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办刊的几个问题

学术期刊办刊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应运而生并快速成长,目前已有期刊近200家,办刊质量也不断提升,成为我国学术期刊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军。随着党的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以及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践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学术期刊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刊物在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希望国家像重视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一样重视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的建设,主管部门应在坚持标准、严格审批的同时,适时对达到公开出版要求的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取消公开刊号的限制。同时,办刊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尽力克服困难、苦练内功和着力提高办刊水平上,为刊物早日实现公开出版发行创造应有的条件。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十年编辑工作的体会,针对近年来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办刊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希冀对改进办刊工作有所帮助。

一、关于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作为我国学术文化事业主要组成部分的学术期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出版物,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1983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对此亦有完整的表述:我国的出版事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版事业根本不同,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学术期刊正确的办刊方向,就是要多出精品力作,通过推出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高水平的学术理论文章,深入阐释与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掘、整理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推动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学术人才的培养,为不断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自1986年第一家民办高校学术期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诞生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办刊已走过32年历程。但是,到目前为止,近200家民办高校学术期刊中拥有公开刊号的仅有4家。当然,各刊在坚持正确办刊方向和宗旨方面总体是好的,但在西方国家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大背景下,我国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办刊工作也面临着极其复杂和严峻的形势。首先,我国人文社科学术领域曾出现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和,尤其是否定党的历史、党的领袖等思潮。对此,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为主阵地的报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文章,进行旗帜鲜明地分析和批判。在各种思潮的影响远未消除的情况下,学术期刊必须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从陕西省报刊审读的情况看,近年来学术理论期刊上出现的导向和质量问题不少:有的违背有关政策规定,宣扬非主流价值观;有的受影响,评价历史人物偏离唯物史观的正确轨道;有的背离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在评析作家、文化作品以及社会、自然现象时,观点片面、说过头话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受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尤其是西方国家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渗透等因素的影响外,“作者和编辑人员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报刊把关不严也是重要原因”①。最后,从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发表的成果看,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重基础理论和古代问题研究的多,对当代问题尤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关注及研究不够。有些期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很少甚至没有研究。民办高校学术期刊虽大多为内刊,但编辑必须像办公开刊物一样,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明确的质量意识,牢牢把握办刊的正确方向。一是严格遵守宪法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和新闻出版工作的各项规定,自觉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办刊工作。在我国,所有出版物的底线是坚决不发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禁载的内容。二是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积极研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学术期刊绝不能脱离社会钻入象牙塔,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绝不能满足于不出问题、不惹麻烦,而是必须把办刊工作主动融于时代,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满腔热情地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组织发表学习和阐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论文,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及决策参考。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为现实服务的道路十分广阔,既可直接服务,如研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和治国理政思想等,为研究、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供思路和对策,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也可以是间接服务,通过研究、解决各学科的学术问题,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事实上,中外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工作都有一个面向什么的问题,我国学术期刊要坚持两个面向:一是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面向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繁荣②。对于普通高校尤其是高层次综合性大学来说,其研究更偏重于基础理论,更强调面向学科建设,解决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难题;而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其行业性、应用性办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学术研究应两者并重,甚至更偏向于实践、应用和技术类问题的研究。因此,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应更多关注当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立足国家、行业和地区的需要,更多地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关注、研究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服务教学和科研,促进学术交流,以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特色化办刊

