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撤稿引出出版伦理问题探析

学术期刊撤稿引出出版伦理问题探析

摘要:出版伦理是出版工作在社会任务和责任方面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撤稿在学术期刊中较为常见,撤稿原因也较为复杂,既有作者原因,也有编辑和期刊的原因。若在撤稿原因表述、撤稿判定标准、重复发表的处理、重复发表且学术不端的处理方面存在不妥,则容易导致撤稿的出版伦理问题。为有效地解决上述伦理问题,应规范撤稿流程,合理表述撤稿原因,完善撤稿判定标准,做好重复发表的谨慎处理,为营造健康、有序的期刊出版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学术期刊;撤稿;出版伦理;对策

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撤稿往往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期刊的按时出版,还会造成编辑部人力、物力的浪费[1]。部分期刊的撤稿,甚至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轰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呈现持续上涨趋势,2019年全年撤稿数量为536篇,而2020年截至7月份撤稿数量已高达388篇[2]。另外,通过对2599篇论文的撤稿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同行评审虚假”“文章重复”“抄袭”“数据错误”和“图片重复”占比最高。撤稿事件的连续发生,对我国学术研究和科学进步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并带来了重大危害,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及出版机构的重视与反思。如何加强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机构在撤稿过程中正确认识撤稿与规范撤稿流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3]。

1撤稿原因分析

1.1作者原因。作者主动撤稿在期刊出版中占有较高比例。1)一稿多投。著作权法第33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表明:在“十五日内”或“三十日内”的时间限制下,法律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诚信守法,这既是对报社、期刊社的法定制约,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尽职尽责地承担起稿件审查任务,及时将审查结果通知著作权人,也是对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非专有使用授权的合理限制,反对著作权人在报社、期刊社的法定承诺期限内进行“一稿多投”。一些期刊在征稿须知中也做了相应的说明,如《计算机科学》在投稿指南中明确指出“来稿应具有合法性,即不存在抄袭、剽窃、侵权等不良行为;来稿应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上刊载过,且不允许一稿多投”。但多数作者投稿常用于毕业、项目结题以及评定职称,因此在时间上有着明确的要求[4]。部分作者为保险起见,一稿多投;还有部分作者常选择多个目标期刊进行投稿,若文章被影响力较大的期刊录用,作者则撤回向其他期刊所投的稿件。显然,从法律层面来看,一稿多投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是不道德的。2)未在指定时间完成退修。编辑部收到作者投稿后,会根据期刊特点、征稿要求对作者的论文进行审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要求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工作。然而由于很多作者忙于自身工作,忘记对论文的修改或修改后仍无法达到期刊发表要求,为保证期刊的正常出版,编辑部会对作者稿件进行撤稿处理。3)选择期刊不当。部分作者未提前准备论文,多是因工作需要临时抱佛脚,在未认真阅读单位规定的投稿材料的情况下,便急于投稿。结果发现所投期刊未在单位规定的名单中而不得不撤稿。

1.2编辑部原因。撤稿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编辑部。编辑部的审稿周期长、编辑服务意识差等因素会造成作者撤稿。虽然我国《著作权法》对编辑部的审稿时间做了规定,但很多编辑部并未真正落实。一方面,因为部分审稿人忙于工作,未能及时接收稿件或审稿后要求作者修改稿件并再审等导致审稿时间大大增加,一些作者迫于工作需要没有耐心等待而选择主动撤稿;另一方面,因为编辑服务意识薄弱,未能及时与作者、审稿人进行沟通,导致审稿过程缓慢[5]。例如,一些高校学报由于编辑部人手紧张及寒暑假工作交接不畅,未及时回复作者或专家邮件及接听电话,从而延长了审稿周期。部分编辑因自身专业限制,与作者沟通不到位、不深入,导致作者未能充分理解修改意见,论文多次修改后仍未能通过评审,导致作者最终选择撤稿。

1.3期刊原因。一些期刊由于数据库收录情况变差导致影响力降低也会导致作者撤稿。如小木虫科研论坛(muchong.com/bbs/)有作者发帖:文章在2019年1月被某中文核心期刊录用但尚未缴纳版面费,随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公布该期刊未被收录在其最新版的数据库中,由于发表在该期刊已达不到学校的毕业要求,故作者只能撤稿。还有一些学术期刊页数有限,导致每期的载文量有限,而投稿的作者非常多,供不应求,一些稿件需要等半年甚至更久才会刊出,故无法满足作者需求[6]。另外,部分期刊创刊时间短,在业内的影响力较小,一些作者若能找到影响力更高的期刊容易申请撤稿。

