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小结范例

数学学习小结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有效教学;大学数学;课堂知识结构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二十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和教师教学实践的最佳策略之一。本文无意于提供有效教学的完整定义,只是介绍大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些关键行为、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教学实践下的大学数学有效教学手段与方法。许多研究表明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学行为主要有五种: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这五种关键的教学行为可以嵌入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可以是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构建、每一门课程的构建,甚至延伸到课堂内外的每个学习者个体。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上好每一堂课——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上好开学第一堂课

除了开宗明义,讲明这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学习任务等常规知识之外,我们还可以讲讲这门课程的前世今生,甚至可以是从学生对该门课程或相关知识已有的认知程度入手(别以为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就急着要给学生传授新知识——欲速则不达)。例如,大学数学里的概率统计课程,第一章古典概率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点学生在高中就已经接触过,当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笔者在一开始就抛出问题:找一个学生,问他乒乓球水平,假设让他选择和笔者(教师)打乒乓球(两人水平高低不一),怎么选择比赛赛制才对弱者有利,五局三胜还是三局两胜。往往这时候学生一下子就会炸开锅,甚至直接讲“一局定胜负”。这时候可以进一步询问理由,慢慢引导到概率中相应的知识点上,再进一步追问猜测讨论奥运会乒乓球赛制改革(21分制到11分制)的可能原因……最后总结概率统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时候就可以介绍它的来源、发展等。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会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甚至会带着渴望的心态去学习它。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上好新知识点课

新知识点往往是学习的重点,有些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开展对新知识点的讲解,特别是用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推理是有效教学具体实施的一个切入点。例如,高数中从生活中常见的“复利计息”入手,通过数学模型提出问题——“复利”不可能让你定期内通过无限增加复利次数而无限增加本利和,引出高等数学中的第二个重要极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卷纸过程与“3D打印”技术形象解释利用定积分计算立体体积的两种方法即“薄壳法”与“切片法”所对应的原理。在这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了解到最新“3D打印”技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如,借助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节目砸金蛋环节中选手修改最初选择与否,引出概率统计中的全概率公式;利用“小概率事件一般不会在一次实验中发生”这一实际原理来印证课堂随机抽查考勤扣分制度的合理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每当讲到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你会发现课堂氛围不一样了,学生的脸上的神态和眼神都变得专注而热烈。

3.上好最后一堂课

一门课程的最后复习课绝不是简单的讲评复习题,处理得好可以使学生如醍醐灌顶,使整门课程的有效教学添上画龙点睛之笔。例如,线性代数这门课由于概念多、性质多、定理多、符号多,再加上非常抽象、逻辑性很强的特性,会使学生犯糊涂,摸不着头脑。所以这门课的最后非常适合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结合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前后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利用流程化、图谱化的形式清晰地梳理相关知识点与定理等内容,从而使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更加有效。一堂课就如同一出上演的戏剧,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完整的一节课应包括复习、新课导入、重点难点讲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一环扣一环,层层相扣,最后达到高潮。完美的结束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打个形象的比喻,讲好课就好比做可口的饭菜,使学生愿意吃、主动吃你这盘菜,这条做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便能水到渠成。

二、上好每一门课——课程知识结构的构建是有效教学的灵魂

要想做到有效教学还得高屋建瓴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深刻地把握教材,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重构课程知识结构,或者人为串线,梳理好所教课程的脉络,构建教学主线,精心设计。以线性代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解线性方程组为主线串起本课程知识结构。可以在第一次课就阐明这一点,让学生有个初步构想,以初中的高斯消元法解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入手,导出第一章行列式的概念、克拉默法则。接着继续分析线性方程组引出第二章的矩阵概念及相关知识点,进而利用向量组与矩阵的一一对应关系又将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研究与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联系起来……整门课程的教学都围绕着线性方程组开展,这样不仅沿着一开始既定的跑道不跑偏,而且使学生很容易利用线性方程组这个媒介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理解掌握该课程的重难点,是为促成该课程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再如,高等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在第一堂课上讲解微积分发展史时候“别有用心”地分成两条线路阐述:一条是数学角度,另一条是物理学角度,这样在深入讲解后继内容时就可以时刻首尾呼应。事实上,无论是微分学还是积分学,无论是上册一元函数的微积分还是下册的多元函数的微积分,绝大部分都可以从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出发分析讲解。这样一门课程讲解下来脉络清晰,无论是从数学学习角度还是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收获,相较于古板地照着教材讲解要更有效。

三、精心设置例题与问题——合理的教学目标构建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大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往往被其严谨性所掩盖。因此,教师在举例过程中既要兼顾生动性,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由形象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理论,逐步深化,力求使学生达到知、能、行的统一。既要用好教材上的例子,又要用活自选的例子。一堂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精心选例,也离不开适时的质疑、释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提问。根据课堂内容精心设置问题,与例题巧妙穿插,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活而不乱,新而不呆,实而不浮。

