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程范例

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范文1

关键词:审计;工程审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学科知识平台,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所谓工程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审计标准,运用审计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审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工程审计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对工程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工程又懂审计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置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

1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构所组织的审计,均属于国家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界定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涵义,即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项目,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项目,并要求审计机关对此类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为主要目标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社会审计是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审计业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专业服务的审计活动。国家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尤其是需要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通常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协助其完成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来从事建设工程审计活动,而由于建设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很强,没有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而仅仅具有审计知识的人员将无法胜任这一岗位,尤其是需要对建设投资项目开展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等跟踪审计时,缺乏工程背景的审计人员就显得尤为吃力。当前我国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多为工程造价等咨询类人员,也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知识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展开,在现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审计方面的知识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国家审计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从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既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包括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法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很好的契合了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要求。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工程造价课程为例,目前我国高校通常开设72学时的课堂教学(含必修和选修)和两周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为学生做好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契合度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再增设一门工程审计类课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审计的知识框架,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知识,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研究,并出版了一些工程审计方面的著作,如赵庆华主编的《工程审计》、朱红章主编的《工程项目审计》等,这将为工程审计课程的开设做了教材方面的准备。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是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一条可行且有效的捷径。

3工程审计课程的设置方式

鉴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合性,建议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此课程,即在学生在具备了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建设法规等专业知识之后,再开设本课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对本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真正领悟工程审计的真谛,从而为未来从事工程审计业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由于工程审计内容点多面广,建议将本课程的教学课时设置为32学时(课时过少将无法有效的保证教学内容完备和教学质量),并注意将课时在各知识点上合理分配。由于工程审计是审计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工程审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注重审计知识和审计技术的讲授,并按照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来开展知识单元的教学工作,设置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审计、勘察设计阶段的审计、招标投标阶段的审计、合同审计、造价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知识单元。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本课程的“审计”特征,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审计知识、审计技术规范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明晰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审计依据、审计程序、主要审计内容、主要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文件的编写和审计人员的职责等。此外,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工程审计课程的实践性,将审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编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置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按照提供资料、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的路径展开讨论式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力图使课堂成为尊重、平等、信任和民主的课堂。教师在讲授审计的一般理论和审计方法之后,把学生们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一般3至5人为宜),将教学材料发放给学生,让每组学生首先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已经掌握的工程管理知识和审计知识对工程审计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将精心设计的工程审计问题,逐一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他们各组的研讨成果,重新研讨、梳理、剖析问题,形成一份新的成果。接着,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学生在共享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来揭示工程审计的内涵和实质,教师可以适时的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启发,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最后,教师对每次的案例教学进行总结,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通过案例式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在工程审计教学中将真正有效的贯彻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的密切结合,还可以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4结论

随着我国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均需要大量的工程审计人才,加上工程审计更为强调工程背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契合度较高,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是一条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可行且有效的捷径。对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最好在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即在大学四年级开设32学时的选修课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注意突出本课程的“审计”和“实践”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来开展知识单元的教学工作,并设置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利用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2.

[2]赵庆华等.工程审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1-12.

[3]杨翠萍,代伟.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煤炭工程,2010,(2):124-125.

[4]赵素琴.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架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83-85.

审计课程范文2

【关键词】工程审计;项目式教学;审计模拟;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审计课程既是一门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也为有志于毕业后从事工程审计行业的学生提供基础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工程造价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秋后算账”式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因为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已经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建设工程的损失浪费,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需求,工程审计必须实行从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直至竣工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实现“不等亡羊先补牢”,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上述工程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本课程教学改革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实施以项目为驱动的产教融合应用于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建设工程审计课程的兴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并结合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审计实务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的审计业务操作技能,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1我校工程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过于侧重理论轻实践

工程审计课程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需要介入的环节以及审计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掌握全过程审计的流程。但是目前开设的工程审计课程或者案例课程过于侧重以教科书为主导灌输审计的基础知识和审计的技术方法,教学过于程序化,教学过程缺少实操项目支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审计知识的探索,也缺乏实战动手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尚未参加任何具体项目,对工程审计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教授的审计知识难以和具体项目联系,学和用的分离导致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体验度非常低,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最终沦为“纸上谈兵”。

1.2工程审计课程教学需与项目建设过程和造价行业准则结合

结合我校财经院校背景,工程审计课程兼具工程和财经交叉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即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懂造价经济的工程审计方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标准相符合,教学过程也应与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对接。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科目有《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该职业标准要求高校教育需在理论讲授基础上增加项目锻炼经历,而现有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时偏重,实践课时较少,不能满足该要求。同时,建设项目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环节,过去教学过程教师多是侧重在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讲述审计知识及操作细则,包括案例的使用也多处于该部分,缺少前期审计的项目案例储备,也没有一条主线来将上述环节联系起来。

