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全育人”下分校区文化建设融合

谈“三全育人”下分校区文化建设融合

摘要:由于空间距离、校园环境等多种因素,分校区与主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文化分野,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满意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以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加强分校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困境,旨在探索加强分校区文化建设的措施,提升分校区的办学质量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文化分野;三全育人;分校区办学;文化建设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了“三全育人”概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多校区办学在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建设的问题。“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做好试点工作,不仅要巩固优势、扩大影响,更要破立并举、善于创新。通过改革试点,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1-2]。

一、分校区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分校区在校区定位和布局存在明显差异,校区只有部分固定年级学生,不同专业高低年级缺乏交流机会,给新生适应性教育带来了挑战。很多高校尽管有独特的校园文化,由于分校区和主校区受到距离的影响和分校区历史文化的缺失,师生会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3]。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前身为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本身存在校园文化底蕴,在与主校区融合过程中,两种校园文化存在一定程度差异,融合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因为地理位置分散,容易影响学校融合稳定发展和分校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于原本已经存在自身文化的分校区,如何更好地融合主校区文化,并在主校区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成自己的新校园文化,在分校区的文化管理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7年起,北京科技大学逐年递增安排上千名研究生一年级新生在管庄校区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由于距主校区较远,校园环境的不同,分校区文化建设目前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融入性

管庄校区在合并到学校之前,已形成自身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2016年校区综合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校区真正意义上并入学校不断融合发展,更加深入融合学校制度文化。由于两者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有一定的距离,且校区主要业务为成人教育,服务对象和办学资源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配备等与主校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校区的制度文化建设与主校区在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职工身份认同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多校区办学过程中,分校区与主校区之间往往存在校园母体文化传播缺失问题[4]。空间距离的存在,会扩大心理空间的距离,在不同校区学习与生活的教职工也会由于空间的距离,产生明显的群体身份认同分野[5]。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流动于多个校区之间,能够较好地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工作模式,个别教师或行政人员则常驻管庄校区,在对主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差异性见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工作缺乏清晰的主线,在通知传达、制度解读、工作接洽等环节存在偏差,不利于学校和各个学院在研究生专业素养、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提高。

(三)学生群体融入发展

多校区办学模式除了给高校教育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增加高校本身竞争力以外,也为学生管理带来了校区认同感较低、学生交流不畅等问题[6-7]。分校区学生基本上为低年级学生,以管庄校区为例,驻管庄校区学生基本为研一新生,接受能力强、思维跳跃大、思想变化快,在教育上与本科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为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研究生新生需要一定的外界指导和自我调整。但是,研究生所属的课题组几乎都在主校区,由于课程安排的差异,导师及高年级硕博士研究生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指导,导致科研动态不同步。任教教师大多进行流动教学,存在一定的信息沟通障碍,无法及时满足研究生对于价值观、科研、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在学生管理上,分校区多为以分权型管理为主,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权力分散,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现在的大学活动包括各种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学校文化活动等,形式多样,基本上重要活动场地设立在主校区,驻管庄校区研究生受到距离、课业、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限制,经常无法参加主校区举办的思想引领学习与实践活动。加上相关服务部门和基础硬软件设施不够完善,缺少文化载体和精神激励,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校区的文化氛围对管庄学生的辐射力不强,导致研究生新生难以与学校产生情感共鸣,对学校的主流价值理念出现不认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与特色发展。

二、分校区制度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制度文化建设是师生员工认可并信守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文化传统、道德标准、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的统一,对于一个学校的建设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折射学校人文特色与文化品位,还表征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完善程度。文化可以跨越空间界限,将主校区与分校区紧密联结起来,通过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的融合,明确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价值内涵,开辟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新发展路径。分校区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丰富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几年来,管庄校区提出以“五课”为核心的“三全育人”模式,努力形成兼具“管庄特色”和“管庄风格”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长效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学校先进文化移植传承,可以更好地加强主校区和分校区的融合,跨越地域上的距离,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分校区探索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路子,吸收独特的地缘文化,以融合、传承主校区文化,丰富、补充分校区文化。