特色化办刊已成为当今所有学术期刊尤其是综合类学术期刊办刊的重要理念。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02年召开的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研讨会的报告中,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学报办刊现状尤其是全、散、小、弱的问题,强调要提高高校学报的办刊水平和影响力,必须走特色化办刊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坚持特色化办刊,深刻揭示了我国学术期刊办刊的根本规律,是办好学术期刊的一条重要经验。面对众多学科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如无自己的内容和重点,所发论文面面俱到,各学科平分秋色,什么问题都研究,或来什么稿就发什么稿,根本无法办出亮点,也永远不能走出平庸。考察我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实际可见,凡是办得好的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鲜明的特色,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哲》等刊重点在文史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突出重大前沿现实理论问题研究,都形成了各自稳定的内容侧重点和鲜明的办刊特色,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力。普通高校学报办得出彩的也大都与其办得好的特色栏目关系密切,如进入教育部名刊的除了一流大学的学报,还有不少普通高校的学报,首批入选的云南大学《思想战线》,其水平和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的深入、持久及高水平;《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作为一家普通的民族院校主办的学报,之所以在海内外广有影响并跻身中国百强报刊、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和教育部名刊等,也主要得力于其突出的内容特色,即长期坚持开展人类学研究。仅以笔者看到的该刊2017年第4期为例:共设6个专栏,其中4个为人类学专栏,分别为商业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刊文28篇,其中研究人类学的有22篇。黑龙江大学的《求是学刊》之所以能进入名刊,据笔者所知,其起点是因为“文化哲学”获得首批教育部名栏,该名栏属国内长期开设的仅有的专题专栏,其刊发的一批重要成果引领、开拓、推进并创建了我国文化哲学、生活哲学学科。有不少地方院校学报也因创办特色栏目而逐步在期刊界引人注目,如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的“甲骨文字研究”、《邯郸学院学报》的“赵文化研究”、《孝感学院学报》的“孝文化研究”、《衡水学院学报》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南阳师院《南都学坛》的“汉文化研究”、《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唐都学刊》的“汉唐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的“秦汉史与青铜器研究”等都享誉全国。名栏带名刊,名刊带名校,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有不少民办高校学报也十分重视策划设计专栏,并努力组发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如《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的“民办高等教育”栏目因发文数量多、质量高,已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并于2016年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检查评估中成绩显著,荣获“名栏建设优秀奖”“名栏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学术期刊突出内容重点和特色,主要落实在精心设计和办好专栏上。学术期刊的专栏大体可分为学科专栏、问题专栏、专题专栏和地域历史文化专栏等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以往以学科专栏为主的办栏模式提出质疑,提出以问题专栏代之,实践表明,比之学科专栏,问题专栏在提高办刊水平、扩大期刊学术影响方面,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设计和编辑学术期刊专栏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专栏的设计、策划应坚持“两个实际”。一是从本单位、本地区科研的实际出发,重点选择能反映本单位、本地区优势学科的问题和领域作为研究的重点与专栏;二是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重点选择研究国家及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急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除策划设计有关本校学科优势方向和领域作为研究的专栏外,还应特别关注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设计、开办相关栏目。

2.努力改变“千刊一面”的状态,积极探索开设问题栏目。民办高校不要与公办高校比,各民办高校之间也不要简单的模仿和攀比,办学术期刊必须走自己的路,切实从本单位、本地区实际出发,确定各自的内容重点和特色栏目。如《陕西国际经贸学院论坛》根据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实际,依托本校养生文化研究中心、医药学院等教学研究机构,关注养生养老,开设“养生文化研究”专栏,并依托珠宝学院等特色学科专业,开设“玉石文化研究”等专栏并多有创新,如能长期坚持,定会彰显学术特色和社会价值。另外,《西安思源学院学报》的“陈忠实研究”“白鹿论坛”、《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的“茶文化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的“黄河文明研究”“生态文明园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饮食文化研究”“中国—东盟发展研究”等栏目特色鲜明,并组发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但在栏目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陕西某民办高校学报某期刊发的研究思想的几篇论文,其选题、内容均不错,但栏目名称为“党建与思政”,范围太大、太泛,不符合专栏要求。另一学报某期刊发的3篇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论文,选题专深,却被分别安排在“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栏目内;其接下来的一期仍有《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及其障碍分析》等文,亦属“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却被安排在“经济学研究”栏目中,从而失掉了这些论文应有的新颖性及内容特色。

