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培训总结范例

外贸培训总结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1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专业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实习模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面临诸多困境,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基于POCIB比赛而拓展开发出的一种网络化实习平台,这种新的实习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POCIB;网络化

实施素质教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基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实习毋庸置疑地成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合理组织和安排专业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国际贸易专业实了课内实习之外,可大致分为过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过程实习通常以专业模拟实习的形式开展,毕业实习的常见形式是集中参观见习和分散顶岗实习。每种实习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但在提高人才培养成效方面也都遭遇了一些阻力。

(一)专业模拟实习

专业模拟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开展过程实习的基础形式,它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相关模拟实习软件,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熟悉进出口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保持同步。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已开设专业模拟实习课程,通过购买和使用一些国际贸易模拟软件来搭建校内仿真模拟平台,如TMT出口模拟操作系统(TeachMeTrade)和世格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等。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每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先后要接受三次专业模拟实习训练,这三次实训课程通常在大三上学期、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开设,通过模拟软件实训平台进行外贸单证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及国际贸易流程实训的操作。学生在专业模拟实习中能够掌握成本核算、询盘、发盘和还盘等基本技巧,熟悉整个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提高英文函电写作能力及制单能力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此类软件的系统设置较为单一,是对外贸流程的静态呈现,远远无法全面反映外贸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所以,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机械地依照模板生搬硬套,虽勉强完成了模拟实习,却在个人实践能力方面收效甚微。

(二)集中参观见习

集中参观见习是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听取企业员工对企业内部各机构和生产线的介绍,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业务。这种实地参观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企业工作流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专业知识的探索与探求。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参观实习的方式较为单调,学生基本都是在企业相关人员的引导下,以旁观者身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观察,无法介入其中亲历感受,进行实际操作,这对学生外贸经验的积累并无太大作用。二是学生基本都是在听企业人员介绍,大量工作方面的新信息不断出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个人疑惑和问题,对实际工作的认识仅停留于表层。三是企业参观时间较紧,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出于安全生产、商业机密等方面的考虑,不会向学生展示其全面的工作内容。

(三)分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寻找外贸企业进行实习,但由于外贸工作有着很大的连续性、迫切性及保密性,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大多数外贸企业不愿意接收实践经历为零的实习生。于是,部分学生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国际贸易专业不相干的单位进行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实习,出现了一些盖假章的不良现象。近年来,为解决学生进入外贸公司实习难的问题,很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型合作模式。理论上,它应该是最好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实时充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并将其融入到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进而细化至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使其得到真正的锻炼,并在其实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可以将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如某类知识或能力的欠缺)反馈给学校,以促使学校在日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但目前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已与十余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企业每年都会接纳一批学生进行实习。但由于学生实践能力弱,无法迅速胜任岗位,企业每次都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实习的时间一般仅有2~3个月,学生刚通过上岗培训获得了基本的实践能力就已实习结束,很难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发挥较大作用,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久而久之,实习基地企业便失去了热情。因此,虽然出于社会责任心或私人感情因素接受了实习学生,却只给他们安排一些与专业无关的打杂或跑腿之类的工作,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到外贸工作中,使得顶岗实习沦为参观见习。

二、POCIB从业技能综合实训与传统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POCIB(PracticeforOperationalCompetenceinInternationalBusiness)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是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国际贸易杂志社和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共同推出的互联网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系统。重点针对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以及国际贸易行业新进人员,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为目标,以仿真的在线国际贸易游戏为核心方式,为我国经贸人才培养引入创新、高效、务实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手段。与传统实习模式相比,POCIB从业实习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形式更加新颖

POCIB的形式更加新颖,且高仿真地营造了一个极接近实际外贸业务的场景。在POCIB中,每位学员都将经营一家独立的外贸进出口公司,这些公司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学员的任务是通过相互间的进出口贸易,给自己的公司创造利润。首先,这是一种代入感极强的游戏式体验。PO⁃CIB最大的亮点便是模拟出了一个与真人交锋的商业市场,成百上千的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或企业的学员同时参与,从前的纸上谈兵即将变成运筹帷幄,这使得参赛学生在赛前就已对初进商海浮沉跃跃欲试。其次,由于POCIB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实训项目,所以,学员们在比赛过程中所接触的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都来自官方机构并实时更新,采用现实国际贸易公司的预算系统,内置商务逻辑可以处理48种不同的流程组合,在业务流程中模拟体现各环节时效因素,这为比赛营造了更为逼真的环境。另外,在POCIB中,学员们需要在规定的24天内完成24笔业务(第一届的赛制是30天内完成30笔业务,自第二届开始缩短赛程),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这也真实地反映出外贸行业高强度的特点。

(二)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在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中,学生通常只能实际接触到外贸运作流程中的一两个环节。通过参观见习虽能够了解多个环节或全部流程,却仅限于认知,无实际操作机会。而POCIB则涵盖了外贸的全部流程,从注册公司开始,到自主选择产品开拓市场,接着通过企业黄页、广告和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再到磋商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等,学员们将全面体验外贸企业的运作流程,运用各项外贸知识进行仿真的进出口贸易,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POCIB囊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学员需要与每个机构建立联系办理相关业务,这些过程中的贸易成交方式、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和路线以及险种等都由学员自主选择,期间可能还会遭遇破产、产品运输过程中遇险等突发状况,对学员的应变能力和风险防御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张某表示,他曾在交易中遇到对方违约的状况,气愤之余选择耐心冷静地跟对方沟通,虽最终未能挽回损失,但这次经历让他吸取了教训,认识到选择贸易伙伴之前进行风险考量的必要性。

(三)师生互动效果更显著

传统的实习甚少有教师介入,实习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师那里,而且学生的实习通常安排在大学后段时期,实习结束后教师没有机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总结并指导其改进。而且实习单位与教师通常无直接的沟通渠道,实习单位无法将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能力薄弱环节反映给校方,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社会需求脱节。POCIB比赛要求学员组队参赛,每个团队由1~2名教师和20名学员共同组成,教师在比赛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在过程中的陪伴和适当的指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比赛热情和成绩。学生初次接触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比赛时,会因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经验而产生畏难情绪,亟需指导教师的耐心引导。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或遭遇突发状况引起情绪波动,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赛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日后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加以重视,做好改进措施。

