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学研究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学研究论文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1

一、巧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几何的精髓是什么?几何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中,研究不变的几何规律.比如:不论三角形的位置、大小、形状和方向等如何变化,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不论四边形如何变化,四变形的四边中点顺序连接成的图形永远是平行四边形.在过去的几何教学中,教师使用常规作图工具(如纸、笔、圆规和直尺),然而手工绘制的图形都是静态的,学生不易发现极其重要的几何规律.众所周知,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学很有帮助,尤其是几何画板的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的保持几何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从而发现几何对象之间的位置变化关系与数量变化关系,从而能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由于几何画板绘制的图形可以动,用鼠标选定目标可以拖动,可以定义动画和移动让图形动起来.它的精髓就在于———“在运动中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中点就保持中点,平行就保持平行.有了这个前提,运用几何画板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便轻而易举,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便不再是空中楼阁.例如,笔者在教学“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图形,当我拖动圆周角的顶点,学生们异口同声“圆周角的度数保持不变,是个直角.”那种兴奋劲无语言表.课堂上,利用几何画板,直观性强,学生很容易发现数学现象,课堂参与度就此提高.

二、立足教学“方法”,渗透“思想”

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若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和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若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笔者执教《有理数》一章内容时,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以下知识点:“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把“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这样阶梯式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十分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这样不仅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而且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亦乐于接受.可见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有意为之,定能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当然,期间,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

三、重视数学实验,激发兴趣

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学生分工合作,在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从而探索新知识.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连班中的学困生也会动手去做,去尝试.教师千万不能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学过程中,笔者重视教学实验,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笔者语言刚落,学生便拿起准备好的硬纸片剪剪、拼拼.此刻,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错了再试,直至成功为止.学生充分动手、合作后,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争先恐后地回答.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抛硬币的实验使概率教学化难为易.一名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名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学生通力合作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地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亦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四、引导求异思维,促成探究

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极为重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则穿针引线,巧妙点拨,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便于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笔者教学“几何四边形”一章内容时,考虑到“四边形的性质判定”这一知识点,学生一下子很难掌握、区分.于是,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的既全面又符合逻辑.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我则把一个个题目写成小纸条,“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课堂上以抽签的形式进行一次竞赛.同学们争先恐后抽签抢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少同学因分歧而争辩得面红耳赤.笔者把结论依次板书:“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等.于是水到渠成总结出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倘若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一下子豁然开朗.通过思考辩论,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是开放的课堂,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表述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促使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总结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上几点尝试,为学生点一盏灯,的确亮了一片天.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勤思考、多钻研,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龚伟刚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方法浅析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1.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创建高效熟悉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学校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应试教育为总指导方向,完全不能顾及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不能顺利科学地发挥.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要控制了整个课堂学习的气氛.传统的旧教学观念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一味传输知识,只注重最终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观察和了解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兴趣,另外,教师在开头、板书、重难点以及课后作业上的时间分布不科学,也无法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2.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上的有关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初中学生在经历了小学一整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基础都不一样,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不能理解教师讲述的课堂内容,而这些学生往往由于自身性格内向或者自卑,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数学知识点的罗列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清解题思路,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缺少课后请教教师的勇气和习惯,这样一来,他们在学习中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成果,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长时间的积累会让原本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加的厌恶学习,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学习的不重视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丧失主动参与课堂和求知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不够稳固,接受新知识更加的困难.

二、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方法

1.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本身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生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在其中长期占据着主体地位,以灌输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程序十分被动,而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更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在中国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威严一直是学生心中不可撼动的高山,这也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可跨越的代沟,导致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和较内向的学生不敢跟老师沟通,课堂上小心谨慎,导致有课堂互动设计的教师无法实施,鉴于此,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自身角色,将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引导者、控制者及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需始终保持真诚、平和的态度,最大限度地取得学生的信服,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学.

2.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当老师做到以上两大步骤后,我们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在一个轻松而又充满智慧的课堂上,一起互动那么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参与后提出的问题,那就一定是他最好奇,最想要得到答复的问题,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这类问题是老师们最为宝贵的教学成果,一定要珍而重之对待,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教师如慈祥的长者始终微笑着面对,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耐心听他们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体验可贵的心灵满足,真正从心底涌起被人欣赏,特别是被教师欣赏的成就感,可以极大的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并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与新时代的初中生的课堂配合成为能否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的关键,初中生不比高中生,他们的心智还偏低龄化,因此,有效的改善师生关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抓住每个孩子的兴趣点,让他们主动参与求知,在合理的课堂组织方法下,教师要做好提出、解答的工作,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作者:程移键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州教育集团丹溪校区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一、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练为主,教师提出问题并直接给学生解答,教师在霸占着整个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无法体现学生是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僵硬不再适合如今初中数学改革.虽然教师关注了初中数学中新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具体体现为在课堂上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特别是主动帮学生出“主意”、想“点子”,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与方法的机会很少或者是代替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这种课堂模式被称为包办代替模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机会不多,一般就是教师一直在讲台上解答问题,学生就在下面听讲做笔记,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甚至一节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就仅仅是“明白没?”、“会了没?”“还有哪里不懂的?”这类型的简单对话.这种包办代替课堂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依赖性强,在遇到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的时候潜意识去找教师解答,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而且剥夺了学生能力发展的权利,在课堂上教师讲的都听得懂,但是到了自己做题就不会了.这种课堂模式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教师比较畏惧,不敢与教师有较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另外一种有明显弊端的课堂模式是“以点带面”式的教学提问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难度很大并具有较大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在短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没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仅有个别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教师请个别学生来表述他们的解决方法,这时候教师可能会误以为这种问题学生都会了,实际上教师是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对这种问题是否理解的真实情况.在课堂上,数学问题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如果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没有被更多学生理解和思考之前就被个别学生解决了,那么这个问题就没能对其他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探究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一)做好备课工作,提前构想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构建一个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教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对于课堂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内容,教师都有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正式授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在课堂上哪个环节需要与学生互动,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进行思考;在备课时要思考这个数学问题应该用什么方式导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可以在授课时从师生互动中引出数学知识,因而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尤其对于充满好奇的初中生而言.如我备课苏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其中的《数据的分析》中众数和平均数时,在新课导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比赛中美国选手埃蒙斯前九枪发挥得很好,一直以第一名领先于其他对手,但是在最后一发中出乎意料他失手了,没有打到靶上,因而输给了中国选手贾占波;在这次比赛中埃蒙斯成绩的众数还是平均数更能体现他的水平呢”这种导入模式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兴趣和注意力,还能增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中的互动.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数学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的存在,相对于较为枯燥的数学教材,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出各种各异的数学情景,运用图像、课件、动画等多媒体加强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数学展示幻灯片或动画展示数学情景,甚至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尽量找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是网络上的例子来说明数学问题,把课本上的数学理论知识和网络衔接起来,使生活和数学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开展师生之间的活动,因为在生活化数学情景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距离感的缩短会使得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随之增加.利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不能以教师演示为主,直接展示或集体统一的获取知识,这将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应该是以师生之间共同合作方式进行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师生之间活动活跃的课堂,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有助于学生感受课堂中的数学世界,探索数学的奥秘所在.教师在授课前需加强备课工作,创设师生活动环节;在课堂上尽量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一个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起探索数学世界.

作者:刘韦华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高效研究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突出教学重点

作为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学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导学案的设计关键在于是否设置了恰当有效的问题,其主要流程为问题的预设、生成、合作探究等,其编制应紧扣教学内容,符合教学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真正抓住教材本质,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做到有层次性、梯度性,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熟悉和掌握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习规律,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在选择内容方面,应依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加强启发和引导,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方式选择上,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在教学“分式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某商人将自己的十几间铺面出租,每间铺面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200元,所有铺面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6.6万,第二年为8.4万元,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如何解答,感到非常迷茫,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将整个问题细化为三个小问题:①通过阅读和观察,你能否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②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③你能设计一个方程来求出每间铺面的租金吗?将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后,有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实行生活化教学,调动学习动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其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联系生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三点定圆的知识时,教师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破损轮胎的图片,问现在要把这个轮胎补完整,首先要找到这个轮胎的圆心,如何找圆心呢?学生明白问题之后,立刻结合所学知识行动起来,大家争前恐后,没有一个偷懒的,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们主动思考、合作探讨,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顺利解答了此题。根据《数学新课标》的指示,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并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才会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教学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这里说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中,把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构建成一个完整体系,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最终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学习的基本认知规律,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本特点,根据所有学生的个体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代表性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各种开放性的自主探究活动。以如何判定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①发现问题:上课时,先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模型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从中找出与它具有类似外形的实例,并画出它的草图,再与我们所展示的平行四边形模型相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很容易给出“两组对边平行”的结论,进而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②提出问题:要想形成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③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展开组内讨论。④小组讨论:按照小组顺序,分别展示讨论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展开小组间的讨论交流,得出最终结论。⑤师生共评:让学生从书本上分别找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三个条件,并找到其他书本上没有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当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找出上面这些条件之后,很自然会进入到更深入的探究学习中去。⑥课堂小结: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归纳出了6种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练习进行巩固和验证。在上述探究性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能提升数学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教学要求,不断进行教育创新,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索、主动探究、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者:华碧雯 单位:南宁市三十七中

第五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谓传统数学教学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或者记,就是照着课本在进行教学,本来数学知识学起来就是枯燥的,结果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学生越来越觉得数学学起来无聊,甚至是出现不想学数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讲的也是越来越累,学生们听的也是越来越迷糊.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家长更加的看中学生的分数,成绩的好坏也是体现在分数上面,所以这也更加的阻碍了同学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

在这个一切以成绩说话的教育模式下,虽然国家也在极力的倡导不要以分数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要只看学生分数逼迫学生,但是在几千年的这种以分数来评判学习好坏的习惯之下,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习惯这样的制度,所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进行创新,创造,甚至在众多的规章制度下,学生们的这种创新能力早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说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就是严重不足,即使有也就是说说而已,从来没有被重视过,或者是同学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去进行创新,处在一个迷茫的状态.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课堂数学教学模式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模式,不能再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这里提供三种模式:第一种就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老师给同学们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同学们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有所认识,从而对数学有根本的认识;第二种就是活动式数学教学模式.它主要就是通过模型制作或者是游戏、调查等活动加深同学们对数学的认识.初中就要开始学习几何了,在几何学中有些图形是比较抽象的,在头脑中不一定能够想象出完整的图形,这时候就需要动手来建立一个模型,也可以是制作这个图形,等学生制作完成时就会知道图形的特点等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也是非常提倡建模.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当中也有很多乐趣;第三种就是探索式数学教学.这种方法就是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去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探索的过程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对新的知识进行认识,让同学们感受探索的快乐.这三种数学教学模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许会消耗很多的课时,但是如果和传统的教学相结合,相互融合就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整个教育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初中数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在培养的过程当中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步的慢慢来,为学生们创造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机会.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创新的教育模式,它需要老师首先要有这种意识,然后在教学当中逐步地引导学生去进行创新,慢慢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慢慢让学生们体会创新所带来的快乐,加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教育也就会成功的.

(三)师生关系要和谐

在传统模式下,老师就应该是高高在上、严肃、对待学生严厉;而学生就应该是乖巧、听话、默默无闻,这种关系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孔子早就说过“不耻下问”,不要以比你小的人问问题而觉得羞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打破严肃的数学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老师不能再以学生的数学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应该一视同仁.当学生对一道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时,老师首先应该对其表示肯定,然后再进行详细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同时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在放松的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紧密配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也会使得同学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积极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达到创新和进步.

