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税收论文范例

外资税收论文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1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一切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或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筹划以最大程度的节税为目标,主要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涉税活动做出科学合理安排,以达到不缴税、少缴税或者延迟缴税的一系列事先谋划。税务筹划有利于国家通过纳税调节和配置资源,使资金流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税务筹划工作,并将其做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为做好企业的税务筹划,不惜花重金引进高端财税人才或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出谋划策,主要通过节税、合理避税、税负转嫁等手段来降低企业税务支出,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价值。

二、国际施工项目税收筹划的范围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所得税境外税收抵免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国内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允许抵扣境外企业所得,扣除时准许按照“分国不分项”的操作模式,对国外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抵扣,但扣除总额不能超过企业在国外缴纳总额。为此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时,要积极主动同当地税务机关加强沟通协调,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有些国家为吸引外资会在某些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或为举办世博园而对外资企业提供相当优厚的减税免税政策优惠,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项目前期调研阶段就应该充分了解到,并尽量加以运用,避免因不熟悉当地税收优惠而多缴税。

(二)流转税的税务筹划。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为海关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做好流转税的税务筹划工作,事关国际工程施工项目成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环节众多、税种多样,尤其我国在全面实行“营改增”以后,对国际工程项目提出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EPC项目中的设计部分免交增值税,对EPC项目中的货物采购可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为此需要企业事前积极筹划、提前准备并提供符合国内税务机关规定的相关资料,比如采购合同、发票、完税凭证等,做到应退尽退。同时大多国际施工项目对进口的物资设备大多以海关报关单为主要依据进行账务列示,为此许多国际施工项目为弥补外账成本之不足,也根据事先的税务策划适当提高报关单价,以达到充实外账成本,降低账面利润虚增,从而实现降低项目整体税负的目的。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为提高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提高海外员工获得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在对海外项目进行税务筹划时,还需积极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工作。个人所得税同职工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对个人薪酬所得征税方式不尽相同,税率也千差万别,比如我国对个人所得税实行七档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税负也越大,但有的国家就实行单一税率,比如哈萨克斯坦对个人所得税就实行10%的单一税率,为此要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工作,充分考虑到项目所在国的个税政策,事先要对税负水平进行测算,此外还要考虑在当地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能否取得国内认可的抵扣凭证;其次,如果项目所在国个人所得税税负较国内水平较高,为避免多交税可采取国内发放一部分,项目所在国发放一部分,如在哈萨克斯坦的中资企业,普遍采取以当地的名义工资入外账,国内发放一部分,差额部分所造成的人工成本不足部分以加大其余成本(如差旅补贴、材料采购、设备购买)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三、国际施工项目各阶段税务筹划要点

税收筹划工作贯穿于国际施工项目的前期筹划、中期实施、后期收尾等全过程,税务筹划方案就是企业国际项目经济运营、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大纲,项目实施要紧紧抓住税收筹划方案中提出的节税目标,具体推进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项目前期筹备阶段。在此阶段,企业的重点工作是了解项目所在国相关税收政策,考虑合同如何进行预算报价,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而解决好合同涉税条款如何签订的问题。1.合理拆分合同通过对项目所在国所得税率的分析,对合同预算清单进行合理拆分,避免混合计税从高征纳;如现场间接税负较低可适当增加现场服务合同金额,增大EPC项目合同中的“E”部分(设计)和适当加大实施承包工程所需要出口的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物资的份额。2.熟悉当地税收环境了解我国与项目所在国签订的税收协定,比如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避免歧视待遇以及跨国涉税纠纷如何沟通解决等方面的税收协议。积极研究并掌握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财经政策、在工程开始前密切关注施工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及时申请免税待遇。3.认真分析合同文件涉税条款国际施工项目大多采用签订EPC总承包合同的方式,俗称“交钥匙”工程,对合同中涉税条款表述不清晰或容易造成歧义的部分要进行认真研究,并积极同业主进行沟通并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合同约定业主代扣代缴税款的部分一定高度重视,避免出现多预扣,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要事先澄清返还的方式和期限。

(二)项目实施阶段。税收筹划方案编制好后,就要在后续的项目施工阶段认真实施,并不断的根据最新财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时刻具备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般而言要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就税收筹划方案要及时对项目各参建单位、各个部门进行方案交底,积极进行内部宣贯和培训,使得参与国际施工项目的各层级管理人员都意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配合和支持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这样才能把税收筹划执行好。其次,积极主动聘请项目所在国专业中介机构来对有关人员实施全面的税务培训,并定期进行税务指导,对当地税务机关要求上报的各项税收报表等资料进行审核把关,必要时还要对项目的外账核算情况进行系统的内部审计,查找问题并督促指导外账核算人员进行整改,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税收筹划的风险,因为税收筹划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税负,还要经得起当地的各种税务审计和稽查。最后,建立外账核算制度,因地制宜出台符合当地财税政策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税务政策,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严格遵守外账的相关规定,对因所在国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不能进入外账的相关费用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比如,在哈萨克斯坦用于业务招待的餐饮费用要进入外账,必须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和9.5%的社会税,对这部分费用在平时发生时可采取同宾馆签协议的方式将餐饮费开进住宿类发票,或者加大出差补贴(免个税)的形式予以规避。总之,在经济业务发生前,一定要优先考虑能否进入外账的问题,应避免不规范的发票流入,取得发票后要及时核对发票金额与实际发生额是否相符、票据开的有无问题、是否含税、能否抵扣,否则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难以处理的外账同内账的成本差异问题。

(三)项目收尾总结阶段。项目完工进入收尾阶段以后,项目要按要求做好各种竣工验收资料,办理工程移交,收回尾工款和质保金,对为执行项目而成立的当地分公司或项目公司要及时关闭,并及时注销在项目所在地开设的银行账户和企业税号。注销税号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以后项目所在国税务当局进行税务稽查时将已完工项目作为稽查对象,从而造成额外的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2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

3.1村镇银行的作用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3.2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1)存款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是落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低,闲散资金少,在吸收存款方面比较困难。其次,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方便、快捷和多样也是吸引客户的主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成立,面临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困难等问题。

(2)贷款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村镇银行面对的放贷需求较大。由于保险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户、村镇企业早已被传统商业银行排除在贷款客户之外,所以村镇银行无疑成为大批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救命稻草。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金限制,服务区域受限。这使得村镇银行不可能拥有大集团客户。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仅仅超过底线。

(3)竞争力方面的问题

因受到业务地域限制,村镇银行之间并不存在业务竞争,而主要表现为与原有的金融机构的竞争。即主要竞争对手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等等。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金融网点和固定的客户群。而村镇银行还没有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信誉,大多数客户还采取观望态度,,因此村镇银行在竞争力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

(4)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4.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2010年3月22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乡银监局批准,河南新乡新兴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市场定位为: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百姓。目前其人员还未全部到位,业务还未开展。

5.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不明朗;(2)资金短缺;(3)人员素质问题;(4)盈利能力

5.2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缓慢;(2)新乡市地处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经济不发达。(3)专业人才大都流向股份制银行及外资银行,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奇缺。(4)村镇银行服务对象是农户及中小企业,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

6.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争取政府正当扶持,减少政府不当干预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政府可以在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营业税、所得税、分红、进入“门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帮助村镇银行进行融资,解决村镇银行创立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在法律上和行政上对村镇银行进行规范和管理。但是,政府不当干预也是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在具体操作上,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以使其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不能够单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2)严格进行市场化操作,建立合理的银行制度

首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和企业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出现信用危机。其次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理顺村镇银行内部的各种责、权、利的关系。再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将经营情况进行公开,方便存款人查阅。应建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最后,建立危机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扩大。

(3)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展开错位竞争

村镇银行主要面对的是农户和中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主要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该地区,在开展信用审查时除了审查财务数据外,更关注借款人的个人情况对还款能力的影响。村镇银行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展开错位竞争,才能够与大型银行抗衡,吸引更多的客户。

(4)完善金融监管,强化风险防范

针对农村金融风险较大和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首先是外部监管,即要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管,鼓励存款人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其次是专职监管,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所有的信息披露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及时;最后是内部监管,要充分发挥银行协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

7.课题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一)绪论;

(二)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三)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经营运作

(四)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完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六)研究的结论

8.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案例,对当前我国构建科学有效和谐的村镇银行体系给予系统地研究。本课题首先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给予全面系统地分析。接着,针对作为特殊大省的河南新乡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河南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给予剖析。再者,对作为农村经济金融流通形式的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和地位作用给予分析。最后,根据现代全球经验发展趋势和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新乡村镇银行、河南村镇银行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对策。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9.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研究课题主要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研究视角,一点带面的对河南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与研究。论文主要对全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给予分析,以河南新乡村镇银行作为典范,对村镇银行的性质、类型、特征、作用给予详细分析。同时,在科学辨证分析其经营管理中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以及存在的困境给予分析。最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寻求未来发展的良好对策。本研究课题以河南新乡村镇银作为研究案例对我国村镇银行业的发展给予研究,在河南银行业发展中是一种创新研究。

10.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创新之处

本文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研究的视角较新,本文主要是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从新乡市的角度来研究农发行对新农村建设支持问题,而国内外文献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区域性研究较少,大多为农业政策性金融业的宏观分析和研究。研究的观点较新,从多角度构建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技术难点有:(1)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创新之处;(2)如何构建整体新乡市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体系。

11.预期目标

本论文预期达到的目标有:(1)农发行新乡市分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信贷投入的意见;(2)研究的理论成果既要符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客观规律,又能为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提供科学的理论、实证与政策支持;(3)论文研究水平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高要求。

12.可行性论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改革发展取得突出成绩,业务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支持粮棉油收储向多方位、宽领域支农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向现代银行体制的转变,农发行新乡市分行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三农”工作的政策方针,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支持粮棉油收购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乡市新农村的建设。新乡市农发行作为当地的唯一一家政策性银行,将构筑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体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一体规划、一并推进,新乡市农发行按照总行有关信贷管理办法,结合新乡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新乡市农发行信贷支持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是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新乡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人在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工作多年,对农业发展银行新乡市分行的业务情况比较了解,本人已经收集了大量与论文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这对于论文的写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3.研究结论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3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企业管理的重心慢慢从生产管理变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职能以及地位和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财务管理环境可以说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平台,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发展。本文阐述了财务环境的概念与内容,针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问题

1财务管理环境相关理论阐述

1.1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财务管理环境,即理财环境,是指企业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活动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种内外条件。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条件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环境构成。而企业财务活动肯定会被环境所影响,因为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方面环境影响企业资金的获得,利润的分配,资金的各种配置,另一方面环境影响企业的成本高低、利润的多少、需求量的大小。只有企业认识和研究了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才能获得财务管理的成功。

1.2财务管理的环境的分类

(1)财务管理一般环境。公司经营结构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主体机制运行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其中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是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第一,法律环境。企业发生各项经济关系时应该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便是法律环境。国家管理企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加深,然而经济手段,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规则和经济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有金融法律法规,税收法规和商业法律,这些是影响金融机构财务机构运作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在金融活动中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主要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经理和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等。第三,政治环境。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企业的中长期财务规划和财务安排。政治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稳定、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政府机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四,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人们在价值观,行为标准,教育水平,习俗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财政传统等方面形成的特定社会环境。第五,市场环境。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同类型的市场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财务管理。第六,科技环境。科技成果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财务管理,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甚至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第七,道德环境。道德环境是指社会逐渐形成或自觉遵守的概念,伦理,信仰等。(2)具体财务管理环境。具体的财务管理环境是指直接影响财务实体财务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和因素。具体的财务管理环境可以将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合同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以经营者和所有者作为财务主体进行分析时,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下:第一,债权人。债权人是公司资金的重要提供者,其利息需求决定了筹资水平和资金使用成本。债权人也是公司投资决策,资金决定和利润分配的直接影响因素。通过与企业签订保护性合同,对企业主和业主的财务决策施加影响,使企业保持较强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当公司破产时,债权人甚至可以对业务进行财务控制。第二,供应商和顾客。供应商是原材料、机器和设备以及其他生产材料的提供者。顾客是吸收企业产出的主体,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是企业生产和获得重大经济利益的来源。成本、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等因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不同而存在重大差异,因此供应商和客户是企业成本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战略财务管理和利润管理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第三,政府。政府对企业财务机制运作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管理制度,政策规定直接界定企业的财务活动范围;二是政府作为税收收入者的使用税收手段直接涉及企业利润分配,获得税收收入。一般认为,政府作为征税者,与供应商,投资者和顾客一样,主要负责企业的管理,以充分征收企业应缴税款,以满足政府自身的利益收税员。换句话说,政府作为征税者也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也是企业具体金融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税收环境等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个因素上。第四,职工。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契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经营者和所有者来说,他们与员工之间在利益分配和经济权益分配方面的博弈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激励和约束一直是财务管理的问题。另外,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决策中必须认真考虑环境因素。一般财务管理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企业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当中,同时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存在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设备落后、融资困难、诚信度不高等,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企业的内外部因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在目前情况下,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职能尚未得到有效实施。在融资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在会计记录方面,管理层比较混乱,企业决策者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者决策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问题

3.1财务制度较落后

改革开放到现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网络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审计也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财务管理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因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相关机制还需要完善,所以从有些方面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

3.2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被完善,我国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收入支出管理模式和会计管理体制,高素质的财务管理综合性人才缺乏依然是一件棘手的事。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不过关势必会影响会计风气,甚至有可能会发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3.3财务管理监管力度过小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员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方式来鼓励和刺激其积极性,如通过发放奖金、提供各种补贴等方式激励员工,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新会计制度实施至今,财务管理监管力度过小,给众多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4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已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融资担保困难。

4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1财务制度过于老化

老式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能第一时间并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而且老式财务管理在预算控制方面并不完善,很容易加大企业资金运营风险,让企业陷入困境。

4.2会计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对于新鲜出炉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一部分会计人员并未及时掌握,所以导致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4.3融资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企业债务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高,企业信用等级较低,信用较差。

5财务管理环境的改进措施

5.1改进财务管理方式

企业应该引进财务管理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上付款、网上做账、网上监督的专业财务管理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建立实行家庭式财务办公、远程控制、实时财务动态监督等为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能有序进行。只要财务管理环境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为财务管理注入新鲜血液,那么企业的管理必将上升一个层次,企业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5.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可以看作是对财务环境主观因素的直接影响,因为财会人员来实施具体的财务工作主,财务人员直接影响公司财务管理。所以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程度决定了企业财务相关工作的效率。而如今新环境下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拥有并能熟悉运用其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管理能力并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者应该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从财会人员角度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有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5.3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要创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保证企业内部的机构完整,建立健全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安全。我国企业目前面临更多来自外部的竞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很大风险。如果要妥善防范企业管理的风险,首先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6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企业财务环境中存在财务制度较为落后、会计人员素质不过关、财务管理监管力度过小等问题,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环境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明白创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重要性。企业只有完善了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时俱进,重视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才能提升竞争力,使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兰俊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问题及创新路径[J].财会之窗,2013(18).

[2]蒋绍莉.基于现代管理环境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之路[J].财务管理,2016(4).

[3]史晓燕.浅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发展趋势[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4]李润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问题及创新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6(16).

[5]沈鏖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扬州税务报,2014(14).

作者:魏佳妮 宋云雁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物业公司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发展进程中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公司内部各种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优化和配置等。在企业改革创新过程中,如何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控制已成为当前企业良性运行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物业公司;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解决措施

1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1多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匮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开始愈加重视其本身的企业形象,大多数企业满目追求业绩的增长,使企业长期处于高负债经营危机,除了存在普遍性风险,还可能忽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例如财务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等。绝大多数企业沿着产业链进行并购扩张,并不是单纯规模上的扩展,经常忽略企业资源整合和管理水平方面的风险控制;对于企业相关项目与相关业务的投资,企业为填补因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流动缺口,未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论证,轻易涉足房地产行业、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等高风险投资,其结果就是企业“做大”了,却没有做强。

1.2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失真现象严重

通常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信息的汇报需要经过各个部门的严加审核,下属单位或者部门将信息资料上交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对信息审查无误之后,方可提交给企业总部。在整个信息汇报过程中,部分子公司或者部门,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的不同,对于企业整体运营效益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具体的回报过程中极易产生重大报错或者漏报等其他异常情况。出于子公司自身的利益与现状,在其工作总结与回报过程中,容易在汇报信息中掺杂大量不真实的信息,财务信息被扭曲、失真,从而造成报出信息与实际信息严重不符,最终导致企业因信息不真实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计划与实施,若在子公司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中出现信息与实际严重不符的情况,不但对企业的相关财务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容易产生错误的引导,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发挥。

1.3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当前阶段,绝大多数财务公司缺乏强有力的管理能力,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及控制体系整体趋于过度涣散的态势,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完善。例如,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能采用合适的表格及文件作为重要领用凭证,便随意进行日常办公用品的发放,无法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工作及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很多临时停车场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停车费收取标准,租赁的车位也没有比较严格的保管合同,从而降低企业资金流通的有效性。在各种内控制度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收入无法及时入账、支出无法有效控制,致使企业财务方面出现严重亏损问题。

2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

2.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部分前瞻性眼光的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全面预算管理,优化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细化分解各项经营指标,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并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与认识,企业财务预算的指标要细化至每个部分、环节,无论是企业横向的预算管理还是纵向的预算管理,都应从企业员工个人角度出发,激发员工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可度,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严格按照经济活动的相关预算标准执行,将预算指标与责任中心、责任人完全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一个更加完善全满的预算管理体系。此外,与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相互结合,对员工的实际预算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进行综合、系统的考核,将员工的薪资收入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向连接,确立严格的奖罚制度,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薪资上的奖励,而对于因个人失误而造成管理不善的相关人员,企业可根据其严重程度,酌情进行处理,若一些严重触犯法律规定的相关人员,企业有权利将其交由相关检查部门进行处理,及时遏制预算失误影响分为的扩大,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2.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企业整体管理方式的变革,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提高信息化思想意识。全面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财务人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维意识,转变固有的工作思维模式,积极迎接新时代背景下财务信息化的转型升级,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与新变化。其次,加强协调统筹。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和统筹推进,财务人员应耐心做好对相关业务的解释工作,帮助各部门快速适应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工作模式转变。最后,实现角色转换。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成果,实现从日常会计工作的记录员到成为分析员、管理员的角色转换,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培养财务核心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现代化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管理市场环境日趋成熟,企业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该行业尤其自身的行业特点,因此财务管理相较于其他行业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需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注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质量,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涉及社区与办公楼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小芳,秦士林,张紫凝.论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3(5).

[2]郑皎,王兆奇,朱亚军.构建公司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1).

作者:刘兴敏

第三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征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加剧。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行税收改革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论文主要针对营改增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此种形式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1引言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营改增主要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行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改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这种形式,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其效益,就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1]。

2“营改增”概述

所谓营改增就是将之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以往的征税模式只是对企业的收入征收营业税,不扣除产品或者服务中已经纳税的部分。营改增之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增值的部分征税,避免了重复纳税。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改增政策的有效落实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其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科学合理化,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

3营改增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对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首先最为明显的就是税负。传统的税收征收模式存在严重的重复纳税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对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有效抵减了以前成本中无法抵扣的税金,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纳税负担。此外,这一征税模式的实施也使得物流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发票管理,统筹规划税收,对企业良好财务控制机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实施营改增政策也是我国税收政策逐步完善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国家化发展[2]。

3.2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企业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企业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资产原值都会减少,并且其累积折旧也会随之减少。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新的固定资产进项税是可以抵扣的。从短期发展来看,企业资产和负债会降低,但是却提升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资产规模就会不断扩大,那么企业的负债总额就一定会提高。

3.3对利润表的影响

在传统的税收机制中,所缴纳的营业税是“价内税”,这一部分需要纳税人从收入中扣除,以抵减经营中的税费扣除。但是增值税却不同,其是“价外税”,不算作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所以说,“营改增”这一制度的改变,不仅仅是计税方式发生了变化,税收征收的思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营改增对纳税人收入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利润表上。由于营改增之后,重复纳税的营业税金及其附加都没有了,企业的成本费用当然也就相应的减少了,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改变是对企业发展极为有利的。

3.4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投资以及筹资等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营改增”之后,企业采购的固定资产、生产设备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投资活动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现金流的增加。企业税负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就会相应降低,企业经营的净现金流量也会增加。企业投资活动增加会使企业的筹资和融资力度提高,企业筹资的现金流量也会相应扩张。

3.5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以往的税收征收模式中,营业税是没有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因此在核算时只是按照税率直接测算应缴纳的税费。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会计的核算方法就会发生变化,这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纳税核算项目应在应交增值税项目上明确各项税款项目,在进行收入确认时需要将税费剥离。在进行成本结转时,还需要将所对应的税费转到相应科目下,这无疑会增加会计核算的难度。此外,营改增对混合经营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合企业只有明确区分各种经营的性质,才能按照税率对其经营收入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4营改增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4.1拓宽融资渠道

现阶段,物流企业正逐渐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在这种形势下,虽然营改增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仍然需要拓宽融资渠道[1]。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外资引进力度。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中国市场,这为物流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一个良好的机遇。物流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资加入。同时,在外资引进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习,学习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②为保障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还需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资金筹措机制,保障物流行业的发展。

4.2提高企业现有资金使用率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式下物流企业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其资金使用率不高。为此,物流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提升其资金使用率。首先,借助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加快自身固有资金的流通周转率,并及时回笼资金,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将各项物流信息加以整合,高效利用各项资源。

4.3优化财务监督管理模式,加大管理力度

现阶段,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物流管理模式都是粗放型的管理方法,这种模式无法全面控制下属财务管理公司,因此导致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着会计核算不统一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优化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财务进行有效监控。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利,用制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部门机构。物流企业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资金调度与核算部门,从而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4.4全面提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序进行。为此物流企业需要注意对自身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一,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尽可能地创造培训和学习机会;第二,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财务人员加入,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3]。

5结语

总之,营改增之后,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应对这一制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立足于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措施,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春.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3):159-160.

【2】马欢.浅谈“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大科技,2015(15):265-266.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4

摘要: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挑战,尤其是我国经济开始呈现稳增长的新常态形势推动下,社会全方位的新常态呈现也促使着企业在越发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基于此,本文就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

我国企业在艰难的生产环境中开始认识到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通过企业管理机制、财务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的相互制衡来对资产财产进行保护,并在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决策依据,从而从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长远发展。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总体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容的关系,内部审计本身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以本身的独立性与财务管理中其它会计实务在法律法规的划分下产生了隔离的分界关系,即在企业财务管理在处理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务,对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筹投资活动、经营销售活动等进行会计处理时,内部审计作为独立开来的会计部门,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并不参与,而在这之后才开始对这一系列工作进行审计复核,通过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标准要求来对企业财务报表等进行核查,以发现问题来规避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内部审计能促使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

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起着督促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但由于其审计工作是建立起已经完成的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一旦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处理会计信息时谎报财务信息,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无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需要与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相结合,企业通过建立会计舞弊揭示机制来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多舞弊风险信息,通过建立起有序的获取会计舞弊信息程序和会计舞弊下审计工作程序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此外,内部审计下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也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以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人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行,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员的自我约束。

三、内部审计能够维护财产安全,确保资产增值

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监督复核作用以及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能对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其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核来得出审计评价结果,能够有效指出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问题等,并且能够根据有效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经济指标对比间的差异,评价会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为且内部管理决策提供有利的建议和依据,从而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同时优化企业的管理策略,起到提升企业综合力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便是通过规范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来迎接法务会计的审查审核,因此内部审计的建立便是依据公平公正、法律法规来展开工作的,以此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督促其它部门,并通过制定计划性、经常性、突发性的监督检查对各部门的财产物资进行核查,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同时努力实现财产物质的保值、增值。

四、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关系,尤其在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通过定时的审核来对企业子公司和下属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才能了解到下属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在财务收支、资产变化、预算执行以及经济指标完成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企业就此作出优化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发展计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时要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独立开来,并且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做到一人不可兼两职;此外,要通过加强培训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技能和素养,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督促企业的经营活动各环节,并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制约其他部门的工作,真正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优化,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五、结束语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作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督促机制,在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相互促进,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有序的审计程序,才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蒋智霞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萍.浅谈系统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J].市场营销:营销策略.,2010,03.

[2]马卫红.浅谈内部审计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5:83.

第二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进探析

摘要:

为进一步强化国网阿勒泰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整体财务工作水平,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通过分析财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财会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系列工作设想,包括制定《财会队伍建设规划》、优化财务机构设置,落实岗位定编,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完善财会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扎实推进公司财务财会队伍建设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财务 队伍建设 管理 水平

一、工作描述

紧密围绕国网公司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服务公司经营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强化各级财会队伍建设为核心,以财务人员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构建财会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建立、实施财会队伍约束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人才队伍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推进财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促进财务人员结构调整,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涵盖全、管理能力强及结构合理的财会队伍,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价值管理型和决策支持型转变,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专业人才保障。

二、主要做法

1.制定财会队伍建设规划,明确队伍建设目标

为持续提升财务工作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发掘、培养和高效使用北京公司财务专业人才,构建结构合理的财会队伍,公司研究编制了《财会队伍建设规划(2012-2015年)》,在对财会队伍建设紧迫性分析和财会队伍现状进行诊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和规划目标,明确了各级、各类财会队伍建设主要任务,制定了财会队伍建设实施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公司财务人才培养工作,为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2.多措并举,落实财务人员定员标准到位

针对公司个别单位存在财务岗位定员标准偏少或岗位人员未能全部到岗的现象。公司多措并举,推进财务人员定员标准到位。一是在做好人员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新增全民员工中财务人员的比例。二是对获得财务专业后续学历或财务专业技术职称的非财务岗位职工,经考察评估后,确实符合财务岗位标准的,吸收到财会队伍中。

3.实施分类别、分层级财会队伍建设机制

加强财务专责队伍、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和财务专家智库队伍建设。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以服务公司财务管理为目标,建设一支作风严谨、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专责队伍,保障公司财务工作长期高效有序运转;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分析研究能力较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权威型专家人才。

4.创新开展财会队伍培训工作

实施全员岗位考试机制,提升人员岗位履职能力。高度重视调考、竞赛工作,以调考、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财会队伍专业素质。多形式开展岗位培训,促进基层与本部、财务与业务交流融合。强化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丰富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强化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丰富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将课题研究纳入培训,提升财会人员解决问题能力。

5.建立、实施财会队伍约束机制

为强化各级财会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各层级财会人员素质,公司将所属各单位财会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中,考核内容包括各单位财务组织机构定员到位情况、调考、竞赛、培训情况、职称获取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等,通过评价考核,有力保障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工作。

三、特色亮点

1.实施全员岗位考试机制,提升人员岗位履职能力

为切实提升全体财务人员的岗位履职能力,公司实施了全员岗位考试机制。一是针对各层级、各岗位财务人员,制定了专业培训课程和内容,明确了应掌握的各项制度、规章。二是定期组织各层级、各岗位人员开展岗位考试培训。培训由公司财务专家授课,重点强化岗位专业常用知识。三是每年开展全员岗位考试,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工作,对未通过考试的人员,实行待岗学习,直至补考合格方能上岗。确实无法通过考试的人员,调整出财务岗位。

2.以调考、竞赛为抓手,提升财会队伍专业素质

公司高度重视调考、竞赛工作,以调考、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财会队伍专业素质。一是明确将各单位在财务调考、竞赛成绩纳入财务专业业绩考核和资产经营同业对标评价体系和个人评价中,加大对调考工作的考核激励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参加调考、竞赛积极性。二是开展团队建设,组建学习小组,采取小组评比、学员结对子的管理模式,有效凝聚了团队力量,提升学员团队意识和自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践效果

近年来,公司强化财会队伍建设,财务人员素质提升明显,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多次获得新疆公司“财务工作先进单位”,“财务调考优秀单位”,连续十年获得阿勒泰市纳税A级企业。通过强化预算管控、加强财务监督、集中资金支付以及优化工程资产管理等举措,促进公司依法治企经营,资产效率持续优化,有效推动公司经营管理效益和效率提升。

作者:李玮博 彭勇单 位: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阿勒泰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安全,陈劲,沈敏跃.21世纪我国员工培训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12).

