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数学老师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数学老师论文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1

1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如实反映我国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以期为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方向。我们期望通过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窥见数学教师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所真正期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研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心目中数学教师的理想形象。

2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考虑到研究的必要性,我们针对部分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下称本科生)、在职中学数学教师(下称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分别设计了三份问卷。这三份问卷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对本科生,我们侧重对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对数学教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所在院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数学教师,我们侧重被调查者的数学教学状况、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母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中学生,我们侧重于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被调查者眼中的数学老师等的调查。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试图通过他们所欣赏和喜爱的数学教师的品质中反映出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同时,我们在这里也同时考虑到三份问卷的关联性,即共同反映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也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关于样本的选取,我们综合考虑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211重点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惠州学院的部分2002级学生开展调查,一年后对西华师范大学2003级学生也进行了调查;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吉林省通化市以及贵州省贵阳市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开展调查;同时选取四川省南充市、贵州省贵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部分中学生开展调查(均为不记名调查)。针对本科生的调查于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对2002级、2003级的学生在各师范院校分别进行。针对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调查于2006年3月-2006年10月在各地分别展开。①同时,我们于2008年7月对参加调查的2002、2003级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回访。针对数学教师和中学生的访谈分别侧重于他们在数学教学或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本科生的访谈主要在于他们在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上的困惑与问题,同时包括让他们回答2-3个关于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小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总共发出本科生调查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18%;发出数学教师调查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44%;发出中学生调查问卷166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31%;总共参加访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的人数为39人。调查问卷总体回收率较高,调查数据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调查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由于问卷所涉及的问题选项都不是易于量化的,因此问卷设计为选择题的形式,部分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在统计分析时,我们主要采取计算百分比的方法。由于涉及问题较多,我们将对主要问题以及三份问卷具有较强关联性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下分4个方面分别阐述。

3.1关于被调查者对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看法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针对被调查者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本科生和中学教师关于“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等问题的回答(要求选择最匹配的选项)。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A.热爱数学教育事业B.喜欢数学并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C.只是愿意做老师,教什么无所谓D.一不小心,入错了行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没多少兴趣D.讨厌数学调查结果显示,本科4年级学生和在职数学教师关于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所作回答的各项百分比基本持平,但仍有一些相异之处。对问题1的A选项“热爱数学教育事业”,数学教师(45.6%)比本科生(52.8%)低近7%,是否暗示出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热情反而有所减退呢?同样,对于问题2的C选项“对数学教学(学习)‘没多少兴趣’”,数学教师(11.4%)比本科生(6.5%)高出近5%,这也是否同样意味着随着数学教学的经历反而消减了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呢?当然,这两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值得思考的一个研究取向是纵向研究数学教师的教龄和对数学教学的热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析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我们在让中学生对上述问题2(你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吗?)作答时,同时让他们回答问题3。问题3:你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是()A.没有困难B.有一定困难C.困难很多D.难以补救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发现,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要受数学教师和数学考试的影响,如果数学考试屡遭失败,他们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同时对比本科生(33.0%+57.2%)②和中学生(36.2%+39.2%)对问题2的回答显示出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于中学生,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本科生毕竟是从中学生中择优录取的并且已接受3-4年的大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显示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文献[1]中的数据基本吻合。

3.2关于被调查的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

关于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问题供被调查者选择。问题4: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吗?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也不讨厌D.讨厌问题5: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A.很好B.一般C.较差D.很差问题6: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是()A.照顾全体学生B.因材施教C.总是讲得过快、很深、很难D.照本宣科问题7: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还需要加强下列哪些方面?A.课堂教学基本功B.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C.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D.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问题4、问题5的A、B两项百分比之和显示,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认可率在80%左右。问题6的C项所占百分比为31.5%,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人为加大了教学内容的速度和难度,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并产生厌学情绪。根据3.1中问题3的统计数据,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该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专门研究,笔者将另文阐述。同时,中学生对问题7的回答显示出,中学数学教师主要需要在“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41.5%)、“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28.5%)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p#分页标题#e#

3.3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看法

关于数学教师与本科生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认识和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问题8:你认为你能否胜任中学数学教学?A.完全能够胜任B.能较好胜任C.基本能胜任D.难以胜任问题9: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认为你目前非常欠缺的知识是哪些方面?(可多选)A.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B.教学基本功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C.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D.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E.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F.数学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问题10:你是否学习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A.已经系统学习过B.粗略地阅读过C.略有所知D.仅仅听老师(同事)提起过问题11: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是否经常阅读数学杂志,尤其是数学教育杂志?A.经常阅读B.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C.很少看专业杂志D.从不看专业杂志调查数据显示,对问题8的回答,约36%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有50.8%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但是仍有约1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超过70%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是本科生的2倍),有23.7%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有3.5%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考虑到此次调查并未涉及农村中学,3.5%的数字已经不小了,而且这是数学老师们自我评价的结果。与本科生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已经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但如何使本科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多选题问题9,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310项(累计),人均选择2.918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617项(累计),人均选择2.706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自身最欠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而且,数学教师(44.7%)认为自身欠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百分率比本科生(31.4%)高出约13%,这或许是因为数学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但同时这也说明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中新加入的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选修系列的部分知识不是很熟悉甚至陌生。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本科生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的选择上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约15%和18%,这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本科生出于求职的需要。问题10、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50%左右的本科生和超过90%数学教师学习过“课程标准”,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和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多。通过被调查者对问题11的作答,我们了解到,数学教师和本科生“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但同时也看出,约50%的数学教师和35%的本科生基本上不阅读专业期刊。

3.4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看法

问题12:你认为目前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学?(可多选)A.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B.初等数学研究C.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D.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E.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F.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实践能力G.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问题13: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感受是()A.效果很好B.有一定的效果C.效果一般,泛泛而谈D.效果很差,理论太抽象,缺乏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问题14: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或《数学学习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③A.很有必要B.应该作这方面的努力C.建议作为必修课D.没多大必要对于多选题问题12,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628项(累计),人均选择3.626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776项(累计),人均选择3.404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和“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这意味着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应该大力加强这两方面的教学。而且关于“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数学教师(71.9%)的选择率比本科生(56.3%)高出近15%,这说明数学教师更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而在图1中,有42.5%的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本科生的选择率超过了60%,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14%和17%左右。问题13、问题14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认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数学教师的反应更加强烈。同时,30%以上的本科生和数学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33.2%的本科生和39.0%的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应作为必修课开设。

4结论与启示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有效的策略,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不断的进步提高。

二、目前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学质量和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

大学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一般是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太重视学习过程,并且在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还有很大的不足,还需要不断的完善。[1]并且在不完善的机制体制下,老师没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并且在大学的客观条件上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之间的矛盾

一般大学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以及结构的构造方面比较落后不太新颖,这是非常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在大学的教材中一般几乎没有数学史方面的知识,这也使得大学生一般缺乏人文知识的积累。一般的大学数学教材是纯数学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其实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以及自我学习,并且仅仅根据数学教材也很难进行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

(三)旧的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矛盾

在大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一般是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一般按照教材进行讲解,也不会将一些实际案例引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大学生仅仅是埋头苦学,通过死记硬背的去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述的知识。[2]大学中的很多数学老师还是仅仅依靠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这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的。

(四)教学策略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矛盾

大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没有完善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些老师也仅仅是空口白话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统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也并没有真正的付诸实践。

(五)旧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工具之间的矛盾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黑板粉笔来进行数学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效率比较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也很难很好的完成,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一般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使得形式更加的丰富也使得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会将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推导直接呈现出来,会不利于学生启发性以及探究性的培养和提高。大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良好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将其处理好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是重视对学生应试教育的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使得很多的大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的情况。[3]所以在大学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可以使得老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可以更好的完成,也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发现数学的魅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使得学生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下坚实的基础。

四、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学数学老师要及时变更教学理念

大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想要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大学老师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变革这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非常的重要。目前的大学数学老师需要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认真的思考研究,并且对大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探究,因为只有大学数学老师在观念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列入数学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4]通过不断地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才可以真正的将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优化,也使得大学生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不断的培养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解放他们的思维束缚,引导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注意独特性和新颖性的培养,使得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中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大学生在数学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探究意识不断的提高。

