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色彩多样性城市绿地空间设计策略

植物色彩多样性城市绿地空间设计策略

摘要:城市植物色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它既是解决当代城市生态危机的关键,也是缓解人文精神危机的必要条件。当前城市色彩领域内研究植物色彩的文章甚少,仅有的研究也缺乏量化指标及可视化图谱。文章以植物色彩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为视角,通过文献归纳、案例研究结合科技手段,创造出空间内植物色彩提取、分析、运用的方法,并基于此,探讨城市绿地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植物色彩;多样性;城市绿地空间;可视化设计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浪潮的洗礼,大量城市呈现人口暴涨趋势,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被重写,城市自然环境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修复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将是未来十年城市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情况,城市绿地空间将成为城市空间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城市的色彩风貌。但与此同时可以看到,各个城市的景观依然呈现千城一面的单调局面,只见绿化不见美化和文化的情况依然随处可见。我国对景观方面,特别是植物色彩方面的研究长期囿于文学层面,甚少将植物色彩自身具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并将其从具体的实证角度加以夯实,所以无法发挥植物色彩的相关理论对社会实践及引导大众审美趣味的指导作用。

1研究背景与意义

F•培根在《造园论》一书中曾言:“最初,上帝营造了一个花园,事实上它成为了人类最纯净欢乐的来源,也是人类精神的最大慰藉;没有它,建筑物和宫殿不过是粗制滥造的手工艺品……”[1]园林的美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一般的造型艺术,它随着光阴的流转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季相变化。有生命的花草树木随时令、气候等变化而呈现出千姿百态之美,使园林景色格外多姿多彩,这些细微、自然的变幻正是对园林自然美的具体表现。园林植物是园林色彩构图的骨干,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运用得当,往往能达到非常美妙的境界,许多名胜古迹的园林,正是因为园林植物四季多变的色彩,构成难能可贵的天然图画。卢梭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被植物生长所迸发出来的生命力而深深吸引,不禁发出感叹:“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类植物,我们必须一路追踪,从花朵绽开前一直到果实完全成熟。正是在这一序列中,我们可以看到变形和一连串的奇观,这种奇观能引起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长久的敬慕之情。”[2]园林植物具备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极大地增加了园林的魅力。虽然研究中国园林的学者众多,但研究园林植物者却屈指可数,更遑论精于植物色彩学领域的研究者。《园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园林学方面的著作,全书共三册,附图235幅,却对植物只字未提。童寯先生在《东南园墅》中遗憾地感叹道:“昔日中国园林匠师,鲜有注重园林植物者,其因并非青翠事物难堪大任,而在于其固有观点:花木仅起附属与辅助之用。”[3]目前对于植物色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思辨和文学层面,对植物色彩的区分依循“随类赋彩”的原则,将植物的色彩以单纯化、类型化的减法方式加以处理,而忽略了光线、温度以及季节对于植物色彩的影响。这种分类方法导致当代对园林植物色彩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基础色相层面,其虽然具有能够使得初学者快速掌握基本的植物色彩特点的优点,但缺点在于太过于模糊而且存在主观性,不能够在学界形成统一评判标准。且每一种植物呈现在观者面前的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产生变化,因此并不是仅靠一两种颜色就能描述清楚的。此外,缺少时间维度的色彩解读也是不完整的,对园林植物色彩美学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色彩心理学与园林美学层面有关“调和、统一、变化”等原理的描述,这些研究依据色彩学的相关概念对多种植物的配置进行了定性解读,但是由于列举法所能涉及的植物品种有限,而且表达方式上不够直观和精确,因此缺乏可操作性。

2植物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研究维度单一

当今从事园林植物色彩学研究的学者,其学科背景主要集中于美学和植物学学科,研究的维度或聚焦在园林植物色彩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或是对园林景观各组成元素的色彩开展研究。然而植物的美横跨了文化和视觉两大领域,只谈科学不谈历史无法解释中国审美与其他文明审美的区别;只谈文化不谈科学无法将设计规则运用到实践项目当中,因此研究维度过于单一是该领域持续发展亟待突破的一个瓶颈。

2.2研究广度不足

国外的植物色彩研究领域虽然历史悠久,但往往集中在花卉色彩部分,大多数的论著局限于庭院色彩的搭配组合,很多植物品种因为地域的限制在中国并不常见甚至没有引种,所以实用性不强。国内的植物色彩研究对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一般基于地域性来划分,所能辐射的范围有限;结论的表达形式又往往局限于文字叙述,缺乏视觉直观性,获益者寥寥。而从中国传统园林植物角度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2.3研究缺乏量化指标

在我国,园林植物色彩的研究早已有之,但主要集中在自身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性的概括,大多数研究虽借鉴了色彩学的理论,却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精确而完整的大数据支撑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总体而言,国内外专家已经从植物色彩的构成、植物色彩搭配、植物色彩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园林植物色彩设计量化及方法构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如何将园林植物色彩的变化运用到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中,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3当代植物色彩设计方法的量化及可视化研究

植物色彩的实际应用并不局限于园林设计领域,其对于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现阶段中国园林设计师们对于植物色彩的掌握往往通过文字、实地观察和实景照片的途径,使得中国缺乏针对植物色彩的色卡。而众所周知色卡是精确再现自然界色彩的基础,若想编著一本植物色卡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科学地提取植物色彩。基于此,依托物理光学理论,使用精密的仪器,在精确度量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而严谨的城市园林植物色彩调查方法,探索园林植物经典搭配模式,创造直观而可操作的设计方法变得刻不容缓。

3.1传统手绘植物色谱调查法与现代光谱技术、3S技术应用

运用光谱仪、GIS、RS等科学仪器以及色卡、手绘和现代光谱分析方法对城市绿地空间的植物现状进行现场调查,提取植物的主体色彩,按时间维度进行色彩变化轨迹的表达;以图表方式建立该城市绿地空间内的植物色彩图谱,确保一种植物对应一条色彩轴线,在sketchup等软件上利用云计算构建出园林植物空间的类型数据库和功能数据库,便于设计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和设计(图1)。

3.2优化色彩谱系建构理想色彩图谱

通过归纳总结现有植物色彩图谱,筛选出该空间特有的色彩搭配图例,摒弃掉不和谐的色彩,并根据色彩搭配的原则,加入与主色调相辅相承的新色彩,将已有的色彩图谱进行优化得出和谐的空间色彩组合。再通过园林植物空间的类型数据库和功能数据库手段,结合植物适地适树的原则与植物的自然属性,迅速演绎出合适的植物搭配组合(图2)。这种方法在保证植物色彩多样性的前提下,既能达到美化环境的要求,又能确保宜人的城市绿地空间。

3.3艺术学、色彩学、文学与风景园林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运用色彩、图形作为植物色彩空间表达的 艺术形式,通过植物要素、景观空间单元、景观色彩空间组合和规划设计方法的图式化,建立景观色彩设计的图式体系。又通过对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独特的学科方法,构建起服务于景观色彩设计的图式体系。结语随着城市肌理的变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使得中国城市的新空间形态层出不穷,如广场、居住区和交通枢纽等。过去庭院类的植物种植手法必然适应不了这些新型空间的诉求,同时中国学者更倾向于从个体的感知出发,对小尺度空间内的植物色彩进行分析。研究适应当下中国城市空间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方法,探索如何以植物色彩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策略,将对更好地指导园林设计工作、树立民族审美自信和营造园林意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随笔[M].蒲隆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82.

[2](法)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2.

[3]童寯.东南园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20.

作者:隋艳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