1.3现有教学模式缺少学生实操和自主学习的平台

未来本科生的教学将由过去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逐步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项目式、参与式教学。现在教学模式是老师利用PPT授课,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之间的合作少,不能满足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训练习相结合的需求,因此需要一个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自主探索该专业课程的知识及操作细则。

1.4现有校企合作中学校处于被动地位,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学校主要以实习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且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主体合作意识不强。造价专业学生一般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有些企业安排师傅带实习生,在专业技术方面予以指导,有些企业则流于形式。且这种教学安排形成理论学习在先,实践实习在后,期间间隔时间较长,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没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为此,工程审计课程最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同步进行。

2项目化教学在工程审计课程中的改革探讨

2.1制订课程改革方案的思路与步骤

第一阶段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访谈以及走访兄弟院校等方式调研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其存在问题以及改革的切入点。收集和对比应用产教融合改善教学的课程案例,走访和学习国内工程审计类课程教学先进院校的好做法,联系校企合作单位开放项目案例资源。第二阶段总结以往工程审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重新制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方案,逐步开发和拓展项目教学案例,利用项目驱动优化工程审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审计项目模拟训练。总结在课程教学发现的问题,亟待改进的地方,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形成研究报告。第三阶段针对教学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搜集项目案例,结合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特点,完善每一个阶段教学案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项目模拟的场景,以及在该场景中应掌握的知识点。最终形成基于项目驱动工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步建立项目案例库,总结产教融合改革教学模式后工程审计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重难点安排、课堂组织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好的做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

2.2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设计教学案例

本课程培养目标直接决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时分配等问题,教学实施方案又是指导学生参与项目案例“角色扮演”活动的直接指南。因此,首先需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引入以项目为驱动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后工程审计课程的教学框架,包括教学过程设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要点内容,围绕工程审计人员主要岗位能力的培养需求,将课程知识体系与实践项目相结合,根据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实施过程设计出综合系统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

2.3以单一子项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每一个子项目的授课方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本课程以项目驱动为切入点,结合项目式情景教学,开展工程审计教学活动。首先,按照上课学生人数分成3~5人一组,学生自由组队,成立n个审计小组(n为偶数)。其次,教师从所建设的项目案例库中选取一个合适的案例讲解分析,提醒学生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款审计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接着,教师再从案例库中抽取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审计项目模拟。学生团队之间轮流扮演审计方与被审计方的角色,进行审计资料交接、审计任务分配、制作审计底稿、现场勘查、出具初审报告、相互对数、确定最终审计报告等环节。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叉审计,让学生深刻体会站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立场对同一个项目的审计重点与审计心得的差异,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加深记忆审计要点。

3结语

本次工程审计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工程实务类课程改革奠定基础。本课程改革在充足案例库资源的支撑下,工程审计课程将分阶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审计项目模拟训练,极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互动性。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程审计岗位能力培养而设定,教学方案依据建设项目各阶段审计要点而配以相应的审计实务案例,学生学完本课程,不仅对工程审计的知识体系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对未来从事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较深的认识,岗位能力基本形成,拓展学生的视野。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工程审计方面的综合实务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缩短从学校到企业的工作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张勇.基于能力本位的桥梁施工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78-81.

[2]王超.项目化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9(1)下:94-95.

[3]张恒,唐根丽,郑兵云.基于BIM的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2):140-143.

[4]黄倩倩,武永彩.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2):28-29.

审计课程范文3

关键词:就业;职业能力;自主学习;审计课程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一般在大二学年开设,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有了一定会计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审计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如何使审计课程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服务,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目标

以往,审计课程目标是培养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内部的审计助理人员。笔者对所在院校201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后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在企业做财务工作或在记账公司从事记账,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数量较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需要调整课程目标。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财务岗位,那么审计课程目标在培养专业的审计助理人员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财务人员的维度。笔者对从事财务工作的毕业生做了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在从事财务工作中需要运用到审计知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审计人员来本单位审计时、审核记账凭证时、分析会计报表时和了解单位内部控制时。因此,审计课程目标建议由原来单纯培养审计人员的1个维度拓展为2个维度:(1)培养审计人员维度———培养能够从事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审计助理人员;(2)培养财务人员的审计思维维度———培养财务人员了解审计、理解审计、以及将审计风险导向运用于财务工作的能力。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一)打破审计基本理论与具体循环审计的界限,把基本理论融入到具体循环审计中

