就会使舞蹈作品流于形式而显得毫无色彩。如果舞蹈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会沦为形式上的技巧表演,从而丧失舞蹈艺术的本质。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要追求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一个完美的舞蹈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够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表演的效果可以影响观众和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交流,能够使观看者切实感受到舞蹈表演的魅力以及表演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舞蹈表演者传达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艺术涵养。

(二)在表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舞蹈表演的本质是指在特定的情景里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形象,通过连续的动作将舞蹈的魅力展现给观众,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艺术涵养。想象力对一个舞者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促进舞者对艺术形象的创造,对学生深层次理解舞蹈表演有很大帮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对艺术有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要有较高的艺术涵养;第二,舞蹈技能必须过关,拥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历。这些要求是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都必须达到的,尤其在大学舞蹈学习的后期,能够促进舞蹈水平更快地进步。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独特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想象力的提升,通过舞蹈表演者对创作的深层次研究,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三)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终要在不同的舞台上以表演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除了包含较高的舞蹈技能和触动人心的情感之外,还要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新鲜感。无论何种种类的舞蹈形式,观众都不愿意舞台上呈现的是一模一样的表演,这会导致观众在感官体验上的疲倦,降低表演的审美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能够享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众对舞蹈表演的追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体验,更注重表演风格和表演质量,他们更喜欢一些别具特色的舞蹈表演。因此,艺术的表演也应该关注观众的要求和反应,将艺术表演的重点从艺术技能转变为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艺术创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一个优秀的作品应该富有色彩,只有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让观众更好地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三、改善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现状的途径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掌握基本舞蹈技能是学习舞蹈的前提,舞蹈学习者学好基本功,能够为未来高难度舞蹈的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进行舞蹈训练要依靠舞蹈教师的帮助和引导,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舞蹈基本功的教学,还有依靠学生的情况去进行教学。在不同的阶段,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注意不要盲目地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一方面应该先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由于学习舞蹈与学生的先天身体条件有很大联系,不能只靠后天的努力。比如:两个学生接受了一样的训练内容,投入相同的训练精力,但是由于两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很有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他们的舞蹈技能水平会有一些差异。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舞蹈的追求是怎么样的。一些学生虽然在学习舞蹈,但是由于他们在舞蹈学习上没有任何的追求和目标,导致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在舞蹈学习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有一些学生甚至因为训练的严格和辛苦,最终放弃学习舞蹈。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舞蹈训练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每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一步步为学生讲解动作的要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对呼吸的控制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平衡力和灵活性;第三,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让学生提高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的配合度,将两者融为一体,烘托舞蹈表演的气氛,这也是提升学生艺术表演素养的一个重点。

(二)提升表演者艺术涵养

在大学舞蹈学习过程中,舞蹈的教学除了教授舞蹈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艺术涵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进行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将提高自身舞蹈水平作为前提,注重创造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自己与表演融合在一起,达到忘我的境界,既要做到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准确无误,也要注重情绪的合理释放,让观看者体验一场具有生命力的舞蹈表演。其次,在舞蹈训练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舞蹈学习,避免学生由于激烈的运动而造成身体伤害,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控制能力。在舞蹈的最后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艺术涵养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舞蹈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舞蹈是一门以人的肢体展现为媒介的表演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基础训练、提升学生艺术涵养等手段,不断发展学生专业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培育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艺.谈舞蹈教育中的舞蹈艺术表演[J].艺术评鉴,2019,(01):101-102+114.