[2]王久龙.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为目标加强财会队伍建设[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11(11).

第三篇:网络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尤其是网络技术出现以来,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同样被应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改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网络新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索企业如何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新形势 财务管理 特点 方法

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社会环境也更加复杂,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财务管理能融入到网络新形势下,积极改变工作方法,消除传统财务管理中的弊端,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一、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1.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广泛,能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使企业逐步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企业如果能顺应潮流,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就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财务管理,就会受到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方法的制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2.财务信息将更加全面

财务管理中的信息是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反应,因此全面的财务信息,能使社会人士对企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树立企业的形象,方便群众监督。在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受传播渠道的限制,很多财务信息无法得到传递和。而创新的网络财务管理数据库具有非常大的空间,企业采用网上信息汇报的形式,拓宽了传播渠道,从而使财务信息更加完善。

二、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安全的网络财务管理体系

网络财务管理新模式的出现,使工作方法得到了创新,财务管理人员能实现在线办公、远程办公,使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延伸到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地点,达到信息传输的目的。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也给财务管理体系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果不注重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就有可能出现信息被盗取、数据库遭到破坏等现象。为了能使网络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畅地开展,应提高网络财务管理体系的安全性,注重对系统安全的维护,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系统维护专员,负责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增加防火墙、杀毒软件等防护设施,防止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使企业中的重要数据得到保护。

2.加强财务集中化管理

在网络新环境下,企业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市场中的一份子,各企业之间是相连的,成为一个“大企业”,这使得集中化财务管理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财务管理资源和信息,实现对下属机构的控制,降低运行管理成本,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首先,应实现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将所有核算信息集中处理,从而增强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其次,应实现财务控制的集中化,减少中间层级的工作人员,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信息能直接送达高层,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加快工作速度。最后,应实现财务决策的集中化,由于组织结构不断向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所有财务管理资源都能直接上传给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可以快速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提高财务团队的信息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网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落实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很多单位中,财务管理团队中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熟练对财务信息录入、下载、传递等基本功能等进行操作,影响企业网络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打造学习型的财务管理团队,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且学习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使自己能在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在企业中,也应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结语

在网络新时代的召唤下,企业财务管理也呈现出新的方法和新的发展态势,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用网络化的眼光看待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边文刚 单位:淄博市引黄供水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郭旭蓉.新形势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43-44.

[2]刘跃,王超.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J].会计之友,2006(4):18-20.

[3]冯冰霞.网络财务——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新模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837.

[4]范纪清.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7.

第四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和会计专业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上面选择的依然是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模式构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财务管理 教学模式 构建措施

为了能够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素质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很多高校在“创新性、高素质、宽口径”教学方针的指引下都对其开设了财务管理有关课程教学活动。[1]

一、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教学活动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还有待调整和完善。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课时量、教学方法和会计专业较为相似,所用的大都是相同的教材,但是,因为二者的学习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都只学习过基础会计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丢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材选择不够合理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选择的教材和会计专业的相同,但是,这类教材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使用,由于他们在前期缺乏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税法等相关内容的铺垫,自身财会基础相对薄弱。[2]而会计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一般都是根据自我专业需求、学生未来工作要求来加以编写,与本专业其他教材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相应的联系,课程内容能够达到前呼后应的要求,部分交叉内容会通过其他课程进行讲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

第一,网络辅助课程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选择的依然是教师讲授的模式,即使增添了网络辅助课程、网络课程等教学版块,但是,其难以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师生互动平台无法得到全面的运用,学生提出的诉求难以得到回应,从而导致他们丢失交流和学习的兴趣。第二,选择的案例教学效果不够显著,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选择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案例教学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财务管理事例更好地将自我置身在决策的地位,并让他们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二者进行区分,从而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结合专业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课程标准难度进行调节,非会计专业学生大都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他们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大都是通过解决一些非财务问题。[3]

(二)做好教学内容设置工作

首先,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授课过程中要能够重点讲解财务管理环境、目标以及概念,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市场营销的目标能够结合在一起;其次,重点对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及风险均衡结合在一起,这类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所在,需要能够讲透、讲细,并结合营销相关案例来加以分析;最后,在对运营资金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要能够紧密联系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方法选择

第一,教师要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理财理念和思想,提升自我分析和管理能力。[4]还要鼓励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时,要能够通过网络辅助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交流,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在网上解答其存在的各种疑问。第二,做好案例选择,并且保证这种选择能够和专业特点相符合。根据学生专业特征来融合财务管理和本专业关系的共同点,并做好案例选择,保证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案例学习提升自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高校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要能够以培养学生利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区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选择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做好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框架构建等工作,从而保证在完成基础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粤湘 单位: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秀琴,徐亚明.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2,(01):123-124.

[2]张春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133-134.

[3]尹汶莉.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73-274.

[4]李辰颖,张卫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为导向[J].中国林业教育,2014,(04):73-76.

第五篇: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相关性研究

摘要:

税收筹划是如今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直接关系,企业应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方能进行税收筹划。本文具体分析了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同时从货币时间价值与延期纳税、税收筹划的成本收益两方面分析了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企业更为清楚地了解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相关性

如今,大部分企业中,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财务管理已然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税收则是企业制定财务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其对企业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一)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递进性

税收筹划是企业理财行为中的一种。从专业学科方面研究,税收筹划为税务会计和财务学建立了一座桥梁,属于边缘性学科。而从其目的及其作用方面研究,税收筹划可划归为财务学研究领域。事实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影响。税收筹划的方案设计,方式选择及具体实施都将财务管理目标视为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决定了税收筹划的目标。现今理论界对针对税收筹划的目标提出多种观点,较为合理的观点是税收筹划目标具备层次性,即企业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一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能实现多元化目标,但目标不可与财务管理脱离。

(二)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职能的统一性

首先,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决策者利用有关部门所提交的税收信息,通过相关理论知识,针对销售对象制定决策的过程。其次,税收筹划主要负责财务的规划及预算,其会受到财务规划的制约,然而税收筹划还需对财务目标服务与负责。最后,企业税收筹划无法与财务控制脱离,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与落实都需依托企业对财务的控制。

二、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与延期纳税

企业资金运转时,所用货币会伴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获得增值,货币所增长的价值被称为货币时间价值,其体现了货币价值具有时间性这一特征。企业围绕货币时间价值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即进行延期纳税,虽然不能大幅改变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款总额,但是企业在缴税初期只缴纳少量税款,之后等待货币价值提升,在缴税后期缴纳剩余大部分税款,便能使缴税金额降低,企业的缴税压力也得到缓解。延期纳税主要体现于资产计提折旧法方面,资产计提折旧法共有两种核算方法: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其中直线法又以平均年限法为主。我国税法允许企业选择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以及资产折旧年限,大部分企业还遵循传统的管理制度,利用平均年限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现今,我国税率按照比例收取,相比平均年限法,加速折旧法更有利于企业资金支出的减少。加速折旧法的运用分为两步,第一步,企业可以在前期便将折旧费用纳入成本计算,并适当提高费用金额,从而使前期所缴纳的税额相应减少,缓解企业缴税压力。第二步,企业将企业的折旧费用逐渐减少,以增加企业所需缴纳的税金。从缴税的结果分析,缴税金额并未有发生过多变化,然而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则货币价值得到提升,企业便可少缴纳部分金额。故而,企业在没有触犯法律的背景下,应选择加速折旧法对财务税收进行管理。

(二)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税收筹划既然属于经济活动,那么在其为企业获取利润的同时,企业自然需要支付成本。税收筹划由三部分组成: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风险成本。所谓直接成本,指企业因减少缴纳税额而使人力、物力等产生耗损,主要涉及制定筹划方案的成本以及方案实施成本。机会成本指企业在面对多种税收方案时,只选择其中一种方案,从而舍弃了其他方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风险成本指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筹划方案,从而导致筹划失败。企业在设计或选取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将经济效益作为基本原则,无论是企业筹划方案的选择,还是筹划方式的选择都应遵循这一原则。企业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共有两种方法供其选择:一种是通过支付税务金额,向其咨询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对税务所提供的方案进行取舍。另一种方法,企业可以专门设置税收规划部门,组建队伍研究如何降低税收。企业在选取两种方法时,需对比两种方法哪种支出的金额较少,同时对比哪种方法的税收筹划效率更高。企业设置专职部门,虽然在支出方面要多于咨询税收,但专职部门对企业更为了解,对企业发展需负有一定的责任,且公司可对专职部门的员工进行统一管理,这些是税收所不具备的。因此企业可设立专职部门规划税收筹划方案,从而节约税收金额。可见,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相关工作时,必须考虑企业收益与支出的关系。

三、总结

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之间关系密切,彼此互相影响,企业如能清楚地了解两者关系,并加以利用,便能够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为流畅,从而保证企业能够稳步持续的发展。

作者:章云婷 单位: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2,24:174+176.

[2]孙文婕.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赤子(中旬),2013,07:293-294.

[3]杨焕玲.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6:40-41.

第六篇: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较为薄弱,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致使其不甚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有效改革,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终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聚焦在培养优秀杰出的人才,并取得优秀成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却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现阶段部分高校财务状况问题频出。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已成为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与科研中,在新时代强调人才竞争的形势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尤其对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的高校来讲,财政管理建设至关重要。高校财务管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成本意识,缺乏资金使用效率的概念,尤其是缺乏节约意识。比如,我国很多高校虽然经费紧张,但在一些不太重要的方面依然出手阔绰,毫不节俭,这使得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学校急需的设备无钱购买,学生无法使用好的仪器来学习,而一些不重要的或不是迫切需要的却过量采购。二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效益观念淡薄。现阶段,我国高校还不能较好地使用市场经济的环境,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而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是小团体思想作祟,一些学院和单位习惯伸手向学校要钱,即使是盈利之后也不会把钱上交,或弄虚作假,使本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没有相对真实的书面材料,也会造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限制高校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宗旨是提高经营效益,达到管理目标,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较好地保障高校的财产物资安全。现阶段,我国高校内的内部控制虽有所发展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控范围欠广,即有些方面有较为严格的内部控制,但有些方面却没有,如很多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二是内部控制所涉及的内容不全面,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有适当的内部控制。三是内控的执行不严格,即使存在相当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松懈,也会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当前许多高校发生的违法违纪现象中,大多与内部控制相关,如西北某大学副校长,主管基建工作,从中收受贿赂。在这桩案件中,不仅体现了个人道德素养的滑坡,也说明高校在很多方面监督管理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

3.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采用最简单的预算方式,即“上年基数+本年增长”,这种预算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不科学,无法有效地全面反映高校财务收支状况、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二是预算不全面,高校的财务工作人员担负着财务工作的重任,但他们对预算编制客体的了解并不充分,主要依据上年预算基数和当年发展的需要确定当年预算,但这难以反映整个学校的财务收支全貌,同样也无法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三是预算管理不科学,对经费的使用无节制、无计划,缺乏统一有效的安排,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经费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出现教学经费分配不合理、办公经费严重流失等现象;在基础建设过程中挥霍浪费,随意调整,在执行过程中超预算、无预算的现象经常发生。

4.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正在大幅增加,国家倡导对科研的积极支持,但在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对科研经费认识不足,很多教师将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挣来的,可以随心花费,不遵守高校的财务制度与规定;或将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也有的科研人员在外面承接项目挣钱,其所得收入不进入学校经费,但却利用了学校的试验设备、实验试剂等,导致学校的经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高校还存在结题不结帐的现象,按照规定,项目完成后,应该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验收和检查,但很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并未遵守上述规定和流程,导致科研管理混乱。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改革财务管理的体制

针对高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理财的积极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强调高校应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使用合理的方法规定各项活动的成本,准确核算活动的经费花费情况。同时,建立先进、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高校财务处的重要作用,为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并进行全校各类财务的监管。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首先,要保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才能更好地相互监督,因此各个高校要依据国家现有的法律制度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内控制度,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要加强对财务的控制,使财务部门能统一管理高校的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强化岗位职责,增强岗位间的约束力;在日常的内部管理中,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具体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3.强化预算管理

强化预算管理,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部门预算改革要求高校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进行基本数据收集,并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地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防止两套预算同时存在。也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对专项经费,应加强跟踪预算执行情况,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4.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科研经费是高校具有独特性的经费,其来源较广,且伴随科研工作始终,因此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在一开始申请课题时,就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也应参与其中,出谋划策。在课题的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办事。而在课题验收之后,按相关规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应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确保经费合理使用。

三、结论

高校财务管理旨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因此,改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方法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高校加强重视,不断创新,努力解决好这一重要课题。

作者:何兴月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艳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

[2]张建春,盛德号.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1).

[3]王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第七篇: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以及强化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

工程企业的发展关系我国的国计民生,从财务管理角度确保其内控措施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受我国之前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我国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强化管理措施2个方面对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工程企业 财务预算管理 现状分析 强化管理

一、我国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1.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管理理念和落实精神缺乏全面性性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2个方面:第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包括企业每个部门在内的全面性、规模性的任务;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即生产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是包括企业管理各个主要环节的预算。但是在这两个方面,我国工程企业做的都不到位。许多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单独落实的,其他部门基本上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积极性较差,导致最终的预算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现在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包括生产经营性预算,只涉及财务预算和资本性收支预算两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预算管理在生产环节或者是部门内部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组织,单凭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力量,不可能全面掌握和把控企业生产环节的所有业务、资金、人力资源等的详细情况。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企业既有预算规定和实施细则的落实性差,致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起不到预定的效果,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风险重重,全面预算管理想要在工程企业中有效实施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2.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需要加强

随着我国工程企业的迅速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预算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实际情况是,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水平之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新形势下,财务和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落实需要集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力量,这就预示着预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处理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并且工程企业综合管理的要求也要随之增高。目前,ERP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企业中的使用率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因一线操作人员在日常操作中操作不当引发的ERP技术风险和相关人员违规操作为个人或本部门谋取私利的道德风险还是较为常见。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3.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全局观和整体把控能力较差

工程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之一是缺乏整体把控,许多预算管理工作仅仅针对某一具体项目或者某一流程展开,甚至预算管理对象之间都缺乏必要的联系。如果某个工程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身预算管理的片面性,盲目地将企业相关的人力、物力集中在这样的预算管理中,那么企业对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过程的预算控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紧接着由此引发的系列技术风险、道德风险等就会随之出现,工程企业预算管理的失控程度便会大大增加。总而言之,工程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是重视编制,轻视执行,控制强度弱,考核制度不健全。另外,削弱企业预算管理对日常经营活动全局把控力,某些工程企业存在预算外开支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的情况,领导“一言九鼎”,财务部支撑不住;随意扩大项目工作内容;私自提高建设标准;任意调整预算;业务部门现场把关力度差,预算失真情况时常发生等。

二、工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强化管理措施

1.注重并加强落实企业已制定好的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是预算管理工作开始的基础,而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才是各项制度制定的最终意义,没有经过严格落实的制度和“一纸空文”没什么差别。所以,新时期工程企业注重并加强落实企业已经制定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并且注重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积极配个财务完成预算管理工作的部门,各领导非常有必要让他们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件和他们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大家都应该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为了更加有效地确保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得到全面的落实,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2.积极储备和培养财务管理人员

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任何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就是人才。在我国目前的工程企业中,高级预算管理专业人才是非常短缺的,尤其是能够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工程企业行业知识有效结合的专业人才更少。所以,企业为了确保自身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可先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ERP系统实际操作人员相关息化知识与技术的后续培训工作。另外,要认识到信息时代技术软件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软件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所以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储备一定的财务管理人员,防止因ERP实操人员技术不过关引起的一系列风险;同时,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丰厚的薪资回报、通畅的晋升渠道等),保护那些一直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有出色表现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够更加放心、努力地完成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3.逐步建立健全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机制

是促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更加完善的必要前提。第一,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务必将预算工作和企业的常规财务任务分割开,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要进行精确的细分和固化。第二,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的规章制度,将工程企业预算管理的每个流程与细节都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好印刷出来,形成清晰可见的章程,防止因为对具体规定要求模糊引起的一系列的预算管理风险。总而言之,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预算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做基础,工程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便能大大降低;同时,企业内部常规性的财务部门的工作也能得到有效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树立全局观念,明确长期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个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框架便是制度与规定,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明白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内控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整体运作情况和企业的存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高层领导人必须将财务预算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高度。企业领导人的任何一项具体制度的实施都要着眼于全局,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长远化,对甚至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坚持长远目标规划的原则,通过这样的方式,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才能缩短与国际财务预算管理之间的差距甚至是与其接轨,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

三、结语

工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事关重大,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程企业想要保住自己在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必须在企业各项成本控制上下功夫。目前,我国工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发展还不够全面,和预算相关的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问题中还有许多不足,但是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在未来我国工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好。

作者:郭军海 单位: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海军.小议如何加强现代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J].中国市场,2010(35).

[2]董养利.浅议如何加强现代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0(21).

[3]王淑英.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31).

[4]李立峰.论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

[5]刘松青,文明刚.发挥财务管理能动性的有效工具:战略财务预算管理[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

第八篇: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概念,剖析了当前企业在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 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变革,经济动荡与不稳定因素在全球各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的内控管理的松懈及财务防范工作的不足,使企业在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概念

1.企业内控管理

内部管理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即使企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开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为企业遇到重大事件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指企业采用的一定的制度用来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手段,这种管理手段包括对资料的审核、分析以及考核等各项管理过程。

2.财务风险防范

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利益分配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生存问题。所以财务风险的防范事关企业存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在内控管理的执行力方面企业缺乏积极性

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章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达到自身的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员工和管理者对规章和制度自然是有抵制情绪的,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缺乏动力。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要花费成本的,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愈加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但是从企业长远利益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至关重要。

2.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薄弱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保证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不仅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来说是羁绊,增加企业的工作负担、模糊工作重点,这种落后的观念在当今企业管理人员中大量存在,导致内部控制在企业难以发挥真正效用。

3.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盲目投资、资金筹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会面对的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一定的投资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盲目的扩张规模,不但不能带来高的经济利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并且多数情况下,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没能通过有效内控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精确地分析和预测筹资组合,以至不能按照预定用途使用筹资。

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现阶段许多存在企业财务人员无证上岗,企业内控管理意识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概念淡薄等问题,对企业财务的基本处理规范尚这些低素质的财务人员不掌握,更谈不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强化内控管理

良好的管理制度应基于企业的实际,切勿照本宣科。同时根据内控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实时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内控管理居于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同时良好的企业发展规划与企业文化对内控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内控管理方面,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企业特点完善内控管理监督评价制度

独立的监督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企业制定的相应应急预案,对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发生重大突发问题时,企业应快速反应决策,采取相应应急预案,以避免风险扩大,减小公司损失。

3.对于风险的评估要加强管理

加强审核与校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管理,打造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团队。其次是加强资金风险评估,严格管理资金的投放与回笼,对于筹资和投资都要经过严格缜密的评估才能进行,从而避免资金的风险。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观念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进入门槛、资格审查、提升薪资待遇等措施,积极吸引优秀财务人员为本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强化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理念。

四、结语

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仍存在着内控管理体系不健全、内控管理执行力不强、财务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执行与监督力度、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等措施,以达到加强我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目的。

作者:林巧英 单位:中汇华成(福建)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5

摘要:

当下国家经济加快调整转型的发展趋势,对施工企业的整体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要想获得期望利润,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增强成本意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堵塞管理漏洞,减少资金浪费,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只关注成本耗费的减少与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成本管理理念落后,目前还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理论来进行成本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这势必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

2.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大多数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几乎没有一定的成本管理模式以及理念。他们多数采用的是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方式,缺少建立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管理不够规范,各部门成本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流程不清晰,监督考核不到位。

3.忽视事前及事中控制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没有把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控制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事后控制,这就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脱离,减少企业效益。然而成本控制的目的不在于考核,而在于通过事前及事中控制使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达标,并通过事后控制对制定不合理的目标进行调整,它们相互补充来促进企业实现其管理目标。企业开展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资源浪费,力图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把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因此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协调,只注重事后考核的行为只会使企业出现更多的问题。

4.成本核算方式落后

目前成本管理方法中较为流行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有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和战略成本管理法尚未得到广泛的运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很多施工企业仍以财务部门提供的决算报告作为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而此类财务报告都是已发生的财务数据,这将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只有事后评价,忽视了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和监督以及事后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使企业无法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强化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是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提高员工的成本管理理念,重点应放在成本管理上,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对项目的盈亏负主要责任。只有先把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上来,才能带动员工的观念提升,最后顺利完成企业订立的目标。与此同时,只有全体员工参与进来,树立起良好的成本管理观念,才能实现企业订立的目标。

2.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制定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需要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的组织架构和企业特点,不断探索,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而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要明确每个部门或者相关人员的职责权利,有完善的成本控制过程。要强化成本分析,形成完整的成本监控和预测系统,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不断减少生产运营成本。在权责明确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实。

3.建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事前对材料的预算及采购;事中项目成本耗费的计算;事后对项目的分析与考核。首先,企业事前控制时应制定目标成本,对已确立的总体目标成本按顺序逐级分解,同时依据作业建立各责任成本中心。之后,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活动加强控制,对由于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偏离产生的差异,应及时分析其内在原因,员工自身原因造成的成本支出增加,应查明事实真相并予以修正,促使实际成本在预算内进行施工,防止无缘由的超支。最后,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考核分析项目的成本效益,实施奖惩制度。

4.改进成本核算方式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受新环境、新因素的影响,其传统成本管理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此,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加以应对,如作业成本法,这也为逐步细化和分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施工企业需在不断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的同时,创新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模式,以达到减少施工企业生产、流通成本的目的,进而实现成本管理的效率最大化。

三、结语

只有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最少的成本下取得最大的收益,才能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自己的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诗羽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第二篇: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弊端及成因

摘要:

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快速进程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存在着各种问题与弊端。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成本管理的概述。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第三部分提供相应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弊端

一、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概述

作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成本管理是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指的是生产经营时,企业的各项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企业成本管理是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制定的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种种限制,如规模小,资金投入少,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所以,加强成本管理成了发展中小企业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企业仍遵循传统的观念和战略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将企业的产品成本和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等起来。但在现今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还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成本。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只重视成本的战术管理,即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战略思想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运用。有时候压低产品成本并不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而是生产出满足消费者要求,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才能创造经济效益。配合企业经营发展路线,合理设计产品,正确分配产品构成,确定最优产量,生产过程中避免残次品的产出和材料的不正常耗费,确保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2.企业缺乏成本意识

在对成本管理的职能认知上,有的中小企业认为成本管理不过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以所谓的产品的低成本达到企业经营上的高利润,于是造成了在产品的整个制造环节中企业没有按照产品的设计阶段逐一核算各零部件的成本,也没有自下而上地逐层汇总发生了的各项成本支出,而是按照发生了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管理费用来分摊产品的单位成本;

3.成本管理人才与管理方法的落后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引进和培养专业型成本管理人才,没能树立起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理念,成本管理无法在实际生产中获得运用,自然造成企业成本管理观念和理论落后。大多涉及单个成本管理措施,并未涉及研究方法间联系,无法构建一体化成本管理方法制度。成本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联系不足,造成成本管理连贯性不足。

三、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1.进一步完善有关成本管理的会计准则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于2007年1月1日,为企业的成本确认、成本分摊、成本核算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实际上,我国现阶段尚无独立的成本管理准则,这显然不利于现经济条件下逐渐复杂的成本管理工作。所以,推行我国成本会计系统化准则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要符合国际成本管理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内部结构和成本管理的不同差距、法律法规等条件,使成本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较好地协调,又能在我国不同阶级的会计实务中体现出切实可行的良好操作性。

2.树立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为此我国中小企业需要用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目光来看待成本管理,树立起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让企业站在战略管理的角度上去分析研究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客观环境,再联系自身的战略定位,推断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优化成本目标,确定产品设计方案,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3.建立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队伍,采纳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

首先企业领导必须要对成本管理有着充分的认识,同时重视对经营管理层人员的专业培训。中小企业对各层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有利于内部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员工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使得企业成本管理保持了活力,进入了一个良好控制的局面。公司员工可借鉴和引进目标成本法、责任成本法、成本企划法、作业成本法等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经验和适合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的成本管理方法手段,例如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电子系统等。

作者:林海风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尚慧丽.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认识[J].当代经济,2011(18).

[2]王健荣.浅谈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J].对外经贸,2012(01).

[3]徐玉芳.浅谈中小企业成本管理[J].财经界,2013(12).

[4]杨晓东.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22).

