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能论文范例

审计职能论文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1

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意义是通过监控、管理和审计等各种方式方法,及时的发现医院内部中存在的各种的经济漏洞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问题和现实状况对医院的内部管理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尽可能减少问题发生的概率,使医院内部的各项工作运行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管理。以下是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一)财务审计

各项的审计活动都是以财务部门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在一个较为健全完善的财务部门和财务制度中进行的。因此,财务审计是各项审计活动开始的基础,对医院内部的各项收支进行准确的记录和会计报表的正确编制往往是进行各项审计活动的依据。通过对医院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审计,可以得出医院日常收支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中得知医院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并对医院收支的合理性和标准性进行日常的审查和监督,规避医院内部违规的状况出现,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更何况,可以通过对医院内部财务审查的具体结果,及时得出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各种弊端,使医院内部及时作出解决方案,促使医院及时改善财务管理状况。

(二)经济审计

经济审计和财务审计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都是通过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各项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过经济审计相对于财务审计,更着重于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反映,更着重于对医院的各种财务资产进行统计和全面的审查,并对医院内部的各项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运行和作用进行审核,从中找到医院内部管理的发展空间,促使医院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制度基础,提高医院的各项效益。

(三)资产审计

资产审计,顾名思义,是对医院的各种资产数据进行审计,而这里的资产大部分是指医院内的各种固定资产,即是对医疗设备的购置活动进行审计等。在医疗设备的购置活动的过程中,设备购置的预算计划编制和资金的实际运用计划编制都包含在审计的范畴内。因此,通过这种审计活动,对整个设备的购置交易活动进行监控,预防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规避交易风险,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必须要对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为医院带来的各种效益进行审计和分析,对一些因为落后或者过期而弃置不用的各种设备进行统计和处理,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价值。

(四)合同管理审计

因为经济型合同种类繁多,内容杂乱,所涉及的知识广度和宽度都十分大,进行整理时十分复杂,所以所有的相关经济合同和发票都必须要经过财务部门按照正确的程序一步步的送审,而不能打乱送审秩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经济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的监察力度,确保工作能够按照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确保工作能够有秩序的进行。在审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确保审计数据的真实程度,要审计签订的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规避风险,保护医院的合法效益和资金安全。

二、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一)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发展目光也逐渐放在了改善医院的内部管理上。然而,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只有一项《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医院的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没有其他较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也没有可以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可以依据,所有的审计活动仅仅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做法无疑加大了审计的风险,降低了审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没有一个较为正规的工作规范的限制,不仅得出的审计结果缺乏真实性,还严重的影响了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使管理层对审计结果抱有一定的怀疑。

(二)缺乏独立运行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的工作繁杂,还基于其审计的特殊作用,应设立一个独立的部分,方便其对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审计。然而,某些医院尚未设立一个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些只是从财务部门中划分一个工作区域给内部审计进行工作;有些医院虽然已经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或者私交关联,导致其工作依然无法独立。更何况,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部分普遍存在工作范畴分工不明,权责关系混乱等问题,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高效落实,直接影响了审计的质量。

(三)缺乏质素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按照我国的医疗服务现状而言,相关的医院内部审计专业尚不成熟,也不发达,各类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十分有限。许多医院内的内部审计人员仅仅由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的财务人员来担任。再加上,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专业性也就越来越高,财务人员已经无法称职的担任内部审计人员。因此,许多医院缺乏质素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三、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弊端和不足的更正和改善

(一)健全规范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许多行业都逐渐开始自身的发展和改革。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规范其工作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要快,直接导致了相关的内部审计的规范不健全,甚至没有提及。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对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标准,这样将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低效和不法分子的有机可趁。因此,我国必须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参考外国的先进内部审计理论的成功经验,再融合自身的国情和医疗服务的现状,推行一个较为规范的内部审计系统,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要设置一个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使医院管理层注重内部审计的工作,让其对内部审计的工作有个大概的理解,才能为其做出更好的工作范畴的划分;其次,要设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规范内部审计的工作和使用模式,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权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三,为了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必须要设立一个监管机构,对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进行监管,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没有特殊关联;最后,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直属医院管理层,要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对每个部门进行审计。