作者:林秋漪 单位:温州第十二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造成低效课堂的原因探究

(1)学习资源匮乏

长期以来受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参考数学教材以及借助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框架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被搁置下来,时间久了,被遗忘的知识误区就很难再解开,为学生快速、准确学习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知识的准确学习提供障碍。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上,依旧让学生对数学课本上的基础公式定理进行死记硬背,运用题海战术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学习氛围下进行学习,无可避免的会对数学课堂充满抵触,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3)创新教学得不到支持

不仅学生学习数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压迫,教师上课循规蹈矩,不敢有半点创新,不是因为教师创新意识淡薄,不为学生负责,而是教师害怕,一旦创新教学不成功,学生的分数受到影响,会引起社会、家长以及学生的质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种质疑教师是承受不起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创新要有社会、家长以及学生的支持和理解,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实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应用,才能为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力量。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几种教学改进,希望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1)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自制教具

针对教学资源匮乏现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推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之后对教育的投资也开始逐步扩大,小学、初中以及高级中学等普通教育基地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和播放相关教学视频进行教学,特别是几何教学部分,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有助于学生在直观上对几何图形进行了解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思维。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具以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自制教具帮助教学,这在偏远地区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得到普遍应用,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构建者,在初中数学学习课堂上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讲课方式是否新颖,教师的讲课语言是否风趣幽默,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否丰富多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上课效果是否良好有效。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利用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例如情景再现、小组讨论、代表回答等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爱上数学和学习数学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课堂上引入生活情境教学,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数学研究的突破,数学研究的突破也有赖于生活问题的推动,生活与数学的进步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处处留心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类似的地方,做到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情景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打起精神,全神贯注的听课,将全部精力投注到学习中去,也在主观上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奠定基础,为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先决条件。

三、结束语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新时期数学教学的重点任务,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相信通过教育一线的教师的努力,定能够谱写数学教育新的篇章。

作者:丁娜 单位: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第二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创造机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例如,在讲授“日历中的方程”时,让每人准备一份日历,在各自的日历中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只要同学们把这三个数的和说出来,老师就能把这三天分别是几号说出来。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都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算出来的。这时教师反问,如果老师把和说出来,同学们能说出这几天分别是几号吗?通过设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热情,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验证,最终得出这三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三倍,而上下两个数分别与中间数差7的结论。然后,进一步提出,如果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2个数,已知这四个数和,同学们能算出这几天是几号吗?通过这样层层设疑,既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日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形下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课堂上,我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自身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跟着发言、讨论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想的,如何算的,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让他们自己找方法,自己讲出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感到非常轻松、愉快。教师要以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供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也让学生评价教师。师生互评是初中数学课堂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解题时的表现,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哪些步骤做得好,哪些角度思考得妙,哪些思路具有创新性都是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的。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他们的创造性。当然,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采取简短评价总结的方式或者设立一个师生互评册,在课后填写进行师生互评,能够节省课堂时间。在评价的标准上,要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要积极地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师生互评中享受成功和进步的体验,从而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三、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初中生来说,不要求学生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数学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益处,这对于激励学生尝试创造来说,是一种好办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迸发他们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新思维。

四、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习指导和习惯培养

现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读书”。总结下来存在这些问题:有的学习懒散,不肯动脑;有的上课恍惚,下课精神;有的不会听课,只记笔记;有时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有的不懂不问,一知半解;有的不重基础,好高骛远;有的赶做作业,不会自学等等。初中数学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

1.课堂上,积级参与,认真思考,重在理解知识;下课后,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不懂就问;作业时,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过程严谨,计算正确。

2.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遇到有不懂的地方,要抓紧时间问老师问同学,要“敢问”、“会问”、“肯问”、“善问”,通过问把没有弄懂,没有学明白的数学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对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更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疑问手册和错题本,经常翻阅,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办法,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教师不要数学课上成练题课。基本的计算、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发展数学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练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还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部分教师的认识误区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的能力,就认为是“会做数学题”、“会做数学难题”,把知识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作者:吴志奎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麻旺初级中学校

第八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性策略分析

一、当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老师比较注重的是让学生一味地仔细听讲解,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是被动地接受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新课标下,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要求创新教学的新时代。

2.教师偏重于教学形式,往往忽视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课本当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话语讲解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老师再把书本上的知识化为试卷来考查学生,这形成了定规。而有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尤其是领导来视察时的公开课,无论什么问题、什么时机,都会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学生没有通过观察,往往造成学生盲目地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有形无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分析的现象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那么理想。

3.当今教师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只偏重教学眼前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生长远的发展。经过调查显示,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师缺乏整体和长远的教学目标,只偏重于眼前的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不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法教导、生命教育、诚信教育,不注重对初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导致没有加强学生能力的锻炼。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初中数学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策略。

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在预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学的中心思想,这样会导致教学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在没有目标的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找不到中心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学习变换为动态的、方法变通性的学习。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受到学生的启发从而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在思想上的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随时都有可能打破课前预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打破预设的时候,能够生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动态的课堂下,师生在共同的灵感碰撞中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调查发现,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学预设和生成不和谐的现象。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预设过度,这就占用了生成的时间,造成学生一味地听课,不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没有形成独立思考意识,这就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课时之间的主次之分,应当合理地安排时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做到合理地安排时间,课堂预设和生成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讲课,并善于总结,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2.教师要善于优化教学方法。

实现高效课堂,首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展,教学方法很多,比如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功能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课堂授课,都要求教师在合适的学习氛围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此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

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还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所以在教学时不要把师生关系变得严肃,老师在课堂中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在生活当中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把精力都倾注到学习当中。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共同提高。教师要积极地解决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师生互助,感情相互交流,才能达到老师关心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境界,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真正达到高效课堂,并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施教学策略要贴近学生主体特性,要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强化学习品质培育,使学生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仇稳稳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第九篇: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浅谈

一、营造温馨课堂氛围,注重问题的情感化

这一点,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氛围。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思维活动,对于教师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的前提。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独裁者”和“权威者”的角色存在,大部分的学生都习惯并依赖于教师的自问自答,或是始终那么几个“活跃分子”的单独回应。其中大多数的学生扮演者乖巧的“听众”。这些“听众”,要么就是学习能力较弱,在极为短暂的思考时间中找不到答案,要么就是性格内向孤僻,即便知道答案,也不愿“出风头”,要么就是学习态度不认真,根本没有把问题“放在眼里”等。课堂的氛围,不仅仅是指它在物理层面上所呈现的和谐和轻松,更指它在心理上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因此,教师除了绞尽脑汁的设计教学计划,营造和谐氛围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营造。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在他们成功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在他们失败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做他们学习中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使学生对于这个老师充满尊敬,对于这个朋友充满爱戴。“亲其师,信其道”,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配合的冲动,从而大胆的回答问题并大胆的提出疑问。另一个就是情感化的问题。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化的问题是在和谐教学氛围下衍生的,教师想要为学生构建更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就需要注重课堂问题的情感化。

二、精心组织教学教材,注重学生知识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的参与到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思维高潮中,除了以上讲到的思考时间的预留以及对于内向学生的情感引导之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也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效率。首先,教师要充分的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的水平,在设计和提出问题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情感投入的内容,避免出现“冷场”。其次,教师要巧妙的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应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旧知识的印象,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打破新知识神秘的面纱,而且还可能会有“温故知新”的顿悟出现,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符合客观规律,顺其自然的,教师中,只有着重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设计的问题,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才是能够有效完成教学目的的策略。

三、创设民主教学空间,注重问题的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任何决策和设计都应“以生为本”,创设充满民主气息的教学空间。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环境应当放在真实的背景中,对学生才有意义。”这里的“真实的背景”,指的就是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知识,并在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学习,难免会导致新旧知识的冲突,而无法顺利的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来,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挫败,缺失了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为背景,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模拟情境。学生在鲜活,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而且也为学生顺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了积极的准备。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来展示抽象、枯燥、沉闷古板的数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中,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生活理解数学,通过数学认识生活,这无疑就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

四、总结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从“生疑到质疑再到释疑”的矛盾过程,这个矛盾的过程,也是思维活跃的过程,而教师高质量的问题,则是思维活跃,能力发展的开始。“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陶行知先生也对课堂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传递,思维启迪,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并得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作者:李俊 单位:江苏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探究情境

有效的数学课堂首先要从课堂探究情境做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探究氛围,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去,为有效课堂奠定基础。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效情境必须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出发。例如,教学“图形认识初步”这章,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以此为基础,抽象出基本的立体图形,然后逐步过渡到对点、线、面、体、展开图、三视图等知识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2.有效课堂探究情境都与带挑战性的问题相联系,从问题到数学。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想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吗?老师提供一些测量工具,你能测出它的高度吗?请你设计出测量方案,并写出旗杆高度的数学表达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其课堂学习的兴趣。

3.有效课堂情境必须与操作实践活动相联系,从活动到数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这节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老师想了解我班同学的兴趣爱好,什么爱好最受大家欢迎,你能帮老师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学习小组成员立刻进行合理分工、设计调查表、进行统计兴趣爱好的类比、划记等实践活动。一段时间后,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已经完成。

二、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

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努力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激发探究兴趣,提升综合能力。有效的数学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点特征:

1.具有目标意识。

数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突出探究的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教师首先有一定的预设,对活动的结果有充分考虑,同时在具体实施时要有一定的引导,让探究目标不发生偏移,让探究活动更有质量。

2.有效的数学活动应促成学生的效能感。

活动时教师应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期待,给予指导时还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相信他们一定成功。尤其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有学生对于先前活动有过积极的、良好的、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期待参与这类活动。

3.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体现个性化需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层次差异。在活动的设计时,要体现个性化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数学活动实践课上,要解决“如何测量河的宽度”问题时,兴趣小组想出很多方法,比如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有同学构造三角形全等解决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体现多样化的需求,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最终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数学课堂也应是有智慧的课堂。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包括:

1.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教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预设性,让学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另一方面,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课堂的“异声”,给予及时的解答,对于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鼓励,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2.注重知识的生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俗话说:“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数学学习质的飞跃。知识生成,要突出过程性教学,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真正体验数学知识的“原理”。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课堂需要,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采用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策略。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时应将重点放在“怎么想、怎样解、应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同时,突出数学思维的训练,将思维训练以落到实处为重。除此之外,教师要合理分组,将学习能力与个性品质互补的人放在一个小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使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对小组的独特作用,体现数学问题解决方案的多样化,让每位同学都从中受益。

五、总结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2

一、创造良好的游戏情境

孩子们都很爱玩耍,也非常喜欢玩游戏,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增加学习兴趣,还能调动起孩子们积极参与,积极地去亲自做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又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这些游戏证明了适当的游戏教育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在课堂中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教学,那么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效果的。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课本的数学上册数字“6”的读与写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想用游戏来学习这课程了:安排六名学生玩一个围绕五张椅子转圈的游戏,安排其他学生唱歌,当歌曲结束时,让他们去抢座位,看看谁先抢到座位。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对数字有了一些了解,“6比5多1”还知道了“5比6少1”,通过游戏既能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5”的课程,又能从中启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爱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数学教学中,加、减法计算是在一年级数学教学里最主要的内容,数学计算不仅单调而且枯燥,它要进行反复练习和计算,也可以在反复练习中采用一些“找朋友”“送信”“摘桃子”等方式学习。这样的课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爱好了,我们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从游戏中学到了充足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有紧迫感,还培养了学生努力进取的精神。在游戏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计算熟练的时机,并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

二、创造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数学

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数学。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就应该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去了解数学,感觉到数学时时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从中感觉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所以,我们要把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去创造有趣而且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思考,从中知道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性,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学好数学。