四、兼顾“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互联网+”时代的新课堂构建是有效教学的神来之笔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课堂又有了更多的外延性。如果将课堂分为教室内的“线下”和实体课堂和教室外的“线上”虚拟课堂,那么值得教师用于教学而开发的课堂从内容到表现形式又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事实上,广义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包含课前准备、教室教学、课后答疑等方面。新形势下,大学数学课程模式特征是“课时紧、内容多”,教师愁“上课的时间怎么怎么总不够”,学生愁“抽象的内容怎么那么难吃透”。“互联网+”时代恰好为我们提供了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教师可以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开设网络课程辅助教学,或者更贴心地利用QQ、微信等“移动互联网”组织补充正常课堂教学,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网上提问,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助,也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学生提出来,但教师解答并放入群中,可能得惠的是一大批学生。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很短暂,不及时回答或放到下一次上课时回答,也许他就没了当初的心境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连带削弱。一切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方法或措施都值得尝试和坚持。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辅助教学可以使有效教学如虎添翼。

五、结束语

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广义课堂教学的四个方面出发,通过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中的案例法,阐述大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促成有效教学的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赵国忠主编.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氛围;评价教学

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体现了教师教学的魅力,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成长,不论是从“教”还是“学”上来讲,都是一堂成功的课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已经深入到教研工作中去。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导致很多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比较低。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对症下药”,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动手能力强等特点,积极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对于其他学科来讲,逻辑性较高,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小学生在理解方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扰,从而打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学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在讲授新知识点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一段《熊大熊二分披萨》的动画片,以此创设这堂课的教学情境。在动画片中熊大熊二分别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兔子和花蝴蝶在家中做客,然而家里只有一张披萨,熊大熊二犯了难。老师问学生们“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做客,可是家里只有一张披萨,我们来帮熊大熊二来想想办法吧,一起开动小脑瓜来分这张披萨。”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可以像切西瓜,切蛋糕的方式进行分配”、“每个人轮流咬一口,这样熊大熊二的朋友们都可以吃到一样多的披萨”、“可是……万一有的人咬得多,那对咬得少的人多不公平呢!”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老师以此导出要学习的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如何公平的分披萨。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不但快速的理解了分数的概念,转变了数学难的错误观念,而且还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概念性的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乏味,直接呈现给学生也不太易于他们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则是把知识灵活的传授给了学生,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能激发起他们的想象和探究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一些丰富的教学情境作为催化剂,在教学工具和模式都很丰富的当下,教师更应该充分将这些教学资源利用起来,打造一堂丰富、精彩的高效课堂。

2游戏化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嗜好之一,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实施教学。以游戏服务于教学,但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千克和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来巩固今天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随后开始击打黑板,由第一位同学开始依次向后传递小花,教师停止击打的时候,小花传到哪里,这道问题就由该学生进行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一次“免任务卡”,即可以免写一次家庭作业。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可以在班级里表演一个节目,讲笑话、变魔术、唱歌、跳舞都可以,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小伙伴替自己接受惩罚。在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都是属于高度集中的、没有交头接耳的、更没有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现象,全班同学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的环节,学生们很快就轻松掌握了用“火眼金睛”估算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如小学生一天的食物搭配,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等,建立了对克的实际概念,并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教学使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有趣,使学生享受到了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利用学生爱动手操作的特点开展实践教学,不但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亲身经历了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变为实际应用的过程,勾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识别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并求出他们的周长。教师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利用直尺量一量教材中的图形边长,并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出同样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说出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配合着教师的教学工作,纷纷拿出直尺认真的画图,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其中一名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应道:“正方形的边长都是相等的,长方形的边长是不等的。”老师对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的表扬,然后继续引出问题“同学们,那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学生们思考了片刻,一名学生积极地回答:“那就把四个边长全部加在一起就是它的周长了”。接着,教师要求同学们画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并用直尺量一量周长是多少,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给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空间,也开发出了学生的无限潜能,这也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之一。