(三)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

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内审人才,吸纳具有一定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投资、审查知识的高质素的财务人员,提高整个内审队伍的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不断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素质。

四、结束语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管理;作用

在最近的十几年间,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也日趋完善,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各个行业都进入发展进步最好的时期。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保全自身还能不断进步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完善企业自身制度,稳定的应对经济竞争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

(一)规避企业风险

在现在这个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在获得大量的机遇的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各个领域间同行企业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问题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想要企业能够规避这些存在的风险而更加平稳的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提现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来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而已。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实施的了解企业各方面的运营状况,对企业各个方面都有深入了解,一旦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可以在第一时间制定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作出处理抉择。

(二)对企业的内控能力进行提升

企业在管理中开展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增强企业的内控能力。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的测试评价,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在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企业相关的经营管理制度,测试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性、完善程度以及相关控制点,并对测试资料进行分析,科学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失控点,以便企业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强企业的内控能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三)让员工深刻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在实现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及长期、稳定发展,除了具备强大的实力外,还应当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注重对企业形象和员工形象的评价,以便敦促管理者和员工忠于职守、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为企业营造积极、健康以及向上的文化氛围,倡导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四)具有其他形式的间接价值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威慑的间接价值,企业内部审计会对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得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长期处于随时可能被内部审计的监督下,迫使其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秩序。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其他部门的请求,检查该部门的业务流程及程序,以便其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构,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确保企业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保障措施

(一)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只有专业从事企业内部审计的人才才能够将企业的内部审计做好,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它真正的左右。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完美的掌握企业财务知识、企业管理的相关问题、采购物资的专业技能等等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如果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还可以从社会外界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是企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内部审计部门结构合理完整

企业内部审计是针对整个公司所有部门进行的,这就需要内部审计的专业人员对公司各个领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如果需要一个人去对整个公司的也不进行了解这是十分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审计部门的内部结构进行划分,划分出专门的人去对企业中专门的一部分负责。这样的分配必须科学合理才能保证企业运行起来十分顺利。

三、结语

经过本篇论文的综合叙述,我们可以轻易地了解到在最近的十几年间,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也日趋完善。在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各个行业都进入发展进步最好的时期。在发展进步的同时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保全自身还能不断进步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可以不断地完善企业自身制度,稳定的应对经济竞争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可持续发展。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手段有两点,第一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第二则是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结构合理完整。这样才能使企业向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静.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济视野,2014(11).

[2]刘景宏.探析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24).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3

【关键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1引言

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新常态特征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经营的双重性压力,其内部审计工作在整体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突出。而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问题有待于完善。由此,论文对整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优化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2在新常态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现实变化

2.1对审计目标进行变化。在当前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增强服务意识的观念予以有效的应用,使其服务所具有的优质化特征得以体现,需要将服务及监督工作进行共同化的构建,监督审计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加深入化的改革,使其自身所拥有的科学发展特性得以体现,需要从机制及体制等诸多角度对合理化的建议进行构建,需要使各类改革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规范化特性得以体现。此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企业进行积极化的探索,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工作,并且对改革经验进行综合性的分享,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错误能够获得有效的优化,并且使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能够以改革为基础,对外部的发展条件进行有效的创造。

2.2对审计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新常态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的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并不能将相应的工作局限于财务收支工作,需要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经营决策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分析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合规,是否与相应的程序要求相符合,并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所拥有的实际效益,需要对整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性以及相应的完善性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节能减排工作等诸多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2.3对审计形式进行分析。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庖丁解牛式的审计模式进行有效的应用,并且需要对点菜单式的专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具体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从企业的全局角度出发,将整体企业所拥有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细致化的划分,将其划分为财务管理、财务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改制重组等诸多环节,并且对审计上述环节中所存在的大宗商品采购以及股权产权交易等诸多内容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