(四)评价机制更加合理

在POCIB比赛中,学员的初始分为零,系统每天都会根据学员在贸易各个环节的操作表现给予相应加分,这样学员就能够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南京审计大学的参赛学生表示,每天凌晨守在电脑前等待系统更新分数和排名是最紧张和兴奋的时刻,看到排名下降便更能激发斗志,总结原因,做好奋起直追的准备。相较于传统实习由实习单位于实习结束后给予书面意见的评价形式,POCIB的过程跟踪式评分机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实时激励学生。此外,赛程结束后系统在给出总成绩的同时还会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份实训总结和成绩分析图,具体从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单证能力三个方面解析其得分情况,更加有利于学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

(五)成效更易被认同

POCIB大赛结束后,成绩达标者将有资格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合格证书”,证书中还会分别列出学员的跟单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四方面的成绩。由于该比赛考核严格,颁证部门规格较高,所以,此项证书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相比于在五花八门的企业走过场式的实习,参加POCIB比赛的经历也赋予面临就业压力的学生更多的自信。南京审计大学学生李某赛后参加用人单位面试,被问及是否有外贸实践经历时,很有底气地道出自己参加了POCIB大赛并获得团队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的经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基于POCIB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创新实践

(一)POCIB互动网络平台的推出

POCIB互动网络平台是2013年世格软件公司联合南京审计大学及外贸企业共同研发的POCIB系统的开放模块,是POCIB比赛的延伸,其内容与POCIB比赛大致相同,但无时间约束,即学员可通过账号在任意时段登录系统进行外贸业务流程操作练习。教师可将其作为专业课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作为专业模拟实习的课程软件。目前该平台正在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中试运行,并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的优势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可以有效解决外贸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利用POCIB互动网络平台进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打破了学生去外贸企业实地实习的传统观念,通过开放式网络外贸业务平台,使学生和教师在校内就能实现业务操作和顶岗实习,从根本上解决了外贸实习长期存在的外贸企业岗位少、外贸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其次,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基地网络化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校企共赢的工学结合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因利益所得不清晰而使企业缺乏积极性,进而导致双方合作的形式化,学生的实习流于表面,成效甚微。POCIB互动网络平台旨在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学生通过整合外贸资源,为现实企业做市场宣传和推广,从而实现学校、外贸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的三方共赢,形成校企长效合作的保障。

(三)构建以POCIB为基础的就业能力导向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

南京审计大学借鉴CDIO先进理念(CDIO教育模式系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跨国研究所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从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学和实训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着手,构建综合的、立体化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持续的职业成长能力。首先,通过使用我校购买的浙科实训软件及南北外贸实训系统等校内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其次,通过每年的全国高校POCIB竞赛将校内平台延伸至校外,通过校际间的师生交流及遍布全国的角色互动实训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设计开放式POCIB网络互动平台,将实训拓展到实体外贸企业,将传统的实习基地网络化,提高实习的便利化。

作者:周丹 孙文远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1]李纪生.从POCIB谈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习改革[J].全国商情,2013(02).

[2]宋春丽.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04).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外贸英文制单;教学改革;商务英语;进出口贸易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与国外之间的经济交易增多。这一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交易规则,英文货单,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我国多个省市以外贸为主,需要人员具有极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并且要不断的进行英文写作和英文交流。高校作为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要将培养学生的外贸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商务英语特点和学生的职业潜能作为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我国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1《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外贸英文制单是竞技类和商务英语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难度不高,但是课程的重要性较高,且涉及的内容广泛。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存在滞后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发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具有必要性。外贸英文制单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和教学设备三个方面。

1.1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基本的问题,由于对外贸英文制单实践的忽视。导致专业人员毕业后一些细节上的操作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基础课程教学加上实训教学,并且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远大于实践课程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学生所参与的实训也与实际工作中存在差异,更新慢,内容重复,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差,系列的问题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效果。

1.2学生素质方面

学生素质存在较大差距,面对不同种类的单证,学生的填写能力将存在差距,在变换格式的同时,将导致一些学生的单据填写问题体现出来,忽视单据的个性差异以及多样化特征将影响学生的单据填写效果。这要求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是完成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当然也是学生职业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

1.3教学设备落后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多个专业开始引入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外贸英文专业中,由于单据填写主要采用传统手段,教师擅长采用教授传统的方法,这使得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的引入落后。对电子单据的填写能力差是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模拟软件是当下外贸单据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学生的能力有限,计算机打字速度较差,英语基础也较差,直接影响了其单据填写。为了弥补这一问题,还需要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高校在学科衔接上存在问题,在外贸英语制单课程中刻意去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不现实的。

2《外贸英文制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是由实践体系是由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校内综合仿真模拟实训与校外短期实习与校企合作实习构成。

2.1课内单项能力仿真模拟实训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应大量增加实训课程,减少基础课程教学,并且时间基础课程与实训课程教学的结合。并且帮助学生梳理制单过程,其中包括审单、制单、交单和归档等工序。课程体系的建立套从方针模拟实训的程序化入手,设置相应的工作情景。不仅重视单向能力的培养,还要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出问题,准确而完整的完成外贸制单过程,增强课程实践。校内单向能力仿真模拟实训是课程构建的基础,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前提。

2.2校内综合仿真模拟实训

校内综合仿真模拟实训是对单项实训的深化,是要求学生对不同付款方式下的单据整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付款方式已经增加,包括电汇、信用证或者托收等方式,电汇和托收方式主要应通过合同缮制全套单据。而信用证是一种特殊的付款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是通过信用证的信缮制整套单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将同国家在贸易交易中所使用的交易方式作为参照,这一参照不需要背诵,但是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尽量减少资查阅的时间,提高其制单能力和准确性。

2.3校外短期实习与校企合作

仅靠校内合作无法满足课程教学需求,要通过短暂的校外实习来进行补充,如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校外实习,尽量与发展前沿的企业合作,为学生争取到工作岗位,并且获得企业培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串联可以保证学生的制单能力。对外贸单证的缮制和操作进行实际操作,打破以往课堂束缚,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以及企业,在具体是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制单能力,保证其职业能力的提高。

3《外贸英文制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3.1加强实训效果

在外贸英文制单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这一点,学校应加强实训,注重实训效果。首先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并且要具体外贸制单操作能力,深入企业,对企业需求具有深入的了解,在企业挂职或者有过工作经验的教师应成为学校聘请的对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向行业兼职教师学习,提高其实践指导能力,拓展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完善的实训过程。在完善校内仿真实训室功能的同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合作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还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课改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教学难度,加大新课改的执行力度,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师作为实训和基础课程的指导者,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起到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对教学实训的串联作用。制单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专业的素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喜好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条件下完成外贸英文单据的填写,完成教学改革过程。合理的设置外贸交易场景,完成单据细节的填写。