第三篇: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管理探究

摘要:

本文主要对企业成本管理内涵进行分析,后针对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对成本管理措施予以完善性探究,不断实现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高效管理。

关键词:

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管理;措施探究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目的多为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综合效益。而就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基础而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及条件性,因此不利于现代企业的高效化管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应及时转变成本管理观念及管理方法,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不断促进企业高效管理。

一、企业成本管理内涵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成本核算、分析及控制等方法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引导性思想。企业在传统成本管理中,多认为成本是生产消耗,因此多将成本管理作为节约生产能耗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性建设,企业成本管理内涵逐渐扩展[1],其扩展内容包含通过成本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成本的核算是其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差异性会造成企业成本层次及数据的不同要求,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中企业成本核算可实现对企业产品成本的体现,为企业发展及决策提供相关产品有效数据,促进企业发展。

二、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企业价值补偿缺失。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渐呈现上升趋势,致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企业资产逐渐贬值,价值逐渐流失,因此导致企业价值补偿缺失,港口集装箱企业一般情况而言,若企业物流管理失控,则会导致企业资源严重浪费。我国现阶段的港口集装箱企业发展仅依靠海运业实现自身价值体现[2],因此其产品组成及利润来源多呈现单一性特征,故而海运业市场经济的波动及企业生产成本的波动会对港口集装箱企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其他企业业务形式实现企业收益增长,因此海运业的波动性易导致港口集装箱企业长期处于经济波动状态,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难以实现高效及稳定性成本管理,难以促进企业效益持续性增长。

(二)成本管理缺乏优化及整合,企业成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港口集装箱企业对于企业成本的管理以及企业工作的开展多建立于企业每年的年初预测报告及前一年的产品业务反馈基础上,按照企业不同部门的相关指标实现对部门业务的独立性下达,因此导致港口集装箱企业内部呈现独立化特征,过分重视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关利益获取,未重视企业的整体性利益,各部门员工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多呈现机械化工作状态,缺乏工作主动性,导致企业成本管理与市场脱离,难以实现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认知,在企业成本管理手段应用中,多以任务及控制为主要手段,未感受到社会发展的竞争压力,难以实现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提升。

(三)缺乏无形成本有效管理。

港口集装箱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由于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企业多将其管理工作重心放置于表面基础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中,将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多限制于企业发展过程易呈现具体形态的企业成本管理中,而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无形性成本则未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意识,因此难以实现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的合理性管理。其中,有形成本多表现在企业设备修理费用、材料消耗费用等,无形成本包含企业产品服务成本、企业货物装卸生产率等。

(四)企业成本管理内容各范畴缺乏完善性建设。

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仅重视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管理,而缺乏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企业外部价值环境以及企业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影响因素未实现合理性认知,因此现阶段的企业成本管理难以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三、港口集装箱企业成本管理措施研究

(一)成本管理理念的完善建设。

港口集装箱企业在实现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建设完善的成本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具有统一性以及协调性的企业部门发展体系,各企业部门之间针对企业的具体事项实现高效性合作,在共同发展,共同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企业管理规范的严谨性,实现企业部门间的高配合性,同时港口集装箱企业在面对国际企业发展对手时,应针对企业现有的发展优势,将企业利益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保证企业完善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与国际企业的竞争,在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扩宽企业发展途径,促进企业发展。

(二)实现各管理方法的完善性及合理性应用。

(1)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经济环境会产生巨大变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注重对行业竞争现象的分析,针对现有行业发展现状重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计划,针对变动的市场经济对其进行相关调整,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实现对企业财务及竞争优势的分析,将企业内外部结构及环境相结合,企业价值链具有企业内部价值制造及外部价值转移的行为空间,企业是价值创造链中的一部分。因此,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可以企业生产环境为背景,实现对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行业价值链的分析,从而知晓社会发展动态,观察经济发展形势,实现企业战略分析与制定。(2)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中具有核算精确性特征,该方法可向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基于成本动因成本分析法实现对战略成本管理动因分析,因此将该方法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将其与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相互整合应用,实现企业成本的高效管理。

(三)企业客户销售贡献价值体系构建。

以成本管理内容而言,企业成本的降低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及限制性,在一定情况下,企业成本的管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但若企业将成本升幅降低,则可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优势性在于,产品生产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产品可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价值,因此港口集装箱企业对于企业成本战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发展。客户价值中对于客户贡献的研究,可通过企业信息的应用,制定战略计划以加强产品价值,因此企业客户销售贡献价值体系的构建可将客户价值评价以及作业成本管理结合,将客户作为评价中心,使企业实现对信息的合理有效分析,不断实现客户高效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流程完善,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管理在港口集装箱企业管理及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仍存在价值补偿缺失、成本管理缺乏优化及整合、成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以及成本管理内容各范畴缺乏完善性建设等问题,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各企业应完善成本管理理念、合理应用各成本管理方法、构建企业客户销售贡献价值体系,促进企业成本高效管理,实现企业高效发展。

作者:陈立佳 单位: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翼.集装箱港口企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AKPENAMOCTARALANDA.ImprovingPortsEfficiencyinWestAfrica[D].大连海事大学,2013.

第四篇:循环经济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和实践形式之一,对现代社会中的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对循环经济导向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开展研究同样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围绕着企业成本管理战略这一中心点,对企业运行过程中成本管理层面上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度的研究与分析,并尝试性地对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成本管理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起一些帮助作用。

关键词:

循环经济;成本管理;策略

一、成本管理策略对于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的概念和意义

(一)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成本管理即是:在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经济因素为对象,通过对多种成本管理的手段进行综合运用与全方位管理,以实现利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二)成本管理策略对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的意义

通过成本管理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各类资源的损耗,实现更少资源、更多产出的高效发展理念,显著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损耗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除此之外,成本管理策略还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延长和加深生产链,提高企业深加工的能力,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创造更多新产品和新价值。最后,通过成本管理策略能够增强企业在循环经济大背景下的生存能力,通过对“再回首再利用”的重新认识能够提升企业二次生产的能力,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在成本管理策略上存在的问题

管理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了当前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在成本管理策略上面临的主要问题。管理成本的上升包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环境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质量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战略管理成本。

(一)环境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循环经济大背景的一大特征在于对环保的要求空前增大。随着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企业在发展方式上已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以掠夺式开采资源、低环保成本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过去。在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放在首要的地位,在资源开采方式和生态恢复上都要巨大的资本,这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压力。

(二)销售成本管理难度加大

企业竞争过程中,拥有新技术或市场优势的企业能够利用这些优势以降低产品价格或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式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短时的收益,但在循环经济中,传统的消耗类产品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其成本会体现出上升的态势,这会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销售成本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三)质量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质量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而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强弱的直接决定因素,质量成本管理是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在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因其生产过程无法做到生产与污染完全分离,故而在如何制定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质量指标、如何提高质量管理效率方面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探索。

(四)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显著增加

市场以人为中心,企业的竞争在实质上是人与人的竞争,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包括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运营、调整、保护以及利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普及,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了不可更改的发展趋势。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因为人而产生的其他开支。

(五)战略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战略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在战略管理成本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战略成本不断上升是不可更改的发展趋势。

三、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一)打造强调循环经济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就总体上而言,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竞争力,在具体上而言,企业文化影响着每一个企业成员的认识和实践。循环经济理念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能够使循环经济的要求深深地根植在员工和企业的观念中,保证企业在发展上体现循环经济的思想,在实践中践行循环经济的要求,切实有效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加强法律制度建设,降低守法成本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不完善,法律思想影响力也很有限,在制度保障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科学性有效性的不足,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法律意识,降低企业的守法成本。

(三)打造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降低企业在循环经济大背景下的经济成本,除科学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坚持社会责任的企业自身之外,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市场的行为主体在于人,企业的主体同样也在与人,只有身处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人能够切实地树立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才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才能够保证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和高效推进。

(四)精工减序,提高资源优化效率

精工减序,提高资源优化效率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精工减序能够在保证企业合理运行、产品质量水准不下滑的基础上改变成产工序,调整人员配比,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提高各环节的生产效率,能够有效地将资源配置到有需要的部门中,提高资源优化效率,保证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保证在生产成产更低的同时取得相同的甚至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努力寻求资源和效益之间的最佳比

(五)创新成本管理策略

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多种多样,不同时期的企业对管理策略的要求和选择各有侧重,在循环经济大背景下,企业的成本管理策略的选择应该立足于环境保护之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目标,加大对成本管理策略的创新,不断尝试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推进管理手段的升级和更新。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奖励对成本管理策略做创新性的改变,以通过对成本管理策略的创新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势头。在创新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注意激励机制的运用,以推动创新成果能够更快地投入到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中。

(六)重视完善的成本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离不开完善而有力的监督体制,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立足于短时间和长时间两个层面上,以保证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能够稳定而持续的发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长远化。就短时间而言,应该强化原有的监督体制,严格监督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严格监督企业生产的各项环节以及产品,对不合格不规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及时的发现和严格的处理,保证企业在落实循环经济措施方面有好的表现;就长时间而言,应该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体现循环经济思维的企业成本监督体制,保证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能够在过程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的研究,不仅直接影响着循环经济导向的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康思达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五篇: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管理对策

摘要:

国内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措施降低产品和劳务成本,这也是企业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及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施工项目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对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内部具有不确定性

施工企业风险意识薄弱,项目管理各项制度不完善,以致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与执行力较低;另外,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我国施工企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项目成本过高、投入资金难以顺利收回等。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方法滞后

当前形势下,国内仍有诸多施工企业未摆脱传统成本核算理念、方法及模式的束缚,以至于施工物流成本具备一定跨部门性、隐形性,易被管理人员计入施工成本中予以核算。另外,当前会计制度背景下,施工企业中并不存在物流成本账户,而是将物流成本计入“管理费用”账户或“施工成本”账户中,造成企业财务人员所获取的相关数据缺乏完整性、真实性、有用性,以致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企业投资者短期行为的制约

从理论层面看,若社会投资参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既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绝对垄断状态,又能够进一步强化施工企业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对增强施工企业服务质量与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从实务层面看,尽管社会投资企业能够参与到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但其施工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相关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从业技能水平不高,致使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成本费用超概算、项目管理混乱等问题。施工企业与社会投资在管理模式方面有所差异,使得双方所派管理人员难以融合,不利于提高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与执行力。

二、成本管理视角下完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对策

(1)组织架构。施工企业可依据《岗位职责说明书》与《公司组织架构》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机构,并明确各机构职责权限。

(2)人力资源。施工企业应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各机构经营特点与需求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招聘、内部调配及培训等多项行为。同时,施工企业立于《员工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之上构建与执行健全的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此确保人力资源高效性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3)安全生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指出,任何施工合同必须附属《安全生产合同》,同时全部施工人员开展各项业务活动之前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缴纳一定金额的安全保证金,这样便能够起到防范施工企业资金风险,保障资金完整性、安全性,推进施工企业各项组织资金活动顺利有序进行。

(4)采购业务。施工企业应依据《行政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及实施细则》及《材料设备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落实好采购申请授权审批、采购预算管理、采购付款管理及应付账款管理等多项业务,结合施工企业各机构生产经营需求,不断规范施工企业采购行为,切实规避不合理采购行为的发生,以防施工企业资金流失、浪费。

(5)资金管理。施工企业应依据《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调整资产结构,简化资产处置管理程序,合理使用资金,确保对固定资产授权、保管、折旧及转移等一系列活动高效有序运行,从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依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设计变更及签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材料设备管理制度》及《工程资料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协调好各工程施工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投资、安全及进度等多方面控制,不断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加快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保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降低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

(7)财务报告。施工企业应依据《成本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及《资产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编制行为,加强财产清产与会计凭证管理,以确保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决策有用性。

(8)预算管理。施工企业应依据《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结合施工企业各机构实际状况,规范预算编制行为,加大预算执行控制力度,做好预算调整工作,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9)合同管理。施工企业应依据《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审批制度》及《公章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强合同授权审批与印章管理,合理解决合同违约与纠纷问题,以防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

三、施工成本的管理相关方法与措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指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包括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生产预算及财务预算四部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至关重要,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全面预算编制原则。即要求施工企业以一贯性、全面性、科学性、谨慎性及重要性原则为依据开展全面预算编制工作。

(2)全面预算编制目标。即要求施工企业围绕实现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开展全面预算编制工作。

(3)全面预算编制要求。即要求施工企业除编制年度预算之外,还要做好中、长期预算与季度预算编制工作。

(4)全面预算编制机构。即要求施工企业增设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出任委员会主任岗位,由公司副总经理出任委员会副主任岗位,由公司部门领导出任委员会成员岗位。

(5)全面预算编制程序。即要求施工企业依照五大步骤开展全面预算编制工作:①各业务部门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编制预算初稿,之后提交至财务部门;②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初稿进行审核、汇总,然后编制出讨论稿,之后提交至总经理办公会;③总经理办公会对讨论稿做出分析、审核;④相关部门依照会议决议适当调整修改预算,之后将修改后的预算提交至董事会;⑤董事会对其进行研究核实,待确定无误后予以执行。

(6)全面预算编制的内容。即要求施工企业围绕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及差额预算三方面内容为中心开展全面预算编制工作。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预算控制、预算差异分析及预算修正体系,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公司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应对措施予以解决。同时,施工企业需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奖惩激励机制,推进绩效考核机制与奖惩激励机制挂钩,以增强公司员工预算意识,激发员工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二)营运资金管理

充足的营运资金是确保施工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针对当前施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环境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1)施工企业为确保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运行而持有营运资金,所以这就要求公司严格依照《现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使用营运资金。

(2)施工企业应依托于成本分析模式以达到提高营运资金利用率的目的,充分发挥营运资金的使用价值。

(3)构建健全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结合各部门需求,以季度、年度对投资、采购等规划予以编制,之后提交至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得到讨论稿,然后将讨论稿提交至总经理办公室进行审查,最后交与董事会确定执行。

(4)坚持“一支笔”批款原则。施工企业任何资金支出活动均需由总经理批准后方能开展,如此能够从根本上规避营运资金流失、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5)构建完善的收支两条线制度。施工企业因经济业务而产生的货币资金财务收支均要尽数纳入账内核算,严禁账外账、“坐支”现金等违规行为发生。

(6)置于银行机构设置多个不同的账户,以满足施工企业资金借贷与结算业务的需求。同时,银行机构应严格依据《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定期开展结算工作,加强对公司的监督与管理,以防止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事件的出现。

(7)科学合理地利用信用资金。商业信用融资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重要问题,其中应付账款在商业信用融资中比较大,同时,施工企业获取商业信用时通常会产生成本,而不同类型的商业信用,其产生的成本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科学合理地利用信用资金,在进行决策时需考虑机会成本。

(三)财务组织结构设置

规范的财务组织结构是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保证,需要施工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财务组织结构,即将会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分离设置,既要保证二者之间的独立性,又要确保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明确会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由会计部门承担起日常会计核算职责,为其他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由财务部门承担起财务管理职责,包括财务管理规划、财务管理控制、财务管理决策、财务管理考核等。另外,财务部门还涉及投资科、融资科、审计科及电算化管理科,其中由投资科负责调查考核公司所要投资的项目,实时监督投资效益状况;由融资科负责选取融资银行机构,组织开展融资活动,按期偿还银行机构贷款本息;由审计科负责编制、执行财务审计计划,保证资金使用价值充分发挥;由电算管理科负责开发相关财务软件,加强会计数据管理,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决策有用性。

(四)成本管理部门人员管理

施工企业应依据“引进一批,培训提高一批,转岗一批”的原则优化调整成本管理财务人员结构。“引进一批”是指从其他公司或各大重点高校中招募一些具有中、高级会计职称的财务管理人才;“培训提高一批”是指从公司中选取一批潜力人员,派往国内外高水平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从业知识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转岗一批”是指通过对各成本管理财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将那些绩效差的成本管理财务人员调至相对不重要的岗位,将那些绩效好的成本管理财务人员调至相对重要的岗位。另外,还需对非成本管理财务人员进行基础财务知识培训,增强其财务管理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

(五)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与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业务环节,该项业务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各级成本管理部门员工工作能动性,增强成本管理部门员工责任感,还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1)绩效考核可细分为建设期年度考核、运营期年度考核及建设期全面考核,其中前两者主要是针对于施工企业项目的年度管理绩效、管理行为的绩效考核,而后者主要是待施工企业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行为进行的有效评价。

(2)明确绩效考核内容。首先是建设期年度考核,其内容包括建设管理费用、质量管理、项目工程进度、综合管理等;其次是运营期年度考核,其内容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安全生产、净利润等;最后是建设期全面考核,其内容包括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与安全、建设工期等。

(3)施工企业应构建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奖惩激励机制,实现二大机制之间的直接挂钩,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对成本管理部门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或职位晋升,以调动成本管理部门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

(六)审计管理

(1)施工企业应设立审计机构,组织专业资深人员出任于相应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由公司总经理领导开展内、外部审计工作。

(2)加强审计队伍培训、再教育。施工企业内、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取决于审计队伍的从业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首先,把好审计人员招聘关,严格依照公司审计要求招募审计人员,同时做好对审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待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公司审计标准后方能安排其上岗。其次,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再教育,确保其能够及时学习到国内外最新审计知识与理念,保证审计人员为复合型人才,既熟知审计、会计等相关知识,又了解经营管理、计算机工程等相关领域知识。最后,一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欧阳耀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第六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成本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在快速进步,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内部控制制度是在企业进行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保证企业运行的正常性,同时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使企业的资产得以保障。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控制制度;成本管理;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而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都直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就企业现在的发展状况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对企业管理的总体水平和企业正常生产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只有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管理成本的强化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持久健康。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现阶段,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领导者也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所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相关领导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重视,虽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不重视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这样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其次,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还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企业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在内控实施阶段带来很大的阻力与问题。最后,内部控制虽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相关部门监督不到位的现象。通过上述几种表现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十分必要【2】。

2、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我国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十分必要与紧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提高企业管理力度,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通过在企业中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力度,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极大的提升企业效益,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这样在发现其中存在问题时,可以进行及时解决。另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要求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进步,同时,随着国际企业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给我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中国企业在市场中往往又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有的企业由于内控制度的完善性较差而影响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十分必要,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2.3与我国的法律法规相适应

现阶段,依据国际市场的相关准则以及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法》,其中都指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可信度,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必须要求,符合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要求【3】。

3、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是企业的发展的必备,同时也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但是,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范围、如何处理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等。

3.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尽可能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

因为内部控制有着统筹兼顾的作用,所以很多企业都积极推行。虽然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性质,同一个企业内部的作业单位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企业所有员工都会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就需要包括生产部、财务部、客服部、企划部、销售部等在内所有部门的统筹协作,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制定内控制度时不仅要将企业人事、财务、销售、生产、物质等部门高效结合,还要将各方面经济业务都涉及到,并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中加强内控制度的检验和优化,尤其是应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将内控制度的作用发挥出来,而这就不仅需要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还需要在企业领导的带领下,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付出努力。

3.2注意企业控制环境对控制制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的财务预算、员工职责、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者的态度等内部环境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切不可以凭空想象设计和实施。只有具备了合适的内部控制环境,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措施才可以更好地落实和实施。不然的话,我们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最后没有合适的人、适宜的环境去执行,也是徒劳的,更不可能为企业发展起到多少作用。所以,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积极认同,进而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4】。同时制定制度时需要全面考虑,因为不同的岗位对不同的职责有着不一样的诉求,制度的制定需要密切结合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3.3合理处理收益和控制成本间的关系

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管理,都要考虑“度”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比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根据效益和成本来定。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程序的成本必须要比因风险或错误导致的浪费、损失小,只有这样制定企业控制制度才有意义。企业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具有严格的成本意识,寻求收益和控制成本间的平衡点。因为资金风险和其他各种不良因素无法杜绝,同时企业内部总的成本又无法恒定,因此这一控制就要根据相关实际情况来进行。

4、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

我国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以及成本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同时还有员工以及领导自身问题,都会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影响,因此,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就十分必要。

4.1在企业中树立成本管理理念

在企业中首先应该树立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企业的灵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元素,而成本管理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注意培养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有目的的将成本控制放入企业文化发展中去,通过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对员工宣传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员工中形成成本控制的思想。企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成本管控力度,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对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进行分析,提高对企业投入的管理力度,在企业能够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要不断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最终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4.2构建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的责任制

构建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责任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力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企业效益。而构建完善的企业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基础,就是要不断提高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控制企业费用的支出力度以及分解个人与企业的年终目标,通过制定分发工资定额,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现阶段,随着我国企业竞争强度越来越大,只有严格控制企业成本,加强对企业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没有按照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随意扩大企业费用支出的行为,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只有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制,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5】。

4.3推行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根据现代企业实际发展的特点,现阶段企业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集成企业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从而使得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可以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经营企业,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物资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后期的成本、工资等方面,都要进行管理控制,实行相互整合,这样才可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人员还要不断了解市场的发展动向、政策以及市场要求,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上级管理部门。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控企业的生产,从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注重传统成本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构建企业营销和成本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需要囊括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业务流程,并为营销水平的提升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实现相互之间资源的整合,最大化的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更好地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以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管理的最优化。

4.4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而是一项动态而又漫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我们在注重上述工作开展的同时还应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始终以企业内控制度为主线,建立以企业领导为首,各部门负责人和内控人员为成员,企业员工为基础的三级成本管理体系,由企业领导负责对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由各部门领导人负责成本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由内控人员负责对成本管理方案执行的监督,由企业员工为方案的执行贡献力量,从而在企业上下一心的努力下完成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尽可能地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4.5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现阶段,在我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员工素质水平的提升,进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培养,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管理人员,还要加强他们与一些优秀企业之间的沟通,学习先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经验,进而结合自身公司的特点,促进自身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提升自我素养。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而发现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利群 单位:湖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成本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9:85-86.

[2]樊行健,杨登伟.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6:7-8.

[3]李喜英.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29-30+43.

[4]刘淑艳.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4,30:179-180.

[5]樊爱萍.关于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06:134-135

第七篇:制衣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先进技术引领下,制衣企业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服装的需求出现了持续的增长,同带动了制衣企业的发展。然当前人民币升值、服装纺织类出口配额取消、各种服装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的成本、租金等不断上涨的多重压力,特别是许多地方中小型制衣企业无法在竞争中取胜,导致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管理问题。本文从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出发,分析地方中小型制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为地方中小型制衣企业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制衣企业全面成本管理

一、全面成本管理的概述

全面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最重要方式。它是依据现代企业成本运动规律,以优化成本投入、改善成本结构、规避成本风险为主要目的,借助科学的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行全过程、广义性、动态性、多维性成本控制的机制和行为方式。全面成本管理,重点在“全面”,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侧重成本管理的“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以及“全要素管理”。

二、地方中小型制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广州市增城区享有牛仔裤之乡的美称。目前,增城区单新塘镇牛仔裤批发市场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80000多名从业人员,1000多个已注册的牛仔服装品牌。产品远销中国香港、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新塘镇更荣膺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然据2014年不完全统计,在新塘镇牛仔裤产业中中小型制衣企业比重大,中型企业占13%,小型企业占80%,大型企业占7%。中小型制衣企业多以为他人加工为主,产品重在模仿轻设计,小批量、周期短,产品档次低。成本管理方面多遵循传统模式,成本控制的对象主要局限于企业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缺乏战略性管理的思维,使企业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一)原始凭证数据比较模糊

许多企业的原始凭证数据较混乱,比较模糊,尤其是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库存成本等相关科目的原始数据往往出现较大的错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成本意识不强,领用材料未做好登记工作,造成后面成本核算缺乏数据。其次,在生产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严重浪费材料,而且未将浪费的成本进行登记。其次是固定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折旧估算问题。制衣企业购置了大量的设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大型设备未使用,造成闲置浪费。另外,企业对机器设备的管理不科学,缺乏完善系统的保养计划,设备的折旧速度较快。许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缺乏科学的估计。每年清点资产的时候,都缺乏清晰的原始数据。

(二)记账过程中会计科目不清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财会人员获得了相应的原始凭证就要开始登记入账。但是在实际核算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会计科目登记错误。例如一些企业财会部门,将车间水电费与管理部门的水电费直接统计为水电费,这样是不符合规范的,因为车间水电费是属于制造费用,而管理部分水电费则是管理费用。

(三)报销流程不规范

在许多单位中,报销费用这个环节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一些单位对于出差报销、采购报销比较混乱,导致出现差旅费过高、管理费用过高等。另外,部门工作人员在实际报销中,依然不够严谨,管理者未对员工的发票、收据进行检查就盲目签字,而财会人员也未进行仔细的核查,无形中增加公司的成本。

(四)企业的各部门的成本意识不强

目前许多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工作认识还是比较薄弱,很多单位都将成本计算工作仅仅是财会部门的事情。因而,对成本计算对象、收入分割、费用的分摊等方面的无法明确,造成了许多企业仅仅计算到直接费用,对于很多固定资产折旧损耗、营业外支出等都没有清晰计算。

三、地方中小型制衣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应用对策+

(一)加强培训,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要加强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摒弃过去那种“成本管理不是我的事情”错误观念。单位的财会部门,要先制定简单的成本管理培训方案,给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思想,灌输节约成本的理念。尤其是公司的采购部门,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控,防止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投入生产,从而耽误生产,增加生产成本。

(二)完善各项凭证资料,实现全要素成本管理等

对于财会部门来说,制约其成本核算的较大的障碍是各项凭证的数据不清晰,导致最终成本核算不准确,没有科学统计出实际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因此,要完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报销流程。财会部门与生产部门要做好沟通,共同制定出比较规范的领料单、库存单等,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领取物料、使用物料、剩余物料都要做好登记,而且数据要准确。

(三)加强监督,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

公司的财会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共同将成本管理列入到个人的绩效考核。对于制衣企业来说,生产方面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要加强对生产工人的监督,禁止员工上班闲聊、偷懒等现象,甚至可以采用计件制方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员工成本的浪费。其次,要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禁止无货生产设备仍在运作的现象。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地方中小型制衣企业,要长期生产和发展就要实现全面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当地中小型制衣企业,可以从加强培训,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各项凭证资料,实现全要素成本管理等、加强监督,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

作者:魏尚玲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邹原.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新趋势[J].中国纺织.2010(06):11-14.

[2]吴建华,王珍义,主编.纺织服装企业项目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3]孙淑娜.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J].现代经济信息.2012(02):23-25.