(一)传承融入主校区先进文化

1.强化学校先进文化移植,推动学校主体信念整合

为提升学校先进文化影响和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加强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营造必要的氛围和文化环境。根据学校党委统一工作部署,管庄校区“同频共振”,结合实际,切实抓好每月党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充分结合管庄校区实际情况,立足于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以学校和校区发展为主线,以发展成果和身边榜样为激励,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为促进校区稳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开展校情校史教育活动,厚植青年学生知校爱校荣校情怀。通过组织校区新生参观校史馆及其它富有文化底蕴的主校区建筑,组织校区师生参与主校区全校性活动等,利用多种方式,如图片、文字、图表、沙盘、实物陈列、电子资料等,向管庄校区师生展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良的办学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发展的崭新风貌。强化主校区与管庄校区的交互性,避免管庄校区师生身份认同和角色认知缺失,激发师生信念凝聚。增强管庄校区师生对本部主流文化的认可,培养校区师生校园文化的整体意识,凝聚发展共识,构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

2.加强教学及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推动多部门协同育人机制

教学行为文化与管理行为文化同样是大学文化的重点建设环节。管庄校区持续落实《综合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机构调整和人事、财务制度改革,建立管庄校区融入学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新体制下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管指导、工作衔接和业务流程。2018年开始启动了管庄校区规章制度全面清理修订工作,制定、修订和公布执行了多项规章制度文件,包括信息管理、教材选用与建设等管理办法。2019年又废止、新制订多项规定,包括梳理、优化了学费、医疗报销等内部流程,并将校区医务工作纳入学校医院统一管理。注重校区的师德师风教育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专任教师及教职工对“三全育人”要求的认识。2019年以来,邀请学校宣传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等部处负责人,学校“北京市师德先锋”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走进管庄校区举办理论学习活动五次。其中,“三全育人”专题学习和政策解读四次,在教职工中开展“三全育人”大讨论一次。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宣传工作,建立大学发展行动共同体。切实加强主校区与分校区的教学及管理深度交互融合,为分校区文化育人建设提供“沃土”,推动协同育人,有效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二)积极探索创新分校区特色文化

1.融合吸收地缘特色文化,创新拓展学校文化阵地

管庄校区继承发扬“求实鼎新”校训,从实际出发,融合吸收管庄校区独特的地缘文化,增加校区文化多样性,丰富校区文化内涵。建立以“五课(启航课、成长课、思政课、情怀课、安全课)”为支撑、以微信公众号“管庄USTBer”为主要线上教育展示平台的特色育人模式。坚持“求同存异”,在各入驻二级学院已有特色文化育人活动中,形成“管庄特色”、“管庄风格”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开展“情暖管庄,你我同包”研究生“迎冬至,包饺子”活动、“二十四节气”新宣活动、“浓浓腊八粥,暖暖众人情”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参观香山革命纪念地、“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更应铭记——‘一二•九’爱国运动知识竞赛”等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线上主题班会、组织生活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解》系列文化讲座活动;组织“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管庄USTBer”微信公众号,“最美人物”海报,引导学生向楷模学习致敬。通过“网连网,心连心”学生战“疫”专题实践,学生主动提出“我们,用我们的方式参战”,做到了“心系荆楚大地,致敬国士无双”。积极发挥校区文化育人制度建设、网络新媒体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线下阵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拉近两地师生距离,促进师生交流,提升校区的文化品位,创新拓展学校文化阵地,扩大学校及校区的文化影响力。

2.挖掘分校区文化育人要素,打造管庄特色文化品牌

立足校区特色,组织开展“管庄印象”主题摄影比赛、“我型我宿,我寝我爱”管庄校区2020年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等传统宣传途径和新媒体宣传阵地,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楼宇、宿舍及景观文化建设。结合庆祝建校70周年之际,充分挖掘校区校友文化资源,设立线上线下“互联网+”文创中心,成立“多功能联合社团”,组织开展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栏征稿活动、茶文化体验之旅、绘制京剧脸谱,领略国粹文化等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文创中心推出以四个季节的以管庄校区为背景的“四季管庄”U盘和“时光寄语”卡片,利用校园文创载体,使校区文化建设得到整合和激发,滋养、提炼校园无形文化财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管庄情怀。

作者:安璐 高霞 张琦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