4课堂评价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适当的给予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赞美的评价使学生获得自信心;鼓励的评价使学生重获动力;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课堂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堂上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学,会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例如:在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轴对称的概念时,有一名学生不专心听讲,在自己的座位上折纸片玩。为了提醒这位学生注意听讲,教师提问他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教室内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这位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听讲,回答不出老师提问的问题而感到羞愧,慢慢的把手中的纸片放在桌子上,惭愧的低下了头。教师没有对他进行很直接的批评,“你折的这只小青蛙很漂亮,心灵手巧,以后肯定能当个艺术家,你看这只小青蛙经过对折是不是一样的,它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轴对称图形。”透过另一角度的鼓励,善意的对学生进行了提醒。数学教师接着说道“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听讲,将来要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艺术家。”通过教师的鼓励以及正面的评价,这位学生开始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对于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室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使学生获得很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形成榜样效用有着很显著的成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在《一个故事一堂课》中说道“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课堂评价教学中,教师也要视情况进行奖惩,但一切目的都应该是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提高自己综合素养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娜.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J].新课程(中),2011(03).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数学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成为传播最为广泛的科学知识。近代以来,数学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并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最具科学性的学科。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取得了独立地位并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是建立在数学学科的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数学学科知识的进步与开拓,上述学科将失去确立的基础。因此,数学学科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数学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知识是人们掌握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将面临较大的阻碍,甚至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将决定小学数学课程能否发挥上述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而言:首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网络化的影响与冲击。当今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以网络为平台的教育成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教学模式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广泛以及形式新颖等特征。因此,网络教学模式的影响力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不小的冲击。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来自网络教学模式的竞争,其急切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应对来自网络教学模式的挑战。其次,如何适应新时代小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与变化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新课题。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当今时代,经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之相伴随的便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例如,在网络技术兴起之前的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处于实体化的阶段,即人与人的交往以现实接触为主要方式。网络技术兴起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进入了虚拟化时代。人们无需通过现实接触便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建立起交往关系,以这种交往关系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这种交往方式的改变亦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小学生处于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养成的启蒙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接受新兴事物强的特点。时展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当今时代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认知能力。再次,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满足时代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新需求。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整体、动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遇到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打牢学习数学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数学教学领域都面临着时代赋予的任务和目标。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数学教学领域的主要任务在于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的数学应用以及研究型人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领域的研究目标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以新时期数学教学领域的目标为发展方向,努力适应时代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应当秉持的理念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理念是指导人们的行为意志,其功能在于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类将思想付诸于实践都需要理念的指导。没有理念的指导,人们的行动将失去目标和方向。小学数学改革亦需要一定的理念的支撑,具体而言:一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应当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育事业的根本在于对学生的培养。衡量任何教育成绩和最终目标都在于对其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实施教育行为所要实现的目标,小学数学亦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理念意味着教学实施的对象为学生,同时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亦是由学生来决定。任何教学计划的制定、任何教学行为的实施都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主体应当格外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二是小数学教学改革应当秉持兼容并包,灵活多样的教学原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其中兼容并包是指样式和内容繁多而不局限其一的意思。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得到深入贯彻。教学是一个在一定时期连续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展开应当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模式,进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而并不单单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习该门课程往往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的实施主体——教师应当注重小学生这一特征,采取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坚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衡量数学教学的效果应当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标准。此外,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启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拥有的各项资源去寻找答案。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相对活跃,创造性较强的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采取的具体策略

以上述理念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小学数学的改革不断推进。一是调动各种技术资源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对于某项事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并自愿为其投入精力,对于该事物予以研究和照料的心理倾向。具备一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便会获得长久动力,不会具有厌烦情绪。同时,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更加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进而会不断取得进步。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调动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也要注重从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创新可以给人带来新鲜的感觉,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积极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讲解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充分地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有的学生对于数学课程中的某一部分感兴趣,而对于其他部分没有产生兴趣。还有的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即出现严重偏科的现象,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甚至彻底地丧失了兴趣。此时,教师应当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并努力改变这一现象。二是探索建立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是指在既有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应当同时兼顾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这种学习潜力的开发不仅仅应当集中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应当体现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以及数学课堂外相关活动的组织。在课下作业以及课堂外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作业内容以及活动内容安排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区分,可以适当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扩展内容。在课堂外活动的安排方面,活动内容应当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但是尽量不要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完全一致,而是应当在课堂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地拓展,使得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能够有进一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刻了解。深度学习的现实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学生建立体系化的知识框架。深度学习是学生以认知情况为基础,对新知识的主动筛选、处理和加工,使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中,这样会非常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其次,深度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尽快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得数学问题能够以正确的方法予以解决,其学习数学知识亦会比较轻松。再次,深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启迪学生思想、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并于第一时间及时应用所学知识的作用。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这一教育理念为目标,在深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信息联结和信息迁移等方式,能够使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三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这一模式往往过于僵化,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改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通过改变授课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对于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进而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课堂现场做实验的方式讲解题思路。这一过程亦可以由教师组织各位同学参与其中,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开动脑筋,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有进一步深刻的了解,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应用技能。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特定的校外人员参与其中,为学生讲解特定部分的知识,以便学生从不同的讲解视角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和结构。此外,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学情境得以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学生们获得新鲜感,进而达到创设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有效的情境创设还能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考核模式。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都建立了教学成果考评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对于监督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教学的水平和实际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教学考评标准过于单一,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这种单一的考评标准即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优良的标准。严格地贯彻这一单一的考评标准具有如下难以克服的弊端:一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和学习的目的将被彻底局限于应对考试之上。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性将大大降低,其仅仅会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数学知识只会机械地记忆并通过大量做练习题不断强化这一知识。其不再进一步思索与课堂教授相关的其他数学知识。二是不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优良的标准,只会使教师过于聚焦于应试知识的讲授,仅仅关注于学生的成绩,不会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模式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改革便会无从谈起。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单纯的数学知识的灌输,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应用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三是有违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当今时代,党再次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具有较高觉悟、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完全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因此,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唯一标准不具备合理性。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可以加入学生认进而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学水平考评机制。多元化的考评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鼓励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其自身能动性,不断创新,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五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实施主体,其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应当熟练掌握课程内容。数学知识比较繁琐难懂,若教师对所教内容缺乏正确、清楚的认识,没有充分备课,就很难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很可能出现讲课不清楚、知识点不全面的情况,甚至影响教学进度。小学数学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划来设置的。每一学期甚至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对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予以精准掌握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亦是教师具备相应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有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内容,才能将该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对于教师而言,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布置的教学内容,就应当对教材的相应内容予以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以教材为核心,吃透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于心,形成结构合理的体系性知识。二是教师要具备动手制作教具、设计课程教授形式的能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实践化的教具演示数学知识的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动手制作教具的能力。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所教授的知识有着进一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这一能力包括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应变处理能力以及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总体的进度安排不断调整知识讲授顺序以及知识教授形式的能力。只有具备上述能力的教师,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数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陆莲花.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