舞蹈表演范文2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表演;策略探讨;舞蹈基本训练

一、舞蹈教学概述

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舞蹈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对舞蹈基本训练高度重视。因为精湛的舞蹈艺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所以,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科学的、系统性的基础训练,有计划地提升学生身体的基本素质,如柔韧性、耐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另外,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所有的舞蹈动作,例如跳跃、旋转以及翻转等。须知舞蹈表演训练并非只是身体素质的比拼,而是让人在对身体结构以及基本原理理解之后,借助一些外界训练,帮助舞者将自身的舞蹈素养、身体素质以及思想情感融汇在一起,然后全面提升。下文根据舞蹈教学的基本特点,对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策略进行探讨。

二、在舞蹈教学中对舞蹈表演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表演是一种艺术的分享形式,但是,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需要依托舞蹈动作来完成,因此,加强舞蹈基本训练十分有必要。表演的初衷是借助不同的动作形式进行思想情感的传递,为了能够让观众更好地领悟和感受舞者的内心,舞者往往需要借助于舞蹈的基本动作,当然,娴熟的舞蹈表演是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的。舞蹈教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可以说它是人类精神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社会的进步以及文明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舞蹈教育的发展进步主要体现在舞者的技艺表现水平上,因为舞蹈表演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借助生动的肢体语言,让观众领略视觉盛宴,感受生命的伟大,而这些都需要依托基础训练才能实现。因此,加强舞蹈表演基本教学是发展舞蹈艺术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舞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帮助舞者拥有更高超的舞技。因此,加强舞蹈表演基本训练对舞蹈表演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舞蹈教学中对舞蹈表演进行基本训练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舞蹈表演基本功训练

许多执教者对于舞蹈基本功不够重视,这种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其在执教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而且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舞蹈失去兴趣,再加上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比较单一和辛苦,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的逆反心理。上述情况都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对于舞蹈基本训练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造成的。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自己学习舞蹈的时间太晚,身体条件已经成熟,即使是再进行锻炼也无法有新的进步,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舞蹈训练应当抓住黄金时期,但是也并非其他的年龄段训练就没有作用了,只是效果有所降低而已。所以,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错误的看法,必须要在学生之间宣传好舞蹈表演基本训练对于整个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舞蹈学习者克服心理障碍,并且积极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之后的舞蹈表演做好准备。在进行基础动作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每一个动作的理解,加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气质,这样才有利于舞蹈表演的学习。

(二)要让学生对舞蹈表演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

理论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当加强学生舞蹈表演的理论知识学习,因为只有加强舞蹈表演的理论知识学习才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表演的精髓和内涵,当然也就会对学生之后的舞蹈表演大有裨益。具体的舞蹈理论教学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可以将舞蹈表演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实践学习中去。最后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舞台表演应尽量持鼓励态度,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主体,而舞蹈艺术就是为了展现生活和个性,只有将舞者的情感注入舞蹈才能促使学生舞蹈表演水平不断地提升。

(三)对学生进行表演能力的培训

舞蹈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一系列的肢体动作,但是表演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与影视剧的演员有所不同,舞蹈表演过程中无法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只能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该种表演艺术对于表演者的要求相对更高。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舞蹈表演模块的重视,借助于基本训练,帮助舞者实现更加完美的舞台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尝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注入自己的舞蹈表演中,这样的感情表达更加真切和自然。其实,任何的艺术都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并且十分注重细节的把控,舞蹈表演也不例外。在具体的舞蹈表演训练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规范每一个舞蹈动作之外,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气息训练,因为一个人表演者的气息对于一个舞蹈者而言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一般,可以说个人气息决定了人舞蹈的风格走向,因此,必须重视该部分教学。最后就是情感的表现,想要通过舞蹈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那么仅仅依靠完美的设计编排和动作是不够的,它需要舞者具有真挚的情感,并且将自己的感情与舞蹈动作交织在一起,才能完美地表达舞蹈的内容。

(四)借助呼吸想象等特殊训练强化基础

其实,舞蹈艺术的最高层级就是肢体动作与心灵相契合,通过形体表演,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会和感受舞者的充沛情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呼吸和每一个想象都成了构成舞蹈艺术的重要部分,所以每一部分都需要加强训练,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舞蹈思维和舞蹈素养的养成,并且它们有利于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因此,在舞蹈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借助呼吸想象等特殊训练,加强学生动作、呼吸以及思想传达的相互配合,借助这些特殊的强化训练,不但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训练的参与度,而且还能在某些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舞蹈艺术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针对以上内容,教师通过专门的指导,帮助学生体验不同舞蹈表演中的不同呼吸节奏和不同的细节处理,进而引导身体、思绪和细微操作的完美契合,最终呈现给观众非凡的韵律美感。