2.4对审计职能进行有效的转变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在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单一审计逐步向全面审计工作进行转变,并且对政府投资专项基金等诸多内容进行有效的覆盖,进而使其自身审计功能所具有的创新及优化特性得以体现。

3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内部审计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3.1工作重点的突出性相对薄弱。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是整体企业进行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监督的优质化模式,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中需要将治理及发展予以共同实施,使企业自身所拥有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经济增长能够获得双重性的提升。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其内部审计需要对反腐败以及防流失强治理等诸多角度进行综合性的优化。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审计工作所拥有的认知程度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自身的工作重心无法与当前国家的改革发展,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进行同步的协调性发展。

3.2审计职能适应度相对较低。当前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职能仍然停留在内部的监督及检查阶段,而决策参谋及相应的服务职能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主要通过财务决算、财务收支以及相应的经济责任等诸多内容为主,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监管力度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应用事后审计的模式无法进行有效的提前介入,进而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通过具体的服务决策,而提升其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

3.3审计方法的创新性有待提升。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所拥有的信息化速度得以逐步的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审计工作所拥有的复杂程度同样大幅度增加,由此,使得整体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责任风险得以进一步的增加,因此,需要对审计方法进行创新,而目前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仍然应用传统性的审计模式。

4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进行优化的方式

4.1需要对定位目标进行明确。首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党和国家所存在的各类政策及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深化改革。此外,在进行企业的治理及管理过程中,需要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战略性作用,需要对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决策部署及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关注,并且对当前的企业中心工作进行有效的分析,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均能够获得有效的监督。在各个基层之内,对重大决策及相应的战略措施效果进行有效的落实,各个层级之间均需要对重大决策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企业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发挥保障作用。

4.2需要对审计职能进行拓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从传统的评价及监督模式逐步扩展为内部风险控制与管理,使其自身所拥有的内部审计工作所具有的广泛性得以提升,在审计范围上,需要对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管控体系等诸多流程进行拓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得以大幅度的提升。需要对企业所拥有的风险管理机制予以有效的关注,对其自身风险管理机制及体系的有效性及健全性进行详细的分析,需要对企业审计内部所拥有的各类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对更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构建。

4.3需要对审计方法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在当前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需要对与时俱进的审计模式进行探索,需要将在线审计以及网络审计等诸多方式进行有效的应用,对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搭建,使内部审计工作在构建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的优化,需要使企业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智能化、数字化特征得以提升,并且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使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程度得以增加,需要对大数据信息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使当前审计所具有的质量得以提升,使审计所具有的风险得以降低。

5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过程需要充分地对自身所拥有的目标进行明确,需要对审计职能进行拓展,需要对整体审计方法进行改革,需要对组织框架进行有效的优化,使整体内部审计质量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而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地在企业的健康发展中起到较为优质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兰玄玲.浅谈国有林场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J].中国集体经济,2021(5):41-42.

【2】余思思.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1):135-136.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创新管理;增值型内部审计;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跟上时代创新的步伐,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内部审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延伸,无论是理念还是职能,都逐渐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变。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增值型审计与企业创新管理机制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基于企业创新管理机制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不仅可以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思考,而且对丰富相关研究理论具有积极影响。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2015年,IIA颁布了《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更新,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组织价值的增值和经营的改善”[1]。由此可看出,内部审计逐渐向增值型转变。我国相关理论研究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研究认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提高运作效率和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从总体上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内部审计内涵延伸的结果。

1.时展要求内部审计向增值型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审计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

2.企业发展要求内部审计向增值型发展

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则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价值增值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3.内审部门的发展需要提高自身效益

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完成对企业的监督功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其他部门相比总体效益较低。只有提高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才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2]。

二、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影响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是基于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因此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