[2]徐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20(15).

[3]牛杨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授策略的研究[J].科技文化,2020(05).

[4]钱红怡.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大众,2020(05).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重要性

小学生具有的明显特征是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知识水平低,缺乏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差,这都会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因此,教师应以正确的教学方式作为指导,特别是在描述相关概念时,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从生活出发,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很难通过自身的理解完成自我学习,尤其是数学这种概念性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教学内容一般涵盖了很多数学概念。要知道,概念普遍是经过实践得来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使用概念,还要让学生知道概念的由来,让学生对概念的综合运用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概念是数学本质中的“晶体”,所以,教师要把侧重点放在如何掌握和理解概念上。数学本身的发展与所有学科密不可分。为了给将来的学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该了解如何结合其他学科加深小学生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记住某个数学概念,教师可以结合该数学概念的数学历史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这对于敏捷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基础效应。数学概念的使用也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满足某些条件且条件足够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这些概念。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得出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操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来概念,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促使学生识别概念、理解概念,并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概念。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教学中加入动手实践环节,获得第一手的感知,然后抽象出概念。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说,他们对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带着一种比较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这就更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通过一些真实可感的教学课程设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教学内容设计就是一个理论性的概念与公式呈现在书本上的一个过程,而对这些数学理论概念的推导过程就缺乏一定程度的推演与解释,这就会使那些数学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学生难以理解。这在小学生中较为明显的一个体现是: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一些课本习题和经典例题,但是在课后去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类型相似的题目而意义表达不同的题设却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由此可见,这还是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运用。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加入实践探讨环节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探讨与合作探究,通过学习小组的模式让学生对他们不太理解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推导与讨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同一个数学问题进行不同解题思路的引导。只有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由此可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教学活动模式来进行数学知识教授的重大意义。

(二)将数学概念带入到生活情境中

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效连接。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认真创设教学情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应积极创造教学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对学习的不自觉关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创设一个具体有效的教育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数学学素养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去为学生构建一个浓厚学习氛围的数学课堂,将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与生活实际巧妙地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僵硬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抽象、空洞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到具体形象的数学学习情境中去,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的要求。其实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带有较强生活实践性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应用操作题目就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比如,在组织全班学生集体出游时,如何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出游费用的最低化的数学问题,这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进行一些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与解题思维能力的引导,指引学生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并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随着国家教育部对数学学习要求的增加与学习难度的增加,在新课改中就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一些课后延展题目中就会很明显的出现一些拔高题目,这往往就会使学生望而止步。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扮演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搭建一个已有知识与陌生知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对题目的解读与分析来找到一定的解题思路,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这种面对陌生题目的应对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在僵硬的、死板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形象的生活实践之间进行很好的连接与契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为这些小学生创建一些具体可感的教育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浓厚的实践学习课堂,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采用信息化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音视频的演示形式,将一些难以进行实践操作的数学理论知识推导与演变过程,以这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很好的呈现。而这个展现过程,采用三维模拟的呈现形式,既丰富了数学教学课堂的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而这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由此看来,教学概念与生活情境的良好切入与连接,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积极主动去进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而且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实现两者直接恰如其分的结合。

