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下平面设计论文

教育理念下平面设计论文

一、强调教育对象的全面性

跟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样,平面设计教学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平面设计这门技术外,还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素质齐全的个体。如果只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会使得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不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其独立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并与同学、老师展开交流。教师要认同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知识基础各异,其差异性也在所难免,这也是学生最宝贵的特征。笔者之所以认为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别重要,是因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审美思维等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换言之,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只是学生对于平面设计绘图软件的熟练掌握,还应该把培养的注意力放在对于学生个人情感、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上,也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人格发展和道德养成。但做到这些仍然不够,因为这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对于资源的使用,人们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平面设计教育中,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所掌握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平面设计是一门知识更新较快、对创造力要求较强的专业,学生只有获取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被淘汰。

二、渗透教育精神的人文性

平面设计教育应体现一定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对人文精神有一定程度的领会,并自觉地对这方面有所追求。在平面设计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要对平面设计教育采取分权管理,使其多样化;在教材的使用上应该更加多元化。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被动地跟随自己的思路,而要让他们主动地研究问题。另外,在教育评价制度上也要有一定的改革。在平面设计教育中关注人文精神,并不是要抛弃平面设计的技术训练,而是要用人文精神熏陶、感染平面设计,从而让平面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归根结底,平面设计作品都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活。所以,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既要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技术、艺术与人文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它们都应该被人文精神这一纽带连接并统一起来。这是平面设计教学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确立教育观念的生态性

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与支持。在整个改革中,教师都是直接的执行者。平面设计教育不只是进行广告招贴、书籍装帧、图形设计等具体方向的教学,也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几个软件操作,能够设计出较为理想的作品,还应该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因为这会对其设计产生影响。平面设计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创作出平面设计作品,使平面设计产品服务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而要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学校的期望很高,而实际情况却是学校教育离真实生活越来越远,高等学校成为一座座象牙塔,与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一些教师似乎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学习是发生在学校中的行为,离开学校就没有学习了。因此,部分教师故步自封地将学生束缚在书本或课堂之中,使其逐渐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生活的意义、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如果学生创作的平面设计作品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从而怀疑学校生活的意义。基于此,教师应该深入地了解生活,并切身体验生活。有了生活做基础,教师就不会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能够努力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所传授的是鲜活的、生动的体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原来知识是这么得来的,生活与知识是有联系的。生活世界既是学习的背景,同时也是知识的来源。于是,教育成了一座桥梁,它沟通了生活和学问。回归生活的教育生态观包含了以下三点要求:其一,在教育目标上,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其二,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书本上的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是要充分挖掘象牙塔外(即生活)的资源,以使得学校和社会这两个世界和谐与统一;其三,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与充分沟通。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使平面设计教育突破束缚,回归到生活中的个体、社会中的个体,使知识与人性完美结合。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看,学生成为了主体,教育因此而得到了回归。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育观念的生态性,实际上蕴含了一种新的教育文化。

作者:张海霞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