[4]陈刚.中小民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

第八篇: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意义的论述,以及对目前我国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所面临的经营成本管理模式落后、企业缺乏环境成本管理意识、企业环境成本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缺失、相应环境成本披露制度的不健全等问题的深入讨论,提出了一些改善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问题的建议,为我国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企业环境;经营成本;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呈现。而企业的成长要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于企业环境下的经营成本管理问题的改革也应该提上日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应该受到决策者的重视,如何加强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控制,优化企业体制改革,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成为一个值得我们讨论的话题。

一、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的意义

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企业环境数据的收集并整理以及企业环境成本经营方法。与此同时,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在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把控并进行绩效评价的同时,还要准确地计算企业在维护和改善所处环境下经济资本的投入。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的管理是指在企业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企业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环境成本加以控制管理,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和基于企业环境下的经营成本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严密把控企业环境下的经营成本,才能让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符合国家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我国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以及私有民营企业等各类型的企业都在这一环境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各个企业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甚至成为了我国社会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工作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近些年来,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企业只有践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成本管理改革,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占有一席之地。

二、我国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模式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环境管理不是边污染边治理,而是在牺牲环境的代价下,在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条件下,先污染,后治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的条件下,这种环境经营管理不能说错。但是,随着近些年以来我国经济条件的大幅度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条件下,企业环境下经营管理模式也应该得到改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能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对环境成本进行计划控制与投入,才能使环境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企业缺乏环境成本管理意识。

由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决策层对企业的核心关注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而是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企业环境下的经营成本管理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所以,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工作因为得不到重视而缺乏有力的支持。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绝大部分企业对生产原材料的运用不科学,不能完美地利用原材料来生产产品,也是由于对原材料的运用配置方面缺乏环境成本管理意识造成的。这样一来,不但造成了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还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生产工艺的重视,也舍不得在生产工艺的研究上投入经济成本,因此造成了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原材料的大量浪费。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较于其他生产工艺先进的企业较高,不具备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必然会被淘汰。

3.企业环境成本披露的信息不全面。

不同的企业环境成本披露的方式不同,披露内容也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同时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披露,只是披露了过去的时间段造成的既定事实,没有对未来企业环境成本计划做出披露,这也导致了企业未来环境成本的工作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开展。

4.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缺失。

基于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在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下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是保证企业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部分企业由于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时候仅仅局限于常规经营成本的计算,而没有进行环境成本的核算,这导致了企业领导决策者对外部环境缺乏认识,从而使得企业的环境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本较高。

5.相应环境成本披露制度的不健全。

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对上市公司的环境成本披露有相关的规定,但是由于规定界限不清晰,规定内容不细致,所以企业经常会出现隐瞒的行为。另外,企业环境成本披露制度由于没有明确界限的规定,所以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造成了企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时候无法落实明确的责任人,使得环境问题事件纠纷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落实不到具体的责任人,也使得环境污染的治理效率得不到提高。总的来说,由于企业环境成本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企业的环境经营方面与环境保护治理单位的工作得不到协同,不利于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基于企业环境经营成本下改善管理问题的措施

1.改善企业环境下经营成本管理模式,事前规划与事后治理相结合。

因为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成本管理模式不能够有效地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所以,要对环境经营成本管理进行事先规划。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之前,对其进行研究规划,从生产工艺的改善、原材料的优选、产品的选择等方面开展,择取生产成本最少、效益最大、环保性最高的生产方案。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投入生产情况实时改进生产工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要进行净化处理之后,才能排放。

2.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有效控制环境管理成本的方法之一。企业要坚持绿色工艺与绿色生产,选择既符合产品要求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的原材料进行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在生产工艺的改进上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来改进生产工艺,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浪费,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发展道路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企业的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

3.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成本披露制度。

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保总局对上市公司环境成本披露的相关规定的界限应该更加清晰,内容应该更加明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需求设立每一个行业的披露标准,细化、具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常规经营成本的计算,还要进行环境成本的核算,这样可以使企业领导决策者对外部环境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得企业的环境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降低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成熟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模式,找出适合自己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同时完善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5.完善环境保护责任人制度。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人。从而加强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提高企业对环境风险的抵抗能力,减少企业环境下的经营成本。同时,企业的环境经营方面的工作也能与环境保护治理单位的工作得到协同,有利于环境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说,环境污染的治理效率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孙健 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参考文献:

[1]冯圆.企业文化、环境经营与民营企业成本创新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张健梅.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李书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

第九篇: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

摘要:

一直以来,发展工业都是富国强民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企业面临着规模扩大化和市场竞争激烈化的问题,这虽然给工业企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压力,为了使自身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成本的管控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已了解到的目前工业企业成本管控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纵然工业企业一改以往的经营方式,不再仅仅通过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及巨额投资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是将经营的目标放在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面,但是就目前工业企业经营的情况来看,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工业企业虽然打着进行成本管控的旗号,实际上却不曾真正理解成本管控的实质内涵,笔者提出,只有切实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即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方可使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一、目前工业企业成本管控所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控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重点,但是就目前工业企业经营的情况来看,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一,工业企业对于成本管控具有一定的理解误差,他们认为成本的管控就只是尽可能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期间为了降低成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不利于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其二,工业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而且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是参差不齐,工作能力跟不上成本管控的步伐,拖累工业企业成本管控的进程,制约企业发展。其三,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不是十分完善,工作人员对于突出情况并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只会按照相关制度按部就班的执行,以至于成本管控起不到根本的作用。通过对目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分析,笔者对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做出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二、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

(一)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

之所以说要求工业企业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挂念,是因为工业企业对于成本管控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所认为成本的管控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将影响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的信誉,不利于工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为了使成本管控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工业企业必须要改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错误理解,重新审视成本的管控问题。企业要高度重视成本管控,具体的做法即安排企业员工分期接受相关培训,积极学习现阶段最新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手段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当然,必须要将学过的知识有选择性的运用到自家企业当中,不断摸索出适合企业的成本管控方式。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由于参与成本管控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必须尽快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企业要正视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及控制的真正内涵,不要带着偏见来培养人才。财务管理方面,杜绝以往只要会计算就可以胜任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切实培养集计算、分析、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成本管控方面的人才如出一辙,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其次,企业要重视到岗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通过分析目前面临的困难及职工的职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新老员工进行培训,一定要确保职工的能力跟得上企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后期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企业可以选择相关院校进行合作,相关院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实力要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相关人才,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及就业率,还为企业解决的人才问题,降低了招聘成本及入岗培训成本,可以说是多方获益啊!

(三)完善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控之所以不能取得质的突破,不仅是与企业的错误观念及缺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有关,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因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入手:第一,完善成本管控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大部分的企业都做到了前期审核及后期的复查,并且效果不错,但企业都忽略了企业在中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完善管控过程中的相关制度。企业要做到:建立管控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详细记录全程涉及到的数据如生产数量数据、销售量、有关会计信息等,记录存档,方便后期分析及当时的纠错,这样在生产当时就可以尽量避免资金超额使用的情况,便于下一阶段成本管控措施的调整和实施。第二,严格控制现金流的支出。严格控制并不代表就要压缩相关的资金支出,而是说要严格监控资金的流出,减少不必要的资金自出。企业要做到:凡是有关资金支出的相关事件都需要经过上级的层层审批,在分析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及经营状况后,确定资金必须要支出,且支出金额在合理范围内时,方可审批。其实这也是对成本管控的过程进行监控的手段之一,可以降低资金超额频率,将投入资金额降低到最小值,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的经营利润,又不会降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

三、结语

加强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工业企业的必须重视的问题,文章也就此做出了详细的论证,为工业企业在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宁 单位:江苏船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秦战广.论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J].中国外资,2011,02:82.

[2]张妍.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的浅析[J].中国外资,2013,15:225-226.

[3]朱金娣.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159+161

第十篇:企业税收成本管理策略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的竞争也逐步走向激烈。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发展的外在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进行发展战略的转变,从而使企业的发展进入到战略策划管理阶段,以保证企业今后发展战略的合理制定以及发展的质量有所保障。本文从企业税收成本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税收;成本;管理策略

1、企业税收直接成本管理措施

1.1企业税收的产生。

税收即为企业的成本,随着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不断消耗,价值也随之不断的被创造出来,税收的价值即在这些价值之中。因此劳动为税收提供了价值。我国的税收有多种类型,但相同点是都从企业自身所创造出的新增价值中扣除。税收来源于企业的收入,并且在核算方法中具有专业的方法。因此要在运用专业方法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2企业税收成本预算及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应及时在上半年制定出符合其自身情况的发展计划,并对于成本进行预算,将今后的发展成本计划在一定范围内,并且对于所指定的发展计划,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执行。并且对于发生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并对于原因进行分析,避免该问题下一次的发生。

1.3税负统计与分析。

税负统计表能够很好的对于税收成本进行评估,从而对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发现,从而进一步的对于问题进行解决。

2、税收遵从成本管理措施

2.1对于自觉纳税意识进行提升,降低遵从成本。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也是企业受到国家保障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的税收具有强制性以及无偿性。企业的税收还具有稳定性,在长时间内税收数目的波动较小,不是随意波动。并且需要公民主动的对于税收费用进行缴纳,从而使得漏税行为有所降低。企业对于税收的各方面规则进行遵守,不仅有利于避免企业因为漏税问题而收到的惩罚,也有利于对于国家的财政来源进行保证。

2.2对于纳税人的权力进行强化。

强化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并且组织企业中负责税收缴纳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学习,从而使得其对于税收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企业自身的利益进行保障,并且在企业今后的运营中减少税收的成本,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2.3正确应对税收政策变化。

税收的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的时代制订了不同的税收政策,由此可见税收政策处于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但该情况下,对于税收的成本管理有了进一步的难度要求。专业的税收人员随着税收政策的变化要对于税收的核算进行相应的调节,给税收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甚至运用不当会造成企业税收成本管理的目标失败,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税收成本的管理就是将税收政策与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政策进行调整,从而找到谁手中的利益最大增长点,使得企业以及国家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促进企业与国家的税收共同发展。因此,专业的税收人员要不断对于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对于统一的财政政策进行透彻的分析,并预测其变化趋势,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得企业得到安全的发展,并且得到利益的最大化。

2.4建立税收信息平台。

税收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即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当前,税收成本的管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日益复杂,并且当前的税收成本与科技水平也有所关联,因此税收信息对于收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成本的管理也随着当前的发展有所进步,并且税收的管理随着工作过程中信息的反馈不断的对于自身发展进行完善,并且税收管理工作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时展的要求。因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对于成功的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并且及时抓住发展的机遇,加强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地位。

2.5强化内部审计在税收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税收审计在整个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整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也有利于将监督的范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的提升对于纳税审计的重视程度,并且进一步的对于纳税的统计、缴纳的证明收据等加强重视,并且严格的对于国家的法律进行遵守。

2.6与中介组织进行合作。

在使得企业内部税收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不应将中心只放在企业的内部,还应将风险进行转化,从而促进税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税收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且专业性较强,企业的审计部门在进行监督的同时具有加大的难度以及局限性,不利于发展。

2.7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税收关系。

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良好税收关系,企业应在固定时期及时的对于税收金额进行上交,从而取得良好的信用,该行为有利于取得政府的信任,并对于税收进行降低,从而实现税收成本降低,并且促进企业与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合作,从而有利于共同的发展。

作者:相鳗珊 单位:云南红塔塑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6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增加就业与当地GDP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款,对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保证政府开展行政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方税务部门通过对各个房地产企业在户籍管理、网上申报、加强税务稽查等方面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旨在通过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类型、产生原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原因;方法措施

所谓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归类,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税收管理措施,以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当地企业纳税额,维护当地政府稳定。例如,税务部门通过对辖区纳税企业采取网上申报辅导、风险预警、反避税稽查等手段,以差别化的手段应对不同风险类型的纳税企业,实现税收征管最大化目标。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发展和依法治税的逐渐深入,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若处理不当,那么就会发展成为一件危险的事情,而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必须对房地产企业税务的风险管控予以关注和研究。

1.税收风险表现形式。

1.1税收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

例如,由于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对新税法政策变化的忽视,导致企业将开发房产作为本企业办公自用时,仍按视同销售处理,多缴纳当期营业税。

1.2违反税法规定产生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采取坐支销售收入、代收水电费不作销售收入、期房销售收入挂账、关联方转移利润等手段,以达到避税目的。

1.3会计核算不规范产生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销售地下车库时不确认销售收入实现、以收据等不合理票据作为成本费用报销凭据、期间费用与开发产品成本归集混乱等会计核算行为导致房地产企业利润减少,虚增当期开发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通过人为损毁会计账簿、调节收入确认时间、虚增成本费用等手段,以达到避税目的。二是税务部门信息缺乏。由于税收征管工作人员不熟悉房地产繁琐流程、自身管理企业户数众多等原因,无法真实掌握房地产企业应纳税情况,导致对房地产企业虚假申报监管不力。三是政府监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房地产企业同时受到工商、土地、房产、财政、规划、税务等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及尚无统一规章约束,导致各部门间对房地产企业掌握的经济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为房地产企业偷税漏税提供土壤。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识别方法

税务机关应适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进行风险识别,以降低企业税收风险,提高当地税收收入。一是税务机关在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应关注中央近期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将开发企业当期施工成本、期间费用等财务指标与上期、历史同期、行业均值进行比较,以及时发现开发企业税收变化。三是税收征管人员应按照楼盘项目施工预算与承包合同对房地产企业设立税收征管台账,台账应包括楼盘项目拿地、开工、预售、交房、决算等房地产开发全部涉税过程,并根据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与税收台账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并分析产生税收差异的原因。四是以金税数据库为基础,为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综合税负、分税种税负模型,定期对开发企业实际缴纳税收情况与模型进行对比,以便发现开发企业在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税务机关应针对已发现的开发企业税收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开发企业税收风险。

1.房地产企业在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健全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各项交易和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及时地进行核算和反映,准确计算、及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在对交易活动进行调查和合同签订时,要重点关注对方的纳税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对方纳税资信情况,了解对方税收信用等级,防止对方转嫁税务风险,认真推敲合同条款,防止税收漏洞,尽量化解税务风险。同时,房地产企业要提高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业务、税收法律法规、各类税收政策的培训,使房地产企业财务、涉税人员意识到提高税务风险意识的重要性,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权益,强化房地产企业对纳税风险的规避意识与防范能力,同时也促进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比情况采取相应的税收风险应对措施。税务部门应对纳税申报异常的开发企业进行跟踪监督,促使开发企业对缴税差异进行认真自查,及时补缴税款。对纳税申报情况复杂,无法查找差异原因的开发企业,税务机关应组织税务稽查部门对开发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以便发现纳税差异原因。

3.利用金税软件数据库建立税负模型。税务机关应以金税软件数据库为基础,针对开发企业规模、楼盘价格分类建立税负模型,计算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百分比,以该模型作为考核开发企业税负情况依据,及时发现开发企业税收风险。

4.实现房产开发企业信息共享。我国政府应建立房地产行业数据平台,并将数据在工商、税务、财政、规划、国土、建委等部门实现共享,方便各部门查询相关信息。定期对数据平台进行更新、维护,保证房地产信息具有可比性,同时通过将该系统信息与纳税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潜在税收风险。

5.辅导开发企业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一是税务机关应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督促企业建立税收防范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税收政策培训,指导企业不断完善纳税网上申报流程与复核机制,在税务机关官方网站上及时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变化及相关法律汇编,供开发企业查询及下载,促使企业遵守税收规定,形成良好的纳税意识,积极缴纳各项税款。二是企业内部应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构或指派专人对企业税收风险进行评估、预警、监督,降低开发企业税收风险。

6.建立社会化综合治税机制。为加强房地产税源信息交换与监控,可开发税务、规划、建委、工商、房管和国土等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信息系统,适用于多部门信息互通,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该系统应具备各种勾稽关系、逻辑校验和数据交叉对比分析功能,可据以核对纳税申报表的准确性,揭示税收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和原因,为最大程度控制风险提供导向作用。

7.指导企业建立自主化风险防控机制。宣传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是提高纳税遵从度、降低税收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要根据房地产企业规模、组织架构和管理风格,因地制宜地指导房地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防控机制,将涉税风险防范前移,由事后防范向事前预防转变,形成“二道涉税风险防火墙”。

7.1指导企业完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在企业财务和内审部门设立税务风险控制岗位,明确相应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使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行内部制约和监督。

7.2指导企业制订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配套措施。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岗位和资金流、实物流、单证流及信息流,制定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辨认和相互交叉稽核职责的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

7.3指导企业完善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并做好纳税申报资料的保管工作。

7.4建立和完善税收政策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企业适用的税收业务资料,网上供企业查询和下载,强化纳税培训和辅导,从源头上控制税收风险。

作者:方芳 单位:沈阳新经济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论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方法,新经济[J],2014年29期.

[2]艺阳:大企业税务风险[J].新理财.2013(01).

[3]张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风险及筹划思考,现代经济信息[J],2013年23期.

第二篇:财务指标在企业筹资风险管理中运用浅析

【摘要】

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才能够对筹资风险以规避。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充分认识财务指标对控制企业筹资风险的价值,有助于企业对筹资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本论文针对企业筹资风险管理中财务指标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企业管理;筹资风险;财务指标

一、引言

所谓的“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采用筹集资金的方式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资金偿还困难,给投入资金的股东带来了负面影响,使资金筹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暴露出来。因此,“筹资风险”又被称为“财务风险”。可见,企业筹资资金并对这部分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存在风险性是必然的。企业需要做到的就是对筹集资金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策略,以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二、企业筹资中运行财务指标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分为长期负债能力指标和短期负债能力指标。

1.长期负债能力指标

长期负债能力指标为负债比率指标,主要用于对企业所筹集资金的长期负债能力进行分析,以明确企业是否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的财务运行状态。比如,如果某企业在近三年之内的资产负债比例持续上升,就意味着该企业正面临着债务偿还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正逐渐增加。根据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行业数据以平均每年0.04的指数递增,且所赚取的利息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就意味着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在逐渐弱化,已经无法按期偿还利息了。

2.短期负债能力指标

短期负债能力指标为变现能力指标,即企业采用融资的方式缓解短期内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问题所具备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这些可以通过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企业在三年之内的资金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平均数据,就说明企业对所筹集的资金具备偿还能力。但是,如果所有数据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说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限,这就需要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有必要积极地采取抵御风险的措施。

(二)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对自身所具备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并通过合理经营而获得利润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销售利润和资产收益体现出来。如果企业的这两项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平均每年的盈利能力都比行业数据低,就意味着企业的运营能力比较差,经济效益不良,而且在同行业间相比,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很弱的。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对企业所能够获得的利润进行挖掘,以创造条件将这一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企业的运行能力指标分析

关于企业运行能力指标的分析,是对企业管理层以及资产利用效率的分析,即通过对企业资金周转进行计算,分析与其相关的指标以获得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如果通过计算结果明确企业存货周转状况良好,就意味着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关于企业存货周转状况,通过存货周转效率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慢,就会影响资金有效流动,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

三、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企业的资本结构要合理,确保负债要适度

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存在负债资本是必然的。如果企业仅仅依赖于股权资本运行,并不存在筹集资金的风险,就会导致企业运行中会呈现较高的资金成本,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如果没有股权资本,也就不会存在负债性资本。随着负债资本的增加,资金成本相应地也会有所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随之提高,与此同时风险指数也会提升。所以,要能够使筹集的资金获得最高利润,就要将最为合理的资本结构构建起来,以均衡筹资成本与可能承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以使企业处于适度负债状态。

(二)取缔单一的筹集资金方式为多渠道筹集资金

企业筹集资金多会选用银行贷款的方式。但是,由于银行贷款需要履行复杂的贷款程序,导致贷款时间长,很有可能使企业错过良好的资金利用机会。而且,银行贷款会由于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债务负担而导致资金周转缓慢,使得财务风险系数提升。目前国家支持企业采用多种渠道融资,包括股票、债券以及民间融资等等,使周转资金的方式多元化,由此而使企业在筹集资金以及资金运用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有所降低。

(三)运用财务指标体系构建财务预警系统

要做好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就要考虑到企业的负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行能力,对相应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强化筹资风险防范。通常资金流动比率维持在20%,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当资金利用所获得的利润超过借款的利率,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能够将债务偿清之外,还具有其他的资金支付能力。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观察企业的存货情况。如果企业存货数量增长,相应地应收账款周转不灵,就需要对资金利用情况高度警觉。企业的运行能力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当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说明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此时,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作者:刘海军 单位:盘锦高升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刘素华.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2(06)

[2]肖树强,赵息.财务分析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24)

[3]宋雪娇,牛力.财务分析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09)

[4]时成.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第三篇: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在简单分析应收账款风险概念及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三个方面探究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等相关管理策略。

关键词:

新形势;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中的药物流通直接面向市场,依靠市场进行生存,所以各类应收账款较多,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倒闭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得企业需要面临着一定的应收账款风险,加强对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文章将结合时展的客观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浅见,希望能够对医药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应收账款风险概念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应收账款风险概念

应收账款风险指的是市场因为市场经济的自由性、债权和债务关系在解除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赊销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风险因素。应收账款风险主要可以划分为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直接风险指的是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受益,使得企业受益降低,具体包含资金周转风险、机会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坏账风险等等;间接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应收账款直接风险而造成的各类企业利润降低、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等风险。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首先在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应收账款风险产生主要是由于市场变化条件而引发的各类企业行为造成,比如一些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吸引顾客,久而久之便会引发故意拖欠的问题发生[1]。其次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匮乏等方面因素所造成,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构建完善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风险预测与风险评估能力不足[2]。

二、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

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着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等方面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药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应收账款风险,然而当前很多医药集团中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份专业性强同时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结合市场变化条件,注重合作单位综合能力的分析,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缺乏信用管理部门的医药集团势必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不利于医药集团的可持续发展[3]。

(二)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医药集团相关管理人员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当前很多医药集团企业管理人员较为注重经济效益,注重销售的过程和药物的研发,然而却忽视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合作单位的风险评估意识不足[4]。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医药集团发展中就会产生较多的风险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应收账款风险水平。

(三)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发生几率,然而当前很多医药集团企业中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没有结合医药集团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制度。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就会易于发生赊销审批过程不合理、销售绩效考核不合理等问题,销售人员考核指标完全只考虑销售额而与应收账款的回收毫无关系,这就不能调动销售人员催收账款的积极性,对医药集团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式分析

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等方式进行科学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事前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分析的发生几率,是新形势下医药集团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医药集团可以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而为医药集团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1.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

医药集团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中所遇到的各类销售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中的管理人员需要与销售部门、财务部分相互合作,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中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科学分析市场环境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医药集团企业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保障。

2.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

信用政策是由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款政策所组成,完善的信用政策能够保证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新形势下医药集团需要重新规定信用审批人资格和权限规范审批流程,明确医药集团中销售人员申请赊销期限、现金折扣、赊销额度等财务部门复核具体情况,各类销售活动需要通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评估,对客户的道德品性、资本实力以及偿付能力等进行总体评估,并将道德品性作为评价客户的第一指标。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应收账款事中控制中,主要是通过规范合同管理以及加强应收账款追踪分析等方式开展,将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1.规范合同管理

规范合同管理主要是在客户下单之后,对医药产品的优惠幅度、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数量方面存在疑虑的客户进行综合管理,避免客户拒付款或者延期付款等问题发生。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需要细致分析销售合同,保证各项活动需要符合公司产品真实性。同时,需要特别注重付款的时间以及需要承担的各项责任等等。

2.加强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其收款难度也会增加,最终变为坏账的几率提升。所以新形势下,需要加强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医药集团可以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账款的对应分析,逾期的欠款需要特别注意,一旦逾期欠款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不断提升,则需要及时与销售部门联系,做好催款工作,及时跟踪账款结算情况,确保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循环利用。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新形势背景下,医药集团需要不断完善应收账款催款制度,结合不同的拖欠时间、拖欠期限,采取不同的催款方式,将第一催款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将个人催款的落实情况直接与其绩效相互联系。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政策,明确规定销售中只有产品质量或包装问题才可以退货,制定完善的退货标准、退货订单以及退货验收制度,通过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各项活动的科学、合理运行。

四、结束语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医药集团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保证医药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形势背景下,医药集团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等方式,真正解决当前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中存在的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等方面问题,为医药集团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各类应收账款风险几率的发生。

作者:彭强 单位: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成方.应收账款风险形成及其管理措施分析——以“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28(22):213-214.

[2]徐圣洁.煤炭企业应收帐款风险防范对策经验研究——以神华能源为例[J].新经济,2015,20(15):91-92.

[3]王竹泉,孙莹,祝兵.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1,08(17):56-61+78.

[4]陈晓芳,郭健.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析——金融危机下确保资金链畅通的有力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23):169-170.

[5]周亚东,黄庆涛.完善财务手段统筹应收账款管理——来自际华轻工的经验[J].财务与会计,2011,12(15):27-29.

第四篇: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加工利用是众多中小企业创业经营重点方向。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经营相对灵活,经营范围较集中,对经营者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但由于市场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也面临一定的营销风险,必须正视营销风险的管理。通过对所面临营销风险现状的分析,对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管理组织搭建、经营决策和过程监控的“三位一体”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

资源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策略

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自然资源丰富,通过对自然资源的采掘、初加工等,可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地特色资源和特产资源的加工利用是众多中小企业经营的重点方向。

1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1.1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或特产资源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创业时大多会结合本地独特色资源或者特产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从事资源种植或采掘、简单初加工等经营环节,从而开展企业经营活动。

1.2经营方式灵活、决策较迅捷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依托本地特色或特产资源,企业经营需要的要素不是很高,几个人就可以创办一个企业,投入的资金、设备等要求也较低,因此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比较灵活,决策也较迅捷。

1.3企业经营范围集中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受限于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因素,企业经营范围较集中,一般以当地的线下市场为主,部分企业的创业者因具备一定现代电子商务的认识和能力,也积极开发农村电商等在线平台。

1.4经营管理者素质整体相对较低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创业跟地域有些关系,较多的创业者是当地人员,接受的企业管理的培训和历练还不是很好,经营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

2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2.1营销观偏重销售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体量小,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如何没有足够的销售额,企业很难支撑,所以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营销观会偏重于销售,营销战略体系上会相对缺失,甚至会忽略企业营销伦理建设。

2.2营销能力相对较弱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经营者素质特点,对营销的专业能力掌握也相对较弱,对营销的调研开展、产品经营策略、渠道开发与建设、价格制定及促销管理等领域认识和掌握也有限,在企业得到一定发展后的营销活动开展更是缺乏认知,企业整体营销能力相对较弱。

3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现状及问题

3.1认识营销风险不系统

大多数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都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风险,会来自于如社会经济等宏观环境和如企业内部等微观环境。跟资源型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有关,受到经营观念及经营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对营销风险的认识还不是很系统,主要体现在本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来源、营销风险的类型及其主要表现等方面。

3.2普遍缺失定位风险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依托本地独特特产或特色资源,总是以贴上“地方特色”标签为自己的经营定位,如桂林众多中小企业将罗汉果定为“东方神果”,根据营销理论,这还没有真正形成营销定位,真正的营销定位是应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来思考的,而不能片面的站在经营者角度。

3.3相对淡看产品风险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特产或特色资源及其简单初加工,在产品组合上相对较简单,即在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长度和粘合度上变现不是很突出,相对淡看产品风险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上,很多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不大,对未来产品的考虑较少。

3.4面临较大渠道风险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规模不大、市场集中在当地区域的特点,经营渠道集中在本地,即使有部分企业将线上平台作为主要渠道,也是以自己经营淘宝店或者天猫店为主。尤其是特色产品,一旦出现产量激增或者当地旅游人数大幅下降,会因为没有更多的渠道导致产品的滞销。

4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策略

4.1组织建设———完善营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必须要有组织架构上的保证,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亦是如此。风险管理相对来说更是处在企业宏观管理层面,因此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组织级别要比较高,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最高负责人原则上来说最好是企业的老板担任最好,日常管理由企业营销副总担任,其他成员必须是各部门负责人。

4.2经营决策———建立营销风险管理决策流程

营销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评估。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决策流程可以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如当企业的营销风险产生以后,不是急着去救火,更需要静下心,识别其风险类型及成因,衡量风险后果,形成风险处理措施,最后对风险处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出现营销风险时很容易犯头痛治头的问题,必须按照科学的营销风险经营决策程序开展。

4.3过程监控———设计营销风险评价指标

过程监控是营销风险管理的关键,做好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必须加强过程监控,能设计出适合企业特点的营销风险评价指标。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管理能力不是很强,要设计系统和完善的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不是很现实的,结合其特点,较适合的做法是设计的营销风险评价指标要简单易管理,以常见的几个重要营销指标如销售合同履约率、赊销比率、供货合同履约率、价格下降幅度等作为资源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即KPI,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得到很好的过程监控。

5小结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经济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很好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需要。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如果能在营销风险管理上得到很好的经营,将会让企业自身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更好的保证。

作者:罗志明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云起.营销风险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潘兵.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月:8-9.

[3]罗志明,李超.资源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月下:20.

