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中革命精神的表现

美术作品中革命精神的表现

摘要: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丰富。目前,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还比较滞后,提炼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项目对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艺术创作,也使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推广多样化,对于民族精神内涵的扩散、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使大别山红色资源的价值得到体现,增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大别山革命精神;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艺术表现

大别山是红色革命老区,横跨鄂豫皖三省,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信阳地处大别山,在革命历程中留下了许多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也很丰富、分布广泛。近年来全国都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是比较滞后的。

一、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

1.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

大别山红色文化物质资源丰富,主要有以下类型:革命历史博物馆、伟人故里、人物故居、烈士陵园、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信阳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有河南省新县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罗山谈判旧址等,这些是革命活动的遗址遗迹;革命中名人故居如:许世友故居遗址等;陵园如商城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省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等;还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的广场、公园等等,比如新县,遗址、遗迹就有90多处,革命纪念地365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这些大别山红色物质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缩影,是进行爱国教育的鲜活教材,是新时期宣传红色精神的宝贵物质财富。

2.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文化非物质资源

大别山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表现为红色影视、红色文化、革命事迹、革命歌谣、革命精神等几种形式。1947年6月,在党中央、“进军大别山,要下决心长驱直入,一举插进敌人的心脏,先占领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指示下、邓小平率领红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经过千辛万苦,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占领大别山。在革命紧张时期,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拥军参军,出现了妻子送丈夫、父亲送儿子、哥哥送弟弟、弟弟送哥哥等去参加红军的场景。新县被称为将军县,许世友是新县出来的传奇将军,7次参加敢死队,12次负伤,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位将军,使得大家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生敬畏。为了鼓舞革命斗志,推动大别山革命进程,创作了百首红色歌谣,如战士歌、苏区歌、红军歌、工农革命歌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至今传唱不衰。革命和战争时期,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成为宣传和鼓动革命群众参加斗争的武器;在新中国建设、发展的新时期,这些非物质资源都能与新时代的特征紧密结合,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是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现,蕴含了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大别山革命精神大致可以包含坚守信念、勇往直前、顾全大局、团结一心、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品质高尚等。大别山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凝聚了革命先烈的心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思想理念,是革命先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发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泉。大别山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民族精神、中国精神的展现。

二、信阳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从同志提出“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再到同志倡导施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再到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活动,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这些思想的倡导下大别山各个革命遗址、遗迹成为教育活动的课堂和场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展示雷同,无特色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由于种类繁多,缺乏整体的规划,深度文化内涵不够,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展示和其他地区红色革命精神的展示基本雷同,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够,陈列比较陈旧,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比如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整体规划、资源内涵发掘不够深入、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配套设施等问题。另外,对于大别山革命精神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感染性和宣传性不强,视觉冲击力不够。

2.展示单一、单调

对于革命遗址、遗迹等多以静态形式展示为主,展示形式比较单调,多以文字、照片和实物进行一些平面的介绍,同时在红色资源的展示过程中缺乏对于资源的整合,没有主题,没有与之相配的系列文创产品,大大减弱了宣传力度,不利于大别山革命精神的宣传、推广,降低了信阳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许多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都是博物馆、纪念馆等,而对于展馆的资源陈列上下的功夫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特色不鲜明,缺乏影响力、震撼力,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和消费取向。对于信阳大别山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包括革命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画种也可以丰富,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大别山作为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丰富,大别山精神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信阳作为大别山的一部分,也有许多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一些非物质革命资源,可以考虑选择通过图像艺术作品来展示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展示,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信阳革命时期各个阶段的斗争形势。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体会大别山革命精神。对于大别山红色文化健康、高效、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中红色革命精神的展现