建立创新管理机制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创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价值的增值。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企业创新管理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增值型审计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创新管理机制还是增值型内部审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加。

(二)有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转变

从审计理念来看,传统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层,主要目的是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对管理层进行反馈;而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则侧重于为利益相关方服务,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化。建立创新管理机制,有利于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能够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只有企业的整体理念发生转变,才能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实现监督职能,侧重于对企业财务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则是对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审计,注重“参与式”审计。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不仅对企业理念进行创新,而且还包括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增值型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内部职能的优化,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XA集团为例

XA集团成立于1989年,1992年开始从事城市管道燃气业务,现已成长为综合能源服务商。截至2018年6月,XA集团总资产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全资、控股公司和分支机构超过400家,员工总数超过3.2万人。XA集团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被评为“百佳审计案例”之一,因此具有研究价值。XA集团的审计室设在督察委员会下,对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进行了科学定位,并付诸实践。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因素[3]。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并不深入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增加,这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则需要让相关理念在企业扎根,否则将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XA集团的增值型审计理念虽然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但是在发展中并未建立合适的增值型审计发展模式,导致增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这说明该集团虽然引入了增值型审计理念,但对理念的后续发展有所忽视。另外,由于增值型内部审计业务涉及多个部门,虽然董事会通过了相关决议,但是一般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不够,导致增值理念并未深入人心,从而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存在局限

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应深入企业的三个领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XA集团已经推进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业务也包括诸多内容,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宏观性较强的战略审计的推动并不深入,不利于内部审计增值型职能的全面发挥。增值型审计更加注重的是参与,需要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融合。但是从XA的内部审计发展来看,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领域的融合还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反映集团的实质性问题,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和报告的科学性。这主要是由于XA集团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时间还较短,很多方面还需要磨合,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不算拓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从而实现企业增值的目的。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推进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企业具备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这些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内部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更重要的,增值型审计侧重于参与和沟通,不再拘泥于传统审计模式,因此内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便于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沟通。XA集团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发展过来的,这也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这部分人员虽然是专业的财务人员,但是缺乏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所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对集团内部进行审计过程中,容易使用传统审计的方法,造成发现的问题不够深入,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可操作性,更加不利于增值功能的实现。

(四)缺乏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

XA集团实施增值型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这依赖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则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从XA集团来看,一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有待完善。该集团内部制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计划还不够科学,存在调查不充分、前期准备不足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因此XA集团应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二是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也较缺乏。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包括计划和实施阶段,相关工作质量的评价也很重要,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阶段。

四、基于企业创新管理机制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对策

(一)将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要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实现增值,就应先将相关理念融入企业发展中。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中包含创新理念和创新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将增值型审计理念融入到创新理念中,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增值型审计理念的深入发展。同时,企业还应提高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一是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增值理念的重视,相关理念不仅要得到董事会的支持,还要得到一般管理层的重视,这样才能逐渐实现对传统内部审计理念的转变。二是企业还应加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认识,充分了解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和实施方法,从而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不断拓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在服务主体和职能方面发生了转变,而且工作范围也更加宽泛。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包括对财务方面的审计,还包括企业多个方面的审计,因此其业务范围也应当不断拓宽。这方面我国可以多借鉴国外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成功经验。例如,杜邦公司开发了过程审计、内部控制教育等增值产品;朗讯公司开发了经营程序审计等产品,用于内部审计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企业价值[4]。我国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实用性强的增值型产品,从而推进内部审计的长远发展。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使用,也有利于推进企业创新管理机制的发展。

(三)逐渐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不断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的录用机制

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在招聘相关人员时应设置一定的门槛,严格相关人员的录用。在相关人员的招聘考试中,侧重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考核。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选用的人员符合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

2.建立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的长效培养机制

企业可以采用定期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扩充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鼓励相关人员加强知识储备,以满足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

(四)建立完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企业提升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企业增值的有效手段。

1.企业应不断完善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制度

制度是企业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具有指导作用。企业在进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实践之前,应当对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制定完整的制度,对相关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2.企业应选取科学的指标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定量和定性指标的选取,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得出企业增值的程度。通过指标评估,可以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客观的评价。

五、结论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时展的需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则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本研究以XA集团为例,分析了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理念不深入、业务范围有限、人员素质不高、质量评价标准缺乏。问题的分析为提出解决对策奠定了基础。企业不断加强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重视和认识,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同时,企业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拓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和审计质量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董称.电力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J].当代会计,2017(3):46-47.