三、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低年级的学生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我们可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数学中的问题来描绘出来,这样能够引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氛围,从而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出题:在一片大森林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就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熊带了3桶蜂蜜,一会小猴子带来8个桃子,小象子带来20个苹果。小猪是最后来给小熊过生日的,小猪不但没送小兔子礼物,而且还偷偷吃了3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小兔子知道后非常不开心,那么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算一算小兔子一共收到水果礼物?小猪偷吃后又剩几个水果?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很快就算出来结果。教师还激励学生用编故事的方法去学习算术,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

四、创造活动环境,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与实践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亲自到问题情境中去,在做、听、说、看、想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册“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教师要按学生的各项特征,来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动手搭建积木,在游戏中感觉到物体形状的不同,并且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对一些物体的分类要明确,并且要学会观察物体,让后拿出正方体、球和圆柱体等图形,来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鼓励学生亲自去去摸一摸体会一下这些物体的特征,最后在游戏结束是和同学们说说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特点,形成形状不同物体的表现。让学生们通过各种游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知道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对不同物体加深了解。比如,当学生们学到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的一道教学题时,教师按照平时学生值日分组,每一小组按照身高排成一组,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这一组共有几个人,说完后填写在表格中,然后再组织学生去分析一下每一位学生说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讨论,然后给教师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去做、去理解数学题,学生就会越来越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五、总结

总之,通过以上这些让我们看到,只有我们在课堂上抓住教学中的机会,适当地去创造情境,就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快乐中去感受学习数学的神秘感,使学生的上进心得到加强。对教学环境良好、合理的创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技能知识很好掌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改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不断加强。

作者:吴少燕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中心学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一、教学的特点

素质教育特点体现在教师能在教学中把科学知识教给学生,能给学生纪律约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同时也力求开发脑力资源,让学生勤动脑、愿动脑。而枯燥乏味则是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教师过于重视理论,不重视气氛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感。思想上和科技上落后的特点是有些偏远地区最大的特点。在思想上,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偏爱成绩好的,不重视成绩不好的,这对学生打击很大,思想上也有不好的示范作用,会留下很大的阴影。科技上落后在偏远地区表现得最明显,他们教学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没有电子白板,不能形象的表现出一些知识,比如小学数学教学的圆与椭圆。

二、小学生兴趣特点

小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面对小学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兴趣是一个人渴望接触、了解和掌握某种事物与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可以让小学生从心底里去喜欢数学。首先,小学生在学习上由直接兴趣慢慢的向间接兴趣转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他们对于很多事物都觉得有趣,慢慢的就会去接触它们、了解它们,从而掌握它们。在小学,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意义与结果并没有很大的认识,也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只是对学习过程中的有趣的事感兴趣,对学习的深层意义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还有,小学生兴趣渐渐地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发展。小学生心理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他们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可以很快产生,也可以很快消失,是很不稳定的。

三、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本来就是以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与空间基础知识的基础阶段,这关系着学生往后数学学习的好坏。而小学生兴趣又是有些捉摸不定,但是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学教得好,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往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身边有很多朋友就是因为小学数学学习一直不好,所以对数学一直都不怎么感兴趣,成绩也就不好了。也有的同学是因为小学数学老师上课很无聊,所以不喜欢数学,往后的数学成绩也就不好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甚至其他类似的学科的学习态度和素养高低。

四、兴趣培养策略

首先,让学生跟着活动走进数学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添加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参加,给予学生参加数学教学实践的机会。这样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带有游戏性质,最能让小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喜欢数学,进而投身到数学的研究中。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加减法时,可以模拟超市买东西结账。让一部分学生扮成顾客买东西,一部分学生扮演收银员,分成几个组,然后看看哪组算得最快最准确,并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应用的乐趣,也让学生懂得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还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精彩的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小学生也乐意去学习数学。其次,可以多方面的给学生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教学语言。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就因为它逻辑性强,语言表达不是很容易感染学生,所以应该改变一下教学语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语气和缓一些,语调抑扬顿挫一些,措辞生动活泼一些,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第二就是结合教材与生活的实际来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都有例题,每个例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贴近生活,教材也大多是图文并茂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图画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数学题目与生活的乐事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的运用,能让逻辑性严密的数学教学更加形象明了,能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明白。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能直达学生心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可以加入艺术教育,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记得有个老师对我说过,教小朋友时,要想真正了解小朋友,就要把自己当做小朋友。在教小学数学时,也应该这样才能了解小学生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像小朋友一样,说话语气轻快而不失温和,动作活泼而不失优雅,表情也尽量丰富一点。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模仿小朋友的语气动作来教学,这样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重视数学的应用。在学生学习数学后,大家对知识及应用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也不要因为小学生的想法奇特怪异而制止,应该鼓励和赞扬,并给予一定的解释,让其在以后的生活教学中继续留意、研究。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准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身实践,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此开动他们的脑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兴趣可以推动人开动脑筋去学习,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要从多方面来探究,既要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兴趣特点,这样从源头和过程当中双向解决问题,能更好更直观的找到策略方法。

作者:谭玉梅 单位: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校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率不高。

数学是属于理科性质的学科,那么对于它的学习就重在平时所下的功夫,不适合临时抱佛脚这种方法。虽然课堂只有40分钟,但是这40分钟非常重要,听课要聚精会神,思维更是要紧跟老师。并且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强调一点,很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在课上讲的数学方法和思维。

2、教学方式落后。

现阶段,一些小学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一直采用的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在这期间很少有老师和学生互动的环节,老师的任务就是把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至于学生能够听进多少和理解多少是不注意的。一般就是上课后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一直处于听课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满堂灌”是不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任何作用的,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作业缺乏时间。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给出一些训练题,在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当堂完成,当堂解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会养成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情况,并且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地完成作业,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起不了作用的,相反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讲述具体形象化。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越感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注意,不能抽象地讲一些事物或案例。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定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例如:在讲乘法口诀的时候,不要让学生们死记硬背,仅仅教他乘法口诀四个字。可以把口诀比喻为下楼梯,从第一层到第九层,看谁可以又稳又快地下完楼梯!在小学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他们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所以课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提供丰富的土壤。学过心理学可以了解到,心理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情绪、意志和性格,另一个是感受、知觉、智慧。前者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但是教育者往往都只是注意了后者。因此,教师正确的育人观非常重要。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转变语气,偶尔讲一个笑话,做一个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老师的亲和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育人观,那么他就不可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谈不上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应该是更进一层次的。毕竟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儿童的心,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是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我们知道,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如果要创造,那么就必须要去观察,这是最首要的因素,那么学生怎样观察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呢?首先就要有观察目的,才能对观察提出要求,获得更广更深的锻炼,那么,没有目的,东张西望,就不会有收获,学生的兴趣也不可能被激发。比如,在做某一项社会活动,老师要在活动之前提出做的事情,活动结束要说感受!那么孩子在做活动之前,就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发现、找规律、找不同点,等等。

4、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果没有了思考,那么其他的能力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并且细心地做出解答,被学生指出问题要敢于承认,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可能拥有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思维。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出错,教师一定要及时提出,当然不能轻视或责骂,而是要鼓励,允许学生走误区,引导他们敢于冒险,大胆犯错,有句老话叫做“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总结

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教数学,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有一份教育的激情,那么每个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都能够学好数学,快快乐乐地学数学,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康晓萌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本教育理念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育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过程的体验。

数学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选择忽视,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过,并没有动手实践的环节。例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讲对称时,只是让学生看几幅对称的图片,不到两分钟就讲对称与对称轴了,没有让小学生自己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的具体操作,没有交流与沟通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学会了结论,对于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情境创设形式化,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些数学老师的创设情境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合理的设计情境,觉得情境可有可无,只是一句带过,甚至只是形象加习题,例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熊大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正当学生兴趣高昂的准备听课时,老师展出的却是熊大头像加上节的复习知识,熊大的头像加今天的知识,整节课就是每张ppt上有个熊大的头像,这样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学习的热情也会被打消。

3.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

有的老师在讲案例或情境图时,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方面思考,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模式。老师应该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

4.不注重合作学习。

一些老师觉得合作学习浪费时间而且课堂秩序会打乱,合作学习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因此很少实施合作学习,或者只是在下课以前简略的提一下,让学生自己下课分组自己交流,下次上课也没有提及,学生下课根本不去实施,合做学习并没有得到实施,有些数学老师即使在课上进行合作学习,也没有很好的计划和研究,只是随性看时间还多,就进行一次,没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要求,提出合作题目之后就不管了,只在最后让学生回答结果,这样,一些学生为了偷懒或者学习不好,在合作学习中什么也没干,只是看着,享受小组成果,也没有过程记录,一般一个小组只是组长在忙碌,没有合作没有交流,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巡视和维持秩序,学生把活动作为自己玩的时间,活动中一些问题老师也没有发现,更加没有结束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了浪费时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例如,在分一分环节中,学生用木棒分一分、看一看结果除了组长,其他的学生都在东张西望,还有学生一直盯着老师看,白白浪费时间。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本教育提倡自主探索。

生本理念下学生是在“做”数学,学生听见的、看见的一会就忘了,只有做到了,才会理解了,才会记住了,才会应用。看似浪费时间的实践事实上比讲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的效率要高。自主探索下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总结看到的、想到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长方体时,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哪些性质,在我们身边那些是长方体,在上课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长方体两个对立的面的面积一样,有的说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有的说黑板是长方体,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黑板是长方形。这样,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在学习中总结的问题,在上课听讲时,更有侧重点,老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简略带过,这样,并没有因为课堂交流而浪费时间,反而对于效率得到提高。

2.生本教育提倡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比较快,对于枯燥的知识不爱学习,一些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反映数学很无聊,没意思,提高学生兴趣,首先,对于情境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吸引力。情境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生活化,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编写的,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第几”时,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动物赛跑,结果是小鸡第一,小狗第二,小猫第一,马上会有学生说,小狗跑的比小鸡快,虽然这是虚拟的情景,但最好还是实际的,否则,不了解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学到虚假的知识。老师要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点,尽量在情景的设计上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另外,小学的年龄跨度比较大,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六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3.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开拓学生思维,不要束缚其想象力,在讲解知识、进行提问时,尽量不要设定许多规矩,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多角度解析,即使错的也有收获。例如,在讲梯形面积公式时,不要告诉学生可以补形,或分割,一旦告诉他们“补”、“割”,就固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这个四边形我们没学过,谁有办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吗”,这样学生在没有边界的范围内发挥想象力来求面积,无论是否可以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生本教育注重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数学老师要注意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件正式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在课前做好计划,明确没组的人数及活动时间等等,在进行中进行巡视,及时观察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要求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可见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作者:陈建萍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浅析

一、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课时一味地讲,学生可能会死板地掌握相关知识,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在这里所说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活动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把话题转移到看电视的情景去,让学生回顾从电视上看到“神舟一号”发射现场倒计时画面引出“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是学生初步感知“1秒”的长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已认识“时、分、秒”的基础上认识“秒”,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认识秒的具体概念,如先让学生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是1分钟,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这样的课堂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看,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等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三、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体验数学的魅力。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给出一些新鲜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有利于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胡金秀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第三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1引言

在全国施行的多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苏教版教材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更加贴近生活的同时,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苏教版小学数学特色分析

2.1教材内容板块联系紧密

目前来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等部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从教材内容衔接性角度来看,苏教版教材的各个板块内容有着较好的衔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一方面,苏教版教材针对学生的数字敏感性进行了训练,并通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的关系,以便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另一方面,通过设计统计与概率板块,苏教版小学数学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统计学知识,继而对学生的数字应用思维进行了培养。