(二)变更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的时候,要在每个阶段和环节都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数学老师要通过细致认真的观察进而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个性,从而因人而异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尤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进行双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而使得大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方式更加的灵活化,可以开展一些研讨会以及专业课的讲座,使得学生在参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发,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得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地进步。并且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以及计算机的运用,通过新的教学设备,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也使得学生可以训练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以往传统的黑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变化革新。

(三)革新教学考核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目前的大学数学仍然通过应试考试,通过试卷考试来进行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但是在数学试题的考核中一般会注意解题技巧的考核并且考核的知识点单一并不全面,这会使得大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使得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不太广,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锻炼。在进行考核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考察,并且这种改变也要在数学考试的模式上进行相应的反映。[6]除了以往传统的笔试考核还可以考虑运用开卷考核以及论文撰写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考察大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去查阅分析一些数学参考资料,使得学生的学习研究性和探讨性提高,使得学生更加的积极主动的去汲取知识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进行数学笔试考核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调节考核的内容以及考核的形式,尤其要注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以及实验项目,并且开展一些研讨会的开展活动,从而使得学生的考核是多样化的。可以将学生最终的成绩采用5:3:2的比例进行,其中期末的数学考试成绩占据50%,平时的成绩就是考核学生日常的出勤以及日常作业的完成程度占据20%,而所谓的剩下的20%是学生的实践成绩,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考核。通过类似这样的变化和革新,可以使得学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而是使得学生可以不断地调动自己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及开放性和创新实践性。

五、结束语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而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要大力的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策略的提出,并且重视和践行大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可以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志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三)[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2]刘炎,张学奇.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2):27-30.

[3]袁威威.高等院校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168.

[4]林燕.大学数学创新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分析类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200-201.

[5]熊从慧.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2):94-95.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感悟;对策

一、引言

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遇到数学问题可以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美好愿景,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是有很多同学觉得数学学习过于枯燥乏味,由于各种原因,总是无法大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出新的教学思路。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新课程理念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但是就目前而言,初中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数学教学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不胜枚举,比如:数学教学内容涉及面窄,并且知识过于陈旧、难度较大;大部分地区都以老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这个过程中,老师是新知识的绝对拥有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乏主动探索的机会,无法进行协作学习,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百害而无一利;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课本知识、学习技能的掌握状况,而忽视对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学生本身的情感、心理变化等的关注,这对于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影响较大;现阶段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围绕书本、老师、课堂三大要素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概念、运算、公式的掌握及应用熟练度上,而是应该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富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同,老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大力鼓舞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

(二)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的改革步伐变得更加坚定,与之前教材相比,课程改革下的新教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教材注重知识的普及性、发展性、基础性,在注重数学实用性能的同时,又适当向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的方向倾斜。(2)新教材体现出了数学和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素材的选择大多偏向于自然、科学中的常见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习内容更加真实化、现代化。(3)新教材中特别加入了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对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也做出了合理编排,并且适当加入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课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提高,注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比如:对称图案的设计、论文的撰写等。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实施方法

新课标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重视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近在咫尺的,现实生活和数学更是密不可分的。具有一定数学教学心得的教师都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的多少,而是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的后天潜力。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

只要将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来,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非常有必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在生动具体、富于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现实情境的烘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包括:讲述有关数学的故事、开发新的数学游戏、观看动画演示等等。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设计创作教学情境,然后带入课堂,用以抛砖引玉、突出课堂重点内容等。比如:设置一个实际问题,疑问句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探索问题的答案;或者以悬念导入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或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教学和学生接受状况临时制定尝试性的探究活动,这种方案可以应用在学生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观点时。由此可见,数学老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这一动作十分必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再结合知识的形成过程,设定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相关的、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条件,更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学习质量的屏障。如果学生有兴趣、想自主学习数学,那么听课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不仅要听老师讲课,还要听其他同学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因为其他同学的认知错误很可能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们需要找出错误的根源,再对症下药,这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数学能力。此外,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听课,比如:怎样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注意力,并可以与老师的思路同步;如何能够自行归纳重点、难点;遇到想不通的问题如何解决等。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需求,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感知、记忆、想象活动、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更好地听课、说出需求、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树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心得感悟[J].软件:电子版,2016(11).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4

一、本文研究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独立学院的各个专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独立学院通常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基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薄弱一些,而比专科类院校要强一些,同时又要突出其应用实践性。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影响着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学生上台发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改变传统的老师填鸭式地教学方式,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举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实践理论知识或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一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1个学分的自学课程,由专业教师来推荐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通过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进行考察。另外,各门学科增强社会调查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且学生对问卷结果来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成调查报告。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5

(一)调查对象

本校中学部十名数学教师及本年级六个班的220名同学,其中119名男生,101名女生.

(二)调查数据分析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1.你了解数学史吗?非常了解10%,基本了解80%,稍微了解10%.2.你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吗?经常渗透20%,偶尔渗透80%,从不渗透0%.3.你觉得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有必要吗?非常有必要20%,必要70%,没必要10%.4.你认为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这项工作实施最困难的原因是什么?考试不考,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40%,日常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张50%,初中生年龄太小,渗透数学史没必要10%,其它0%.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1.你了解数学史吗?非常了解0%,基本了解0%,稍微了解63.29%,不了解36.71%.2.你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吗?天天渗透0%,经常渗透15.94%,偶尔渗透55.90%,从不渗透28.16%.3.你觉得老师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有必要吗?非常有必要27.27%,有必要60.45%,随便10%,没必要2.28%.4.你认为将数学史融入平常的课堂教学,起到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更加激发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35.27%,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能从本质上了解数学15.60%,拓宽视野,全方位的认知和理解数学20.65%,提高数学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23.44%,其它5.04%.

(三)由数据总结出的结论

大多数教师,意识到了数学史的有用之处,但是碍于现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升学压力,无法将数学史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渗透.而学生对数学史引入课堂持积极、欢迎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样一来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有趣性,改变以往数学教学的呆板、枯燥的状态;二来有助于自己全面了解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修养,来增强自己的数学素养.由此可见,我们多数的数学教师,只是把自己定义为一名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数学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忽略了教育本身的实质,也误解了数学这门课程设置的意义与目的.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发展人,来发展社会.而数学课程的设置从宏观上来讲也是为了发展人,从微观上讲是为了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技能与能力.数学史恰好就是一部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史,它记录了人类在数学方面思维进程的记录,学习数学史,实质就是继承前人优秀的数学思想.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着人类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二、实施过程的三个注意点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数学史的引用最忌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教学.我们应该学会见缝插针,要将数学史的知识与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2.切勿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数学史的引用,是为了辅助课堂教学,是加餐而非正餐.每节课我们都有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我们不能因为为了渗透数学史,而耽误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把数学史的渗透当成常态化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不急于一次,也不急于一时.

3.多环节渗透

很多数学老师误以为,渗透数学史,就是在课堂引入的环节,介绍相关的数学家及故事,如同语文中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一样,亦或者在涉及到有关解法时,介绍前人的一种思想.数学史应该是通过适当的手段,应用于我们教学中的多个环节.

三、对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展望与设想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6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数学文化”有如下描述:高中数学课程……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但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学几乎仍是解题教学,课堂缺乏必要的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数学学习处于一种低效的被动状态。多数老师也不知该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本文主要对此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数学文化”有如下描述:高中数学课程……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但目前,我们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学几乎仍是解题教学,课堂缺乏必要的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数学学习处于一种低效的被动状态。多数老师也不知该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本文主要对此谈一点个人的见解。2016年10月8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了[2016]179号文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对数学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这一文件的公布,是从考试命题的角度第一次正式地明确要求要把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试题。由此也可看出,数学文化的渗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呢?