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内容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通常先学习审计基本原理,如审计目标、审计风险评估、审计证据等,再从货币资金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这五个循环学习具体项目的审计操作,最后学习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选择和撰写。如果在审计基本原理阶段投入较多课时,对于初次从会计思维转入审计思维且没有任何实务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出现审计基本理论还没讲完,学生已经对审计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的状况。学生一旦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影响到课程进度和授课效果。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访谈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对纯理论学习模式认可度较低,更愿意自己在具体业务循环审计的仿真练习中去体会审计原理、熟悉审计具体操作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建议打破先理论后具体循环审计的方式,把审计目标、风险评估等理论融入到具体循环审计中。

(二)从培养审计助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审计思维的课程目标出发,教学内容去繁留精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一般在40-60个课时之间,审计教材少则300页,多则500-600页。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要把审计内容全面地讲授一遍,往往会出现走马观花、急于赶路的情况。这样,虽然看上去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对于学生而言,一学期下来,真正能留在学生心中,并在毕业实习阶段据以运用的审计知识并不多。因此,审计课程内容设置要去繁留精,要让学生学而有用。根据调研,会计师事务所招募应届生作为审计助理人员,其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为:凭证测试、现金监盘、银行存款函证、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监盘以及费用类审计。而这些内容,是散在各个循环审计中。以凭证测试为例。任何一本审计教材,都没有把凭证测试单独设为一章。通常是货币资金审计中提到了要对货币资金凭证进行测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中提到了在对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科目审计时要抽取记账凭证进行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中提到在对原材料、应付账款科目审计时要抽取记账凭证进行测试,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提到在对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审计时要抽取记账凭证进行测试,但对于如何从被审计单位多如牛毛的记账凭证选择合适的凭证,如何通过凭证测试发现问题却很少有详细的描述。在对从事审计工作的应届生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100%的学生都指出做的最多的就是凭证测试。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不必拘泥于教材循环审计的固有顺序,可以把各个循环审计中都涉及的记账凭证测试作为一个专题单列出来,做详细讲解。此外,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审计教材中比重较大的收入、成本循环审计,审计助理人员接触的机会比较少,通常由审计经理或资深审计助理人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收入、成本循环审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审计助理人员的工作做适当删减。此外,由于会计专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仍从事会计工作,从事审计工作的较少。财务核算是按照从凭证到账簿到会计报表的顺序。审计恰好相反,审计是从会计报表分析到账簿再抽查相关凭证。因此,审计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展财务人员的逆向思维。审计课程内容设置可以增加以审计视角讲会计的内容。比如会计报表合理性分析、不同会计科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一般到如何编制报表就结束了。审计课程作为财务会计的后修课程,恰好对报表数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做进一步探究。以费用审计为例。在对费用类科目进行审计时,需要把“销售费用—工资”“管理费用—工资”“生产成本—工资”“制造费用—工资”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的贷方计提数相核对,“销售费用—折旧”“管理费用—折旧”“制造费用—折旧”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计提数相核对。又比如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审计中,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合计金额乘以增值税税率与账簿中销项税的金额进行比较。这类核对从审计角度是为了查错纠弊,而从会计角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科目数据不是彼此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进一步加深对会计借贷记账法的深层理解与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迅速发展,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要在职场中有竞争优势的,如果只会做做凭证、编制会计报表是不够的,更需要有预测分析的能力。如何提高预测分析能力呢?这要求财务人员在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基础上根据实际运营情况作合理的预测分析。审计课程恰好要求学生掌握内控测试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审计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重视内控测试。内控测试不应停留在理论环节,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关键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预见公司运营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公司管理服务。

三、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运用教学手段与方法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经济核算和监督手段的会计、审计准则也在不断变化。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时,尚有老师在一旁引导;走上职场后,就需要自己及时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技能。高职阶段是大多数学生在校生活的最后一站,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审计在线课程的建设,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在线课程,就能了解该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所以教师课前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提问探讨,教师一边在线答疑,一边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做及时调整。在课堂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模拟、仿真实训、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情景模拟为例。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审计实务经验,审计的概念基本源自于书本。为了让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感性认识,教师可以选取审计工作场景,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模拟。比如,学生模拟表演现金监盘。现金监盘表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填写正确却并不容易。监盘表中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盘点日,一个是报表日。初次接触审计的同学往往很难理解盘点日、报表日的差异以及如何从盘点日追溯调整至报表日。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现金监盘审计,学生把自己放在现金监盘的情境中,在情境中理解现金监盘是如何进行的,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现金监盘表的设计原理。以仿真实训为例。教师在讲授记账凭证测试时,若只讲理论,学生就如同在岸上学游泳,是永远学不会该项技能的;若教师指定某几张记账凭证、让学生去发现是否存在问题,虽比岸上学游泳更进一步,已下水学游泳了,但由于凭证是教师指定的,所以学生只是学会了如何发现记账凭证的问题,并没有学会如何选择凭证;因此,更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在仿真的账簿凭证中自主选择凭证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凭证测试中学会凭证测试。以案例教学为例。常见的案例教学,案例是由教师收集,然后在课堂上请同学讨论分析。为了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部分专题的案例可以由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在课堂中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收集的案例,并进行观点的碰撞。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甄选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综上,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审计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置和运用上,应以学生就业需求、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课程目标从单一培养审计助理人员拓展为培养审计助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审计思维两个维度,教学内容去繁留精、打破理论与实操的界限,运用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燕萍.民办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7,(13):123-124.

