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课程体系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旅游课程体系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提要:基于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毕业生从业状况,对近5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关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调查,本科阶段的教学工作应从课程方面和培养能力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从而迎合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帮助大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型和操作型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旅游行业发展需要。旅游管理专业与国内其他重点学科相比发展时间较短,可以说是一门新兴专业学科,年轻且极具发展潜力,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发展精力最旺、发展规模最大的产业,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完善和规模壮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着我国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高速发展。据文化和旅游部的2018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达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旅游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旅游行业对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2、旅游教育发展需要。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院校成立,这是我国自成立以来所创建的第一所以旅游业为主的高等院校。自此院校成立至今,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已经走了40多年,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旅游教育为旅游业的初步探索提供了敢为人先的创新型人才,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使旅游业的进步完善和繁荣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同时更重要的是也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据文化和旅游部的2018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底,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201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2017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等3个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共招生5.9万人。以上的一系列数据表明旅游教育具有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体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和创新力;教学的实际应用性不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适用性不强等。由此可见,旅游教育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必须尽快着手。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不断促进的,所以教育机制的改革要想有较好的成效,就要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与基础,对教学结果的影响巨大,因此我们把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旅游教育改革的目标,从根本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本论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所得的数据来寻找出近5年来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的问题和毕业生求职以及就业期间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分析,从而对课程体系进一步的完善提出实际的措施和建议。这项研究最大的意义便是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发展解决实际面临的难题,从而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旅游业繁荣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综述。本文以河南科技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从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需要的角度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业人才。

(二)研究方法。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与手段,通过网上调查问卷与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进行。

(三)研究样本。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调查对象为2014~2018年的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1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生所占比率约为28.43%,女生所占比率约为71.57%。

(四)研究分析

1、从业工作与旅游关联度不强,忠诚度低。就业难、就业率低,是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在分析调查问卷后发现,完全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只有8.82%,从事与旅游专业有关联的不到30%,从事工作与旅游专业毫不相干的却高达45.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流失的严重性。通过更深入地访谈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旅游行业就业的门槛较低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认为做服务业不够体面,再加上一些旅游企业文化宣传做得不够好,企业的形象较差、员工待遇低、工作内容简单重复等,致使不少毕业生不愿从事本行业工作,或者将其作为一个跳板,一有机会便会选择离职;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也会因此使学生认为其专业性不够强,进而导致他们不愿听课、不想听课的现象发生,甚至让他们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随意可替代性,这也进一步促使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率大大提高。

2、专业结构混乱,缺乏专业人才。目前,在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有大部分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教育,对于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匮乏。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多数情况下是受经验主义的指导,这种依靠经验来进行管理的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容易缺乏科学性,不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说明目前旅游行业比较缺乏有专业知识和高学历的人才。目前,我国的星级酒店对于人才数量的缺乏已经高达10万人,尤其是管理类岗位,满足率还不到1/2,专业性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旅游业尤其是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校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朝着管理专业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3、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显示,在2019年11月12日,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在新增的专业中,有两个属于旅游类别———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葡萄酒营销与服务专业。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细分化,更需要专业性的高质量人才。而根据此次的调查,发现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普遍认为人际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解说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尤为重要,在调查数据中占比分别是68.63%、51.96%、59.8%和60.78%,均达到50%以上,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和英语能力。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对人们的工作能力要求还是较高的,它不仅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还是一个专业性极高的行业。

三、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针对性偏弱,学生就业可替代性强。在回收的102份问卷中,有40.14%的人认为旅游课程的针对性为一般,有12.75%的人认为比较弱,5%的人认为非常弱,这三部分加起来占比共达到50%以上。由此,说明课程的设置针对性较弱,未能够很好地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制定课程方案。这对于培养专业性旅游人才非常不利,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毕业生在缺乏就业竞争优势,甚至会出现被其他专业毕业生取代的现象。

2、课程安排有待完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足。据网上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有很多毕业生认为在课程安排上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在问卷调查中,大约10%的被访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安排是非常合理的,42%的被访者认为基本合理,48%的被访者认为仍需完善。在访谈中,也具体询问毕业生们认为需提高的地方,大部分同学认为以下几个模块仍需加强: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些少,可供学生们的选择不多,使得学生很难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同时也不利于满足发展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等。

3、在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太密切。一方面在调查问卷中有55%的学生认为教学理论内容讲解透彻但缺少实际联系,希望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要更加注重与之相契合的案例分析,以便于学生们理解的更加透彻,另外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外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在教学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结合不太密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将近52%的学生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实验课较少。任何专业都会对从业人员要求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相关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服务业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重视实验环节,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设施和改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熟悉与旅游业的相关的业务和技能。

4、教师教学创新力有待提高。根据调查显示,将近有53%的毕业生表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如今旅游管理专业已有了独立的实验室,并采用3D新科技让学生身临其境般进行实景模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上课方式也有待改善,传统的线下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随着“雨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模式的兴起,教师们也需紧跟步伐,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

(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1、专业课程方面

(1)设置核心与特色课程。一个专业的核心与特色课程不仅是该专业的标签,更是其灵魂所在。河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专科发展已经有近三十年时间,发展迅速且势头强劲。课程涉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可以说是“博而不精”,缺少核心与特色课程,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其他专业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专业的核心与特色课程,就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发展得越快、越好,专业也如此。所以,应根据学生培养方案以及行业人才需要设置专业的核心与特色课程(如河南科技大学可以依托于洛阳旅游资源开设极具特色的课程),提高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学生在就业竞争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水平。(2)采取“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与管理学科中的其他专业有所差别,它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教学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认知,才能使学生运用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为人处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等。学校院系可以通过与某景区单位合作,为学生们提供“导游”平台,让学生们进行实操,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讲解能力、扩大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3)拓展就业导向类相关课程。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时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专业学科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在本科期间,学生们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还是课堂与老师,知识面与见识见解都比较窄,对就业问题存在认知不清的问题。学校院系应根据时展与市场需求,以专业为依托,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从而提高专业就业的针对性,降低行业的可替代性,改善学生的认知,增大其竞争优势,同时也有助于保留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2、教师教学方面

(1)教学方式多样化。旅游专业课程涉及多个学科,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的课程采用讲授法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发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情景再现法、小组讨论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等,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对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充分利用来进行教学,适时播放影片、展示图片,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求达到传授知识、开阔学生眼界的课堂目标。(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改进,教师需紧跟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掌握相关教学技术,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会、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新的知识、聆听专业领域专家的讲座等,进而更好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

四、结语

综上,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对我国旅游业起到一定的推动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改善问题现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才能促进课程体系的全面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司艳宇,王一鸣,马孟斌.基于毕业生就业调查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4).

[2]黄海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田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7.

[4]郝毓业,刘楠,车鑫.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与价值感知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10(13).

作者:晋紫薇 朱冉 王亚苹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