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管理范例

数字资产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1

如今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的数字文档(包括各类数字图书、图形图像、视频等),这些数字文档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种类多样,这些各式各样的数字文档形成了企业的数字资产。使用好这些数字资产,并使现有的数字资产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增值,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立足于企业发展现状,对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框架,对丰富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信息;数字化;存储;数字资产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如今的内容资产的制作速度也有了提升,企业也随之产生了大量闲置的数字资产。新时期如何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处理、优化该类资产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1数字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印刷媒体、出版媒体、电视台以及互联网娱乐公司等媒体之间的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的各大媒体企业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除了通过传统模式以外,越来越多的信息会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数字信息不同于金融软件和产品,它们是真正可以进行电子处理和传送的商品。随着网络信息量的逐渐增大,企业也慢慢发现这些数字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制作时间,而且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增值。这时,数字资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对数字资产的管理模式上看,和传统的内容管理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传统领域中,内容管理通常集中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主要针对文档、图书、档案纸质载体以及版面、磁带、胶片等物理载体进行保存,管理上通常依靠专门的管理员。随着需要管理的内容数量快速增加,以及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对内容的管理和利用上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管理好现有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不同类型的数据量也在增加,输出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内容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所以,对内容管理已成为相关行业的核心工作。为了适应这些需求,相关行业需要建立合适的内容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大量数据进行管理和使用。数字资产管理也是从这种传统的内容管理发展而来的。如今,在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些相关行业上,国内外的很多企业已经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在软硬件资源和框架上也制订了一些标准。如Interwoven为国内用户推出数字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北大方正的报业的数字资产解决方案等。企业也更加地关注如何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更好地节省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业务流程,提高经济效益。数字资产管理的相关技术虽然已经日渐成熟,但仍旧缺少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因此,国内外很多业内组织也在深入研究探讨数字资产管理的系统模型和方法,并应用于企业实际中,以对企业的数字资产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和应用,实现数字资产的增值。

2数字资产管理的意义

数字资产主要包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组成页面的基本元素和最终生成的版面文件。此外,随着数字化工作流程的逐步推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也成为了企业内数字资产的一部分。如何使用好这些数据,使现有的数据能为以后的生产服务并实现现有数字资产的增值,已成为目前相关企业迫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今的企业中,历史的以及新增的浩繁资料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存储、管理和使用,需要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来实现对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上质的变革,从而大幅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融合数据录入、制作、等多个子业务系统,并创设多种增值服务,科学有效地对不同种类的用户和组织,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进行数据、交换与交易,从而实现数字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转向数字化资产管理以及新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已是大势所趋。使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从众多的数据中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管理,拓展新的业务;而且可以通过使用该系统来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帮助企业构建协同化的工作机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有了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企业生产的出版物、文档将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之前的工作模式也将得到根本的改变。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将帮助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建立相关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将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

想把数字资产管理好,需要构建合适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alAssetManagementSystem)是为数字资产提供管理、利用以及增值的方法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使得数字资产的保存、管理和运用变得更为便捷。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软件管理部分,也是整个系统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是存储技术,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决方式多样且越来越先进。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运行步骤一般包括:(1)收集数据: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下,进行数字资产的录入工作,也可对模拟资产做相应的数字化处理。(2)内容处理:对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能够存储和运用的数字资产,也可对现成的数字资产进行加工再利用。(3)存储并管理数据:存储、管理以及查询数据信息,是系统的主要工作。(4)数据: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媒体的数据以及信息传递。(5)增值服务:提供数字资产增值开发的方法。组建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方式为: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模块传送至内容管理模块,其中包含数据存储、编目、检索、传输,进入数据整合模块,形成符合不同要求的数字文件,经由数据分发模块进行多种媒体形式的分发,根据上述思想,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备了数据采集、内容加工、数据整合以及数据分发4项功能。实现了从数据的导入、信息的保存、数据结果的查询到内容的加工完善,再到出版等整个流程。如今,国内外有很多知名公司从事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如IBM、TS、高术、北大方正等。此外,国内外也有许多知名企业,如HP、Interwoven都有开发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以适应相关行业的需求,应用广泛。

4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主要是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录入、管理、应用、增值等问题,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集中保存,并以数字化形式进行管理。最终目标是完成资产的优化管理以及增值,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数字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中,主要涉及到元数据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编码索引技术等。(1)元数据技术: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目前,普遍都使用XML语言表示元数据,XML文档的结构通过XMLSchema来标识。XML文档表示的元数据;而XMLSchema描述的是元数据的结构。元数据能对每项数字资产进行正确的描述,数字资产管理系统通过提取元数据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管理、查询和检索等服务。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各种数字资产都具有能反应自身特点的元数据。用户可以对数字资产的各类元数据执行模糊查询、精确查询、以及定位等操作。(2)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系统通常是以数据对象作为基本存储单元,这些数据对象包括规则的和不规则的数据。结构化、规则的数据直接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而非结构化的不规则数据使用XML技术进行封装。然后用LOB(LargeObject)将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的内部,也可将其存放在数据库外部,但需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由本地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信息。

5结语

数字资产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改善传统企业的工作流程,而且还能够规范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可以使企业生产的各类出版物、文档更好地发挥价值。就目前来看,企业数字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需要引入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一部分企业数字化程度并不高,数字资产种类不多,且更新缓慢,而数字资产管理这种软件平台成本较高,盲目地引进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但是,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建立先进和完善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所以,相关企业可以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达到巩固传统业务、扩展新业务,使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

作者:李吴松 单位:武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乾.数字资产管理及其印刷产业链的建立与实施[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4,(4).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数字科研档案;科研档案管理;资产管理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具有重要的再利用价值,是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用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的科学研究劳动成果,是高校各项教学和科学实验活动最真实的记载,反映了特定时期本单位各项活动的总体概况,是精准记录高校各项科研活动以及教学信息成果的储备形式。资产管理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以及限制等条件对资产进行运作管理。本文所称的资产管理是将高校的教学科研档案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并运作,以充分发挥档案资产的重要作用。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就是将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作为一种重要资产,实施数字化管理。本文旨在分析国外数字科研信息档案的常见管理策略,并结合我国国情,阐述高校层面数字科研信息资料的创新管理方案。