3.2加强制单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对于外贸英文制单课程而言,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此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制单课程理论的强化以及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实践内容,并且要在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中渗透实践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目标,激发其学习兴趣。讲解所涉及的所有英文单据的填写方法,使用方法,尤其是细节上的讲解。包括填写规则,填写变化等,从根本上促进教学实践的进行。其理论教学过程中,依然要重视,扎实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效果,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方法。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善于打开局面,合理化教学内容和顺序设置,并且促进教学执行过程。打破传统教学束缚,正确理解教学过程,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注重教材实用性的发挥,始终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3革新教学方法

目前,多媒体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英语,外贸英语制单课程开发也要改变传统的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高。在教学中,还应采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法,注重启发学生和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在模拟法教学中,学生被赋予不同角色,针对外贸英文制单的特点,进行真实环境的工作操作,这一教学过程的完成较大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一课程的实践性,以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为基础,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模拟进出口方的任何一方,两两配合,完成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英文函电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并且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角色切换来使学生掌握专业细节,尤其是对于外贸英文这一具有复杂性特点的教学课程而言,角色切换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在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充当指导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纠正学生在方法和内容上从错误,提高方针实践课的效果。保证学生日后职业能力的提高,以便于从各个角度去提高其实践能力。具体上可以采用的方法如下。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对于熟练掌握的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并且侧重于制单流程和制单细节,深化其对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理解。由学生来介绍行业背景也可以帮助其记忆,使学生积极的进入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由于学生对于复杂的内容记忆能力差,客户由教师进行引导,将知识进行全面的归纳,使学生了解信函和制单过程的惯用语言,给予学生固定思维的同时,提醒学生大量阅读信函,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讨论中使所有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这一过程中还能应具有针对性,讨论后形成报告。总之,总结归纳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亮点,以往都是教师主动总结,忽视了学生自主总结对其知识内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4总结

外贸制单课程这一简单且重要的课程需要教学中注意教学细节,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增加实践时间和效率。就目前的教学方法而言,需要进一步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对外贸英文制单课程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很多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差,企业又不愿意从头培养学生,这就造成了教学问题的存在,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校内实训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过程虽然强调多年,但是真正的实现效果几乎没有,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求,对学校毕业生的支持较少。学校在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使学生无法完成企业要求的基本工作,制单能力差,英语基础差,这是导致专业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此,还需要教师以及所有专业教学人员不断的思考,采用合理的方法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宝良.外贸制单[J].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7).

[2]郭晓晶.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

[3]黄茜.浅析《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09,(28).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外贸;商务英语;实习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习背景

自从2001年我院设立外语专业以来,商务英语专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些年来,为了更好的提高办学质量,我院长期与用人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已经纳入学分体系,实现了全员实习的机制。实习安排为期4个月即16周,开始于第三学年的上学期的低14周以后,这个时间恰好是学生完成校内学分同时是用人单位招聘的高峰期。有利的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时间衔接。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级200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回收到有效问卷数量为30份,现针对问卷结果分析如下:1.学生实习的单位地点分布在以下主要区域:深圳50%,东莞26%,上海3%,义务3%,武汉17%。总体分析以沿海城市占有绝大多数,达到83%左右,其中广东达到76%。2.实习带薪情况: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是带薪实习,实习期间的薪水最高4500,最低1000,都出现在武汉地区,其余50%薪金集中在3000-3500之间,80%的薪水集中在2800-3500之间。沿海城市的实习薪水普遍高于武汉地区。薪水最高的行业为外贸出口行业,薪水最低的行业为教育培训。3.实习单位的类型:75%为私营企业,其中电商占有30%的比例。出口型企业占有20%。4.企业的主要经营或销售模式:34%的单位依赖销售平台,33%的企业依赖国内外的展会,25%的企业采用电子邮件的销售方式,其他销售模式占到25%,在亚马逊网站上销售的占29%。依赖其他销售模式的商家也存在,只是占比比较少。5.实习单位的经营范围:学生实习单位的经营范围或销售的产品基本反映了我国出口行业的经营范围:其中包括:LED灯具,磨具,硅胶产品,电子烟,渔具,超声波洗衣机,迷你电脑,户外广告产品,运输海外仓储,中外贸易数据等领域,以及教育培训。6.学生获得这个实习机会的的渠道:有66%为学校推荐,30%为媒体广告招聘,仅有少量为亲友推荐的。7.对这个实习单位是否满意的调查结果是:很满意达到17%,满意的占18%,基本满意占33%,不太满意17%,完全不满意为零。总体的对实习单位满意度达到83%。8.实习转正情况:以目前的实习状态在实习结束后,学生是否会继续留在这个企业工作的调查发现:继续留下来工作占48%,不确定占18%,不会留下来占33%。其中不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原因有主观选择,也有企业的选择。9.实习行业认可度:对于是否会继续留在目前的行业工作,50%学生表示目前很难决定,30%学生表示会留在本行业继续工作。只有20%的学生表示不会留在目前的行业工作。

三、实习指导模式

1.学校邀请实习单位来学校挑选实习生,洽谈实习条件,签订实习协议。2.学校组织实习生进行实习培训,纪律和安全宣讲。实习软件的使用以及实习考核标准。3.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确定以后,实习组师生会组建QQ群,通知事物,互相联系位置共享等,时刻保持在线联系。4.实训日期确定后,教师会护送学生到达企业单位送在地,并与实习单位交接。5.实习期间教师有专门的实习软件,在系统中教师全程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的实习进程,指导学生填写实习报告,解答学生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6.学生每周撰写实习报告没实习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7.教师根据学生的纪律表现,实习成绩给出自己的评价。8.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实习评价和分数。9.教务管理系统根据企业和学校导师的评价给出综合评价分数。

四、实习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自视过高,有的学生实习一周就被企业退回,给学生也提了醒,每个人的存在要有价值,为企业提高生产力,为社会才能创造社会价值。这样的学生在再次选择的过程中明显进步很快,格外珍惜。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差异,有的同学不能顺利进入角色,很好的完成实习任务,愿意之一是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之间存在这差异。这样的经验也为学员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企业对学生的预期过高:企业是创造利润的地方,企业的每一分投入都希望有价值回报,所以会对新入职的学生生出失望的情绪。4.学生职业规划与实习之间的矛盾:有的学生因为专升本等学业规划拒绝参加学院的实习。面对这样的情况,因为实习已经制度化,学分化,学生最终只能选择参加了实习,边实习边准备专升本的考试,实际上,实习给他们带来终生难忘的职业体验,同时也并不一定影响专升本。我们每年的专升本的比例都在同类院校之首。