3.办好学术期刊专栏,一定要长期坚持并连续发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依托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之一的史念海所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所(现改名为西北历史环境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坚持开办“历史地理研究”专栏40多年,吸引海内外名家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论文,发文量达400多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光明日报》等媒体曾发表专文予以评介。陕西省社科院主办的《人文杂志》多年来坚持突出价值哲学研究,在国内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办学术刊物必须有重点、有特色且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拳头产品和亮点,如西安外事学院主办的《民办教育研究》创刊10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研究“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民办教育法律与管理”“中外民办(私立)教育比较”“大学文化”等作为重点栏目,组发了不少高水平的论文,在学术界尤其是在民办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一些民办高校刊物在栏目设计上未认真策划,存在明显的随意性,如某民办高校学报除相关学科、专业栏目外,又设了一个“理论研究”专栏,细看其他各栏中均发有理论问题探讨的论文,而刊发在“理论研究”专栏中的论文并不都涉足理论研究。对本来就以研究理论问题为主的学术期刊来说,再设置此类脱离学科专业问题太过空泛的“理论研究”专栏完全没有必要。某民办高校学报某期在“教学研究”专栏下安排2篇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港城互动发展战略》《西安市钟楼商圈商业业态现状调研》,专栏与所发论文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若改为“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栏,其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关于提升编辑质量

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总体状况是好的,大多数期刊都至少有一个专职人员为主的精干的编辑部,编辑爱岗敬业,一心办刊,但由于其民办特点,且大多为内部资料,办刊工作可谓困难重重。基于办刊的重要性及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的实际情况,当前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强化组稿工作,积极开拓优质稿源。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十分重要,首要和最关键的是组稿工作,稿源的质量决定着一份刊物的水平。然而,当前困扰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的最大问题就是稿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的期刊甚至一期找不出几篇有价值的论文。因此,要提高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中心工作和编辑的重点应放在花力气开拓稿源、加强组稿工作上。对于民办高校刊物来说,从自由来稿中获得优秀论文的可能性极小,编辑部必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开展组稿工作。根据笔者的体会,做好组稿工作有下列几种方法与途径可以尝试。一是积极关注本校各类立项课题及其研究进展情况,主动联系课题组成员,及时组发其阶段性研究成果。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组发课题成果,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些学校对作为内刊的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的论文评价较低,在工作考核、职称评定和科研奖励上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本校教师不愿将自己的成果投给本校学术期刊。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校和编辑部合力做细致的工作,实现本校学者完成的课题成果首先在本校学术期刊上发表。在这方面,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如教师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中承认在本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哪怕承认一篇代表作);对作者适当计发稿酬或计算工作量,以支持和鼓励本校教师给本校学术期刊投稿。二是跟踪各类学术会议。学校应大力支持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掌握相关学科研究的动态趋势,同时在会上结交专家学者,发现并及时组约高水平的稿件。三是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要调动编委会成员、栏目主持人、刊物顾问和特约编委等专家办刊的积极性,利用其在学术界的人脉关系,帮助组织或推荐稿件。西安外事学院《民办教育研究》就曾通过有关顾问先后组发了北京等地一批专家、教授有关教育学尤其是民办教育研究的高水平论文,有效地提升了刊物的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编辑人员要满腔热情地投身工作,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尤其是要走出去,深入各院系所,经常与校内各学科专家学者、博士等联系交流,了解和掌握其研究动态。当然,在紧盯着名人、权威的同时,必须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校内外中青年学者,积极组发其有见解的成果。重视并积极组发在读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论文的期刊不少,这不失为提高稿源质量的一个好途径,如《黄河科技大学学报》开设的“博士论坛”专栏就很有远见和创意,长此以往,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博士生群体,组发更多有较高质量的论文。