第五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相关措施研究

摘要: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企业发展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该模式下法律风险的作用尤为明显,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以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阐述如何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提升管理质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企业管理;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法律风险伴随着企业从设立到运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能否有效运用法律手段合法经营、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行为必须要符合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行业管理规定等),才能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也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其经营管理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问题,这就容易产生法律风险。常见的如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对外投融资、借贷、担保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产权不明晰产生的法律风险,质量、安全、环保事件引发的法律风险,不仅是经济上可能遭受损失,甚至有可能使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面临行政、刑事处罚的法律风险等等。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企业面临的有关法律风险问题,将会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法律风险成因比较多,所以相关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管人员必须高度关注该问题。

一、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法律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主要作用,如果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企业的高管人员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重视,所以这部分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法律风险管理基础本身都相对比较薄弱,导致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旦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存在抵触心理,将会影响到企业相关制度的执行,势必造成相关工作开展的不顺。企业在对内部文化进行建设时,没有融入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加上平时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相对就会比较缺失,导致在对外的经济交往中,发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高。

2.风险防范机制存在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质量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要通过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方式来夯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质量。企业会受到利益的影响,轻视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容易导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虽然成立了法律事务管理部,但是这些部门的主要工作除了平时对合同进行审核外,主要就是处理各种投诉案件,并没有将工作范围延伸到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中,所以影响了法律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防范机制是企业发展也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最基础的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都需要将机制构建以及如何去执行作为中心任务。

3.缺少高端人才。

21世纪是人才主导的世纪,同时科学技术也成为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夹杂着感性管理思想。对于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工具、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许多企业都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知晓法律、又熟悉经济、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导致法律风险管理的全局性比较弱,有的企业将法律风险以分割的方式平均分配到运营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市场部门。这种情况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对比较分散,并且业务交流方面也没有高效的平台,所以很难形成较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模式。企业对高端法律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要将工作中心适当转移到人才引进方面,通过引进高端法律人才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对具体管理事项中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高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助力是不可忽视的,而且高端人才的融入可以让企业之前的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尽量挖掘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

二、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方式

1.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意识。

法律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在优良的管理意识下来打造管理氛围。部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不达标,所以要将企业法律风险优化作为前提,夯实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法律风险管理理念。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应当将工作的重心分配一些到法律风险管理上,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运营制度等方式来提升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法律风险管理流于形式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环境,还会从侧面加大企业的法律风险,全面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必须要不断地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落实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必要的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将法律风险管理有效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构筑起法律风险管理的思想护盾。

2.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将企业的发展作为基础目标,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构建全面、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要包含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管理活动。要从根本上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全面的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内容,使其更加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以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法律风险管理的所有板块在运行时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法律风险识别板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全面的认识到企业日常工作所暗藏的各种法律风险,再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进而确定采用何种控制手段来减少法律风险,提升企业运营安全性。

3.高端法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得一席之地的动力源泉。目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高端法律人才方面的空白还是比较明显,所以经常出现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管理与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实况来制定详细的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将人才建设变为企业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保证人才建设效率。人才引进也是比较关键的,不断纳入新鲜血液才能保证团队的健康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招聘会等方式,引入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构建详细的、科学的法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夯实企业内部、外部法律环境。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要关注内部文化建设问题,最大程度的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去引导和规范员工,使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走向正确的道路,形成同气连枝的管理氛围,才能有效发挥出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质效。

三、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质量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经营效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提升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及部分企业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上文以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别提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防范机制存在问题、缺少高端人才三点常见的共性问题,之后阐述了相对应的三点解决措施,旨在通过该方式提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小平 单位: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郑勇.基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15:207-208.

[2]祝宁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与法律风险管理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5-94.

[3]付军.基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5,02:10-11+13.

第六篇: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

风险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风险管理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认识到存在的机遇,从而规避风险。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增加资金支持,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

关键词:

风险管理;监管;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的唯一途径,理论指导实践,并作为应用到实践,风险管理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创造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大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大会。风险管理理论一旦被广泛接受,在企业风险管理,积极实施,进行有效的操作,会产生明显的效用。所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风险管理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认识到存在的机遇,从而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一、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

基于整体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监督不同的企业的责任,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使得其成为内部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全部参与风险管理,才能有效避免企业面临的风险,抓住机遇。宏观管理部门要结合整个业务,区域战略,技术战略,投资战略和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国家和国际经验的战略。风险管理涉及企业的全部部门,具体包括,采购、客户信用、财务、生产、销售、预算、资金等,这些部门应该建立相应地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以便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做事,规避部门风险,从而整体上降低风险。

二、增加资金支持

首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相应地资金保障体系,没有资金,企业就无从发展,当前,国际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为风险管理体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很多企业雇佣注册会计师事物所进行风险控制测试,为很多大型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等,以检查风险。其次,要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系,企业治理层必须和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联合,制定各种监管制度,以提高风险的预防能力,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单靠本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提供资金支持,聘请外部专家协助建立内控体系,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物质支持。

三、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用。

1.1企业成功市场基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占领市场是企业前途和希望,失去市场企业将面临衰退,企业。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吃掉的话,必须占领市场,企业必须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的市场基础。57

1.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特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竞争者也很难复制和模仿,别的企业是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市场长期性的检验之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认可,从而长期占领市场,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2.1加强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包括人员招聘、职业规划、绩效考核、薪资政策、激励机制、培训制度等很多内容进行风险管理,规避人力资源中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企业要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注意总结,对出现的风险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加强人力资源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事前、事后防范制度。对进入人员实行资质审核、背景调查,同时进行严格的考试、试用期制度。对企业的在职员工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出现懈怠等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聘请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建立事后处理机制,企业内部应建立风险处理机制,不断进行事件的处理,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公司对在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2.2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该根据COSO,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按照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风险管理不仅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全面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传统的报表数据的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负责整个系统的风险分支,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外部专家进行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统一各部门的专职,专业监督实施,统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便制定审计检查的实施,负责整个分公司的风险管理,并独立于行政各分局。

2.3建立风险事件的数据库。

通过检查可以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企业风险分析的测试激励自己的风险管理程序,管理发生事故之外的警惕,对企业风险事故进行分析,它发生在分析前,在未来,并且它可以避免事故的危险。

2.3.1统合管理的目标。

企业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的目标。总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经营战略决定等经营目标,营业收入,每股利润,市场占有率、安全生产等。财政目标包括销售收入,成本的费用,纯利润,现金流量等。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等。具体的目标是与岗位的工作目标达到标准要求。具体的目标细分化、精细化测量,清楚的判断的程度。具体的目标和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基准及定额标准往往融合在一起。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时候使用的是更具体的目标。企业统合风险管理与目标是与传统的风险管理的是有区别的,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的企业统合管理的总目标,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各种活动的总目标分解,所有具体风险管理的目标,做到战略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密切吻合;二要明确具体,将企业的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形成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活动的具体目标,使员工们看的见、摸的着,随时可测评自我完成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2.3.2加强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文化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风险,必须将风险文化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战术的决定和各活动中,是风险管理人们的一项的自觉行为。首先,了解相关企业的目标,通过政策、制度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的态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合作原则等,提高员工个体的风险意识,将风险和文化意识覆盖到企业每个员工,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更加规范员工的行为,使风险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次,形成企业统一规范的风险管理的语言,不同的人和部门,风险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例如通常财务计划部门把预定的差异看得很重要。通过教育训练员工知道什么风险,风险管理和企业的风险的类型和管理策略。企业应进行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制定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形成高尚的企业文化,对于违法、违背诚实原则,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等措施。企业还应建立风险文化的培训,聘请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风险文化的培训,采取不同的途径,加强对风险文化的知识、流程等的培训,加大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恰当处理各种风险,从而规避风险,提高运营的安全性。

2.3.3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董事会设置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也就是人人都参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但是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需要专业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企业应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专职部门或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还应该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督,提出评价体系,评估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统合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法人治理结构,如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机构,使出资者和经营者明确责任和权利,使企业统合管理和企业战略一致。组织形式是多样形式可供选择。企业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者,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面的智慧”,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的智慧。

2.3.4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的事,风险管理部门、其他的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紧密合作共建企业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业务和风险管理人员组合起来有效地工作。企业建立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该结构一般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决定机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和相关部门三部分。董事会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的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各重大的风险管理审查和决定事项。设置董事会的企业,总裁办公室会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的风险管理议事机关,各单位的经理为单位的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本部门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并最终就本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向董事会报告。企业设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是全面的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

2.3.5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大力应用先进科技工具,采用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备份、整理、分析、交互等的规范,随时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换代。比如建立erp/OA系统等。企业应从源头上确保录入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等,不得随意更改信息,建立信息使用的审批制度,规定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权。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对重要业务流程进行对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及时调整方向,规避风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涵盖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单位部门,使得各个部门共享风险信息,共同应对企业内外风险,提高整体的效率。企业应对信息系统不断地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安全运行,以便提高风险系统地准确性。企业应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信息系统结合运用,实现优势互补,避免系统的单一和片面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四、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创造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应从各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崔伯平 单位:江苏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学龙,郝斯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5(19).

[2]孙立.基于发展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角色探析[J].财会通讯.2014(13).

[3]季皓.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4(05).

[4]鞠永生.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之思考[J].财会研究.2015(03).

[5]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审计研究.2014(06).

第七篇: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重要环节,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莫测,市场税收问题的不断暴露,企业的税收处在极大的风险危害当中,很多企业缺乏严格的税收管理机制,导致企业承担了很多财务、名誉上的损失,如何为企业剔除这些影响自身发展和建设的税收风险,做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税收做到健康透明,是每一个在市场中奋斗的企业都在思考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

一、税收风险概述

税收风险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障碍,是指国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在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纳税人未全面遵从税法的情况下,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使实际税收的征收结果与税收预期之间客观上发生偏差。税收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属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税收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多变,使得税收风险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加以管理。纳税人利用技术手段将税收显性风险人为处理为隐形风险,促使风险累积,导致风险压力,形成真正的税收流失;难于化解性,税收风险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能力及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使得税收风险的防范、控制、化解的管理难度较大;传导性,税收风险会在上级或下级税收之间传导和扩散,导致整个税收系统风险共担。税收系统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所以,税收风险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社会性风险。税收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和企业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分为纳税人风险,扣缴义务人风险,税务人风险,纳税担保人风险,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风险;按税收征管过程的具体环节,分为税务登记风险,财务核算风险,税源监控风险,纳税申报风险,信息报送风险,税务检查风险。

二、企业税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的外部因素。

1.1国家税务法律法规的限制。

国家官方颁布的税务法律法规是指导我国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规范税务管理秩序的重要标杆,但是随着企业税务管理问题不断更新换代,国家颁布的税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需求。早在2009年,国家针对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颁布了《指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指引》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包括其对大企业概念和规模的界定不过明确,文件由地税局、国税局颁发而引起的指导对象模糊,以及其对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构建、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内容叙述的表面性。

1.2税收机关执法的局限性。

自由量裁权力是我国税法规定的给予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特权,其本意是为企业与执法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一个便利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税收机关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低下和执法机关整体的不规范,使得这一项权利弄巧成拙,权利的不对等与使用的不规范给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1.3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是影响企业税收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上的不规则竞争荼毒着企业内部的税收安全,受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很多企业经常会出现假发票、错发票、票的问题,各种人层层之间的回扣也造成了很大的财务漏洞,给企业财务的风险系数的不断提升带来了机会。除此之外,企业委托人和人之间经常会出现双方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使得信息“驴唇不对马嘴”,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税收管理工作。

2.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的内部因素。

2.1企业税收控制力度不够。

企业对税收管理部门的建设关心不足,相应的其税收控制力度也远远不够,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置税收风险管理相关部门,使得企业的税收事务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继而造成税务漏洞百出,风险越发扩大,而对高层管理的问责也经常杳无音讯,税收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无从追查,也就无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量化指标的缺乏也是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至今,国内依旧没有能够精确反映企业税务信息的报表,而财务报告上面记录的各种税收信息又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企业的税务指标无处可寻。

2.2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意识低下。

国内很多企业的高层以及管理部门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经常会因为私人关系搞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税费,他们认为一两次这样的状况不足为奇,但是殊不知,一次一次的堆积起来,就成了企业内部巨大的税务漏洞,能够渐渐吞噬掉企业的健康与前途。虽然表面上相安无事,实则企业已经摇摇欲坠。其次,对于税务管理工作,很多企业都没有将其安排到日程上来,没有设置固定的税务管理机制,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

2.3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数量少、素质低。

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是企业保证税务安全不可缺乏的重要环节,税务管理说到底还需要人为操作,且当今的市场状况需要高级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与之相呼应,但是,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都是沿袭国外的税务管理方法,没有几家创造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税务管理机制,且尽管这些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建立和实施,但是仍旧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来上岗,使得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名存实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虽然国内一些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后,开始实行定期的人才培训,企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是其培训大多只针对财经专业大学生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授课面窄,导致人才数量入不敷出。

2.4企业财务核算的不规范。

企业核算的不规范、不精确也是造成企业税务漏洞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核算关系到企业收入与支出的每一笔财产,需精确到每一分钱、每一笔账,才能够给企业的税务工作提供精准的记录,多一分少一分,都会给企业的税务核对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困难,正确精准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远离税务风险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健康顺利经营的基本工作环节之一。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的构建。

对企业的税务风险实施科学的管理,必须建立起严密的管理组织体系并设计好完整的管理步骤,企业的税务管理组织各有不同,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情况和高层管理的观念程度而定,一般来说,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保证其在理事会的监督下运行,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分为税务部门和风险部门,实行分别管理。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计划时,必须明确先关负责人的权责,对各种税务种类都要有所掌握,研究其特点和性质,做好损失的评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2.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技术。

税务风险清单是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清单由税务管理人才设计,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潜在的税务风险,其经济性与合理性适合刚刚起步的企业。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采取措施的重要前提,正确的评估能够使风险的有效防控少走弯路,直戳要害。风险的评估应该基于数理统计知识与概率论,来设计企业税务风险的自检表与评价表,再对税务风险进行量化。税务风险的防控要在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控制风险,使其尽量降到最低。首先要树立起风险防控的意识,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处理风险。其次要有全面准确的企业税务信息库,建立可靠强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其具备可操作性,还可以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税务机构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税收风险需要完善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为此,企业必须打破僵局,强化内部各层级的风险意识,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反应机制,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处理,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

作者:董紫琨 单位: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银.新形势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8).

[2]邹克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3(03).

[3]张小红.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3(02).

[4]艺阳.大企业税务风险[J].新理财.2013(01).2016年•2月•中期经营管理者学术理论

第八篇: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摘要:

通过制度的建设、业务控制流程在造、内部审计的监督,这三道防火墙的建设,堵塞漏洞、控制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督

有着百年历史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航道施工企业。公司主营航道疏浚、整治、围堰吹填和航道勘察、设计、测量,兼营船舶修造和疏浚机具、航标制造等业务。公司从黄浦江疏浚起家,逐步走向大江、大海,不断发展壮大,发展至今集疏浚、航道整治、填筑以及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等业务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疏浚企业公司。公司资产总额近200亿元,拥有世界先进的耙吸、绞吸挖泥船等船舶百余艘。现隶属于中国交建,随着集团在境内外整体上市的同时,上航局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持续发展,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三条防线来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一、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二、业务控制流程在造,特别是高风险项目和资金支付环节的事项重点关注。三、内部审计的监督。通过这三道防火墙的建设,堵塞漏洞、控制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可持续发展。2001年起上航局的年营业收入从10亿元开始,以年均增幅超过30%的速度持续发展。当2015年迎来公司110周年局庆时,上航局自豪地站到了企业发展史上的新高点,已突破145亿。在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以优良的设备、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建设国际一流疏浚公司。

一、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出台背景、必要性

内部控制由来已久,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尤其是自上市公司如“银广夏”、“科龙电器”、“华源集团“的造假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这些上市公司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惨痛的教训下,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不仅成为国资委、证监会等监管层,也包括集团公司和上航局经营管理层大家的广泛共识。

二、企业面临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下面简单说明下企业经营中的主要风险:

(一)战略风险

战略发展不符实际,现在许多企业急于求成,制定雄心勃勃的经营战略,但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华源就是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盲目扩张,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加上内部管理混乱,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二)组织机构不合理风险

一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安排不够科学和合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责权利不明确,那么企业决策容易缓慢或者决策容易失误,失掉市场机遇。二是信息的传递不够真实、不够及时。比如说,公司员工向领导反馈相关意见,通过一层层传达才能到达最高管理层,经过中层管理者时,可能有些不利信息会被过滤或者部分信息会被遗漏,出现不及时现象;三是部门设置臃肿,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工作中互相推诿,企业内耗严重。

(三)人事风险

招聘选用“自己人”“听话人”,公司关键岗位被特定人群垄断,相互包庇,产生“小团伙”;专业人员匮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

(四)合同风险

合同当事人不合法,没有合同履约能力。条款不严谨:如工程竣工验收,审计结算等节点没有明确时间,造成后续付款条款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应当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未发;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企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但因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期,超过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例如: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企业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五)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贯穿到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为现金短缺的支付风险,财务信息失真产生报表风险等。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投资等日常各项经营活动中。这些财务风险都是在企业营运过程中与交易处理相联系的风险,如采购价过高、周期过长,应收款周转率慢、回款率低,货币资金审批流程流于形式等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体制

以上的事件和风险,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美国出台了sarbanes-oxley法案来规范上市公司,2006年国资委了《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年财政部、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财政部、证监会力推动下,中交集团实施了全方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上航局也通过建立三条防线,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一、制度的建设,包括组织保障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二、业务控制流程在造,特别是高风险项目和资金支付环节事项的关注。三、内部审计的监督。通过这三道防火墙的建设,堵塞漏洞、控制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

(一)积极完善的企业管理架构、制度建设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企业设立的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相

关准则与规定的总称。通常企业制度包含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企业人员的工作安排、工作流程的设计等。一般以规章、纪律、制度、标准等形式来表现的。上航局通过上市改制,建立健全了企业的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党委、纪委监察;确立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的管理架构。为了确保内控制度的推进,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都成立了内控小组,负责各级公司的内控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建设,组长由一般由各级公司领导出任、组员由相关部门长参加,对原有制度和文件进行梳理和更新,以内控为主线,把各级公司原有的文件,企业管理制度、办法、规章,规定纳入到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中。

(二)合理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人员分工,建立高效能的业务流程遵循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效能,制定了管理手册,建立业务控制程序,如采购控制程序,工程施工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信息交流及协商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等21个管理程序。一是明确流程应该经过的岗位,岗位在流程上应该履行的职责,同时对应岗位职责的工作素质要求.包括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及业务技能水平要求,二是明确流程,制定流程图。运用IT技术固化业务流程,上航局在浪潮ERP集团管理软件系统平台上,准备通过合同管理模块固化了采购外协付款管理模块、销售收款管理流程,通过网上报销系统固化了费用报销流程。

(三)设立内部审计,确保内部监督质量由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很多,仅仅靠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改进企业在管理与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与效率,上航局建立了覆盖全局单位的审计机构人员,下属的主业单位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下属的支撑保障单位可以根据实际设立专职人员,局公司审计机构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个项目部,下属的各个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形成一套覆盖全上航局的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在制度化的基础上,加之以流程化精细管理,利用多元化的监控体系。促进上航局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确保上航局在行业内的地位。但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并非一步登天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进步过程,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机构:做好每项制度的制定、落实;掌管好企业的资金、采购、销售、工程项目、质量、人员的环节;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等等,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有效进行,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持续发展。

作者:江海 单位: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黄益建.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李三喜,徐荣才.全面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4]杨瑞平编著.企业内部控制探索[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5]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著.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第九篇: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预算控制

一、企业风险分类及识别

(一)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在战略层面上对企业未来发展、经营效益等施加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战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影响范围波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企业战略风险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组织架构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如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生产环境)等。尤其是在企业的成立或转型阶段,很有可能因为战略定位、目标规划的风险及缺陷,而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如长虹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上的战略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因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来源既可能来自企业内部,如财务结构不合理、会计体系不健全、现金流量管理不善、资产管理和处置盲目等;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如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的波动,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带来的融资成本抬升等。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企业过度举债、短期债务成本挤压现金流带来的现金流量风险非常普遍,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的有限性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及损失。运营风险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如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售后服务、合同管理、员工操作等。如锤子科技因为对自身产能估计失误和供应商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产品供销脱节、质量把关不严,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一度酿成严重的品牌危机。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竞争者、技术壁垒、消费者需求、市场消费文化等,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运营活动造成影响,一旦企业应对失当,就有可能会造成相应的损失。其中技术革新引发的风险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许多传统企业在面临市场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时,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如柯达胶卷在数码相机诞生和普及后迅速没落。有时企业也会面临一些“伪需求”,如上门洗车、上门美容等,不假思索、盲目轻信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违反经营活动属地政府的法律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环境的复杂使得企业可能面临多种多样的法律风险,如未能按照合同要求履责的违约风险,会计舞弊风险,员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劳动风险,触犯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而产生的风险(如证照不齐全、经营活动违规、重大安全事故、偷税漏税等)。此外,对于某些跨国企业集团,还有可能面临多个国家不同的法律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目的是一致的。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来看,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内部控制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对风险的管控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控制活动上,而内部控制就是通过规范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和达成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于内部控制而言,风险管理是其重要内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本就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机制”的风险管理原则,由此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策略

(一)建立起良好的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对于企业而言,首要的是建立起同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权责相适应的原则构建起合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同时,企业要在内部强化对风险意识和管理方法的宣传和培训,引导领导班子重视和支持风险管理,并自上而下在内部带动广大职工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管理氛围。积极建设和培育企业的风险文化,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完善岗位设计和责任划分,建立起严密、逻辑的责任网络体系。另外地,针对风险管理,企业还应当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各部门和机构配备必要的风险协调员,强化对风险控制的组织管理。

(二)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实时评估与监控。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的标准对风险进行归类,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分析企业风险的成因、影响因素,并评估风险事件对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后果或损失。对企业风险合理排序,明确关键风险、重点风险和一般风险,由此确定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和编纂《内部岗位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梳理、汇总企业内部重点区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风险点,为减少和规避员工操作风险提供指引。借助引导式培训、情景模拟、案例回溯等方式帮助员工熟悉和掌握风险识别和分析工具,增强风险控制实操能力。

(三)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实施和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财务预算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和收支活动的控制,减少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健全投资决策机制,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过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调研,规避和减少决策风险。同时,企业还应当引入和建立权限审批和职务不相容机制,加强对内部关键岗位、重要活动、重点区域如采购、库存管理等的风险管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加强企业发票、账簿管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完善会计信息核算与披露,规避财务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组织归口部门对合同内容进行法律审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此外,企业还应当借助供应链同盟和保险等来合理分散和转移风险。

(四)完善企业风险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加强企业风险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关于企业风险状况的报告,同时就各部门的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和处理,促进风险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与共享。健全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定期和披露企业风险管理报告,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管理计划、应对策略、实施成效等方面做出规范、全面、细致的解读。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畅通内部沟通渠道,建立起互联畅通的内部信息传递与交流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企业风险信息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子数据库,如客户违约信息数据库、员工操作风险信息数据库等,充实和完善企业风险数据信息,加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指引和规范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

(五)健全风险管理内部监督与评议机制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与评议机制,来不断改进和封堵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借助审计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检视和监督,排查和发现安全隐患,并在审计报告中形成合理的改进建议。定期开展监督与检查,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尤其是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增强风险管理的执行力与管控力。开展风险管理评议活动,对风险管理进行考评。明确考评机构、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和考评流程,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内部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议,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将风险管理考评与部门绩效相挂钩,增强风险管理考评的严肃性。

四、总结

总之,企业应当坚持以内部控制建设为前提,夯实风险管理的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增强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汤淑泱 单位:东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孟庆梅.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集团企业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5(26).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7

摘要:

中小企业在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已成为具有极其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况的现状,列举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情况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核算 内部控制 职业道德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企业出现分散化、专业化、小型化的趋势,中小企业正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融资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缺乏、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如会计主体界限不清、法律制度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混乱,会计资料信息不全。

会计基础工作体现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几方面。

1.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真实。

中小企业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并没有合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不填现象。原始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在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使用过期作废的发票以及收费收据;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等。这些不完整、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中小企业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

1.2记账凭证方面存在的问题:

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都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导致业务记录混乱、不准确;年终结账时,制作记账凭证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使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盈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等。

1.3会计账簿方面存在的问题:

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混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乱空行、涂抹、刮擦和数字书写错误等问题。

1.4财务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少企业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导致“账表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2.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弱化现象日趋严重。

2.1中小企业较少配备专职会计,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

如今,许多的会计都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培训,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但他们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家企业的会计职务。由于兼职会计没有参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他们在做账的过程中是任凭雇主支配,雇主提供多少凭据就做多少,不能完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缺少了对企业经营行为应有的监督,也因此失去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与此同时,兼职会计的相对稳定性差,很可能交接不及时造成下一任会计做账不衔接,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从而违反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准则。

2.2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民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对财务部门都聘用亲属或是有裙带关系的人,由于这些人因和雇主存在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在账务处理上往往是完全听从业主,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的行为时常发生。

2.3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知识老化现象严重。

当今社会,有些改制后的中小企业大量使用原国有和集体企业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企业会计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会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对新会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知识更新慢,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会计核算要求,有的人甚至不具备应有的计算机知识,远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对税务部门要求的网上申报无法适应等。

3.会计制度不健全。

3.1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

尽管《会计法》、《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作假等现象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做了许多规定,但还有不少的制度法规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法规更是严重滞后,《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绝大部分只适应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也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和质量的要求,给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3.2对会计人员管理方式欠缺,内部监督不力。

中小企业的核算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具体表现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观念陈旧,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忽略才能。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容易打击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会计人员的个人发展机会很小,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没有奖惩制度,财务透明度低,不重视精神激励等。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1.1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由于企业外部监督较为薄弱,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往往是认识不足,不愿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家庭式的管理特点,使得负责人任人唯亲,为自己谋取利益带来更大的方便。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正确,也影响了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执行。

1.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

许多中小企业会计控制基础薄弱。如: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企业资产长期不对账,不盘点。这既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又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能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发挥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有些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的工作,会计人员受到管理者干预或利益的驱使,从而按管理者的意图办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2.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高素质财务人员的数量较少,有些财务人员为各自部门或个人利益所驱动,钻管理上的漏洞,将不能报销的项目填写成能列支的项目,编造虚假凭证,达到侵吞企业资产的目的,损害中小企业的利益。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3.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当企业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中小企业会计就会舍弃职业道德原则。大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企业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容易逃避外部监督。

3.2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许多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会计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别说是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这些都大大降低会计工作质量,违背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1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首先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中小企业应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其次是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应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企业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1.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控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企业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1.3加强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的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依赖于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2.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素质。

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规范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教育不能单纯的局限于传授业务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自身努力,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

3.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

企业负责人应增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加强检查监督会计工作的力度,坚决不启用于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担任会计工作。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坚决做到不指使、授意、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四、结语

正确认识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是个复杂性的课题,同时需要国家、企业、社会、甚至个人的共同配合。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经济主体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终将逐步解决。

作者:黄婉霞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会计系讲师

参考文献:

[1]邵丽盛.论企业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3(09).

[2]阴燕.在中小企业中加强会计核算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

[3]唐冬梅.浅议中小企业会计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09).

