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研究

中医药学院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研究

[提要]中医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医药院校的莘莘学子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基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特点把中医药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当中,以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值得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该文以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为例,践行具有民族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路径,增强了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医药学院;教育,医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通过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吸收并结合自身积淀而形成的个性化的文化结构[1],其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既决定了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亦能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格完善、品质塑造和品位提升[2]。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三观及品行美德,尤其在专业性较强的中医药院校,更应该大力探索符合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活动,并且形成有核心价值、标志性意义的活动精髓[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稳定的环境教育力量,如何把这种意识形态的育人载体转化为能够对高校学子潜移默化的具体文化形式,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引领,是值得当前高校教育思考的共同课题。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及重要载体之一,渗透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4]。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把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的重大使命[5]。中医药院校学科的独特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特色鲜明、传承创新且能服务社会的。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同时保持坚定的文化自强、自立,积极进行文化的创造和重建,还要树立足够的文化自谦、自律,汲取和接纳可为我所用的进步文化[6]。就文化的导向性而言,校园文化旨在创设主体校园生活环境氛围,实现对主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医药院校的学生长期与中医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理所应当以中医药文化作为构成校园文化的主流,并在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下促进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7]。中医药文化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医药博大医学思想与医学精神[8]。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文化思潮汇聚碰撞,类型不同的高校通过凝练自己的精神气质、文化核心来进行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更利于精神的彰显与传承[9]。作为中医药院校,要善于通过校园多媒体平台和活动,提升学生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认同、崇敬,从而坚定学生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信[5]。

1坚持先进的思想道德引领校园文化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文化风尚

在“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结合中医药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有机管理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学校每年开展“每月一主题”教育活动,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始终,如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广泛开展“弘扬钉子精神,奉献手留余香”“拔草”“学雷锋,营新境”等为口号的义务清洁活动,学生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增强了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学校向广大学生传达了一个信念———无论哪个时代,不管什么行业,雷锋精神永远长青。在“安全教育月”中,学校组织各年级班级举办了“法律入心”“崇尚科学,反恐入行”的主题班会,从细微处入手,时时讲安全,时刻抓安全,使学生们初步地了解到我国反恐怖主义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应对恐怖主义的方法的同时,也有效地强化了职业安全意识,普及了职业安全知识,增强了应急能力,以胜任日后高强度高压力的医疗工作环境。在“党团建设月”中,“弘扬长征精神,彰显爱国情怀”“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穿越历史的巨变沧桑,回首凝望曾经的苦难和光辉,加深学生对理想信念远大征程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自己的漫漫医学长征路。与此同时,紧跟时代的脉搏,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把感性鲜明的德育教育素材灵活地结合中医药文化的“医乃仁术”“医者仁心”的人文精神和内涵精髓,找到德育教育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强化学生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2载体建设助力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助推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载体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10]。学校依托学校学科建设、专业特色、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等特色优势,作为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环境教育力量。

2.1学科建设

学校的中医学专业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国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6个。通过开展学科建设,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同时把中医药研究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充实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中医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

2.2专业特色

学校从1988年开始对中医学专业设置进行分化改革,先后开办中医骨伤、中医外科、中西医结合、对外中医、传统中医、壮医、运动医学等专业方向。学校自1999年起开设中医传统班,每年选拔30名中医专业学生开展师承教育,实行经典到时和临床导师“双导师制”。20世纪50年代,学校国医大师班秀文等一批医药专家将壮医药应用于临床,并对壮医药进行了挖掘研究,经过几十年中医人的不懈努力,“壮医药线点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90年代,学校将壮医药学的“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经筋疗法等特色疗法以学术讲座、课堂辅导、选修课级临床指导等多种形式渗透到中医学专业教学。2002年,学校开始设置中医学专业(壮医方向)。2011年,学校开展了“桂派杏林师承班”,探索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中医“桂派杏林”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扩大第一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的受众影响,创造良好的学风,学校每年举办系列民族医药特色活动竞赛,如中医经典背诵默写大赛、“医站到底”知识竞赛、《黄帝内经》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等,这既能强化专业教学实用知识,又能普及中医药文化,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增强了广大师生对中医药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信心。