五、调查结论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一带一路”;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贸易专业;高职教育

从历史和现实看,处在“一带”与“一路”交接地带的浙江,作为一个华东地区的经贸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因此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更让世界各国的目光聚焦杭州,未来杭州的发展亟需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此外,国际贸易人才是浙江省发展对外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实现经济往来与拓展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人力资源。谁拥有一流的新型外贸人才,谁就拥有了进入“一带一路”外贸市场的优势和主导权、话语权,因此,这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1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与我国海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的经济背景之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与优化,笔者分析了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针对性,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可替代性强

高职院校中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专业众多,而这些专业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多的重叠。近些年,虽然浙江省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实操性教学,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外向型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贸易思维的要求非常高,而绝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实务操作技能。与此同时,浙江省诸多本科院校近几年也颇为重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加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优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这种种因素造成在招聘中,优质外贸企业会尽可能选择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某种意义上替代了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这对高职院校外贸人才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2教学环境相对单一,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实践效果有待提升

目前,本省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度依赖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企业和机构人员培训等实践教学的形式。此外,多数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稀缺或者软件资源更新较慢。虽然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也大大扩充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表现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3跨文化交际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强化

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中得体、有效的处理文化差异,以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的交际方式,实现交际目标的能力。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课程设置有所缺失,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够,以致学生无法应对复杂文化背景之下的国际贸易环境。此外,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过多的强调经济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流程及规则,缺乏一些特色课程和仿真教学场景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胜任素质模型

笔者对浙江省内的外贸加工型企业、工贸一体化企业、传统外贸进出口企业、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深入调研,共计发放230份,回收209份,回收率为90.87%。同时选取已经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及相关专业具有代表性的15所高职院校进行深入访谈,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综合素养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高层次外贸职业素养

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完善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国际贸易的相关走向,同时了解我国最新的国际贸易状态,这能够实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在第一时间适应国际贸易工作内容,以及能够发挥自我价值及自我作用,能够切实保证国际贸易人才的整体水平,以及整体工作质量,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及稳定进步。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能力,包括交流能力、核算能力、跟单能力、合同履行能力等,只有全面的掌握这些能力,才能够实际的在国际贸易进行过程中保证合作的稳定性,以及交易的成功率,保证经济收益以及降低风险。

2.2持续学习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持续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以及自我提升能力,保证在国际贸易工作进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累积经验以及不断的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保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交易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交易要求,实现收益稳定化发展化。

2.3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指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开拓创新,对外贸实践技能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力是在素质教育中,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不断提高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知识累积量进行技术的创新,能够实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以及能够实现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2.4国际环境适应能力

这里的国际事务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管理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驾驭文化差异的能力。为了提高这种能力,许多公司将经理人派到海外工作或者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冲击;或把他们留在自己的国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外加一些跨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培训。作为一个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要在国际活动中有很深层的交流、交往、对话、沟通及抗衡的能力,而且还要走在世界潮流发展前面,引领世界潮流发展的创造性能力。另外必须对异域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以及世界发展的规律和潮流能给予熟知和准确把握,如图1所示。

3相关建议

3.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争取通过建立“四课堂”协同培养机制,即课内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校外第三课堂、国外第四课堂,利用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资源协同育人。主动融入省市地方战略,深度对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构建“互联网+外贸”人才培养新模式。把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3.2创新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方面应突出学生创新意识、精神、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互联网+外贸”的岗位设置专业课程。同时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引进外贸行业规范优化课程标准,基于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理念,校企合作共同优化课程内容,加强移动终端教课程资源建设。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标准,引入企业资源建设好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企合作修订、新编反映外贸行业企业最新需求的新形态系列教材。同时在外语能力的培养上,强化英语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运用能力之外,争取在未来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选修第二外语。未来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考虑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实施跨专业联合培养,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比如课程授课可打破专业限制,借助学院专业群建设,由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

3.3转变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应重视培养外贸人才勤奋执着、敢于搏击的精神,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也应发扬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能真正使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得以稳固;重视培养外贸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时刻留意身边的商业信息,掌握前沿的商业动向,从而发现商机作出正确的决策。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和小班化教学。建立移动互联课堂,将APP、QQ、微信等新技术运用到课堂中,运用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推进线上和线下、课内和课外的贯通。通过外贸教学软件、虚拟仿真系统,在课堂中引入真实业务,将场景模拟操作、真实业务操作运用到教学中,推进“理虚实一体”的教学方式。

3.4强化实践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首先,通过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积累职业经验。在技能训练上,应加强训练沟通力、组织领导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职场礼仪等。使学生就业前就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工作后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角色,尽快投入工作。其次,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这一渠道,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职业实践训练则可采取假期社会调研、短期职业体验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再次,采用生涯人物访谈、自我展示和咨询指导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校内仿真模拟训练;最后,对接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大赛的主办机构和软件提供方,开展主要针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学生的专项培训,从中发现佼佼者参加技能竞赛。

3.5深化校、政、行、企多方协作

需要尽可能加强与区域地方政府、外贸行业协会、优质外贸企业的联系,建立以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等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相关论证活动。此外,可将行业协会作为切入点,加强与外贸行业协会、跨境电商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联系,并由行业协会出面牵头,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以此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熟悉工作岗位的机会。如此培养的学生其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才能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更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3.6提升师资团队国际化水平

对专业教师实施“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五级递进培养,促进教师“双师”素质、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以提升青年教师、新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为重点,加强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根据课程建设、竞赛指导等方向,以提升骨干教师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按省级教学名师标准,根据一般贸易、跨境贸易方向,以提升专业带头人在专业领域影响力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推进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建立“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机制,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邀请外国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外聘国外优秀师资参与教学,通过学生交流期间教师跟随学习、教师国外培训、引进具有海外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等途径,增强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培养国际化视野,提升师资团队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强,黄小丽.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6).

[2]吴秀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综合论坛,2016(42).

[3]王孝燕.“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5).