2.2教材内容新颖

不同于传统教材结构,苏教版教材采用了多模块的结构形式,并在结构中充填了大量新颖内容,可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内容编排上,苏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将数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便引发学生的思考。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则使得学生养成了在生活中从数学角度解答问题的习惯,继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使所学内容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2.3教材形式活泼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形势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样的内容形式将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启发,继而提升学生的大脑思维水平,督促学生养成思考和提问的习惯。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教材首先通过举例与实际应用进行学生的启发,然后利用对比、归纳和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各个板块的内容。所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采用了多种开拓思维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在数形结合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时,需要利用一些数学思维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的运用,可以在具体与抽象之间进行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讲,苏教版教材不仅加入了许多与生活内容相关的图片,还添加了类似于“有趣的七巧板”等多种活动,以便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借助这些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图形,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继而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

3.2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作为一门注重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苏教版教材中则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督促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进行实践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则需要开展“乌鸦喝水”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讲,就是让学生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按照故事中的方法在课堂演示。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水位上升情况下,教师则可以引进体积大小的概念,并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和自己总结进行知识的学习,继而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3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在进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因为,在固定的场景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继而进行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有一个赌场揭秘板块,而开展该板块的教学就需要教师进行赌场情境的创设,并安排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而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学生则可以对统计学中的随机事件进行体验式学习,并了解到赌场操作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所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从感知上升到理论认识的过程中,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得到一定的锻炼。

3.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通过列举生活例子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还可以督促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继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苏教版教材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苏教版教材中就设置了“认识人民币”的内容。而通过学习这个环节的内容,学生将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用到加减法,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所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继而达到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4结语

总而言之,苏教版小学数学具有内容板块联系紧密、内容新颖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教学实践、创设教学情境和联系生活使数学更加贴近实际,从而更好的进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周建国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心小学

第七篇:多媒体平台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之心。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知识,也不能将自己定位为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因为这只能是阻碍学生自我能动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必须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简单的数字排列以及规律中去猜测、联想、识记,去发现不同算式之间有可能存在的联系。比如教师在讲授学生乘法口诀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背诵的时候体验数字间的联系以及规律,而不是一味的背诵口诀表上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口诀表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时学生就可以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二二得四”到“四四十六”是经过了基数翻倍,所以结果要翻四倍。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大多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东西,大部分的学生愿意接受生活中的实物,而不是虚拟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不断的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去。从学生的生活习性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尽可能的展示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比如生活中的图形、字母、数字以及数学规律等,这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学材料,不断的满足学生的实践欲望,同时,这还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多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的课件,将多边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图形,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觉得清晰、直观、明了,也就可以轻松的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教学中如果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中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引进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意义”一章时,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课件:“在森林里面,有一颗苹果树,苹果树上有4个苹果,有6只小蜜蜂在采蜜,总共采了12桶蜂蜜。”这时教师可以提问:(1)题目当中总共出现了多少个单位呢?(2)6只小蜜蜂总共采了12桶蜂蜜,平均每只蜜蜂采多少桶呢?让学生充分的展开思维去学习数学,就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评价教学标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去,是否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启发自己的积极思维、思维广度以及深度。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会显得好玩、好动以及好奇,这时候学生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无意间完成的,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就迎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最终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教师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插放一些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的故事或者是情节,这样的设计不仅符合小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让学生带着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这种全新的辅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直观、生动、形象的感觉,还能带动教师,让教师不断的改革相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最终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曹正威 单位:海恒山实验学校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探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一些数学知识又是比较抽象复杂的,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还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四边形的定义,然后可以跟学生说接下来就利用多媒体来介绍一下四边形的家族成员,并且还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个魔术,这样具有吸引力的语言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来,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一个长方形,通过多媒体的特殊动画功能,可以将其转变成平行四边形,这一“魔术”变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2、开展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大量的逻辑推理以及计算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困扰,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采取新颖的教学形式,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都是比较小的,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考虑,将教学游戏融入到课堂当中来,游戏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融入教学游戏的形式是比较可行的。教师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教学的需要,本着教育性为主、娱乐性为辅的原则来进行游戏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游戏的快乐,同时还能够通过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该游戏就是选取一分钟作为一个时间周期,由第一个学生开始一次向后传递小花,当时间结束的时候,小花传到了哪里,该学生就要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任意一个100以内的加法或减法,来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出问题,那么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在其他学生的面前表演一个小节目,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时刻准备着回答问题,这样的游戏能够有效的锻炼每个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对这一学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3、融入生活元素,提高运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的,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这一规律,让学生了解到在数学学习中同样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元素,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在学习的时候接触到比较熟悉的事物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巧妙的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自然的引入生活中钟表这一元素,可以找来一个真实的钟表来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拨动中钟表上的时针,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时间,并且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时间之间的换算,另外还可以通过钟表的引入来进行知识的拓展,找来一个圆形的钟表,那么就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些“角”的概念和关系,整个圆盘是一个周角也就是360度,当六点钟整的时候,那么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就是180度,也就是一个平角,表盘上的数字将整个圆盘分成了相等的12份,那么每一个小格代表的角度也就是30度,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角度又有了重新的认识,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具体的学习数学知识。

4、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融入教学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融入生活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多样化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的水平。

作者:季河 单位: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学效益探究

1.为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氛围

在日常教学中,班级授课制虽然能够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但学生之间无法产生交流,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珠心算则是将打算盘这一过程升华,属于一种高效的技能,在教师的设计下,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形成相互作用的情境,例如在课堂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小组活动等练习,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并经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想法,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到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便能够产生相互作用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珠心算的乐趣,使师生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创造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氛围,如此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建立数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展示实物,建立物象的形式展开教学,算盘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字,儿童通过动手拨珠认识到珠与数的关系.例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教师可以数字1为例,先为学生展示一支铅笔或者一块橡皮等,再引导学生使用算盘,用一颗下珠来表示,学生通过动手拨珠,就能够在脑海中建立1的表象.在学习2时,教师可先展示一支铅笔,随后让学生拨一颗下珠,接着再展示一支铅笔,再让学生拨一颗下珠,如此学生既能够认识2的表象,同时还能够认识到1+1=2的思维过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们的手与脑之间有较大的联系,动手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动脑能够使手变得更加灵活.珠心算就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手与脑,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智力.在学习11~20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复习10的组成,使学生掌握1个十就是10个1,随后运用10个小棒捆在一起,放在算盘的十位档,在拨10时,需要使用双手同时拨.

3.进行思维训练

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看,计算的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假如不融入珠心算这一教学形式,就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就需要将珠心算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目前教材内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在笔算与口算时,通常需要使用凑十法等,珠心算也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口算以及珠心算等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提升学生计算的速度与效率.例如在学习9+8时,就可先让学生复习10的组成,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说出如何凑十,随后还可复习9以内数字分解,使学生说出一个加数能够分解成几加几,如5+5+6等于几或者2+8+5等于几.为了使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先拿出9个小棒,再拿出2个小棒,问学生一共有几个小棒.运用加法进行计算时,如9+2等于几,就可向学生提问,9根小棒添加几根是10根,或者现在有2根小棒,凑够10根需要几根,等等.此种计算形式均采用了凑十法,此时教师便可引入珠心算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拨出9,随后加2,问学生给2凑10需要几根.在融入珠心算进行教学时,算盘不仅充当了玩具的角色,还充当了教具的角色,较为符合儿童好动的特征,较为直观,将口算与珠心算等融为一体,体会几种算法间的关系与算理,由此促进大脑的发育.珠心算通常是运用算盘的静态与动态珠像展开计算的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关键.珠心算是算珠图像在脑海中运动的结果,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珠心算,教师可将珠心算的运动过程制作成为课件,展示给学生看,突破教学的难点,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想象空间,以此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优化教学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融合起来是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将珠心算融合到数学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动手能力更强,且还能够使学生敢于创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融入珠心算,以此节省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陈夕兰 单位:重庆市荣昌县观胜镇中心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应用研究

一、几何画板的功能

几何画板是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构造、变换、平移、旋转、缩放、反射等可以构造复杂的图形.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为新的探索式教学提供了可能,它有着以下几个功能:

1.图形绘制及度量、计算功能

几何画板中,不仅有直角坐标系功能,能画出解析几何中所有的二次曲线,还有极坐标系,可以作出由极坐标确定的所有曲线.在同个坐标系中,可以作出多个函数图形进行比较,利用图像的直观性,给学生创建观察、比较的环境.

2.图形变换功能

几何画板提供了平移、旋转、缩放、反射等图形变换功能,可以按指定的值或动态的值对图形进行这些变换.只要给出函数表达式,就可以作出任意一个给定区间上的初等函数图像,并且可以动态控制含若干个参数的函数图像,随着参数值的变化,图像的形状也跟着变动.

3.对几何定理的展示

如果存在着不变的几何关系,即几何定理,几何画板就能使这些几何关系保持不变,并很好地将这些几何关系呈现出来.

4.动态对象的跟踪

几何画板能对动态对象进行跟踪,并能显示该对象的轨迹,例如点的轨迹、线的轨迹、形成曲线等.

5.简便的动画功能

几何画板可以针对几何教学的要求制作动画和移动对象,可以体现几何体的运动.

二、几何画板对教学的作用

1.几何画板优化数学教学

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动态变化功能,一流的交互功能,能以浓缩的形态给学生提供数学背景,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亲手操作,枯燥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图形,原本不明白或不甚明白的概念等变得一目了然.以往用圆规、三角板绘制几何体,是不动的一个图形,几何画板运用动态的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其独特优势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型所无法替代的,而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师们通过努力一定会创造出更加实用和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案.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力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学生在借助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几何画板的辅助教学,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这样处理: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对于“同一平面”可列举正方体两条不在同一平面的棱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不相交”,传统采用的判断方法是延长一段后看两条直线是否不相交,但事实上延长一段后不相交并不代表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这是学生常要质疑的问题,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

3.用几何画板制作数学小游戏

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书《好玩的数学•七巧板、九连环和华容道: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张景中院士主编.我就一直在想,数学真的好玩吗?当七巧板传到西方之时,许多人为此痴迷,甚至通宵达旦地玩这个游戏.一张正方形的小薄片被裁成七块几何形状,然后便可以拼出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的图案来.不管是巧妙还是巧合,为了拼成有趣的形象,都需要运用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而且要伴随着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七巧板如同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法石,它为我们打开了数学的“图形之门”,让我们领略了数学的神奇魅力.在美国的著名学校哈佛大学里,值得一提的是“七巧板”这个古老的中国游戏竟然是哈佛大学为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专门开展的游戏之一.学生在享受拼组“七巧板”乐趣的同时,可以全面提升观察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变通力、行动力、记忆力、反应力、转换力、整合力、思考力,发掘大脑潜能.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儿童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儿童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4.用几何画板构建数学实验室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动态变化功能,能以浓缩的形态给学生提供数学背景,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亲手操作,枯燥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图形,原本不明白或不甚明白的概念等变得一目了然.以往用圆规、三角板绘制几何体,是不动的一个图形,几何画板运用动态的几何图形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动态的图形还可延长人们的注意力时间.把这一特点应用到数学上,就是将课本中的文字陈述和死的图形通过多媒体(几何画板)融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在“动”中感悟知识,升华认识.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算理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三、总结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3

一、数学知识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情感、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

1.审美情感。

所谓的审美情感指的是人在对艺术作品、和谐的社会现象和美丽的自然景物进行欣赏时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够使人产生审美情感。例如,空间四面体、多边形、直线、抛物线等等。因此,教师必须对这些图形进行精准的描述和体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2.理智情感。

