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工智能下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

谈人工智能下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该研究立足于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下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缺少跨界复合型新商科师资四大问题,提出了通过确立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跨界融合型的新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设跨界复合型新商科师资四大举措来推进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

1引言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人工智能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大力发展的数字化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会推进建设重点行业人工智能数据集,发展算法推理训练场景,推动通用化和行业性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具体推进及实施对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世界经济论坛的《未来就业报告》显示,随着社会对IT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软件开发等相关技能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新岗位要求从业者花费更多时间学习新工具、发展新技能。数字化时代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兼具人工智能技术、商务业务技能和数字化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如何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利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2研究现状

2.1国外文献综述

目前,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国外研究较少。在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Businesstalentstrain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到2000年至今的论文为0篇。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一类是关于商务人才专业培养中的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如BilyalovaA等,在Languageand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theProfessionalTrainingofBusinessSpecialists中,指出企业为了解决自身在全球化战略推进中遇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误解,需要有跨文化交际技能和外语知识的专家。该文探讨了经济与商务领域专家跨文化能力现象的实质和内容,明确了研究跨文化能力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了世界各国商业文化的特点和促进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具体的方法和路径[1]。另一类是关于商业人才库建立方面的研究,如MalikehBeheshtifar等在TalentPool:AMainFactortoSuccess一文中指出人力资源部门须确保企业留住合格人才及有才华的员工的挑战。在许多企业组织中,人才库正在显现即将干涸的迹象。企业只有通过组建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库和人才管理组织,才能有效地应对优秀人才流失的问题[2]。可以说,目前国外关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可参照的内容不多。

2.2国内文献综述

笔者对国内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一类是从专业和创业融合角度对新商科人才进行培养方面的研究。如陈强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中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实践平台融合和师资队伍融合来构建新商科“专业+创业”融合式教育体系[3]。另一类是商科教育类的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关于商科教育所需师资、创新体系构建和具体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如汪文生在《面向新商科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中通过改进教学理念与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和丰富教学方式来实现适应新商科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4]。以上研究均可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3高职院校商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目前,高职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商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的国际商务、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行政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客户服务、营销策划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商科一维培养,培养的人才不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性,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3.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传统商科课程主要以商科课程为主,为企业的财务、人事、市场营销、物流等业务岗位培养适岗人才,开设了“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管理”和“电子商务”等课程,这种课程体系培养的是单一职业技能的从业者,这些从业者不具备多元跨界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养,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产业中所需的兼具人工智能技术、商务业务技能和数字化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商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操为辅的授课模式。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实训实操环节以情景模拟或仿真情景演练为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输出的机会很少,无法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新商科人才需具备的思辨思维、跨界多重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需要商科人才具备多重思维,如数据、交互、美学和哲学思维,并在这些思维间形成交叉和融合。

3.4缺少跨界复合型新商科师资

传统商科师资的专业背景以经贸类为主,不具备跨人工智能和商科的复合性能力。仅仅靠传统意义上的“院校+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师资,是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需要的。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商科师资,需具备数据思维、交互思维、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并具有跨学科的复合型属性。

4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4.1确立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商科主动回应产业发展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植入新商科教育。新商科是适应“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营销、大数据营销”等新兴商业领域和商业模式发展的新学科,要求从业者具备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商科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要求高职院校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强调商业、人工智能技术、人文素养深层次融合,以及产业跨界、交互和全球化、跨界化发展。在知识培养方面,新商科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商科理论基础,还要掌握人工智能商科相关系统、平台中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能力培养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跨文化沟通协调能力及使用智能化平台及系统时所需的智能优化分析能力和智能协同决策能力。在素养方面,须培养学生的商科素养和数字素养,其中,商科素养包括商务礼仪、契约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数字素养包括计算思维、技术思维、数字逻辑、批判性理解等内容。

4.2建设跨界融合型的新课程体系

开发适应人工智能时展的新商科课程体系,基于新商科专业群,按照“公共教育教养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的构架,实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改教法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群必修/选修课程和全校通选课课程体系。基于专业群平台,让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采取全学分制选课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跨学院选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跨专业的复合型知识、能力及素养。

4.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商科课堂,要采用“人工智能+商科”的模式实施教学,通过5G技术实现商科学习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建设仿真商务工作环境和智能化平台及工作系统。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云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创建具有“全真”特性的交互式、沉浸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商科教学等模式。通过云课程实现交互式教学、沉浸式学习以及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

4.4建设跨界复合型新商科师资

人工智能时代下新商科培养所需的师资,除了须具备商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外,还要具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并不断学习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其中,一部分师资需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能力,如具备“人工智能+商务”“数据分析+营销”和“人工智能+物流”这样的复合型双师属性。同时,在构建新商科师资团队时,可将具备商科背景和人工智能背景的师资进行组合,实现师资团队的多元化,不同背景的教师可通过跨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身的跨专业、跨学科属性。

5结语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传统商业已经转变为融合新技术的新型商业业态,要求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也随之转变。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商科要求其从业者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如何在技术更迭频繁的时代,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培养出符合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新商科人才,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作者:任小芳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