目前对于大别山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推广在形式、手法上比较单一,对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缺乏吸引力,阻碍了大别山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延续。红色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是对中国近代美术的总结和回顾,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各界的关注。红色革命题材主要是通过描绘、记录中国共产党在各个艰苦时期中进行艰辛革命斗争的革命事件、革命烈士、革命气概和革命精神等,记录内容包含事件、人物、遗址、遗迹,它可以以绘画、雕塑、版画、连环画等形式直观地记录、展示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革命事件,展现了中国革命斗争不同时期的革命价值、革命精神。这些美术作品起到让观者去怀念历史、回顾历史、感知历史、警示自己等的作用和目的。一件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就像一部历史书,它不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还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背景和创作主题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主要是和中国革命事业相关的人物,事件多是与中国共产革命相关的,描绘广大劳动人民在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经历的艰苦的岁月,以此来歌颂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事业,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革命题材的美术作品再现了革命领袖在艰苦的环境下和敌人顽强斗争的革命场景,对红色革命时间的深入刻画。以美术作品的形式重现了中国近代革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是中国红色文化展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可以归纳为求真务实、廉政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定信念等。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美术作品中红色革命精神表现,从选题内容确定到表现形式都是很重要的,对于记录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中内容的表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红色文化美术作品在记录历史和教育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展示、宣扬革命精神。对于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革命人物、军民关系、革命事件等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主题进行创作。通过美术作品来展示大别山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是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推广,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扩展,丰富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增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选取能够代表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的素材进行提炼和获取,同时结合艺术创作表现技法和形式的需要进行创作,同时结合艺术载体等元素,然后确定大别山革命精神的艺术形象,最终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来展示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比如要表现大别山红色文化革命中的坚定革命信念精神,可以以邓小平、率领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进行创作。作品名称可以定为《朝阳辉映大别山》,以博物馆里、邓小平率领部队挺进大别山时期的一张合影照片为素材,为了突出红色文化,作品选用红色为主色调,把大别山山体、云层(象征军队与群众)为背景,展示了邓小平和两位领导人登高远望,以此寓意着他们在迎接朝阳,也就是新中国的解放。用工笔画的表现形式,歌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吹响夺取全国胜利嘹亮号角的重大历史意义。表现鄂豫皖革命先烈人物时,可以先了解先烈的故事,然后再进行素材取舍,比如选取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创立人高敬亭率领部队夺取战争胜利为创作背景,作品名称可以定为《功昭大别山》,作品把高敬亭作为创作主体人物,选取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军旗作为背景映衬,用广大战士热烈欢庆战争胜利作为整个画面场景的烘托,背景和场景在艺术处理上以虚的手法进行,高敬亭的形象以实进行,从而突出高敬亭的卓著功勋,表现了他坚定刚毅的革命信念和胜券在握的高大形象。作品以写意的表现手法,歌颂了革命英雄先辈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大无畏革命奉献精神。河南信阳新县人吴焕先,1924年冬从蚕业学校带回一张马克思的像贴在正堂屋供桌上的墙上,父亲责问说,“这是敬祖宗的地方,不能把像贴在这里。”吴焕先说:“马克思是革命导师,是外国人,但知道中国的事。照他的办法,就会创造出个新社会来。”他把自己的地契、田契都烧掉,领导农民闹革命。红军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是中国工农红军鄂豫皖苏区指导员,成功组织领导了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参与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和红二十五军。称赞“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表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的艺术作品,可以选取吴焕先为题材创作,作品可以定为《军魂———吴焕先》,作品描绘吴焕先骑着战马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罗山县的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长征的情景。画面主体人物神态若定、无私无畏,背景是出发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和行军战士。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相结合,从视觉或者触觉上拓宽对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推广,丰富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形式。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内涵扩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宣传力。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是对信阳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升华,为艺术家创作大别山革命题材美术作品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艺术家创作出更多能传播大别山革命精神、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华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有利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对于在美术创作中实践民族精神、价值观的塑造和民族正能量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信阳革命历史大辞典[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

[2]中共新县县委党史资料整编委员会.纪念吴焕先牺牲五十周年活动资料汇编[P],1986.

[3]新县籍将军传编撰委员会,《新县籍将军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4]杨玉厚.中原文化史[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作者:何亚峰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