当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就会产生理智情感。特别是人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时,会产生良好的理智情感体验。在初中数学中,射线定理、切割线定理、三垂线定理、韦达定理的推导过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无不蕴含着缜密的推理,能够使学生获得理智情感的满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清晰的把握和充分的认识,并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道德情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意图、思想、行为和举止进行评判,看其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哥德巴赫猜想问题、勾股定理、莱布尼茨、尼曼等重要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人物都能够激发学生的赞扬、羡慕、敬仰的情感。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初中数学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各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出来,打破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模式。随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体系的变化,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例如,根据学生喜欢鲜艳的图案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天平来象征等式,再将不同的物品放在天平的两边。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天平的画面来写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概念。为了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数学历史故事和著名的数学人物,通过或风趣、或励志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还可以采用说课、分组讨论、数学游戏等教学手法来进行数学情感教育。

三、总结

新课改非常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利用,将情感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作者:葛欣莉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金沟河镇中心学校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主要问题和解决之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教学理念运用不足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只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进行重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学习的越多,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此外,对于教师的评价一般都只停留在了更正和重复的层面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簪。

2.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偏差

一部分的初中数学教师只重视课堂提问,很少对学生进行启发,甚至还有的教师把提问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提并论,使得在整堂数学课上,教师不断的提问。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缺乏针对性,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最终造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3.过分重视学生成绩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将学生的成绩分数作为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数,许多数学教师对于学生上一堂无法理解的知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便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从而出现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对于事物的思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答案。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相同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答案表述出来,并和同学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保证每个小组的总体质量比较均衡。例如,教师在每个小组内都分配有成绩好、中、差的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保证小组规模,一般小组人员在6人左右,将问题分成难度不等的A、B、C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解决相应层次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探究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数学教学的内容,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给予学生探究的载体,即应该仔细讲解的地方需要进行细化;其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探究时间,即对于重点内容应该需要让学生进行慢慢的理解、消化;再次,为学生充分留有探究的空间,即教师不能够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最后,为学生留下探究的深度,即对某些重要的数学问题进行适当的延伸。

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式教学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经过精心的设计,并且根据教学内容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从而才能正确处理问、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提出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具有启发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其次,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最后,提出问题的时间应该成熟,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受和乐趣。例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进行对折,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经过对折的图形能够重合吗”“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引入轴对称的定义。此外,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四边形的内角和包括有哪些角的角度;第二,内角和是怎么得出的;第三,11边形有几个顶点和内角,能否将其转变成多个三角形进行求和;经过教师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便能够很快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找到答案。

三、结束语

想要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决,而且还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有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陈斐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章安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探析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顾着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很少和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展开互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并且整个数学课堂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不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存在弊端.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结合创新性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弄懂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在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七年级阶段,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知识,想必大家对三角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三角形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让三角形全等,就一定要让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全等吗?还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于是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就会得出相应的结论,如“角角边”、“角边角”和“边角边”等.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对那些数学底子较好的学生加以关注,对于数学功底较差的学生关注较少.这种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利于创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然后就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高.由此看来,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例如,在讲“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刚开始导入该部分内容时,数学底子较好的学生可能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而对于那些数学底子一般、并且抽象思维也一般的学生而言,要想理解一些数学原理还存在一些难度.这时候,教师一定要耐心教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转换一种表达方式对该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经过学习之后,学生就会明白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包括“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三、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往往只是局限于对教材内容加以讲解.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较难理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懂得教师所阐释的数学原理,从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感受概率”时,教师应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在引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骰子拿出来进行抛掷.如果是骰子上的数字之和为单数的话,就由A组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果骰子上的数字之和为双数的话,就由B组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就会懂得事情本身所具有的随机性,从而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充分期待.很显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局限于课本,并且教学方式单一,使数学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以及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万玲 单位:江苏盐城市明达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性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思维很重要,因为在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是一个“导演”,要明确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做好教学的计划,创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情景和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性,是引导式教育,而不是侧重于传统的单纯“传授授业”.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点、线、圆的内容,就可以从现实已有的案例出发,去讲解相关的内容;可以举例一些拱桥讲解半径的问题,利用亭子的地基讲解多边形的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笔者还给学生发了六支铅笔,让他们自己在课堂上搭出各类图形.即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脱离课本,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多从生活实际去讲解数学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化解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在课堂开始时,讲述一些和教学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开展各类小游戏,或者通过提出一个讨论性较强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性.

二、鼓励学生探索问题,具有问题意识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认知活动都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意识,即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具有问题意识.由于每名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事物的认知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应当尽量教材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能应付考试的,还能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外,还必须是离不开师生的有效交流的.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记忆数学方法,并进行灵活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当前的知识,学会如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已经掌握了教师讲授的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充分地交流,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每一门学科的开始,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会在教学中事半功倍;而集体的智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需要别人的敦促,自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自己始终是日常学习的主人.具体而言,就是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现在或即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遇到问题困难不气馁,勇于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多思考,多提问,多与同学交流,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要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教师除了做到前面提出来的两个要求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性的根源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学中,数学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合理有效地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应当时刻准备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与合作精神,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爱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岸头实验学校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析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据了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甚至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态度。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由于初中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只是配合数学教师的“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培养,没有意识到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有益之处,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营造班级的良好氛围。

2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因材施教、因人而教

为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教师首先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划分合作小组,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个团队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在一个合作小组中可以安排不同性格的学生,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熏染,同时,数学教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学生作为团队中的小组长,以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小组中得到进步。

2.2创建情境教学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建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再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对不同情况的学习小组设定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数学教材中第三章合并同类项的学习中,首先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同类项的含义,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以设定几组物品,让学生从中找出相同的一项。其次,数学教师要列出几组不同的数字、代数式,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的代数式,并让学生总结合并同类项的要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合并同类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3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依据数学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从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内容。一是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并掌握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依据教学内容对合作小组进行教学。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合作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还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变化,数学教师要随时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情绪,在学生出现厌学状态时要及时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生活中涉及了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学习时,数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三角图形以及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进行推测并加以验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同时,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三角板等教学工具进行测量,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有助于打造一个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的意识,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助于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从而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3.2能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能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中的主体,以学生为发展之本。合作学习法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

3.3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对立面,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因此,在应用合作学习法之后,明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现象,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学会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依照学生的意愿改进教学方式,因此,拉近了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对数学题产生不同解法思路的时候,能够积极地和数学教师探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4结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将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为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不仅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目标。

作者:刘琼 单位: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优化

一、几何画板概述

几何画板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一个辅助教学软件,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该软件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优化教学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几何画板在21世纪才开始在我国广为流行,并迅速引领了一场教学革命,它能有效反应不同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结构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较抽象的图形和概念,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此外,几何画板教学辅助软件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平面几何等初中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途径

1.几何画板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误区

目前来说,尽管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应用误区。有些教师对几何画板教学软件不够认同,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使用或干脆不用几何画板。另有一些教师非常热衷于几何画板的使用,无论是否适用,都要应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甚至代替了板书和教案的功能。由此可见,在应用几何画板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尽管几何画板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相结合,否则容易在教学方向上出现问题,不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需要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应用几何画板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解和课堂演示等环节的顺利开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导入阶段,应用几何画板可以与课程相结合,教师精心设疑,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课堂的导入。在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对于较抽象的几何知识,无法通过直接讲解让学生完全明白,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对几何图形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演示环节,教师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逻辑分析,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3.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事项

在应用几何画板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推广几何画板在教学过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更好地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有效避免导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入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应该结合当前课程的实际特点进行导入。同时,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演示环节应让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不能盲目地演示,同时演示的习题应具有一定代表性。

4.几何画板应用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代数、几何还是统计学等学科的学习,应用几何画板都会收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垂直平分线”这一课程时,教师单纯地讲解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应用几何画板,教师先在几何画板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平分的线段,学生一目了然,知道何为垂直平分,然后在其中一条线段上选取一点,连接另一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自己测量,从而得出垂直平分线上点与端点距离相等的结论。

三、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几何画板可以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大力推荐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桑凤丽 单位: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第七篇: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探索

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历史悠久,各学科教学中几乎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其中就存在如“填鸭式”、“咀嚼式”等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只能掌握课堂上所接触的知识点,但对于知识点该如何运用,之后遇到类似的知识点该如何迁移等相关的知识却无法掌握。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肩负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学生在之后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初中数学基础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己对着黑板进行详细的演算,偶尔还“自言自语”。譬如对于A和B两个相似立方体的推导,老师就一直在写某个边、某个角的相似,一直在演算,完全忽略了自己在上课,学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甚至走神,从某个层面上讲这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启发式教学虽然逐步进入各学科的教学中,但是整个实施的过程都是每个老师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的,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老师也就只能跟着感觉走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启发不到位或者跑偏了。启发不到位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准备的用于启发的资料不够,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也就只能到达某个阶段,后面的教学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时候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延伸;跑偏了是指本来是对A定理的衍生启发,结果由于老师没有仔细地思考,没有找到联系性最强的知识点进行延伸,而是盲目进行学生的启发引导,导致学生直接从A定理跑偏到了B定理,譬如对相似图形的证明和边角关系的运用就容易弄混。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启发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客观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且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最佳的启发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方法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学生学起来自然很轻松,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定位。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正是切合这个思想,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学生能对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及迁移。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拓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在之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受益于启发式教学打下的思维基础就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在备课方面做足准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知识点的扩充,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3.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前述对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如下。

3.1充分的课前准备

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依托于老师的充分课前准备,只有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具体实施需要老师做大量的文献查阅,包括公式定理的产生、演变及应用等方面。老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查找,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对知识点进行展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准备,同时还需要确定启发的方式。虽然这方面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但老师还是可以借鉴别人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对此,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学习,让老师的思想处于教学前沿,方便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3.2科学的课堂实施

科学的课堂实施就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既然是启发式教学就不能等同于过去的“填鸭式”、“咀嚼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老师不能只面对黑板边写边说,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针对性讲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等,老师都需要时刻关注,保证教学方式有效的实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将知识点产生的情景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实现启发的有效性。

3.3系统的课后反馈

系统的课后反馈是对启发式教学的成果检验,也是后期丰富完善启发式教学方式的理论借鉴。课后反馈主要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察,所谓强调系统就是传统课后反馈只是通过习题和考试进行,无法实现对学生实际掌握能力及运用能力的真实的反馈,也就无法获知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对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而言,系统的课后反馈也依旧是从习题上来看,只是在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延伸性,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重复,而是要有一定层次难度的提升,同时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便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开展启发式教学。

作者:沈志平 单位:南靖县山城育才学校

第八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创新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型创新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培养的主要任务。中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对思维塑造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数学问题,不断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管理提出的要求,这让创新思维成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因为创新思维能让学生提出更多有益的问题,情境为问题提供了条件,它能将其快速应用到生活中,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这样才能让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灵活具体,并且最大程度地得以应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1.树立创新观念,增强思维分析。

数学教学作为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过于紧张、压抑的师生关系,和单调的教学模式一样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让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从大量教学实践来看: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待人,用创造性思维和观念进行多样化教学。在教学前,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除了要深刻领会创新理念,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特别是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下,老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深化创新精神与理念的环境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例题分析中,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解题思路,根据题型套路与分类进行模仿,即常规解法,它主要依靠的是非思考和记忆进行解题,很容易约束思维,让教学环节与解题能力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在注重常规解题思路的情况下,必须应用超常规思维进行有效分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如:在5.12地震中,因为灾区急需帐篷,工厂将5条童装、4条成衣生产线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生产1000顶帐篷对灾区进行支援,如果2条童装、1条成衣生产线一天能生产105顶帐篷,如果3条童装、2条成衣生产线一天能够生产178顶,求童装、成衣生产线每天各生产多少?如果厂家满负荷生产,能否按时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家,你会怎样体现你的责任感?设成衣与童装生产线每天各生产x、y顶,得到:x+2y=105,2x+3y=178,求得x=41,y=32.针对责任感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树立主体意识的方式。