1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想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我们教师必须先学习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研究数学文化的论著、论文,学习数学经典名著来学习数学史。比如: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郑毓信《数学文化学》,李文林《数学史概论》(该书内容准确精炼)等。即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学习,通过简单浏览、局部细品,久而久之,也能受到优秀数学文化的熏陶,对数学文化的理解也会上升到较高境界。只有我们教师学习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有趣”,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

2通过介绍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研究数学概念、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同时也研究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正是由于数学史的这些研究范围决定了数学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介绍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从以下3个途径进行:

2.1利用数学史导入新课

以数学史导入新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史,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等比数列》教学时,先给学生展现了一个问题:《孙子算经》中名题“今有出门望见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问各几何。”这个问题是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首项,求各项的问题。学生因此问题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2.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进数学史

写在书本上的数学公式、定理、理论都是前人苦心钻研,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和失败才形成的。当讲解这些公式、定理等时如能适时地讲出它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把握数学的源与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当然,这样做肯定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当地穿插数学史的故事,这个不一定要局限于数学家。事实上,历史上那些并非数学家的名人学习和钻研数学的故事对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同样能产生一定的作用。要重点介绍他们遭遇挫折或失败的经历,介绍他们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的成功,让学生学习这些人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勇气和毅力,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2.3课后布置数学史问题或数学史阅读材料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史的阅读材料或数学史问题,让学生通过进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获取数学史料,了解数学文化,解决数学史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专题通过网络搜集、查找、阅读资料文献,编写一些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科普论文,研究数学文化,体会数学文化。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

3优化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要不断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数学的内涵,展示数学的美学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数学美,感悟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体现数学的人文精神,使课堂成为渗透数学文化、影响学生精神风貌和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是人类的基本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数学知识,还包括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美等。数学文化几乎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但要避免为了体现数学文化而牵强设置,避免生搬硬套。我们应在此方面深入研究,以使我们数学课堂上的数学文化传播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美)H.伊夫斯著.数学史概论[M].欧阳绛译.

[2]张勤.李德安.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初探[J].数学通讯2016.2.

[3]邵坤.研修报告: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初探[J].

[4]罗建宇.品味数学文化课堂,感悟文化数学教育[J].数学通

作者:王庚寅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看重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结构方面的配置。国家也在不断地推行新的课标政策,以适应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的需求。而创新能力是考核一个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教育行业一直培养并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有关学生创新思维如何建立这一课题的讨论,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措施

一、引言

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其蕴含了丰富的逻辑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并且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较强的逻辑性。数学是一门语言学科,是通往逻辑思维世界的一把钥匙。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模式和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模式,实现教学最终目的。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方式进行授课学习。在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只是简单地传授课本知识,结合考试重点,通过填鸭式教学将高中数学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机械地学习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目的只停留在实现提高考试成绩单一方向,从而忽略了数学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创新力。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从而在心底对数学产生排斥。这对于高中生来讲,不仅没有在数学这门课上得到创新力的有效培养,而且还在心理和学业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落后已满足不了当下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在新课改的实行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综合素养

在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下,高中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老师不仅要在数学专业方面过硬的技能,还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改革能力。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在传统的基础数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将两者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热爱。这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个较高的考验,需要高中数学老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学习和加深,改善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传统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构建兴趣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教学课堂老师和学生没有产生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开放式的并具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该环境下,自发地探索数学的奥秘。其实高中数学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其蕴含了丰富的延展性空间。比如在学习几何立体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在了解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完全走下讲台,将讲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利用工具设计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并将成品展示出来。同时,不同的空间几何模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产生一个新的空间结构,让学生对不同的模型结构进行解说,从各个角度来观察模型。通过这种方式不光可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自我探索探知,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于高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为学生营造想象力空间

对于高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课堂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数学学科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想象力以及联想能力。那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想象力方面的培养是极其缺失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逐渐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改革创新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针对学习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函数这一节课程教学时,传统方式肯定是教学加做题这种模式。其实对于函数而言,具有极其丰富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看似简单的一个公式,包含内容广泛,由一个公式而概括总结了大部分数字规律,其蕴含了丰富的变化规律。针对这个特点,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多媒体教室,利用计算机将函数公式转换成图形,根据坐标值数值的变化,函数图形也发生相应的波动。这种方式在视觉上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函数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函数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以及利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这种方式对以后更高深的数学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地在各个方面加强提升,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尤其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思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非常重要。因此,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目的应该在实现传统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加深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5,(26):134-135.

[2]于秋影.我国高中数学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4-06.

[3]董金林.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9-22.

[4]杨祀国.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6):12-13

作者:刘钟梅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思维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使得各学校在教学制度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和革新,各个教师也随着新课改的内容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而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之一,数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从而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很有必要.数学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认识事物;思维创新;逻辑分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数学教育当成死板的学术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是对知识的积累和叠加,学习的知识过分注重数学自身的学科性,主要应付于考试,忽视了对学习的主体对象———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致使高中数学教学表现得单纯、乏味和苍白。而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数学教学课程的价值所在,构建起内涵丰富的高中数学教学。

1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掌握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如何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是学习数学最根本的教学内容。数学通过对事物进行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般特征,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辆大卡车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7个小时后路程的多少?这便体现出当速度一定的时候,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某人到商场购买10件价格为20元的商品,其总价为多少,这是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再例如工厂生产零件,一小时能生产1000个零件,8小时加工的零件数量,当工人的工作效率一定是,时间与工作总量的关系。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例子,可以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共性:但一个量变大或缩小时,另一个量也会按一定的量随之变大或缩小,这种关系,就叫正比例函数.这种关系还可以利用函数图像的方式来揭示出他发展变化的本质.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分析同类属性的事物,会抽象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特殊的问题,发现事物的普遍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

2通过数学教学,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悟到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几何证明类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经过对命题进行分析,最后推导出结论;还可以通过在已给图形上作辅助线,产生新的条件,从而搭起解决问题的桥梁,使问题变得简单;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结论入手逆推得出题目上中的已知条件,证明结论的合理性;还可以用反证法,证明逆命题的错误或不合理,从而证明结论的正确。另外,还可以用代数计算的方法,利用经过计算的数值,证明结论的正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把多样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多维性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3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严密和科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形成严密、严谨和科学的思考问题习惯。如分式基本性质的定义: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大小不变。这个定义虽简单,但表示非常严谨,对许多要义概括十分科学。“同时乘以或除以”说明分式的分子、分母都要与整式相乘或相除,不能只有一个相乘、相除。“同一个”,说明分式分子、分母相乘、相除的整式必须是相同的一个。“不为零”如果与分式相乘或相除的整式为零,则分式没有意义。引导学生推敲数学语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4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分析事物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更为丰富,无论代数、几何、解析几何等每一个分支中,从概念到定理、公理都是有机联系的,而且各个分支之间还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可以用到几何知识,也可以用到代数知识。如求函数f(x,y)的值的问题,可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出各点,连接这些点构成图形,利用几何图形分析各种数量关系。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几何问题等。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全面分析、恰当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束语:由此可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教师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现今教学模式已不再是一味地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认识事物和规律的方法;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们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的学科,且逻辑性强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构建内涵丰富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一味地知识累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愈明.防差足优,人人成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袁艳.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3]王保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才智.

[4]安城日,安东日,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

[5]王洁,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倪宝林 单位:黑龙江省绥芬河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运用

摘要: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对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归思想;高中数学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时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化归思想简述

化归思想是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和课程内容的转化和总结归纳.这样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可以理解为更加直白的流程,就是将原有问题通过转化和简化形成新的问题形式,再通过对新问题的研究简答中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从而正确解答元问题.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问题之间的转化,能使学生有效利用数学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解题效率.从化归思想的应用特征来研究的话,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而且有明显的多向重复性等.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化归思想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在问题产生与解决思考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问题的根本结构上进行细致分析,利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多种技巧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是化归思想的价值体现.