[2]周震宇.ZH集团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探讨[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刘娇.新奥集团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5

不管是财务会计还是内部审计,其终极目标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单位(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更进一步论述单位进行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意义,两者共存是单位实现现代化会计管理的必然。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财务会计;必要性;意义

1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的明确规定

新《会计法》并非只强调了会计监督,同时使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获得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实施为单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提供契机,让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获得更加完善的、科学的尺度[1]。内部审计监督是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处理,并且审计人员还需要按照具体的规定,做好方法和程序的选择,然后利用专业的技术知识进行审核与鉴证,并且对于下述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合规性等进行直接的评价,并且分析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同时针对单位工作的改进提出建议。

2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审计和会计对象、原则、职能以及任务方面的比较,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环境的价值运动,而审计对象是经济效益以及财务收支效益;反映经济活动、对费用开支的控制与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而监督经济活动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了社会性、真实性、统一性和政策性,而权威性、依法性、客观性以及独立性就是审计的基本原则;经济管理的强化、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会计的任务,而审计监督、改进并完善管理是审计的任务。从中可以发现:一是会计与审计都拥有监督职能,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而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是彼此配合,相辅相成的。二是会计与审计拥有共同的目的,也就是对违法违纪的预防,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帮助其提升效益。三是会计与审计在基本原则和对象方面的相同之处较多,从发展史可以看出,会计衍生出审计,而审计师将会计作为其基础。也就是说,审计师来源于会计的,但是却又需要对会计进行监督控制。

3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在组织内部确保内部审计更加深入,这样才可以对会计舞弊目标实现预防处理,在具体的分析方面,也可以实现主观化和个性化,如果刻意掩饰,就无法发觉。另一番见过面。对于会计信息的是真,内部审计拥有治理功能,主要通过监督工作,就可以找出问题,然后做好相对应的纠正,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够遵纪守法,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实施各项经纪业务的会计核算,并且将会计信息真实披露出现,以此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单位还需要考虑到内部设计职能对于风险降低的有利性,同时能帮助单位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单位进行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意义

(1)进行内部审计在治理好单位方面的意义:管理的实质是一组制度安排,对单位相关各方的责权利进行规范,它对现代社会而言是最关键的制度架构。从广义来看,管理指的是有关单位的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以及监督者的责任、权利、义务和与外部关系的一种法规体系;从狭义来看,管理指的是单位的决策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2]。因此,将一个单位的收支管理好的本质就在于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规范,有完善治理结构的公司往往设有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

(2)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通过财务会计这一纽带来联系。在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就会根据制度和特定的会计准则,来监督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也就是对于信息的提供与解释,主要是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于管理目标。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不可或缺。目前,人们将财务管理目标定格在最大化利润、产值以及股东财富这几个方面,所以,在设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等都是最关键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成员,他们需要共同分享利益,承担一切的风险。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广泛联系社会的,并且将每一个单独的经济主体进行相互的整合联结,而这种经济活动就通过会计记录来反映,因而企业经济联系的纽带是财务会计。

(3)内部审计、财务会计均是组成单位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两者同时共存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内部审计、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均是确保会计信息完整、真实,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财务会计的方法、手段及侧重点均有各自的独立性,不能互相取代;内部审计、财务会计之间存在互促、互动的作用,对实现终极目标有促进作用;内部审计、财务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务必要共享信息资源,并严格建立监控机制。