2.优化教学设计,训练创新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除了要深入课标教材,还必须挖掘训练思维的内容,利用问题情境、教材预设,激发学生思维。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带动创新思维。在此期间,老师除了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强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出新颖、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且设置好悬念,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其次,是充分应用分层教学优势,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确保思维原动力。而对于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认知过程、年龄特征,降低坡度,调整变换与分解方式,这样才能分散重点与难点,强化分层实施。最后,是激励学生创新,为其提供享受成功的机会,通过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方位、角度进行思考与创新,最后提高思维原动力。在生活中也有大量训练学生思维的材料,只要不失时机地挖掘、利用,就能达到提高创新思维的要求。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开阔思路。例如:在宽20米、长32米的矩形地面中,建设两条同样宽度并且垂直的路面,余下部分为农作物,并且耕地面积为540平方米,求道路面宽是多少?在解这道题时,可以设道路宽是x米,利用长方形面积与两条道路面积相减就能得到道路宽。另一种解题方式是:将两条道路平移,余下区域就是长方形面积。该题重在训练学生灵感思维的激发和运用。知识作为有效思维的基础,利用知识能够有效探索和认知,让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更加清晰。

3.发散思维,增强思维深刻性与灵活性。

创新思维作为一项独创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它突破了思维定势的约束,具有很好的独创性。读死书与死读书只会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很难打开学生思维,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只知一,不知二”。针对这种情况,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想象,让学生试着从不同方面、途径解决问题,并且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与品质。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试题中的内容、目标、特征与结构反复练习,在一法多练、多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与深刻性。

三、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年龄以及学习情况,深化教学主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优化教学设计,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确保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傅后江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瑞云学校

第九篇:初中数学教学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在数学上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激情,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想要学习的冲动,才会有想要有对数学更深层次的探究,才会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数学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创造之路的门。所以,教师要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讲解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的时候,要尽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轻松愉悦,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相互交流,一起研究数学题目,再一起得出解答思路,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没有害怕心理,在轻松无压力的状况下使思维变得很活跃,解题速度也会加快,正确率也会有所提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悦,渐渐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小组的探讨和研究而得出答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全身心地投入到探讨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深深地爱上数学这一门学科。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观察力,才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细节,所要观察的特点,所要把握的条件,都是学生必须熟记掌握的。观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题目条件、目标、问题等的观察要细微入至,一旦错过一点条件或其他的知识点,就可能导致解题过程全错得现象,所以,观察对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观察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洞察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力。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能有更清晰的解题思路,拥有更多的创造灵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观察,来找出解决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做数学题时的错与对,让学生通过观察得知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然后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样学生才会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考过的数学试卷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试卷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找出试卷上的错误点,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在通过认真考虑找出更正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题目记忆更深刻,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就可以防止再做错。且让学生多观察可以让学生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在培养创造能力的时候,也才会有正确的思考方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3.让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很少去问教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不管是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或是教材书上的知识,学生可以将疑惑的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让学生大胆的质疑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质疑数学问题的时候就有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这样才能抓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遇。牛顿因为被苹果砸到而产生为什么苹果会落地的疑问,所以才开发脑力,经过不断地研究创造出了闻名于世的地心引力的规律,阿基米德因为对杠杆有疑问,所以才会不断地开动脑力,最后得出伟大的杠杆定理。因此,只有大胆的去质疑,才会有更多的创造能力,不要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忽略了问题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创造能力也不分大小,一丝丝灵感也会有所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还可以很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地被激发出来。

4.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是学生必须重视的学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教师所要重视的,学生的创造能力决定着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发展空间,拥有良好的创造能力,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就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灵活性更强,让学生全面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在数学上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作者:王伟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第十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农村初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师资力量整体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对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1.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严重的问题.由于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而言,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教师和教学很容易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关理念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2.教学手段、方法落后

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已经逐步地进入农村课堂中.然而与城市学校相比,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受到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模式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甚至还存在一些教师由于受个人能力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中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陷入困境.因此,积极地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师资力量整体薄弱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整体薄弱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问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学历达标率低、缺乏先进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不扎实、解题思维不发散等方面的缺陷,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对初中教师能力的要求,而且也不利于农村初中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水平迫在眉睫.

4.课程设置不合理

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初中教师对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缺乏弹性、系统性要求过高、占用课时偏多等问题,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为了使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其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关要求,应该从树立正确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师资整体水平、合理设置数学课程四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要进一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首先要积极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求教育者将“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向“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应该在积极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精神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认识到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2.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积极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优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普及,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学生与老师的多媒体互动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具体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只有教师和学生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大大促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鼓励农村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探索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进而促进农村初中数学师资力量的整体提高.

4.合理设置数学课程

合理设置数学课程,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下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甚至是具有乡土气息的题目.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有信心可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总结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备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培养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实行教育硕士“讨论班”制,革新培养模式

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数学教育硕士学制较短,一年级的研究生大都在依据培养方案学习基础课、专业课[7]。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一部分精力要用在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上,在校学习时间缩短,用于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前一个月才开始撰写,导致学位论文写作不规范,框架不严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大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就业目标是考取教师编制,自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师招考,从而忽视了学位论文的撰写。通过实施教育硕士“讨论班”制度,真正实现“以导师指导为主,集体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讨论班可以很好地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论文选题、撰写等环节,同时可以将各审核环节前移,相对来说“延长”了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定期在讨论班内进行讨论,使每个教育硕士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让每个学生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导师定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8],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好校内与校外两种资源,建设导师队伍

导师直接影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导师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的全过程,优秀的导师通常能明晰研究课题中有价值的部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数学教育硕士导师队伍目前仍以学术型导师为主,这些教师长期从事学术理论研究,对于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缺乏深入了解[1],数学教育研究不足,教育实习、教学实践等教育形式并未凸显实效,导致学位论文指导水平不高。我们必须明白,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的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都可以作为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数学教育硕士的导师不能只精通学术,还要精通数学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政策,加强数学教育领域优秀教师的引进并使其尽快融入现有的指导团队。通过进修学习、外出培训、邀请专家作报告等形式不断更新与把握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引导教师从学术型导师向教育硕士导师的转型,加强校内导师的培养。强化校外导师队伍建设,聘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参与指导学位论文的全过程,形成“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为辅”的“双导师制”指导模式。

(三)突出数学教育专业特色,完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将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而学生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正好可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育硕士的质量。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等专业基础模块、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学科发展前沿模块、数学专业技能模块和学位论文指导模块,构建“厚植基础,面向应用,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1)减少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比重,增加专业课程比重,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方法论等。(2)加强研究方法课程建设,如数学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3)大量开设选修课,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学说课技能、数学评课技能、数学解题研究、数学教育论文写作等。

(四)引入“双匿名”审核制度,构建评价体系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5

一、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专题栏目论文梳理

《初中数学教与学》是精选众多期刊中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精良之作,为读者提供初中数学教育中最热门的论点和话题、最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最独特的学习技巧和数学文化等.2017年《初中数学教与学》专题栏共涉及12个主题,具体情况见表1.表1中表明每一个专题下转载论文数量为4篇或5篇,约占每期论文容量的观点摘录2篇,与相关题录一起占本期杂志的一个页面.专题栏转载的51篇论文中,有29篇独立撰写,其中14篇是中学教师所写,11篇是教研部门的人员所写,4篇是高校教师所写;有22篇是合作撰写,其中16篇有中学教师参与,可见中学教师是数学教育核心问题研究的主体力量.所转论文的原发刊有22种,转发量最多的是《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杂志》《数学教育学报》,占总量的58.82%.24个观点摘编来源于16种期刊,来源最多的是《中学数学》,有5篇,其次有《中学数学研究》《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国数学教育》等等.

二、初中数学教育专题研究现状

1.围绕一个热门主题: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12期杂志中有5期专题栏的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素养这个热门话题展开研究.研读5期杂志中的20篇论文,以挖掘所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透过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20篇论文,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围绕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可见,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研究者黄玉华以苏科版七年级下的证明为例,从课堂教学的维度提出通过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教育评价这3条培养途径落实核心素养.研究者杨慧娟、柴晓龙、马勇军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以一节数学课中的三个细节为例,具体说明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策略.李树臣以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的“几何证明初步”为例,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及联系,并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研究者牟天伟、张燕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均数”为例,具体说明发展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对数据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研究者楚秉晶以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提出“数学抽象”须着眼于概念的分离与构建、概念的概括与普适化、概念的定义与符号化、概念的系统化.

2.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继承、传递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人类个体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学校全部教育工作的依靠者和真正的主人,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使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杂志中,研究者从情景设计、实验教学及中小学衔接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学方法;从数学交流方法及深度学习这两方面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品读案例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味道.研究者戴通过5个案例品读“情景引入”问题设计的“数学味”,并提出3点教学思考:切实吃透教材、充分领会学情、认真研究教法.研究者姜晓刚以制作容积尽可能大的长方形纸盒为题,设计实验教学,并从教学的起点、方法的渗透、教师的协调与学生的参与及经验的获取与积累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对于初中与小学的数学衔接问题,徐小莉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上好“起始课”、准确解析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加大小学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和初中数学老师在中小学衔接问题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热爱数学的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会用数学语言交流数学问题,想法设法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类比解决.在当下大数据时代,要求初中生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研究者吕亚军、顾正刚对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及促进策略做了深层次的探析,提出了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应该具备的特征和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即创设情景、问题驱动、知识整合、合作探究.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数学交流较少、形式单一现象,对此研究者罗云、夏小刚提出了几点思考:注重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数学交流提供素材,为学生数学交流赢得时间.

3.着眼于两个重要问题:中考试题评析及数学文化

随着社会和人类文化水平的进步,中考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是每位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林建军、蔡德清对于2016年福建省各区市中考数学卷亮点进行挖掘和思考,并对试卷命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专题栏中关于中考评析的4篇文章都提到数学试卷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稳”,可见,中考数学试题命题水平、命题趋势相对一致,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数学对现实生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应的数学文化也变得重要起来.许多一线教师都绞尽脑汁想把数学文化带到数学课堂中来,给学生提供数学场景和学习氛围.研究者方均斌、赵丹慧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数学与民族文化、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思维发展、数学与情感教育等方面讨论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中去的策略.

三、初中数学教育专题研究特色与亮点

《初中数学教与学》基于时代、现实、未来发展的需要构建每一个主题,有其独特之处,纵观这12个专题,其最为显著的特色与亮点有如下4点.

1.运用实证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题栏所涉及的文章,即有专家学者对理论的探析与研究,又有一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关注,还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佳作.在《初中数学教与学》12期专题栏所转文章中,有几位研究者针对江苏省基于质量检测的初中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结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建议,有理论分析、有实践探索,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精品佳作.

2.基于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现实

学校最核心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中来.所以说,一堂优秀的课需要教师的精心打磨,也需要学生的全力配合才可以做到.专题栏所转文章中,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出发,对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和想法.如实验教学、情景创设、核心素养培养等栏目,设计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完整性和引导性.观点摘编中更是收录了许多研究者独特的观点.《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一文中,研究者以“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说明.数学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研究者杨丽娟以数学实验“数格点,算面积”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设计数学实验教学,体现数学的实验味.

3.整合中外观点,全视角探析数学教育

无论是从大陆到台湾,还是从国内到国外,数学及数学教育总是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专题栏所转文章中,既研究了两岸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文化,也对中美两国初中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历史、现状及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有所差异,但差异之中也渗透着许多共同点.王薇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中国及美国数学推理能力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并从认识角度、评价角度等方面对我国数学推理能力进行了反思.

4.数量和质量并重,着力提升研究质量

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专题栏文章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质的飞跃.每一期专题栏论文所转文章数量占总数量的13,是分量最重的一个栏目.并且专题栏的论文观点独特,角度新颖,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发出自己的声音.从研究本身来看,研究的问题都是数学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从数学核心素养中挖掘课堂教学技能,从数学课堂中传承数学文化,从对话角度认识数学交流,从数学试卷中挖掘数学难题等.这些研究成为专题栏目的特色与亮点.