二、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就是教材内容中的方程式教学.在方程式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化归思想,通过转化降低复杂多变的方程式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把化归思想合理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并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化归思想分析,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来说有巨大的帮助.例如,在讲“三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利用化归思想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对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组成和解题思路有基本的了解,合理利用化归思想进行课程学习,把三元一次方程组化解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利用基础数学知识对转化以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如果遇到困难之处,还可以进行下一级别的化归思想,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分解简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组.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利用化归思想解题.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从根本上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对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随着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高中阶段的解题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解题教学环节大多是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灌输式教学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很难学到数学知识的精髓,还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使教学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就目前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来看,化归思想的运用还不够完善,有些学生对于化归思想的掌握和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学思路还处于摸索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于化归思想在解题教学中的渗透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研究和创新.例如,在高中数学方程式解题教学中,对于整合方程式之间的换算关系,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思路,不一定符合每个学生的思维理解,从而使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化归思想.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方程式的换算理解,由浅入深去发挥化归思想的作用,使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有稳定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其他方程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能避免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组与其他方程转换上的困扰.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化归思想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学生在运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没有掌握化归思想的精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扎实的基础,面对困难的题型和题目有更加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周炎龙.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体现和教学[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任兴发.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7

一、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专题栏目论文梳理

《初中数学教与学》是精选众多期刊中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精良之作,为读者提供初中数学教育中最热门的论点和话题、最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最独特的学习技巧和数学文化等.2017年《初中数学教与学》专题栏共涉及12个主题,具体情况见表1.表1中表明每一个专题下转载论文数量为4篇或5篇,约占每期论文容量的观点摘录2篇,与相关题录一起占本期杂志的一个页面.专题栏转载的51篇论文中,有29篇独立撰写,其中14篇是中学教师所写,11篇是教研部门的人员所写,4篇是高校教师所写;有22篇是合作撰写,其中16篇有中学教师参与,可见中学教师是数学教育核心问题研究的主体力量.所转论文的原发刊有22种,转发量最多的是《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国数学教育》《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杂志》《数学教育学报》,占总量的58.82%.24个观点摘编来源于16种期刊,来源最多的是《中学数学》,有5篇,其次有《中学数学研究》《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国数学教育》等等.

二、初中数学教育专题研究现状

1.围绕一个热门主题: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12期杂志中有5期专题栏的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素养这个热门话题展开研究.研读5期杂志中的20篇论文,以挖掘所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透过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20篇论文,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围绕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可见,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研究者黄玉华以苏科版七年级下的证明为例,从课堂教学的维度提出通过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活动、数学教育评价这3条培养途径落实核心素养.研究者杨慧娟、柴晓龙、马勇军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以一节数学课中的三个细节为例,具体说明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的教学策略.李树臣以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的“几何证明初步”为例,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及联系,并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研究者牟天伟、张燕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均数”为例,具体说明发展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对数据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研究者楚秉晶以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为例,提出“数学抽象”须着眼于概念的分离与构建、概念的概括与普适化、概念的定义与符号化、概念的系统化.

2.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继承、传递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人类个体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学校全部教育工作的依靠者和真正的主人,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堂教学,使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杂志中,研究者从情景设计、实验教学及中小学衔接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学方法;从数学交流方法及深度学习这两方面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品读案例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味道.研究者戴通过5个案例品读“情景引入”问题设计的“数学味”,并提出3点教学思考:切实吃透教材、充分领会学情、认真研究教法.研究者姜晓刚以制作容积尽可能大的长方形纸盒为题,设计实验教学,并从教学的起点、方法的渗透、教师的协调与学生的参与及经验的获取与积累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对于初中与小学的数学衔接问题,徐小莉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上好“起始课”、准确解析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加大小学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和初中数学老师在中小学衔接问题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热爱数学的学生会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数学的方法,会用数学语言交流数学问题,想法设法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类比解决.在当下大数据时代,要求初中生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研究者吕亚军、顾正刚对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及促进策略做了深层次的探析,提出了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应该具备的特征和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即创设情景、问题驱动、知识整合、合作探究.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数学交流较少、形式单一现象,对此研究者罗云、夏小刚提出了几点思考:注重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数学交流提供素材,为学生数学交流赢得时间.

3.着眼于两个重要问题:中考试题评析及数学文化

随着社会和人类文化水平的进步,中考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是每位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林建军、蔡德清对于2016年福建省各区市中考数学卷亮点进行挖掘和思考,并对试卷命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专题栏中关于中考评析的4篇文章都提到数学试卷的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稳”,可见,中考数学试题命题水平、命题趋势相对一致,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数学对现实生活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应的数学文化也变得重要起来.许多一线教师都绞尽脑汁想把数学文化带到数学课堂中来,给学生提供数学场景和学习氛围.研究者方均斌、赵丹慧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数学与民族文化、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思维发展、数学与情感教育等方面讨论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中去的策略.

三、初中数学教育专题研究特色与亮点

《初中数学教与学》基于时代、现实、未来发展的需要构建每一个主题,有其独特之处,纵观这12个专题,其最为显著的特色与亮点有如下4点.

1.运用实证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专题栏所涉及的文章,即有专家学者对理论的探析与研究,又有一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关注,还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佳作.在《初中数学教与学》12期专题栏所转文章中,有几位研究者针对江苏省基于质量检测的初中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结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建议,有理论分析、有实践探索,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精品佳作.

2.基于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现实

学校最核心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中来.所以说,一堂优秀的课需要教师的精心打磨,也需要学生的全力配合才可以做到.专题栏所转文章中,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出发,对一系列问题提出建议和想法.如实验教学、情景创设、核心素养培养等栏目,设计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完整性和引导性.观点摘编中更是收录了许多研究者独特的观点.《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一文中,研究者以“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说明.数学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研究者杨丽娟以数学实验“数格点,算面积”的教学设计为例,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设计数学实验教学,体现数学的实验味.

3.整合中外观点,全视角探析数学教育

无论是从大陆到台湾,还是从国内到国外,数学及数学教育总是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专题栏所转文章中,既研究了两岸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文化,也对中美两国初中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历史、现状及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有所差异,但差异之中也渗透着许多共同点.王薇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中国及美国数学推理能力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并从认识角度、评价角度等方面对我国数学推理能力进行了反思.

4.数量和质量并重,着力提升研究质量

2017年度《初中数学教与学》专题栏文章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质的飞跃.每一期专题栏论文所转文章数量占总数量的13,是分量最重的一个栏目.并且专题栏的论文观点独特,角度新颖,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发出自己的声音.从研究本身来看,研究的问题都是数学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从数学核心素养中挖掘课堂教学技能,从数学课堂中传承数学文化,从对话角度认识数学交流,从数学试卷中挖掘数学难题等.这些研究成为专题栏目的特色与亮点.

四、初中数学教育专题研究展望

专题栏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系统认知某一主题开拓了思路,但专题栏也有其拓展空间.

1.研究问题的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数学教育,是研究者应该深入讨论的话题.目前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研究者认真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引领教学方式变革,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使得课堂生动、有趣、高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师和学生更方便地获得数学知识、开发数学思维等.

2.研究方法的拓展

《初中数学教与学》影响深远,其读者有专家学者、教研员、数学教师和研究生,所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思路和想法.但纵观专题栏51篇论文,研究方法都比较单一,最多的是实证调查法和案例法.需要拓展研究方法,比如教育实验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对一线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了解他们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等.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众多读者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数学教育的技能.

3.研究路径的拓展

数学老师论文范文8

1.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抛开旧的落后的,创造新的先进的。具有创新意识是当代人才的标志之一。中学生在创新中具有以下特点:有相对的新奇性,对于中学生来说问题和解决过程都具有新奇性和吸引性,激发其好奇心,对其进行不断探索,从而达到创新。有相对的独立性,经过独自经历,独自思考,独自探究,独自进行解决,从而得到自己的见解和收获,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能力。且在此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有不同特点,学生通过各自不同见解和创新意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将其精神带入实际生活中。发展过程中,老师应因材施教,从不同方面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自觉产生创造力。

2.高中数学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有所培养

高中数学是高中全部课程中最具有创造力的科目,通过学习数学这个科目可以对脑部发育有所促进,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通过不同方法对于数学题目的解出,使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增强其创造力的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解题思路灵活,激发创造力,经常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不仅培养了学生踏实的性格,还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将其创造力发挥在平时生活中,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数学知识技能是学生学习中必备的技能,也是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知识改变人的命运,好的学习知识的技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学习的数学知识越多,数学的思维能力就越强,想象力就越来越丰富,从而大脑自由度大,创新能力就越强。提升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4.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增强其课堂中再创造的能力,通过学习数学,讲解其中一种解题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进行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能力。创新思维具有创造力,较为灵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此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其进行创新。通过多种途径,例如网络,杂志等为学生提供有利发展环境,增近其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其大胆假设,对问题具有怀疑精神,不断摸索创新,保持好奇心,并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