一、国外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在数字化时代,国外的政府组织、科研机构以及高等学校对信息资产、数字资产的管理十分重视,开发设计了新型实用工具和技术方法以加强机构信息资料的整合与管理,而新型工具同样适用于机构档案资料的综合管理。基于此,它们能够有效创新现阶段数字档案的管理机制,发挥数字科研档案的最大价值。

(一)查尔斯特大学推出的信息资产识别方案

开展科研档案管理首先要对科研档案资产进行识别。早在2015年,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颁布了涉及信息资产识别的相关方案,统称为《查尔斯特大学信息资产识别指南(CSUInformationAssetsIdentifica-tionGuide)》。该文件基于计算机技术层面展开对识别虚拟资料的阐述,虚拟资料主要包括信息资产、相关电子数据资产以及电子档案等。图1主要描述了三种信息资料内在逻辑性。首先,信息资产是影响构建实体对象的重要因素,信息资产会推动数据资产中实体对象的生成。这意味着数据实体有可能是搭建信息资产的基础性元素,并与信息资产形成了某种联系。其次,数据资料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数据实体以及数据属性,数据实体要含有至少一个既定属性,主要用来对实体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和记录。再次,数字实体和电子档案往往会进行转化,这是因为电子媒介会固化数字实体,形成独立个体或者相应的数据组,固化后的数据对象就成为电子档案。这类档案主要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如音像以及网页等。这些数据形式并不能用统一的元数据标准进行描述。此外,还存在一种特殊性的结构化数据,如由字段可变数据库生成的数据等。

(二)英国高校数据资产管理框架研究方法

在英国,对于数据资产管理研究的主要机构是高等学校的科研部门,研究对象也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部门所产生的科研档案。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制作调查问卷和进行结构性访谈,研究的工具是数据资产审计软件。研究过程是对机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资产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问卷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科研信息和科研数据方面。科研信息和科研数据主要包括:数据资产的类型和文件的大小、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和重要程度、保存期限以及更新、备份等相关信息;访谈是对问卷的有效补充。设计开发的数据资产审计软件包括:与数据资产有关的政策、兄弟昂管的调查问卷、数据资产管理登记簿。数据资产登记管理簿所登记的事项包括数据资产的内容、技术、渠道,为实施数据资产审计做准备。

(三)数据资产审计软件框架设计和实施流程

数据资产审计软件框架的设计应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对相关数据的自审方式方法。审计的定义是“获取证据并客观的评估以确定测量指标达到要求的符合程度的系统的证明性过程”。本文中所阐述的数据资产审计,实质上是对数据资产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与上述审计定义相符合,实施数据资产审计是管理数据资产的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对数据资产进行鉴定并予以分类、对数据资产进行评估和提交审计报告。数据资产管理机构同意进行审计后,由审计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并对相关调查问卷信息进行分类,主要围绕什么是数据资产、为什么要对数据资产进行管理、由谁对数据资产实施管理、在什么地方实施管理、管理到什么时间为止以及怎样开展对数据资产实施管理等问题,对数据资产管理全过程进行审计,实现数据资产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二、构建我国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建议

通过对国外有关信息资产、数字资产管理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数字科研数据档案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实用型工具和有效方法,可以探索我国推进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构建全面的资产审计制度,防止科研档案资产流失

我国应借鉴英国的数据资产审计制度,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档案资产审计体系。通过审计体系的制定加强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管理,有效预防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流失。这是推动高校数字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前提,也是加速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有力保障。高校数字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在审核制度中需要详细规定审计内容、职责,并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审计有助于对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重要程度和档案资产的所有权进行鉴定,对相关数据资产的数量进行准确的统计。审计制度内容还包括数据资产的创建人信息和管理人员信息,以便对数字科研数据档案资产的所有权进行定位,再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问责和惩戒制度,以有效防控泄密或数字档案流失事件发生。

(二)规范和创新高校数字科研档案的管理层级和模式

档案资产管理对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即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档案资产管理涉及的工具开发以及运用都面临诸多问题,执行难度较大。此外,与常规档案资产相比,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兼具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是国家和高校重要的科研资源,是社会的无形资产。因此,可以由政府或者高校提供统一的开发工具对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进行深度开发。以澳大利亚为例,昆士兰从政府层面对数字档案信息资产进行明确划分。英国国家档案管理颁布和实施了信息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及DAF对数字资产进行审计等,即使用了此类开发工具。上述开发工具和实用方法为政府和企业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避免了由于机构不同而采用的不同标准。可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各职能部门跟进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集中加强与数字档案识别的相关工作,优化信息检索逻辑、加强对常规登记与集中管理,加强档案资产价值评定与深入审计,并把讨论的重点纳入信息资产管理指南范畴,随后运用指南指导企业或者高校科研档案资产的管理事宜。但是,任何单位都要在国家统一的政策框架内,依据自身档案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色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方案。

(三)建立高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

提升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全面实现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要重点研发和使用数据资产审计软件,有效提升数据资产的使用效率。实质上,数据审计软件是一个能够存储数据的软件并可以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对数据资产的利用状态进行鉴定,并了解该数据资产的价值,能使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价值得到提升。通过查阅和访问该数字平台,可使更多的人对数字档案资产进行了解。该平台软件可以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进行长期存储,有利于长期发挥效能并实现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工作进程

国外的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对于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将纸质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系统,简单地实现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数字化,而是要在全面实现科研档案资产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从制度上以及管理上防范和控制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可能产生的风险。为了实现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安全管理,高校或科研院所要成立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联盟。该联盟要广泛吸收高校科研机构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管理和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参与,对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审计软件进行设计开发,对具体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全面审计工作对我国还比较陌生,因此要选取一两个高校科研单位进行试点,对审计方案框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取得经验后再扩大试点范围。取得成熟经验并具备推广价值后,再进行全面推广。推广使用后,要不断地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实时相关的软件补丁,对可能产生的系统漏洞进行修补,严密监控系统风险,保证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审计软件的安全运行,进而实现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的有效管理。国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密切配合,尤其是需要领导的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的鼎力支持和科研部门的全力配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硬件设施建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加速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促进我国高校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润,梁爽.高校数字资产的形成与管理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3.