[4]李素琴.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思考——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人才培养为例[J].当代经济,2017(22).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后文简称《标准》)已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国家标准将国际贸易人员职业类别细化为国际贸易业务运营类、单证类、财会类和翻译类,并对这四个类别规定了职业资质要求以及管理要点。《标准》的出台规范了国际贸易行业标准与岗位标准,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相关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到课程体系的搭建,再到课程教学大纲编撰,甚至一个单元教案的设计都必须与《标准》实现对接,实现《标准》的课程化。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应用型,更强的地域适应性。培养的人才应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因此,必须正确选择将国际贸易职业标准的课程化路径,以区别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通过分解与重组来构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是落实《标准》的要求。这种课程的生成方式与传统分析学科逻辑、知识之间关联的课程开发方式截然不同,也就决定了在职业标准课程化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生成路径,必须做出新的路径选择。

二、职业标准课程化研究综述

最近几年来对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的对接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张麦秋等人在《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2008)一文中,强调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确定、职业能力设计、课程设计都应融入职业标准。吕红等人《试论从职业能力标准到人力培养标准的转化》(2008)一文认为,应以能力标准为基础分解专业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龚雯《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体系模型》(2009)一文认为,应按照职业等级要求的层次性设置课程,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紧跟社会职业技术和观念的变化进行调整。梁裔斌、白景永在《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2010)一文中认为,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职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为导向。钱华生在《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2013)一文中提出,应该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姚晓燕在《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2019)中提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基准点应是职业标准,其核心应是职业能力的养成。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职业标准的课程化研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深入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阶段,并已经开展了有意义的实践与反思。但是,《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与资质管理》出台后,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将国际贸易相关岗位标准课程化是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科学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为研究标的,尝试建立科学的职业标准课程化路径。

三、校行企深度合作是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的必然路径

在职业标准课程化过程中,课程化推动的主体必须是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而课程化的对象则应为区域化后的职业标准。这是人才培养特点的一部分,通过适当的路径转化成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或课程中的项目任务。在职业标准课程化过程中,必须将国家职业标准和区域特色人才需求相融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标准课程化的关键,或者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是职业标准课程化最重要的一环。

(一)构建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项目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生成方式的转变决定了在职业标准课程化过程中,不能仅由学校专职教师完成课程转化工作,必须引进社会/企业的主体,构成课程化专业团队,共同完成职业标准课程化任务。

1.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由各学校自行设计。落实到执行层面大多由1—2名专业负责人或教师设计,很多学校还存在着因人设课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导致各个学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差异很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来自全国各地,各位委员立足所在区域,对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提出建议是教指委委员的重要任务。因此,教指委应该在职业标准课程化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积极聘请当地教指委委员,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结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指委委员应该将教指委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意见,结合国际贸易职业标准和区域特点,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2.高职院校专业骨干教师。教师是培养方案实施的主体,也应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因此在职业标准课程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克服单打独斗去设计课程的局限性的平台。因此,在教指委的指导之下,构建一个教师团队,去实施职业标准的课程化。在教指委的指导下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避免认知上的局限性,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3.区域性行业协会与外贸企业专家。职业教育带有浓厚的区域特色,因此,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应该去要求全国所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校采用完全一致的培养方案。将区域性外贸行业协会或区域外贸企业典型代表引入课程化过程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区域性行业企业专家的加入是保证一个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培养方案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培养的人才也才能获得地方外贸企业的认可,从而完成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目标。

(二)校行企深度合作合力推进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

在构建了具有校行企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后,有效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是实现职业标准课程化的重要保证。因此,深入开展校行企合作,是实施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的最优路径。将职业标准区域化是区域性行业协会或外贸企业参与职业标准课程化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区域人才需求的人才重要途径,具体实现路径见附图1。在实践中,一是要合作分解职业标准,构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专家团队分解职业标准应结合区域人才能力需求,以职业标准中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部分内容为基础,解构职业标准,细化能力任务目标,进一步构建典型工作任务,为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奠定基础。二是要校行企合作实现岗位标准向课程标准转化。国际贸易职业标准课程化,搭建了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实现了职业标准的课程化。但工作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紧密合作。三是要校行企良性互动,推动基于职业标准的培养目标实现。现代国家职业标准导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实训过程中,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到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实训室建设、实训任务实施全过程中,提高实训人员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与实训任务实施的有效性,合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与用人企业保持紧密沟通,及时听取用人反馈,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区域适应性依据国际贸易职业标准,搭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只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区域外贸公司需要的专业国际贸易人才还需要专业人才培方案的有效实施来保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更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如何吸引企业持续投入人才培养,增加校企黏性,国家、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些措施在这里不赘叙。下面从学校的角度结合专业,将实践效果较好的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四、实践与总结

(一)嵌入企业课程,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与区域内典型外贸公司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选修课程体系。在校内组建冠名订单班,订单班学生选修企业课程,企业派出专家负责/参与订单班企业课程的实施。通过订单班企业课程选修,将企业员工培训,特别是新入职员工培训的大部分内容放在学期内开展。学生毕业后进入协议企业工作,对企业而言可缩短新员工入职培训,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与时间成本。经过嵌入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协议企业外贸业务操作技能,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嵌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文化与待遇,在获得认同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就业。因此,毕业生在进入协议企业工作后会很快融入集体并相对稳定。这些内容,都是企业通过社会招聘无法获得的优势。因此,通过订单班嵌入课程可以节约企业成本,吸引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不断反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实际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嵌入式课程的内容,校企形成良性互动,可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二)引入真实项目,开拓企业需要的市场

吸引外贸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在校内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外贸公司校内工作坊,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借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手段,推动项目实施,保证项目完成质量,为外贸企业创造效益。为保证校内工作坊实施有据可依,与外贸企业合作制定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重要的前期工作。为保证校内工作坊的实施质量,在工作坊实施前,邀请企业参与制订课程标准,设计工作坊典型工作任务。在校内建立企业工作坊,专业推出传统贸易工作坊与跨境电商工作坊,由企业骨干入驻现场指导学生完成外贸相关真实项目任务。在传统贸易工作坊,由外贸企业业务骨干来校挑选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入驻工作坊。开展寻找潜在客户、撰写开发信、寻找供应商的基础性业务项目。在能力得到锻炼后可以企业骨干为业务经理组建业务开发团队,独立开展外贸业务。在跨境电商工作坊,则由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能手带领学生团队,从基本的开设跨境店铺开始做起,做产品维护、店铺维护、店铺运营工作,直到学生团队可以独立完成店铺运作。工作坊的开设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为企业拓展了业务,同时节省了企业的办公成本,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增加了校企的黏性。企业具有极强的动力帮助学校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甚至是课程标准、教案设计企业都要投入精力参与制定。