4.1实施过程教学,诱导创新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地点,传统教学比较死板,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值得理论的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影响了学生潜能的激发。当代不断进行发展探究,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知识探索过程,对知识进行迁移,创设相应情景激发学生认知的动机。教师也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对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进行渗透,指导其正确激发和运用其创造力,通过数学学习,提升学生推理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指导并督促其建立系统化结构,从而具备此种能力,系统学习后进行灵活运用,并升华到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发掘数学的趣味与美感,补美创新。数学具有诱人的逻辑美,并具有深邃的特点,数学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培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所学问题串成线,对其进行探究,提升整理总结能力和洞察力。将思维的创造与跳跃性暴露出来,老师进行积极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并且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讨和思考,从而做出合理推断,不断变换解题思路,归纳方法,构造思维方式,不断推广隐申。不断进行评价与小结,不断在自己和老师督促下挖掘自身的潜质,提升创造水平。通过不断总结,使学生思维更加有层次,和更具针对性。对学生思维进行分步,从而对思维方式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其认知能力,对错误及时修正,从中反思获得更多收获。教师进一步提升水平,及时引导,促进学生,使其创新性更加有效,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4.2实施开放教学,进行探索创新

问题不必要有解,答案也不需要唯一,条件可以剩余。学生可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开放题特更能体现学生们之间的差异,通过学员之间的探讨,彼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5.运用数学技术,开拓创新

运用数学技术,创造有效的认知情境,更好的创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数学是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产物,高中数学有助于增强学生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增强其积极性以及信心。这种学习将对日后产生巨大影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创造力的不断发展,高中生们应正确把握机会来提升自身的创造力,老师也应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更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升学生全面素质。高中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作者:徐志汉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分析

一、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相比于会做题,能背诵数学定律和概念,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思维其实更重要.尤其是高中阶段,理解的意义远大于背诵,能够熟练运用思维解决没见过的难题,也远比单纯的埋头于题海战术更有意义.几何画板集动态演示、静态展示、计算、标示、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使高中数学中复杂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直观.几何画板的运用,解决了教师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难题,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数学概念和定理是如何得出的.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推理过程,演示不同条件下数量关系的变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消除学生对数学因神秘感而产生的恐惧感.比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数学中“二面角”这个概念的时候,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难以想象出这个抽象概念.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将一个平面固定,而另一个平面转动,这样就能够直观演示各种二面角的形象,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二、利用几何画板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往往因为高考的压力,而选择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兴趣的养成.的确,时间紧,任务重,课程难是高中数学的一大特点,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就会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正因为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更要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的学习.几何画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苏教版《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这一课的时候,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因此适宜使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讲授.大部分教师在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时候喜欢选用PPT教学,但是如果只用PPT画两条直线,其效果与在黑板上画差不多,因此难以达到形象教学的目的.而使用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可以先设置一个直角坐标,并在坐标系之内画出两条相互平行和相互垂直的直线,并在四条线上各取一点,这样,每个点就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坐标,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计算功能,能够根据点坐标计算出每条直线的斜率,这时,教师可以轻松引导学生发现垂直直线和平行直线斜率的运算关系.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申,在几何画板中变换直线的位置,计算出斜率后,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哪两条直线是平行关系,哪两条直线是垂直关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习惯,也就是尽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调动不同学生的思考力.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很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几何画板中有显示/隐藏功能,能帮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设计之间自由切换,在不同的解题思路之间切换,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比如讲解不同函数图象的伸缩变化,教师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之内画出不同函数的图象,y=x+1,y=2x,y=x,并为每个图象都设置好显示/隐藏的功能,说明函数的横向变化时,可以只显示y=x和y=2x,说明纵向变化的时候,可以只显示y=x和y=x+1,这样直观地演示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兴趣.再比如,讲解二次函数图象与函数的关系时,可以在同一坐标系设置y=x2,y=ax2,y=ax2+bx,y=ax2+bx+c这几个函数图象,通过显示和隐藏不同的函数图象,向学生展示a、b、c在函数中代表的不同意义,通过不断变化a、b、c的数值,让学生观察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对称轴和最大最小值的变化.

三、运用几何画板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程上要设置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目的是实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课堂上的动态讨论,在短短45分钟时间之内,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运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利用几何画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苏教版《正弦定理》一课时,传统教学方法的是画出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去度量各角的角度,但是学生度量往往不够精准,用这些不精准的角度验证正弦定理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受挫,降低了课堂效率.然而如果使用几何画板,就能够轻松而且准确地画出三角形,并测量出角度,再运用几何画板中的计算功能,就可以算出正弦比值.教师还可以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而正弦比值是不变的,这就能够清晰地显示,对于任何三角形,正弦比值是一个定值.再比如,苏教版选修2-1中“探究•拓展”栏目中有一道题,要求通过把圆形的纸片连续折叠,使圆周经过圆内圆心之外的一个点,探究折叠的痕迹所形成的曲线形状.如果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难度非常大,但是利用几何画板,就可以通过动态的演示,把抽象的变成形象,再现折叠的整个过程和痕迹的产生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得出椭圆的概念,并对折叠痕迹运动规律有了直观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几何画板将具体形象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了高中数学的抽象性,使高中数学不再沉闷和单调,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地认识和把握理性的数学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个性.在日益提倡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今天,熟练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断深入的应用,几何画板的功能也会不断更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巍巍 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数形结合分析

一、数学思想方法

1.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在数学这一学科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有很多数学家都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伽罗•瓦的群论、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和欧几里得的公理化思想.因为不同人的看待视角不同,因此关于数学思想方法,没有一个标准定义.大家公认的是恩格斯关于数学的定义:“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因此根据前辈们的定义和个人的理解,笔者认为,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规律的总结,是根据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提炼出的观点,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建立数学模型理论的指导思想.而数学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这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数学方法必然来源于某一种数学思想.这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数学思想是理论,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模仿性的特点.

3.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基本的且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特殊化与一般化思想、类比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等.刚刚提到的这些数学思想几乎概括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本文的重点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数学问题过程中,用图形来表达数的内容,用数来研究形的思想方法.其实质就是既要分析数量关系,也要分析几何图形,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寻找解题方法的一种思想.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形式

形式一:从数到形,以形论数.对于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属于代数类的问题,可以先画出图形,将其中的数量关系的结合特征形象地表示出来,图形经常会简化解题的步骤.比如一般在答关于双曲线的和的最小值的填空题时,将图形画出来,很容易看出解题的关键就是双曲线的定义,而不是用常规的思想解析法解题,这对于考生来说在高考考场中可以大大地节省时间.形式二:从形到数,以数论形.答题时根据图形特征找出相应的表达式,将图形题变成代数题,来解决代数问题.比如随便给你一个函数图象,问你在给定的区间内有几个极小值,此时解题的关键就是要联想到函数的增减变化性质.形式三:数形结合,互相转化,互相补充.就是在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题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相互转化、相互利用.比如在证明,若0<α<π/2,求证sinα<α<tanα这个结论时,就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结合构造单位圆来解题,就可以大大减少用一般方法证明时的计算量.

三、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时遵循的一般原则

原则一: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的相互转换过程中,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比如,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图形的性质只是一种直观的说明,会造成解题失误.原则二:简单性原则.当我们找到解题方法后,代数方法、几何方法和二者兼用,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简单就采用哪种方法.原则三:双向性原则.即在进行代数抽象的运算时,还要进行几何图形直观的分析,二者结合,优势互补,简化解题步骤.

四、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材中深入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增加了算法、统计与概率新内容,减少了数学计算方面的要求.这些变化实际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这些变化的关键点就是加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尤其是数形结合思想.比如,人教版必修一在讲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内容时,都借助了函数图象.必修五不等式这一章节,在解绝对值不等式这类题型中,有两种教学方法,常规方法就是先去绝对值再求解;另一种则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行解题.教材中有很多这种类型的题,只有挖掘到足够的深度,才能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让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时,应通过展示实例来加深同学们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进而在形的角度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达到真正的数形结合.