[2]曹丹,张晓兰,罗媛,刘娟.基于高职学生就业趋向的审计课程设置构想[J].江苏科技信息,2017,(15):51-52.

审计课程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审计;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翻转”,就是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换成“先学后教”,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课前制作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针对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Bergmannetal.指出翻转课堂不仅翻转了“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的传统模式,而且优化了课堂内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首先在课前获取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比传统的课前预习更深入更系统;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演示,通过针对知识疑点的互动学习,深化学生的认知。Enfield调查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国内中小学最早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相对于中小学校,高职院校具备更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高职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适合翻转课堂教学。高职审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为依据,以社会审计的理论、方法、程序为主线,系统介绍审计理论、审计方法与手段、审计流程等知识,并应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的循环审计过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高度结合的课程,挑战着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掌握内涵方法,无法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应对审计实务的能力,审计难教,审计难学,在师生中达成了共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审计课程的教学,下面以“存货的监盘”为例,重新设计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务应用能力。

1课前教学材料设计

内容陈旧枯燥是审计教材的通病,学生预习教材找不到重点,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提炼加工有效信息并重新制作教学材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制作电子教学材料。教师如何开发教学资源,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理解基本知识点,又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案例,准备下一步的课堂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材料通常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微视频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15分钟,每一段微视频能完整讲解某个知识点。这些微视频,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网络上下载,也可以利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PT。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的认知学习,和案例分析的探究性学习。以“存货的监盘”为例。微视频或PPT材料尽量简洁,使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高效地抓住要点。例如存货盘点调查表,可以展现一张完整的样表,选择其中两三项调查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实地观察,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解读之后,提出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表2所列问题,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思考商业领域的真实案例。

2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机制设计

翻转课堂颠倒了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提供网络资源与教学视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尽量自己解决,理解消化。学生利用教学材料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及时的解答与指导,这就需要翻转课堂具备动态生成资源的能力,对于超出教师预期的新情况、新问题,翻转课堂能持续发挥作用。现代通讯工具为我们提供了QQ群、微信群、课堂派等方式,学生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及时解答,并根据相关信息调整教学材料。以学习“存货的监盘”为例,由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存货监盘的六个基本知识点,对于后面教师列出的两个拓展性问题,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资料。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案例设计,引导学生的讨论。例如第一个问题“存货监盘对于哪些行业的企业审计尤其重要?举例说明。”在搜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近期发生的“獐子岛的扇贝又逃跑了”这一在资本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教师可以将这一事件制作成“獐子岛存货监盘案例”用于课堂的案例讨论,这一案例影响巨大,且近期发生,具有时效性,相关的新闻报道与详细资料,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

3学生互动学习的课堂情境建构设计

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教师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课堂的互动交流不仅仅是提问,可以有多种方式,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会“求知”。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上学会所有的知识,翻转课堂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起着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课堂中深入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知识的内化。如果教师能构建一个真实的商业情境,将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例如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审计人员,模拟审计实施的过程,完成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让学生对实务工作有切身的体会与深刻的了解。再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提供现实的案例,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学习。

4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翻转课堂没有约定俗成的统一模式,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补充与完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需要学生与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每完成一次翻转课堂,都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自评,并改进薄弱环节,同时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如表5所示。翻转课堂一开始就应该制定考核形式,并告知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的评价是以过程为导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可以依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小组讨论记录、展示的讨论成果等。

5结束语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应用还刚刚起步,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非常适合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或00后大学生。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自觉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师不再照本宣科,更像是陪练,当学生遇到疑点时提供帮助。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化技术,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将翻转课堂引入到审计课程的教学,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学习,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创新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调换了教师与学生的主人公地位。高职院校应该选择适合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分析结合起来。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思路和做法。设计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课后评价反馈的教学流程,利用视频、PPT、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科学设计考核方案,将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理论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龙.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46-49.

[2]王小彦.基于翻转课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6):12-14.