(五)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进行训练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无论是舞蹈表演还是舞蹈训练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脱离了基本的生活,任何的艺术形式都会变得空洞无物。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并让学生明白生活对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对于观察内容尽量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前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具体的观察对象,并且教授学生观察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提升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六)对学生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将自己融入到舞蹈表演之中,才能完美地向观众传递舞蹈的内涵。所以,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感觉是提升舞蹈内涵的关键点,所以,舞蹈学习者在表演中找到舞蹈的感觉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听觉对于舞蹈表演者的感知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关联影响,因为音乐是可以帮助人们营造一种想象空间的,它可帮助舞者营造一个氛围,帮助其更完美地发挥。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着去具体的表达表现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务必要将感情融入其中,将舞蹈本身独特美感完美地彰显出来,这就是强调学生抓住感知生活的重要性和原因。

(七)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进行培养

舞蹈是一种艺术,任何从事与艺术相关的人员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对艺术作品更好地进行思想情感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起初可以从一些简单、简短的但是经典的艺术品观赏开始,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和品位经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艺术是一种多变的艺术,所以舞蹈表演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在舞蹈表演中不断地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只有如此,才能使舞蹈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表演艺术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大量的基础性训练,所以,舞蹈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应当提升对基础训练的重视程度,并且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基础性动作。本文针对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对舞蹈学习者和舞蹈专业的执教者有所帮助,并最终有效地提升我国的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岳阳娟.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探索[J].北方音乐,2018(10).

舞蹈表演范文3

一、舞蹈演员表情与眼神的训练

“一身之戏在于脸”——这句话说明了面部表情对于舞蹈表演也很重要。确实如此,对于舞蹈演艺来说,除了形体动作之外,丰富的面部表情,不仅可以实现剧情的无声表达,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角色内心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剧情,加深对剧情的印象。而“一脸之戏在于眼”,眼睛又是表情表演中的重点。好的舞蹈表演,要求有优美的动作,还要有神似的表情与眼神。舞蹈虽不语,但是得通过眼神,告知观众舞蹈要表现的内容,因此对眼睛的表现,务必要格外准确而传神。

1.眼睛表演素质训练:笑眼、哭眼、羞眼、盲眼、耀眼、迷眼、恨眼、睡眼、怒视、傲视、探视、蔑视、夜视、遥视、环视、怯视、放光凝视、缩光凝视、陌生、打量、关切、询问、惊讶、畏惧、寻觅、回避、焦急、戒备、央求、怀疑、惊喜、猛悟、示意、会意等。

2.眼肌和眼球的能力训练:舒眉展眼;摆眼球(横摆、竖摆、慢摆、快摆):转眼球(正转、反转、慢转、快转);眼睑练习(训练眼睑的力量及眼睛快速找到视觉焦点的能力);放光与缩光(慢放慢缩、快放快缩、慢放快缩、快放慢缩)。

3.眼神捕捉能力训练: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眼神,从内心深处体验眼神表达是眼睛训练的有力手段。“眼灵精用力,面状心中生”,心与眼应交融一体,避免面部表情脸谱化。

4.眼睛同音乐、动作相结合的训练:羞眼、怒视、盲眼、畏惧、焦急、陌生寻觅、迷眼等。

二、舞蹈演员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表演更不可能脱离生活,“千人一面”的艺术创造是扼杀人们精神享受的杀手锏,舞蹈演员应坚决杜绝这一表现手法。只有长期在生活中细致入微的体验、观察、积累,再通过动作、表情等技巧高度统一地展现生活中各类人物形象、思维,这样的艺术创造才具有生活的活力,这样的作品主题才鲜明,才能真正体现艺术高于生活的思想价值。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内容极其广泛,方法也很多。我们从一切社会事物、自然现象中都可以得到我们舞蹈表演所需要的价值。