3.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第一、概念教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知识是蕴含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若将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用函数图象表示,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对应的通项公式和理解相应的最值问题.第二、例题教学.教师在讲解例题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很快会记住并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教师作为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挖掘出例题中所隐含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还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笔者在本文中只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还有更多的领域等待教师们的研究,进一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作者:兴智群 单位:江苏省响水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原则

(一)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原则指的是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应该有机地、不露痕迹地、自然的融入。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并不是简单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数学文化的内容,而是要将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在内容的理解中渗透数学文化,在文化中解读数学知识,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牵强附会地生搬硬套。这就要求教师要熟练地把握数学知识,深刻地理解数学文化,从而进行无缝衔接。例如,在讲《微积分》的过程中,教师介绍莱布尼茨的背景和成就,就是一种简单的累加,没有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二)选择性原则

数学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家的研究历史、数学发展的历程、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实践等,这些文化并不是都能够引进高中数学课堂,需要结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高中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那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印度的一个典故“国际象棋与麦子”,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达依尔,请求的褒奖是每天能按照这样的规律(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在国际象棋内放入相应数量的麦粒,国王最后发现即使把国库的全部屯粮都拿出了,也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通过这样的文化导入,与课程内容和高中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

(三)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的是数学文化的引入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能主观地加以改造,尤其是那些没有定论的数学文化。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在一些自己尚未查明和论证的数学文化上,要积极查找事实,没有查找到事实的,要如实的告诉学生,当引入的文化影响到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时,如果教师尚不明确,宁愿不要引入,也切不可主观改造。例如,在关于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设立数学奖,这个问题在数学史上并并有统一的认识,只是在野史中有一些流传,基于数学的严谨性,教师在引入的过程中是不可以以定论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的。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人类和自然界是相同的,人类许多伟大的数学发明其灵感都是来自于自然界,自然中包括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这些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例如,蜂窝为什么呈正六棱柱形紧密排列,这里面包括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的性质以及立体几何的许多内容,这些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各方面蕴含着深厚的的数学文化,这些都可以为高中数学课堂服务,丰富高中数学课堂的内容。如,金融中以复利的方式计算利息就与高中数学的指数函数密切相关,高中数学中统计知识的教学也是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抽样调查为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一些异化的数学专业术语,利用这些文化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学生的兴趣点更高,记忆也更加深刻。如,在讲指数函数时,联系到社会现实中的各种“指数”,幸福指数、健康指数、环境污染指数、指数爆炸等。

(二)以数学之美体现数学文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不仅要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高中数学不仅要传递数学知识,而且要通过数学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首先,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之美,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数学家提出了一些有关数学知识的经典语录,如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杨辉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规律。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每行数字左右对称,由1开始逐渐变大。第n行的数字有n项。第n行数字和为2n-1;其次,让学生体会数学形式之美。数学是数与形的结合,数学的表达方式和几何的立体美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杨辉三角给人一种简洁的美,三角形的排练又呈现出一种整齐美;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之美。数学是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一种抽象化提炼,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能够很快的解决。如,高斯的巧妙求和,就将生活中的求和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倒序相加法求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要与数学文化密切结合,在自然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自然性选择的指导下,利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数学语言、数学形式和数学方法之美。

作者:徐海雯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思维与数学思维

1.思维

心理学家们认为思维是指拥有意识的人脑认知事物本质与内在规律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人在进行感知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然后再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以及经验,对存在于大脑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总结概括,透过表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所以又可以这么说,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活动,不过是在进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

2.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指的是人脑间接概括的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其之间的空间形式,是将客观事物抽象为文字、符号等构成概念、推理与判断的心理过程.当学生具体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能够在已知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直觉感知,再解决不熟悉的部分,经过有效分析能够最终解决问题,再进行整理,对产生的答案进行检验,这一过程即是数学思维的过程.

3.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经过数学思维的训练而培养出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等.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不再仅仅重视语数外的学习,其也需要重视物理、化学等的学习,而高中数学与高中物理、化学联系密切,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够对自己学习物理与化学有帮助,取得不错的成绩,此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对其在物理与化学中的运算有所帮助,解题过程才会更加顺利.

1.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被人们广泛关注.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学科之一,当然需要加强高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常常会沿用题海战术,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各类题目,形成对应的思维模式,以此使得自己能够在再次面对这类题型时快速做出解答,但是在考试时如果出卷人进行题型创新,那么题海战术就显著甚微.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可以在题海战术失效的情况下,使得学生能够面对各类型的数学题目,更准更快地做出解答.

2.社会现实的需要

学习数学并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数学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数学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多个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在学生解答题目中提供帮助,而且能够在学生未来生活工作中有所帮助.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现代化社会中的需求越来越大.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灌输式教学.情境教学可营造使教学环境更加生动、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效果.兴趣是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中.

2.疑问教学,激发学生全面思考

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全面性思考.但是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注意问题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具有启发性.在引入正弦定理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所有的三角形都满足正弦定理呢?鼓励学生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进行验证,以此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每组之间进行竞争,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得学生能够在讨论中锻炼其数学思维能力.

3.优化内容,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要想能够学好高中数学,除了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能够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而数学思维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增长.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能够聚精会神的随着老师的教学进度主动地学习,甚至会在课堂外花费时间与精力继续刻苦专研,其涉及到的知识以及对教材内容的领悟肯定会比较深刻.反观,学习兴趣索然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课堂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久而久之,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拉大.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需要教师优化课堂内容,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内容设计需要包括多方面,不能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丧失了学习的趣味性.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这一出发点提升其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开发.

4.及时总结,强化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及时总结与反思能够及时从中发现不足,并及时纠正,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发现存在的规律,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再次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与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具有系统性,通过及时总结与反思,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数学思维能力,达到强化的作用.

作者:罗人全 单位:河北省保定一中

第六篇:高中艺术生数学教学备考策略

1统筹安排,备时间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打好基础、循序渐近,因此艺术班的数学教学从内容到难度上,都要和普通班区别对待。艺术生数学高考之路,时间上应及早规划。

1.1高一: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以我校为例,艺术班高一开始招生宣传、艺术基础培训和潜力测试,但所有同学在文化科学习上无任何差异。按广州市统一的教学进度,高一数学要完成必修1、2、4、5,而这部分知识在高考分数中约占了60%左右的比重,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待学生上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特别是后进生,更要耐心、细心、悉心的指导,很有可能数学最差的那个同学将会是艺考生的佼佼者。

1.2高二:降低难度,提早复习

我校高二艺术生正式独立成班,从而确立专业课的主导地位及课时比例。高二数学的进度是上学期先完成必修3之后统一对五个必修模块进行广州市水平测试;下学期再完成剩余选修部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进度对艺术生非常有利:合理安排好新课的教学内容与难度,就可以挤出时间在上学期水平测试前对必修部分进行第一轮复习;下学期期末前完成高中数学知识的第二轮全面复习。提早两轮复习将为艺术生的数学打下一定基础,为高三备考冲刺赢得时间。

1.3落实基础,重点突破

高二暑假至整个高三上学期,艺术生停止文化科的学习,外出强化培训艺术专业并参加省联考(或校考)。艺考结束回校,留给艺术生备战高考文化6科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左右,而所有学过的知识在过去半年多里几乎已经遗忘殆尽。三个月的时间不可能把高中数学知识再系统复习一遍,这段时间的备考策略,更要落实基础,回顾、强化好知识点及其应用,针对高考常规题型重点突破,拿有效分。

2对症下药,备学生

2.1精心分组,共同进步

老师要了解每个艺术生的学习态度、数学基础乃至性格特点。数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互相讨论,因此成立学习小组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内既要有龙头带,也要有赶帮超;有思维活跃的懒男生,也有一丝不苟的勤女生;有计算能力出众的,也有逻辑性强的;让勤学好问的及时得到解答,也要让爱出风头的有用武之地……艺术班的数学老师更应该有爱心和慧眼,给他们多些阳光,他们一定会灿烂!