[2]张宁.美国数字资产管理掠影[N].中国档案报,2018-07-12.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区块链;数字资产;版权

一、引言

博物馆是在文物及相关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得到许可后获得法人资格,并最终面向公众开放的藏品资源丰富、观赏性和文化价值并存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将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运转的见证物进行收藏、展示、保护、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对博物馆的注重点通常集中于馆内的藏品,很少关注到博物馆的无形资产,特别是版权。然而,随着博物馆数字资产产权纠纷案件的增多,版权、权利意识等知识产权价值意识日益觉醒,博物馆界现已清楚地认识到在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中保护他人和自身版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9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内容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的兴起,让博物馆“作品”原创者看到了新的曙光。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总账数据库”、智能合约、密码学原理等机制,能非常好地用于博物馆数字资产版权保护。“文博热”潮流渐成趋势,博物馆协助学校教育,成为校外教育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多市民走进文博场馆,去学习历史、探寻文化脉络,基于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传播等特性,博物馆已然成为观众接受教育和自我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博物馆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它有大量实物和数字资源,观众可以直观地通过实物了解历史,感受文化和文明洗礼,接受深刻教育;二是博物馆应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平台作用,观众可以利用“网上博物馆”“AR/VR课堂”、手机App和门户网站等,个性化选择互动教育的体验;三是博物馆数量呈增长趋势,各具主题特色,不同定位体现不同教育主题,由此可以发挥特长,为观众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二、区块链与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

1.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范围

为了管理和保护好博物馆数字资产,根据与博物馆藏品的关联程度,将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分为与博物馆藏品有关和无关两类数字资产的管理保护方法。(1)与博物馆藏品有关数字资产的管理保护。在馆内已有藏品的基础上,进行摄影摄像或者数字化等使用行为,或者由藏品衍生出来新的制品及数字成果,这类藏品的衍生品被称为与博物馆馆内藏品有关的数字资产版权。因为无法确定是否在版权法保护范围之内,要得到确定的结论主要决定于它是否属于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即它不是思想感情的本体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也取决于它的独创性,艺术、科学和文学范畴是否包含它的表现形式。(2)与博物馆藏品无关数字资产的管理保护。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在社会教育上的职能,更深入地传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知识,与馆内藏品无关的作品被博物馆创作出来,但是这样的作品是受到版权法保护的,例如,博物馆根据自身的特点创作或委托创作的博物馆标识、创意形象、文化产品,或相关书籍、文献、期刊等。这一类作品由于完全属于新创作的作品,且与博物馆藏品无关,因此并不存在太多与博物馆相关的特殊性,可以作为一般作品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2.区块链和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2008年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书中第一次出现。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应用模式的区块链包含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及加密算法和分布式数据存储等技术,它利用分布式的数据库来维持所存在的持续延长的数据记录列表。数据、时间戳是区块链中的每个区块上所包含的信息,每个区块都可与前一个区块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执行代码进行关联。公开透明、去中心化和难以篡改等特点是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基本特质。(1)中心化。作为区块链技术显著特点的去中心化被定义为一种系统现象或结构,这种系统现象或结构包含扁平化、开放式和平等性的特点。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具有传统服务器功能,这样的节点具有均等性和独立性,具有均等的权利及义务,系统的运行不会受到节点的丢失和损坏而崩溃,不仅能实现所有的交易信息的自动记录,还可以在公共开放的账簿上对所有数据的变化更替进行自动记录。存在于分布式节点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是通过传统的中心机构实现的,验证、记账、存储、维护以及传输是通过区块链的数学及智能合约的使用开展的。不可靠机制或第三方就不需要被用户强制去创建和维护。(2)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许可,将权利以及义务通过合约的形式对参与人进行规定,对工作自动执行,并以数字形象方式定义的工作是由计算机系统完成的,且能够实现对相关数字资产的把持。智能合约的定义和强制执行都是由代码完成的,且是完全自动化的,不受任何干预。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干预就可以自动运行,不需要发起者额外的操作,这就是智能合约的自治性。获得资金的方式是通过提供服务来实现的,且资源获取是满足自足的,这就是智能合约的自足性。自动运行的网络节点自动运行形成了智能合约的分布性,不需要单个服务器去完成。(3)透明度。参与到系统中的任一节点不需要相互信任,系统的运行及操作规定条律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信息也全是公开的,一个节点想要实现对其他节点的欺骗是没办法也不可能的,这样节点间的信托关系就实现了,使得可以低成本取得节点间的信任。(4)不可篡改。它对每个区块中放置的数据以不可逆的方式生成由随机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符串,这种原文无法通过字符串推断出来。同时,即使输入内容仅有某个标点的区别,都将致使哈希值的显著变化,而且整个系统拟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的形式,使每个参与的节点都可以从完整的数据库中获得副本,这是确保区块链中信息不能被篡改的重要保证。

3.区块链环境下数字资产管理保护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日益重视,数字资产的管理和保护也日渐被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目前,就数字资产保护而言,我国尚存不完善之处:一是现行法律目前尚无数字版权保护法,只有《著作权法》有所涉及,缺少专项法律。二是社会各界数字资产版权保护意识不强,侵权纠纷时有发生,既给使用人造成了不便,也极大地影响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数字资产确权较为困难,数字资产权属难以确定、取证较为困难,影响数字资产的保护。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可以很好地解决数字资产保护的问题。一方面去中心化、分布式、加密学等技术取代了对于社会人的信任,这对社会信任机制进行了重建;另一方面,智能合约、点对点等技术公开透明、公正化,推动了博物馆数字资产应用。

三、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数字资产存储不规范

随着博物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数字资产呈现出技术种类复杂、形式多样和数据量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其形态多样性、存储较分散的问题。(1)形态多样。一般而言,数字资产主要包括图像、视频、音频和文本等。图像又可细分为藏品影像、新闻影像;视频可细分为摄影影像、电影影像、电视影像、网络视频影像、手机影像等等。每种数字资产管理又分为不同格式及各种分辨率。各种数字资产无法用结构化数据库进行存储。(2)资源分散。博物馆的数字资源存储相对独立、分散,如藏品管理库、展览图文管理库、科研学术管理库、资源服务管理库、导览讲解资源库、文创与电商信息库等。这些数字资源库之间没有整合,是“资源孤岛”,缺乏有效数据关联和整合。

