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谈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实践入手,探究通过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和思政要点,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成效评价四个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时代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建设要主动融入电视媒体的变革,适应新型的传播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强大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自主行为,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领会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胜任电视专业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努力成为新时代具有中国形象、中国情怀、中国声音的电视播音主持人才,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统一。

一、课堂教学:注重思政要点的融会贯通

“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是教授学生新闻播报、现场报道、纪录片解说等多种形式电视播音主持技巧的专业课程。因此,从学情出发,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需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要贴近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具体问题,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要点的紧密联系。比如在给学生讲授新闻播报时,选择的教学案例以《新闻联播》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为主,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讲授现场报道时,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讲授纪录片解说时,多选择体现国家发展成就和社会变化的对比案例,或典型生动、具有模范引领作用的人物故事,从中看到中国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的崭新形象,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播讲愿望,更加注重播讲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格局,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助力教师发挥教学资源增值,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格局。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通过MOOC、雨课堂等新手段,致力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视频化呈现,加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使专业教学和思政要点紧密结合、融会贯通,让学生“听得懂”并“乐意听”,打造思政色彩浓厚的特色专业课程。

二、专业实践:创新主题教育的宣传方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十分重视实践环节。专业实践与主题教育结合开展,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增进专业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这次百年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中,广大学生学史明理,深刻理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真理。学史增信,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实、听清时代脉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学史崇德,牢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百年党史中那些优秀共产党人高贵的人格品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学史力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决心信心,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应乘势而上,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为基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抓手,组织本专业学生采用专题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云朗诵等方式,创新校园文化艺术宣传方式,营造积极向上、青春昂扬的文化氛围。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红色作品创作紧密结合,发挥专业特长,提升专业能力,丰富舞台经验。更重要的是,把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同龄人的视角、身边人的讲述,产生更加强烈的共感共情,在专业实践中领悟、思考和成长,推动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取得更好更大的实际效果。

三、社会实践: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

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指明了方向:依托全国各地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比如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等,利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和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在学校所在地或家乡开展主题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等活动,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自信,增强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组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在家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聚焦红色文化传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运用“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策划、撰稿、主持、拍摄、配音、制作短视频,选择年轻人的视角对红色资源进行故事化讲述,并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其承载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创造性发展,推动红色文化更广泛地传播。这些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的短视频,作为拓展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的社会实践成果,从散落各地的纪念场馆遗址“走出来”,汇聚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移动新媒体传播平台,集结成连续推送的《红色足迹》专题,使“老师讲、学生听”转化为“学生讲、学生听”,让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穿越时空,焕发充满时代感和青春感的勃勃生机。这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极大地发挥了红色文化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四、成效评价:强化育人目标的落实到位

课程思政建设要落实处、见成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和内容要点,将思政要点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让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都获得看得见的教学改革成效。在思想道德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在“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提升媒介素养,厚植人文情怀,解决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使学生能以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肩负维护正确社会舆论的使命,以相对成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质担起电视播音主持的工作。在专业知识方面,“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要顺利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认识掌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使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能以扎实的基本功、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技巧,独立完成不同类型的电视播音主持任务。在专业技能方面,“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通过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播音主持的综合能力,把握电视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掌握电视出镜播音与电视新闻片配音的技巧,具备现场报道、访谈、评论以及撰写修改主持人节目台本的技能,初步具有驾驭不同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能力。

作者:梁俊明 韩琦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服务与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