2.严格审稿程序,健全完善审稿制度。审稿工作是准确评价稿件水平和价值的重要环节,是择优汰劣、保证刊物学术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关于出版物的审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明文规定要实行三审制。对于学术期刊,近年来在强调对稿件实行三审制的前提下,各刊大都采用国内外做法,普遍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目前,各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审稿的程序和办法不一,但大多都是由专职编辑初选稿件,排版前或排版后请一位及以上专家审阅,印前由主编终审。此办法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不少期刊存在缺少学科同行专家按专业对相关稿件审定把关的环节,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应尽快改变。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经责任编辑初审选定拟用稿件后,应先经“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确认其不存在重复、抄袭问题后,再送同行专家复审。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启用后,近年来抄袭之风减弱,但通过网络粘贴、拼凑论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坚持很有必要。二是复审稿件应尽量发挥各刊编委和专家的作用,即把稿件分送到相应专业的编委或专家,以对稿件作出准确评价,并对可用稿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淘汰观点、内容陈旧或资料单薄、论证不力或有舆论导向、内容质量等方面问题的文章。三是付印前必须有一位具有较高理论学识水平和编审能力的负责人终审把关,从政治、学术和文字表述等总体上对刊物质量负责。为调动审稿专家的工作积极性,使之真正负起责任,应适当给付专家审稿费。

3.不断提升编辑规范质量。翻阅我国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各家都在编辑规范方面下了较大功夫,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摘要撰写、关键词标引及参考文献著录等方面。一是摘要过简或与文章开头重复或写法不合规范要求。二是关键词标引不准确或不全面,如某刊刊发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论文,关键词标为“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概论》课”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为“教学改革”。三是参考文献著录问题不少。(1)两种著录体系交叉混合。参考文献的著录同一期中部分文章采用顺序编码、另一部分文章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与一刊采用一种著录体系原则不符。目前,我国除少数学科专业的期刊采用著者—出版年著录体系外,大多数学术期刊采用的都是顺序编码制。(2)部分期刊将参考文献采用脚注形式分排在当页地脚,带来不少问题:一是此种形式与国家标准不一致,国家标准题名即为《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应集中编排在文末;二是此种形式只能将注释与参考文献一起混排在当页地脚,从而给文献评价研究单位的统计分析造成麻烦。笔者见到的民办高校期刊采用脚注方式的两家学报,其格式亦有不同:如某学报采用注释方式,书名、篇名、期刊名均带书名号,当页排序,未标注文献类型码;另一学报则采用参考文献格式,书名、篇名、期刊名不带书名号,标注有文献类型码,当页排序,但仍将注文与参考文献混排。关于学术期刊注释、参考文献的编排,国内学术期刊界存在不同看法和做法,但大多数期刊的做法是:将说明、补充性注释与引文参考文献分开著录,说明、补充性注释排当页地脚,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当页排序;引文参考文献表集中排文末,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全文排序。(3)电子文献著录项目不全。有的刊物部分论文仅有中文网名而无网址,有的有网址而无中文网名,有的标注时间有的未标注等,不同程度存在缺项问题。(4)古代文献著录应尽量采用新整理的文本,最好采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如采用木刻、雕版和石印等古籍版本,尤其是善本和珍本,应注明收藏馆名或单位。四是版式问题。民办高校学术期刊大多版式讲究,印制精良,但亦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篇行距不一,影响版面美感;同一期内接转较多,如某刊仅104页,接转出现4处。2016年12月,全国民办高校学报研究会在广州举行第五次工作研讨会,会议内容丰富,交流广泛深入,其中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会上多次出现的两句话:一是按公开刊物标准办民办高校学报;二是用大国工匠精神做编辑工作。按公开刊物标准办刊,表明了努力的方向。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绝不能因为内刊而降低标准,必须从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等方面全方位追求达到公开刊物的质量要求。以大国工匠精神做编辑工作,是对编辑人员思想境界、工作态度和编辑精神的概括和凝练,笔者称之为“三精”精神,即“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论文,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编好每一期刊物”。党的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并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当前,学术期刊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办刊实践,始终牢牢把握办刊的正确方向,以提高刊物的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并改进工作,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把民办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