(4)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资源共享开展审计工作,并共享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当然,财务会计信息化和内部审计监督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走出一条财务信息化和内审监督信息化的新路。

作者:温海蓉 单位:新疆昌吉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有效策略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暴露出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速度明显慢于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尽管各高校不断采取措施扩大审计范围,不断深化审计工作,但是,其发展明显还是不足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具体来说,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校内部审计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各高校将主要精力都花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不重视甚至忽视日常内部审计工作。尽管部分高校设置内审机构,但是却不配备专业审计人员。甚至还存在一些学校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展开会影响财务部门的日常运转,而不设置内审机构。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认识偏差,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电算化、信息化程度不足

传统模式下展开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针对新型经济转型状态做出有效风险评估,只能单纯的展开事后审计工作。基于信息技术展开高校内部审计,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内部审计电算化、信息化程度严重不足,基于手工查账,展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审计能力不足以满足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也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产生消极影响。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内部审计独立性具体来说,是指高校专门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受到高校领导等相关人员的干涉,独立展开内部审计工作。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无论是内部审计的业务,还是行政方面都有悖此独立性要求。

(四)审计深度不足、制度不完善

当前展开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用传统模式下的审计方法,单纯的审计高校内部财务收支问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往往侧重于审计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审计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不重视甚至是忽视针对高校财务收支情况展开定性分析,即审计深度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内部审计没有完善审计制度,对高校有序、有效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校内部审计有效展开策略

为了保障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性、高效性,首先高校领导应该注意纠正自身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偏差,更新内部审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展开:(1)针对内部审计人员从业资格提出高要求,从根本上杜绝低素质审计人员参与高校内部审计。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应该注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组织培训等活动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2)切合实际巧设审计委员会,监督高校管理工作,有效避免其他部门干涉内部审计工作。

(二)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电算化建设

基于信息化技术,展开信息化、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高校注意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电算化建设,注意建立和优化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逐渐由原有的“单机审计”过渡到智能型的“网络审计”。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加强审计信息反馈建设。

(三)强化内部审计服务职能

为了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应该注意扩展审计工作的范围。具体来说,指除了现有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还应该注意高校内部审计在经济责任、经济合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渗入。值得注意的是,还应该注意增加内部审计的深度,不同于以往的事后查错防弊审计工作,如今的审计工作应该更多的侧重事前、事中审计。

(四)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在展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注意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注意不断增强审计制度的可实施性、全面性,并不断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具体来说,审计制度主要包含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及相关程序,为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做出重要作用。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自身管理水平,值得高校管理者重视和思考。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高校不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希望本论文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这一内容展开的分析,可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高校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婷.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5):83-84.

[2]高仙芝.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6,30(03):70-72.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7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治理;作用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多元化,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高校所承担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高校治理中的不足也逐渐凸显,高校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是当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为高校治理的改进和完善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可见,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促进高校科学地可持续发展。

2内部审计及高校治理

2.1内部审计的含义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9年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框架》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比较权威,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增了内部审计有增加组织价值的功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专门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指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

2.2高校治理的含义

何为高校治理?高校治理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是关于大学权力配置和权力行使的制度安排,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与本质[1]。高校治理分为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外部治理是指国家层面对整个高等教学系统的治理,内部治理是指高校层面对高校内部的治理[2]。高校外部治理是宏观方面的管理,由国家统一管理,带有很强的宏观色彩。高校内部治理包括治学理念、治理结构、制度建设、章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均衡等。本文高校治理是指高校内部治理。

2.3内部审计和高校治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和高校治理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只是受托关系范围不同。有效的高校治理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内部审计是高校治理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科学地发展。