(三)开展“四技”服务,填补企业技术短板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6

1.出台《精准招商工作实施方案》,依托高新区、经开区两大省级园区和卫城文化产业园为重要承接平台,全力推进外滩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和家家悦冬奥物流商贸产业园建设运营,服务冰雪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招商此次水平。

2.打造服务外贸企业扶持机制,拟定全区外贸、外资扶持政策,推动全区外贸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一是推动外贸企业"走出去";二是推动商务部门"走出去",增强对国际市场的研判,吸取国际贸易发展成功经验,提升商务部门服务外贸企业"走出去"的能力。着力推进龙辰博鳌物流有限公司申请建设保税物流中心项目。

3.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为抓手,在推进农产品上行、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发挥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站点作用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方便群众生活、提升生活水平方服务;为打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服务。在"一户一码1+N扶贫体系"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机制,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更大的助力。并积极争取二期项目奖补资金。

具体细化分解落实如下:

(一)继续拓宽思路,做好外资外贸及招商引资工作

1.招商引资方面:一是做好招商引资统计上报工作。二是起草精准招商工作领导小组意见,拟定精准招商领域和重点发展产业,上报精准招商工作情况。三是做好厦门国际投资洽谈会、深圳高新技术交流洽谈会等经贸和技术洽谈会的组织和参加工作。四是做好全区招商引资的考核工作和市对我区招商引资等工作的考核工作。

2.外贸方面:一是开展外贸企业大调研活动,摸清企业经营运行和进出口情况。二是用足、用好和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推动外贸企业发展。三是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百展活动"以及北京国际食品展览会、亚欧国际博览会等有关外贸展览会,推动外贸企业走出去。四是组织进出口企业参加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企业进口优质资源。五是利用省市外贸培训大讲堂等平台培训外贸企业业务人员。六是服务好企业办理外贸备案等事项。

3.外资方面:一是做好全区外资工作的统计工作。二是用好政策服务好外资企业,做好备案等工作。三是督促外资企业尽快注册资本金到位。

(二)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做好商务执法为民工作

1.继续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打击黑加油站(点)专项整治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力度,共同做好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和加油加气站隐患整治工作。做好秋冬、节假日等重要时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并做好日常安全生产执法记录、档案整理工作。

2.加快实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和布点规划,联合公安、环保、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执法部门,加大对废品收购点的整合力度。

3.继续按要求对全区二手车、汽车销售及汽车报废回收拆解市场监管工作。

4.协调配合应急管理局,聘请专家做好高危行业安全监管工作。

5.继续做好全区加油站乙醇汽油的推广和加油站改造工作。

6.协调成品油车用燃气协会组织开展危化品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消防演练等工作。

7.按照加气站规划,督促协助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及年检工作。

(三)继续紧抓"双创双服",打造服务型商务工作

1.积极在"精准帮扶外贸企业专项工作"、在"电商企业帮扶工作"、在企业包联帮扶工作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动。

2.在"便民市场建设工程"方面,谋划开展新华工程改造项目。

(四)继续盯住创城标准,全面提升创城工作

1.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创建工作标准和督导组通报的问题,定期对点位进行"回头看"等专项检查,确保创建成果长期保持。同时认真做好影像资料收集工作,为网上申报做好准备工作。

2.继续深入开展"访千楼万家创文明城市"主题活动,重点搞好小区文明城市公益宣传和部分硬件改造升级工作,不断优化小区环境。

(五)继续推进产品上行,积极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1.抓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建设,争取项目进度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建设。

2.开始对服务站点、电商创业者,企业电商从业人员进行实操培训,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电商团队,同时加大外地人才引进与本地人才培养相结合,较好解决我区目前人才匮乏的问题。

3.大力开展产销对接,进一步拓宽我区农产品销售渠道。

4.在召开"卫道"区域公用品牌会后,及时将我区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制定《市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和《市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评定细则》,为我区符合标准的企业授权使用"卫道"区域公用品牌。

5.加强产品检测和产品认证服务,为我区农副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6.尽快组建市电商协会,以电商沙龙、企业对接、平台对接、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全社会对电子商务这种新兴营销模式的认识。

7.品牌电商,既是我区电商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区电商发展的最主要内容。"卫道"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并不权属某个单位,某个企业,而是归所有,是我们所有人的公共资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把培育和维护"卫道"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为己任,把"卫道"打出去,维护好。所以建议一是把"卫道"作为我区创城主题广告宣传之一,同时在我区召开旅发大会等地方性招商活动,会议设计,包装设计,纪念品设计和广告宣传时,打上"卫道"标志,一方面丰富我区创城内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区公用品牌的推广和宣传。

8.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和测评是我区今年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主要工作任务。但验收和测评本身不是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借助我区电商进农村示范这一良好契机。通过我区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推进我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升级和改造,逐步形成以燕麦、鲜食玉米、小杂粮、仓鼠等农特产品网上上行为主的、具有特色的互联网产业,从而推进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此外,按照部门职责,认真抓好商务领域其它方面的各项日常工作。

(六)在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成品油市场整治:建议区政府成立成品油流通市场长效机制监管领导小组,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实行属地管理,各乡镇对本乡镇专项整治工作负总责,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区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在区成品油流通市场长效机制监管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2.无证加气站相关手续的补办:由于土地、规划及消防等部门手续的影响致使已经建成的中政、华港能源(义新堡)、新奥、长城4个加气站无法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

3、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由于我局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我局将与应急管理局协作搞好双重机制建设工作的培训,建议聘请专家分门别类地进行推进建设工作。

4.招商引资方面缺乏区本级相应的优惠政策,此外,外资外贸自有支持政策缺位。

5.需要高新区招商引资、外资外贸等方面的协调配合。

6.区大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国际化人才匮乏。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改革

        一、国际环境变化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提出新的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贸易方式、贸易工具层出不穷,总结一下这个时期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包括:从国际贸易环境方面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技进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绿色革命”的兴起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潮流;国际贸易标准化规范正在成为竞争优势新要素;管理贸易体制的确立将对世界经济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从国际贸易活动方面看,世界贸易主体主要由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来承担;国际贸易客体在总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结构改善、速度加快;在主要贸易伙伴相对集中于少数国家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结构的趋势不断增强;市场营销观念、市场形态和贸易手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贸易方式不断衍生,并向复合型转化;在结算关系上,银行保函和国际保理得到普遍运用,银行福费庭业务的发展、结算单据的变革也对国际结算关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新规则不断呈现,规则的传播和接受速度大大加快,规则的统一化程度提高。

