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对社会热点的响应探析

学术期刊对社会热点的响应探析

摘要:目前,科技类学术期刊对社会热点存在关注不足、响应不够的现实问题。结合《中国环境科学》对社会热点问题专题征稿的实践,总结出实施所需4方面内容:了解与期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确立征稿范围、建立征稿的快速响应机制和按约定时间刊出。并对专题征稿成效及其成功与不足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以为其他科技期刊的社会热点问题征稿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类学术期刊;社会热点问题;专题征稿;响应;关注

学术期刊以传播科学研究领域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加快成果转化,发现和培养科学人才、服务科学发展为目的,因此,学术期刊既是学术新思想汇集和交流的平台,又是专业人士与决策群体中传播研究成果、发挥政策影响力的有效载体[1-2]。学术期刊特别是科技类学术期刊要考虑社会效益,把承担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3]。然而,我国大部分科技类学术期刊从业者并没有意识到学术期刊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意义,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足,导致科技类学术期刊社会效益严重不足等问题[4]。如今,国家发出着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科技类学术期刊应当转换办刊理念,在关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结合《中国环境科学》几次社会热点问题成功约稿的实践,探讨学术期刊如何快速约稿,对社会热点问题快速响应,进而实现科技类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

1专题征稿组织实施

1.1了解与本期刊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要做专题征稿,编辑首先要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关注行业网站、相关部委网站或公众号,可以筛选出出现频率较高、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中国环境科学》身处环保行业,主要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中国环境保护网、中国环境报官网、绿色和平网站及生态环境部公众号等信息来源渠道。这些渠道的信息非常多,甚至非常庞杂。编辑想要从中筛选到成功的征稿主题,既需要长期关注,通过分析取舍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又需要通过判断,将信息在合适时机推出。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5]。2017年12月15日,原环境保护部官网刊载《关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公告》[6]。2018年1月,经过国内外各大网站对“固体废物问题”文件的转载,公众对涉及洋垃圾的固体废物问题有了广泛的关注。编辑意识到“固体废物”这个议题已经是社会热点,确立了“固体废物”这个议题。2017年2月20日,原环境保护部官网中国获得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权[7]的消息。2018年,生态环境部网站陆续了关于大会筹备方案、承担单位等具体实施文件。2019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网站正式启动大会筹备工作的通知。有媒体评论称“生物多样性”将成为环保领域新的关注热点[8]。经过2019年两会的部长问答及其他媒体的转载,生物多样性问题在短时间内受到环保行业的关注。因此,编辑部确立了“生物多样性”这个议题。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被正式印发。《纲要》要求在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9]。2018年2月12日,原环境保护部官网通报称,国务院已于近日批准了长09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10]。2018年4月25日,主席乘船沿长江进行考察时强调,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11]。2018年12月10日,生态环境部在官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2]。编辑部看到国家对于长江经济带环境问题的重视,于是确立了“长江经济带”这个议题。2018年7月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听取全面深化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审议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13]。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编辑意识到“无废城市”将成为这几年固废领域的热点。另外,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行垃圾分类。不仅上海,全国各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参与度和讨论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编辑部确定“垃圾分类”作为新的热点议题。

1.2确立主题征稿范围。对应“固体废物”这个热点议题,围绕“固体废物”相关的“固废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管理、循环经济”,编辑部在2017年12月与清华大学固体废物研究所的相关老师展开联合征稿活动。2018年2月初,《中国环境科学》网站和公众微信号了专辑征稿通知。征稿时间3个月,共征集到相关稿件45篇,经过审理后最终录用22篇。由于部分稿件达不到专辑刊发要求,需要返修,因此于当年10期和11期分别于专栏发表。经过此次专题征稿,《中国环境科学》不仅收获了不少的高水平作者,而且部分作者转化成了审者,扩充了期刊的审稿人数据库。专题征稿做到了一次征稿,多个收益。有了“固体废物”专题征稿的经验,对于“生物多样性”议题,在生态环境部2019年2月28日宣布“《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启动后,编辑部在2019年3月8日迅速主题征稿,范围涉及“生物多样性理论和应用研究”。因为《中国环境科学》之前较少涉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议题,所以征稿时间设定为5个月。最后征集到20篇相关稿件。经过审理,录用8篇,并在2019年10、11、12期陆续刊出。针对之前确定的“长江经济带”和“无废城市”这2个议题,同时于2019年3月8日在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主题征稿启事。“长江经济带”专题主要涉及与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研究,征稿范围涉及“长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等”,征稿期限3个月,共收到28篇投稿。经过审理,录用8篇,并于2019年11期起陆续刊出。“无废城市”征稿范围涉及“工业、农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等细分方向,征稿期4个月,共征集稿件14篇。经过审理,稿件质量均达不到刊发水平。由于这方面的研究主题较为新颖,加上国家刚刚项目方案,稿件征集也遇到很多困难,因此还需要再接洽相关研究单位,落实稿件征集。对于“垃圾分类”这个议题,编辑部于2019年10月16日开始在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单位网站征稿启事。“垃圾分类”这个议题内容涉及范围较窄,之前鲜有研究者从事相关研究,考虑多方因素,最终确定“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关键技术,分类垃圾处理系统成本核算,垃圾分类运输及处理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监测分析,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制度研究”等细分方向。征稿期设定为5.5个月,最终收到投稿19篇。经过审理,录用5篇,按计划于2019年7期刊出。