四、初中数学教育专题研究展望

专题栏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系统认知某一主题开拓了思路,但专题栏也有其拓展空间.

1.研究问题的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数学教育,是研究者应该深入讨论的话题.目前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引领教学方式变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动、有趣、高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师和学生更方便地获得数学知识、开发数学思维等.

2.研究方法的拓展

《初中数学教与学》影响深远,其读者有专家学者、教研员、数学教师和研究生,所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思路和想法.但纵观专题栏51篇论文,研究方法都比较单一,最多的是实证调查法和案例法.需要拓展研究方法,比如教育实验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对一线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了解他们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等.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众多读者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数学教育的技能.

3.研究路径的拓展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科技期刊;投稿论文;编辑效率;论文写作

0引言

本文对笔者从事《煤气与热力》编辑工作以来所接触的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引起作者的注意,在撰稿时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论文的质量,提升稿件的录用率。

1科技论文内容常见问题

1.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字数过多:每个期刊都有每个期刊的特点及特定的稿约要求,《煤气与热力》杂志对于论文题目的限定字数为20字,一般不设置副标题。此类问题在审稿时,一般会要求作者自行修改题目,精减字数。文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刊出后,当读者检索时,看到文章题目认为是自己想检索的文章,但浏览完毕发现作者并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度挖掘,未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长此以往,会使读者对该期刊失去信心。投稿论文出现此方面的问题时,一般会根据正文是否有价值,建议作者退修或改投。退修文章则建议作者根据正文内容修改题目或根据论文题目对正文进行修改完善。为了使论文更容易检索到,建议作者的论文题目尽量避免出现带上、下标的化学符号及标点符号。

1.2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与结论或引言混淆:有的作者直接将论文的结论列为摘要,或者将摘要与引言混淆,过多地阐述研究背景,并将历史和现状等节选一部分作为论文的摘要。鉴于在数据库检索文章时,一般只能免费浏览题目、作者、摘要等信息,摘要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要下载该论文,是否要引用等。因此,《煤气与热力》杂志摘要要求涵盖论文所有的内容,并将论文的价值点重点说明,以提升文章的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煤气与热力》杂志还要求摘要具有独立性,尽量不出现分子式,以便搜索。摘要中慎用“介绍”一词,该词学术性差,可用“阐述”代替。摘要中慎用“指导”一词,因为一般作者的论文对读者具有借鉴意义,“指导”一词不合适。摘要中尽量不用虚词“了”。如“分析了……”“表明了……”等,摘要应精炼,没有多余字。摘要过长:有的论文摘要过长,占据较多篇幅,不能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论文的价值点。一般论文的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1],论文研究的结果或结论相对较长的摘要可不受此项限制。关键词不全面:有的论文关键词不能完整涵盖论文的重要信息,造成论文按关键词检索时不能被有效检索到。关键词过多、过少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关键词是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词语或术语。每篇论文宜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2]。

1.3正文

内容空洞:论文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否则会使人读后毫无收获,既浪费了读者时间,也浪费了期刊版面。对于科技论文而言,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研究成果不能重复别人的工作,不能照抄,可以深化、发展和改进,从不同的角度或以新的论证方式研究老问题,提出新见解研究新领域,应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解决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问题。思路不明确:由于作者写作思路不明确,导致有些论文对于同一个问题,通篇反复论述,条理性差。建议作者重新整理思路,突出写作主题。原则性错误:对于科技论文而言,原则性错误最致命。不符合科学规律的论文、概念理解错误、常识性错误、图文不符、前后不一致等均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误导读者。论文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伪造数据,对每个公式、图、表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2公式图表格常见问题

2.1公式

《煤气与热力》杂志中较多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量的符号,首先是公式中量的符号未按标准书写,量的符号说明经常随机出现,未按顺序,另外较长公式的转行也未按要求进行。《煤气与热力》杂志编辑人员严格按GB3100~3102—93《量和单位》[3]标准对量的符号进行编辑核对。对于只有一个符号的量,必须使用此符号,别无选择。对有多个符号的量,优先选用《量和单位》中指明的第1个符号,括号内的符号尽量不用。有些标准规范、专著及参考文献中量的符号不符合国标《量和单位》,不宜效仿。作者撰写涉及数学公式的论文时,量的符号首先参照该国标。杂志社对常用的量的符号进行汇总,形成《稿约》[1]供作者参考。除去量的符号外,论文中涉及数学公式时,《煤气与热力》杂志还要求作者注意以下问题:非常识性公式,首先要求作者明确阐述出处,如果是作者研究的结果,要说明“我们研究得出了如下计算式”,如果从文献中引用的,要标明参考文献,引用的公式中量的符号也要符合《量和单位》要求;常识性公式,如胡克定律等不需要标注和著录;数学公式中所有量的符号均要按在公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说明量的符号时,量的符号与说明文字中间需要用破折号,有单位的量的符号务必注明。同一篇论文,相同的量的符号(指含义相同、单位相同的量的符号)不重复说明;同一篇论文,同一量的符号在不同公式中单位不相同,要用下标加以区分,或者只要出现该量的符号的地方均要进行说明。当论文中既有化学方程式又存在数学公式,需要分别编号,《煤气与热力》杂志数学公式按(1)(2)开始编号,化学方程式按①②开始编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计算符号处,如“+、-、×、/、<、>、=”处转行。

2.2图

《煤气与热力》杂志中曲线图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投稿论文中曲线图格式符合编辑出版要求的很少,一般情况下,曲线图会返回作者修改,一遍不成,还需要继续修改,如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作者撰写论文时,曲线图按要求一次完成,可节省修改的时间。《煤气与热力》杂志曲线图的要求为:曲线图的绘图区要求无任何辅助线;主要坐标轴线、次要坐标轴线以及后期作者为了说明问题添加的注释等均不能在绘图区出现;标值线向内;坐标轴用细线(0.3mm),曲线用宽线(0.5mm)[1];横纵坐标必须标注量名称和单位,只有在不必要标明的情况下(如无量纲)方可省略,无量纲量的单位为1;图的名称中一般不出现“图”、“示意图”;在曲线中,用“%”作单位是一个特例,“108”等不能用作单位,必须与标值放在一起。

2.3表格

表格也是科技论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表格内容更具有可读性,《煤气与热力》杂志采用全线表。表格中需注意:不得“图表并茂”,即数据不得用表格表达一遍,再用图表达一遍;对于并列的子表,子表之间的分隔线为粗线;表格形式力求简单,取简单的Excel表形式;对同一参数,小数点后的位数应相同;在表格中,用“%”作单位是一个特例,“104”等不能用作单位;特殊表格需要进行规范化处理。除上面几点外,表格应有自明性。表应编排序号,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号和表题均置于表上,表格应从正文引出,如“……见表1”。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附注于表下[4]。表内同一栏的数字需要个位对齐。

3投稿论文其他常见问题

投稿论文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也是出现较多的问题,现总结如下。同一概念不统一用词:同一篇论文,作者描述同一个研究对象,有多个别称,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如同一篇论文,作者题目中出现名称为“负压燃烧燃气热水器”,正文中除了该名称,还出现了“风机下置的燃气热水器”;同一篇论文“平均每车次加气量”与“车辆单次平均加气量”交替出现,此类问题均应全文统一用词。用词不明确:如《煤气与热力》投稿论文中出现较多“液化气”,务必明确是“液化石油气”还是“液化天然气”。用词不规范: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第2.3.3条明确规定:不能使用ppm,pphm,ppb这类缩写。“ppm”不能出现在论文内,在有些科技期刊中,还在将“ppm”作为单位使用,这是不规范的。实际上,“ppm”是“百万分之一”的英文缩写,不是量纲一的单位[5]。

4结语

以上科技论文中的常见问题是笔者在审稿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大部分需要编辑提出修改要求,作者修改。如果作者在执笔写论文之前就已经知晓此类问题,就可以避免出现,节省作者时间和编辑时间,缩短见刊时间。同时,作者写作科技论文时,也可以参考欲投期刊已发表的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1]《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煤气与热力》稿约(2014年1月)[J].煤气与热力,2014,34(1):B43-B46.

[2]王绍汉,董畔洪,陈雷.学术论文的撰写格式[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1992,6(1):73-80.

[3]国家技术监督局.量和单位:GB3100~3102—9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4]苏德毕力格.蒙古文版学报科技论文编写格式的规范性探讨[J].2011,32(4):364-368.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7

1最早的期刊中医学论文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至清嘉庆六年(1801)的《吴医汇讲》,既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也是中华第一刊[3]。该刊相继发表41位作者的94篇医学文章。其中发表在《吴医汇讲》卷一王云林的《祷告药皇誓疏》,叶天士的《温证论治》,以及唐大烈的《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图1)已经具备了中医科学论文的基本特征。该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发表的王云林(1645—1710)《祷告药皇誓疏》是迄今所见中国继承传统医德以来最早的医者誓词,亦即中国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传承了孙思邈(541—682)《大医精诚》的内容,也在“忍辱安贫”方面丰富了其内涵;但更重要的是它将其条理化、誓言化,标志着我国医德作为一种准则、一种信条、一种规范的表述,开始萌芽和生发,是中医业逐渐走上成熟的标志之一。“药皇”,即药王,《吴医汇讲》指韦慈藏、启玄子、王冰,后世供奉的药王也有唐代名医和我国医德的提出者孙思邈;“疏”,即分条陈述,祝告文。它在形式上,已有篇首刊眉(《吴医汇讲》卷一)、骑缝刊眉、按篇编码(便于重新分类再版)、主编者(长洲唐大烈立三氏纂辑)、审阅校对者署名(门人沈文燮玉调氏校订)、作者署名与简介(王云林:“讳家瓒,号缄斋,?赠文林郎,徐州府学教授。年六十六岁,殁于康熙庚寅。此篇系令曾孙绳林授梓。绳林名丙,号朴庄,吴县恩贡生,世居包衙前”)[5]、论文篇名(《祷告药皇誓疏》)、文末附载孙岱东、唐大烈的审稿意见和编辑评语等。在立论、举例、分析、论证上,第1步,提出问题,依据文中注类型的参考文献,如“窃闻《诗》云……《书》曰……又曰……此列圣所垂之明训也”,引用了《诗经•大雅》和《尚书•大禹谟》有关善恶吉凶的论点,并由此提出是否会“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6]即是否行善即有百祥,作恶即有百殃,从于道德有福,违反常道就会有凶咎?第2步,分析问题,以作者自己命运多舛,一线单传,6个儿女皆殇,到无论贫富,先怀悲悯,兢兢业业于中医外科家传而相继得二子的例证,说明《诗经》《尚书》所言不谬。第3步,解决问题,提出结论性建议,即“王家瓒七誓”,要求儿子谨守此誓,并专门救济“贫病无告,烟火不继之家”和“每有不堪之惨”的患者。由此可见,其论证有理有据,论文的基本要素皆已具备。其选题也符合“发前人所未发”的求新原则。这篇《祷告药皇誓疏》的宿命论或佛教因果报应说自然应予批判,但也有谋事在人、劝人向善、多做好事的积极成分,“谋事”就是要有医德。郭月霞也认为“虽文字不免掺杂迷信,然本意在宣扬医德”[7]。唐大烈门人顾景文在随同温病学奠基者叶天士游洞庭山时,在舟中口述笔录其言谈,并特约发表的《温证论治》一文,最早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8]的认识,形成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诊治方法,将其发展变化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渐成外感温病和辨证施治的金科玉律,从而与《内经》的热论、张仲景的《伤寒论》一样,均成为论述外感热病证治的划时代的代表作,也是温病学说走向鼎盛的奠基之作。该文经唐大烈修改润色后,首刊于《吴医汇讲》。此后,《临证指南医案》《医门棒喝》《温热经纬》等医著竞相转载,奉为圭臬。其弟子吴鞠通、章虚谷、王孟英等,以及儿子叶奕章、叶龙章等,也都传承光大,成为著名医家。《祷告药皇誓疏》《温证论治》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3篇农业栽培论文相比,在引经据典、推求本源、解释疑难、论断推理方面有许多共性;但不同的是其载体形态开始由图书向连续出版的期刊过渡,出现了署名、作者简介、连载、特约稿、编辑评语、同人评审、随到随镌等新的形式,文体也有了口述笔录、述评、短评、讲稿、遗著再整理等多样化体裁,除引用经典以外,也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例,特别是其“发前人所未发”“两说并采”等做法,成为我国图书论文体向期刊论文体转化的一个标志。