舞蹈表演范文4

关键词:中专舞蹈教学;表演想象;策略

苏珊•朗格作为世界著名的美学家,她在《艺术问题》一书中写道:“舞蹈的首要行动是创造一个虚幻的力的世界。舞蹈的虚幻之象决定了想象在舞蹈的意境中的创造与欣赏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想象对于舞蹈的重要性。成功的舞蹈表演家总是十分注重舞蹈表演中的想象,只有有所想象,舞蹈表演才会有活的灵魂。通常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通俗地将舞蹈想象称为舞蹈的感觉,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注重事物本身而是关注事物带给人的感觉。在舞蹈表演中,培养学生感觉舞蹈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舞蹈想象力。

1舞蹈想象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对生活的升华,是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进行想象加工而来的。因此,想象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象是人脑对事物表现进行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它是一种心理活动。想象是人类独有的,它是同时高于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一种充满悟性的创造能力。想象的过程始终离不开人的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且它们相辅相成。人类实践活动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表演想象,换言之,表演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映。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系列思想感情都要经过想象加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对作品的理解、表演感觉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想象。[1]舞蹈表演是舞蹈动作和表演想象的有机结合,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好的表演作品。因此,表演想象必须贯穿舞蹈表演的全过程。世界上不存在无想象力的表演,舞蹈表演者进行创作、训练、表演的全过程都需要带着想象力进行,只有如此才能称为艺术。

2成功运用表演想象的舞蹈范例

舞蹈作品《丰收时节》是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这部作品给很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舞蹈的音乐伴奏响起时,舞蹈演员就开始了想象,直到他们登上舞台,从演员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演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每个演员都面带笑容进行欢快的表演,他们营造出的这种欢愉的气氛让观众为之神往,想要对新疆葡萄丰收的场景一探究竟。如果演员没有想象,就无法表现出舞蹈的生命力,也就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更加无法调动观众的热情。又如,著名的舞蹈表演作品《雀之恋》,这部舞蹈讲的是一对孔雀恋侣的故事。在舞蹈表演中,女演员完成将自己当作一只雌性孔雀,与另一只雄性孔雀相恋。在舞蹈表演的开场,观众就听到了一连串孔雀叫声,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也模仿了孔雀的叫声,仿佛舞台上真的是两只孔雀,而非两个扮演者。通过想象,舞蹈作品尽可能地还原了真实的场景,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力。

3中专生舞蹈学习中的不足

中专生都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加之中专生年龄普遍较小,社会阅历浅、经验少。同时,他们在舞蹈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对欠佳,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舞蹈知识及与舞蹈相关的阅历少得多。舞蹈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的舞蹈表演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悟性,也就是灵活的想象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本质,从而使表演具有艺术价值。然而,中专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在舞蹈的学习和舞蹈表演的训练方面把握舞蹈的本质,显得比较困难。舞蹈作品除了基本的舞蹈动作之外,要求演员要合理恰当地把握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感情等,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舞蹈作品的内涵。因此,要求演员能够加入合理的想象,表现出舞蹈作品应有的感觉。

4在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的策略

4.1语言功能激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要通过语言去获得,语言是学生获得技能的最基本途径。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演想象。通过语言的讲述,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释放舞蹈作品的感情。例如,在对基础内容“弹撩腿”进行教学时,教师告诉学生练习的窍门就是把小腿像甩鞭梢一样甩出去,将腿部的所有力量都贯穿到脚尖;“点地翻身”练习时,学生双手甩动的动作必须特别快,就像惊雷一样;“串翻身”的翻动动作就要像滚滚的车轮一样。[2]如果不想象,学生就无法完成。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舞蹈动作元素,就要通过语言引导他们去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熟练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寻找适合学生的方式,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他们明白动作的要求,然后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巩固。