2.数字资产的权属和保护

博物馆的数字资源日益增多,且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社会发展,建立规范化的数字资产的权属及其保护体系,是规范数字资产权属和保护,推进文博行业发展的必要举措。(1)数字资产权属。对博物馆数字资产版权的归属进行确定,包括博物馆作品及素材作品的版权方面,需要对著作权人的联系方式、产权类型、产权期限、作品素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确定。作品一旦产生,只要构成作品,无论是完整的还是部分的,都应该产生版权并进行确权。(2)数字资产保护。基于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开放性特征,其数字资产属于不特定的主体,任何主题都可以产生数字资产,由于博物馆数字资产版权保护的确权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将导致数字资产保护难以有效执行。

3.数字资产应用和推广

(1)应用不标准。每类数字资产分布不同场馆,加之数字资产存在内容相同、目录不清、信息不全、查找困难等问题,给博物馆的日常管理、资源保护和业务再利用造成诸多不便,不利于数字资源检索和利用。(2)推广难度大。由于缺少对数字资源的保证,版权确认机制在第三方交易所或信息化平台中不健全,加之版权收益机制不合理、部分中介收费偏高等问题,致使数字资产较难推广。

四、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1.区块链技术规范数字资产标准化

区块链的优势是去中心化,数据不可撰改,但应用区块链技术前,需要明确哪些数字资产及其形式可以上链。2017年12月22日,由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的《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Blockchain-Dataformatspecification)》,对区块链数据格式予以进一步规范。(1)明确上链数据资产格式。区块链提供一种分布式记账的模式,资源上链会产生较大能耗,对节点和算力有较高要求,因此,我们要规范上链数据范围和格式,前期选择重要的、应用需求大的资源,目前仅支持clob、blob和普通字符串文档上链,尚不适合上传视频。实现数字资产上链,与其他部门共享,同时保证资产为己所有。(2)转换处理数据资产格式。从数字资产征集时,就对数字资产格式提出了严格要求,所有上链的数据资产,必须符合区块链要求,要求能够与区块链技术应用相适应。对各种格式的数字资源按格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文本类、图像类、图形类、音视频类和其他类(数据文件、计算机程序文件)等,允许接收的原始数据格式规范。提供专用的标准格式转换工具,将不同厂商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数据,转换为当前可保存的、可较长时间通用格式,并按照文件格式类型和博物馆业务精度要求,转换成可利用的格式版本和缩略图版本。

2.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资产权利和属性

在传统网络环境下,数字资产难以取证和确定权属的问题,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后,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是通过网络中不同节点计算机及共识机制算法来实现,数字资产上链后即可确定博物馆数字资产版权。同时,去中心化技术使得博物馆原创者不再依赖于第三方鉴定或者中介机构对权属的认证。由于区块链具备不易篡改的技术特征,博物馆数字资源上链后即已确认权属,如果要对一项数字资产进行篡改,需要改变全网络一半以上的存储结构,使得区块链上的记录成为新记录;这将耗费巨大的人才、财力和计算力,即使这样,也只有极低的可能性。博物馆数字资产上链后,区块链上的数据具有可追溯性,智能合约技术作为唯一保障,使得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中是独一无二的,这将对数字资产及其相应属性予以确权。

3.区块链技术促进数字资产创新应用

区块链去中心化、密码学技术及哈希算法等技术,实现了博物馆数字资产的公开、可靠和防篡改,私钥作为博物馆数字资产版权唯一证据,可有效防止侵权。作品的数字签名会在版权人在区块链录入作品时自动生成,也就是版权人的自有私钥,因为数字签名值只能由版权人的私钥产生,所以一旦作品的数字签名值验证成功,就说明博物馆版权人拥有该作品,这也让版权人能够实现对数字资产的有效管理。区块链上信息会随着博物馆版权人意愿选择公开与否,且作品的具体内容并不会在区块链网络上公开,进而促进对数字资产的公开、运用和推广。

五、结束语

本文不仅对区块链和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简述,还介绍了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的范围,阐述了在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博物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区块链技术在该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方面具有惊人的应用潜力,是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保护的新出路,但是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方兴未艾,在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引导区块链朝着优质的方向发展,推动博物馆成为观众自主接受个性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为文博场馆更好地服务观众、服务社会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林洧.区块链视角下数字版权保护路径探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9,4(3):46-51.

[2]单晓明.谈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数据的管理与应用[J].中原文物,2014(6):119-122.

[3]翟红志.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理念的解析与实践[J].东南文化,2015(3):100-104.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4

(1)数字资产的编码与索引。

(2)数字版权管理。尝试加密、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平台构建。比较基于Web技术、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开发的优缺点,尝试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在3D印刷企业印前设计中的实现。

(4)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所有业务交易的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不低于3秒,每秒事务处理能力TPS在所有用户并发访问时处于平稳状态。

(5)用户界面简洁实用,通过简单培训既可学会操作;常用表单和报表使用MsExcell格式,便于使用和印刷,并支持报表样式。

(6)软件架构采用比较先进的J2EE多层架构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较好。

2研究过程

2.1总体设计与系统构建原理

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是比较基于Web技术、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技术开发的优缺点,尝试基于J2EE的分布式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在3D印刷企业印前设计中的实现,采用基于EJB组件技术建立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层。系统具有保留跨平台的特性,同时又使用组件技术进行DAMS应用层的开发,使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具有处理异构、分布式数据的特点。平台的基本功能均是通过基础组件平台这一中间层逻辑的服务来实现的,它们是运行在应用服务器上的组件,而这些组件又可通过Hibernate对运行于系统平台之上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访问,数据库系统通过自身的机制将数据返回给业务组件,组件则回应前台展示层通过控制层的请求,实现用户的交互需求。