2最早的期刊数学论文

清同治十一年(1872),同文馆在北京创刊的《中西闻见录》相继发表了中国数学家的一批数理天文学论文,在我国期刊科学论文演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其中,以1872年第2、3、4期连载发表的中国数学家李善兰的《考数根法》(图2)[9]一文最为重要。它标志着中国人对素数问题,即费玛定理最早的研究。李善兰在翻译《几何原本》后9卷时,开始沿用《数理精蕴》的译法将素数译为“数根”。伟烈亚力从李善兰处得到一个判定素数的方法,将其译成英文,并于1869年5月10日给香港的一家英文杂志《有关中国和日本的札记和答问》(NotesandQueriesonChinaandJapan)写信,附上李善兰所得的这个定理,当月,便被冠以“中国定理”(ChineseTheorem)发表于该杂志,即若2p-2≡0(modp),则p为素数,亦即费尔玛(PierreFermat)定理的逆定理。当然已知其定理不真,但它引发了许多讨论和争论。李善兰采纳欧洲人对“中国定理”的意见,发表了《考数根法》,从而成为我国素数研究第一人[10]。在该文中,李善兰并未列入“中国定理”,想必已知费尔玛定理的逆定理不真,故给出了自己的素数判定定理,又给出了4种判断素数的方法,得到了相当于费尔玛小定理的理论。他在全然不知西人素数论的情况下,独立地获得了近似结果,虽说晚于欧洲,但亦首开我国数论研究之先河,功不可没。1897年,《湘学报》转载该文,同年又被收入《西学新政丛书》之《算学名义释例》《中西算学九种》之四、《湘学报类编》本和《湘学报大全集》本等。此外,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国数学家戴煦(1805—1860)的《求表捷法》,涉及幂级数、对数和三角函数造法,运用级数计算对数和常用对数,得到了与牛顿相同的结果,遂由传教士艾约瑟(EdkinsJoseph,1823—1905)译成英文,在伦敦刊行,也堪称19世纪中期我国数学家的重要成就之一。传教士所办期刊科学论文体的特点是科学消息报道、科学问答、科学论文翻译、科学论文编译等体裁的大量使用,甚至是百科全书、教科书上科学知识的选择性连续介绍,很少有纯粹的科学论文体,即便有,也是以社论、评述等形式出现的一些有关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论述。因此,在此背景下李善兰发表的《考数根法》等原创性科学论文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虽然在科学论文的论证方式、符号体系使用、公理化概念的建立等方面还是落后于西方,但这毕竟标志着中国学者促使科学论文体走向近代化的重要进步,特别是在号称“科学之母”的数学领域获得突破,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3最早的期刊声学论文

中国科学家徐寿发表于《格致汇编》第3年第7卷(1880年8月)的《考证律吕说》一文,亦为我国有重大影响的科学论文之一。《格致汇编》的主编者傅兰雅,本来把此稿寄到英国,请一位声学家评审,但这位声学家对中国科学家的研究颇为赞赏,结果被推荐到英国《Natuer》杂志,于1881年3月10日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发表。徐寿对乐律学有独特的爱好,青年时代即曾复制古乐器,晚年热衷于律管的管口校正实验,研究律管的半黄钟与正黄钟不相应的问题,得出“两支相差八度的同径管,其管长比为4/9”的最新结论,推翻了黄钟律管与长为其一半的半黄钟管应该刚好相差八度音的传统说法,从而攻克了困扰人们上千年的一大难题。晋代的苟勖(?—289)和明代的朱载?(1536—1611)都曾对此有所研究。徐寿在朱载?“理虽近似”,但“尚未密合”结果[11]的基础上,缩小管长,用九寸长(1市寸=3.3•cm)的开口铜管实验,发现按传统做法截去其一半并不能得到八度音,但再截去半寸稍长一点,则能准确地得到八度音。他反复截取不同管径的铜管进行验证,所得数据均完全一致,从而否定了弦管同律论。然而,这与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Tyndall,1820—1893)《声学》(徐建寅,傅兰雅译)1874年由上海江南制造局刊行的有关论述不符。清光绪六年(1880)十月,徐寿让傅兰雅将此结果译成英文,向丁氏求教。同时,他们将信件也寄给了《Nature》杂志。最终,徐寿的研究结果虽然使用的实验材料最简单、最原始,但却得到了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Rayleigh,J.W.Strutt,1842—1919)勋爵在《声学理论》(《TheoryofSound》)中发表的理论推算公式相同的结果。1881年3月10日,徐寿的实验结果以《声学在中国》为题在《Na-ture》杂志发表,并以“编者按语”宣布“一个古老定律的现代科学的修正已由中国人独立地解决了”[12]。徐寿用中文在《格致汇编》发表的《考证律吕说》和《格致汇编》主编者傅兰雅在英国寻找专家评审,并推荐到《Natuer》发表一事,加之傅兰雅要将《格致汇编》打造成“中国的《科学美国人》”的办刊抱负,使《格致汇编》渐成19世纪中国文明进程的标志,不仅发表了诸如关于巴斯德细菌学说的科学家演讲体、傅兰雅考察英国工业的考察报告体等一批新的科学论文体裁,而且论文所涉内容也越来越广泛,遍布于数学、热学、光学、电学、力学、化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工程技术,甚至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自然科学史等各个领域,大大丰富了我国期刊科学论文的题材体裁。

数学研究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数学建模;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想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稳定的心理状态。许多科学家断言未来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数学技术的竞争,这无疑对数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及建模竞赛是提升大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数学建模竞赛及其赛题特点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在每年9月份举行,竞赛面向全国高校的所有在校本科大学生,竞赛由一到三名学生组成一队,在三天内完一篇竞赛论文。参赛者可以自由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使用任何工具,但是不能与外界人员讨论。在三天时间内,每个队要完成一篇论文。通过分析研究历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我们发现试题大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具有很强实用性和较大的挑战性。例如,2018年的A题“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这个问题是一个热传导模型,外部的高温通过高温作业服和空气的两重削弱到合适的温度来保护人体,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合适的假设,将整个问题简化成外部高温能量先经过1层,再经过2层,再经过3层,再经过4层,最后到达皮肤所剩余的辐射能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人体也有温度辐射出去,这会对外部温度的传播有影响。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导热。外界环境温度给定,内部人体温度给定,中间的物性参数给定,就几乎能给出定解。所以先列微分方程,再给边界条件,最后matlab数值暴力求解。针对问题一,我们通过热力学热传导方程建立4层热传导模型,得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分析出影响热传导的因素,并绘制出温度变化图。我们再考虑其边界条件和人体等因素建立适当的偏微分方程,从而求解得出温度在人体表面的分布状况。针对问题二,我们通过建立皮肤传热模型,列出了Pennes方程。但由于皮肤短时间暴露在强热流环境下,Pennes模型难以描述热流非稳态热传递过程。根据傅里叶热流定律,并考虑皮肤生物组织传热速度有限的物理事实,我们可以利用非稳态下的一维热流方程,即非傅里叶公式的线性展开进行求解,建立出生物传热热波模型,对高温作业专用服装的热防护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构建遗传算法模型求解II层厚度的最优值,由于考虑到约束条件带来的影响,我们根据二重结构编码的特点,设计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在原来基本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对二重结构编码进一步分析,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使模型求解精度上升。针对问题三,我们针对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Pareto排序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模型,通过分析附件2给出的假人皮肤外侧的测量温度,挖掘种群中Pareto支配关系,将II层和IV层的厚度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增加决策变量IV层的厚度来优化II层的厚度,以便求解目标函数II层和IV层的厚度,得出目标函数的最优厚度解。而这些问题,题目中并没有涉及,需要学生团队发挥聪明才智去挖掘。应该说对于每个问题的考察、分析都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

三、笔者所在学院数学建模基本情况

作为新晋的地方本科院校,本校非常重视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与竞赛,学校组建了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专门研究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自2012年开始,每年选派一部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4个,云南赛区一等奖8个,二等奖14个及10余个三等奖的成绩。无论最终成绩的好坏,几乎每个参赛队员都认为数学建模竞赛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切实地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通过分析学校每年参赛学生数及获奖学生数可以看出,学校对数学建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建模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而且每年的成绩也越来越优秀。学生拿到国奖、省奖荣誉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这些说明数学建模带来的不仅仅是奖状而是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从历年参加过数学建模毕业生的学生中发现,往往这些获奖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很优秀,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四、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一)磨炼学生的意志

数学建模竞赛的试题可以下载了,队友们都进入了紧张的状态,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讨论往年的试题,在猜想今年的试题可能会涉及到哪些热门话题。试题解压码公布的那一刻,战斗开始了。怀着忐忑的心情阅读着每一道题,文字简短,思绪有些混乱,和队友讨论要选哪个题的时候,各抒己见,每个人的兴趣不一样,擅长的不一样,经过讨论选定了题目,开端是顺利的。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团队陷入了僵局,虽然很快就打破了这种状态,但是接下来的两天,大家却有点分神分心也很少交流。最后的两天又回归到数学建模中努力奋战,终于在第三天上午上传了一份完整的答卷。交完论文的那一刻,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可却还有些不甘心地一遍又一遍的翻看着自己的论文,这是三个人这几天战斗的结晶。

(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让队友收获了友谊。从组队时的不熟悉,到逐渐的磨合,产生默契,他们的友谊在共同的努力、学习中得到了升华。他们永远忘不了那竞赛那三天在教室里的奋斗,讨论的声音、翻书的声音、键盘的声音……永远忘不了三个人围在一起吃饭还讨论着题目的思路,永远忘不了最后一天不眠不休奋战24小时也要把问题解决的永不言弃的决心……建模比赛以一种特殊的强有力的形式将队友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说战场上的友谊是真挚,那么建模比赛场上的友谊,更是珍贵。

(三)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

大家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写建模论文时的情景,第一天晚上一开始毫无思路,傻傻地望着题目发呆,不知道把仅有的那本建模课本翻了多少遍,一边查看资料一边整理记录手稿,觉得把数学、物理方面学过的知识都考虑了,然后在电脑里敲写属于自己的文字,花费了好几小时才完成自己初次的建模作品,那一天晚上忘记了喝水,忘记了要进空间去回复留言,忘记了接下来就要进行的考试,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这就是建模带给大家的东西,这种乐趣大家将会终身铭记。

(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加数学建模对参赛者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仅是用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更是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将生活与知识更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高级思维活动,并学会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软件应用的能力,很多建模都是在计算机中完成,因此学生也就主动依靠计算机进行独立的研究,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数学软件的使用,有利于提高这方面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另外,数学建模对参赛者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影响也很大,在没有参加之前,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但通过建模能领悟和学到了很多很多,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做出了很多的铺垫。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