审计课程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

审计学课程是各高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是审计理论枯燥、晦涩难懂,而其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翻转课堂模式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以前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型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实现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堂中的自主表达、提问及回答问题的过程,改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对日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一、审计学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科学。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有的学校除了审计学以外,还安排了内部审计、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政府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课程。很多高校在审计学理论课程结束后都配套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例如,某二本院校从校外购买了审计实训的实验软件,模拟了审计的全套流程。在教学安排上,有的高校安排了3个学分48个学时,有的高校则只安排了2个学分32个学时;有的高校将审计学作为核心课程,重点建设,而有的高校作为选修课程。在时间安排上,有些高校将审计学课程安排在了大四上学期。就课程本身而言,各高校对审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也参差不齐。因此,审计学课程在有些高校并未得到重视;另一方面,大四学生基于自身考研、考“公”、出国等需求,导致学生无暇学习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审计学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虽然很多高校在审计理论教学后安排了审计实训或实验课程,但基于课时的限制,实验的效果未必达到教学要求。例如,某院校购买的审计实训软件,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训课程,利用软件模拟了对某企业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但从实验过程来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整套实验流程,理论课程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训课程,几乎需要全程的参考答案才能完成,且完成的速度较慢。基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能过多占用课时进行讲解。此外,审计软件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缺陷,也是导致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最后,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审计学课程实验室尚未建成,不能满足实验需求,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短缺。由于审计课程的自身的特点,很多高校缺乏讲授审计学课程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从事审计学课程的讲授,无法组成教学团队,课程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大多数审计学课程的教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学校也无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去事务所挂职学习,这导致很难将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紧密联系。有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承担的课程量较大,需要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忽视对审计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讲授较为空洞、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强。

(四)考核方式陈旧。审计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各院校大致相同,一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传统方式。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多采用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等传统常规题型。考试的知识点局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在考前进行死记硬背,且考试成绩良好。而审计实训或实践课程,限于课时及实训方式的限制,采取的往往是过程管理,审计实训软件自行给分的方式,无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但是,对实践操作较强的审计学课程来说,目前的这些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审计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应用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的运用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对学生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和难以为事务所提供所需的专业审计人才。

二、翻转课堂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采用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前学习时间,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只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解惑,辩论讨论,有助于学生“全员”参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更好地掌握审计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审计学案例教学采用翻转课堂,使得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提升学生资料文献的查找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转变教师职能。翻转课堂形式改变以往由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和应用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案例的分析研究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课程的开发者,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改革建议

(一)案例的选取。在审计学课程案例的选择上,应选取上市公司真实案例作为审计学案例教学的素材。一方面,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具有“新闻”的关注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关于上市公司的资料容易获取,信息来源也较为广泛。对案例的讨论具有开放性,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不拘泥于“正确答案”的约束,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将审计学理论讲授视频化。将审计学理论的课程录制成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将审计理论的讲授利用录频软件录制下来,后期可以采用剪辑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或者将讲授的内容录像,形成讲授的录像资料。也可以采取其他手段如慕课的形式。将审计学理论部分的讲授视频化,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三)使用网络在线平台。1.翻转课堂的形式应使用网络在线平台,采用在线课堂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课程PPT,课程需要的各学科书籍,文献,资料整合上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线课堂的功能,设置课程的任务点和作业,监督和督促学生参与审计课程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减少学生不学习的现象。此外,在线课堂的形式较为新颖,学生可以使用在线平台进行相互的留言,提问交流,也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解决一部分学生羞于和同学、教师交流的情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面。2.将课程的案例资料通过在线平台,传递给学生。可以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案例的课前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案例相关资料的充分收集和阅读,提示学生案例应结合的审计理论,不再拘泥于课堂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的手段。

(四)结合课后在线学习的内容,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对审计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通过上市公司真实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老师答疑解惑并对案例进行深度总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并掌握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提升学生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增加审计学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赵晗诺.审计学课程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和案例教学相结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8):307-307.

审计课程范文6

我国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其发展明显滞后于会计信息化,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审计信息化人才的严重缺乏,高校在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审计信息化课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审计信息化课程如何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包括: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创新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及搭建多维立体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审计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广泛应用,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技术完成会计工作,会计的业务处理、数据存储、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会计工作方式的变化也必然对审计带来深远的影响,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相对于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起步较晚,发展明显滞后,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审计监督能力弱化”和“审计手段落后”是各审计机关直接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顺利、快速地开展信息化审计已成为审计领域所探讨的主流课题。近些年信息化审计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尚未跟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缺乏信息化审计人才,是制约信息化审计推进的主要因素。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仍然只教授传统的审计课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但大多以掌握某一种审计软件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显然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于审计人才的审计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如何提高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审计信息化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教学方法的变革等几个方面。

