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提要】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是这些年来我国特别重视的内容,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容纳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此为依托,则可以有效推动这一目标的落实。而且在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正向、积极的思想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精神品质的构建来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以此为方向,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随着教育的改革逐步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成为传承的关键渠道之一,但要真正实现良好的传承效果,让学生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实践中主动传承并不容易,这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传承思维,积极去阅读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提升对内部精神的体验,加强个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精神的传承能力。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意义

(一)古代文学作品正向的思想体系可塑造健康人格。当下,每一位学子都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命运,关系着民族的前途,所以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树立优秀的人格是个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一部分学生不具备完善的人格,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有待提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众多对人格塑造、人生发展、社会进步的种种思考,其中不乏有社会价值走向、人生价值取向等现实问题的想法,庞大的思想体系至今都有着借鉴的价值,无论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还是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人士的爱国情怀都是通过文学作品而深刻地体现,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所以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意义重大。

(二)古代文学作品丰富深厚的内容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们都有所属时代的烙印。由于是无数先辈所创造出的智慧结晶,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部分则为我们深刻地呈现了各个时期丰富多彩的历史脉络。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如同穿越时空的阶梯,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祖先,直接与千百年前的大师畅聊,在接触历史的过程中会形成思考,潜移默化中树立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我国文化领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精神博大、内容深厚、数量广阔,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对于学生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可以更好地让自身拥有了解丰厚文化内容的机会,拓宽见识,从而有力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

(三)古代文学作品浓缩的民族精神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任何民族都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精神,一代又一代绵延,而独特的传统文化精神则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时间社会实践以及共同生活逐步生成的文化精华,它可以统一地体现出某一民族共同的信仰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千年的优秀文化则培育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而这种优秀的文化、深邃的精神都是依靠多种类型的古代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从历史的长河绵延而来的古代文学作品类型丰富,如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其中不乏有爱国、强国、仁政、爱民等博大的思想内涵,这些内容对于教学育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利于国家发展、个人品质提升的内容。学习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并不只是单纯地认识其中的字词,所收获的是文化修养的提升、精神的共鸣。根本上来说,古代文学作品中熔铸着代代相传的民族灵魂,其中拥有着无穷尽的教育潜能,需要更多的后代去挖掘,在辩证的方法、历史的眼光支持下,教学的过程则可以体会到古代文学作品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四)古代文学作品多元的美学形式可陶冶情操。除了深厚的教育功能,古代文学作品同样有着强大的美育功能,其中所设置的课程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学的氛围。比如骈俪的辞赋、韵味十足的诗词、意境优美的散文、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等,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来呈现文学之美。可以说,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能够充分满足个人对美的向往,其描写细致,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都以优美的语言展现,如同一幅幅历史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不同时代的景色,阅读的过程即是真善美的一种追求。尤其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座美的神殿,《离骚》中的语言美、柳宗元散文中的自然之美、苏轼词中的意境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探究曹静美等,都可以让后代从中体味到先辈们的美学精神,而得以陶冶个人的情操,净化自我的心灵,在不断学习中让自己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取向,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路径

(一)结合实际需求精选教学资源,激发传承兴趣。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目标,精选教材资源,并进行科学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学资源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实施教学的关键依据,同样也是组织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一种理论保障。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增加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吸收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在量的积累下逐步实现质的升华。教师需要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资源的解读,包括各种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体裁。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题材中,需要将各个时期的创作主题和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连接,以引导学生强化对自身的历史体会;而在体裁上要引导学生明确各个文学作品的特征,包括诗歌、散文以及小说等作品,确定它们的表现形式,并详细划分年代。另外,除了基础的教学资源,还需要针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拓展。在我传统文化体系中,容纳了多种类型的思想精神、习俗文化以及信仰等,但教学中所构建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更多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他形态的思想体系仅是简单提及,学生真正涉猎的并不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较为单薄,而且也会造成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缺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择范围的拓展,包括思想体系、朝代选择等,使得学生能够多层次、多元化地接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此激发个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兴趣。而在书面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多种类型的交流活动、讲座等,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可以根植于学生心中。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深化传承思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指导方法将会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所以,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首先,教师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成积极的态度,对于这一领域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正确的处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其次,要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识,教师需得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积极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对其有深层次的见解,在特定条件下还需要熟读成诵。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有了全面的体会,才可以将其中的成果进行传输,在此条件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最终实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使得教学过程深得学生的信赖和喜爱,以此来深化学生的传承思维。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传承水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逐步实现了教学方法的转变,课程教学过程得以优化,相应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同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要更好地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目标,则要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以使传承的过程与时俱进,深受学生的喜爱,从根本上提升传承的水平。首先,要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海量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以强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和美育精神。在基础的理论知识上,还需要深化讲解,使学生从文化背景、人物经历、篇章内涵等多个方面体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学精神,以更好地发展人格,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更全面的工具书,强化积累,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提升个人的感悟,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同时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表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画面,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其中的意境美,加之融合开放的讨论,让学生在接收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深化体验和理解,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之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着正向的思想体系,可以引导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其丰厚的内容、浓缩的民族精神、多元的美学形式有着极强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具体教学中,需要精选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提高传承的水平,同样教师需得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确保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深度,以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作者:曹静 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