第二篇: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会计核算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探讨农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善的对策,是目前农业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 会计核算 成本核算

引言

伴随我国农业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最终颁布实施了农业会计核算的办法。这将对我国农业会计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将对我国农业会计制度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与特点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

农业会计是对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即是对农业企业进行的一个会计核算。农业会计包括以下内容:农业事业会计;农业企业单位;乡镇企业会计;家庭农场会计。

(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农业企业经营的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的复杂性。

农业企业的自然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再生产过程决定了农业会计再次计算各项生产支出时,既需要核算种子、种苗、农药、农具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消耗,又需要核算施加肥力、兴修水利、水土保持等有助于自然生态循环的相关费用。

2.生产资料的广泛性。

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其他产业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农、林业用的土地、养殖业用的水面、畜牧业用的草场等都属于农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3.成本核算的阶段性。

农业成本核算很多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再次核算其生产费用时既包括核算其生产费用和成本,又需要核算其各种动植物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长、增重、增值、增殖、和增产等动态情况。虽然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属于农业生产,但其各业的核算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4.经营成果的两面性。

农业的生产不但要核算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生产支出与经营成果,还要考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增加或减少的生产支出与经营成果。

5.资金消耗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农业生产周期的较长就需要考虑不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以及资金周转的缓慢,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且生产周期长。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的资金管理不但保证供应,不耽误农时,适应不同的季节和地域;又需要加强管理,以防资金的浪费和积压。

6.固定资产的多样化。

农业企业的很多机械等固定资产,受季节性影响,空闲期较长,使用率较低,而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经济林木、产畜等本身具有生命,自身价值有的随生产而消耗,有的因发育而增值。

二、农业企业的特点决定其会计核算的独特性

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特性使其会计核算也具有不一样的特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系统的多样性。

农业企业内部具有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等三大系统,这些系统统一于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提供全面的信息,是一个系统工程。

2.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

农业企业的各项劳动对象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属于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活动就是对这些生物资产的成长、转化、繁殖、收获进行管理的过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但需要投入动植物生存的维持费用,还要投入增加生命及良好生产性能的维持费用。3.农业生产的环境具有天然性。农业生产活动的环境与大自然提供的自然条件如气温、地下水位、降水量、地形等密切相关,因此农业生产与其他企业相比不但具有市场风险,还具有自然风险。这就需要国家继续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进行农业生产扶持。在会计核算上就表现出和其他企业的不同,比如计提减值准备时,不但要提取一般企业的八项减值准备,还要计提农业企业特殊的减值准备。

三、农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农业在进行核算农产品成本时提供的会计资料太简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由于生产复杂和技术不够先进等原因,在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资料时往往不够详尽。像一些大型的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一整套完整的一体化生产,并且严格执行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但在提供公司的三大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资料时仍然存在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太简要的问题,更有一些规模小的承包给职工和周围农户的农场。采取的是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类型,农场总部知识简单收取费用和向上级提供统计数据的报表。再者农场本身也没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只是简单编制农场总部需要的统计报表,这就无法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农业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滞后

农业的会计处理业务相比其他企业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提供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技术来提高农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供出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但是一些传统的手工农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十分落后。农业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及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传统的手工编制会计报表和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核算,即将被农业核算新形势的发展淘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提供了便利和科学,同时也是农业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成本的核算,而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大都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并且它们的生产周期较长。农业会计核算不但需要在这些动植物生长期间进行核算,还需要对一些几十年这样的超长生产周期的林木果树以及一些混种及分群饲养并存的动物进行成本核算。因此,这就增加了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四)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在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时仍然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的情况,这也就直接导致所披露的信息出现失真。当然农业企业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有两个:其一,主要在于农业企业管理者主观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身在披露信息时不愿把真实信息公布于众。其二,在于自然条件这样的客观因素,一些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人们无法预测的自然条件影响。

四、针对农业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涉及到的损失估计和产品成本、收入预算等方面都需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农业企业提供详细的会计资料。农业企业本身有很多分部门,造成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负责,而这些部门所负责的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的过程。因此,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不同部门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核算,并按照统一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这样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才能详细地反映企业本身的总体财务状况,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改变农业成本核算方法

农业企业的资产和其他企业资产的属性完全不同,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比如还原法、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和剩余法等,运用这些会计核算方法对农产品进行价值估算。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核算的时候采取不同的灵活方法来解决。

(三)农业成本计算期要明确

针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农业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可以采用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另外,鉴于农业企业生产的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产品,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对象设置“农业生产成本———林业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畜牧业生产成本、渔业生产成本”等账户,这样可以正确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对应成本。再者,对于自然条件所带来的损失应按实际成本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四)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披露政策

如今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就要求必须对它的失真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可以在按照农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借鉴国际上一些好的会计核算做法;另外对于不同的农业企业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会计核算,进而可以有效地披露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以上的解决方法,还需要国家制定出一套适合农业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可行的政策。

五、总结

总之,农业会计核算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繁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不能一蹴而就,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是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王贺丽 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捷,鹿秀艳.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2]薛洪岩,孙加丽.论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实施效果[J].会计之友,2012,(2).

[3]张心灵,范文娟.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生物资产”及“农产品”信息披露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

[4]高树义,文国峰.浅谈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5]廖书金.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J].中国农业会计,2010,(3).收稿日期:2015-05-18

第三篇:信息技术会计核算探析

【摘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企业以往的会计核算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量。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代,市场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和残酷,企业自身只有改变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才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引入计算机管理,加大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未来取得良好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 计算机管理

通过对以往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众多的企业问题。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潮流中,企业管理者要敢于对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用信息技术来造就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对外的竞争力和对内的生产力。本文通过研究引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造成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效率过于低下,按照手工会计的方式,对企业各级账务进行核算分析,这种固定的账务体系,灵活性差,容易发生数据的计算失误,从而造成企业无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同时,无法对大规模的生产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会计核算的口径过于固定化,时效性容易跟不上最新的会计信息,无法给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且会计指标过于单一化,对大规模、结构繁多的大公司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口径固定

会计核算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就是核算口径,大多数表现在科目的设置上。而会计账户的设置与科目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科目的设置口径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口径。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表现在会计核算科目和报表指标上。会计核算科目的固定化,在传统的手工方法下,是很常见的情况。所有会计的级别都被固定,科目名称不能任意有所改变,这就必然导致了会计核算指标的固定化,在会计管理上增加困难。会计核算指标同样是在传统的手工方法下固定化,在报表格式不变的前提下,很难满足不同会计使用者的需求。通常在会计报表下做大量的说明来解决供需矛盾,就加重了信息获取的困难程度。

(二)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差

会计核算信息的提供与产生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就是核算时效,而信息的时效性就可以决定核算信息的价值大小。传统的会计核算,时效性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困难,造成会计核算的效率过于低下。对部分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的企业,核算的过程不明确,且原始凭证还要通过很多的相关部门来进行记账处理,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的信息滞后。报表编制同样在传统的核算方式中容易发生滞后,如果会计报表的编制晚于所要求的时间,就会变成无用的信息。企业要追求高效的管理,就不能被会计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所影响,否则容易被现代社会的市场淘汰。

(三)核算深度浅和指标单一

会计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详略得当、关联程度好对企业成本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效益原则。在人工操作下,会计核算的深度就会显得有些浅,而且各个会计报表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低,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不够精准。经过加工处理过的价值量数据,就是会计核算指标。首先,传统下的核算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核算指标,一些对企业重要的数据信息常被忽略掉,而这正是这些无形的经济价值,对企业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其次,货币信息的指标过于单一化,在手工模式上只采用一种货币形式,是很难衡量记账价值的。

二、信息化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以传统的核算模式作为基础,遵循会计核算的理论,深化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而会计之所以实行信息化是为了让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提高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时效性。深度、广度和活度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加快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进程,增加核算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对于企业,财务数据库的建成,会使得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很大的层次,推动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和经营决策效率,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高的层次。

(一)会计核算深度的深化

上文所指的会计核算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和详细程度,就是会计核算的深度。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中,会计科目的编码越详细越有利于记账和处理数据,四级的科目编码有利于会计核算的深入。总之,编码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会计中数据的处理。另外,运用计算机编码,可以打破以往的会计报表一维结构,棋盘式报表体系的二维形式结构,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下,类似棋盘纵横交错的表格形式,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报表数据填制。会计报表中各种数据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棋盘式的结构上很明显地表现出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会取得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二)会计核算广度的深化

会计核算的范围宽广就是指其广度。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的大小,就是会计核算广度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等技术条件下,通过设置许多的数据库来存储会计数据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和货币量的价值信息,都能深化会计核算的广度。不同的记账本位币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会计报表数据的填制,从而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会计模式指标过于单一化的问题。而会计的报表指标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在棋盘式报表体系上深化,范围变得更加宽广。

(三)会计核算活度的深化

会计核算的灵活程度指的就是其活度,采用随机核算的方式,则是会计核算活度的表现形式。这种做法能增加会计核算处理数据的灵活性,能对各式各样的电子账户进行随心地处理,满足会计管理的灵活性和可变动性,使得计算数据的严谨性与随机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使用三栏式日记账的方式,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计算机等多媒体的使用下,就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且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双轨制核算制的过程中,能及时校正会计中的数据偏差,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性和正确率,这便于企业的监管职能的发挥。

三、总结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过程中数据处理的效率,增强核算数据的时效性,避免信息的延迟对企业的影响,管理层可获得最新的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重大决策。而且能减少对劳动力费用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相对于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表和相关核算资料更加容易得到安全的保存。应此,企业应该抓住技术发展的契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发展。

作者:黄岸媚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道?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朱威寰.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28-128.

[2]樊铁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模式探讨[J].品牌.2015.(7):170-170.

[3]杨如梅.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293-293.

[4]关盈,王萍.论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8):154-155.

第四篇: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研究

摘要:

土地一级开发的核心实质是把土地看作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价值,通过提高土地价值来增加所获得效益。伴随一级土地开发业务的开展,相关会计核算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介绍了土地一级开发的几个模式以及目前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及特点,最后针对目前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关键词:

土地一级开发 会计核算 对策

由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向一级土地开发的时间较晚,我国施工企业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会计核算的水平整体上不是很高。面对突飞猛进的经济、愈加激烈的竞争,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几年,房地产行业也建立了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会计核算制度,但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因此,需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关于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问题做更细致的探讨,从中找到解决对策,为提高企业土地一级开发会计核算提供指导。

一、土地一级开发模式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人们对土地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用。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实际上是指政府和企业在土地一级开发中分别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谁是主体的问题。是政府垄断一级开发还是政府委托企业进行一级开发,或者是通过市场化的招标投标来决定企业一级开发的主体。现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及土地一级开发的现状,将土地一级开发模式分为两大类,即政府主导型和市场运作型。其中政府主导型又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模式一: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因为房地产受政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一般会将一级土地整理和二级联动开发,这样会获取比较大的收益。由于该种模式是由企业主导的,因此在土地的开发初期这种开发模式就会确定下来。房地产开发商通过这种开发模式,不仅在一级开发阶段获得了收益,而且会保证企业所获取的的土地在未来升值时,给企业带来二级开发的丰厚收益。然而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不利于政府对市场地价进行控制等。这种土地开发模式在早期是比较常见的,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模式二:完全政府控制模式。通俗的来讲,这种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实施相应的政策来对熟地开发和供应市场进行完全的控制,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管理方法。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全部是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的,只是以招标的方式来选定施工的企业。该种模式能够确保政府对地价进行完全控制,所获取的土地收益不流失,而且土地一级开发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政府在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事务时也比较简单。该种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土地开发资金压力较大,获取资金的渠道少。模式三:政府和法定机构协作模式。政府和法定机构协作模式是指由政府相关部门和政府投资成立的开发企业完全垄断土地一级开发,就像“一条通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以使政府和法定机构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配置土地资源,使国家享有土地增值所获得收益。下面来介绍市场运作型,即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政府“抓两头,放中间”。“抓两头”是由政府对土地的储备和供应计划进行控制,“放中间”是指对土地一级进行开发的力量来源于社会,我国的土地一级开发越来越倾向于这种模式。在该种模式中,政府通过土地市场的调研情况来确定土地的需求情况,以招拍挂方式将打算开发的土地按照“熟地”出让,提前选定想获得土地的受让人,而且用于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受让价款由土地获得者分期支付。这种模式下政府是以招标的方式来选定施工企业,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参与投标,中标的企业来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相关工作。该种模式能够保证政府在主导土地一级开发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市场资源,使政府的开发资金压力得到缓解。

二、目前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做法

目前对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几种会计核算做法总结如下:财政部于2008年8月7日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公告》,规定了与BOT业务相关收入的确认。相关内容如下:施工企业没有实施实际建筑任务,而是将有关建筑任务转让给其他建筑公司的,那么是不能确认营业收入的,应该按照相关合同规定,分别确认为相应的资产项目。合同规定项目公司在有关建筑任务完成后,在建筑期间施工企业有权力向被施工单位收取费用,如果所收取的金额不确定,那么施工企业需要在确认营业收入的同时确认无形资产。对于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借款利息,则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BOT业务所建造基础设施不应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

(一)业务收入核算。

由政府选定的施工企业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前期的大部分工作如资金的获取、征地拆迁等主要是由企业负责的,等到土地开发完成之后,企业再与政府确定利润测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利用开发成本的8%-12%来计算开发企业的利润;二是企业参与土地出让收益,即施工企业完成土地一级开发之后,并且在收回前期投入的条件下,在土地卖出后所获得的增值收益由企业和政府按照规定的比例来分配;三是在将来允许的情况下,把开发完成的一级土地的一部分转让给企业做二级房地产开发。由于土地一级开发存在资金占用量大、工期时间长、政策风险高等问题,因此开发商通过介入一级开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土地规划定位等核心问题,以使企业在下一步招拍挂中掌握主动权,拿下土地二级开发权。

(二)相关费用的核算。

企业在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开发过程中的建设期和代政府将土地出让的销售期所发生的费用,其中通过政府招标方式所选中的企业进行土地开发管理的,根据相关规定,管理费用要按低于土地储备开发成本的2%来征收。企业在土地一级开发完成并出让之后,为了尽快收回开发成本进行的策划、推广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广告宣传费用,需要企业根据土地销售计划分别测算或者是按照预计出让收入的1%来征收。

(三)开发支出的列报和后续会计处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所付出的开发支出是在“其他流动资产”中单独列示。其他流动资产中归集的开发支出不是结转营业成本,而是待土地出让后由政府予以支付款项进行收回,最终平账,该部分开发支出不结转营业成本也不确认营业收入。

(四)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事项。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一级土地开发取得的营业收入征营业税,具体征收方法是按照“服务业—业”税目来征收,由于施工企业土地一级开发所取得的收入符合业的特征,因此房地产开发商要以提供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代委托方支付的拆迁补偿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累计发生的开发支出不计入营业额,也就不缴纳营业税。对于土地增值税事项来说,如果政府授权施工企业作为土地前期运作主体和开发主体,由企业对指定区域进行拆迁补偿和基础设施配套,成本经政府相关部门审计确定后予以补偿,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扣除成本后5%收益归施工企业享有,若亏损或不足5%,则予以补足成本,并给予一定的利润率作为回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支出计入开发成本,收到的财政返还的土地出让金计入专项应付款,等整个项目清算时,专项应付款与开发成本对冲,按照上述原则确认5%收入,扣除公司期间费用后得出利润。5%部分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整个过程中并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转让,因此不会考虑土地增值税。

三、如何完善提高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一)会计科目设置应体现直观、明细的特点。

企业应根据开发项目多少、规模大小和内部管理需要来进行成本核算,具体做法是:在成本项目栏内取消开发成本一级账务,增加管理费用和利息栏,将土地开发直接设为一级账务,再按项目分别设立明细科目。在实务中可以按照核算对象设立成本卡片,这能够方便的将施工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成本费用连续记录下来,作为开发成本明细台账,年末只把本年度已竣工结转项目建案归档。这样做能够反映一个项目的全貌,便于进行投资分析;把项目具体情况作为台头,也便于监督;同时,省却了结账、建账之苦。对预收账款的管理,建议作如下改进:仿照成本卡片,设置预收开发款项登记台账作为明细账,对结转收入前的预收款进行详细记录。

(二)合理处置借款费用。

从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看出,对于能够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建设,在建设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该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应的资产成本;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建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则应该确认为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那些要经过很长时间建设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各类资产。根据以上会计准则的规定,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投入开发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因此应该将其在一级土地开发完成之前所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开发成本。

(三)强化风险的披露。

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金制度,为地产开发企业的建筑项目提供质量保证。考虑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长期性,因此它的质量保证金与一般工商企业产品质量保证是有所不同的。它的保证金的数额和保证期限相对来说会更大、更长,所以企业可根据土地一级开发的实际情况来提取适当的保证金,并计入工程成本,最终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另外,还要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相关的各种风险,而不是只限于披露抵押风险,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附注中所披露的有关风险的内容要详细说明,以提高风险揭示的透明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收入确认的相关技能。

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的确认和正确的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一方面要适当的对有关该业务的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和针对性培训,以增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带动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有关收入的定义、确认条件及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原则,利用专业的业务技能准确理解“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商品报酬及风险转移”等的有关收入确认条件,来更加准确地确认收入。

四、结论

土地一级开发是国家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一级开发的会计核算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助于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对施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分析土地一级开会计核算领域的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一级土地开发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较一般企业更为复杂,因而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难点,往往也是重点核算内容。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必须重视管理,重视账务处理,重视会计核算,重视核算中的诸多问题,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以及一级土地开发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对于现在会计核算存在的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企业也会有更大的进步。

作者:陈建妹 单位: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郝宪军.一级土地开发会计核算探讨.经济视野,2013(10).

[2]吴秀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福建建设科技,2005(12).

[3]胡燕.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若干会计问题的探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06).

第五篇:企业会计核算税收筹划运用探析

摘要:

企业会计核算在收入结算方面、费用列支方面、投资核算方面,折旧方面以及存货计价方面等运用到了税收筹划。企业如果能够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税收筹划 会计核算 应用探析

税收筹划就是纳税人在税法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从众多纳税策略或者是税法中的优惠政策里,选择出较为适合的税收筹划方法,进而减轻以及延缓自身税负的一种行为方式。税收筹划身为管理活动的当中的一种,几乎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都有所渗透。本论文针对会计核算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对税收筹划加以合理应用才能够使企业的税负降低,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具体表现如下。

一、会计核算所受税收筹划的影响

1.促使企业的会计水平得到以提高。

企业能够应用税收筹划来提高会计水平。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税收筹划与企业之中的专业人才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其中包含了会计的准则、会计制度、现行的税法以及与税法有关的政策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规划税收,才会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获得到最大的利润。如此一来,企业就可以利用税收筹划使会计人员可以具备更高的工作水平以及专业素质。

2.使企业的纳税意识得以提高。

企业可以利用税收来增加纳税意识。针对纳税意识来看,我们可以认为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果企业当中没有较强的纳税意识,企业就不可能筹划税收,而当企业到了纳税的时候,通常都会应用一些非法方式以减少税收。因此,当企业开展税收筹划这一项工作的时候,这就表明企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纳税观念,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来对会计账表进行完善。

3.促使企业获得到最大的收益。

企业可以利用税收筹划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筹划税收的时候,可以控制现金流出,这样现金的流量就会增加。除此之外,现金的流出时间还会延长,促使此部分资金可以在时间价值之上产生增值。这样,企业就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当中应用的税收筹划方法

1.对不予征税的方法进行介绍。

此方法就是对我国所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制度等进行选择来规定不予征税的投资、理财或管理活动,应用此种方式使税收的负担得以减轻。任何一种税收都用相应的征税范围,从具体税种来看,这对那些在征税范围之内的经营行为进行征税,而不在征税范围内的行为就不予征税,这时就需要企业当中的纳税人员根据税收政策,事前安排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理财活动等,从中多方案之中选择出不予征税的活动方案。

2.对税率差异的方法进行介绍。

此种方法就是按照我国税收法律和政策当中所规定的税率差异,对那些税率比较低的投资活动方案、理财活动方案和经营活动方案进行选择,应用这种方法来减少税收。譬如:企业针对所生产的产品选择成本核算方案时,根据综合成本方法核算出来的消费税额要比根据产品分类所核算出来的消费税额要高。

3.对扣除方法进行介绍。

此种方法就是按照我国税收政策以及法律中设置的规定,使投资活动、理财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等计税依据当中尽可能将能够扣除的金额和项目进行增加,以使税收的负担得到相应的减轻;纳税人在要支出费用的时候,应该事前安排费用的性质以及项目和支付方式,以希望可以达到政策所规定的要求,在计税之前进行扣除。

三、会计核算对税收筹划的应用

1.对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选择。

企业的财务制度在处理成本费用、资金收入以及资产计价等方面有着多种方法。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对成本费用收入和支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使应交所得税也会受到影响,并且此种选择是被税法所认可的,这就使企业利用税收筹划来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得以实现。企业在销售货物方面有着很多种结算方式。每种结算方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确认收入时间以及纳税月份。税收法中明确规定:对于直接收款销售而言,确认收获的时间为卖方收到货款,并把提货单交到买方手中的时间;针对托收承付而言,确认收入的时间后就发出贷物,也就是托收手续办好的时间;针对订货销售而言,确认收入的时间就是货物被交付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以控制收入时间进行筹划,进而延缓纳税以获得税收利益。

2.使用成本费用的模式来完成税收筹划。

2.1应用折旧方式来完成税收筹划。

折旧能够起到抵税的作用,企业在进行计提折旧的时候,通常会遇到选择折旧方式这样方面的问题。其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有两种,分别为:加速折旧、直线折旧。这两种折旧方式在固定资产使用有效期间内有着相同的折旧总额,可是使用期间内各年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折旧额,这对企业计算年度净力有着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应交所得税总额。从获得财务利益角度分析,企业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计价方式进行筹划。其一,在比例税率之下,假如每年所得税率保持不变或是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应该使用加速方式。而此种方式可以将前期的利润延迟到后期,也就是将纳税的时间延迟了。其二,税率累计超额的情况下,应该运用直线折旧法,使用此种方法的原因是通过直线法所计算出年折旧费几乎相同,当其余条件没有多大出入的情况下,能够计算出较为均衡的年利,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利润波动过大而多交税款的情况发生。

2.2应用存货计价来完成税收筹划。

期末所表现出的存货计价情况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应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同,所得出的期末存货成本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不一致的企业利润,对所得税额产生影响。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而言,针对存货发出可以应用先进先出计价法、后进先出计价法、加权平均计价法、移动平均计价法、毛利率计价法、个别计价法进行应用,具有应用那一种计价方法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企业一定要认真的进行筹划。通常情况下,当物价一致处于上涨趋势时,要使用后进先出计价法来处理发出的存货,此种方法与稳健性的原则需求较为符合,因为它能够多计存货的发出成本,而少计库存成本,这样期末存货就相对较低,使税前减少收益,进而当期就会少交一些所得税;假如物价一直较低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就是相反的。假如遇到通货较为紧缩的时期,物价开始下降,在此种状况下,对先进先出计价法进行应用,这样得出的期末存货非常的低,进而当期的成本就会加大,所得税额就相对减少。目前企业都感觉到在流动资金方面较为紧张,延缓纳税就可以从国家获得到无息贷款,让企业有更多的可利用资金,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应用股权投资方法来完成税收筹划。

通过《企业财务通则》内的有关规定可知,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部分长线投资进行核算的模式有两种,即:权益法核算方式以及成本法核算方式。其中权益法指的就是企业账面的实际价值会随着企业投资所有人员自身权益变化而进行调整;而成本法就是企业自身如果不进行项目的资金追加,或者是对相应的资金不进行收回,其投资价值就不发生改变。基于此,企业就可以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使用这两种核算方法来保证企业账面价值更加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以及综合水平的提升。通常情况下,假如被投资的企业表现出来的现象为:起初盈利而后来是亏损的则应该应用成本法方式,而针对先亏损后盈利的企业,应用对权益法方式加以有效应用。这主要就是因为假如被投资的企业在经营方面出现了亏损,针对投资企业而言,假如应用成本法方式进行核算,就不能减少自己企业的利润亏损,而如果应用权益法方法进行核算,会在投资企业出现亏损的同时减小利润,进而使所得税得到了相应的递延。虽然这两种方法有着相同的纳税数额,但是因为有着不同的纳税时间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货币以创造出时间价值。

4.应用费用列支来完成税收筹划。

从费用列支来看,税收筹划就是在税法的规定下,尽可能的对当前费用进行列支,并对可能会发生的损失进行预计,在法律范围内延缓应交所得税的时间,进而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一般情况下,其做法如下:其一,及时的将已产生的费用进行核销入账处理。譬如:存货盘亏损或是已经产生的坏账等,将其中合理部分列作为费用;其二,对预计发生额的损失以及费用进行准确预计,然后应用预提方式将这些费用进行入账处理;其三,要将成本费用所产生的摊销期尽可能的缩短。

四、在税收筹划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以下问题加强注意

其一,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应对经济原则加以坚持。税收筹划主要的目的就是企业能够进行合法收入,并获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可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当中,又会有各种筹划成本发生,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的时候,一定要将预期收入和成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当税收筹划产生的收益比成本大的时候,方可进行税收筹划,反之,则放弃。其二,税收筹划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全局观念,应该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对各种税收筹划策略进行评估,然后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因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一定要统筹考虑,不但要对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进行考虑,还要对企业所经营的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在选择筹划方案,不能被某一特殊纳税环节所影响。即正确的税收筹划态度就是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影响以及制约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选择能够使企业减轻税负,但却可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方案。其三,税收筹划为一种理财活动,此活动的综合性以及政策性都非常的强,它需要筹划人员要了解所有的财务活动,还能够熟悉税法和与税法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所以,企业一定要招聘以及培养一些高素质的、高技能的税收筹划人才。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必须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的应用,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位置。可是,针对企业目前的运转情况来看,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所应用的税收筹划方法,还有很多的缺陷存在,这就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税收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而促进企业得以稳定向前发展。

作者:张? 单位: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财务&运营控制部

参考文献:

[1]王庆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4):114.

[2]何红."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消费导刊,2015(9):98-98.