1高校在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

我国目前既精通审计理论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大部分审计人员由财经专业的人才构成,计算机方面的水平比较欠缺,而审计人员中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大多缺乏审计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无账本”,审计人员如果不具备信息化相关的能力,将面临无法审计电子账的窘境。我国审计长刘家义在多个场合都强调了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已经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审计业务,有调查表明目前现有的审计信息化人才的数量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培养审计信息化人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系统、专业的高校教育进行培养,二是利用工作中的后续教育对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更新。理想的培养方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人才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由于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规范的过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能马上缓解审计信息化人才的供需矛盾。但高校对于奠定人才的专业基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审计信息化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审计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2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优秀的人才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大学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先锋。学校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提高对高校信息化审计教育的重视,将会为信息化审计发展带来长远的影响。具有多年经验的老员工虽然知识基础扎实,但是他们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的主观意识和能力与年轻人相比之下稍微逊色,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对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缺乏热情。他们习惯了传统模式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习惯了先前的固有模式,为普及信息化审计工作加大了难度。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亟须加强。目前多数高校以培养具备财务会计基础,掌握审计、税务知识与技能的审计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上仍然以教授传统手工审计知识为主。部分高校近些年才逐渐开展审计信息化教学,因为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各高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关课程的设立并不完善,缺乏系统性。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侧重系统开发、数据库技术,这对于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知识的要求很高,而审计相关专业学生这方面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这类课程不适于纳入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二是侧重理论的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审计、电子商务审计和网络审计等,此类课程过于理论化,有的是前沿领域正在研究的内容,将未成熟的理论纳入高校本科教学也并不合适;三是偏向某一款审计软件的操作,仅仅将熟练操作软件作为审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过于浅显,无法适应社会对于审计信息化人员能力的要求。目前高校在培养信息化审计人才方面明显能力不足,学生在高校的长期学习期间没有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毕业后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后续学习,这显然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初衷相违背。如何将审计与信息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符合当代要求的审计人才,使其同时拥有审计方面的能力和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3高校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建设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必须将眼光放远,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现实的问题。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不仅要加强对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还要及时补充新的人才加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是生命的延续,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适应能力强,因此,加强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是建设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直接来源。通过专业、系统的培养,他们将成为知识全面、专业扎实的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后备军。高校审计信息化教学系统包括一系列内容,教学的主体为教师,客体为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的软硬件、教学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予以体现。在设计审计信息化教学系统之前首先要了解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经分析发现,审计信息化的研发人员的需求较低,这部分工作一般由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与审计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审计信息化应用领域是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审计业务,此类人才需求巨大,这也正是审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向。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建设相关实验室,这必然涉及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内容的构成、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进、审计软件的选择等方面。

3.1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构建信息化审计教学系统的关键。学生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知识认知的高度和深度,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建立一支适应信息化审计教学的教师队伍十分有必要。审计信息化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其对教师的综合性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授课教师不仅应精通会计、审计、税法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与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岗培训是建立适应信息化审计教学的教师队伍的主要方法,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轮流实践,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从而形成经典审计信息化案例,作为教学的素材,也可将审计信息化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成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审计专业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加入到信息化审计教学队伍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审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相关企业、机构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信息化审计人才加入到高校信息化审计教学的队伍当中。除此之外,对现有的审计教师队伍也要持续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信息化的发展同步,与实际中的信息化审计工作接轨。知识是在持续更新与补充的,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审计信息化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不断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高度重视起教师的继续教育,快速掌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信息,是适应现代化审计工作多方面、全方位的要求。

3.2构建科学的审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在拥有一支适应信息化审计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还要完善信息化审计课程体系,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理论知识充分融合。目前,很多高校并未认识到审计信息化课程的重要性,仍未设置相关课程,部分开设此课程的高校,基于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大多重点培养学生审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侧重其操作的熟练程度,较少涉及审计信息化理论,教学内容所包含的范畴比较局限,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这就需要审计专业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可实施的信息化审计课程教学方案,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学生深刻理解信息化审计课程,要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匹配,在进行课内实验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加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扩大专业选修课的开设范围,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学习信息化审计课程,在校园网络图书馆上传资源,让更多的师生浏览到信息化审计课程的知识,自主学习。

3.3创新审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

开放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复杂化的信息化审计软件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难题,停留在黑板上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要改进信息化审计教学模式。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能力,必须注重实践教学。最好的方法是学生亲身投入到审计单位实践工作中,但是目前能提供这种机会的单位比较少,所以这种方式的可行性相对比较低。如果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实习确实存在困难,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审计全仿真模拟实践,这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此外也可采取间接实践的方式,在审计信息化实践课上,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熟悉信息化审计业务流程,增强自身能力。还可以对于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模拟实验,由教师做出评价与指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应用中存在偏差,要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大量进行上机实践,建设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不能局限于传统审计教学模式。