三、有效地巩固数学概念

(一)对已经学到的概念做好总结

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学生将被引导,对他们学到的概念进行分类,并阐明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系统。在学生学会了所有“比”的概念之后,我会帮助他们总结所谓的“比”,如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如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在回顾了这一系列知识后,我们可以解决比例分布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比”的概念理解的一清二楚,才能继续学习比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构成了一个易于理解且易于记忆的概念系统,应用概念顺利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对已经学到的概念做好总结,进而在新概念的理解上也会降低难度。有了以前的概念作为基础,新概念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同时对旧的概念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

(二)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加深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小数的相关概念学习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实际应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去调查一些小数,把它写在家庭作业本上,并让他们在下一节课分享给大家,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在学习了各种图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哪些地方有相关的图案。通过这种类型的家庭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学到的概念,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概念的综合应用

提高数学综合能力,还要做好概念的综合应用。在学生初步有了数学概念后,教师要进一步设计各种概念练习,让学生全面应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判断能力的良好实践形式。这种方案灵活、有趣,可用于检查各种数学知识。当然,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考验。教师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使设计的各种概念练习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所谓综合应用,就是要把不同的概念整合,这对学生形成概念系统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把这方面的工作重视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研究和整合相关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结语

数学概念是枯燥、乏味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非常清楚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也不能简单地依靠教师或父母的“权威”来强迫学生去理解数学概念。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轻松学习,扎实学习,让他们体验数学的无限魅力,让数学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服务于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

[2]邱发玲.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8(5).

[3]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3).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5

摘要:创新意识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的标志性导向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优势,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创新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激励性评价和以观察开拓视野等方式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能够延续的根本保证,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具有智慧的表现形式。新课标也要求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满足21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需求。培养创新人才是老师的时代使命,作为美术老师来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一、以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由好奇产生的兴趣会使孩子自觉、主动的去对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观察和学习,发现其中的奥妙,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各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自己去思考,以思考诱发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的兴趣导向,以团队游戏和活动去调动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思维,避免学生陷入思想孤立和网络游戏的网瘾中去。兴趣点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就不会去思考如何去创造性的将事情做好,在美术教学中就不会创造性的去构思和产生新的创意[1]。

二、以活动提供创新机会

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成为发现者的渴望,这种渴望的心理,小学生是最强烈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种渴望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进行创新的机会。作为美术教师来说,可以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创意活动,让学生多发散思维,去构思自己的想法,实践自己的创意。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室的布置中去,让学生以自己的画笔去描绘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和故事,将这些故事展示到墙面上作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会非常积极的参与,并无拘无束的参与到其中,将自己最新奇的一面展示出来。再如,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鱼,要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在自己的作品中去体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但又有章可循,体现审美。让学生自己创造千奇百怪的美人鱼形象,将自己的脑中美人鱼呈现给大家。这种活动的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参与进教学,还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大胆创新的宝贵机会[2]。

三、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提倡的一种回归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张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思考,以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学生为主导,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来讲,课堂的主导权应该掌握在教师手中,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和进度,把握课堂节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有方向,不会满天乱飞。这就要教师在上课时放下好为人师的形象包袱,让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友好,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下,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现出自己的个性一面。在画画之前尝试让学生描述自己将要进行的画画思路和想法,将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发散,更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表达和作品的创作。在画画的时候不去要求学生必须与教师画的一模一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更好的发挥其创新意识[3]。

四、以激励性评价培养创新意识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动作、语言等各种方式,向学生表达出对他的肯定态度,让学生通过感受这种肯定和激励态度产生积极的行动意向和愿望。人都有趋利避害的价值取向,受到表扬也是一种趋利行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来自老师的认可是一个学生产生积极行动的重要一环。在美术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创作,应该主要从学生的优点进行评价和挖掘,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在自己的优点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将优点变成优势,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和锻炼。例如,在画美人鱼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创新,在学生现有作品的基础上以其创新点进行发散,鼓励学生进行绘画的升级再创作。在细节方面,看到学生的作品有闪光点,就在班上大肆表扬,并让大家给他鼓掌鼓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进行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思想真实的表达出来,创造更多的作品,养成创新性的思考和行为习惯。

五、以观察开阔创新视野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积累来源于观察,而观察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看到的角度不同,脑子里形成的印象也不同。正如盲人摸象一般,七个盲人能摸出七种大象,那么不同的学生生活家庭、经历、知识结构不同,在没有经过系统培养前,小学阶段的发散思维尤其发达,天马行空的想法是学生的常态。作为美术教师来讲,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的发散植根于大自然的魅力与奥妙。美术老师的教学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技巧传授和有限时间的观察指导,而是要将课堂拓展出去,通过学习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自觉观察自然,在观察中扩展视野和知识,以创新思维去进行佳作创作。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人才观念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逐渐转变,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级学校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已经展开多种实践,但是不应该忽视美术教学的作用。美术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卓有成效的,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美术作品,养成创新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滕云阁.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290.