第六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摘要:

会计核算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并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相应的考核,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可靠、有效的会计信息。企业根据会计核算反映的信息对其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决策工作。本文探讨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的问题,并从会计核算的本质出发,提出对应的措施与对策,以实现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企业 会计核算 规范化管理 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其市场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地改良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的其中一员随之踏来也将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向前、持续发展,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实施是其中关键性的一步。除此以外,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其中会计核算管理的质量将会影响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更应重视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一、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是一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经营活动,也称会计反映,是对会计主体的过去发生或已发生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在传统意义上来说,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或机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在预算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进行持续、全面的计量,同时在一定时期内将账目进行汇总编制好会计报表,将各项指标予以数字化、可视化并形成系统的指标,用以对经营需完成的目标或计划情况进行考核,为经营决策者制定经济与管理任务的全面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二、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

1.会计制度管理不健全

现今不少企业还存在制度与实际情况不接轨的现象,企业实行的会计管理制度不结合实际,各项指标核算规范和核算标准不统一,同时对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也缺乏统一的可行的衡量标准,导致会计报表信息不靠谱,不能为生产经营者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内部监督不完善等行为,有些财务专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一己之利,挪用甚至占用企业公有财产,造成了资产企业的巨大损失。

2.会计机构设置不科学

我国有不少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没有遵循会计规范的要求。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者都设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但大多数机构因为分工不明确、层次不清晰导致会计的准确性、及时性不能保证进而影响会计核算质量。究其根源就是会计机构设置不科学,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白做无用功,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企业的全面、准确核算。

3.企业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在企业不断发展涌入新鲜血液招聘应届毕业大学生在一线基础岗位工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会计核算知识不够了解、专业技能不强、处理问题手段不够规范化、在会计监督时执行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职业修养等问题。除此以外,一些企业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不积极、没有责任心,再加上部分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任人唯亲,有时会导致会计人员核算管理水平不高,以传统手工账主要记账方式,同时不能认识、掌握会计准则的变化,并将其用于实践会计核算工作中,从而会造成会计信息而失真信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降低,有时甚至会给企业经营决策传递错误信息,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三、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有效措施

1.将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进行完善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有序展开的保证与前提,各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在专门的业务水平高的会计系统人员的帮助下,建立一套统一的完善的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并对核算制度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的规范等。规范企业内部监督,进行职能分区、各部门互相制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制衡监督,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为会计经营决策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2.加强会计机制规范化管理

各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范各部门会计核算流程、明确会计各项核算分工。各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也应相互协助、力求高效完成各项会计核算业务,避免出现劳动无效、资源浪费等情况。各部门应该定期对会计核算的具体事项进行讨论,避免出现会计业务上的失误,以便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决策服。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会计人才选拔过程中严格遵循会计规范准则,严格遵守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者优先入职原则,在去相应岗位任职之前应针对会计基本职能、公司基本业、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等对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入职者能快速适应企业环境,了解企业会计业务组成,更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为保证会计质量,应将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定期对员工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树立企业会计文化,加强其业务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加其归属感、使命感。除此以外,企业还可以采取效绩考核等政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现在市场经济日益严峻、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采取可行、有效措施,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会计核算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实现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作者:杨颖燕 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庆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实施规范化管理的策略[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4).

[2]李叙芳.浅谈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管理措施[J].管理观察,2015(3).

[3]常国兴.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措施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5.

第七篇: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发展与改革

【摘要】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主要指的是运用货币来收集整理商品流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已经完成和将要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与评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商品流通行业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使商品流通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以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发展为研究基点,从内容结构、相关科目、流通费用、销售折扣、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等六个角度,研究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改革。

【关键词】

商品流通 企业 会计核算 改革

想要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良好发展,对会计核算的标准进行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对商业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仍然是当前相关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发展

对于商品流通会计来说,其核心业务便是商品流通业务,主要包含商品的采购、销售以及储存三个部分。相比于其他行业,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在于:商品的购销是其主要的经营内容,而商品的生产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了。另外,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商品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商品管理为重点,与此同时,商品流动企业中资金的流通程序通常是从货币到商品,再从商品到货币。在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与所有会计一样,都拥有对企业资金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但不同的是,商品流通会计主要针对的是商品流通用业务,在核算过程中侧重于管理方法也与其他会计存在差异。因此,在会计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会计便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有针对性的会计门类。

二、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改革

1、内容结构的改革

在传统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与其他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太大差异,在资金的反映方面,都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以及专用基金三类。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三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将其称为“三段平衡”。诚然,这种内容结构在计划经济时代是非常合适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核算内容结构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从宏观角度出发,核算内容结构的构建应该以资本保全为基础,从而最大程度确保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企业经济活动的税后利润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另外,将传统的“三段平衡”法废除,将商品流通会计核算的内容结构中的会计科目进行重新调整,分为资产、负债、损益、所有者权益等四个部分,使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从而确保企业的资本能够保全,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财务信息。

2、相关科目的改革

这一部分的改革主要是新增了以下两个科目。

(1)商品采购

这一项目的增加主要是为了对商品购进过程进行核算,从而将商品采购过程中使用的资金情况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也可以对商品采购的资金计划进行核实,监督在途商品的状况。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增加“商品采购”这一科目,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对商品采购成本进行核算。所谓的商品采购成本,主要指的是商品进货原价,也可以说是企业为商品进货所支付的所有价款。在我国,购进商品过程中所产生运杂费,也都需要纳入到企业经营所花费的费用中。从商品进出口的角度来看,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需要以到岸价格为准,如果存在以离岸价格成交的情况,商品的进价则包含这个过程中的运杂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2)商品降价准备

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为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或商品质量与定价不符等原因,经常会出现降价处理的情况。在降价过程中,商品的售价很可能会低于商品进价,从而产生经营损失,如果降价力度较大,企业这一阶段的经营利润便会大幅削减。在国外,存货的计价也是以实际成本为依据的,如果企业的存货价格低于进货成本,那么在计量过程中就会按照低于成本的市价完成计量,业内将其称为“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运用这一原则,能够保证在存货价值降低的过程中,企业这一阶段的损益也相应减少,从而维持每个会计期间之间利润的均衡性。因此,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增加“商品降价准备”这一科目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可以预计库存商品可能发生的降价,从而在降价之前为降价损失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减少企业损益的目的。

3、流通费用的改革

在对企业商品流通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汇兑损益等内容。其中,企业的经营费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购进商品、储存商品、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如运杂费、广告费、装卸费、工人佣金等。企业的财务费用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包含贷款利息、相关手续费等。企业的管理费用主要指的是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如租赁费、房产税、劳动保险、人员福利等。汇兑损益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涉外经济活动过程中,外币存款、现金、结算、债务等过程所产生的汇兑损益,调剂外汇也包含在内,如果数额相对较小,也可以将其放入到企业的财务费用中进行核算。另外,企业的外币存款在记账过程中需要折合成人民币,并将外币名称、金额以及折合率等因素登记清楚,在记账过程中,可以按照业务发生国家的外汇牌价当做折合率,但一般情况下运用的都是中间价。在一段经营时期结束以后,企业需要将账户余额折合成人民币,改革之后原账户与外币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便是汇兑损益的列账。

4、销售折扣的改革

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行商品销售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会为了将商品推销出去,或急于收回货款而给对方一些销售折扣,在商品发运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质量因素或品种问题而给对方一些销售折让,因此,也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进行销售折扣的改革。销售折扣主要包含商品的折扣与现金的折扣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具发货票时,采用的是商品的零售价,但在流通领域的批发货零售环节中给予折扣;后者主要应用于企业进行商品赊销活动中,为了促使对方尽快付款,企业会设置一个折扣期限,在期限内付款便可以享受一定的现金折扣。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销售折扣又包括“总额法”与“净额法”,在改革以后,不论商品折扣,还是现金折扣,都采用的是“总额法”。而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过程与销售折扣基本相同。

5、利润分配的改革

利润分配的核算也需要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核算系统中,企业税前的利润分配非常详细,但也相对冗杂,增加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核算时间。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化与规范,构建起“未分配利润”这一新的概念,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利润分配”这一科目,设置更加清晰明朗的细分科目,如“应交所得税”、“应付利润”、“盈余公积补亏”、“盈余公积提取”、“未分配利润”等,以便于对企业分配利润的准确科学核算,减少这一项目的核算时间,提升核算效率。

6、会计报表的改革

在对国际相关领域进行调查与研究以后,参照国际惯例,我国也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包括内容方面与结构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将传统冗长的报表调整成为三张主表与两张附表的形式。其中,三张主表分别为“损益表”、“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财务变动表”,前两项为月报表,最后一项为年报表;两种附表则分别为“利润分配表”与“销售利润明细表”。在企业对外报送的过程中,主要是报送主表,因此,为了方便企业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报表的格式、结构、项目、内容等要素,在每一个行业的报表中都是相同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商品流通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依照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制定的,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商品流通行业中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包括内容结构、相关科目、流通费用、销售折扣、利润分配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为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杜美霖 蒋小涵 王雅轩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道平:《企业会计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16).

[2]桂良军、惠楠、王彦伟:商品流通过程成本控制探究———基于商品流通企业视角[J].会计之友,2011(26).

[3]张英: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农校会计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的设想[J].会计师,2012(18).

[4]梁小红:刍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增设“行业会计”课程的若干问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5]朱廷辉、马宁: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0(36).

[6]沈林: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处理差异分析———兼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与商榷[J].新会计,2013(1).

[7]罗筱梅:纸品企业的竞争性市场裂变与机会———基于小微流通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视角[J].纸和造纸,2015(8).

第八篇: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研究

摘要:

会计核算对一个企业很是重要,它关系着企业的现状及其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领导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多、任务重、范围广,很难全面掌控,要想做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就要从文章所写的四方面着手并加强管理。

关键词:

工业企业 会计 核算企业

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建立在相关财务数据上的,财务数据的取得至关重要,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就很难得到准确的财务数据。由于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必须不断地对其核算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的活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一、出纳核算

出纳掌管着一个企业的资金,资金是企业的命脉,出纳一定要拿好自己手里这把金钥匙,为企业当好这个管家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做事都有一定的规程,你严格按照规程来办,自然事情就会办的漂亮。出纳必须要做到日清月结,企业每天会有大量的资金往来,出纳要登记好每笔资金的流水账,并及时结出余额,以便随时掌握企业资金情况。资金往来有现金也有银行,所以要有两本日记账簿,一本现金日记账,一本银行日记账。现金的所有业务均逐笔登记入现金日记账中,银行的所有业务则逐笔登记入银行日记账中。现在的企业交易中现金交易已经很少了,因为有网银交易的存在,网银交易方便快捷,是一般企业的首选。网银交易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网络要通畅、账号信息要齐全准确、银行余额要时刻保持足够金额等等,这些都是现金交易不需要具备的事项。网银管理要有制度,制度中要明确规定相关注意事项,网银交易中所用的网银盾要专人妥善保管。现金交易虽然很少,但是也不能轻视这项业务,出纳收付现金时要防止假币残币的混入,要当面清点好钱币,以免出现差错事后无法弥补。除了管好资金,出纳还有票据要报销管理。经过会计审核、各级领导批准的待报销票据,会由经办人拿到出纳处进行报销,出纳要看清所有需要签字人员的签字确认才能给予报销,金额小的可以选择现金报销,金额大的必须是银行转账报销,目前企业都在尽量减少现金交易。报销付款完毕的票据,出纳要及时交与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并于每日下班前与会计对清当天的资金余额,每月末要进行两个日记账的结账,并与会计对清账目余额,做到日清月结。

二、报销审核会计核算

待报销的票据即原始凭证事先必须经过报销审核会计严格的审核,原始凭证符合要求并经报销审核会计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领导审批,会计审核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核原始凭证时要着重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票据的真实性,不能虚构经济活动,要确保财务收支活动是真实发生的;其次是票据的合规性,就是查看发票的字迹是否清楚、书写是否规范、印章是否清晰、名目是否可行;再次是合理性,票据上所列示的业务内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联系,价格是否合理,数量是否与企业的规模匹配。掌握这些原则,票据的审核工作就会轻而易举地完成。报销审核会计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原始凭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所有原始凭证的账务处理都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准确编制记账凭证。对于各种费用要做到合理分配、认真核算、明确入账。每到月末一定要做相关的计提、摊销、结转等记账凭证,还要对所有的记账凭证进行汇总,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现在各企业都使用财务软件,一些汇总之类的工作都是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会计电算化给我们的工作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月末要结账、对账,要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务处理完毕,就该编制当月的会计报表了,会计报表一定要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并进行相关的报表分析说明。

三、销售税务会计核算

企业要取得利润就要有收入,企业要有收入,就要靠销售,销售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再好、数量再多,如果缺少销售,那这个企业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打开销售渠道,使生产的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增长了销售额,企业实现了收入,企业才能做强做大。作为销售税务会计,要做销售强有力的后盾,要按时开具销货发票,准确核算出每笔销售的收入以及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管理好销售带来的往来款项。对于应收账款,要切实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月末要对应收账款进行账务分析,年末要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要建立应收账款账务明细表,每笔款项具体到经办人,要根据情况催促相关经办人员回收账款,要坚持“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在销售产品时根据购货方需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普通发票,销售税务会计要能够熟练操作开票系统,随时按要求开具销售发票,以保证销售业务的顺利进行。每个月初,销售税务会计要按时完成抄报税工作,准确计算出当月应该缴纳的所有税金并在限定期限内上缴国库。对于企业采购材料的发票,要提前告知相关业务人员及时将发票的抵扣联交来财务,以便税务会计在票据抵扣有效期内(开票日算起180天内)去税务大厅进行发票抵扣联的认证工作。我们知道,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材料产生的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可以减少销项税额的缴纳,这是增值税核算的政策,我们做会计的要时刻警醒着为企业减少纳税、合理避税,当然这些都是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的合理避税,应该缴纳的税款我们要按期足额上缴国库。每年账务终了要对企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这是一年税务工作的收尾,我们对企业整个年度的税收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并对企业经营中涉及的各项业务做进一步分析细化,透析出调增或调减的项目,然后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准确计算出当年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并按时足额上缴国库。

四、成本会计核算

成本会计核算是生产企业的关键,成本关系着企业的利润乃至发展,以最低成本产出最高利润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也是每个企业领导人的努力方向。成本会计核算最核心的问题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业务,同时也要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月末要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业务结合,及时分析每个月成本波动情况。成本的核算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部门共同参与的事情。成本的核算是一系列的工作,不能仅凭财务人员闭门造车。一方面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参与配合;二方面财务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不仅需要财务部门自我评价和时间验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的评价,让生产等其他部门对财务计算出的结果加以论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往往问题仅靠财务部门自己检查是难以发现的。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都有其特殊性?企业的管理层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关注点?所以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成本核算体系要有一定的可变性,关键要在成本理论的指导下解决管理层关心的问题,将业务和财务相结合,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完整的成本核算流程。

五、结束语

工业企业会计信息量庞大,知识面宽泛,工作量繁琐,会计核算知识博大精深,我们只有先了解了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才能在工业企业会计的领域轻松驰骋。只有全面掌握了工业企业的整套会计核算方法,才能为企业做到准确的会计核算,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作者:孟英娟 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新华.会计职业判断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5(19):43-45.

[2]王艳梅.浅析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J].中国外资,2013(05):132.

[3]梁艾蓉.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现代商业,2013(21):242-243.

[4]徐美艳.关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分析[J].企业研究,2014(18):107-108.

第九篇: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会计核算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现代企业中的会计核算问题频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企业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所谓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以货币作为计量的主要标准,对企业已经发生的、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也是各企业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体制改革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存在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企业会计核算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有效的确保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更能有效的提升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因此,现代企业必须正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企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找出优化的对策,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但是,纵观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重要促进作用,更未认识到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更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1.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缺乏。

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这是保证、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人才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形势越来越激烈。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迅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赋予了会计核算诸多心的内涵与意义。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却参差不齐,专业性强、法律意识强、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思想道德过硬的具有综合素养的会计人才极为匮乏。很多会计人员并未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而只是将会计核算工作看作是简单的算算数、报报账、填填表,并不能真正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职能作为,也不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综合财务信息,更不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预测与全程控制中。这种会计人才的现状严重削弱了会计核算对企业的重要作用的发挥。

2.会计核算机制仍需完善。

企业具备的完善的会计结算机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强有力的制度保证。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企业的会计核算不仅涉及到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更涉及到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必须以最快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全面的反映出先进的流动情况、经济业务的情况,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市场行情、同行业的发展情况等做出科学的预测。因此,完善的会计核算机制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强有力保证。但是,纵观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机制并不完善,企业的财务人员仅仅能了解到企业的一些相关财务信息,并未参与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活动中,从而严重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严重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作用,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更是势不可挡。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运行成本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迅速的寻找发展的机会,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改变经营决策。但是,在这些企业的发展中、在保证这些企业灵活性的同时,内部控制体系的严重缺失严重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的产权管理设置不合理、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业务处理缺乏监督,最终使得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取样阀规范性,有的企业由于内部控制的缺乏出现了资产流失现象。

4.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属于粗放式管理。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逐渐激烈,企业管理也逐渐朝着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将大大发挥企业资源的优势,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些之地。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精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中。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根本无法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这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效果、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埋下了隐患。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策略

如前所述,在新形势下企业的会计核算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宜采取如下优化策略。

1.努力提升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

面对不断复杂化的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现代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资料,还必须使企业的会计人员切实了解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从而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与管理控制过程中提供参考信息资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努力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培养,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队伍的建设。例如:企业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全面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养;企业还可以从外部招聘一些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财务管理人员,在保持会计核算人员的活力的前提下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2.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机制。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而是需要会计核算人员对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机制做保障。例如:企业可以完善内部沟通交流机制,确保会计核算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获取到企业内部的最新会计信息,防止由于沟通不畅而出现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再例如:企业可以加强在全体员工中的宣传力度,是企业的所有员工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企业的员工能够支持会计核算工作,从而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3.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来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的规范化运行。例如:制定严格的、科学的、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规章制度,确保所有会计核算业务的运行效果。

4.加快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步伐。

目前,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会计核算的精细化。例如:努力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教育,使每一名会计人员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再例如: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加快企业ERP体系的完善。

四、总结

总之,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完善与优化将大大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能力,是确保现代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作者:昌莉荣 单位:湖北蓝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唐志青.浅谈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13).

[2]任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0).

[3]史存峰.浅谈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职能与管理思路[J].财经界,2013(01).

第十篇: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思考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使得我国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基本建设是企业间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加强企业基础建设财务管理,有助于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等多种财务活动,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基建财务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1基建财务

基建财务指的是企业与建工过程有关的各项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了编制工程预算、对企业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制定项目开始到建设完工过程中的财务决算等,基建财务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参照企业基本建设活动的相关情况制定财务报表;二是参与企业基本建设的预算、内部控制、核算、验收及合同执行等多个财务活动;三是对企业基本建设活动的财务资金进行结算与拨款;四是建立其完整的企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五是对企业基本建设相关合同的履行程度进行监督;六是对其余企业基本建设财务进行处理,如对企业基本建设所需物资及设备进行采购与存货统计记录、定期检查企业基本建设所需材料等。

2业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加大,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环节没有得到相应的规划,出现了管理盲点,这些被忽略掉的问题渐渐显露。影响了企业基建财务管理。

2.2基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不足

会计财务通常能直接接触到钱财,因为牵扯到利益关系,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自控能力十分重要。但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加之本身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就会导致基建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严重不足,监管领域失衡,企业财务混乱,使得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中,如资金支出无法专款专用、投资支出不透明等多种违纪违规行为屡屡出现。

2.3缺乏专业基建财务人员

基建财务人员大多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这些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不仅仅是看其是否拥有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证,其综合能力才是更需要注重的。由于目前的招聘制度较为落后,大多都是依靠文凭及资格证书来评价与选择财务人员。使得招聘的大多是一些考试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而真正有才学,实践能力丰富的人才被拒之门外,因此出现了许多基建财务人员专业不足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基建财务管理。

3加强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

3.1完善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基建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健全的会计核算、概算编审、报表、竣工财务决算、资金管理及岗位责任等多项制度。将财务管理贯彻到整个基建工程之中,以概算编制为主要指导依据,做好基建项目成本控制、竣工据算等多个基建财务管理环节,保证基建项目实际施工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统一。

3.2提高基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

监管机制的落后是基建财务管理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十分重要。首先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到对企业各部门及项目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的必要性。然后由上级管理部门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人员分配,各部门所分配的监督管理人员应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对于该部门内的不规范行为予以制止并上报,同时还可授予监管人员对其余部门的监管权力,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监管资源,提高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监管力度。

3.3基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改革招聘制度,着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实际财务管理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基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还应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企业基建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督促财务人员时刻加强专业学习,确保基建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结束语

4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十分重要,只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监管力度、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才能保证基建财务及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范凌芸 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外资税收论文范文8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好字当头,先行先试”的工作主线和区委、区政府“三个优先发展”,打造“四个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推动了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坚持好字当头,街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好字当头谋发展”的工作要求,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推动街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7838万元,完成年计划19000万元的93.88%,同比增收751万元,增长4.4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978万元,完成年计划10680万元的93.43%,同比增收385万元,增长4.01%;中央级财政收入7860万元,完成年计划8320万元的94.47%,同比增收366万元,增长4.8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9794万元,完成年计划139767万的10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7094万元,完成年计划117576万元的91.08%;外商实际到资880.3万美元,外商实际到资(按验资报告统计)367.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50万美元的105%;海关出口总值50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6000万美元的8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64万元,完成年计划6564万美元的26.3%,招商引资14198万元,占全年招商引资任务8500万元的167%。

1、以实施项目带动为载体,不断增强经济后劲。以项目引资、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加强辖区房地产开发在建工程跟踪,建立目录库,并把跟踪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社区和个人;注重长线投资,在项目规划设计中留住空间,吸收更多企业、商家落户,重点跟踪伟润房地产开发项目(40亩地)的商业开发、街立交桥边原医药公司综合楼和南少林寺片区改造建设大型三产项目,把它作为街道经济增长点。

2、以改进招商理念为契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以服务引资招商为纲,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建立健全网络招商体系,创新理念,突出产业链招商,以企引企,以商引商,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多易电脑城入驻档次,引进新品牌,重点引进台湾电脑及动漫企业;坚持从小处、从细微处入手,抓大不放小,树立一个店面、一套房子、一间写字楼也是引资载体的意识,继续跟踪青年大厦(已基本完成前期招商,民生银行、齐鲁证券、中海集装箱物流、绿洲餐饮、泰康人寿、鸿泰科技等6家企业有意进驻),促进企业、商家尽快投入营业;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各个项目,争取在区政府协调下,顺利解决多易电脑城商家税收同福厦两地接轨的问题,让入驻商家真正落地经营。

3、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力。立足中心城区优势,始终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湖心街轻型建材一条街、商城后街沿线集步行装饰设计为主的专业市场和包袋材料市场等特色专业街(市)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内环路修建后包袋街市场的发展,逐步解决湖心街东段商家的正常经营和纳税问题;落实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和领导挂钩制度,做好轻工电器、百安居市场、多易电脑城这三个专业市场的招商引资工作,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展新兴业态服务业,抓住跨国公司内部服务业外包迅速扩大和转移的机遇,扶持南威软件公司等企业拓展外包业务;创造条件发展创意产业,加强房地产业调查研究、管理服务,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发展技术、信息、人才、租赁、典当、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客运、货运以及仓储、中转等行业。2013年1至10月份,辖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企业1家。

4、以挖掘税源为突破口,不断壮大街居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挖掘财源和增加收入两项工作,不断挖掘新的税源。协助核实辖区内外资企业土地使用税征收面积及社区自有资产出租纳税情况,动员部分企业,做好预缴企业所得税工作,今年外资企业土地使用税征收面积已经核实完毕,社区自有资产出租纳税已基本上按月申报缴纳;完善楼宇经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积极盘活闲置楼宇,引进一批企业、财团到我街道设立总部和采购、营销、配送、研发、设计等中心;协助进驻楼宇企业做好工商、税务变更及迁移手续,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对辖区内无证生产经营企业逐一排查,督促达到税收起征点的生产经营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及税收申报缴纳,确保税源不流失。今年,街道已完成203家新办企业的税务登记分类及甑别工作,协助149家企业办理工商、税务变更及迁移手续。

(二)坚持立党为公,街道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要求,以开展“两加强,一提高”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素质和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基础,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在培育典型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党工委自身建设,增强街道党建核心力。一是强化班子学习教育。进一步健全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街道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做好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本领,一年来共组织有关领导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35篇。二是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建设。强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建设,完善集体领导下个人分工负责制,增进班子的团结协作;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逐步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察工作,推动了领导班子的优化建设,并按照区委要求,加强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锻炼、教育工作,今年,街道共推荐区管副科级后备干部3名,增强了干部职工干工作、做实事的良好意识和干劲。

2、强化机关党组织作用,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首先,创新社区党建理念。围绕服务主题,正确处理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与经济创收、为党员服务与为群众服务、为户籍居民服务与为流动人员服务、党的领导和居民自治、培育典型与带动全面等“六个关系”,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在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的基础上,按照党员数量和社区发展潜力等因素,将7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按照各社区的特色、地域名称等因素,设立商贸街区、社工、夕阳红等较有特色的党支部,不断提升党建内涵,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实际打下基础。其次,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发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的合力,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的共驻、共建、共育、共学的“四有”建设为载体,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的新型“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的社区党建联席会,有力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目前,辖区共有成员单位140多家,街道困难党员信息库建档的困难党员共15位(其中区级困难党员2人,街道级困难党员13人)。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组织下,、仁风、凤山社区每月都为困难党员发放生活补助金,社区平均每月给每位困难党员发放补助金400元。“两节”、“七一”期间,街道共党工委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社青对象81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品共计18050元。二是规范“两新”组织工作。抓好“两新”组织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按照“抓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指导辖区三盛橡塑发泡鞋材、湖美酒店、轻工电器、幼儿园等“两新”党支部的组织工作;大力开展党员挂钩联系困难职工活动,通过架设党组织、业主、员工的沟通平台,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发挥“两新”组织在企业的积极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积极畴划并组织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加区企业党工委开展的区首届“两新”组织党建文化节和关爱“两新”组织党员活动;跟踪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台帐,构造组建平台,今年街道又新组建了1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南威软件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会做、能讲、善于和业主合作的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队伍。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拒腐防变能力。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2年工作规划》为重点,坚持惩治预防并举,强化教育监督并重,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的目标,制订2013年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与社区加强沟通,统筹安排,科学设计,促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落实;创新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腐败案警示录、廉政演讲比赛、党纪条规测试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推行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以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工作责任制度、检查汇报制度、审议制度、“五个一”公开制度、反馈制度、备案制度、评议制度这七项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抓好规范,提高居务公开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今年,所辖社区共举行了听证会8场/次,主要内容涵盖物业管理、土地款分配、拆迁安置、山林归属及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等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活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每季度召开一次居民代表会议,充实和完善社区的决定,扎实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三)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为要求,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着眼点,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培育文明市民”和“活力迎农运、道德新风伴我行”活动,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为街道实现省级文明单位“四连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1、抓住契机创文明,精神文明工作不断深入。以“创建和谐社区,培育文明市民”和“活力迎农运、道德新风伴我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①抓契机、创文明、树典型。以服务2013年农运会为契机,以“创建和谐家园,培育文明市民”为基础,深入开展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一年来,街道先后组织了以“迎奥运,做文明城市人”为主题的游园活动、以“庆三八、迎农运”为主题的社区农家乐运动会和以“迎奥运、办农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家园清洁行动启仪式,通过此类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活动,推进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确定“文明、安全、温馨、和谐”的总体目标,并对创建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从宣传发动、初见成效、深化创建、巩固提高四个阶段工作入手,全面渲染活动氛围,截至10月份,已在社区悬挂相关创建横幅、标语20条、出版宣传专栏6期、在电视台报道新闻5则,在《晚报》刊登宣传文章5篇,入户分发《争当文明市民倡议书》、《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规定》等各类宣传材料1000份,创建活动知晓面愈来愈大。②抓科普,强思想,创佳绩。围绕“提升科学素质,共建和谐海西”主题,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发展观意识,一年来共悬挂横幅30条,大型咨询活动1场,标语186张,科普画廊8处,出版二期以科普知识为专题的科普宣传专刊,共21版,分发科普宣传材料1万多份;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在圣湖、少林两社区“三位一体”市级示范点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完善“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于第一中心小学举办第五届“五自”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比赛,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分健体、学会审美,推动“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开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中心幼儿园省级优质园水平,巩固提升区第一中心小学、十中省级达标学校创建成果,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5月下旬,街道在市级教育督导检查工作中得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坚持“两手抓”的方针,疏导结合,抑扬并举,在巩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文化阵地“五个一”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2013年,街道的文化体育事业硕果累累,社区曲艺团荣获市“迎农运”民间歌吹漫步邀请赛一等奖、街道选送的花灯获得市第七届“海丝”文化节比赛优秀奖、街道组织的男女气排球队获得市迎新春气排球公开赛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第四名的好成绩。