1.3建立主题征稿快速响应机制。征稿启事发出乃至作者投稿后,编辑部要在安排好期刊正常出版工作的情况下,做到尽快处理、及时反馈。在2018年开展“固体废物”专题征稿的时候,编辑部委托了清华大学固体废物研究所的老师集中收稿。在征稿过程中,负责收集征稿的老师简单筛选了符合征稿要求的稿件,在征集结束后统一转到编辑部送外审。由于稿件征集时间为3个月,有的投稿作者3个月没有得到处理意见,等外审意见返回时,作者已撤稿。吸取这次征稿的教训,在其他专题征稿时,会提前在征稿启事中提醒有意投稿专题的作者在文章题目前加上专题的名字,通过期刊的投稿系统进行投稿。这样既可以区分哪个是专题来稿,也可以缩短稿件等待集中处理的时间,基本可以做到对专题投稿的文章及时处理。对于稿件的快速处理,编辑部只是解决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得依赖于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在每次主题征稿开展前,编辑部会跟相关领域专家先沟通,了解其投稿或参与审稿的意愿。然后,经过网站公告、期刊微信公众号及私下专家沟通,征稿消息在相关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的热度。在收到投稿后,编辑部就可以快速找到乐于审稿的专家,便于稿件快速审理。专题征稿一定要按照征稿启事的时间约定按时出版。如果不能,要提前作出说明。在征稿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作者会打电话或发邮件确认专题的发表时间,这说明大部分作者是看中刊发时间才进行投稿。遵守时间约定按时出版对维持期刊声誉也很重要。在我们的征稿实践过程中,除了按约定时间出版,如果个别作者急于发表,可以提前安排知网优先出版,尽量保证发表时间短于正刊其他的时间。

1.4全方位推广专刊/专栏。快速、高效、精准地进行专题征稿启事推送对于期刊能够成功征稿至关重要。目前,多数期刊都有自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这2个渠道推送专题征稿启事估计仅会推送给部分潜在作者;对于近期没有投过稿的作者或没有关注过期刊公众号的作者,一般都不会留意到这些消息。我们的做法是除了在期刊的网站和公众号外,还找到相应的专业群。这些群有的是领域内专家自发建立,有的是机构建立,可以对潜在作者精准送达。例如,我们找到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分支机构,请他们在相应网站和微信群内推送专题征稿启事;同时,我们也找到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邀请专家帮助在其专业群内启事。当下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快,更迭也快,期望一次征稿启事就能征集到可用的稿件不太现实,需要在征稿期内适时多次消息。我们的做法是征稿启事后,每个月重新一次,将已征集稿件数量和截止日期在醒目位置处显示。通过几轮,征稿启事已经大概率推送给了潜在作者,剩下的就是做好服务以及等待稿件。

2专题征稿成效显著

2.1专题征稿提升期刊影响力。专题征稿除了能给期刊带来更多稿源,也会短时间内在特定领域内带来传播效应。例如,之前的“固体废物”专题征稿刊出后,不断有作者通过打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表达希望投稿到该专题。因此,根据作者的投稿意愿和社会热点的持续性关注,我们在2019年分别推出“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专题。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前,相关内容稿件基本会投到《生物多样性》期刊,或者与之相关其他学科的期刊,很少投到《中国环境科学》或其他环境类期刊。本次征稿在征稿期内一共收到23篇投稿。征稿结束后仍陆续有相关主题的稿件投稿,收稿总量超过50篇。这说明该专题的选题是正确的,尽管征集到稿件数量有限,但征稿在增加了期刊稿源的同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期刊的刊发范围。同时也说明,借由此次专题征稿,提升了《中国环境科学》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群体中的影响力。同样,在“垃圾分类”专题征稿前,这方面似乎鲜有研究性论文。已有的研究也基本是非常简单的管理办法或者推行措施等等。征稿时,我们也很担心征不到研究性的论文,但事实证明有了热度就会有研究者展开相应研究。我们也庆幸没有放弃这个议题,抓住了国家政策实施带来的科学红利。

