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研究

中国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视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政策下,民族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构建的关键内容。民族文化“走出去”中核心价值的坚守十分重要,这关系着我国核心价值的输出和国际形象的树立。因此通过对民族文化“走出去”核心价值传播的经验教训总结,探究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优化,以及核心价值的坚守,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走出去”;核心价值;一带一路

肺炎疫情对世界人民的生活、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中国在这次世界疫情的防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同时,在西方国家疫情暴发后,我国还积极支援西方国家疫情防控,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即使这样,仍然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发出带有偏见的言论,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我国这次付出。这些人要么对中国不了解,要么对中国有偏见,认识不全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更加说明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价值,更加说明了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以及核心价值坚守的必要性。

一、民族文化“走出去”概述

(一)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现实环境。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现实环境的关键词,全球化不仅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是当前世界发展潮流的客观趋势。实际上,当前全球文化交流呈现不平衡趋势,文化差异性是现实存在的,而文化交流同时又伴随着经济、政治交流,这使得当前世界文化交流呈现“西方强势文化”的特征。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自身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这对发展中国家自己的民族文化带来强大的冲击。从我国层面来看,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国际社会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但文化的输出依然较为落后,文化传播的方式、文化传播的内容、文化传播的力度和范围等,与我国政治、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相比,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文化“走出去”不力、核心价值展现不足等,造成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识有较大的片面性,对我国的评价也不够客观。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我国依然有很多的偏见,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知太过片面,这就要求文化传播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文化传播让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国。

(二)核心价值的坚守。信息网络化、传播技术发展给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策略制定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尤其是网络媒介的发展,使文化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文化既有输出,也有输入,正是这种双向交流,使得我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而且我国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这种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但我国民族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体现多元化与包容性的同时,必须坚守核心价值,向世界展现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我国核心价值观体系。为让世界更全面、更清晰、更真实地了解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核心价值必须凸显,需要坚守核心价值为底线和主线,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现“中国梦”的魅力,推动文化强国的发展。

二、文化“走出去”中核心价值传播意识形态分析

(一)问题与教训。在民族文化“走出去”中,文化产业是主力军,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现状,以及核心价值传播的情况。目前我国针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植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即使近几年中央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但细化方案与对策措施仍有不足。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够,产业规模小,产业主体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构成意识形态阵地的基础薄弱,尤其是与欧美文化产业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格局较小,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文化“走出去”和核心价值意识形态的传播。从现状及发展历程来看,民族文化“走出去”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嵌入不足,尤其是反映我国现代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薄弱。反观近些年来欧美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欧美文化产业发展十分成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文化输入/输出产业体系。欧美文化借助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以集约化运营的方式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然后再借助这些文化品牌完成文化传播。比如美国“好莱坞”的影视作品,英国“BBC”电视节目等,以及美国“迪士尼”休闲娱乐产业,甚至是餐饮文化等,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进而带动了其文化传播。欧美国家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给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二)成就与经验。虽然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和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并非“一无是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后期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与核心价值传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化传播与输出中,对核心价值的坚守很好的引导社会风尚,构筑人民精神家园,比如近些年《百家讲坛》、“历史的轨迹”系列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味道》等,不仅在国内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大影响,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一度在世界各地引发“中餐文化热”。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开始有传统的官方媒体发展为更加多元化的渠道,比如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形式,尤其是近几年的微信、抖音、快手等,为中国民族文化“走出去”贡献了较大的力量。无论是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还是传统媒体制作的大型“中国”系列节目,以及新媒体对“中国力量”“中国梦”等文化的传播,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民主文化“走出去”与核心价值坚守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优化

(一)“一带一路”为通道,加强文化“走出去”。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之后“一带一路”成为国家社会的热点话题。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取得初步成就,其不仅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上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一带一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因此,以“一带一路”为通道,加强民族文化“走出去”、突出核心价值传播是当务之急。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政策,树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走出去”战略地位,参考西方标准的同时,坚持中国国情原则,转变“送出去”到“卖出去”,转换思路,开拓新途径,发挥资本运作的优势,推动国内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与境外媒体合作,拓展境外文化市场,利用经济发展来推动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文创产业”的立体开发,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借助其他产业的输出来带动文化“走出去”,比如智慧产业、信息产业等。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为更多的表现形式,比如纪录片、电视电影、会展、文化衍生品等,让这些文化形式跟随“一带一路”的经济输出,进入到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一带一路”上的文化“走出去”。

(二)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优化民族文化“走出去”策略。互联网已经成为联系国际间的重要纽带,网络新媒体则是其主要形式。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表明一个完全平面化的文化“走出去”时代已经结束,网络新媒体的无国界行动特征,为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民族文化“走出去”中,我国应推动新媒体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借助网络新媒体提高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应找准文化共振的切入点,重视中国古代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寻找利益共同点,打造文化共同体。此外,通过这次疫情可发现,我国在世界上依然扮演着重要的援助、公益慈善的角色,在和平世界的维护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国还可通过对外援助、公益慈善等途径,推进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人民通过中国的这些实际行动,改变对中国的偏见,激发对中国民族文化了解和学习的兴趣。这时,我国应进一步丰富网络新媒体内容,将核心价值充实到网络新媒体中,使世界人民能够通过网络新媒体便利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

(三)加大文化教育力度,优化学术教育路径。文化教育、学术教育与交流也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一方面,我国应加强依托大学平台的学术交流,增加青年群体、学生群体、学者群体的文化交流,通过学生交流将民族文化与核心价值传播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比如我国大学与其他国家高等学校间的战略合作,组织学生、专家交流会,创建学生沟通平台,让中国民族文化从这些平台上得到传播与推广。另一方面,要增强多国语种、文化教育力度,重视以语言工具为桥梁,扩大语言教育的普及范围,通过语言交流推动文化交流与输出。

四、民族文化“走出去”中核心价值的坚守

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且随着世界文化交融的发展,现代文化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民族文化“走出去”时,向世界展现包容性、多元化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应坚守核心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和底线,向世界传播和展现最全面、最真实、最清晰的中国。不仅要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还要坚守核心价值。

(一)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民族文化“走出去”以文化产业为载体,文化产业不同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其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在文化“走出去”与文化传播中多以“人们的偏好”为切入点,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主导作用,坚持“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文化企业共存、国有文化企业主导、民营文化企业为辅”的原则,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尤其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艺演出、互联网、音箱等,构建文化产业“大传播”体系,以“文化”构建国家“软实力”,以“产业”构建国家“硬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坚守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二)政策扶持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坚守。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这影响了文化产业格局。同时文化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意识形态属性,又决定了其发展不同于其他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既要在经济效益中摸索,又要在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方面坚守。为平衡这两个维度,国家应基于民族文化“走出去”、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坚守的目标,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进而均衡文化产业经济与民主文化“走出去”中核心价值观坚守的关系。首先,对我国文化产业,要结合国情健全文化产品审查制度,比如适度扩大文化产品审查覆盖范围,对网络新媒体的文化商品进行特别审查等。要进一步规范文化产品审查的标准,提高审查的业务水平。其次,要重点扶持有“社会担当”“传播正能量”的文化企业或者网络新媒体,使其成为民族文化“走出去”与核心价值坚守的主阵地。再次,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通过财税优惠鼓励文化企业传播“中国正能量”,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文化“走出去”。

五、结语

总之,民族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民族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动态过程,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民族文化“走出去”能力,对于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在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文化全球化环境下,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不仅要注重数量,还应注重质量,要坚守核心价值,让世界更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

作者:陈望琪 单位: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