2.2精选习题,当堂批改

针对艺术生而言,数学是要靠做出来的。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及其运用,才能巩固解题方法与技巧。老师精心准备的学案,要留课堂一半以上的时间留给学生亲自动手解题。我在课堂上经常随机抽学生板演解题,即使是紧张的高三备考阶段,面子问题也逼着那些不喜欢数学的人向同学问个明白;而在现场批改板演题目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数学思想、解题思路、语言逻辑、计算技巧等等都在向学生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学生才会慢慢喜欢上数学,兴趣都是慢慢培养的。

2.3巧定目标,增强信心

目标达成是促进数学科学习的巨大驱动力,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广东省文科数学平均分2013年为78分,2014年为75.09,因而我们给艺术生的总体目标也应该大致相当。具体细化:选择题约6~8/10(10题对6~8题),填空2~3/4,客观题总得分应控制在40~55分,综合题前3题总分为38分,得分应控制在25~32分,后3题争取能得到5~10分。本人从高二起的每次综合性考试都会分析每个艺术生的对应得分与目标差距,并对达超目标的同学公开表彰(如客观题50分及以上者),让他们享受努力后的馈赠,进而有意识地去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2.4多找方法,帮助记忆

知识点、数学公式遗忘快是艺术生的通病,我们老师要勤动脑多找方法辅助记忆。个人比较喜欢口诀记忆法,如用“指数函数歪歪头、对数函数弯弯腰,幂函数横抛负双大竖小横”来辅助记忆三种初等函数的图象;用“首尾相接首尾连,共同起点后指前”来辅助记忆平面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来记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当然,重复是遗忘最大的敌人,课前5分钟小测也是我最推崇的有效方法。

3有的放矢,备内容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难度大,抽象性强,微博上流传着一句戏言:我待数学如初恋,数学虐我千百遍,很多文科生对数学望而生畏。因而我们非常有必要编制适合艺术生的校本教材,把握难度,大胆取舍;高一统筹安排,高二打好基础,高三才有底气。

3.1探囊取物

集合、复数、程序框图、平面向量以及选做部分的平面几何或极坐标系,是高中数学中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知识点少难度低考点集中,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故高三复习时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艺术生们下功夫牢固掌握,让它们成为最犀利的得分利器。

3.2志在必得

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三个模块位列广东卷的前三道大题,这部分的教学要求和普通班学生是一样的。其中概率统计部分是学生最熟悉和喜欢的,基本的解题方法初中已经掌握,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好解题的格式即可;三角部分紧抓住合一变形这一个中心,打牢固三角公式和函数图象这两个基本点,把握好换元法、三角求值和解三角形这三个突破口,以周练的形式滚动练习,生命不息,三角不止;立几部分重点打磨好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三视图、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几个核心环节,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好立几证明的常用思路与方法以及辅助线的作法,当然,常规题型常规见,立几也是周练上不可或缺的题型之一。

3.3大胆取舍

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三个模块是高中数学的三座大山。艺术生们只要能找到进大山的路即可,不要奢求翻越大山。高三备考阶段以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和性质,解决客观题及综合题的第一问为主要目标。以数列为例,把以下三点复习到位即可:①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③m+n=p+q时等差数列am+an=ap+aq等比数列am•an=ap•aq的性质。而像数列求通项、数列求和等内容,课堂上应大胆舍去(个别基础极好的学生可课外单独辅导)。高二阶段更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运算能力。血淋淋的现实是,很多艺术生连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都解不对!如果不解决,将对高三备考造成致命的影响。

4波澜不惊,备心理

4.1平常心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艺术生大都经历过艺考联考、校考的多次洗礼,知道考试心态对临场水平发挥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借机引导他们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只有把平时的练习当做高考试题来做,才可能会把高考当做平时练习,从而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4.2责任心

艺考的结果揭晓后,一只脚迈入大学校门的艺术生对文化科学习的欲望如饥似渴,仿佛又回到了艺术科攻坚阶段:激情四射、精力旺盛,恨不得通宵达旦,什么题都拿来做;但也不乏有盲目乐观者,认为文化科分数线比普通学生的低很多,以自己的水平应付高考已绰绰有余。两种心理老师都要做正确的引导:数学复习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脚步,把基础打牢固,一个个知识点过关,不能急功近利,眉毛胡子一把抓;艰辛的专业考试都过了关,如果因文化科拖后腿而终身遗憾,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事,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最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自己、家长、老师和学校,给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4.3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最有力的保障,自信来源于老师的鼓励与赞扬,来源于团队的激情与拼博,更来源于看得见的分数的提高,而数学,在做好上述备考工作后,可能是短短三个月复习中,分数涨的最快的科目。亲其师,信其道,在我们的高考道路上,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最佳备考策略!

5结语

总之,艺术生的数学高考之路,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只要教师做好认真细致的研究、精心的准备,再加上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付出,就一定能帮助这些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梦想。

作者:周水红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第三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景创设

一、让学生多提疑问,将数学变成一种兴趣去学习

传统的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只是将固定的公式和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味的去记忆,按照传统的模式去解题,按照“例题”方式去思考问题,并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所有的解题思路都依附在老师传授的方式上.而目前我们的最新的教学方法也提出来要创设情境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己发问,而且启发学生自己回答问题,并且要让情境生动化,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这样创建出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有立体感,让学生喜欢提问,喜欢回答并且最重要的是喜欢学习这样的数学课堂.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学习的本身更为重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时,学生如果不能进入情境,数学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诱导,而学生对于情境的问题如果不正确时,数学老师也要给出一定的更正,最后如果学生对于创设的情境很有情趣的话,那么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当然更容易给出.在创设的问题情境解决后,数学老师要给出引导,讲解以及最后的归纳和整理.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时候剖析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发现原来数学这么简单,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的同时再次激发他对于数学的兴趣,一旦产生兴趣,那些数学的公式和定义也都迎刃而解了.那么怎么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呢?这就要根据实际出发了,现在流行什么就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因为高中时代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年龄段,高中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接受的还非常的快.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这样创设,例如,在讲“加速度”时,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富二代开宝马以每小时80迈的速度前行,某大爷赶驴车每小时5千米速度前行,如遇红灯,二者皆停车,当变绿灯时,大爷的驴车要加速度多少可以在一小时内赶超宝马车呢?这样的问题学生是非常愿意回答的,因为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创设的“大爷”无法完成的速度,而学生就是喜欢这样的“奇怪”答案,越是奇怪,学生们越愿意去追求答案.这样的一道题做完,加速度的问题也不再复杂化了.

三、丢掉传统思路,创新思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时,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相比是甚微的.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模式的一种改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思维的不成熟转变为成熟,将思维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所成角”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教室内的桌椅和靠在墙角的扫帚,如果它们分别是俩条直线的一部分,问题就是:这些直线与地这个平面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学生会回答:相交.教师可以继续问:从位置关系来看,同为和平面相交的直线,它们和地面的相对位置有区别吗?学生回答:有区别,教师即可引出答案:确实是有区别的,这说明仅用“线面相交”来描述此时的线面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在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局限学生们的学习思路.

四、实际操作开发思路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几何部份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几何部分如何创设情境呢,此时数学教师如果能够采取折纸的方法也是比较高效的.折纸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去进行下去,而且实际的操作更有立体感,更适合于几何的学习.例如,在讲“不规则圆柱体的体积”问题时,可以采取这种折纸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在实际折纸操作中就会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样立体感的操作就是最好的情境创设.而学生的思路并不是被打开,而是自己开发出来的.