4.2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培养其想象力

好的舞蹈表演单靠舞蹈学习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能是行不通的,还要求演员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积淀。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舞蹈演员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将舞蹈表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作和表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略生活的重要作用,要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场景,对生活的事情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看待,对他人的喜悦与悲伤、离别与思念、高兴、悠然等感情进行品味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感受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感情。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感受他们的人生意味。

4.3分析具体舞蹈作品,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舞蹈理论知识,还要给学生详细讲解和说明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细节。在解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发动想象力去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时投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以即兴表演的方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演出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所遇所想,增强学生对舞蹈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结语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艺术活动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艺术发展的重要的助推器。因为想象,人才成为人,才能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靠想象来推动的,没有想象,人便会变得麻木;没有想象,舞蹈表演只是机械的动作组合体,无任何美感可言。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表演想象能力,只有加强舞蹈表演想象力的培养,才能展现出舞蹈作品的生命力,舞蹈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舞蹈人才。因此,希望本文能为中专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表演想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苏龙高娃.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12):153.

舞蹈表演范文5

对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她们想像各种视频中优美的舞者那样舞出婀娜的舞姿,她们对舞蹈充满幻想和憧憬,而这种美好的期待又像一只精致的瓷瓶,美丽却容易破碎。同样的动作老师做出来很美,到了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他同学做的优美舒展,自己却完全找不到感觉。舞蹈变成单纯的动作集合,没有任何的韵律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舞蹈只限于对电视屏幕里歌曲后面伴舞的理解,学生们大都不知道如何去表演,如何去创造美的肢体动作,对表演的意识缺乏而使得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

2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加强表演意识训练的原因分析

2.1优美的舞姿是感动幼儿的基础

舞蹈教育对于女孩来说是良好的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孩子感受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操,最重要是能培养女孩的自信和优雅的体态。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发展,增进食欲,增强心肺功能。学前教育专业是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如果能用舞姿打动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学的实现。幼儿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也充分发挥幼儿潜能,调动孩子的舞蹈积极性?如果幼儿教师有着优美的舞姿,舞姿里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诠释,舞蹈散发着童真、童乐,无论是表现小动物的舞蹈还是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抑或是表现某种孩子情感的舞蹈,在音乐的配合下,让孩子先有一个视觉上的美的冲击,调动孩子的动觉,然后配合以语言激发,让孩子的视觉、听觉、动觉合一,能大大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女孩而言,这种美会留在她幼小的心灵,提高其对舞蹈的兴趣。孩子们会有跟着老师一起跳的冲动,从小动物的舞蹈中感受善良的人性,从表现大自然风光的舞蹈中感悟博大的胸怀,从表达某种情感的舞蹈中领略各种风情。假如舞蹈教师自身的舞姿是缺乏生命力的,仅仅是四肢运动,躯壳的表演,谈不上任何情感的表达,那么这种舞蹈是不美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会变得困难许多。孩子们不能从幼儿教师身上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就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舞蹈上面,会降低舞蹈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发挥舞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

2.2表演意识是感悟舞蹈深层内核的基础

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动作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舞蹈是人类情感最真实的抒发,正如毛序诗中对舞蹈的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简言之,舞蹈源于人类情感达到最高状态的本能体现。这使得幼儿教师要想让自己的示范动作使孩子们如痴如醉,就需要去感悟舞蹈的本质。舞蹈的表演意识,是有意识地去把握舞蹈的深层内核,将人类的情感透过动作展现出来,舞蹈是生命的呈现,是灵动的。舞蹈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去用心感悟舞蹈,只有用心去跳,动作才是活的,才能感动观众。假如舞蹈成为简单的肢体动作集合,就像跳操一样,那么它就失去了其艺术属性。感悟舞蹈深层内核不仅是去感悟所跳舞蹈表现的内容,也包括表演舞蹈的学生当时的心境,舞蹈的文化大背景,舞蹈所要透过动作向观众传达的理念。表演意识使得舞蹈成为鲜活的,使得舞者是有生命的。跳舞过程中的表演意识也反映着舞蹈表演者的文化层次、修养及视野,从舞蹈中可以看出舞者对于某事的理解。