3.4搭建多维立体的审计实践教学平台

审计信息化教学需要软硬件的支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审计信息化实验室,搭建审计教学平台,完善审计教学软件,设计完整、仿真的教学案例库。构建信息化审计教学平台可以及时地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学生进行系统的审计业务模拟训练过程中,还能够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将所学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信息化审计技能相融合,从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在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建设网络实验中心和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更为方便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审计实践。同时,利用校友资源和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学生校外实践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为建设高校信息化审计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审计信息化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其课程建设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随着审计理论创新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这需要从事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提出改进课程的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信息化人才,高校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审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改进审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联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教学平台。

作者:吴鹤 王俊琪 赵媛媛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俊德.浅议审计信息化与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

[2]杨霞光.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探讨[J].财会教育,2010(7).

[3]王德国.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养[J].机构与行政,2013(5).

[4]黄妍.深化审计信息化课程改革培养“审计———信息”复合型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13(4).

[5]聂培超.六大举措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0(4).

[6]卢加元.高校计算机审计实验室的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

审计课程范文7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审计教学;审计人才

审计课程属于理论性“广”、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要求高,理论知识理解难度大,全过程实践复杂,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对审计学的兴趣,适时的引入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研学,促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情景式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1撰写案例,创设情境

针对课程章节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前“编剧”任务,将提纲和情景提供给学生并辅助他们编排一个小剧场,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引。在小剧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表演过程中审计知识要点,再引入本次课程学习的重难点。“演”将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实现剧场式教学,对剧本的撰写和表演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审计实际工作对接,培养学生审计情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以创设一个关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小剧场为例,教师提前通过“云课堂”平台了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所需的准备工作步骤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以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并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为背景,由学生们分别饰演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组成员及某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模拟3个场景:①模拟事务所内部会议确定是否承接该业务。会议内容包括明确此次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通过前期沟通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自我评价专业胜任能力。②模拟事务所成员和企业负责人沟通的过程。根据接受审计业务活动的需要,双方成员需要就审计目标、管理层责任、审计范围、审计收费等业务事项进行沟通,确保被审计单位都已经清楚地了解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③模拟事务所内部会议确定审计项目组成员及分工情况。表演结束由老师进行点评。针对说话的艺术、沟通的技巧等非教材涵盖的内容,教师也会着重的点出,这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审计情商,即“会说话、会做事”。审计情商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审计线索中抽丝剥茧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

1.2利用仿真实训基地,制作情境

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专项审计为例,利用基建项目仿真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审计。首先对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审计项目组和被审计单位,由每组组长分配人员职能,制定工作流程。教师在不同项目期不同的审计任务:①项目前期效益审计。以判断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为最优投资方案为审计任务,采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依据进行调查研究和计算,对决策指标的选择进行测算和评价,从而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②项目建设期效益审计。以建设单位是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及是否有效执行、工程完工进度及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是否有重大变更且变更手续是否齐备、项目投资的概预算执行情况、工程监理管理情况等为审计任务,对建设期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③项目竣工运营期效益审计。以确认该项目投资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有无偏差效应、经济效益成本如何等为审计任务,将实际与预期进行比较,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明确有关责任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们经历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审计,将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专项审计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和概念。

1.3巧用影视资料,设置情境

以审计人员“独立性”和“职业道德”为例,选播电视剧“都挺好”的片段,剧中众诚集团邀请二嫂朱丽所在的会计师事务对其子公司进行全面审计,为了阻止这一次审计,该子公司高管的小姑子苏明玉在审计进场说明会上当场挑明了她与朱丽为妯娌关系,众人哗然,最终导致此次审计工作的“易主”、当事人被事务所停职的结果。借此来让学生分析这一系列行为违背了审计什么原则?可有补救措施?这是因为前来审计的事务所的项目负责人朱丽与苏明玉有亲属关系,这就严重违背了审计人员“独立性”原则。朱丽在明知此次被审计单位的高管为自己的小姑子时仍接受事务所工作安排。在实际工作中,为保持审计人员“独立性”,事务所必须制定事前的预防性保障措施,其中就包括审计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第二章第十三条做了明确规定,即“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审计回避目的是避免因亲属关系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朱丽作为一名审计项目负责人,她有责任和义务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之前清楚审计项目组成员中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存在利害关系,可通过询问或者自我主张等方式。如果有存在利害关系,相关人员需调离审计项目组以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剧中事务所领导在安排朱丽负责此次审计工作时,已经把被审计单位众诚集团的相关资料交给她。朱丽通过研读资料是可以发现自己与被审计单位高管苏明玉的关系,从而主动申请退出审计项目组,这样就可以避免此次审计事故发生了。