2撤稿引出的伦理问题

期刊撤稿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处理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尤其应做好相关伦理问题的研究,以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影响,损坏期刊的声誉[7]。《Science》杂志在2018年的全球范围撤稿报告表明[8],按照各期刊的众多撤稿声明,有超过半数的撤稿与科研诚信问题有关,另有约40%的撤稿声明中并没有提到欺诈或其他不当行为。这意味着,在国际期刊界对论文做出撤稿决定的原因,既包括查出或发现学术伦理问题,也包括其他诸如一般错误、可重复性不足等情况。国际上,由于英文期刊受关注度高、阅读者多,近年来持续不断地有各种论文问题被发现。随着科研诚信问题在全球日益受到关注,不仅国际出版商自身十分重视论文刊出后的审查工作,还出现了不少专注于“科研打假”的专业人士。得益于这些努力,国际期刊论文的总撤稿数逐年上升,特别是那些高影响力的著名期刊。撤稿所涉及的学术伦理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伪造、篡改和剽窃,以及虚假同行评议等。其中,剽窃问题(抄袭他人文本,或复制自己已发表的文本)在撤稿原因中所占比例自2005年后显著提升,其原因是基于互联网的文本技术的普及;而随着学术造假手段的“自我演进”,近5年来国际上揭发的图像造假问题不断增多,甚至牵涉到许多国际知名学者,因而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和关注度。在我国,由于中文期刊受关注度低,刊发的顶级论文少,加上国内大多数期刊出版单位对缺乏完善的事后监督机制,故撤稿原因仍以作者主动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编辑部查出一稿多投,以及文章利益相关者的投诉或举报为主。另一方面,我国仍有少数期刊在前把关和审读不严,甚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这些期刊的论文往往学术质量不高,存在诸多问题,对这部分论文的“再审查”也有其必要性。通过对国内撤稿事件的分析,总结撤稿引出的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撤稿原因表述。尚未刊出的稿件,若作者申请撤稿,并不需向外界声明撤稿原因。对已刊出的论文,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一定影响,则需向外界声明撤稿原因。撤稿原因表述是否恰当将给作者及期刊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表述撤稿原因,又不会在社会上引起不当猜测,维护好期刊声誉,需要编辑认真思考。

2.2撤稿判定标准。论文刊出以后,以什么样的标准判定撤稿,关系着编辑部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水平,处理不当会给期刊带来不良影响。编辑部需认真研究不同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如作者违反硬性要求,包括窃取他人研究成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重复投稿等。

2.3重复发表的处理发现作者重复发表的情况后若不处理,不仅会损害首发期刊的权益,还会纵容作者的一稿多投行为,与《著作权法》相关内容相违背。如果首发期刊直接撤稿,则使作者选择性地保留对自己有利的发表结果,不利于整个期刊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恰当地处理重复发表行为,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实际工作中一些期刊编辑即使发现作者重复,且经查证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通常也不会进行撤稿处理,原因在于撤稿不仅对作者本身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表明编辑自身存在工作不认真的情况,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9]。但随着我国期刊行业的改革,业界对这种行为是坚决抵制的,因此需要期刊编辑部认真研究处理重复发表学术不端行为的方式,避免期刊出版出现伦理问题,切实保证期刊质量。

3撤稿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确保期刊行业健康发展,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相关问题,尤其应做好撤稿伦理问题的研究与处理,尽可能降低撤稿给期刊带来的不良影响。

3.1制定规范的撤稿流程。为保证撤稿工作的顺利进行且不引发伦理问题,编辑部应制定规范的撤稿流程。一方面,合理划分撤稿类型:作者主动撤稿或因出现其他原因撤稿。冷怀明指出,为了鼓励作者主动纠正错误和积极主动申请撤稿,原则上采用作者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撤稿原因表述;对明显不真实的撤稿原因或理由,应该与作者沟通修改至符合事实[10]。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有问题的论文进行撤稿。另一方面,撤稿后应及时在期刊发表撤稿声明,最大限度地降低论文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针对不同原因的撤稿,应明确不同的撤稿声明格式,撤稿声明应详细地列出撤稿的题目、期刊名称、刊出时间、年、卷(期)、起始页码等,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另外,注重与期刊收录数据库工作人员的沟通,及时向其反馈撤稿信息,使其对数据库进行针对性的更正。如读者在网络上检索到该论文题目时应首先看到撤稿声明,其中应详细阐述撤稿原因等。

3.2合理表述撤稿原因。表述撤稿原因时应注重以下细节的落实:首先,平时做好编辑培训,要求其认真对待撤稿行为,并根据不同的撤稿行为作出针对性的响应。如果作者提出撤稿,原则上应尊重作者的选择,但应要求作者提供符合实际的撤稿理由。针对不符合实际的撤稿请求,应注重与作者沟通,充分了解作者撤稿的真实原因。其次,如果因稿件问题需要撤稿,编辑部应给出详细的撤稿说明,明确是因非主观原因导致的错误撤稿还是学术不端原因导致的撤稿。最后,表述撤稿原因时应遵守相关规范,不得带有侮辱、诽谤方面的词语。

3.3完善撤稿判定标准。为保证期刊编辑认真对待作者稿件,保证撤稿的合理性,应积极完善撤稿判定标准。一方面,应认真研究我国《著作权法》,并结合相关内容,由资深编辑共同商讨制订撤稿判定标准,凡是稿件中存在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一律进行撤稿[11]。另一方面,还应参照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的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研究相关的学术伦理问题判定方法和评判标准,力求在撤稿时谨慎而严肃地对待科研诚信问题。编辑在征稿时应将撤稿判定标准告知作者,请作者提前了解,核查待投文章内容,避免后续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论文收录数据库收录方面也应制订完善的标准,既要注重与作者沟通,又要遵循数据库运营单位的相关规定。

4结束语

我国期刊数量众多,涵盖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能够在众多期刊中脱颖而出,办出质量高、影响力大的期刊,编辑部在撤稿的处理上应慎重,既要做好撤稿原因的分析,又要明确撤稿引发的伦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应对,在切实维护好期刊形象的同时,调动作者投稿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