2、突出平安重和谐,社会安全稳定不断增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区委“好中求快、先行先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平安建设为载体,加强和改进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进一步形成大综治格局、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①落实综治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把综治与平安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工程,在认真规划和组织“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铁路”等创建活动的同时,深入推进责任追究制度。截至10月份,各社区居委会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公共场所等重点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360份,签订率达100%。加强对犯罪规律、治安形势的分析和预警预测,适时调整整治策略和“严打”措施,把整治重点放在东凤、圣湖两大社区上(东凤社区被列为区重点整治单位,圣湖社区被列入街道级重点整治单位),通过全面动员和部署,增强严打和整治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效性。2013年,辖区共发刑事案件826起,破获131起;刑事拘留44人、逮捕24人、劳教18人,抓获网上逃犯17人;查处案件3对6人、治安处罚176人、治安拘留102人、罚款97人。②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把及时调处民间纠纷、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重点来抓,坚持开展每月矛盾纠纷大排查,及时调解各类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今年来街道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8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起,调处率达100%,成功调处81起,成功率达96.6%,及时劝解和制止群体性上访事件2起,有效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和《信访条例》的落实。③抓好综治专项工作,提升维稳综合水平。一是强化平安建设和普法宣传。结合“综治宣传月”活动,采取广播、板报、宣传栏、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图画、公益广告、法律咨询、发送短信和分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结合打击“”、重点整治、“五五普法”、社区矫正、平安建设等内容,开展不间断的平安建设和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1至10月份,我街道和所属各社区居委会共悬挂横幅75条、张贴标语985张、出黑板报18期、召开座谈会9场、设立宣传点8个,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分发各类法律宣传材料近25000份,展出挂图110版次、出动宣传车25车次、咨询人数达2800人次。二是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私房管理。根据《关于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市综治委《关于开展房屋委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继续推广出租房屋委托和房屋租赁合同登记报备等经验做法的同时,对出租私房、流动人口采取分级管理,同时建立出租私房、流动人口分级管理检查登记入档制度。今年,共录入信息8236条,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7044本、出租私房证1336户。三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社会保障和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3月份,街道综治委、司法所还配合区综治委、区司法局到第四监狱对籍服现刑人员进行帮教送温暖活动。截至10月份,辖区尚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案件。四是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摸底排查、矫正档案等规范化管理方式,密切跟踪和了解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本辖区现有的10名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动态较为稳定。

3、夯实基础抓落实,人口计生事业稳步发展。立足于抓早、抓实、抓好,始终“争一流,居前列”的良好工作态势,以“抓日常、强基础、攻难点、创先优”为工作目标,以拓宽新思路、健全新机制、突破重难点为抓手,不断提高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截止9月30日街道现有常住人口43701人,已婚育龄妇女11127人;流动育龄妇女11441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5571人;出生人口463人,其中男孩240人,女孩223人;人口出生率10‰,政策内出生456人,政策符合率97.6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共办理《生育服务》313本,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51》本,兑现奖励金73400元。①高要求夯实计生基础工作。一是加强特例人群跟踪管理工作,落实“双查”和节育措施拖欠追查制度、计生人户分离移接管理工作制度和特殊人群跟踪服务制度,重点对辖区内未婚青年、离婚、丧偶、原农村一女或二女家庭等特殊人群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并落实每季度跟踪服务工作制度;落实政策外生育隐患消除工作责任追究制,试行人口计生工作季统计分析制度,根据每季度报表对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一年来,共向未婚适龄青年发放《致全区未婚青年的一封公开信》8000多份,签订《街道未婚青年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议书》8000多份。二是抓好“两查”工作,健全计生“两查”通报制度和责任制,对“两查”不到位的社区,限期追查,对超过限期的对象进行行政处罚。三是加强对政策外生育隐患跟踪,对6例政策外隐患逐个分析采取对应措施,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四是积极配合征收社区抚养费工作,街道共上报政策外生育3例(凤山社区),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应征社会抚养费27.9886万元(包括少林社区1例),现已征收5.164万元。五是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建立流动人口月督查、季清理制度,将流动人口“四术”、“双查”落实量纳入考核分值中,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作中的问题能及早发现、及时整改,确保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②高标准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围绕上取环、双查、随访、咨询等业务,推进街道服务站(所)等级建设和社区服务室的规范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入户访视,发放温馨提示卡,对怀孕妇女实行孕前监测、孕期保健、孕后随访的全程跟踪服务,减少意外和人工终止妊娠,一年来,尚未出现怀孕十四周以上未经审批终止妊娠现象;充分发挥辖区宣传阵地优势,把婚育文化融入公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当中,今年,共分发《致用工单位信》、《致房屋出租信》、《致外来员工信》等各类宣传材料1万多份,设立楼道宣传牌300多块,组织辖区用工单位和出租借户的法人代表、出租户主、用工单位计生管理员参加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业务培训会10次,开展以母婴健康、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活动共15场/次,举办生育文明进社区活动20场/次;加大“幸福工程”、“致富工程”、“安居工程”的实施力度,按照幸福工程的要求,我街道已确定1户需救助的下岗职工,并为其申请小额无息资助;按照致富工程的要求,我街道上报2户独女困难户作为扶助对象;按照安居工程的要求,我街道上报1户计生低保困难户作为扶助对象。③高水准通过国家早教验收。依托计生网络优势,采取入户宣传形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组建4支早教师资队伍,定期送教上门,使广大育龄群众享受到科学、方便、及时的早教指导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原原幼教机构建立示范亲子园,在辖区新村内设“三优”辅导站,实施“三优工程”,目前,幼教集团所辖幼儿园均设立了亲子园;投入近20万元,为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5月中旬街道代表区政府接受“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考评验收组考评,获得一致好评,同时,街道荣获“区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街道”的称号。

4、关注民生重协调,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街道坚持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创新社区服务方式,依托街道爱心捐助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一年来,共开展各类捐助活动3次,仅“抗震救灾,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就募得善款76万元;不断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围绕“家园清洁”行动,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垃圾治理彻底、排水排污通畅、环卫设施健全、日常保洁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提升社区环境建设档次,努力建设街道整洁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城市新形象;以圣湖小区“双创”工作为载体,及时成立街道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社区实际,制订了街道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圣湖社区创建“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实施方案,逐步实施小区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从招聘小区物业管理机构、论证和规范小区管理、提高业主的创建意识入手,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逐步推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高效运转的“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以争创“甲、乙级社区”为抓手,深化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扩大社区工作的影响力,少林、圣湖社区被评为“甲级社区”,松林社区被评为“乙级社区”,社区分级考评取得初步成效;以创建特色定位为重点,着力丰富社区建设内涵,继续做好“一社区一特色”的创建活动,引导社区向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带动“创建、培养”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让老典型社区有新内涵,新典型,社区有新特色,提升创建培育质量;认真开展“邮政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目前,圣湖社区已经和邮政局签订合作协议书,其他社区也在积极的筹备当中。

5、凝聚人心形合力,民政、双拥、群团组织不断加强。健全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按月发放养老金,做到“应保尽保”,经调查,街道现有低保对象67户,178人(其中今年新增低保人员2户3人),1至10月共发放低保补助金202020元;大力开展春蕾助学等特殊困难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救助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充分发挥街道“爱心捐助中心”和社区办的作用,着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继续巩固“爱心献功臣行动”成果,按时足额地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立功士兵奖励金,今年,发放优待金9.1万元,各类抚恤金10.59万元,为6名立功士兵发放奖励金2100元;认真开展部分军队退役人员调查摸底和身份认定,抓好民兵整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落实好民兵整组工作任务;认真开展侨情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调查工作任务,充分地发挥基层侨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街道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辖区人大、政协代表为街道各项事业建设出谋献策的作用。

6、对接农运整环境,城市管理建设不断提升。以迎接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和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为契机,努力提高辖区城市管理和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扎实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上新台阶。①创新机制,稳步推进制止和查处“两违”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巡查队伍的巡查工作成效,街道根据辖区背街小巷多又窄的实际情况,开创新型巡查模式,新购买10辆二轮摩托车,坚持分散巡查与集中巡查相结合的巡查监控机制,严格落实片区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避免巡查不到位、不落实,尽最大限度预防违建行为的发生;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整合制违工作力量,成立“两违”工作领导小组,见违就拆,做到现场拆除与责令停工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一年来,组织拆违行动16次,拆除面积近600平方米,辖区无一例抢建成功的违法建设。②抓早抓实,全力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的相关工作。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街道党政成员组成的“街道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领导组”,制定《街道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方案》,从细化八个职能组及任务安排入手,全面开展落实创卫迎检工作;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宣传阵地优势,通过悬挂宣传布条、张贴标语、广播等形式,宣传迎接复评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现创卫为了人民,人民参与、支持创卫的良性循环,一年来,共分发“门前三包”责任制宣传单近1500份,悬挂维护城市市容市貌、迎复检及环境卫生宣传标语8条,出版健康教育版报18版,张贴标语10张;抓好立面整治工作,街道城管办与执法中队根据辖区城市景观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拆除未经审批的宣传红布条120条,并对辖区内一些广告牌进行拆除,目前已完成坪山路北渠水利管理站大型广告牌一处、刺桐路二处、湖心街五处广告牌的拆除工作;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抓好尚未签定“门前三包”沿街店面的补缺补漏工作,一年来,已纠正商家落实“门前三包”2200起;抓好绿化景观整治工作,街道已完成东环城河段绿化整治项目,清除东环城河段垃圾30车,在沿街绿地新增补植乔木105棵、灌木200棵、苗木900棵,投入金额近13万元;落实主干道路卫生24小时保洁工作制度,在遵守清扫及日常保洁时间的同时,增加日常保洁巡查人员,监督卫生保洁质量,提高辖区卫生保洁水平;组织辖区灭“四害”药物喷洒活动,落实药物喷洒及投放工作,分发喷洒灭蚊蝇药360公斤、投放灭鼠药200公斤,清除卫生死角50处,清理疏通沟渠240千米;做好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开展沿街立面专项整治、市容市貌定点专项整治、建筑工地规范专项整治、运输车辆“滴、洒、漏”等专项整治活动;认真组织落实创卫工作,及时解决区创卫办通报街道创卫迎检中存在问题,通过逐项对照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今年,区组织八次的环境卫生考评中,街道取得了五次第一、两次第二名、一次排名第三的好成绩。③攻坚克难,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在辖区内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治宣传工作,通过入户分发宣传单(5000张),设置专项的宣传广告栏(20处),张贴宣传墙报(25份)等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按照区统一要求,将工作分为情况摸底、预防登记、及时上报三个部分,及时了解“手、足、口”防治重点;严格遵守信息上报流程,及时上报发现的疑似、确诊病例,对已上报的13例,根据实际情况跟踪随访,现街道辖区发现的13病例已全部治愈。

7、推进建设迎发展,重点项目工作进展顺利。街道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成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将涉及街道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目前,各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24线拓改及片区改造已顺利完成选房工作,南少林片区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射击馆复建已完成土方平整,AB、E地块项目已成功实现“招、拍、挂”,并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我们在充分肯定一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不足,我们的工作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经济运作存在困难与问题:因片区改造部分企业拆迁外移,影响到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出口产品商检的严格程序及时间滞后,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正常运作;由于今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导致生产企业开工晚,劳动力短缺、生产跟不上,影响了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序时进度;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攀升,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等因素影响,2家加油站销售额、税收均下降。二是辖区部分群众因城市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个人利益而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造成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有所下降;辖区刑事发案中侵财犯罪、涉车盗窃和流动人口犯罪还较为突出。三是辖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建设热情不高、维护卫生、保护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2009年工作中认真分析,加以克服。

第二篇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推进“三个优先发展”,打造“四个服务中心”,主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区的建设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街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街道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2003-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区唯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三连冠”的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创建安全生产合格街道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人口计生委评为省新型生育文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社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2003-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主要成效:

一、抓基础、增后劲,经济实力稳步提高:

街道坚持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阶段全区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定期分析街道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找新经济增长点,重点抓住招商引资、市场开拓、财税协征三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发展街居经济,突出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商总税收16555万元,完成计划的93.78%,比去年完成数14681万元增长1874万元,比增12.76%。其中地方级工商税收10089万元,比增27.22%,中央级工商税收6466万元,比去年6392万元,增加了74万元,比增1.16%;实现企业总产值20.35亿元,完成年计划100.11%,比增15.6%,外商实际到资完成(按企业实际到资统计)5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500万美元的100%;海关出口总值预计完成32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110万美元的103%。

1、支柱企业经济快速增长。街道共有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9482万元,完成年计划129834万元的76.62%。其中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年产值超亿元,分别是依凌服饰、地方发电公司。我街道共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企业21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388万元,完成年计划56536万元的138.7%。这48家企业是我街道经济发展的支柱,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跟踪服务区级重点企业的力度。以新华都、奇龙、好又多、轻工、永乐等大型市场为依托,带动周边商贸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融汇集,成为我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贯彻执行《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及时分解了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区级重点企业的任务,今年我街道共有9家区级重点企业,工业企业5家,第三产业4家。其中7家区级重点企业2013年产值,税收都比去年同期增长,总体分析2013年区级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3、加大创名牌和开展认证工作力度。一是依凌()服饰有限公司的“依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力争2008年创中国驰名商标。大地生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植物床式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和“植物育苗筒”在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铜奖。同时该公司的“含营养成分的生物砖的开发应用”,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2013年度科教兴区重点项目,获得项目扶持资金6万元。二是三盛橡塑发泡鞋材有限公司与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研究开发的“EVA发泡材料”被省科技厅确认为2013年省与省级以上高等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实施具体研究开发项目。同时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2013年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该公司新型抗静电发泡材料研究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被确定为2013年省级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科达电脑有限公司被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2013年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组织32家次企业参加第十四届深圳国际礼品展、9.8投洽会、广交会等。引进了多易电脑广场、金莎进驻体育中心,晶都酒店进驻宾馆,宾宝贸易有限公司进驻利华针织厂三、四楼,中港健身有限公司进驻圣湖菜市场二、三楼,百安居家装建材市场五楼6家公司进驻,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新市场。

5、充分发挥保障事务所职能作用。组织4期8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鉴证劳动合同1360份。调解来电来访投拆纠纷案件17起,涉及人员48人,追回欠薪金额47449元。

二、抓关键、增活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党工委“龙头”作用。一是深化中心组学习制度。一年来共组织6次中心组集中学习,组织有关领导撰写了4篇先进性教育活动理论研讨文章,其中有1篇《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被《通讯》采用刊登。二是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及时做好党建工作任务的分解量化和立项工作,向各支部颁发了《党建工作责任书》,并下达了《2013年街道党建工作要点》,三是落实选人用人制度。党工委按照职级相同、适才适用原则和街道各部门职位特点,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今年共调整了3名工作表现好的同志到部门担任负责人,轮岗交流了1名工作人员,推荐了3名区管副科级后备干部。四是加强机关建设制度。街道机关在坚持“日考勤、月考评、季评议、年述职”及街道工作例会和部门周例会等效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提出的做好本职工作的“五个应知”的要求,抓好干部培训工作,深化岗位练兵活动,推动街道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等“四型机关”的建设。

2、认真做好街道党代会工作和开展庆祝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增强街道党建工作实效。一是做好街道党员代表大会相关工作。根据泉丰委[2013]综80号文《关于选举中共市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通知》精神,选出了32名党员推荐为中共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二是扎实开展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街道党工委在电影院召开庆祝党建85周年暨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党支部等6个先进党支部和9名优秀共产党员、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及2名优秀纪检工作者,并组织了全体党员观看抗日战争史诗巨片——《太行山上》。少林社区党支部、泉艺轻工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被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曾华艺、白和祝等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陈诗阳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3、扎实开展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按上级要求扎实抓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对八个社区“两委”和工作人员德才表现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调配社区干部、工作人员8人。经过选举产生支部(党委)委员32名,其中书记8名,副书记8名。同时社区选举产生4个党支部及支委成员,分别为中共街道社区第一、二、三、四支部委员会。

4、深入开展城市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坚持以“三好一增强”为载体,以人居环境大整治为抓手,以创“名社区”和“七进社区”为依托,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于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按照区委教育办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抓好整改落实。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轻工、三盛等2个党支部被分别被区委和街道党工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5、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着力抓好规范化建设。(1)抓领导,打基础。街道党工委坚持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做到“两新”组织党建和社区党建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2)抓典型,促规范。重点从党建基础较扎实的“轻工、三盛、湖美、亿威、绿园、万通等6家“两新”党支部抓起。(3)抓班子,探组建。今年及时选派了2名党员健全有关“两新”组织班子,并新组建了1家“两新”组织党组织。

6、强化措施,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党员学习培训机制。结合党团活动日和岗位练兵活动等制度,在街道全体党员中开展“五个一”的学习活动。二是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今年,街道共新发展党员22名。

7、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认真组织全街道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和省、市、区的意见,学习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宗旨意识,营造欢乐祥和,廉洁喜庆的良好氛围,形成“组织倡廉、领导守廉、家庭助廉、群众督廉”的工作格局。抓好辖区内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的行为,对社区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进行督查跟踪,对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责令停止和整改,并对社区四名社区工作人员因其直系亲属参与“两违”建设进行暂停工作的处理,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老龄委工作有声有色,社区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居”。认真开展侨情普查工作,据统计8个社区涉侨户504户、侨眷数1376人、华人数6169人、华侨数1284人、出国人员26人港澳人数3878人、重点人士14人,海外华侨华人分布19个国家,发挥基层侨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人大选举工作,顺利选出区级人大代表22人。

三、抓实效、促和谐,宣传和科教文体工作成效显著

围绕我街道为实现“123”创先目标,切实做到“五抓”,为建设现代化科工贸文化旅游区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和发展环境。一抓理论宣传,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围绕街道重点工作,做好中心工作和专项工作宣传。制定《2013年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并落实。今年,街道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纪念建党85周年论文征集和精神文明论文征集任务,街道党工委张书记撰写的论文《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表在今年的《通讯》第4期,2013年第四期《通讯》用大版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街道的发展情况。今年圣湖社区被表彰为首批“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二抓精神文明建设,打牢构建和谐社会基础。(1)在巩固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同时,做到“五个坚持”、把握“六个关键”。即坚持服务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三贴近”,推动创建活动增添活力;坚持改进创新,推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上新水平;坚持重在建设,推动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把握“关键”,在“合力”上建机制,在“创新上”求突破,在“责任”上抓落实,在“结合”上探新路,在“提高”上显作为,在“保障”上出实效。(2)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做到“五进五结合”:进机关,与“两个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进社区,与道德、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等“七进社区”相结合;进企业,与建设诚信企业和塑造合格职工活动相结合;进学校,与建设教育强区,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相结合;进家庭,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活动相结合。(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街道充分发挥辖区海交馆、华侨历史博物馆、青少年宫、第四监狱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10月份,区第一中心小学参加市第七届童声合唱节获一等奖,参加市举办的“我们是祖国的小主人”演讲比赛获二等奖。(4)以建设“名社区”为突破口,以开展“七进社区”活动为着力点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街道在致力于打造圣湖、少林、松林等学习型、自治型、服务型等新型社区的同时,精心打造培育典型社区。今年2月,松林社区被区评为“2005年度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最佳精品社区”。三抓教育强街建设,推进街道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总结推广圣湖社区典型经验,同时抓好少林、圣湖两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试点工作。今年街道共帮助8名“二女”困难户孩子上大学,共计5万元;为贫困家庭子女减免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春季19人、秋季28人。街道加强学校安全建设,结合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制定《街道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抓科技科普,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共建海西”这一鲜明的活动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科技进工业区、进企业、科普知识进学校活动。举办大型咨询活动2场、知识讲座2场。五抓文化体育工作,为街道文体事业创佳绩。一是加强社区文化阵地“五个有”阵地建设。6月份,街道创建“省社区体育先进俱乐部”通过省体育局的验收,并在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加强对辖区内文物保护,与、凤山、仁风三社区和区文体局签订了委托管理责任书。街道还组织社区人员参加区文物保护管理上岗培训。二是强化文化市场的监督力度,提高文体协管员的素质。三是街道在各种节日期间组织协调、指导各社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街道组织社区曲艺团参加第六届民间“歌吹漫步”踩街邀请赛荣获表演团体一等奖;选送花灯参加市第五届“海丝”文化节由晚报社、市文化局等单位主办的“‘金博士’我喜爱的花灯”评选活动荣获15盏最佳花灯之一;组织气排球队参加市迎新春气排球公开赛荣获男子组第2名。六民政、武装、双拥工作成绩显著。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做到应保尽保,规范依保档案管理,织牢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从最急需困难群众救起,帮助解决“低保”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医疗救助,利用街道“爱心服务中心”继续为困难群体提供困难帮助。今年为一名革命烈士家属陈西解决医疗救助,报销医疗费近万元。个别比较困难的老复员军人继续享受城市低保。2、结合街道民兵整组工作实际,重点组建好基干民兵,特别是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兵的建设以及退伍军人和地方专业对口人员的登记统计工作,使我街道的民兵组织建设达到规模适当、编组科学、结构优化、管理有序。保质保量完成冬季征兵工作任务,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14人。3、双拥工作不断深入,军地感情日益加深。在巩固街道市级双拥模范单位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军地共建、军企共建活动,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全街道8个社区参与驻军共驻共建,三个企业建立军地共建活动,2013年全街道送去慰问金近4万多元。今年街道共向区慈善总会捐资105.1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强基础、攻难点、争一流”的工作目标,通过“固基础、强宣传、促流管、拓深度”,提高了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街道现有常住人口41735人,流动育龄妇女14499人,计生年度街道出生人口422人,人口出生率10.1%,政策符合率99.76%,出生人口性别比98.1,群众对街道计生工作满意率达98.38%。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街道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一手抓控制人口不松懈”,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2013年8月份,街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2005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二是筑牢基础创特色。多形式开展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2013年8月份街道和东凤社区作为我区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示范点,接受市计生委检查,得到一致好评,在全区计生协会中心户长演讲比赛中,街道获得第二名;为计生户提供优质服务,2013年共兑现独生子女奖励金86500元,落实“四术”补贴21000元,给计生困难户送去慰问金27520元,发放计生困难户最低生活补助金18150元;与东南医院合作在仁风工业区、影剧院前举办了5场大型医疗咨询活动;按照“三有五到位”的要求,已组建百人以上企业计生协会26家。三是拓宽思路攻难点。严格考核和督查,落实“四术”加权考核制;实行“二定四包制”,落实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街道持证育妇跟踪管理服务责任追究制度》,计生年度内,街道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加强政策外生育隐患的排查力度,落实双查和节育措施拖欠工作追查制度、政策外生育隐患追补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上新台阶:深化“名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科学界定各个社区的发展定位,圣湖社区以学习型,环保型社区为综合定位,规范学习型机关、社区、校园、家庭的学习制度,树立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少林社区以自治型文明、文体型社区为综合定位,充分发挥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党建联席会作用,继续巩固省级文明社区,积极开展问题活动,不断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松林社区以服务型、科技型为综合定位,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居民爱科学、学科学活动,树立好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形象;社区以商业型、文体型为综合定位,积极开展文明经商一条街活动,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繁荣社区文体事业,完善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有偿、低偿服务项目上,街道组织制定了《街道发展社区物业管理经济工作方案》鼓励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开展物业托管,承接和扩大经济业务管理范围。社区服务内容和项目不断拓展:本年度,社区服务中心及各社区服务站的营业总额为676万元,入库税收51万元,社区服务中心营业额为5613.4万元,营业收入68823.64元。

四、抓稳定、促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显著

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两个意识”,实现三项目标,做到“六落实”,推进“平安”建设上新台阶”。即一落实综治责任制:继续以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层层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二落实五项工作制度:坚持综治月例会制度、坚持刑事案件实时通报制度、坚持季度群众满意率测评通报制度、坚持综治检查制度、坚持强化联防队伍管理制度。三落实各项专项工作: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加强人民调解四级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2013年度,街道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26次,调处矛盾纠纷113起,调处率达100%,成功调处112起,成功率达99.1%,并及时劝解和制止群体性上访事件5起。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本年度,辖区18名“两劳”人员都已自谋职业,就业安置率达100%,无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案件。今年10月份对本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摸底,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四落实重点整治:为巩固“平安1-9号”街道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财产犯罪,把集中打击、专项整治和经常性防范相结合,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安定稳定,群众满意率平均达91%以上。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私房的管理,今年派出所共办理出租私房证1550本,流动人口暂住证7700本,在辖区出租私房内破获各类案件13起35人。五落实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一年来,共开展8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悬挂宣传标语215幅,张贴宣传标语1822条,分发宣传材料35000份,参与咨询的群众达3900人次。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和典型培育,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综治工作的宣传和引导。目前,街道所属百人以上企业在三盛、依凌2家的带动下,积极要求参与到综治工作中来。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会议精神,以安全生产检查促隐患整改,以安全生产培训促业务水平提高,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投资环境优化,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促管理到位,以安全生产宣传促防范意识增强。今年共发出整改通知书127份,与8个社区居委会,168家生产经营性企业和15家外商投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咨询4场,今年,街道安全生产工作以97分的高分顺利通过省级合格街道验收。

五、抓长效、促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围绕“抓长效、促管理、争一保三”工作目标,按照“一健全、二整治、三落实”搞好城市管理和建设。“一健全”: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街道有专职保洁人员194人,市容环境督导人员20人;实行全日保洁,做到人员、时间、质量、巡查“四到位”。“二落实”:落实好“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今年投入资金6万购买环卫三轮保洁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区组织8次卫生检查中,四次第一名、四次第二名。“三整治”:加强对辖区内乱摆滩设点的整治,特别是把东门头、圣湖西大门作为重点整治点。加强“两违”制止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制止“两违”领导机构,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制止“两违”领导小组,制订制止“两违”工作方案,并成立一支40人组成的拆除搬运队伍,采取24小时的值班巡逻制度,把责任细化分解到人。今年来共组织15次大拆除行动,出动近2500人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出动宣传车300次台,印发宣传材料、宣传提纲15000份,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有效地遏制“两违”建设势头。

“两类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顺利推进:按照区委的要求,街道成立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同时将涉及街道的四个重点建设项目和六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各个项目建设有序进行。一是324线拓改及片区改造,部分安置房建设已封顶,其他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二是南少林寺旅游片区改造进展顺利。少林寺演武馆于9月份竣工,确保省海峡旅游商品城奠基顺利进行。少林寺片区改造拆迁工作截至12月底共150多户民房签订拆迁协议,动迁工作完成97%左右。三是湖心街二期改造,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勘探施工阶段。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共修筑排水沟3898米,绿化12909平方米,道路硬化121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4590米,拆除破旧房屋650平方米,整理土地2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