1.4设计熟知情境,挖掘学生潜力

教材上关于营业收入是否真实的“发生”的实质性程序之一是由营业收入的总账、明细账至销售单、销售发票副联及发运凭证等原始凭证,俗称“逆查法”。学生对销售交易中卖方行为的了解程度比较低,无法很好理解“逆查法”的实质,而教材上类似表述较多,文字晦涩难懂,学生们未能理解其中深意。教师可以换个情境,譬如:如果你爸妈想知道你们的生活费都花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花到了实处,他们该怎么做?学生们站在父母角度来思考,生活费的花销其实也是“逆查法”,而且还可以多渠道的逆查。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能理解与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相关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发生”认定相关的实质性程序可采用从企业销售发票存根中随机抽取样本,再根据销售发票上注明的购买方信息、销货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去核查相关存货产品出库情况、发货情况及有关账务记录的方法。

2情景式教学法在审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启示

2.1创设符合教学实际及学生认知的情景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情景,审计教学内容涉及繁多,故因地制宜的创设的情景。教师创设情景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把审计准则转化为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得了耳、入得了心。

2.2培养学生审计职业敏感性

审计就是发现并揭穿各种事项“另类”处理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审计职业敏感性,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情景式教学中会“故意”设计一些细节性错误,包括规范汉字的使用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摈弃“存在即合理”的固有思维方式,优先考虑审计事项它可能存在“被美化”的问题,再通过审计方法来层层深入核实,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感知被审计事项的“痛点”,夯实审计证据。

2.3不可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本文虽然介绍了情景式教学的内容与优势,并不是在否定传统常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经历几千年的厚重沉淀,积累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讲台的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通过眼神与学生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受限于总课时量、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影响,教师无法高效的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所以,情景式教学的设置必须把握一个“度”,个人认为控制在1/3是比较科学与合理的。

3结束语

审计课程范文8

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客思维的引入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启发创意、设计创意两方面分析了创客精神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生成,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

创客精神;信息技术;生成方式

“创客”是由英语单词“maker”一词演变而来,指不将盈利作为工作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令创意得以实现的人。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时,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引导学生将自身创意转化为现实,以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学生在创客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自身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一、启发创意

大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即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却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使得课堂失去了灵魂。信息技术更新速度频繁。因此,相比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形成创客精神。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课程《生活与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学生思维,反而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部分教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常用的方式下载感兴趣的照片,如游戏、篮球、风景以及明星的相关图片,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教师也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风景如画,现在让我们通过网络一同欣赏杭州的美景。”此时,向学生展示有关杭州风景的图片。展示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利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并要求学生讨论所展示图片的获取渠道,以此进入课堂教学。上述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令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也为之后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令学生自由讨论,也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禁锢,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的创客精神自然会逐渐形成。除了课堂导入之外,教师还需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自身的创意,实践练习是巩固知识点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令创意得到落实的主要途径。以WPS《搜集与处理文字》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源,如图片以及文字内容等,同时将所有资源开放,要求学生制作小报。设定小报主题时,教师也不可局限学生思维,而是应当令学生制作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并按照自身小报主题挑选教师准备的资源。教师通过小报制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使学生的不同创意得到实现,以便学生形成创客精神。

二、设计创意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极为注重。故而,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将创意转变为项目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而项目设计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按照创意完成作品。项目设计要求教师重新浏览教材,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操作,会使得自身思维模式以及信息素养都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创客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注重学生提交的最终结果,却并不注重结果形成的过程。然而,创客精神更为注重设计过程,所以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引导学生在理解创意的基础之上,再对教师所提出的情景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归纳,将其细分为多个小任务,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以《配乐诗朗诵》一课为例。教师将学生分组之后,要求学生完成某元旦晚会的诗朗诵节目,且该节目为晚会的开场节目。各小组在接受任务之后,进行讨论并将任务细分,最后将该任务划分为如下三个子任务:编辑诗歌、诗歌朗诵以及美化诗歌。同时,安排组员完成各个子任务,以便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由此可见,该教学方式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转变为创作型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创客精神的生成与发展。按照创意分析所得结果,学生可以确认任务所用文字、图片以及素材的选取方式,完成准备工作,也令创意项目在实现内容方面更为明确,完成时间缩减。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学生开始进一步细化任务,以便创意项目的实现。教师在教授《配乐诗朗诵》时会发现,各组所朗诵诗歌的内容有所不同,背景音乐之间也存在差异。此时选择一名音质较好的学生作为朗诵人员,要求其他学生选取与朗诵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并在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评价,确认该音乐是否符合诗词内容,为之后的制作提供了便利。引导学生确认创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总体把握以及调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客精神对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极为重要,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故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令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生成创客精神,以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作者:吴箫剑 单位: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1]熊善军.基于创客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