2.3表演意识是提高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舞蹈教学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要广,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考虑到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由于学生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基本功、柔韧性的训练难度,学生将来并非从事专业舞蹈活动,因此,笔者认为,基本功的训练必须要有,但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点。基本功、柔韧性是舞蹈的基础,没有柔软的肢体,难以完成大幅度的动作表演。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课时量,一般情况下每周开2节舞蹈课,开1年,2年或3年各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这与舞蹈学专业的课时量相比是非常少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质量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关注的。如果将过多时间放在基本功训练上,势必减少舞蹈表演学习的时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可以让他们为孩子更好地做好示范,对他们的实际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相比基本功而言,学生具有更大的舞蹈表演能力提升空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理解舞蹈深层内涵的能力,可以借助已有文化功底,搭建进入舞蹈世界的桥梁,通过接触丰富的舞蹈形式,慢慢培养起舞蹈表演的意识。这离不开舞蹈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和指导。当然,舞蹈基本功仍是贯穿舞蹈学习始终的内容。与此同时,如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将会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素养,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幼师工作。

3完善舞蹈教学,培养表演意识

3.1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表演意识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经常会对舞蹈有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叉下得越好,腿踢得越高,腰越软,舞蹈课就越优秀。舞蹈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单纯的炫技会使舞蹈与体操无区别。基本功只是舞蹈表演的基础,是为更好的肢体流动、诠释形象做铺垫的。舞蹈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基本功训练,也要将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识上。在舞蹈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语音引导,指引学生去关注每种舞蹈的内核,儿童舞蹈关注童真、童趣的情感体验,民族民间舞蹈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将自己对舞蹈形象的理解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动作,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舞蹈动作以生命。在舞蹈表演时,学生们往往进入为动作而动作的误区,经常是老师让胳膊放哪就放哪,腿抬到哪就哪,做起动作来缺乏生机。通过舞蹈意识培养,逐渐改变学生为动作而动作的舞蹈方式。

3.2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

我国民族众多,有着悠久的舞蹈历史,博大精神、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资源,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国各民族舞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能较好地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独具一格的体态动律可以训练学生肢体不同部位,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认识。例如,傣族对肢体三道弯的训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另一方面傣族特有的舒缓动律和对水文化的崇尚让学生感悟傣族唯美、柔软细腻的独特风韵;藏族对膝部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下肢灵活性,又让学生感受了藏族松弛、惬意的表现形式;蒙古族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领略豪迈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一般而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以汉、藏、蒙、维、傣、苗等为主,学前教育专业只需让学生对每个民族舞蹈掌握一到两个组合即可,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提高肢体协调性,扩大学生舞蹈视野,感悟我国丰富的民间舞蹈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学与跳的过程中,领会舞蹈表演的真谛,全面提高舞蹈表演意识。

3.3通过儿童舞蹈表养学生的童真意识

儿童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有表现小动物形象的,有表现儿童生活状态的,有表现某种情感的,有表现某个故事的,等等。在这类舞蹈的教学中,重点在于是否将儿童舞蹈的“童”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小动物形象的儿童舞蹈,要关注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小兔子的善良、大灰狼的凶狠、小熊的笨拙等等,以及透过这些小动物想要传达的真善美的情感,舞蹈时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假想成小动物,用小动物的眼睛去看世界、去表演,还原本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则要学生站在小朋友的立场,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童年的趣事,让自己退回童年时代,去感悟舞蹈的动作、情感,用真心去舞。儿童舞蹈的特点在于夸张,夸张了幼儿们才喜欢,有的学生比较扭捏,不好意思表演夸张的形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与表演的形象合二为一,大胆放开表演。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童年经历,引导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悟放进舞蹈中,形成儿童舞蹈表演的童真意识,能有效提高儿童舞蹈的教学质量。