        虽然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出现的较早,学科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早期的课程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这对我们的课程体系特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直接反映在我们的毕业生身上。不少毕业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体系和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校学习偏重于理论和讲解,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泛泛而谈,缺乏对外商务谈判的锻炼等等。这些都说明课程的特色建设还远没有结束,学科的发展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包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谈到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实践课。

        早期的国际贸易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且在教学中主要以理论为主,学生往往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迅速进入工作的角色。现在国际贸易专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压缩理论教学实践,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受到学生的好评。但是如果过分夸大实践教学的作用,也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后果。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毕竟实践性教学对于毕业后从事国贸行业的学生是有益的,但还有一些学生需要继续深造,而且即使是外贸行业的学生,工作后也要面临深化研究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区别不同教学课程的需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

        2. 实践性就是建国贸实验室这一种方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实践性,目前纵观全国高校,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国贸实验室。通过国贸实务软件,可以模拟国贸业务的不同环节,然后让学生或者分阶段、或者分角色参与到国际贸易实务中,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实验室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但是国贸实验室毕竟是一种封闭的模拟软件,而现实中的问题纷繁复杂、瞬息多变。建立国贸实验室只是提高实践性的第一步,要想学好实务课,必须从多方面下手。比如在建立国贸实验室的基础上,可以再建立产品展示室、商务磋商室、仲裁室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外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切实感受外贸的真实环境,学到实用的东西。在加强实践性方面我校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是资金,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企业的沟通。

        3.国际贸易就是商品在国际间转移。

        提到优化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往往会想到强化国际贸易课程,减少其他学科课程。实际上本门学科的交叉性非常强,学生要想学好本门课程,必须打好基础,包括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国际法、财务管理等,而且作为高层次人才,知识面一定要开阔,涉猎的方面一定要宽广,像计算机、英语、口才、礼仪等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可能需要。所以在学校学习期间,课程体系要合理,结合实际需要来设置,而且学生自己在校期间,不能太有局限性,也要全面学习,立体发展。在这一点上,我校的优势非常明显,郑州大学涵盖了理学、工学、 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交叉资源非常丰富,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时展和社会的要求,结合我校毕业生在实践中的需求,在认真分析原有认识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对今后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主要特色做一总结,内容如下: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特色

        (一) 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特点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经济类课程最重要的特征。从目前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情况看,出现了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动手能力的现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很差,因此不少毕业生反映,在学校学习时能考试拿到高分,但是一到具体做业务时却往往用不上,比如看不懂信用证、不知道如何报关等实际问题,最后还要从头再学一遍。#p#分页标题#e#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与其他学科重理论教学不同,应该以实践为重点,而目前提高实践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建立模拟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的了解和参观,总结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对外经贸大为代表的嵌入式教学;另一种是以上海外贸学院为代表的独立式教学。对外经贸大的国际贸易实验室从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使用的是南京世格的国际贸易实务软件,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软件SimTrade》、《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等,在教学中将国际贸易实务上机课嵌入正常教学安排中,上课教师仍然是本系教师,课程安排由本系来组织。上海外贸学院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是在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于1997年2月共同投资创建的国内首家提供国际商务专业培训与仿真实习的公共服务基地,使用的是自己开发的软件,包括《国际贸易模拟学习教学软件》、《国际贸易操作训练系统》等。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的人员相对独立,可以自主开发、销售软件,自主安排上机课程,该基地不仅对本校学生服务,也对外提供国贸实务的上机服务,并能够对外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颁发证书等。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前者投入较小、但软件更新较慢,适合内陆地区;后者投入较大、但软件更新较快、适合沿海开放地区。

        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是以实验室为中心,模拟实际国际贸易环境,包括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比如准备阶段、装运阶段、售后阶段等,让学生置身其中,模拟不同的角色,比如出口商、进口商、船主、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等,主动完成各项任务,比如参与谈判、订立合同、国际函电往来、报关、通关、关税收缴、国际结算 、货物交接及风险处理等,要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实战的场所。,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的实践性已经成为共识,而要想真正体现本专业实践性特点,提高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仅仅依靠实验室里的上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计划上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应该是熟悉WTO规则、适应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服务的具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出校后有较强的继续教育意识与自学能力的以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多层次对外经贸人才。这在教学体系安排上,要做到合理分配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的比例,减少与培养学生能力、技能关系不大的课程及学分,进一步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课程间的衔接,避免课程重复,突出技能方面的培养,使课程体系能够真正符合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此外随着新的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不断出现,在教学中要紧随心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除了增加模拟实验课的课时,增加实验课的学分外,教师在实验课上,要注意少讲多练,多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往在提高学生外贸实践能力方面,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很差,比如讲过信用证后,再给学生拿一份全英文的信用证,学生还是不会审证、催证、改证,而且往往在写商业信函时非常不规范。目前虽然有了对外贸易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置身模拟外贸环境的机会,但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众多,教师不可能将每个人的问题在课堂上都一一解决,而且即使安排了学生上机,但由于时间有限,能够充分认识和参与的机会不多,这就需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将一部分实践课内容,以作业的方式安排在课下,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补充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开阔学生视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为外向型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人才,往往面对的是某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市场和经济环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可以组织一些高水平的讨论会,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讨论世界经济的热点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或者让学生到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外贸企业参观访问,了解第一手资料,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实习提供了机会。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一些外贸单位联合建立实习基地,甚至可以让一些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去,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帮助。

        (二) 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这里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课程的学习目的决定了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色。“学以致用”用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优质的教学手段,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就业率和优化就业岗位。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技能培养。本专业学生要系统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要经过国际经济与贸易及金融实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与会计、国际商法、计算机实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现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方面,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比如与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交叉渗透,将经济学的方法体系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相结合,使课程体系更完善。可以要求英语在毕业时或毕业不久达到国家六级,口语达到基本交流水平,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判断与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理论、政策、知识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比别的文科和管理专业具有更宽广的外经贸与人文背景知识及较高的政策水平,能适应知识经济下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及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种工作环境。

        第二,由于目前我国外贸人才普遍采取资格认证方式来吸收,加大资格认证的宣传,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外贸资格认证非常重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应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这种素质仅仅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学生的不断努力才能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有外销员、报关员、国际货运员、国际商务师资格证书等。这些资格认证需要专业的教材和知识,学校可以在必要的前提下提供相应的帮助,这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p#分页标题#e#

        (三)突出课程的双语教学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即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决定了必然对外语的要求也很高。但是这种外语水平的要求和外语专业的要求又不一样,不是泛泛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而是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能力培养。