2.2专题征稿成果应用于实践。专题征稿给期刊带来了更多稿源。后,学术价值高的稿件会通过期刊、论文平台或微信公众号在学术圈内进行传播,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部分具有科普价值的稿件被改编成科普读物,可以在科普平台上进行传播,用以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具有应用价值的论文除了能够快速吸引研究兴趣,还可能快速完成成果转化,实现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就本刊而言,按目前统计,2018年固废专栏“稻壳生物炭对污染土壤中稀土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已在江西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进行了田间试点尝试;论文“中国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空间优化”研究成果被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和化学品中心采用,该成果对深化电子废物空间流动认识有显著成效。另外,还有综述论文经修改后在科普平台,增加了公众对相关内容的了解。

3专题征稿成功因素与不足的总结与反思

上述几次《中国环境科学》的专题征稿除了2018年“固体废物”专题是委托清华大学相关老师征集外,其余均是本刊在自己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的公开征集。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最终通过专家审稿的稿件数量均达不到正刊规模,这几次征稿均只以专栏形式出版。总结这几次约稿,我们认为成功约稿的因素如下:1)找到某专业领域比较知名又愿意承担约稿工作的专家。在这几次约稿中,来稿质量和数量属“固体废物”专题最好。究其原因,是找到清华大学的相关老师。除了我们期刊的公开,相关老师也通过自己的专业圈征稿信息,最终发表的论文很大比例是通过相关老师个人征集到的。专家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将征稿启事投放到最合适的人群,为了保证征稿的成功,建议同行们在开展征稿工作时,尽量找到愿意承担相关工作的专家。2)严把稿件质量关。稿件质量关乎期刊声誉。期刊专题选稿完全按正刊标准,对于达不到要求的稿件,应正常退稿,不能因为是专题征稿而放松对稿件质量的要求。这样做既保证对所有投稿作者的公平,也消除了很多作者对于专题征稿质量的担心。3)建立专题审稿队伍。有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需要优质高效的审稿人队伍做支撑[14]。审稿专家对稿件质量的准确判断不仅决定着稿件最终能否录用,也间接影响了期刊的质量。因此,专题征稿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对保证整体专题的质量尤为关键。4)多渠道、多次同一征稿启事。对于同一征稿启事的多渠道和多次,能够保证征稿启事被传播给更多的潜在作者,提高专题征稿的数量和效率。征稿的不足有:1)征稿结束后没有及时总结,并把征稿成果进行宣传,这就使得每一次征稿都是单次的、割裂的。尽管通过征稿吸纳到了部分作者,但如果这部分工作做得更好,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作者、读者、专家投入到期刊征稿的各个环节中。2)征稿选题策划不够连贯。例如,“固体废物”这个选题,最初征稿时没有进行长远规划,只是单纯想就这方面内容征稿。其实,此选题可以做成一系列征稿,比如:第1期征集“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第2期征集“垃圾分类及处理技术”;第3期征集“循环经济”;等。每期征稿可以预告后续征稿内容,作者投稿也会有相应安排。尽管在3年的时间里,上述征稿主题也先后涉及,但总体内容和布局上缺乏设计,没能在时间尺度上做到连续性。3)对专栏稿件挖掘不够。专栏刊出后,有的稿件可以作为技术进展到科普类公众号,或者可以作为新闻述评;整体专栏也可以总结后作为学科动态在微信公众号。遗憾的是,专栏刊发一段时间后,我们才意识到可以这样做。因此,对于整体专栏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稿件,使之不间断在行业内产生热度。

4结束语

一直以来,科技类学术期刊对特定社会问题都缺乏相应关注,显得曲高和寡,这使得科技类学术期刊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功能有所缺失。通过对公众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征稿,可以使科技类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将承担社会责任和期刊成长结合起来。各期刊编辑部可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找出各自领域公众关注热点,认真分析可行性并策划征稿。只有各学科编辑都行动起来,才能构建起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对社会热点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