3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局限性

3.1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的基本提前。目前,大部分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内审机构,但仍有部分规模小的高校并未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审计和纪委监察合署办公,这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威胁。由于内部审计和纪委监察的工作任务和方法不同,工作开展中内部审计容易受到纪委监察的牵制,不利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职能,内部审计职能容易弱化。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审机构由校长主管并直接向校长报告工作。公立高校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根据委托责任理论,高校党委是委托责任人,校长是受托责任人,校长受托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管理,而内部审计是对校长和高校内部各级管理层进行监督评价。内审机构受校长直接领导将会影响其独立性,不利于做出客观评价。其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内部的职能部门,和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平行排列,不利于内审部门对高校其他二级部门开展监督、评价工作。

3.2审计范围狭隘,覆盖面较窄

高校内部审计一直以对高校教育经费的监督作为中心任务,围绕其开展了预算执行审计、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来源多元化、资金使用风险不断增大,如何防范好、控制好、管理好风险值得重视,各高校内部审计也在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等工作。但高校绩效审计和内部控制仅限于经济活动方面,关注直接经济效益指标,没有关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效益指标,也就没有涉及高校教学管理活动、招生就业、人事管理等方面,覆盖面较窄。

3.3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仍以监督和评价职能为主,以纠错防弊为目的的事后审计为主,重点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差异性上,缺少对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关注。没有真正地将监督和服务管理职能有机结合,没有做到将监督寓服务中。近两年开展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绩效审计,仅停留在表面,深入程度不够。

4促进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4.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保证独立性

首先,要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从组织、人员和经费三方面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内审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内审职能容易弱化,不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其次,内审机构要接受高校党委直接领导,向其报告工作,这样内审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就免受作为受托责任人的校长的影响,保证其独立性。最后,在高校治理结构设置中,需要将内审机构的地位提高,内审机构和其他校内二级机构平行设置,不利于内审机构对二级机构的管理情况等进行监督和评价。综上所述,内审机构直接向高校党委汇报,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在高校党委下设置审计联席会,由审计联席会对内审机构重要事项进行管理,如制定内审发展规划、批准内审工作计划、任命内审机构负责人、向高校党委汇报工作等。

4.2扩宽内部审计范围,实现审计监管全覆盖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实现审计监管全覆盖。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国家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要深化审计范围和领域,努力实现审计监管全覆盖。从对高校经济活动方面的监督,扩宽到教学管理活动,尤其是腐败高发区的招生领域,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制度,对教学管理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有直接经济绩效指标,还要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绩效指标。另外,为了预防和控制风险,将审计端口前移,开展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和风险。从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过程三方面实现审计监管全覆盖,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完善高校内部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4.3拓展审计职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包括监督、评价、服务、管理和增加组织价值,这些职能并不是对立和独立的,是相互联系、支持和渗透的,具有相同的目标,为促进高校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的[4]。改变以监督职能为主的情况,充分发挥服务、管理等职能,评价高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督与评价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检查与评价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审查和评价风险管理状况等,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和增加价值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唐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05(1):38-39.

【2】黄国权.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98-99.

【3】]唐华琳.强化内部审计机制完善高校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审计在优化高校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8-111.

审计职能论文范文8

[关键词]内部控制;疾控中心;科研;管理

近年来,国家在医学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疾控机构科研经费也迅速增加,科研实力水平已成为衡量疾控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包括纵向课题如部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单位内部自立课题,以及横向课题,而疾控中心科研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给科研管理带来挑战。本研究采用内部控制理论,探讨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50年代,美国颁布了《会计与审计法》[2],明确了政府部门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研究,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3],明确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2012年,国家财政部统一了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目标,加强了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方法。2014-01-01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6年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4]。上述规定也适用于我国的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水平,有助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发展,标志着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始。

2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分析

2.1内控建设重视不足。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管理思想意识不强[5],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课题负责人对内控的重视不足,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学习不到位,意识不到科研管理中的风险以及实施内控的必要性。而且从单位领导到科研管理部门均不熟悉内部控制,缺乏对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不能真正使用内部控制原则来指导科研管理。