3.4重视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编排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舞蹈编排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幼儿舞蹈编排要求学生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动作水平,利用具有形象鲜明、短小精悍、生动可爱、有故事有情节、动作表演性强等特点的舞蹈动作来创编幼儿舞蹈。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就要构思舞蹈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感去选取形象、动作,是表演意识先于动作的训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关注表演意识,关注动作背后的情感抒发,以最简单易做的儿童舞动作,表现丰富的儿童情感。

3.5拓展视野,丰富舞蹈知识

舞蹈表演范文6

舞蹈是一个享受艺术的过程,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水平,增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使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加投入的去表演。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重点发觉学生的独特之处,针对每个学生有不同是风格,制定相应的舞蹈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独特情感与舞蹈技术相结合,学生也必须要根据已有的舞蹈风格体系和舞蹈表现形式去发现适合自身的舞蹈形式,努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舞蹈表演中,提升自己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舞蹈训练,使舞蹈基本动作成为每个舞者的基本能力,舞蹈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开发和拓展自己的想象能力,为舞蹈表演动作赋予自己的理解,然后将自己的舞蹈意象添加到舞蹈表演中,进而对舞蹈表演有更加完美的诠释。从主观方面来看,学生通过将舞蹈表演动作和自身情感想象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风格,从而推动了学生在舞蹈表演道路上的快速发展。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四、结语

舞蹈表演范文7

(二)增加舞蹈的灵性

如果在舞蹈中,能够融合进适当的表演,将会使舞蹈变得更加富有灵性,使人们通过表演更充分领会到舞蹈的精髓。具体来讲,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编创并表演的孔雀舞,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想象,将孔雀的各种形态进行展示,在柔美的肢体动作中,表现出大自然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从而将崇敬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当舞者修长的手臂以柔美的方式做出不同的动作,整个舞蹈场景被幻化成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在遥远的热带神秘雨林中,有一只孔雀正在骄傲地展示自己的魅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身的雍容华贵进行展示,各种娇柔媚态、尽态极妍。在这种情况下,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通过舞者动人的姿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舞者诠释着自然,同时也在回敬着自然,与自然建立起了某种程度上的沟通,在某一瞬间突然与大自然融合成一个整体。杨丽萍的整个舞蹈超凡脱俗、充满灵气,从而将主题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三)赋予舞蹈意境之美

舞蹈不是单纯的动作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表达情感和思想,但是最高境界的舞蹈是将一切归于无言,只是安静地呈现出一种古典、安详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表演,舞蹈将会更加富有意境,在栩栩如生的舞蹈画面中,人们浮想联翩。具体来讲,在《月光下的凤尾竹》中,演员身着傣族服装,配合轻盈的舞步和优美的身段,再加上富于情感的面部表情,将整个舞蹈要表现的内容,以意境的形式全面展现出来,观众在缠绵静谧的意境中沉浸和徜徉。

二、表演意识的具体培养

(一)培养舞台习惯

要从意识上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使学生对表演舞台有心驰神往的感觉,从而懂得敬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会以一种心浮气躁的功利心态进行学习,而是能够怀着艺术家的精神进行刻苦不懈的努力,并对舞蹈进行刻苦钻研。这样一来,学生的心就会一直围绕着舞台,在行思坐想、心心念念中,学生的舞蹈水平将提高,并能够关注到细微的表情以及动作。

(二)培养创新意识

针对舞蹈进行创新,意味着破旧立新,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解放自身的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造。演员要能够对舞蹈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从而能够对舞蹈形成系统认识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的优点以及缺点,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并对短板进行弥补。这样一来,舞蹈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使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结语