外贸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英语;英语教学;国际贸易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目标

“一带一路”的构想由国家于2013正式提出,最终在2015年确立并了对于“一带一路”的总体构想与规划。“一带一路”是包含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两个线路内容的简称。它将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依托,依靠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多边合作机制和已经建立的基础与平台,共同打造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利益的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它是横贯亚欧大陆,连接亚洲经济活跃圈与欧洲经济发达圈,并带动沿线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我国与“一带一路”周边及其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仍然是目前国际通用语言,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这样的背景也提高了对商务英语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学应当以培养对外商贸活动中所需要的英语语言型商务人士为目标,以提高人才自身英语语言水平和能力为宗旨,致力于为外资企业或者对外贸易企业增添新的力量。在教学中以国家宏观商贸政策和“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为依托,加强教学上的整肃,打造跨学科领域的多向型人才。提高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精准的商务知识和过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商务英语教学将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法和国际商贸规则的传播。

二、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融,文化的传播又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增强文化软实力,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在国际经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战略基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一带一路”经济圈所涵盖的地域面积非常广泛。当前我国在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上,仍然不够重视,人才培养体系仍不健全,人才培养也不充分。流于表面形式的教学导致商务英语教育不全面,没有针对性,在人才培养上更偏向于简单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而非商务技能的提升。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比较模糊,没有理解商务英语型人才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学习上也没真正进入商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当前我国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上都比较可观,但是真正培养出来的具有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型人才还比较少。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国际贸易正规化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商务贸易,这其中也涉及到在商贸往来中产生交流沟通的偏差,商务英语型人才的培养将有助于改善和缓解这一问题。他们精通国际贸易规则,通过英语语言的翻译,将商贸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阐述给对方,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同时,商务英语型人才作为专业技能人才,能够在贸易往来中推动国际合作程序的规范和完善,将双方的诉求信息相互传递,打通国际贸易的壁垒,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对于增强我国国际商务的信心和实力有极大帮助。

(二)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

语言不通将直接导致商贸活动双方无法交流,商务不明将会造成商贸双方存在业务问题,因此,商务英语型人才对于推动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懂语言、通商务,将会使中国企业更有自信心去面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市场,进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破除由于语言不通和文化不同而树立起的商贸屏障,中国企业依靠商务英语型人才可以顺利进行对外贸易的谈判、合作与交易,更加深化了商务英语专业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和对外贸易活动的理念。中国的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参与到“一带一路”商贸建设中去,这对于商务英语型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反向推动了商务英语教学的改革、进步与创新。

(三)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语言本身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将其赋予商务的价值,并通过商务贸易的传递到其它国家,有助于我国与其它贸易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众多,且这些国家在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语言、习俗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商贸习惯的不同需要通过商务英语型人才在贸易往来中进行信息传递。他们的作用在于助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消除文化隔阂,实现文化互信,在贸易中传播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增进贸易往来,一举两得。

四、对当前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中问题的思考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不甚合理,其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课程讲解等方面。目前高校所用的商务英语类教材相对固化单一,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政策以及市场形势的变化。同时,教材内容也表现得不灵活,例如商务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技能提升课程划分得过于清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而非商务技能提升。课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仅仅是完成任务式教学。课程讲解流于形式,背书式的教学使商务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课程无甚区别,如有些教师仅仅是讲解书本词汇、语句内容,没有拓展知识的讲解。枯燥而没有特色的教授方式和理论教学让学生无法学到实质的知识,一些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或者名词,如“跟单Documentary”、“SightBill即期汇票”、“通汇合约AgencyAgreement”等等类似商务英语的词汇和概念,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课程讲解,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令学生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和方向偏差

教师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方向偏差,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的教授,忽视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知识的时候,只知书本概念,而不懂如何应用。教学方式不灵活,中式英语教学完全跟不上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形式,课程停留在传统中式教学层面,没有融入真正的商务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中英语语言和商务概念分化明显,商务英语本来作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概念,却在实际教学中产生失衡,或者过分注重英语语言教学,或者过分注重商务知识教学,这样都容易造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合理。

(三)师资力量薄弱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有大部分并非是商务英语专业出身,这就导致教师本身可能对商务知识掌握得不专业。同时,部分专修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可能刚一走出校园就已经走进大学任教,没有经历外贸企业的实践,对于外贸商务知识并不熟悉。教师的培训和再提升机会也相对较少,高校提供和组织商务英语专业任教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或者出国学习的机会不多。当前国际市场正在不断变化,商务政策也随之改变,任教教师如果总是停留在最初的知识层面和眼界区域而不提升,便不能带给学生更优质的信息资源。

(四)重视程度不高

相关部门、高校等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不够重视,教材编制不重视实际应用,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术上不注重教师的提升。尤其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并没有使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投入,没有使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更加贴合当前的战略政策。教师教学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没有从自身进行突破,导致无法深度解析商务英语相关知识,商务英语教学进入瓶颈期,学生自身重视不够,对自身学习商务英语的目标和目的不明确,没有体会到专业的重要性。

五、推动和完善商务英语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规范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

教材的编写上应该更加注重商务技能和英语语言的有机融合,让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不仅是商务英语词汇的拓展,更应该是商务概念、商贸流程、外贸商务文化的拓展。例如,在课本中加入更多具体国际之间商务往来的案例,以利于在教学中提供例证和进行演示。还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性,可以有条件地选择适合的外贸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与专家一起编写教材。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除了单纯的理论教学课程之外,还要设置实践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最终的成绩考核应该也以理论与实践分开计分的形式,这样更容易使得学生全面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技能。

(二)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上,应当更加注重灵活性,可以在授课的同时加入更多的情境教学,比如模拟商务外贸的场景和真实案例,进行商务英语营销、商务英语谈判的场景演示等。应当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条件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去实际接触和学习国际商贸中英语的表达。

(三)加强师资力量

应当尽量招聘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同时提高教师招聘门槛,有条件选聘具有外贸英语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应当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或者出国深造的机会,教师自身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去了解市场现状,学习国际文化,感知当前“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商贸的变化。为任课教师创造机会去外贸企业交流学习和实践,获取更多实践经验和感受,以便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

(四)提高重视程度

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当从自身加强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视,意识到这一专业对于服务当前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为该专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健全和完善该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教师自身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例如:总结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等。同时,要加强宣传商务英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该专业的前景,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宇珍.“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09).

[2]彭晶.“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3]赵旋.“一带一路”倡议下商务方向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文教资料,2018,(21).

[4]陈颖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