[2]赵洪军.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06.

[3]吴迪.小学美术课程中设计意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05.

作者:刘青 单位:天津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

第二篇: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生活是一个艺术大舞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因为脱离生活的美术教学就像是折断了翅膀的天使,是残缺的,不完美的教育。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美术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视觉体验的空间,还要求教师能牢牢抓住生活创作素材,让学生从自然事物中启迪艺术灵感。

一、抓住灵感,丰富创作素材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高效地推动着小学美术课堂的开展,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寻创作灵感,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深深的体验到生活之美,并在美术创作中,乐于动笔、勤于动笔,根据生活场景,及时创作。比如,在举行完拔河比赛、春游活动后,教师可以借此良机,让学生在拔河比赛和春游活动中,将所看到的景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现活动场景。在学生进行与生活场景息息相关的绘画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闭目静思的方法,回忆当时难忘的景象,并在头脑中勾勒出画面。然后,将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自由地与同伴交流互动,讲述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绘画的热情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说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让鲜活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绘画注入源头活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受到鼓舞,体验到绘画的乐趣。让美术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事物,并从中发现自然之美,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在观察和发现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让一幅幅绘画作品呈现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想法和个性,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的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引入生活场景,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本是一幅无需修饰的画,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容纳了千姿百态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使得学生明白“艺术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我设计的服装》这一节课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为课堂注入生活气息,首先,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衣服上粘贴剪纸图案,学生看到这些剪纸图案后,会感到非常地好奇,此时,教师可以趁机询问:“大家看看老师的衣服独特吗?大家喜欢老师的服装设计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课堂初期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其他同学的服装设计,找出独特之处。在学生找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服饰,并请学生猜出这些服装图片中所对应的民族名称,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代服装的样式,并请学生从功能上将这些服装进行分类。最后,教师还可以请一些学生到讲台上推销自己的服装,讲述自己服装的特点与功能。由于服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件,而教学活动开展形式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本堂课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学习,感受服装之美。将生活场景引入美术课堂中,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从中收获学习的快乐,提高观察能力,也使得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培养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将课堂带进自然,发现自然之美

自然界是一个美育的大课堂,万千美景,引人入胜,姹紫嫣红,让人浮想联翩。开展美术教学,将课堂引入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为学生带来视觉冲突,也使得课堂摆脱了枯燥乏味的美术知识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自然,在自然的熏陶中主动掌握知识,发现自然之美,激发美术创作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对称美,秩序美》这一节课时,首先,我请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从大自然中找寻具有对称美和秩序美的自然景象,这能使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对对称美和秩序美产生初步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我为学生展示出具有对称性质的景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从中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特点,并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图上用画一条线,将图中的东西分成相同的两半。最后,在带领学生学习秩序美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引申到生活中的秩序,如,上公交车时你争我抢,上车,排队,有序的上车,让学生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清楚地认识的有序也是一种美,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行为中发现秩序之美。将美术课堂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美术课堂亲近自然,培养学生探究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自主掌握知识,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将表现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有效利用生活资源,让美术课堂更贴近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之中,生活中包含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持久的兴趣,也使得美术课堂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作者:李盈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个性培养分析

摘要:基于时代的发展需要,我国的教育事业积极带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不断开展,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身个性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教学;个性培养

基于我国新课改作业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单位逐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表达,并希望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进步,实现其潜能的进一步挖掘,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推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希望由此保障孩子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培养学生个性作用

相关的教学实践显示: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以及培养。关于小学美术对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笔者总结如下。

(一)培养专注力与审美情趣

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课程内容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一般会依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征以及能力,设置绘画、雕刻、手工课。事实上,上述课程在推行时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为此,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1]。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持高度的集中,而这又有助于学生专注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在对自身作品的完善以及修改作业时,又能够进一步提升审美水平与能力,为其后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的好坏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新武钢发达。基于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可以得知:小学是人培养自身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时间,而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及开展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作品的创作,从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的艺术作品。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想象力往往能够释放孩子的天性,并且引导孩子依据自己的个性进行艺术创作,实现自身的发展以及进步[2]。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往往依托身边的人、事进行作业。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作品更加精致有内涵,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心的观察,实现作品打动人心。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得知: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而其在美术课程学习时会受到色彩的吸引。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可以借助色彩这一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观察,从而借助自己的好奇心发现生活,并将生活中的美进行展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作品中往往能够展现自身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并有助于学生展示出对生活的感恩之情[3]。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个性的措施