舞蹈表演范文8

关键词:表演意识;舞蹈教学;舞蹈培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舞蹈教学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更加完美的展现形体上的美来表现舞蹈的艺术美。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所给人们带来的独特感受和精神支持,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素养,从而将舞蹈的灵性所呈现给人们,感染人们。

1舞蹈与表演的关系

舞蹈的艺术性较强,需要学生在热爱舞蹈艺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在真正的舞蹈表演中,让学生能够在舞蹈中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将美好形象的人物呈现出来。所以,舞蹈与表演的关系就是舞蹈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舞蹈和舞蹈表演密不可分,表演缺少了舞蹈就会缺少灵魂和感染力,只有学生将舞蹈的魅力展现出来,才能体现出舞蹈的艺术内涵。

2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表演意识的意义

舞蹈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表演人员能够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舞蹈的境界不是完成高难度的动作,而是在一些技巧中能够彰显出舞蹈者的思想和情感,塑造出所表演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反映出现实的生活。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就是用表演让舞蹈更加具有渗透力,使学生能够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情,将这种感觉渗透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观众能够与学生的表演产生共鸣,来加强舞蹈的表现力,使舞蹈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1]。并且,将表演充分的融入到舞蹈中,可以使舞蹈更加具有灵性和意境,让观众透过表演能够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精髓,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比如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老师,她所演绎的孔雀舞,就是根据舞蹈动作将孔雀的各种形式所展现出来,使观众产生美好的幻想,充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热爱,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目睹了孔雀骄傲的漫步,从而使观众沉浸在静谧的情绪之中。

3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表演意识的有效策略

3.1加强舞台表演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就要为学生建立起舞台表演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热爱舞台,对舞台产生亲切感。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舞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训练,要具备表演意识,做到心中有舞台,正确的掌握标准的舞蹈动作。首先,教师要为学学生充分的说明舞蹈学习的辛苦和残酷,培养学生敢于吃苦克服困难的精神,为学生灌输一种舞蹈信念,使学生知道舞蹈是表演艺术,无论是简单的基础动作或复杂的整套动作,都要当做艺术组成的一部分认真对待[2]。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舞蹈的敬畏,使学生知道在舞台上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都需要认真完成,严格遵守舞台表演的规则,逐渐适应习惯舞台表演,成为舞台的中心。从而通过加强对学生舞台表演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的表演态度,为学生步入真正的舞台进行舞蹈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培养形象美感

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的文化和艺术,呈现动态化的反映其情绪和思想。舞蹈不仅揭示了人性的美,渗透了人性中隐藏的真善美,还表现出了生活的美好,充分发挥了肢体语言的作用与价值[3]。因此,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就要提高学生的形象审美意识,训练学生的形象美感。因为舞蹈的表演不论是造型还是动作,都需要连贯顺畅的完成,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舞蹈的感知美转变为理解美,在过渡到创造美。从这一转变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的挖掘和探索舞蹈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明白美的含义,强化学生对表现美意识和能力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学生在练习舞蹈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舞蹈与自身美相结合的美感,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动作时,就会自主的注意到动作的规范和美观,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

3.3舞蹈作品的表现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就要为了让学生将舞蹈作品更加完美的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传达的精神,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带入到作品展示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作品的解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舞蹈作品表现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作品的背景,使学生带着相应的情绪去联系舞蹈动作,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对学生的表演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有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对舞蹈形成系统的认识和思考,创造出不一样的属于自己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和方法,能够让观众对所表演的舞蹈产生强烈的印象,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烙印在观众的内心深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舞蹈所给人们带来的独特感受和精神支持,让学生能够更加完美的展现形体上的美来表现舞蹈的艺术美。通过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情,用表演让舞蹈更加具有渗透力,让观众能够与学生的表演产生共鸣,来加强舞蹈的表现力。从而使舞蹈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深深的烙印在观众的内心深处。

参考文献

[1]王璐.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7(24):197.

[2]罗歆张.试论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