2.2开发策略

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计划采取以下开发策略:(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开发、递进完善的总体开发策略。在开发方法上,坚持自顶而下的系统设计与自底而上的系统实施相结合,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集成性和可扩充性,采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满足企业对软件强适应性的要求。(2)坚持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的软件开发策略。系统立足于企业大量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采用软件工程开发生命周期法(按照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实施)和快速原型法(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建立系统原型,通过运行不断完善)相结合,根据印刷数字资产库的自身特点,完成系统的开发与完善。

2.3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

本项目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用户和实际权限之间引入角色这一中介。用户主要是指使用该应用软件系统的人员,一般用户得到权限一般是通过分配角色来得到的。关于角色、用户、资源菜单三者的关系如下:每个角色允许有一个或多个菜单权限,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角色,而一个角色也可属于多个用户。显然,系统功能菜单相互独立,权限分配灵活。

2.4构建页面数据模型构建

构建文本对象、图像对象、图形对象数据模型,并对数字资产进行编码与索引,主要涵盖了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

2.5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研发

系统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建立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的素材为主要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应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构建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使它能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无需安装相关软件。当网络保证连通的前提下,每台独立计算机的浏览器均可作为客户端软件。基于B/S结构的系统响应速度快,系统平均响应时间3秒以内。

3结论与创新点

3.1研究结论

实现企业3D印刷信息的录入、导入、处理、查询等常规管理,支持多种索引的自由组合;支持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的文本和图像的在线管理和维护;支持建立3种文本对象、图像对象、图形对象相应的数据和属性,并对数据模型的可行性进行实验测试。以上系统功能,有效提高了3D印刷信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企业管理提高了效率。通过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设计等过程,围绕3D印刷设计任务库、3D印刷设计素材库、3D印刷分割图层库、3D印刷光栅合成图库、3D印刷设计效果图库和3D印刷扩展库的文本和图像等为主要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应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提出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3D印刷数字资产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3D印刷数字服务。

3.2创新点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设备管理;编码分类;运维管理平台

1引言

建筑设备资产管理是实现现代建筑智能化设施运行的有效路径之一[1],随着当今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增加,设备种类及数量也骤增,探讨建筑设备资产有序组织进场及运维方案,合理处理区域覆盖范围内设备设施资产的优化与决策,涉及建筑运维的设备管理逐渐成为重点,但这方面的难点也较为突出,主要有:①企业设备管理负责人员的设备管理定期维护缺乏有效提醒,应定期按照维修要求进行设备维护;②设备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查询及设备位置定位管理方法相对落后;③工业厂房设备维护信息分类编码缺乏规范性等。针对上述问题,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2-4],在城市道路及市政工程管理领域,采用信息编码维护结合计算机提示报警等方式,实现了工程设施的设备管理,但尚有部分工作有待解决,例如,如何科学对建筑工程设备进行分类,采用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等。随着数字化技术为众多传统行业赋能及升级,建筑行业已实现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中,但在设备设施的运维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探索将BIM技术与设备资产管理相结合,BIM具有较好的设备物品属性和空间信息,则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分类编码和以BIM模型为底层镜像的数据载体,将建筑中的各类设备设施运营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更智能地将信息集成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递,使运维阶段建筑设备和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形象、直接。

2建筑设备资产管理设备编码设计与实现

本文在综合目前相关研究的应用及实现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数字化技术(BIM、数字化平台、RFID等)实现建筑设备资产的管理提升,研究内容大致包含3个方面。①构建建筑设备指标评价模型,通过评价得出运维阶段需要重点维护的建筑设备。②建立统一的建筑设备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实现编码规则,提供信息传递及检索路径。③选取典型案例,并搭建技术平台,包括BIM模型导入,RFID信息采集、分析、计算,用以验证本文提出的建筑设备资产管理实施路径。现代建筑设备从设计到运营阶段的种类多、专业性强、价值高、使用地点分散、资产更新维修频繁、资金比重大、运维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设备编码在设备资产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建筑部品(包含建筑构、部件、设备、设施)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单元[5],将所选案例项目的建筑设备以建筑部品的形式进行分类,构成运维阶段资产管理的基本单元。将建筑信息模型以建筑部品的形式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统一的建筑设备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提出“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设备信息分类及编码”,包括从设计到运维,建筑设备信息分类及编码体系的整体构建,完成基于BIM模型的建筑设备分类及编码,将建筑设备以建筑部品的形式进行分类及编码体系的构建,依据ISO12006-2标准体系,设计了建筑工程信息分类体系的构建过程及设备属性特征分类框架(见图1-2)

3建筑设备信息分类体系

通过分析ISO提供的模型,将建筑设备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匹配整合,以建筑部品为特征的建筑设备信息分类模型(见图3)[6]。

4案例应用

选用天津生态城中福幼儿园为案例研究。该项目建筑面积约7300㎡,由天津生态城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海丽达国际幼儿教育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定位为高端民办幼儿园。该园主体建筑共3层,将设12个教学班、学生规模为360人。经过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形成BIM竣工模型,并由竣工模型转换为运维模型,通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7]确定关键维护设备,收集运维阶段设备相关信息,与运维阶段资产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需由分散状态集中于基于BIM模型的资产管理平台。综合设计、施工、运维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基于BIM的建筑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原理示意如图4所示,设备维护界面如图5-6所示。如图6所示,以空调室外机为例,设备维护按平台系统提示,需进行月度维护与检查,维检内容为检查通风系统和排风系统运行状况;检查空调机电设施并维护;检查导管、排气阀门、进出口可挠曲橡胶接头状况,测量电机绝缘等。

5结语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政府会计制度;图书资料资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政府投资与社会图书捐赠逐年上升,扩大并丰富了公共图书馆馆藏的种类与规模,图书资料资产作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要求资产核算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时价值,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对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

资产管理背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免费对外开放,以及开展社区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多方式运行模式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加之图书资料资产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单价低、折价购入、流动性强、易毁损丢失等特点,给图书资料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存在着重投资轻管理、管理分散的现象,这种管理的重视点和分散性削弱了管理上的长期监督和跟踪,加上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和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偏差。因此,在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应当结合利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核算模式,明晰各部门与各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图书资料资产管理体系,稳定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运行,逐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综合文化服务水平。