2.2管理机制不畅。单位在科研管理上“重申报、轻管理”,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申报上,而疏于对现有项目经费的管理,在经费管理缺乏管理流程的细化,过度依赖国家或者省市现有科研管理制度,不能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制度或流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涉及到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部门,以及科研、财务、审计、人事、后勤等职能部门。在经费管理上存在项目负责人及所在部门、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沟通交流不足、经费执行不合理、甚至超支或剩余过多等管理机制问题。

2.3预算编制不规范。从事科研的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对科研预算编制的要求缺乏了解,项目申报期间预算编制不规范,有的甚至随意编写;单位在管理上缺乏相关制度,科研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不清晰,导致项目经费执行困难;而预算调整过程,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约束管理,存在科研资金管理的风险。

2.4经费支出核算粗放。在科研支出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在审批流程中存在制度不完善,经费核算粗放,支出不按预算执行,超出预算编制范围,审批不严等问题,导致支出流程和报销单据不规范,甚至是虚构支出等。在结余项目经费使用上,未明确指定经费的结余比例、使用范围和使用流程等。财务部门在报账单的审核、报销程序等方面存在疏漏。审计部门只进行定期检查一些项目资金的支出,对项目经费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3科研管理内控体系的建立

3.1成立内控领导小组。针对内控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监督,单位成立了专门的内控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科研、人事、后勤、审计等职能部门等共同参与,发挥各部门的主动性,共同构建内控体系。对于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疾控中心内设科研培训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结题和报奖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外部管理要求和内部管理环境,不断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设有专人负责科研管理,实现对科研的全过程管理。

3.2强化内控知识学习。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及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知识和理论学习,邀请外部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协助建立科研内控体系和制度,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国家最新的科研管理文件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深对内部控制原则的理解并加以运用。确保单位科研管理内控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建立内控体系,规范科研活动,提高疾控中心的科研管理水平。

3.3风险防控。按照内部控制方法,梳理工作流程,抓住关键环节,确定控制目标和风险点,制定控制措施。从方法流程到组织流程,成立一把手为核心的领导组织机构与具体工作部门,执行以“风险”为核心,“流程”为内容的建设工作[6]。在风险防控方面,单位通过自查、互查和针对风险程度进行等评级估等方式,查找出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点共248个,其中将科研课题、科研奖励、临床试验项目经费、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换届等科研管理相关工作均作为二级风险点。同时,一级、二级风险点制定了风险防控流程图,明确决策、执行、监督各方的职责权限,厘清环节和工作流程,可操作性较强。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出台单位落实科研经费的审批流程,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细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操作流程以及风险防控措施,确保科研管理有章可循。

3.4制度化与流程化。根据疾控机构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多部门协作,落实不同部门在科研管理中的职责,明确科研、财务、采购、资产、审计等职能部门职责,科研部门负责科研内容合理性审批,财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采购部门负责科研设备、耗材的采购,后勤部门负责设备的验收、维修、校准,审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审计监督。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奖励办法、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心学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中心伦理委员会管理办法、论文(著)管理办法等相关内控制度,对本单位的经济和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7]。按照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中心“协同办公系统”,对“科研课题备案登记表”、“科研课题年度进展表”、“科研课题结题表”、“论文备案登记表”、“伦理审查申请表”、“合同审查备案表”等多项实施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基本达到科研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全覆盖。

3.5预算和支出内部控制。科研经费是实施科研项目的重要基础[8],因此必须重视科研预算、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科研部门加强对政策文件和项目指南解读,确保科研人员正确认识科研预算,协助编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研预算,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持;财务、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科研预算顺利执行;制定科研预算的调整制度,在科研预算执行困难时,保证科研预算调整的合理合规。同时,科研部门与财务、采购、审计等部门多方协作,制定科研经费支出的流程、核算、采购等制度,为科研支出提供保障;财务部门加强对科研预算的核算,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在确保可以支出真实性的同时,确保科研支出按预算执行;采购、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设备、耗材、药品等采购管理,控制科研支出风险。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