2.3课堂教学

学校对老师提出了“五真教师”的标准,“五真”即真信念、真自信、真学问、真责任、真功夫,其中“真自信”是指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专业有自信、有信心。教师真正做到了真自信,才能够把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到常规的教育教学当中,才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个良好氛围。在理论教学上,学校构建了中医学专业“三模块(机能学实验基本技能、形态学实验基本技能、中西医临床基本技能)六环节(实验、间隙、暑期实践、实训、实习、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模块六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特色鲜明,科学统筹,安排合理:(1)组织入学的新生到附属医院参观,感受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2)组织学生参与中医特色推拿、按摩、艾灸和中医文化宣传义诊、跟师抄方等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医药、壮医药等民族医药文化。(3)每个暑假进行两周的临床实践活动,大一开展“初入杏林”为主题的医学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养老机构、福利院等开展社会实践和义诊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二开展“感知医学”社区医疗机构实习,大三以“模拟上岗”县乡基层医疗单位实习。学生深入医疗机构第一线,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这样有助于中医学子们履行使命。学生不仅要学习经典,更要继承与发扬经典,努力地从丰富的实践活动汲取学术精华,用直接的方式身体力行去诠释传承的真谛,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热爱其奥妙,弘扬其精髓。

2.4第二课堂

学校以协调发展实用型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2.4.1学校结合大学生具体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每年5月响应全国“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号召,班团支部都会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呼吁大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更好的认识自己。“感恩节”主题班会,由视频展播、PPT展示、主持人讲说、感恩贺卡、同学互动等多个环节构成,学生围绕“感恩”记录了心底最想说的话,分享了自己心里最感激的人和事,表达了心中那一份最纯真的感恩。这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每年在广西特有的民族节日———“壮族三月三”来临之际开展相关民族文化教育主题班会,通过PPT讲解“壮族三月三”的由来、特色风俗、壮族儿女自由发言等环节,学习广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普及了对“壮族三月三”的认识与了解。

2.4.2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责任。学校从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方面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全面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提供优质的资源,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学校在2012年就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2014年开始面向本科生设立了专项科研基金,并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科研活动,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对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授予相应学分及奖励。学校实施学生科研导师制,学校重大科技平台、各教学单位实验室全面面向大学生开放。学校先后举办“教授博士论坛”“青年文化论坛”和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医经典知识竞赛、急救技能操作比赛、中医手法大赛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拓展功能。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条件,保障了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在参加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中医药专业知识,开拓了中医临床思辨能力,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4.3健全社团组织建设,繁荣学校文化

学校社团形式多样,分为学习型、公益型、兴趣爱好型、体育运动型等类型,社团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开展了推拿手法大赛、黄帝内经只是竞赛、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临床技能竞赛、针灸推拿理论及临床技能大赛、数模竞赛等,亦逐步形成了一些优势品牌活动,营造了颇具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引领作用。学校专门成立了广西高校首个大学生古琴社———兰风古琴社。古琴这门高雅的传统音乐艺术第一次以学生社团的形式走进广西的高等学府。古琴琴理和中医理论颇有相通:古琴所具有的“清、微、淡、远”的音色及其追求的“中、正、平、和”境界,与中医“阴阳平衡”、“保合太和”的精神追求相契;琴有角、徵、宫、商、羽五音,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而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也与此相应。古琴社的成立,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有助于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1995年大学生红十字会成立,其不仅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极大丰富了学校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大学生红十字会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应急救护培训、具有红十字特色的演讲,如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及防艾教育、爱心救助及社会服务、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率先设立了全国高校首个固定献血点和固定无偿献血日、首支固定献血者队伍、广西高校首支急救护理模拟操作表演队、首支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首支无偿献血“红色爱心”志愿者服务队。2017年,学校红十字会文化传播基地正式成立,在红十字文化传播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红十字会运动的普及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学生中得以大力弘扬,学生用实际行动、爱心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诠释了志愿者精神。

3小结

本学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塑造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逐步构建起民族医药特色鲜明、人文精神高贵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培养了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

作者:王思婷 韦兆钧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