二、新制度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资料资产范围的确认及入账价值不清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的载体形态多样,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视听资料等,资产的来源渠道愈发丰富,有捐赠、采购、自创等。由于载体与储存方式的不同,图书资料资产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期限各异,如外购的数字资源数据库,按期付费提供使用权的电子图书,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期刊、报纸等。加上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不同、对资产管理认识存在理解偏差等因素,导致了各个公共图书馆在资产认定与核算上规范不明、做法不一、范围不清、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在实务工作中,财务核算部门按采购批次以实洋价值核算图书资料资产的账面价值,图书资产核算单位以批入账,而采编业务部门则按码洋价值进行明细图书编目管理。在图书资料资产范围的确认上,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图书编目数据与财务资产管理系统核算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互通,财务核算部门无法获取批次图书中入馆藏资源资产与外借流通易耗不入资产的图书资料数据清单。在对使用期限不到一年,流通强度大且易过时的报纸期刊等,各个公共图书馆以及单位不同的财务人员对此资产的认定前后不一,导致资产入账范围存在扩大或缩小的可能。公共图书馆在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清查核实、踢旧报废等过程中,财务核算批量入账的因素也导致图书资料资产账实数据与书目明细数据难以对应匹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2.缺乏健全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

虽然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都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图书资料资产通常为文献资产,与机器设备、设施的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其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大多数均未按照图书资料资产的特点制定相关制度标准,或者部分公共图书馆单独设置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但涉及的内容过于简单,对采购、流通、使用、踢旧、报废等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并未真正发挥出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收集、整理和储存的公益组织,资产的投入大部分来源于无偿的财政拨款,公共图书馆领导在资产管理中重视资产投入的多少,往往忽视了资产的管理与使用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因图书资料资产种类繁多、体积小、数量庞大,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并未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加上前期管理缺失或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了公共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体的工作负担。

3.缺少相应专业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的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没有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加上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无法落实。目前,正值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施行的初始阶段,新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数据核算与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制度差异等,都对图书资料资产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财务人员安于现状,思想守旧,并没有积极主动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无法胜任新旧制度合理衔接等高难度的财务处理工作。

三、新制度下加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策略

1.严格资产分类标准,统一图书资料资产入账数据的口径和要求

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中明确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的图书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分类与代码上看,图书类固定资产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它还包括电子图书、视听资料、资源数据库、期刊等。这就要求相关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对新制度准则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严格按照准则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一图书资料资产入账的口径和要求,对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图书资料应当列入当期费用,依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等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应当统一归入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由于新政府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图书、档案类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图书资料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上,应当借助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技术,对接业务活动中采购部门、图书编目中心及图书资料业务管理部门等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管理,利用会计核算备抵科目和减值科目来解决资产采购过程中的折价、折旧等问题,及时对内容陈旧过时无使用价值或者严重破损、污染无修补价值以及丢失等图书资料资产进行捐赠、报废处置清理,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单独制定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从思想的源头上加强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图书馆领导班子要转变传统的重投资轻管理思维,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的岗位设置,包括图书资料资产管理中预算编制、采购、编目、盘点、踢旧、报废等管理工作,升级财务核算和实物资产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借助财务核算系统和图书编目信息系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并落实图书资料资产的资源配置与清查制度,将资产入账管理与图书踢旧、报废方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图书资料资产从采购、编目、入库、入账等流程一体化、动态化管理模式,对滞架和毁损图书按制度进行剔除,缓解图书库存压力,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升级。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图书资料资产遗失责任的追究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把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完善图书资料资产的联动监管机制。

3.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转变财务会计工作内容是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准则的关键之一。依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式进行调整,对公共图书馆经营发展的稳定性与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财会人员与资产实物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的培养,加强图书资料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培训和考试,或者定期邀请相关资产管理专家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频繁的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为单位培养起一支拥有专业理论知识、高效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执行,公共图书馆应当提高图书资料资产管理意识,重新梳理新制度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正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问题,积极主动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文靓.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与相关账务处理.中国经贸,2017(20).

2.赖丽娜.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2).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7

关键词:信息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数据导出;精准管理

一、创建大数据固定资产管理平台

本台坚持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路,先后建立了全台和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大数据库,搭建了资产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是一个网络版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产录入、编码设置、数据导入导出、资产减少、变动处理、查询、报表统计、折旧计提、清查分析等多项功能。每件资产都有对应的资产卡片信息记录,通过张贴资产条码对实物资产进行身份认证,进而实现对存放地点分散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系统采用管理员登录访问服务器的管理模式,全台各部门、频道及集团公司的几十万项固定资产数据、上百个单位机构设置数据、几千的人员数据信息等都存储在服务器上,数据安全尤其重要。为了保证系统平台高效、稳定运行,本台采用专业的高质量服务器。管理员的计算机则通过内网完成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信息输入、输出处理,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操作管理,为了充分发挥管理平台使用效能,下面是对系统服务器的技术参数要求。服务器基本配置:CPU:最低四核,推荐八核。内存(RAM):最低16G,推荐32G。硬盘:最低容量500G,推荐1T容量。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2008R2或以上版本。系统类型:64位操作系统。数据库版本:Oracle11.2.0.1.0。本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专用服务器,安排专人负责定期维护,能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安全补丁,有必要的防黑客攻击、防病毒措施,以确保全台和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数据存储安全。