五、创设结合实际的情境,让问题更生活化

经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结合实际的数学问题,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和应用.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时,可以举例房价的上涨趋势,2005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房价的增长趋势是1000元每平米,2000元每平米在逐渐的增长,一直到现在的10000元每平米,这样一讲,这些涉及到大人的问题他们都能解决,他们自然愿意去解决问题,自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让课堂迅速活跃起来.情景创设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创设,使学生反而厌恶,一定要创设更贴近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且高效地回答出问题.高中数学学科本身并不是一门兴趣学科,但是高中数学老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要我们的老师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情境,就能收益不一样的效果,让课堂轻松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

作者:周干清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第八篇: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一、精细化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在进行一堂数学课教学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让教学目标具有可实现性,易于完成。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地,保障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学活动的难度、数量和坡度应该适宜学生的能力,把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考虑因素。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解决比较困难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但不能放任学生随意处理,以防学生找不到正确答案,在小组讨论中失去方向,这样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经过几个逐渐深入的问题的探讨解决,学生们获得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且对于数学的学习欲望大大加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把教学目标首先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以循序渐进地难度来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了解。并学会利用已知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评价中鼓励比评比更有效

每个学生的独立精神形成小组合作,小组并不是让大家形成同一思维,而是让学生们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所以说,在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结合学习过程中表现,在对个人评价的过程中要结合集体的表现,告诉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过程更重要,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合作学习的精神。拿上面的例子来说,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们正确答案,应该有条理的推进。通过讲解原理让学生自己思考,沿着老师提供的思路,寻求解决方法:像前面两道题,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应引导性的对学生的答案做评价,比如继续发问后面的条件加与不加有什么区别;学生得出后面两道题答案之后,教师及时做了评价,还要设问等号取不到的情况如何解决?这样及时评价,又引出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能够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所以说,激励在小组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一个充满了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以及积极性。

三、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多种解题方法

再举个例子:求姨a+1+姨b+1的最大值,其中:a>0,b>0,a+b=1。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相互探讨得出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答案的习惯,老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陪伴者,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追随自身兴趣的引导来学习;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习内容,了解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以较强的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小组经过讨论,会得到几种解题的方法。比如: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值、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以及巧妙换元等不同的解题方法。一直以来,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率的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知识困扰着教育人员。事实上,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实实在在的提高学习能力。所以说,教师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来准备教学教材,了解学生状态,预想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临的任何问题。时代在前进,教育课程也在改进,新课程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纳知识,老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对学习知识有了主动权,这样的转变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灵活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把握教学进度。通过简单例子的练习,学生们明白合作学习要每个小组成员发挥自己能力来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探讨问题答案,最后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高效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

四、学生变身为“讲课人”

很多时候,通过学生们探讨查询,已然能总结出正确解决方法,老师要做的就是针对性的鼓励评价,补充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敢于放开,让学生们主动总结学习到的知识,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经过不断的联系巩固,学生们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很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时的规律技巧:等式各项的要求就是正数,负数可以通过添加负号的方式使其变为正数;还有小组发现了不等式取等号的基本条件;其他小组挖掘出适合应用基本不等式形式的方法,即加减项配凑。学生主动摸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其中规律的效果比教师授课的效果要好的多。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尽量不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打断,多去倾听学生的思路,不仅有助于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关键是课堂行为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专业,更高效,也给学生更好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文化素养,更加优秀。

作者:李红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第九篇:生活化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

一、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直困扰高中教学质量的原因.高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且高中数学的教学知识和生活严重的脱节,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不能凭借生活的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也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将社会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培养乐于探究的能力.

2.加强对数学的理解

知识大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生活化数学的时候就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在课堂上主动地联系社会生活,能够加强实践的活动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解决生活实际案例的时候,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要应用于生活.

3.积累生活经验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经验.教师给出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数学问题,就会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是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解决.在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在社会中遇到真实情境的时候,可以使用数学积累生活经验.

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策略

1.明确生活化数学的分类

高中数学其实处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现实社会的客观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师要找到高中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学习.生活化数学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类,生活经验类.生活经验类的数学问题主要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使用数学的知识来进行解答.例如,某公司为了实现五百万元的营业目标,要制定一个激励的方案,在利润达到十万的时候,按照原利润进行奖励,并且奖金随着利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奖金总数不能超过5万元,奖金要低于利润的25%.请为公司设计一个奖励的具体模型.第二类,社会常识类.有一些数学知识和社会常识紧密相关的,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有这样的例题:“使用居民身份证号码来统计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随机抽取一个数,这个数的后三位,就是要调查的对象.请问这样的抽样调查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高中生一般都是刚开始办理的身份证,对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特别感兴趣,这样的题型就可以让他们增加数学常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欲望.第三类,问题优化类.高中数学经常会遇到最优解的问题,例如,某宾馆一共有一百个房间让游客居住,每个房间定价是180元的时候全部住满,每增加十元就会有一个空闲房间,游客住房间就需要20元的维修费用,那么房间定价是多少的时候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2.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数学情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仅仅在高中数学课堂讲课过程中并不能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数学才可以增强社会生活实践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前提,高中数学教师要掌握生活化情境教学方法的策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与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在生活化情境营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性别年龄生长环境、思维差异,尽量地加入生活化和具体化的数学概念,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方法来进行生活化教学,这样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一些情境特别复杂难以说明白的,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刺激之下,来进入到生活化环境当中.

3.在数学问题中进行生活化教学

高中数学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生活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引导着学生应用这些规律.因此高中数学教材中经常选择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这样能够突出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教师对高中教材进行合理的解读,就能够挖掘到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数学思考的问题,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平面垂直和直线判定性质的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生活情景:“电线杆与地面,旗杆与地面,路灯与地面,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差别?通常在盖房的时候,都会使用铅垂直线,来看一下墙角是否是整齐的,这样做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对平面以及平面垂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将知识作为出发点,将问题作为引导者,就可以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过渡,降低了数学的抽象性.

4.在数学应用中引入生活化教学

学生若是只是学习数学知识那么很快就会忘掉,但是若是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通过生活案例给学生展示出来,那么就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加强生活应用的数学教学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说明问题,这样能够实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概率的时候,就可为学生设置这样的生活问题:“银行卡的密码一般是六位数字,数字在零和九之间,使用银行卡的时候,如果随意的选择一个六位数字,那么刚好是密码的概率是多少?某人只记住了银行卡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那么他在按一下前三位的时候,刚好是正确密码的概率是多少?”由于银行卡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而忘记密码也是经常出现的经历,因此教师设置了这个数学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对银行密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明确银行设置密码的原则.这种在生活应用中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可以解决学生的短暂性记忆,帮助他们进行长久的数学记忆,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数学问题,采用生活化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只有让学生使用学得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

作者:钭炜阳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

第十篇: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一、当下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找不到比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因此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2、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外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3、在数学教材的编纂方面也存在弊端,它注重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的,而在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引入、实际应用等方面缺少引导;4、教师在教学方面一味的墨守成规,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脱离于实际生活,死板的传授知识,缺乏创新,与国家倡导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相背离,同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人才培养以就业为主的观念日益突出,且随着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的逐步推进,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教学课时数却在不断的缩减,而在较少的课时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院校的一大问题。面对教学时数少、教学任务量大、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素质各不相同等诸多问题,改革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趋势。

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高职数学的学了使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减少对定义概念的严格要求、加强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中突出数学的实际应用性,可以先引进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然后通过实际事例进行强化教学。

(二)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职数学的教师仍以传统的“讲解法”为主,教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缺乏互动交流,这就容易形成“灌输式”教学,加之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专业内容进行充分分析,这就会导致“教师讲的兴高采烈,学生听的无精打采”的不理想局面出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去学习。

2、在教学中突出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大学阶段,学习的重点不再是为应付考试而是深刻的掌握所学课程的观念与方法,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比,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因此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再也不能停留在初级讲解技巧的模式上,所以突出高等数学思想观念的讲解也是必要的。

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等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机的处理信息能力,多媒体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有利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而应用计算机通过图表、动画等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多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提高学生实际能力,这是相对于现在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展开的改革。

(三)在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

现在仍有很多高等院校的数学教学评价以分数高低为指标,分数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所以运用分数评价学生,不够全面化。因此,学校应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评价模式。考核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布置作业、平时测验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数学论文,数学建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目前,很多学者对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导向,但是在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整体性改革的实际效果是不够的。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却实际指导性不够强,或者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研究,而在高等数学教学的整体改革方面的力度是不够的。基于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试图从以下几点对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进行思考。

1、改变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观念,对数学课程重新定位,转变其在认识上的偏颇性;

2、建立专业的研究队伍,将数学教学改革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3、根据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对课程设置与教材编纂重新调整;

4、开发高职数学教学特色模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习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