为了确保我国小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往往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关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个性的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科学实验证明:紧张、压力的环境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基于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需要积极的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一般而言,教师需要主动关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的营造温馨愉悦的交流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促进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而言,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并采取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为学生创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其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实现自身观点的传达,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展示[4]。

(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由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导入的关注,从而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如此,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还需要借助“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积极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用自己的魅力去影响孩子,实现孩子自身素养的提升。一般而言,当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度以及好感度都增强时,其往往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并由此喜爱上老师的课堂,并将其对于老师的情感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投人到愉快的学习中去,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确保其能够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实现自身个性的培养以及形成。

三、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培养,确保其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小学在开展美术课程时需要积极构建相关的教学环境。本文基于此,着重论述了小学美术培养学生个性作用:培养专注力与审美情趣、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并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个性的措施: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必将获得长足发展,并由此实现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邓颖晶.小学美术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4,(15):79.

[2]王世军.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33.

[3]顾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10):26.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习难度也大大提升。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教学路径。

一、有效教学内涵辨析

凯洛夫教学模式对于国内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上采取接受式教学方法组织授课,学生则被动学习。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此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实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接受和掌握。不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亦显现无遗,即处于此种教学模式之中,学生无法产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学生本应感受到知识学习的充盈感,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学生基本没有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而是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表现出对于知识学习的无奈与抗拒。有效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确保教师的授课活动能够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此种教学理念涵盖了对授课效果的追求、对授课效率的追求,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从课堂学习过程当中领会和接受更多的知识,并且使学生的感性经验得到提升。

二、强化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

(一)强化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做出的要求

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数学教师应当借助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实现个人健全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实践经验,并且能够从数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有鉴于此,借助有效课堂的构建,将让学生在此种课堂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研习兴趣,强化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的信心,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塑造自身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身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求真精神,使学生的实践水平不断地得到强化与提高,创新意识得到持续的增强。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致力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和改进,以此让有效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使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二)能够促使教师给予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当课程的授课教师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每一个授课教师所独具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形成直观的影响。从高中数学教师所处的位置以及立场来看,为了确保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显著提高,教师会习惯于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布置大量的数学习题来帮助学生实现对课上所习得的数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不过,在这样的教学状态下,学生极易对数学课堂产生厌倦感乃至抵触情绪,其丝毫不会从中感受到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的乐趣。而在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促使下,教师必须要给予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并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对自己的授课模式加以反思和改进。

三、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应当秉承的教学理念

(一)主体性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确保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在精准了解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诉求的情况下,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开展提供帮助和指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质疑。

(二)过程性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不应当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当给予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以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关心学生课上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学生的思考情况、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知识反思等。

(三)发展性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确保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健全发展,以此作为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指导理念。

(四)研究性理念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接受能力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此来确保教学手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应该学会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中融入人文资源,使数学课堂内容更丰富,更多元;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积极组织合作学习,以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信息化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学会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知识,手把手地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内容。这样一来,虽然学生掌握了知识,却无法真正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学会放手,要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以培养,才符合数学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在平时有没有发现一些关于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相似的例子,有的话列举出来。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对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上课提问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二)在课堂中融入人文资源,使数学课堂内容更丰富,更多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学科,教材中充满了各种公式、定理、数据、图形等等,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数学与“人文”并没有太大关联。其实,数学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数学学科中也不乏趣味的数学发展史、丰富的跨学科关联性知识,以及数学家不懈探究的故事,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宝贵的人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资源,一方面能够为枯燥的学习增加亮点、乐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从中吸收丰富深厚的精神内涵,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投入,更具方向和目标,更能沉淀学习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故事、历史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三)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由于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情。而无论是优等生群体、中等生群体还是学困生群体,其群体中的学生又各不相同。为此,教师不能一概而论,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导。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很端正,非常刻苦,但是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非常缺乏。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思维进行点拨和培养,如可以为其找一些训练思维的书籍、习题,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多做练习。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很扎实,接受知识的速度很快,但是非常马虎,经常因为粗心失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强调学习态度、考试态度,要求学生养成做完作业之后检查验算的习惯。而对于那些天资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重视对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通过耐心的讲解、指导,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处于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好地完成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四)积极组织合作学习,以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上,由于时间问题,教师较少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常常进行常规式教学。其实,合作学习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在教学效果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因为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也更能够学会合作与互动,更有责任心。为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合作学习,以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进行分组,随时监控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注意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在教师的辅助下,小组合作学习会更高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也能够得到增强。

(五)借助信息化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个领域都逐渐信息化、智能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我们也早就开始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节省了时间,拓展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其实,多媒体教学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高中数学的相关公众号,利用在线学习软件进行相关专题的学习,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来搜集资料,进行某一个专题的自主研究,或者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后预习、复习等。信息化时代,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教师完全可以拓展思路,借助互联网来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多元化。综上,文章从有效教学内涵辨析着手,分析了强化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并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应当秉承的教学理念展开了分析,然后重点就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展开了论述。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广大数学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新民.浅析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2]魏小燕.基于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7(22).