二、建立高素质、能熟练运用管理平台的固定资产用管责任人团队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日常的、复杂的、烦琐的工作,有责任心,熟悉本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总体情况,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本单位现有近百人组成的资产管理团队,每个用管责任人对管理平台都有对应的操作权限和资产管理范围,要求每一位固定资产用管责任人:一是要熟悉本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人员梯次分布,科室设置。对实物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只有把人员情况搞清楚,才能做好实物的使用管理。二是熟悉本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办公地点。现在全台及集团公司人员比较多,办公地点比较分散,特别是大的频道、部门、公司,分布比较分散,几乎每个办公楼都有办公地点,还有的在外租用办公楼,只有搞清楚人员和办公地点,才能对每件固定资产进行精准定位。三是对本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资产设备要熟悉。至少对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设备能叫上名字,知道其使用功能。设备名称、使用人和存放地点是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数据信息的三大要素,缺少一项验收单不能提交,不能生成固定资产管理卡片。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用管责任人要经常梳理本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人员情况,经常到自己单位不同的办公地点去查看,了解使用人、存放地点和设备使用情况,做到对管理的资产实物心中有数。单位人员调整要及时做好固定资产变动,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资产数据信息准确有效。四是能解决固定资产数据导出平台的常见技术故障。固定资产用管责任人对资产综合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常用操作就是资产信息查询并导出资产数据表格文件,如果在导出这些数据时出现以下技术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严重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工作进程。比如:导出资产数据Excel表格时不弹出对话框或一闪而过,常用解决办法是对IE浏览器进行以下设置:(1)每次访问浏览器的刷新设置。在上方菜单点击工具的Internet选项对常规项进行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选中每次访问此页时检查,然后点确定则此项设置完成。(2)设置添加受信任站点。“数据导出”无法操作还可能是浏览器的默认配置阻止了访问服务器时弹出对话窗口,所以要将服务器的IP地址添加到受信任的站点。双击IE浏览器,单击菜单工具的Internet选项中的安全,选择受信任的站点选项,弹出“受信任的站点”对话框,在添加区域中输入所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如,去掉“对该区域中的所有站点要求服务器验证”前面选框的√符号,然后点添加则此项设置完成。(3)还要对ActiveX控件及文件自动下载进行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然后点开自定义级别窗口,把“ActiveX控件和插件”栏目下所有选项选中启用,还必须点击启用“下载”栏目下的文件下载、文件下载自动提示、字体下载等。设置完成后,点确定会弹出警告窗口“是否要更改该区域的安全设置?”接着点击是就可以啦。(4)不启用弹出窗口阻止程序。打开IE浏览器,点击菜单栏的工具―Internet选项―隐私,去掉启用弹出窗口阻止程序前选框的√符号即可。(5)进行兼容性视图设置。如果使用的IE浏览器版本是8/9/10/11等,需要对兼容性视图进行设置,单击菜单栏的工具选择兼容性视图设置,将资产系统的IP地址输入在对话窗口中“添加此网站”区域,或直接选中“在兼容性视图中显示所有网站”选项,点关闭则设置生效。(6)上述设置可处理管理平台常见的资产数据不能导出问题,部分杀毒软件也会导致表格文件不能导出,必要时需要关闭或卸载掉该杀毒软件以提升大数据平台服务效能,为资产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客观实时数据支撑。

三、加强资产数据精细化动态精准定位,建立长效管理体制

以平台数据为基准,对每件资产从预算配置、论证购置到报废处置进行动态精准分类管理。目前,本台有5个资产管理独立账户,管理员完成增加固定资产验收单信息录入后,每件资产会自动生成带资产编号的资产卡片,为防止不同账户之间出现资产编号重复而带来的管理混乱,本台创新采用字母加数字的编码规则设置,对不同账户每件资产的“账、码、卡”进行清晰标识。各部门、频道或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从论证采购到实物验收再到数据平台的资产增加、信息采集、及时变更、报废处置等规范流程,为科学管理提供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更是为本台及集团公司节目生产的成本核算、预算编制、资产配置、统筹共享等动态管理机制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进而构建多业务领域相协调、资产信息级联共建的精准定位管理体制。

四、“扩建”集团固定资产数据平台,推动台企一

体化管理进程目前广电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公司53个,纳入资产数据综合管理的只有集团的几个职能部门和2个公司有独立资产账户,下一步要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做好对其他50个公司的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在不增加新账户的基础上,按照台资产数据平台部门架构模式,纳入各公司固定资产数据“扩建”集团现有资产平台。也就是说把各公司作为集团所属“部门”添加到集团现有资产管理账户。为避免因资产编号重复而导致管理出错,还是采取把公司的固定资产编号按照字母加数字进行编码设置准确区分,将这些设置好的资产数据分别导入作为集团平台所属“部门”对应的各公司,给各公司的资产管理员和归口审核设置不同的平台管理及操作权限。各公司的资产管理员通过客户端可以独立办理本公司固定资产入账、打印验收单等。这样只需要在集团资产管理系统平台设置上级管理权限,就可轻松实现对各公司的固定资产数据进行精准监管,以全台和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大数据平台为抓手,真正实现全面掌握台及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总量和分布情况,为领导对台、集团公司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快推进提升台企一体化管理水平。

五、构筑高效管控体系,提升大数据服务效能

数字资产管理范文8

大数据(bigdata)主要是指未能在短期运用常规软件及工具进行管理、处理、抓取、存储及利用的数据集合,具有多样、高速、大量、真实、低价值密度等特点,针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追踪观察,倾向于预测分析、行为分析等有关数据高级分析使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针对相关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使用、报废、登记、验收、购置、计划、领用全过程进行管理,在管理中涉及后勤部门、财务及基建等部门,专职管理人员需懂业务、善沟通、能力强、具有责任心,同时会使用计算机软件。事业单位在发展进程中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数据不断增多,传统管理模式不适性日益突出,需事业单位立足大数据时代探析固定资产管理必要性、难点及措施。

一、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必要性

(一)整合管理资源

立足会计视角,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分为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融资租赁等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固定资产不断增多,有关数据信息急剧膨胀,传统管控手段无法妥善处理海量数据,需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使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价值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展开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二)揭示管理规律

通过对大数据内涵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大量、真实、高速等特点,虽然单一数据价值较低,但海量数据信息可以有效体现客观事物动态,加之数据挖掘技术合理应用,能够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规律。将大数据应用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可以揭示固定资产管理规律,引导管理人员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实况不断改进管理决策,联合基建部门、财务等部门做好固定资产协同管理工作,继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使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更为科学有效。

(三)预判管理风险

大数据关注数据产生对象发展各个阶段,对于固定资产来讲,相关数据主要由固定资产应用前、利用中、报废后数据信息构成,数据具有全面性、发展性、时效性。应用大数据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可以确保管理视野更为宽阔,管理体系更加深入,在固定资产采购、折旧、调配、报废等环节加强管理,利用数据针对管理风险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调整管理细节,改进管理举措,继而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四)节约管理成本