[3]孙雪.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考试周刊,2018(2).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7

课堂总结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课堂总结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概括。在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时,同学们理解了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数学学习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总结,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目标上,应适时进行延伸拓展,不妨可问学生:1。上节课我们将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那么,带分数属哪类分数?为什么?2。如何把带分数或整数化成假分数?

二、课堂总结要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先生提出“经验+反思=成功”。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总结的方法,丰富学习体验。例如:一次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中,笔者收集了学生平时典型作业错题:①7。2+2。8×1。43,②32。05-2。05÷0。82,③17。6÷0。125÷8,④7。38÷3。6×2。8,⑤0。32×25,⑥0。23×89+2。3×1。1。教师根据学生独立练习中出错情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总结反思出错原因(忽略运算顺序,演算马虎,算理不明,简算意识缺乏),然后自我修正,最后每位学生回头看演板情况,做了这堂“小数乘、除法计算综合练习课”的总结。

三、课堂总结要承前启后

华应龙老师曾经说过,“千金难买回头看!”这是对课堂总结艺术的一个概括。值得深思的是,“回头看”出从何处起?例如,“梯形的面积”教学之前,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的是割补法,探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的是旋转、平移法,而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关于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有的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堂总结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应追索到前面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的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到后继学习“圆的面积”。问:(1)三种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什么共同之处?(2)“梯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的推导,同学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3)假如老师要同学们探讨“圆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总结要擅于研究学生

有效的教学设计,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习惯、思维特点)。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设计“有序离教室”的结尾:教师宣布:快下课了,我们按座号的情况来下课,但一定要符合老师的要求分先后下课(每位学生手持自己的座位号)!学生顿时兴致倍增。1。老师:座号的因数只有2个的同学按顺序下课!学生:2、3、5、7、11、……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2。老师:座号的因数至少3个的同学第二批有序退场!学生:4、6、8、9、10、……的同学纷纷有序离开教室。3。老师追问:“你怎么还不出去玩呢?”学生:我的因数只有一个,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老师:那你能给自然数分类吗?学生: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1,质数,合数。离开教室的同学,其实都在窗外关注教室里的一切。

五、总结

数学学习小结范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的实践和探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较多的缺陷。教师要更新以往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和实践当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权威效应

在传统教学环境影响下,教师的形象被权威化,教师说什么做什么都被认为是对的,学生说什么做什么也都模仿教师的内容,长期下去,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不懂得自己思考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只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教师不知道学生的疑惑点,学生也不去问教师疑惑的内容,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过于生硬,学生很难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

(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导,告诉学生哪些内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学习数学的好处、怎样才能学好数学,等等。通过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指点,学生就会消除心中的疑惑,积极对数学进行学习。然而当前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指点,只是机械化地灌输数学知识,课堂效率并不高。

(三)学生不会运用知识

当前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看的很重,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较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就被认为是教学方法得当。实际上,学生的成绩好不一定代表学生的能力强,只有学生会运用,才算对知识的完全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数学知识来应付考试,而对题型进行变化以后,就不知道怎样去做;有的学生只会做题,当教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时就不知道如何应用,等等。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不敢对教学的内容提出质疑,长期以往,这种教学方式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缺乏兴趣。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树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给予学生质疑、提问的机会,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比如,学生喜欢小动物,可以用一些小动物穿插在教学内容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内容更加生动,就会集中听讲。还可以采用故事性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一些小故事应用到数学课中,如孙悟空变桃子的故事,就可以进行加减法的讲解内容。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特点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内容的更新就会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更好。

(二)创设情境

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不强,再加上数学本身就很抽象、难懂,学生对数学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就要采用创新的方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就不会感到枯燥。在讲重量单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带来“称”让学生感受什么是重量单位千克、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称一称身边的物品,如课本,笔等物品,学生就会对重量有更深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之中,多媒体资源丰富,能够创设很多类似的生活环境,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很感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单纯的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比如,对于四则运算,可以采用纸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减乘除”记忆会更深。对于利润的讲解可以给学生发些代币,让学生表演买文具的场景。行程问题可以为学生设置短跑的方式来进行,等等。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学课比较抽象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需要对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来革除这些弊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