管理目的是提高运营主体综合效益,在投入既定前提下成本越低、效益越高。大数据以信息系统为载体,借助IT技术加以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利用速率,将人力从数据搜集、存储、利用、传输等工作中抽离出来,使人力成本随之降低。将大数据应用到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能够推动管理工作朝着无纸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不仅可以控制日常办公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成本,还能运用IT技术为固定资产管理赋能,使有关管理效率得以提高,继而达到节约管理成本的目的。

二、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难点

(一)大数据应用效果欠佳

为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得到大数据的有力支持,其需为大数据的引入创造基础性条件,同时赋予大数据渗透性,与固定资产管理关联在一起。然而,大数据应用前期投入较大,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理念陈旧,为节约眼前的管控成本,未能意识到数字化管理技术及资源引入的迫切性,仍运用传统以人力为主的管理体系,降低大数据应用效果。

(二)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管理制度是提高管理质量,落实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不断改进配套管理制度,指导管理人员完成固定资产折旧、盘点、采购等管理任务。受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发展滞后因素影响,有些事业单位并未根据大数据应用需求针对管理内容予以调整,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使之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管理人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需专业素养过硬,还需具备责任心,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IT技术展开各项工作。基于部分事业单位人才培养体系欠佳,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积极性,无法引导管理人员运用大数据资源及配套技术手段,使大数据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果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效。

三、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为固定资产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给予条件支持

为解决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急剧膨胀,数据应用效率较低,无法有效规避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等具体问题,事业单位需在“互联网+”思维加持下妥善运用大数据,为有关技术及资源的利用给予条件支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构设完善、稳定、安全且富有延展性的网络架构,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消除数据共享壁垒,疏通大数据流通渠道,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数据信息的充分利用奠定基础;第二,做好基础设施配置工作,在采购、盘点、折旧等领域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统筹效率,加强数据分析反馈,为固定资产实时管控提供依据;第三,加大信息系统升级优化力度,确保大数据应用与时俱进,避免出现固定资产管理需求与大数据应用条件不配套消极现象,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措施更为有效。

(二)利用大数据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范围较广,从资产采购到位到报废销毁均需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利用大数据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流程,旨在控制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利用固定资产,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应用数字编码技术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编号,确保有关资产盘点、购置、领用、清理、报废等各个管理环节能够做到“物、卡、账”相符;第二,利用数据采集器扫描编码标识,将固定资产有关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为精确统筹固定资产管理数据信息奠定基础,避免出现数据重复、失准、遗漏等现象;第三,在数据传输完毕后建立数据库,针对固定资产应用进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及利用,旨在规避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为管理人员灵活运用有关数据信息提供便利;第四,升级改进统计查询界面,确保操作简单、管理功能明确,能够自动生成计提折旧等财会信息;第五,将固定资产管理动态信息及时传导至表格内,使管理结果更为直观。

(三)完善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针对基本数据资料定义进行管理,围绕购置方式、部门设置、经费来源、资产分类、权限设置、存放地点、使用方向等明确管理规定,确保有关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流通更为清晰精确;其次,针对固定资产日常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围绕转移、折旧、使用年限变更、价值变更、资产状况、存放地点变更、减少、盘点、核查等数据信息加强管理,同时制定数据上传、下载、报告流通等管理规定;再次,针对信息系统数据功能进行管理,围绕逾龄资产统计表、资产折旧明细表、资产减少报表、价值变更、转移记录、资产总和查询、资产增长趋势等统计及查询功能模块加强管理,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引导管理人员肩负固定资产数据管理责任,确保数据精确、全面、系统且富有动态性;最后,针对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成果进行监管,围绕数据抽验、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之于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有影响的环节进行实时管控,使监管范围更广,监管效果更优,继而敦促、指导、约束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妥善运用大数据及有关技术手段。

(四)关注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效益

首先,在应用数字编码技术基础上健全信息化固定资产管控系统,将财务部门、基建等部门纳入该系统内,实现固定资产数据共享目标,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重构、浪费、异常折旧等消极现象,继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效益;其次,应用大数据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通过出租、变卖、调配等手段加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力度,提高有关单位资源综合利用率;再次,与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关注员工离职或岗位变动中固定资产交接情况,避免出现资产遗失、异常报废等问题;最后,关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综合评估与决策,利用大数据赋予固定资产管理预判性,规避管理风险,使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效益得到保障。

(五)明确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基本要求

第一,与固定资产相关数据信息需完整无缺,赋予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有关数据信息实时性、发展性、针对性,确保固定资产相关数据更加系统全面,为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第二,以提高固定资产综合利用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降低资产闲置率为导向,将管理效率与大数据关联在一切,继而做好大数据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第三,利用大数据针对固定资产需用量予以核准,为制定更优管理决策给予支持;第四,正确设置固定资产折旧额,采用恰当折旧方法,妥善运用数据分析模型;第五,利用大数据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进行科学预测,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得以降低。

(六)培养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需明晰大数据应用必要性,树立大数据应用意识,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应用相关技术及资源,使大数据可以在固定资产管理各个领域内发挥积极效用;其次,管理人员需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数据,确保数据录入精确、合规、实时,继而充实数据库,为固定资产购置、调配、报废等工作提供依据;最后,管理人员需善于创新,根据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发展符合本单位要求的数据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学数据技术及理念,活跃其“互联网+”思维,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加之绩效激励、奖惩等制度的配合应用,调动管理人员创新进取积极性,达到深入应用大数据展开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目的。事业单位还可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在岗位上组织开展技能比拼大赛,营建自主学习进步工作氛围,使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应用大数据资源及有关技术手段,为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效性奠定人才基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用大数据具有整合管理资源,揭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律,预判管理风险及节约管理成本等积极意义。基于此,事业单位需为固定资产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给予条件支持,利用大数据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流程,完善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关注固定资产管理整体效益,明确大数据下固定资产管理基本要求,培养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继而运用大数据提高新时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茸茸.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商,2015(32):63.

[2]李静.浅议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7(14):40–41.

[3]罗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